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脑大战

电脑大战

电脑大战

电脑大战

刚到舅舅家,电脑大战就开始了。你听。

NO1:“舅舅,《江南Style》啊,赶紧的!”弟弟兴奋地喊着。舅舅如离弦的箭,留给我一圈“倩影”,好哇,你俩是同伙!

no。2:他俩都不在,偷偷玩一会吧,结果刚一上,俩活宝就来了。

“早知道你会这样的了,休想。”

“好吧,我们来一次知识竞赛,胜者可以玩。”

“谁怕谁。”

于是我们赛了起来。

“《名人传》的作者是谁?”

“罗曼·罗兰呗。”

“不对,世上可没有叫‘罗曼·罗兰呗’的。可想清楚了。”

“舅舅你耍我!”“反正你输了,电脑归弟弟了。”舅舅得意洋洋地说。“舅舅又赖皮了!”我生气地直跳脚。

三年级:如月玄太郎

电脑病毒大战

阅读科普文 电脑病毒大战 今年3月6日是欧洲绘画史上伟大的画家米开朗琪罗的生日。可就在这一天之前,全世界使用电脑的人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电脑会在这一天被感染上一种“音乐病毒”。 电脑遭病毒侵袭的事件早在1988年就发生过。那时,美国的一个大学把一种叫做“蠕虫”的电脑病毒输入电脑,由于电脑往往是许多部门许多台联在一起而形成网络的,到第二天病毒已经传遍全美国,6000多台电脑都染上了病毒,造成了9200万美元的巨大损失。 什么是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当它输入电脑后,就会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这种自我复制就像生物界里病毒的繁殖。通过不断的“繁殖”,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不但如此,这种程序会通过网络系统而“传染”和“流行”开来,使越来越多的电脑“得病”。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世界第一例病毒的,是美国特拉华大学两名电脑操作人员。由于电脑屏幕上到处写满了英文“脑”这个词,所以,人们把这种病毒叫做“脑病毒”。电脑在感染上病毒之后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感染上“黑色星期五病毒”后,电脑就会出现不断乱跳的亮点,亮点跳过的地方,字符就会被删除;感染上“小球病毒”后,电脑就会反复演奏《蓝色多瑙河》等三首世界名曲,一些文件就会被莫名其妙地删除了。 “米开朗琪罗病毒”在13号或是星期五的这天发作,屏幕上看不出什么症状,不过此时执行什么程序,都会令操作人员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有80多种病毒,肆虐范围之广,令电脑世界里几乎无净土。 (来自《语文课外阅读》2012年4月) 1电脑遭病毒侵袭事件最早发生在什么时候?()

海洋战争简史

海洋战争简史 通过对<海洋战争简史>课程的学习,我对海洋战争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产生了许多感悟。海洋与人类之间息息相关。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的家。海洋之所以被称“宝藏”是因为有大量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由于需求量不断的增多和人类的大量开采,导致资源紧张,因此引发了众多海洋资源战争。 海权的重要性表现在一个国家的很多方面。首先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的高度关注。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其次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最后在安全方面,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各种军事报道和军事评论中常会提到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百年海战的历史告诉我们:不战则困,不进则退。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发、利用、争夺海洋资源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要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全面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上强国,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世界上第一例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例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以下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一例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磁芯大战--第一个电脑病毒 电脑病毒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产物,事实上,早在一九四九年,距离第一部商用电脑的出现仍有好几年时,电脑的先驱者约翰.范纽曼(JohnVonNeumann)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织的进行》里,即已把病毒程式的蓝图勾勒出来,当时,绝大部份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这种会自我繁植的程式是可能的,可是少数几个科学家默默的研究范纽曼的所提出的概念,直到十年之后,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贝尔(Bell)实验室中,这些概念在一种很奇怪的电子游戏中成形了,这种电子游戏叫做“磁蕊大战”(corewar)。 磁蕊大战是当时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程式人员在工余想出来的,他们是道格拉斯麦耀莱(H,DouglasMcIlroy),维特.维索斯基(VictorVysottsky)以及罗伯.莫里斯(RobertT.Morris),当时三人年纪都只有二十多岁。 附注:RobertT.Morris就是后来写了一个Worm,把Internet 搞的天翻地覆的那个RobertT.MorrisJr.(上图)的爸爸,当时大Morris

