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1)

(2)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

(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

(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

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所以认为“世

高一经济生活导学案学生版2.1

高一经济生活导学案2.1 制作人:安星星陈冰凤段翔鹏校对:寇建刚 学习目标---导航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基础梳理-----预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 间接: 直接: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来实现的, 2.供求变化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供不应求——价格——“_____________”——方市场(起主导作用) 供过于求——价格——“_____________”——方市场(起主导作用)。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的。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决定的,而是由决定。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越低。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越低。 (2)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 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别引起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2)若其他因素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与个别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概述 本单元阐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力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从逻辑上看,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展开,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 本单元内部的结构关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特征一)——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见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新辉煌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征二)——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化地域差异(区域性:吴越文化、滇黔文化)——文化民族性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的衰微,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 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要引导学生以“文

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 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文化、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2—P66,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 识,初步识记 自主探究 1、古代辉煌的历程 阅读课本P62—63,思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在教材上做好标记和勾画。 2.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阅读课本64页思考问题并在教材上做好标记 ① 文字、汉字的意义是什么? ②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是什么? 3、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阅读课本第65、66页思考问题并在教材上做好标记。 ①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华文化为什么在近代思考: 1、归纳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 2文字的作用与汉字的作用有何异同? 3、判断: (1) 文字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标志。( ) (2)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复习学案【主干速记忆】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有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动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够提升劳动力的质量,提升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1)生产决定消费,这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别,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持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合的部分,调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合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 (3)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科技进步与创新。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公有制经济: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来说,有的地区和有的产业能够的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水平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居支配地位。 4.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升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非公有制经济 1.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原因:①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决定的,个体、私营等非公制经济发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之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我个人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粗略谈谈导学案导学。 一、“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环节

我校的“学案导学”的模式体现导学案这个载体上,而我们政治备课组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思路,备组内成员先利用导学案的设计模式自行设计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几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导学案(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巩固案(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一起完成,确定学案的定稿。具体的环节有: 1、学习要求环节。学习要求的确定要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注意并落实。 2、前知回顾环节。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简单重温前面课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和这节学的内容有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3、新知预习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模式侧重把以前的复习环节提到预习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为课堂提高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预习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4、新课导学环节。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

经济生活学案(消费类型)

襄樊三中经济生活(必修1)学案﹙5﹚ 课题: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一、学习目标 1、重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2、难点 对贷款消费的理解 二、预习导引 1、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受哪两大因素影响? 2、消费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即按照交易方式、按消费对象、按消费的目的﹚ 3、什么是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 三、知识梳理(见《金牌学子》p19-20) 四、知识拓展 1、全面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见《金牌学子》p20) 2、准确理解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见《金牌学子》p21) 3、理解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别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 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水准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 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 0.6则属于危险状态。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 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我国贫富差别在扩 大 五、易混知识 1、国家鼓励公民贷款消费。 2、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系数越小,说明消费结构层次越低。 3、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成正比。 4、物价越低,生活水平越高。 5、消费就是生活消费。 六、经典回放 1.(09江苏卷8)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2.(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第六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的辉煌历程 2、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①文字:是文化的____________,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 ②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小区分:文字≠汉字,是人选入文代的标,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汉字与民族节日的作用不同。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_________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 (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小提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 (1)在____________领导和_________________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_____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__相协调,既保持____________,又体现时代性。 【练一练】 1.判一判:下列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文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汉字和史书典籍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5)中华文化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6)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化生活_导学案_第六课_修改版[1]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制作人:蔡金兵马永春黄进 【今天的努力,是明天成功的基础】 一、【课程标准】 3.9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和史书典籍。 (3)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感受中化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3)学生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三、【学习重点、难点】 (1)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点) (2)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难点) (3)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重点、难点) 四、【学法指导】 1、将自主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笔标注出来,课上通过小组研讨或合作探究的方式予以解决。 2、通过反馈练习,巩固基础,强化运用。 五、【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基础过关 1、中华文化的特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见课本P63 (可采取巧妙记忆法:殷周影响,春战雏形;秦划时代,汉儒至尊;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衰微,再创辉煌。)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是很有说服力的。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P66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A、作用: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B、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C、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意义 A、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意义:我国的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文化区域性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 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特点。 ②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 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 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 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①含义: 。 ②意义: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1、2010年11月27日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学者齐聚湖南省常德市,分享 对上古时期与尧舜齐名的“善卷”其人其事研究成果,探讨善卷文化对海峡 两岸发展的意义。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托人向常德市鼎城区赠送了 “善卷故里”和百德善为先,一心卷之首“的题词。 “善卷相传为尧舜时期的著名隐士,据《吕氏春秋》记载,帝尧曾被善卷的 德行达智所感动,拜善卷为师。 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认为,善卷文化对具有和谐前景 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用善卷文化构建起两岸关系的新高地, 来保护传统文化,发扬善德文化。 思考: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2、2009年2月,著名的中医学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袁家麟指出,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 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1)上述材料体现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 (2)思考中华文化为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六、【巩固练习、学习测评】 1、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B.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 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3、“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 A.受历史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受地理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是导致文化区域性的主要原因 D.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1

