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标】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阅读、绘制示意图,说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阅读和绘制示意图,分析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学习难点】

黄赤交角。

【学习过程】

活动一: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观察并绘制地球运动示意图。

1.自转演示:从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三个角度演示,其他同学观察演示过程是否正确并进行点评(注意:地轴指向、转动方向)

2.公转演示:以讲台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面演示公转过程,其他同学观察演示过程是否正确并进行点评(注意: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公转方向、地心是否位于公转轨道面)

3.读教材P14图1.16“地球自传角速度和线速度”,说出地球自传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4.阅读教材P14图1.17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

(1)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太阳在公转轨道面上的位置,近日点时间为,远日点的时间为。

(2)角速度和线速度:近日点于远日点。

(3)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6.比较地球自传与公转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旋转中心

方从赤道上空看

从北极上空看

向从南极上空看

周期

速角速度

度线速度

活动二:在多媒体视频演示黄赤交角产生过程的基础上,完成:

1.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一个交角,叫做。目前,黄赤交角是。

2.填图:一轴(地轴)、两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注意:地球在运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地球运动方向不变

环节三:观看多媒体视频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按要求绘制示意图: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一实两虚)分别表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标明名称和纬度);在三条直线上标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并绘制直射点移动轨迹及方向。

( ) ( )

--------------------------------------------------------------------------------------

( ) ( )

---------------------------------------------------------------------------------------

()

2.填绘地球公转示意图:地轴、自转方向、公转方向、不同位置的日期、二至的夜半球。

思考: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课堂小结】

【反馈练习】

下图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标注远日点的位置和时间。

(2)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纬度是____________;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的

日期和节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由④至①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特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4)地球公转由①经②、③、④再回到①的时间间隔称为____________。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太阳光照图,区分晨线、昏线,说明晨昏线的特点。

2.结合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示意图,区分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学会区时和日期的实际应用。

3.结合实例,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现象。

4.列举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

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学习难点】

时间计算问题;地转偏向力。

【学习过程】

活动一:观察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读教材P16图1.19“昼半球和夜半球”,回答: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弧和弧。

2.观察教材P19页图1.23,回答:

(1)归纳三张图中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赤道的位置关系以及线上各点太阳光线与其所在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高度)的大小。

(2)指出二分二至时晨昏线(圈)上各点中最南、最北点的纬度数值。

(3)比较图a、图b中晨昏线(圈)的区别。

3.落实二分二至晨昏线的画法和晨线、昏线的判断。

(1)在下图中绘出: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区分不同角度太阳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并判断二分二至。

4.思考

(1)如果地球停止运动,北京是否会有昼夜的变化?

(2)如果地球自转停止,只有公转,北京是否会有昼夜变化?周期多长?

(3)如果地球只有自转,公转停止,北京是否会有昼夜变化?周期多长?(有昼夜变化,周期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活动二:地方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后)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晚)。

1.在教材P16页图1.19处于夜半球的赤道上任选两点,依照地球自转方向,推知偏东地点比偏西地点(先、后)日出,即偏东地点比偏西地点时间(早、晚)。

2.依据“东早西晚”的结论,推知不同经度有(相同、不同)的地方时,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不同)。

3.依据“地方时即经度时间”的结论,结合地球自转周期或角速度推知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分钟。

4.计算方法

(1)经度差=同减异加

(2)地方时差=经度差/15°=商(时)+ 余数×4(分)

(3)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地方时差(东加西减)

(4)若得出地方时大于24时,则将时刻减24、日期加一天;若得出地方时小于0时,则将时刻加24、日期减一天。

例题:北京(116°E)地方时为8时,求东京(139.5°E)、纽约(74°W)地方时?

活动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计算

阅读教材图1.20,依次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时区从哪里开始划分?具体如何划分?

2.全球共划分了多少时区?每个时区的区时如何确定?相邻时区时间相差多少小时?