刚好是负责Arpanet网路安全。 磁芯大战的玩法如下:两方各写一套程式,输入同一部电脑中,这两套程式在电脑?记忆系统内互相追杀,有时它们会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停下来修理(重新写)被对方破坏的几行指令;当它被困时,也可以把自己复制一次,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在电脑的记忆磁芯中游走,因此得到了磁芯大战之名. 这个游戏的特点,在於双方的程式进入电脑之后,玩游戏的人只能看著萤幕上显示的战况,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式被另一方的程式完全[吃掉]为止.磁芯大战是个笼统的名称,事实上还可细分成好几种,麦耀莱所写的程式叫[达尔文]这包含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它的游戏规则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双方以组合语言(AssemblyLanguage)各写一套程式,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胜负.在比赛时Morris经常匠心独具,击败对手. 另外有个叫爬行者程式(Creeper)的,每一次把它读出时,它便自己复制一个副本.此外,它也会从一部电脑[爬]到另一部有连线的电脑.很快地电脑中原有资料便被这些爬行者挤掉了.爬行者的微一生存目地是繁殖. 为了对付[爬行者],有人便写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们毁灭掉.当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后,收割者便执行程式中最后一项指令:毁灭自己,从电脑中消失. [侏儒](Dwarf)并没有达尔文等程式聪明.却可是个极端危险

电脑病毒大战阅读答案

篇一:电脑病毒大战阅读答案 (二)相关信息病毒大战(12分)今年3月6日是欧洲绘画史上伟大的画家米开朗琪罗的生日。可就在这一天之前,全世界使用电脑的人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电脑会在这一天被感染上一种 a 。电脑遭病毒侵袭的事件早在1988年就发生过。那时,美国的一个大学把一种叫做蠕虫的电脑病毒输入电脑,由于电脑往往是许多部门许多台联在一起而形成网络的,到第二天病毒已经传遍全美国,6000多台电脑都染上了病毒,造成了9200万美元的巨大损失。什么是电脑病毒?电脑病毒就是,当它输入电脑后,它就会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这种自我复制就像生物界里病毒的繁殖。通过不断的繁殖,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不但如此,这种程序会通过网络系统而传染和流行开来,使越来越多的电脑得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世界第一例病毒的,是美国特拉华大学两名电脑操作人员。由于电脑屏幕上到处写满了英文脑这个词,所以,人们把这种病毒叫做 b 。电脑在感染上病毒之后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感染上 c 后,电脑就会出现不断乱跳的亮点,亮点跳过的地方,字符就会被删除;感染上 d 后,电脑就会反复演奏《蓝色多瑙河》等三首世界名曲,一些文件就会被莫名其妙地删除了。 e 在13号或是星期五的这天发作,屏幕上看不出什么症状,不过此时执行什么程序,都会令操作人员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有80多种病毒,肆虐范围之广,令电脑世界里几无净土。 15、电脑病毒的定义是()。(2分)a、电脑病毒就是通过网络系统而传染和流行开来的电脑病。b、电脑病毒就像生物界里病毒的繁殖而蔓延开来的。c、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16、根据解说,把下列病毒的名称依次填入文中有字母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①音乐病毒②脑病毒③黑色星期五病毒④小球病毒⑤米开朗琪罗病毒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④①③ 17、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2分) a、作比较举例子 b、举例子列数字 c、打比方列数字 d、分类别打比方 18、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有80多种病毒,肆虐范围之广,令电脑世界里几无净土。如果把几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分)答: 19、当今电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很多同学也喜欢上了网络的多彩世界,也有很多同学因迷恋于上网而贻误了学业,你对中学生上网有什么看法呢?(3分)答:今年3月6日是欧洲绘画史上伟大的画家米开朗琪罗的生日。可就在这一天之前,全世界使用电脑的人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电脑会在这一天被“感染”上一种“ a ”。电脑遭病毒侵袭的事件早在1988年就发生过。那时,美国的一个大学把一种叫做“蠕虫”的电脑病毒输入电脑,由于电脑往往是许多部门许多台联在一起而形成网络的,到第二天病毒已经传遍全美国,6000多台电脑都染上了病毒,造成了9200万美元的巨大损失。什么是电脑病毒?电脑病毒就是,当它输入电脑后,它就会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这种自我复制就像生物界里病毒的繁殖。通过不断的“繁殖”,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不但如此,这种程序会通过网络系统而“传染”和“流行”开来,使越来越多的电脑“得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世界第一例病毒的,是美国特拉华大学两名电脑操作人员。由于电脑屏幕上到处写满了英文“脑”这个词,所以,人们把这种病毒叫做“ b ”。电脑在感染上病毒之后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感染上“ c ”后,电脑就会出现不断乱跳的亮点,亮点跳过的地方,字符就会被删除;感染上“ d ”后,电今年3月6日是欧洲绘画史上伟大的画家米开朗琪罗的生日。可就在这一天之前,全世界使用电脑的人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电脑会在这一天被“感染”上一种“ a ”。电脑遭病毒侵袭的事件早在1988年就发生过。那时,美国的一个大学把一种叫做“蠕虫”的电脑病毒输入电脑,由于电脑往往是许多部门许多台联在一起而形成网络的,到第二天病毒已经传遍全美国,6000多台电脑都染上了病毒,造成了9200万美元的巨大损失。什么是电脑病毒?电脑病毒就是,当它输入电脑后,它就会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这种自我复制就像生物界里病毒