高二政治导学案62《意识的作用》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6.2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一·探究 1. 有人说:“意识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外面有什么,镜子里面才会有什么。”请从意识能动性 的特点角度评析。 2.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你是怎样理解的? 3.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 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 想一想,巴甫洛夫的论断说明了什么? 4. 议一议,这一诊断对我们的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二·知识网络结构 三·考点诠释 考点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能动反映活动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订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③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应当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

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例题1】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考点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3 关于“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比较(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做”和精神状态。“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既包括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密不可分。 (2)“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即包括实践,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上述分析说明,“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的外延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例题2】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4 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 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 地改造世界,这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 意识。

经济生活导学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学习目标: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 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重点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自主探究: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社会再生产及四个环节的关系 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和,这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的一切;和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和。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 原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需要,是的要求。 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A、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基础;B、才能摆脱的状态,缩小与的差距,以至发达国家,充分显示;C、才能不断增强,提高我国的。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要完成根本任务,一定要坚持不动摇,坚持以为中心,聚精会神搞,一心一意谋。 (2)通过,生产关系中与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 中与不相适应的部分。 (3)提高素质 (4)加快,大力推动。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四、学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人们休闲方式的不断升级,昔日的网球、保龄球等“贵族运动”,如今已成为平民时尚,人们对休闲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也在增加。人们休闲方式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A.居民收入稳步增加B.商品服务价格持续下降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D.消费热点不断出现 2.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动GDP增长0.5%。这说明()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经济增长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3.自从彩电、冰箱、洗衣机在城市普及后,城市消费进入了新一轮消费升级的储备期,必 须有新一代“领航产品”的出现,才能带来新的消费热点。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动力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4.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 A.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 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C.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网上购物成为潮流 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 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家电工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这说明() A.消费促进生产B.消费决定生产 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D.生产决定消费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和北京燕组成的五个“福娃”组成。由于人们对“福娃”的喜爱,企业都争取通过合法途径在自己商品上印上“福娃”图样。材料反映了() 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B.生产决定消费 C.消费一定促进生产D.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7.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这说明() A.消费决定生产B.生产和消费互相促进 C.生产决定消费D.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8.社会再生产包括四个方面,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直接的生产过程 B.直接的交换过程 C.直接的消费过程D.直接的分配过程 9.2007年1月2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不断增长。这表明()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B.高新技术产业将取代传统产业 C.科学技术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非选择题: 10.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再认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观察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分析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懂得文化影响需要自觉学习和主动感悟。 3、总结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体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文化素养的关系。 4、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三、知识清单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哪些方面?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 4、概括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人只要处于一个特定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说明: 2、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发挥着深远持久的正确引导。() 说明: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说明: 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广东卷]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3高考,江苏卷]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3、(2013广东揭阳一模)30.“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给上述材料加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B.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一章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一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理解: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②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运用:运用事实分析说明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⑵能力方面: ①全面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自学阅读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⑶觉悟方面: 明确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真实的,人民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我们对国家的热爱、关注及发展国家的种种设想,对国家的发展提出的种种建议可通过人民代表反馈给政府,人民代表通过行使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并通过对事实情况的分析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整体感知】 复习提问: 上节课结束前,请同学们回家去思考一道辨析题。现在请一位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政体形式,是由其国体即国家性质决定的。但它也会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不一定相同。该题后半句认为“同一国体必然采取同一政体”的结论是错误的。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政体及其与国体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讲的是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研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板书) 前面一课,我们曾经讲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展开讲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并且反映这一阶级性质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必须当家作主”。