3.指出此时中时区时间?观察由此向东时间变化规律,向西时间变化规律。

4.绘制时区划分简图

4.基本的计算方法

7.5 所在时区“商+1”

(1)计算某地所在时区:经度/15°=商+余数

7.5 所在时区“商”

(注: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时区差=同减异加

(3)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4)若得出区时大于24时,则将时刻减24、日期加一天;若得出区时小于0时,则将时刻加24、日期减一天。

注:地方时、区时采用24小时制。

思考:“地方时”、“时区”、“区时”的区别和联系。

例题:北京时间为8时,求东京(139.5°E)、纽约(74°W)所在时区区时?

活动四:特别的计时方法

案例1:新疆克拉玛依一市民拿着几张从内地带回的肯德基早餐优惠卷购买指定套餐时,却被告知暂不提供此服务。据息目前全疆的肯德基餐厅都没有提供早餐服务,而这是因为“时差”所致。

案例分析:

(1)我国最东约为135°E,最西约为73°E,指出我国所跨时区?(东五至东九)(2)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北京时间)是哪个时区的区时?(东八)

(3)新疆克拉玛依经度约85°E,肯德基在中国设定的早餐时段是早晨6时至10时,她能够购买的北京时间是?(8时至10时)按照一般上班时间为早8点计算,当地营业时间应该是几点?(10时)

所以,肯德基公司在中国规定的早餐时段在新疆显然不太适用。此外,像中国这样东西跨度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需要在时区基础上有所调整制定特别计时方法。

案例2: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月22日7时51分,新西兰南岛(南纬43.4,东经172.7)发生里氏6.2级地震,地震发生时的当地区时为_________。(22日11时51分)但报道为当地时间22日12时51分,与区时相差一个小时?为什么?(夏令时)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到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还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请同学回去查阅资料,完成一份以“多彩时间”为主题的小报。

活动五:观察教材图1.20,思考以下问题:

1.国际日界线大致与哪条经线最接近?二者位置又有何不同?

2.180°经线东西两侧时间、日期差异?

3.越过日界线日期如何变更?

4.比较180度经线两侧日期、时间,落实上述内容。

图6

5.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1)除“日界线”外,还存在一条日期分割界线,其时间应为几时?(0时)

(2)两条线如何分割日期?(绘图说明,图8)

活动六:地转偏向力的验证实验

1.请甲、乙两名同学,利用一把透明白色雨伞和一瓶掺入胶水的红色墨水依次完成以下各步:

(1)甲同学打开雨伞,乙同学向伞面顶部滴红墨水,两人从伞内、外观察红墨水流动方向;

(2)甲同学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两人再次从伞内、外观察红墨水流动方向;

(3)分别汇报第二次实验中红墨水运动的轨迹有何变化。(甲——向左偏转;乙——向右偏转)

2.学生讨论甲、乙两同学观测结果的异同,并分析原因。(同——发生偏转;异——偏转方向不同;原因——惯性;观测角度不同)

3.教师介绍地转偏向力,并提示学生讨论实验验证地转偏向力存在的主要不足。(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无法模拟沿赤道无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等)

4.绘图总结地转偏向力规律,实际应用。

(1)归纳规律: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2)画出下列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

【课堂小结】

【反馈练习】

1.某军舰在东经160°,北纬29°的海面上,沿160度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炮弹应落在:

A.西半球中纬地区B.东半球低纬地区

C.东半球中纬地区D.西半球低纬地区

2.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某人设计了一口24小时的全日时钟,其中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周,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如果此时上海为星期一,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

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3

(1)在图中绘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在图中C位置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体会学习方法,归纳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3.列举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

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

活动一:理解“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三者的区别。

1.复习晨昏线的知识。

两个关键:一是晨昏线将纬线分成昼、夜两段弧,分别表示昼长和夜长(注意:与晨昏线只有一个交点和不相交的纬线所处昼夜状况);二是晨昏线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且与赤道平分。