战争与资源

论战争与资源 J09210129 章森伟 摘要:资源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的统称。作为一种数量有限而又分布不均的物质财富,资源对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为了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曾引发过多次极为血腥的战争。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加强,以争夺和控制资源为目的的地缘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包括石油等在内的资源成为当代一些战争的重要动因。 关键词:战争资源主权安全 一、资源的争夺诱导着战争 马克思曾经说过: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首架的危险。 战争的起因无论是什么最后往往结束于利益的分配,一场利益的争夺是否足够发动一场战争取决于利润所占的比重。资源的缺乏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很多战争爆发的起点。现代战争中,例如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都是围绕着资源而展开的。在美伊战争中的资源就是石油,有两个因素决定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一、美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二、伊拉克拥有继沙特阿拉伯之后最大的石油储藏量,这对于美国来说有极大的诱惑力。资源作为与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往往是一场战争发动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当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冲突达到白热化阶段的时候。 诱发战争的资源有很多种,其中石油是现代战争中的常客。由于石油在现代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石油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往往会因为各国战略能源重叠造成利益冲突,再加上各国军事力量的集结,战争不可避免。各种关于石油争夺的冲突将会在很长时间影响国际安全。所以说,谁获得这些油田的所有权,谁就在当代国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水资源也是其中一种,在幼发拉底河、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印度河流域,将极有可能因为争夺水资源而引发冲突。在从北非到近东和南亚的广大地区,对水的需求正在迅速超过现有的用水量,同时由于这些地区很多重要水资源都是两个或者多个

计算机病毒的由来

计算机病毒的由来 计算机病毒的发源地在美国。早在1949年计算机研究的先驱者纽曼说过,有人会编制异想天开的程序,甚至不正当地使用他们。今天的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属于这样一类程序。在1977年夏天,Thomas I Ryan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说,名叫《The Adolesceuce of P-1》。书的作者幻想出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这种病毒从一个计算机到另一个计算机传染流行,它感染了7000多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行科学技术,都是先有幻想之后才成为现实的,也许在这本书问世之后,有些对计算机系统非常熟悉,具有极为高超的编程技巧的人顿开茅塞,发现计算机病毒的可能性,从而设计出了计算机病毒。1983年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图林奖的汤普生公布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存在和它的程序编制方法。“科普美国人”1984年5月还发表了介绍磁心大战的文章,而且只要2美元就可获得指导编制病毒程序的复印材料。很快,计算机病毒就在大学里迅速扩散。各种新的病毒不断被炮制出来。据有些资料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由一些搞恶作剧的人引起的。这些人或是要显示一下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资,或是要报复一下别人或公司(学校)。前者主观愿望是无恶意的,无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后者却不然,是恶意的,力图在损失一方的痛苦中取乐。 据传,许多病毒的制造者是年轻的大学生、中学生,这些“电脑迷”出于恶作剧或者不可告人的目的,设计或改造了许多病毒,使计算机病毒的品种花样翻新。例如:在台湾有一个改编自“哥伦布日”的病毒。名谓“快乐的星期天”,当病毒发作后,屏幕上出现“HAPPY SUNDAY”字样。另外的一种“两只老虎”病毒,则在摧毁计算机系统后,大唱“两只老虎”的歌曲,令被害者哭笑不得。 1

近年来由能源引发的战争

近年来由能源引发的战争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共约有20种。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汽轮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