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体现出这一点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点: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板书)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就是说,不但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形式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并保证人民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来实际行使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具体体现在: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板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板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监督) 这四个方面的最高权力具体表述在教材25页上端的楷体字,请同学们阅读。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板书)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它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主要职权有以下几大类:行使国家立法;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教材25页下端的楷体字,着重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请同学们阅读。 (教师可列举本地人代会讨论通过并执行的某项决定说明这一观点) (4)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板书) 请同学们先阅读26页上端楷体字部分的材料,并思考:“为什么材料最后说‘三峡工程的拍板定案,可以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归纳、小结) 首先,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蕨在三峡这样事关全国的重大问题决策上,全国人大进行了充分讨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弃权的,还有没有按表决机器的。但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获得通过。现在三峡工程已得到迅速的实施,完成了大江截流,使一项对国家对人民有得大影响的跨世纪工程得以实现。因此,三峡工程的拍板安定案,体现了我国人代会制度既民主,又集中,真正集中和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有何不同? 力和活动原则不同 2、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1)人民代表是各级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教材26页下端的小框“谈一谈”中问题: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因为,一方面,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无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还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重点、难点】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主学习】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历程 (1)求索目标: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历史结论:奉行“”论或“”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3)重振标志: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4)新民主主义文化:①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②主线:。③主体:。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基本内涵:①指导思想:。②根本目标: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公民。③时代要求:面向、面向、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④本质特征:文化。(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特别提醒:“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 (1)灵魂: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4)基础:。 2.为什么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2)必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怎么办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鼓舞斗志;用引领风尚。 ▲特别提醒:文化多样性并非指指导思想“多元化”。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即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建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一、考点概览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①市场与计划②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③市场配置资源④规范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②宏观调控 二、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主要立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考查市场调节及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措施类和体现类为主,集中于市场的缺陷和宏观调控措施。材料题多以措施类为主,立足经济发展形势,具体考查资源配置方式,重点考查宏观调控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三、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主线,明确了资源配置中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的运用。复习本课时要把握一对关系,明确两项保障和三个特点。一对关系就是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两项保障,即从市场秩序维护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认识对市场缺陷的弥补。三个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特征。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立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明确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复习中必须明确资源配置两种手段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资源配置方式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立足整个教材,必须认识宏观调控与物价、消费、就业、分配、生产的关系。 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主线,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结合2015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特别要关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注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与国家经济发展走势,认识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这是高考命题的兴奋点。 ②结合我国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促进就业,发展生产,维护公平等措施,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③结合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分析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认识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名师点睛〗: 一个关系→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一个治本之策→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三个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二) 一、课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扩大了我国就业总量,提升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1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日显紧迫。 材料二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 2.“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材料一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也泛起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不放弃汉字,中国就可能错过信息化机遇;放弃汉字,中华文化势必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面对冲击,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现在,在计算机使用、出版印刷等方面,汉字的输入速度、简洁程度等都显示出明显优势,以信息化为由否定汉字的鼓噪逐渐消退。 材料二技术进步会不会使人的能力下降?早在几千年前,先哲老子就提醒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曾几何时,技术进步帮助汉字转危为安。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使“鸿雁传书”离我们远去;各种便捷的输入法使许多人患上了键盘依赖症,提笔忘字的情形不时发生;层出不穷的网络词语使有的人忘记了许多字词本来的含义……汉字的传承又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虽然没有过去那样直接和猛烈,但其潜在的杀伤力却绝不能等闲视之。 结合材料,说明在看待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作用问题上如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峡谷两岸山体、断层以及岩层的破碎、变质、旁侧牵引现象分布广泛,构成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除拥有独一无二的峡谷自然景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以外,还拥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如傈僳族的阔时节、同心酒,怒族的桃花节、仙女节,独龙族的文面女,普米族的吾昔节、火塘文化……怒江是亚洲最天然的水道之一,中下游河段天然落差达1 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 000亿度。过去10年来,由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之间存在争议,怒江大峡谷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16年初,在云南省“两会”上,原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郑重表态,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把生态保护起来,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阐明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的合理性。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名是历史命运的容器,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城市建设的推土机轰鸣驶过,大量古建筑遭到毁坏,由于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现象屡禁不止,致使很多意蕴丰富的地名不断消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被废弃。 很多离家远行的游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家乡变化令人欣喜,但地名变了让人惆怅。乡愁无处寄,梦里寻踪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与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地名其实都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痛惜的是,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 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才能留住我们的乡愁;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如何“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