2.区分昼夜相关的三个概念

“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产生;

“昼夜更替”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

“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引发晨昏线与纬线交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活动二:观察教材P19页图1.23,完成:

1. 在图1.23a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说出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2. 在图1.23b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说出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3. 在图1.23c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说出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4.判断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四个阶段的昼夜长短变化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xiaojie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和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13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标】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阅读、绘制示意图,说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阅读和绘制示意图,分析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学习难点】 黄赤交角。 【学习过程】 活动一: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观察并绘制地球运动示意图。 1.自转演示:从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三个角度演示,其他同学观察演示过程是否正确并进行点评(注意:地轴指向、转动方向) 2.公转演示:以讲台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面演示公转过程,其他同学观察演示过程是否正确并进行点评(注意: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公转方向、地心是否位于公转轨道面) 3.读教材P14图1.16“地球自传角速度和线速度”,说出地球自传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4.阅读教材P14图1.17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 (1)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太阳在公转轨道面上的位置,近日点时间为,远日点的时间为。 (2)角速度和线速度:近日点于远日点。 (3)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6.比较地球自传与公转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旋转中心 方从赤道上空看 从北极上空看 向从南极上空看 周期 速角速度 度线速度 活动二:在多媒体视频演示黄赤交角产生过程的基础上,完成: 1.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一个交角,叫做。目前,黄赤交角是。 2.填图:一轴(地轴)、两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注意:地球在运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地球运动方向不变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C.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D.星云是由气体和液体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2 A C 3 A C 4 A B C D 5 A C 6 A C 7 A C 8.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 A.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公转轨道,它是一个正圆 B.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则较快 C.地球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6天,也就是一个回归年? 9.如果地轴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小,则() A.热带范围扩大B.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C.温带范围扩大D.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变? 10.在北半球某地,某人从某地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行l100千米最后回到()

A .原出发地以北 B .原出发地以东 C .原出发地以西 D .原出发地? 图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1 —12题。 11.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12.若AB 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 另一日期。设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13.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1981年1月2日15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西七区)途经14天2小时,该船在上海启航时间是() A .1980年12月21日4时 B .1980年12月20日4时 C .1981年1月16日17时 D .1980年12月20日10时? 14.某船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后,船上的时间很可能是() A .日期减少一天,钟点有变化 B .日期增加一天,钟点不变 C .日期不变,钟点有变化D.日期不变,钟点也不变?? 15.某校所在地(120°E 、40°N )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16.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为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为东经120°的地方时 C .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 时 17.图2为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A .8时B.9时C .15时D .16时 18.下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 化 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195月1日2点应是哪幅() 20.当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的正午影长与旗杆 等长时,阳光直射下列哪条纬线(取北京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0°) ()? A .50°NB .0°C .5°SD .23°26′N 21.图3是雅加达(7°S )在春分、夏至、冬至(北半球节气)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图2 A .①冬至日②春分日③夏至日 B .①夏至日②春分日③冬至日 图1 图2

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2

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四、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1.概念: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面与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目前是23°26′。如图4-13。 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 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 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图4-14。 [经典例题 8] 读图4-15 (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①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 ②此日在( )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解析】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半个地球被经线平均分成了六份,由此可推每两条相邻经线相差30度;又已知该图为西半球,则图中右侧边界经线为西经20°,中间的经线为西经110°。且该图为夜半球,则该西经20°经线时间为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西经110°经线(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时间为0点,与0点时刻经线相对的经线(大阳直射的经度)为东经70°,其时间为11点。 ②此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节气为春分或秋分日,此图背面为昼半球,太阳在图的里面(垂直于卷面)。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并想一想教材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答案】①A ②C [经典例题9] 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变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14