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悄然流行起了一种“资源战争”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克莱尔。克莱尔于2001年发表了《资源战争:全球冲突新景观》一书,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去年他又发表了新著《鲜血与石油:美国日益依赖进口石油的危险及后果》,同样受到各国国际问题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 在前一本书中,克莱尔提出了全球冲突的新景观。他预言,21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基本轮廓是,各国将对像石油、木材、矿石和水这样的战略性物质资源展开大规模的竞争。各国的军事力量也会明确地把保证资源安全定为主要使命。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普遍的地区不稳定,特别是那些资源丰富而又长期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地方,如波斯湾、中亚、中国南海和非洲的一些地区。 在后一本书中,克莱尔重点讨论了石油问题。他指出,迅速增长的世界经济依赖于石油,而石油的供给在日益耗尽,美国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大国正在进行着一种惨烈的争夺战,以确保未来的石油供应。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到5%,但却消费着世界石油供应量的25%。美国交通运输行业97%的燃料来自于石油,其中的56%靠进口。鉴于未来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冒着更大的危险,转向那些不稳定、不友好的地区寻求供应来源。如果只能通过像占领伊拉克那样的方式来确保石油供应的话,那么,

计算机病毒发展简史

计算机病毒发展简史 【提要】普通病毒网络蠕虫病毒变形病毒 【内容】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普通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病毒、和变形病毒。 普通计算机病毒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里,三个年轻的程序员编写了一个名为“磁心大战”的游戏,游戏中通过复制自身来摆脱对方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病毒的第一个雏形。 20世纪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在其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并第一次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1983年11月,在国际计算机安全学术研讨会上,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将病毒程序在VAX/750计算机上进行了实验,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就这样出生在实验室中。 20世纪80年代后期,巴基斯坦有两个编软件为生的兄弟,他们为了打击那些盗版软件的使用者,设计了一个名为“巴基斯坦智囊”的病毒,该病毒只传染软盘引导,这就是最早在世界上流行的一个真正的病毒。 1988至1989年,我国也相继出现了能感染硬盘和软盘引导区Stone(石头)病毒,该病毒体代码中有明显的标志“Your PC new Stoned! ”、“LEGALISE MARIJUANA”,也称为“大麻”病毒等。该病毒感染软硬盘0面0道1扇区,并修改部分中断向量表。该病毒不隐藏也不加密自身代码,所以很容易被查出和解除。类似这种特性的还有小球、Azusa/hong-kong/2708、Michaelangelo,这些都是从国外感染进来的。而国产的有Blody、Torch、Disk Killer等病毒,实际上他们大多数是Stone病毒的翻版。 20世纪90年代初,感染文件的病毒有Jerusalem(黑色13号星期五)、Yankee Doole、Liberty、1575、Traveller、1465、2062、4096等,主要感染.COM和.EXE文件。这类病毒修改

资源战争

《资源战争》读书笔记 13环境曾秋玲所谓资源战争,可解释为在相当程度上围绕紧缺资源的追逐和占有而展开的冲突。迈克尔就全球资源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石油,森林,矿物和水资源的匮乏将成为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 石油之争。波斯湾,里海地区以及南中国海的石油诱发了全球的争夺欲望。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将里海盆地的石油资源作为波斯湾供应封锁或中断时的替代来源。当时促进里海能源的迅速开发来增加西方的能源安全已然成为了美国的国策。 由于石油的大量需求和其存在的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美国日本之类

的国家对其产生了掠夺的念头。波斯湾占有了全球石油供给量的三分之二,使其成为在下个世纪经历冲突的地区。英国在一战前就在海湾事物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美国更是在50年代时就是一个重要演员,从它们认为波斯湾能源获得对它们的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信念出发,不惜动用军事力量进行维护,美国一直坚持如果必要的话仍会动用武装力量维护其在波斯湾的权益。里海盆地被公认为世界第二或第三石油储藏地区,此外还有大量的天然气。由于其内部的民族和政治动荡,导致该地区面临一种越来越大的暴力冲突的危险。首先便是美俄就这个新的黄金石油国的竞争,当然19世纪英俄也为该地区的主权进行过争夺。

南中国海被认为躺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存之上。在关键方面它与前面两个类似,都可能会因其丰富的资源而导致掠夺战争的爆发,而其主权国家也必定要动用武装力量进行维权。 水的未来。看起来水资源似乎不是一个可以引发争斗的根源,但事实上为水发生冲突在整个历史上就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特点。由于水是生产生活的必须品,而全球可用淡水资源不过占全球水资源的3%,并且由于人类的恣意破坏致使水的浪费成了一个正反馈,水的污染与浪费越发严重。 尼罗河流域,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的水冲突。在某种程度上说,水和石油是同样重要的资源,一条河流的上游国家可以

