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复习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4 月 5 日

一、基础知识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的分类:

⑴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⑵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眼睛。

4.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3.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水、空气、玻璃三种介质相比较,传播速度较快的介质中的角较大)。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六)看不见的光

1.把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3.紫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二、例题分析

例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例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

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

例3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例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___形的。

例5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例6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 B.90° C.120° D.150°

例 7(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

(2)如图13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例8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A、潜望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电影机

例9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例10“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

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例1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B 、小孔成像

C 、灯光下的手影

D 、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1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例1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

原因的是 ( )

例1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 .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与三原色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

D .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例15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 B .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 C .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

D .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4 月 6 日 一、基础知识讲解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B 湖边夜景 C

筷子变弯折 D 汽车观后镜 日偏食 A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

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

m/s=3×105

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

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注意: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 是入射角,r 是反射角,∠r=∠i 。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三)平面镜 1.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1

2

3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5、实像和虚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

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五)看不见的光

1.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2.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凹面镜

凸面镜

3.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4.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5.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二、基础练习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

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4.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5.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6.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7.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8.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9.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10.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 是入射光线,OC 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三、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 秒。

N ’

B

O N A

C

3.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4.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反射定律。

5.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2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的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米。

6.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面运动则像将以的速度朝方向运动。这过程像的大小将。(以地面为参照物)

7.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镜,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观察范围。

8.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二).选择题

1.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A)30° (B)60° (C) 90° (D)120°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

(C)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0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10厘米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4.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凹镜 (B)凸镜(C)平面镜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三).作图题

1.在图1中,已知入射线OA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

2.在图2中,已知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3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60°,画出这条光线在两镜间的反射光线。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A ′B ′。

2.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如图8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四)实验题。

1.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距离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30°

60°

图1

图2

玻璃砖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

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教学反思:这节复习课我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的效果。

自己满意的方面:1、教学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点,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这些以后复习应该注意和改进。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运动和力第2课时《力》学案苏

科版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和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钟表和尺测量平均速度。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重点难点】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机械运动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速度概念,会用钟表和尺测量平均速度。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学习过程】

1、知识梳理

2、典例精析

金钥匙P33课堂互动

3、巩固训练

讲义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运动和力

第2课时力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力的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2、在足球比赛中,一前锋队员面对对方的守门员,用脚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使足球在空中飞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A.前锋队员 B.地球 C.守门员 D.足球

3、抛出去的石块落地前,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 ) A.受重力和抛力 B.只有抛力

C.只受重力 D.没有任何力作用

4、下列关于力的大小的估计,不可能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400N 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C.物理课本第一册重约3N D.一只普通的苹果受到的重力约0.15N

5、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 D.测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位置

6、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

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7、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以上说法均不对

8、对于磁铁及其附近铁钉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磁铁铁钉相互吸引,但磁铁吸铁钉的力比铁钉吸磁铁的力大

B.磁铁与铁钉不要直接接触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C.磁铁与铁钉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磁铁吸引铁钉,而铁钉没有吸引磁铁

9、下列所说的几种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用绳子拉物体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B.用手压桌面时,手对桌面的压力

C.用手托住了一个球,手对球的托力

D.使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力

10、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

A.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地面向下的

C.g=9.8N/kg表示1kg=9.8N D.物体的中心就是重心

11、一名宇航员把月球上一块石头带回到地球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块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都不发生变化

B.石块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都发生了变化

C.石块的质量没有变,受到的重力增大

D.石块的质量没有改变,受到的重力变小

12、甲、乙两同学质量之比为10∶9,甲同学体重588N,乙同学的质量是()A.529.2kg B.54kg C. 48k D.66.7kg

13、我国“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列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A.举哑铃 B.在跑步机上跑步

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引体向上

14、以下事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

B.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

C.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D.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

15、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 D.车轮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16、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

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17、一盏电灯悬挂在电线下面,电灯受________力和______力,施力物

体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8、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

度值是 N ,手的拉力为 N。

19、一座限重为4.9×10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_________ kg。

20、下雪天,由于路面有冰雪,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会变,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比没有冰雪时,因此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请你说出一种在冰雪道路上增大摩擦的方法。

21、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方向运动.请写出

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⑴如图1所示,一辆重100 N的小车,在B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40 N的力斜向上拉,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车所受的拉力.

⑵如图2所示,质量均匀的小球从斜面上滚下,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⑶如图3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它所受摩擦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23、某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体

质量

m(kg)

重力G(N) 比值(N/kg) 比值的平均值(N/kg)

物体1 0.1 0.99 9.9

⑴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⑵请完成上面表格;

⑶通过对上面表格中数据的分析,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明用如图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

些因素有关。

(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步骤 与 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 有关,且接触面越 ,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 力的作用,且该力有大小与 力的大小有关。

(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 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物体2 0.2 1.96 物体3

0.3

2.91

9.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