A.北京与纽约的昼夜长短一样 B.广东地区的四季更加分明 C.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将变高 D.大气环境将改变,两极变暖 【解析】如果黄赤交角为0°,四季变化将消失,B错误;昼夜长短除两极点外都变成一样,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会由于太阳直射点停留在赤道而变低; 两极将变冷,D错误。故A正确。 【答案】A 五、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影响:使地球表面接受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 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 描述。如图4-16。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读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与夜长。弧长15°为1小时。在日照图中,常常画出经线,上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经度差为30°,地方时相差2小时。昼夜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读经度差数得出。 (2)昼夜长短时空规律总结 ①纬度分布规律总结: a.(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c.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d.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②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0W、890S B、800E、400N C、100E、10S D、1800W、710N 2、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A.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北京大于上海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上海 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 A、23026/ B、300 C、600 D、66034/ 4、北半球夏至日 A、是12月22日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太阳直射点在23026/N 5、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6、东经1610比东经160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地方时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 7、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0E附近) B、上海(1200E附近) C、洛杉矶(1200W附近) D、阿拉克(00经线附近) 8、位于赤道和1800经线上的某舰艇,向正北方发射炮弹,炮弹应落在 A、1800经线上 B、1800经线以东 C、1800经线以西 D、东半球 9、晨昏线上 A、时刻相同 B、日期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太阳高度相同 10、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每天都重合 B、、每天都不可能重合 C、只有在春秋分某一时刻重合 D、、只有在冬至日夏至日某一时刻重合 11、同一经线上的各地 A、日出的时刻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季节变化相同 12、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昼夜现象 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北京的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 13、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 A、24小时 B、长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 14、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026/S向北移至23026/N

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说课稿: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难点分析: 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这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前后关联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3.对比教学法 比较法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种,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学习方法: 要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和知识结构的特点,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识图、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多且复杂。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

专题复习案例地球的运动及反思

专题复习案例《地球的运动》及反思 省淳中高三地理备课组芮爱国 [考纲要求]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作水 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考点剖析] 1、地球自转运动重点内容有: ①自转运动的规律如自转方向、周期、速度等; ②自转运动的意义如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及地转偏向等。其难点为以极点为中心经纬网图 上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判读及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 今后的高考可能会将这些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考查其应用能力,如利用线速度考查卫星发射点的有利条件,利用国际和国内大事发生的时间进行时差的计算,利用地转偏向考查三角洲形成的方位、河道两岸的侵蚀与堆积、河港的选址等。 2、地球的公转运动考点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黄赤交角及其意义;②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 ③地球运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估计本考点仍将是今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光照图等知识与热点时事联系,将是考查的主要方向。 [知识纲要]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四、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二)地方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三)四季更替 (四)五带划分:

[考点梳理]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 向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 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o)所需的时间。为1 日, 为 时 分 秒。1太阳日为 小时。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A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km/h ),向高纬 ,两极为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地球各地角速度 ,为 °/小时,两极为 。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 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为近似于圆的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上。 3、周期: 1 年= 日 时 分 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近日点与远日点: 1月初过 点,7月初过 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新课标)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mpulsory 1 Unit 1 Section 3 Movement of the Earth (New Curriculum for Human Educ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 课标)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把“地球自转的方向”知识进行拓展,想象在两极的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建立地球顺时针和逆时针自转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时非常困难,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也很难看懂书中13页给的图1.15“恒星日和太阳日”。有条件的制作课件可以改善图示,拉长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把恒星只画成一个,辅以直观的

动画效果,最大可能地还原真实,应该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讲解地球公转的时候,要强调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含义、地球到达该点时的时间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自转与时差的教学涉及到昼夜、昼夜交替、时差产生和计算等问题,它们相互关联,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本质区别,强调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关系,晨线与昏线的区别及判断方法。通过演示讲解地方时差的产生及规律,引导学生对书中17页“读图思考”进行探究,强调时区和区时、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讲解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和总结配套的解题方法,多加练习巩固,并需反复练习、订正和讲解,才能完成此教学任务。教材没有对“地转偏向”作要求,但后面第二章第二节的“气压带和风带”中有所涉及,因此教学中可略讲一二,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地球公转与季节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首先要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清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关系,知道黄赤交角23°26′的含义,重点分析黄赤交角的影响、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打下基础,讲解中还要把夏至日、冬至日地球所处的时间和位置与远日点、近日点地球所处的时间和位置进行比较,找出区别,并练习加以巩固。书中20页的“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另一种方式解读