新整理孙悟空大战网络病毒童话故事

孙悟空大战网络病毒童话故事 孙悟空大战网络病毒童话故事 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便神气十足地继续在天庭做他的齐天大圣。 有一天,孙悟空突然接到玉帝的命令,说近来地球中网络病毒十分猖狂,让孙悟空前去执行任务。孙悟空二话没说,翻了个筋斗,驾着筋斗云一溜烟的来到地球,钻进了电脑。 电脑病毒王一见,就满不在乎地说:“我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当年那位弼马温呀!”孙悟空听了气急败坏,说:“虽然我当时只是个管马的,但也比你在这儿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强多了,哼!”电脑病毒王马上改口道:“光说无用,我们还是见真招吧!”孙悟空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病毒王也不甘示弱,把自己最厉害的病毒“千年木马”给领了过来。这“千年木马”威力无比,孙悟空在“千年木马”发出的一道道跳跃的蓝波里显得晕头转向。没过多久,孙悟空便被“千年木马”抓住放进了蓝箱里。孙悟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他想到观音菩萨给他的.救命汗毛,他拔起一吹,终于变成了一只小蚊子,逃了出来。

孙悟空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太窝囊了,就连忙去找太上老君帮忙。她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拿出来了一个小瓶子,打开瓶盖,只见里面钻出来一股青烟,过了一会儿变成了一位青年。孙悟空忙问:“老头儿,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呀,这人是谁?”太上老君不紧不慢地说:“这是瑞星,他是来为你排忧解难的,他可是消灭病毒的高手呀!”孙悟空忙谢了太上老君,翻了个筋斗,就与瑞星钻进了电脑。电脑病毒王见了,忙怪声怪气地说:“哟,那位弼马温又来找死了!还找了为帮说。”孙悟空并不答话,电脑病毒王领来了它的新武器“千年蠕虫”从不同方向爬向孙悟空和瑞星。孙悟空毫不畏惧,瞄准机会,猛地一打,“千年蠕虫”一扫而尽。“千年蠕虫”刚刚消失,“千年木马”便又出现了。随着“千年木马”的出现,又发出了一道道蓝光,可谁知瑞星不怕蓝光。“这个交给我了!”说完,给了“千年木马”当头一棒。眨眼间,“千年木马”一命呜呼了。“快消灭老王!”瑞星指着要逃跑的老王说道。说时迟那时快,孙悟空和瑞星一齐打向老王。电脑病毒王的脑袋四分八裂,惨叫着死去了。 “哈哈,还是俺老孙厉害!”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心满意足的和瑞星一起离开了。 【孙悟空大战网络病毒童话故事】相关文章: 1.《病毒》生物课件 2.课间大战300字作文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一)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一) 摘要: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一旦遇到计算机病毒就不会束手无策。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感染后的症状等的介绍,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防范措施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对于“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做过许多不尽相同的定义。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计算机程序,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病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对计算机的破坏作用与医学上的“病毒”对生物体的破坏作用极其相似,它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因此我们就将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概念进行引申,从而产生了“计算机病毒”这个名词。但计算机病毒和生物学上的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针对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而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通常是攻击计算机软、硬件)的程序,也就是说它是一段程序。因此,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破坏计算机数据的所有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探究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2.1用于版权保护这是最初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善,因此,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软件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在自己发布的产品中加入了一些特别设计的程序,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用户进行非法复制或传播。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法制化,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2.2显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某些爱好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让这些计算机病毒来对社会产生危害,但不幸的是,这些程序通过某些渠道传播出去后,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3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在所有的计算机病毒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报复等心理故意制造的计算机病毒。例如,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的一名程序员被辞退时,决定对公司进行报复,离开前向公司计算机系统中输入了一个病毒程序,“埋伏”在公司计算机系统里。结果这个病毒潜伏了5年多才发作,造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紊乱,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2.4用于特殊目的此类计算机病毒通常都是某些组织(如用于军事、政府、秘密研究项目等)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特殊系统进行暗中破坏、窃取机密文件或数据。例如倍受网络界关注的中美之间的黑客大战,很有一丝网络战的味道 2.5为了获取利益如今已是木马大行其道的时代,据统计木马在病毒中已占七成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以窃取用户信息、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如窃取用户资料、网银账号密码、网游账号密码、QQ账号密码等。一旦这些信息失窃,将给用户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如“熊猫烧香”、“网游大盗”、“网银窃贼”等。 3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中国的资源政策危机:资源枯竭后中国跌入彻贫

