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

《大学》朱子本(白话、注解)

【朱注】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白话】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是初学者进修德行的门径,到如今还能够看出古人做学问先后次序的,全靠这本书的存在;至于论语和孟子,研读的顺序应在其后。学习的人必须从这本书学起,那就差不多,不会有错了。”

【原文】『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

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白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注解】.

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亲”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知止:知道目标所在。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庶shù人:指平民百姓。壹是:都是。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朱注】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白话】上面是经文一章,是孔子的言论,由曾参口述。十章传文是曾参的见解,是他的学生记录,竹简版本多有错乱,现

依据程颐校订,再考证经书,分整章节次序如下。.

【原文】『1』《康诰gào》曰:「克明德。」『2』《大甲》曰:「顾諟shì天之明命。」『3』《帝典》曰:「克明峻德。」『4』皆自明也。

【白话】《尚书?周书?康诰》上说“能弘扬光明的品德。”《尚书?商书?太甲》上说:“要念念不忘上天赋予的光辉使命。”《尚书?虞书?尧典》上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注解】《康诰gào》:《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克:能够。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顾:思念。諟shì:此。明命:光明的禀性。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朱注】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白话】上面是传文第一章,解释“明明德”。

【原文】『1』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4』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其命维新。.

【白话】商汤在《盘铭》上说:“如果一天能够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自新之后还要不断自新。”《尚书?周书?康诰》上说:“激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大雅?文王》上说:“周朝虽然是旧诸侯国,却能够承受天命除旧布新。”所以,君子无处不追求至善臻美的境界。

【注解】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朱注】右传之二章,释新民。【白话】上面是传文第二章,解释“新民”。

【原文】《诗》云:「邦畿ji千里,惟民所止。」『2』《诗》「于止,

知其所止,可」子曰:蛮黄鸟,止于丘隅。ním「缗云:

以人而不如鸟乎?」『3』《诗》云:「穆穆文王,於wū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白话】《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广阔千里的京城,是平民都向往的居处。”《诗经?小雅?緜蛮》中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丘边山冈林中”。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注解】邦畿(ji):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缗mín蛮:即绵蛮,鸟叫声。隅yú:角落。止:栖息。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ū):叹词。缉:继续。熙:光明。

【原文】『4』《诗》云:「瞻彼淇澳yù,菉lù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xiàn兮,赫兮喧xuān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xuān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赫兮喧兮」恂栗也;者,兮」僩「瑟兮自修也;者,「如琢如磨」

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5』《诗》云:「於wū戏hū!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白话】《诗经?卫风?淇澳》中说:“看那淇水弯弯的河畔,碧绿的竹子茂盛闪烁。这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威仪庄重而严肃,品德正大而光明。这位文质彬彬的君子,使人永远不能遗忘。”这里所说的“如切如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如琢如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瑟兮僴兮”,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赫兮喧兮”,是指仪态威严;“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周颂?烈文》中说:“啊!前代文王、武王的美德,使人不能遗忘。”前王尊重贤明的君子,亲近自己的亲人;前王能够与平民同享欢乐,又使平民获得恩泽。这便是前代君王虽已去世多年,而后代却永不遗忘的缘故。

【注解】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ù):水边。菉(lù):碧绿。斐:文采。瑟兮僩(xià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xuān)兮:显耀盛大的样子。諠(xuān):《诗经》原文作“谖”,遗忘。道:说、言的意思。恂(xún)栗:恐惧,戒: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此以:因ū)hūw惧。於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