(完整版)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

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 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 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 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10.2014年1月31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D.丁点 11.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最接近的( )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规律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围绕中心 地轴 太阳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365天) 方向 自西向东(东边日岀早),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 顺时针 自西向东 产生的地理现 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基本知识 畫晅,B 昼时 间最长*北圾 圈以北有极昼 相克 子最长,m 長 时闾最短,北 极圈以北育 极夜现象?南 导球相反 「秋分(9月23日)却日直射在赤道上, 球昼板等长. 春分13月J 日)太阳頁射在赤道上,j 念至<6月匚^ 日)和日直射 在北回归线 22 0W9 直 射 在南回归 线上,北半球 龙阳高度角 最小,正午彫

四、地球上的五带 五带 范围 阳光照射的特点 气候特征 北寒带 北极圈以内(66。5° N )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寒冷 北温带 北极圈至北回归线(° N )之间 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 四季分明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阳光直射现象 终年炎热 南温带 南回归线(° S )至南极圈之间 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 四季分明 南寒带 南极圈(66。5° S )以内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寒冷 【难点突破】 1、在地球表面的光照图上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 (1) 太阳光线能够照到的地方是白天,不能照到的地方是黑夜; (2) 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 (3)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在若干照射点上做地球的切线,如果切线和太阳的平行光线垂直,那么太阳 就直射在该点; (4) 某点的昼夜长短判断:以某点所在的纬度为准,把该点的昼弧长度和夜弧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昼弧长 度大于夜弧长度,则该点这一天昼长夜短,依次类推。 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情况: 三、北半球两分两至光照图 春分/秋分光照图 夏至光照 冬至光照图

2019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共3课时语文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学时)---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难点: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流程】( 1 课时) ●自主学习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运动 (1)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 (2)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 呈方向旋转。 (3)周期: 4)速度(参考点名称长度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恒星除南北极①角速度: 星日之外,任何地点都相等,太阳。均为太阳日 因纬度不②线速度: 0 最小为最大,同而有差异,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5)、地球的2

关系因素影响公转运动负相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概1(纬度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念:地球绕正相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的运动。关)公2(转轨道:是的椭圆形轨道。)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3 。)周期:(41 年,即 5)速度:(太阳直射点的 二. 公转速度时间公转位置动移、黄赤交角:过1最月初近日点 的地心并与地轴垂直月初最远日点称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为 目前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 2、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 年1___________1()周期:页 1 第 (2)移动规律 【合作探究1】 读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当图中A点自转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时间是,叫做一个日。(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示在地球哪一位置?其线速度约为多少? 【合作探究2】

2020届高三物理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四讲《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三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 班别 姓名 学号 考向一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提炼核心】 1.一个模型:天体运动可简化为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 2.两种思路 (1)天体附近:G 2 Mm R =mg. (2)环绕卫星:G 2Mm r =m 2v r =mr ω2 =mr(2πT )2. 3.两个易错 (1)星球表面上的物体不考虑自转问题时,有2 GMm R =mg,其中g 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若考虑自转问题,则在两极上才有2 GMm R =mg.在星球表面附近绕星球转动的物体始终有2GMm r =mg. (2)利用G 2Mm r =mr(2πT )2 计算天体质量时,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计算绕行天体的质量. [例1] (2019·河南安阳二模)半径为R 的某均匀球形天体上,两“极点”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于天体自转的影响,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会随“纬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极点”处的1k ,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天体的质量为2 gR kG B.该天体的平均密度为 43πg GR C. D.该天体的自转周期为2 [拓展变式] 在“例1”的情境中,若天体自转速度加快,当“赤道”上的物体恰好能“飘”起来时,求天体自转周期T ′.