中国的资源政策危机:资源枯竭后中国跌入彻贫.txt丶︶ ̄喜欢的歌,静静的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我笑了当初你不挺傲的吗现在您这是又玩哪出呢?中国的资源政策危机:资源枯竭后中国跌入彻贫 摘自《现代和谐论》 大洋信鸽 中国的资源政策危机:资源枯竭后中国跌入彻贫--摘自《现代和谐论》P464-470资源、除了资源、还是资源,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国发展最难以逾越的坎,也是世界发展的瓶颈。支撑中国强大的其它因素,如人力、经济、科技、军事,中国都具有、或者正在逐步具有,如果中国不存在资源瓶颈的制约,未来将必然全部具有。 资源不仅包括自然矿物资源,水气山土,也包括生态环境资源。 资源短缺是和谐主义的现实物质基础,是和谐主义的时代召唤。资源短缺是现代和谐论的两个公理之一。资源短缺的理念,是日益得到实践印证的现实。 日益高涨的资源短缺前景,不仅使得“财富极大涌现从而按需分配”的乌托邦无法实现,也使得自由资本主义的贫富悬殊和利润最大化导向的个人主义体系不能和谐持久。只有和谐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未来的资源短缺的现实。 不仅世界如此,中国尤其如此。 只有和谐主义的经济,才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依赖财富极大涌现的经济,不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以个体利润最大为导向的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中国的持久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日益高涨的资源短缺前景,日益迫切地需要中国实践和谐主义的理念。不要再是GDP挂帅;不要再是为了短期稳定而饮鳩止渴,为了保GDP增长而承受浪费性投资,因为GDP发展不是没有尽头的;不要再是资源不节俭的生活方式;不要再是资源不节俭的生产方式;不要再是脱节的、甚至南辕北辙的宏观和微观政策。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每天向世界输送天文数量的产品。这些产品全面消耗着中国的各种资源,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物能源。几十年后,至多几百年,我们将用光需要地球经过4亿年才积累起来的化石燃料性资源。世界各地态势基本相同,只是中国的消耗的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快。中国出口的越多,资源枯竭的就越快。一旦中国的资源全面枯竭,中国将可能很快跌为彻贫。这是极其恐怖的可能性。因为那个时候,各种资源都需要进口,而且价格是现在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少有份量的文章都预测,再过几年,石油可能涨到每桶300美元。2008年7月石油价格达到147美元,10年前的1998年,油价曾经只有10美元,1970年还只有1.39美元。虽然中国拥有大量的机器设备,但未来可能老化、闲置生锈而不堪再用;虽然中国现在挣了一些钱,但微薄的利润还根本不足以支付未来的资源价格的飙涨。2008年底的原料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回落,并不改变资源紧缺和价格持续走高的长期趋势。

阅读科普文《电脑病毒大战》完成素养测试(后附答案)

阅读科普文《电脑病毒大战》完成素养测试(后附答案) 电脑病毒大战 今年3月6日是欧洲绘画史上伟大的画家米开朗琪罗的生日。可就在这一天之前,全世界使用电脑的人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电脑会在这一天被感染上一种“音乐病毒”。 电脑遭病毒侵袭的事件早在1988年就发生过。那时,美国的一个大学把一种叫做“蠕虫”的电脑病毒输入电脑,由于电脑往往是许多部门许多台联在一起而形成网络的,到第二天病毒已经传遍全美国,6000多台电脑都染上了病毒,造成了9200万美元的巨大损失。 什么是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当它输入电脑后,就会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这种自我复制就像生物界里病毒的繁殖。通过不断的“繁殖”,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不但如此,这种程序会通过网络系统而“传染”和“流行”开来,使越来越多的电脑“得病”。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世界第一例病毒的,是美国特拉华大学两名电脑操作人员。由于电脑屏幕上到处写满了英文“脑”这个词,所以,人们把这种病毒叫做“脑病毒”。电脑在感染上病毒之后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感染上“黑色星期五病毒”后,电脑就会出现不断乱跳的亮点,亮点跳过的地方,字符就会被删除;感染上“小球病毒”后,电脑就会反复演奏《蓝色多瑙河》等三首世界名曲,一些文件就会被莫名其妙地删除了。“米开朗琪罗病毒”在13号或是星期五的这天发作,屏幕上看不出什么症状,不过此时执行什么程序,都会令操作人员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有80多种病毒,肆虐范围之广,令电脑世界里几乎无净土。(来自《语文课外阅读》2012年4月) 1电脑遭病毒侵袭事件最早发生在什么时候?() A1899年B1896年C1988年D1965年 2造成美国“6000多台”电脑都染上了病毒的原因是什么?() A电脑病毒的大规模侵袭B电脑软件质量不好 C相关电脑联接形成网络D人们的防卫意识不强 3发现世界第一例病毒的是什么人?() A美国的电脑操作员B英国的电脑专家 C欧洲伟大的雕塑家D中国的电脑专家

