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燃烧与灭火课堂实录

燃烧与灭火课堂实录

燃烧与灭火课堂实录
燃烧与灭火课堂实录

燃烧与灭火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所处位置:

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2、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意图

书本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虽然现象精彩,但如果给学生分组实验,又有一定的危险性:白磷有剧毒、极易燃烧,操作不慎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若分组演示,则整个实验室乌烟瘴气。但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可能学生观察得不明显,而且参与程度不高,于是本课采取了三个改动:

1、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不过实验内容调整为学生易于操作的简单对比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探求影响燃烧的因素。

A、B组殊途同归,酒精可燃而水不可燃,归纳出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条件。C组通过两支蜡烛的明灭,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

的结论。D组通过加热两不同的可燃物,一燃一不燃,得出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的条件。

2、增加一个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的探究环节,以提高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进行探究的能力。

3、对于书本的演示实验,把它的位置由探究燃烧条件改为透过现象来寻求燃烧条件对于结果的影响。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可能效果差强人意,于是想采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展示。但直接在镜头下方做实验,白烟、火焰可能会烧坏镜头,于是本实验将镜头水平放置,对准前方的反应仪器,这样就能清晰地呈现实验现象。

三、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自然地归纳出燃烧所需要地条件,效果令人满意。

2、学生自我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的环节。虽然是重点班的学生,但感觉对于此要求也是一筹莫展,本来准备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最后也不了了之。如林海所说:“我们对学生这种控制因变量进行探究的实验模式培养太少。”没有平日的积累训练,不可能在一堂课上建起“空中楼阁”。

3、实物投影仪的改动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灵感来自于中午不经意的调拨。如果平时能多做一些尝试和创新,可能会有更多好的构思,今天阅读了一些化学教学类的期刊杂志,对此实验都有另外一些改进的措施。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平时在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也

应该在教学技能方面多下点工夫。

4、学生状态始终不够积极活跃,也许是他们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这种方式,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行为塑造的结果。如何提高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己还要深思。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第七单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已经认识到了一些物质能够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节课又为后面两个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很好的诠释,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制定教学目标,据此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条件、通过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②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③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②引导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及对着火点的理解。 (3)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现在是一个网络发达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主动探究真理的兴趣和愿望,也愿意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2个情景和2个活动与探究。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够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 2、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①情景教学法:心理实验表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集 中,思维最活跃,接受最快,记忆最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不断的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②分组讨论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交流,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肯定及否定中将问题引向深入,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点和归纳。 3、学法指导 ①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 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1、面粉燃烧实验 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2、面粉爆炸实验 继燃烧实验后,再次提出问题:如果瓶口塞上软木塞再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将学生带入对燃烧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时的思考,对爆炸产生的原因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九年级化学下册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长郡中学史李东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评课稿(方案1)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评课稿 (方案1)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评课稿(方案1)一、课例主题: 第七章“燃烧和灭火”的内容。 二、课例描述: 在“燃烧和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 老师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接下来他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 ,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 红磷没有燃烧), 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 红磷也燃烧起来了。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想他该怎么办呢? 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 。他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 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这时他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他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 ”有位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 “向水中吹气。”他一听,问题又来了: 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 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可一想,老师刚才都犯错了,怎能怪学生呢?于是他笑着说:“这位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

《燃烧与灭火》听课反思

《燃烧与灭火》听课反思 宋晓峰 今天听了张金华老师《燃烧与灭火》一课,这一节课内容中包含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常用的灭火方式、燃料的充分燃烧等内容。燃烧与灭火自然顺延的,张老师的教学,在探究上有很有新意,所以这一课时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活动非常活跃。因为知识的前后联系很连贯,学生在思考中很容易就可以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直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就该节课做出如反思。 在开始探究燃烧条件时,指出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剧烈的化学变化。在实验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燃烧后,指出只要是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变化都可以称为燃烧。这就提供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内容。 关于灭火,教材中着重强调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原理,同时在“信息台”栏目中对灭火器及其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课后练习中提出了一旦发生火灾的应急措施,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本节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该是燃烧及燃烧的条件。但我认为,灭火在知识点上可以作为燃烧的延伸,但在实际生活中消防知识却非常重要,在技能目标上必须加上对消防知识的应用。 1、与传统灌输教育不同,这里不再只是教师演示实验,或教师引导学生做验证性的实验,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获得知识,这样更灵活更有效。虽然科学探究活动的水平或层次不是很高,但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是其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加