【规律规律】 (1)估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两条思路 ①利用中心天体的半径R 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由G 2Mm R =mg 求出M=2gR G , 进而求得ρ= M V =34π3 M R =34πg GR . ②利用环绕天体的轨道半径r 、周期T.由G 2Mm r =m 224πT r,可得出M=2324πr GT .若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表面做匀速 圆周运动,轨道半径r=R,则ρ= 3 4π3 M R = 2 3π GT .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要点 天体有序运动的实质是中心天体对绕其运行的“行星”、“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据此可列出对应的关系式求解. 【精练题组一】 1.(2019·河南开封三模)据了解,中国制定的首个火星探测计划,将于2020年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预计2021年到达火星.已知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若宇航员在地球表面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火星表面所受火星引力是他在地球表面所受地球引力的94 倍 B.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3 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29 g D.宇航员在火星上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94 h 2.(2019·安徽芜湖模拟)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正式公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引力极大的天体,以至于光都无法逃逸(光速为c),所以称为黑洞.已知某星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该星球的逃逸速度公式为2Gm R ,如果天文学家观测到距某黑洞中心距离为r 的天体以速度v 绕该黑洞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关于该黑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黑洞质量为22v r G B.该黑洞质量为Gv 2 r C.该黑洞的最小半径为 222v r c D.该黑洞的最大半径为22 2v r c

地理13《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和时差》教案(新人教版)

《昼夜交替和时差》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2.能解释时差的形成原因 3.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4.能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地球上昼夜的变化以及时间的差异 2.运用地理素材,分组讨论,找出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昼夜交替的原因 2.地方时和区时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和区时计算 ●教具预备 多媒体设备集成的相关课件、地球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准备 地球自转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情景引题]我们知道,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这两种运动形式,地球上许多的地理现象都与之密切相关,探究这些相关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规律是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目的。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出现的原因和相关规律。(板书标题) 一、用地球仪演示,并通过学生动手绘图,探究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读 1.师:大家看这个地球仪,当这束平行光(利用投影仪上的光)照在地球仪以上时,地球仪上有多大面积被照亮?(1/2)此时,地球仪上一半被照亮,另外一半处在黑夜中,地球仪上出现了昼夜现象,再拨动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各点就出现了昼夜的交替。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呢?初中大家就学习过,请大家结合课本16页倒数第三段来回答这个问题。(投影第一个小标题)(由学生回答出:由于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当太阳从一侧照射到地球上时,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当地球自转时,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师:我把大家刚才看到的地球上某一个瞬间的昼夜现象定格下来,做成了模型,大家看,这边是昼半球,这边是夜半球(边说边演示)。他们之间还有个分界线。现在,大家从地球仪的侧面看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状况,然后将它转绘到学案图1上面去。 (投影活动1)请大家在学案图1上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并划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请学生上来指图) 2.师:此时我们可以看到,A点现在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上,它此时正看到日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A点会出现一次昼夜的更替。那么在下一时刻,A?(白天)。那么B点呢?(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运用计算机模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能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2、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智能要求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 2、理解自转的意义。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理解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 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4、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 能力要求 懂得运用地球运动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技能要求: 掌握判读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真理观 【教材分析】 (一)知识结构 (二)内容分析 地球运动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球运动自转规律一般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1)地球自转的方向:教材设计了一个“读图思考”,让学生想象在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会是怎样的,把“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结论留给学生自已思考得出。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2)周期: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般用于科学研究,人们比较陌生;太阳日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但是由于太阳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十分熟悉。鉴于它们各自的重要性,教材既引入了恒星日,又引入了太阳日。用图解的方式,简要说明恒星日和太 阳日时间差异的原因。(3)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页 1 第 图示。图1.13的设计富于立体感,比较好地展现了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大小及其纬度变化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自低(高)纬向高(低)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教材留给学生思考、总结。 2、地球运动公转规律:(1)公转示意图:用了一幅按照真实比例绘制的地球公转轨道图,分析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运动速度的不同;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概念。(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教材采用图文配合的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摆出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事实(图旁的一组数据),而不去过多地探询原因。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轨道形状,以及日地距离变化有关,这一点不难理解,学生理解到这个层面就可以了。由学生得出地球围绕地球的公转是不等速的,近日点地球运动的速度快一些,而在远日点地球运动的速度慢一些。 3、“活动6”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一个有梯度的活动,围绕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从演示到比较、分析、归纳特点,最后到运用规律解释问题 4、自转的意义:

地球的运动专题训练题

地球运动的特点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1. 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如果下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 1. C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丁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矛盾。2.B [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判断 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知识点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读“太阳日与恒星日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B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C.A的时间是24时3分56秒 D.B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 4.下列关于A、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自转方向相反,则B的时间比A长 B.若地球公转方向相反,自转方向不变,则B的时间比A长 C.A和B的时间不同是由于A时间内,地球多自转了59′ D.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的视运动周期为一个A 3.D 4.D [B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A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的视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B。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分析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 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方法技巧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纬度。纬度越低,速度越大, 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二是海拔。海拔越高,速度越大。 (1)A (2)A [第(1)题,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 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据数值大小可确定在中纬度。第(2)题,a处线速度介于870千米/小时和900千米/小时之间,b处线速度介于840千米/小时和870千米/小时之间,a处线速度大于b处,且a、b位于同一纬度,因此说明a处的地

初一地理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初一地理测试题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2、0°纬线是() A、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B、最短的纬线 C、经过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 D、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A.没有变化 B.度数增大 C.度数减小 D.变化无规律 4.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5、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6、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7、赤道的长度约为() A、6371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5.1亿千米 8、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C、沿同一条纬线一直向东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D、沿同一条经线一直向北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9. 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10. 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11.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0°,纬度0° 12、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A.由大变小再增大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D.由小变大再变小 1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B.北极点上C.南极点上D.本初子午线上 读右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A点位于() A、南纬15°、西经25°B、北纬15°、西经25° C、北纬15°、东经25° D、南纬15°、东经25°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4课 时 问题3:地球公转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如果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生是变化的。近日点最快,过后越来越慢,到远日点最慢,然后又逐渐加快。 师问题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生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巩固训练) 生填表,完成公转基本特点表格。 地球运动围绕中 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公转太阳 由西向东 在北极上空看地 逆时针转 球公转: 在南极上空看地 顺时针转 球公转: 1个回归年: 8 4 时 5 日 5 36 秒 6 4 分 ,平均线速 日 / ° 1 约 : 平均角速度 30 km/s 度: ,远日点公转速 快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 慢 度最 师地球上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是否取决于近日点或远日点距离的变化呢? 生不是。北半球冬季为近日点,夏季为远日点。 师不是地球距太阳远近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同学们观看地球公转状态的图片和公转的动画演示。 生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师黄赤交角的数值目前为23°26′,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请同学们看图中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多少呢? 生66°34′。 师地轴在空间上北端指向北极星,并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地球总“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在轨道位置的变化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一定的空间内来回移动。 师板书知识结构,并请同学们看图说出黄赤交角的概念。 板书: 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 师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的平行光线中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为直射光线,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图中连接日地中心的线为太阳直射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直射点。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相同? (2)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界线在哪里? (3)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上?过后它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展示动画:“地球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后学生讨论回答 生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 生2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为北纬23°26′,最南界线是南纬23°26′。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生3春分日(3月21日),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过后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时移动到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上。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9月23日)阳光直射赤道。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冬至日(12月22日)移到最南位置,太阳直射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此后直射点再向北移,第二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重新回到赤道,如上图所示。 师我们把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回归年。 请同学们根据动画演示,填写下表: 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 不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