世界资源之争

如何看待世界资源之争的问题 一般认为世界资源从广义的角度讲,包括人口、粮食、自然资源、海洋和科技资源,以至信息资源;从狭义上讲专指自然资源。这里涉及的是粮食、自然资源、海洋资源。自然资源含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有限资源被无限开发利用,必然引起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资源争夺。历史和现实是这样,将来仍会是这样。世界各国的利益之争,最突出的就是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的争夺,由此,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国际战略制定,包括战争! 美国前国务卿黑格1980 年指出,“资源战争的时代已经开始……仅铬铁矿的供应危机就会使美国100万人失业,冷战实质上是一场资源战。”各种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过去一直是,今后仍将是世界各国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甚至军事的手段争夺和控制的对象。 对矿物资源控制权的的争夺,从历史上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美国、欧盟、日本的对外行动从来都是受利益驱动的,从来不是道义性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 ~1928 年间,美国和英国控制着当时世界已知煤蕴藏量的53%,铁矿石蕴藏量的48%,石油蕴藏量的 76%,铜蕴藏量的79%,铝蕴藏量的81%,铅蕴藏量的74%。还有数不清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控制着地球大部分资源。 德国、日本、意大利为了与欧美列强争夺矿物资源控制权,拓展生存空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工业国间利用军事力量争夺资源不是很好的方法,加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兴起,二次大战之后,需要一种新国际贸易秩序进行全球资源再分配。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会议、由工业强国建议成立国际贸易组织,来调节世界经贸关系。并把它命名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从1996年1月1日起,由世界贸易组织WTO 取代关贸总协定。在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美国和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控制着飞机、轮船、汽车、铁路及各种主要家用电器、计算机、摄象机、通讯、机械、新材料,能源、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全部先进技术,掌握商品与矿物资源定价权。他们对第三世界资源拥有国一致大肆吹嘘经济全球化、市场能合理配置资源等理论,以获得全球矿产资源的稳定、安全、廉价供应市场。与此同时,美国和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均对本国矿物资源均实行最严格的计划经济。并都建立了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禁止、限制开采本国资源。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矿产资源大国,但美国对于即使是本国能够自给的矿物,也在增加储存量,例如铀,尽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铀国。美国在阿拉斯加州发现有丰富的石油,但却不急于开采,而是圈定起来作为战略储备。日本于1983年10月,开始时储备稀有金属中的镍、铬、钴、钨、钼、钒、锰,后来逐步扩展到稀土原料,甚至煤炭和铁砂石。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之外,核电的铀原料也是日本重点储备能源。日本许多企业从国外进口很多优质煤并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储备。日本国内也有部分煤炭资源,但已经关闭,不再开采。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矿产消费国,正是通过耗用大量的资源,美国的现代化生活水平才得以维持、因此美国对争夺全球资源十分重视。 以美国为例,为了其争夺资源的目的,可谓是不择手段!

怎么捕获电脑病毒样本

众所周知,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其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它用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的这样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长期操作电脑者会发现,病毒往往紧跟计算机的发展步伐,升级换代频繁,从最初的破坏软件发展到损毁硬件,令人对计算机病毒既怕又恨,防不胜防。因此,及早发现和清除病毒,是将病毒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已经安装了防病毒软件且病毒定义码和病毒查杀引擎是最新版本的情况下,病毒仍然发作并造成文件丢失或系统破坏,那么,这就是最新的病毒在发作。这时,就应提取新病毒样本,供反病毒专家分析研究,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更新病毒代码库。提取新病毒样本的方法如下:一、引导型Boot病毒的捕获 引导区类型的病毒提取很简单,首先利用Format A: /S将引导系统文件复制到软盘中,然后再将的硬盘中的一些系统执行文件一同拷贝到软盘中。具体步骤如下:进入MS-DOS 方式,格式化一张系统盘,Format A: /s ,针对不同的系统,请将如下文件拷贝到这同一张软盘之中: 对于Windows 3.x: 拷贝 \Windows\System下的 gdi.exe rnl286.exe、progman.exe 三个文件。 对于Windows 95/98/ME: 拷贝 \Windows\System下的 gdi.exe、krnl386.exe、progman.exe三个文件。(见) height=351 共3页: 1 内容导航对于Windows NT、Windows 2000: 拷贝 \Windows\System32下的gdi.exe、krnl386.exe、progman.exe 三个文件。 如果格式化软盘时出现死机,请按下列步骤提取:请在该软盘的标签上写明“damaged during infected format as boot disk”。 针对不同的系统的上列文件,拷贝到不同的软盘中,方法同上。