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把书本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和见闻,打破了课堂学习时空的局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心扉,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真谛的热情,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而老师则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这样就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3、在教学实践中,课件制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素材,对于一线教师深感建立素材库的重要性。另外,应注意协调解决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古人云:“教学相长”。通过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对自己以前的教学也进行了很好的反省。 4、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长期以来,化学教学形成了以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教学为主线的思想,注意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书面练习)形成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科学方法(过程)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所以学生一谈化学,就说“难”。科学方法作为一种思想方式,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旦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仅能更透彻地理解化学知识,还有利于他们智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化学是一门开放的积极的探究科目,化学学习应从学生感兴趣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给学生提供参与研究过程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去探究,去修改错误,验证概念,去寻找解决

燃烧与灭火 特等奖优质课展示 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简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谢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在前面学 习的基础上的总结和延伸。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并且在1-6单元 的学习中,分别接触了液态(酒精)、固态(硫,铁等)、气态(氢气等)物质的 燃烧。所以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 之中。教材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三 个必备条件和灭火的一般方法,最后通过解决实例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 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 到生产、生活实际当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通过科学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学法:课堂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来自XX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让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可以助燃、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有关燃烧的知识,本节内容是对这些知识的归纳和提升,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学情:我是按学生的认知、能力、心里基础三个方面来分析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燃烧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在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具体实验设计方面不熟悉;而心里上又非常渴望体验、渴望展示。 教学目标:我认为这三个方面:1、运用对比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2、通过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器的使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创新能力。3、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的意识。 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难点是:怎样运用对比法得出燃烧的条件。 教法:我选择了“抛锚式”教学法来组织整个课堂。“燃烧的条件”是“锚点”,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应用拓展自然成为相辅相成的三根锚链。 三、教学实施 为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我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燃烧和灭火”。 首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出第一根锚链:燃烧条件的探究。 然后引发学生的猜想,根据学生对燃烧现象认识,猜出燃烧所需的一些

条件。于是,我设计出三组对比演示实验,在第一组实验过程中将一根木柴和一根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得出燃烧是需要可燃物的;第二组实验中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罩住,对比暴露空气中的另一根蜡烛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第三组实验中将一小块木柴和一小块煤炭,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得出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的。同时并对着火点进行分析,而且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对下面的实验打下铺垫。 紧接着观看磷燃烧的实验视频,通过白磷和红磷是否燃烧的现象,反推燃烧时三个条件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通过图片展示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让学生知道火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引出锚链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是“灭火大比拼”:给每组提供蜡烛和器材,请一位同学点燃蜡烛,其他东西根据实验器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它们熄灭,看哪组用的方法多?这样设计符合新教材从实例到理论的理念。最后大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探究出了燃烧的条件,推出了灭火的原理,而“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用化学是为人类生活服务”引出第三根锚链:应用拓展。灭火器及消防知识,轻松巧妙地把化学与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火灾自救以及逃生的安全知识。设计一个应聘消防员面试公告,4道面试测试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最后教大家一段火灾逃生口诀,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火灾上学会保护自己。 揭开情景引入魔术谜底,首尾前后呼应。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以及2道练习题。到这里课就该结束了。 四.教学反思 一次有趣的实验探究也许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堂好课也许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因此设计好每一次实验探究、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终身热爱化学,用化学知识服务人类,是一位化学教师的终身最求。

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具:仪器:烧杯、剪刀、湿布、镊子、火柴、胶头滴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 品:凉水、蜡烛。 五、教学过程 【引入热点,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仪式。 引题: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奥运会开幕式成为其中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开幕式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奥运圣火”点燃仪式成为重中之重。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板书】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求索知新】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刚才观察的几组燃烧情况,思考燃烧特征是什么?并尝试自己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小结】 归纳:燃烧的定义、特征 【板书】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组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 【提出问题】燃烧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要利用燃烧,我们就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组织猜想】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 学生热烈讨论,并作出猜想 【设置悬念,布置任务】 师:你们的猜想你否正确呢?我们的假设需要利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我们一起来制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 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华北区、东北区)大赛说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 ●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策略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 1)实验探究 2)分析归纳 3)自主学习 3、设计思路 探究灭火方法比直接探究燃烧条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调整了部分教学顺序,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熄灭蜡烛入手,进一步探究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 三、实验设计 1、课本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改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2、趣味实验。课前由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粉尘爆炸"及"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装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部分实验装置图。通过实验的再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挑战群英会"中的片段--双节棍灭蜡,使课堂进入自由探究的环节。 (二)活动与探究一:熄灭蜡烛的方法 成果交流:吹灭、用书本扇灭、用坩埚钳将烛芯夹灭、用湿布盖灭、用水浇灭、

最新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说课稿:燃烧和灭火 大石岭初级中学曹玉双 一说设计理念: 本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的现实性,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 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内容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性质、用途及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③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五、说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通 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该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 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 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 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3.教师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利于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