第一个电脑病毒是什么

第一个电脑病毒是什么 病毒与反病毒将作为一种技术对抗长期存在,两种技术都将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长期的发展。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或偶然的原因。一次突发的停电和偶然的错误,会在计算机的磁盘和内存中产生一些乱码和随机指令,以下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一个电脑病毒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磁芯大战--第一个电脑病毒 电脑病毒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产物,事实上,早在一九四九年,距离第一部商用电脑的出现仍有好几年时,电脑的先驱者约翰.范纽曼(JohnVonNeumann)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织的进行》里,即已把病毒程式的蓝图勾勒出来,当时,绝大部份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这种会自我繁植的程式是可能的,可是少数几个科学家默默的研究范纽曼的所提出的概念,直到十年之后,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贝尔(Bell)实验室中,这些概念在一种很奇怪的电子游戏中成形了,这种电子游戏叫做“磁蕊大战”(corewar)。 磁蕊大战是当时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程式人员在工余想出来的,他们是道格拉斯麦耀莱(H,DouglasMcIlroy),维特.维索斯基(VictorVysottsky)以及罗伯.莫里斯(RobertT.Morris),当时三人年纪都只有二十多岁。 附注:RobertT.Morris就是后来写了一个Worm,把Internet 搞的天翻地覆的那个RobertT.MorrisJr.(上图)的爸爸,当时大Morris 刚好是负责Arpanet网路安全。

磁芯大战的玩法如下:两方各写一套程式,输入同一部电脑中,这两套程式在电脑?记忆系统内互相追杀,有时它们会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停下来修理(重新写)被对方破坏的几行指令;当它被困时,也可以把自己复制一次,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在电脑的记忆磁芯中游走,因此得到了磁芯大战之名. 这个游戏的特点,在於双方的程式进入电脑之后,玩游戏的人只能看著萤幕上显示的战况,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式被另一方的程式完全[吃掉]为止.磁芯大战是个笼统的名称,事实上还可细分成好几种,麦耀莱所写的程式叫[达尔文]这包含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它的游戏规则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双方以组合语言(AssemblyLanguage)各写一套程式,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胜负.在比赛时Morris经常匠心独具,击败对手. 另外有个叫爬行者程式(Creeper)的,每一次把它读出时,它便自己复制一个副本.此外,它也会从一部电脑[爬]到另一部有连线的电脑.很快地电脑中原有资料便被这些爬行者挤掉了.爬行者的微一生存目地是繁殖. 为了对付[爬行者],有人便写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们毁灭掉.当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后,收割者便执行程式中最后一项指令:毁灭自己,从电脑中消失. [侏儒](Dwarf)并没有达尔文等程式聪明.却可是个极端危险人物.它在记忆系统中迈进,每到第五个[地址](address)便把那里所储

电脑病毒的起源与发展.doc

电脑病毒的起源与发展 电脑病毒的概念其实源起相当早,在第一部商用电脑出现之前好几年时,电脑的先驱者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里,已经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蓝图。下面我给大家分享电脑病毒的发展,欢迎阅读: 电脑病毒的发展: 电脑病毒的概念其实源起相当早,在第一部商用电脑出现之前好几年时,电脑的先驱者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里,已经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蓝图。 不过在当时,绝大部分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会有这种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士》(Shock Wave Rider)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 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 7,000 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 虚拟科幻小说世界中的东西,在几年后终于逐渐开始成为电脑使用者的

噩梦。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美国着名的ATT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很无聊的玩起一种游戏:彼此撰写出能够吃掉别人程序的程序来互相作战。 这个叫做磁芯大战(core war)的游戏,进一步将电脑病毒感染性的概念体现出来。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学的学生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UNIX系统下,写了一个会引起系统死机的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与认同。 科恩为了证明其理论而将这些程序以论文发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 科恩的程序,让电脑病毒具备破坏性的概念具体成形。 不过,这种具备感染与破坏性的程序被真正称之为病毒,则是在两年后的一本《科学美国人》的月刊中。 一位叫作杜特尼(A.K.Dewdney)的专栏作家在讨论磁芯大战与苹果二型电脑(别怀疑,当时流行的正是苹果二型电脑,在那个时侯,我们熟悉的PC根本还不见踪影)时,开始把这种程序称之为病毒。 从此以后我们对于这种具备感染或破坏性的程序,终于有一个病毒的名字可以称呼了。 第一个真正的电脑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终于诞生了(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