化学九年级科粤版 3.3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三的内容,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一方面它加深了学生对磷,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性质的认识;另一方面它在学生认识燃烧的原有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是将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对已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课堂上他们厌倦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实验,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鉴于本课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提高生活品质。 3、教学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合作、创新性学习,注重与生活、生产等的实际联系,全面落实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自主活动探究,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总结科学知

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的科学素养,也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结合演示法,多媒体辅导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敢于动手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进程,体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事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教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两部分内容。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并且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通过日常生活及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有关燃烧的化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例如,硫、铁丝等燃烧现象和变化原理。由于缺乏系统的分析,未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不能科学的概括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无法自主设计探究方案;不能准确应用控制变量等科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理解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原理,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探究”增强创新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 激发热爱生活,树立安全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 价值 (3) 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取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怎样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燃烧的条件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流程图: 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6 分20秒)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四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说课稿四 燃烧和灭火 导言: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燃烧与灭火》。首先,我们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燃烧与灭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及其作用》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知识上的积累和过度。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拉近了化学与我们的距离,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由于近几年来,由于人们不正当用火,缺乏安全用火与灭火常识,引发了大大小小的案件,直接导致巨大的人民财产安全,因此,今天的课程也是一堂很好的德育课。2、教学目标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燃烧,由于很少观察分析,因此概念相对模糊,不能科学的概括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到学生已学的知识水平,设立如下教学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②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②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4、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本节内容实践性趣味性强,比较适合用多种多媒体手段来讲解。由此,主要设置一下过程: ①质疑。通过蜡烛燃烧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兴趣。②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的实验探究。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三.教育过程设计 (1)导入: 创设情景,设疑猜想上课伊始,教师演示一个极具观赏性的魔术:魔棒点灯(用玻璃棒沾取少量的浓H2SO4然后迅速沾少量的高锰酸钾与酒精灯接触),学生认真观察,倍感兴奋、新奇,有不可思议的感觉……课堂教学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问题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引导学生根据以下事实对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猜想。事实1、酒精可以燃烧而盛装酒精的玻璃瓶不能燃烧。事实2、燃着的木条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更旺,而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事实3、露置在空气中的课桌没有燃烧。(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导入新课)。 (2)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猜想操作过程:1、用滤纸将一小块白磷的水吸干,放入试管中并套上气球;再取少量红磷于另一支试管中,同样套好气球;另取一小块白磷放入一端塞有清洁球的硬质玻璃管中。2、向1000mL的烧杯中加入约500mL的热水,将两支试管及硬质玻璃管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3、取出试管,并用大玻璃片将烧杯盖住。4、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碳及碳的化合物,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面我们还要学灭火器。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展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于有形,使学生易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探究学习、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采用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法配合互动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发现

《燃烧与灭火》的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 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1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燃烧与灭火观课报告

听了陈长春老师的课《燃烧与灭火》,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教材、学情分析明确到位。唯一不足就是没有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本节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过程顺畅,教学效果良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探究学习贯穿课堂始终,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大课堂容量,还课堂于学生。 再者,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整个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贯穿始终,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归纳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小组合作学习体现明显,学生的回答不再是一个人的观点,而是整个小组的智慧结晶,有效的提升了回答的正确率。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指定某个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教师要求每小组选派代表参与教学中,有效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有学生都会出谋划策。在这方面,教师应提前做出知道,每小组选派的学生应该轮流进行,不要注定在优生升上,让全体学生机会均等。 其次,现在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幅度的增大课堂容量,前提是教师具有足够的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简单的当成投影仪来使用,体现出的是文字与图片,很少应用到动画和影像资料。本节课中,对火灾的讲解完全可以再加入一些形象直面的东西。教师基本功扎实,引导性的语言很是到位,肢体语言即时即景引人入胜,在教学中和学生讨论热烈,不是强硬性质的填鸭式教学。 最后,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小组学习法,打破传统的排位方式,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科学探究实验是整节课的引导,扎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学过程,课堂讨论热烈有效,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选派代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但是可能导致部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 各位领导、考官上午好,我是化学组号考生,我叫潘永坤。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在第二单元《氧气》的学习中,学生们又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相关现象,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所以,学生们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升华的能力和条件。 本课题将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教会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并且对高中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具体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4、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课标》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具体模式为: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联系生活。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燃烧及其条件教学设计 (楚店中学张学艺)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如镁条、铁丝、木炭、红磷等的燃烧,对燃烧的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概念。 ②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③认识着火点的概念。 ④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九.板书设计: 第1 课时燃烧及其条件 1、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一等奖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的升华的能力和条件。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 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激起 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4、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以及“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问题-探究” 能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学生获取 知识的过程。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 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 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 论和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 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将探究的方案,讨 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所以本节 课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 三、说学法 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子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关于燃烧的知识。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方法学习。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