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委婉语

委婉语

委婉语
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由George Blunt 在16 世纪80 年代提出。在希腊语中,委婉语原是指“好兆头”或者“吉祥的话”等。直到现在,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而言,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无意冒犯的、令人愉悦的表达来代替另外一个直接的、使人不快的表达,也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2]。为了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和效果,人们往往尽量避免提及一些粗鲁无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 37.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认知语言学科的发展,从转喻的角度来剖析委婉语的构成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Lakoff&Johnson 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1],为委婉语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2] Neaman, J.S. & Silver, C.G. Kind Words—A Treasure of Euphemism [M]. New York: Facts on File. World Publishing Corp, 1983.

Rawson Hugh认为委婉语是使用温和、惬意或迂回的词汇替代粗鄙、痛苦或无礼的说法。

5 Rawson,H.,1981,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Other Double-talk,Crown

Enright(1985)认为世界因受到阻碍而停止运行,人类因不用委婉语的表达方式而充满敌意。Enrigh, D.J. 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 New York,1985

Hudson(1980)认为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几乎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诩言谈最为直截了当的人,每天都在使用委婉语。

Hudson, R. A.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从本质上说,禁忌语因为禁忌而产生,委婉语由于禁忌语而存在。但是由于时事的变迁,自然物

的进化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它们之间在语言变异中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复杂化的趋势。经久使用,长盛不衰,有的昙花一现,风行一阵就销声匿迹了。Jhon M.Swales(1993)撰文指出,在过去二十五年中英语有四大显著的变化,,其中第三大变化就是委婉语再度时兴。Swales,J.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Teachers [J].ELTJournal(4)

H.G.Widdowson(1978)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友善,满足交际双方利益和心理需要,特别是涉及一些令人反感、使人自卑、有伤自尊心等方面的内容,人们往往喜欢使用一些委婉语。这种因交际需要而用的委婉语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反映社会结构的变革,道德观念的转化,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通过这些委婉语,我们不仅可以窥探英语日常的社会现象,而且可以了解人们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

H.G.W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78

刘纯豹(2001)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委婉语。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各种领域、阶层都在使用委婉语,并且它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如职业、疾病、死亡、性、犯罪、政治等等。政治委婉语是不同于其他人,逃税和covery的因为它有明显的特征官员和政客们经常在演讲和公开发表言论时使用政治委婉语。

刘纯豹. 英语委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张琼(2002)认为委婉语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为了建立企业信誉,提高产品知名度,在激烈商战中有效地掌握消费者心理,影响其价值观念,左右其生活方式,广告人必须调动一切可能的修辞手段,争先恐后去找文约意丰、别致新颖、引人入胜的语词形式,甚至不惜突破规范,创造超越寻常的文字新格局,使广告拥有超群绝伦的吸引力、说服力、鼓动力以及足够的记忆价值,以获取瞬时效应,诱发兴趣,促成购买。

张琼.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胡壮麟(2002)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委婉语。委婉语的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实现对寓意的复位,其难易程度与委婉语在外延和内涵上和直言语的差异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而语境给人们提供辨识线索和信息,是人们是否能充分解读委婉语的重要条件。所谓的委婉

就是一种隐含性的表达方式,它所要表达的并非是话语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在具体语境中的一种言外之意,它依托于语境而存在,也随着语境的变化而灵活多变,但也不无轨迹可寻。语境对理解语篇语义具有重大作用,一向受语义学家、语用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认知学家所关注。

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2).

蔡毅(1985)和虞杰(1985)委认为婉语具有含蓄婉转的特点,作为语言信号,在产生和传递过程中,必然要经过较为复杂曲折的转化过程,其深层的、潜在的意义,则更需要借助具体的语境来对言语信息进行解读,受话者如果仅从言语形式本身入手,则往往无法推测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了解,即揭示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要靠超语言因素(广义语境知识),也就是说收讯人靠这些超语言因素获得的信息,并不亚于靠语言因素获得的信息。

蔡毅,虞杰,段京华编译.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来源:《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作者:刘瑞琴,张红 摘要: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中的使用历史由来已久。委婉语产生的主要的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文明礼貌”。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特别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人们为了避免引起不快、减轻交际压力、对某些概念火事物总是避免直接提及;谈论到某些话题或使用某些词语时,大都采用不同程度的“回避”,以避免引起不快,不满或有可能损害感情或关系的语言。为了达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人们就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用一些模糊或听起来顺耳、令人愉快、彬彬有礼的词语。这种语言现象就是委婉表达法{euphemizing}.委婉语表达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策略,是交际双方表达情意的重要桥梁,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艺术。委婉表达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又应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交际活动中,可以说,委婉表达法与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密不可分。由此,在不同文化中产生了大量的委婉语{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产生也是如此。 关键词:委婉语回避迂回曲折。 1.英语委婉语{euphemism}的定义 英语中的委婉{euphemism}一词,是从希腊语借用而来的。在古希腊语中,emus为“好”“听起来好”的意思,phase为“说话”的意思。两部分合起来的字面意思就是“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将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意思是“用一种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New Edition}中对euphemism作了比较详尽的解释:use of other, less exact but milder or less blun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word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 “Pass away”is a euphemism for “die”.“Queer” is a modern euphemism for “homosexual”.这段解释的意思是说,委婉语使用一些不太准确的、较委婉、温柔和或者不那么直率的词语取代另一些事实上就是那么真切的词语,如用pass away{去了}代替die{死},queer{奇异的}代替homosexual{同性恋的}。英语euphemism 就是用一种比较温和悦耳、婉转含蓄的说法,去代替比较粗鲁刺耳、令人不快、伤心或不宜直言的说法;或者是把话说得转弯抹角,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一些。例如: And ,it being low water, 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正是退潮的时候,他跟水一道去了。---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是he was drowned的委婉说法。关于“死亡”,英语中有许多委婉说法:pass away, to be no more, to be gone, to go west, to fall asleep, to lose one’s life, to breathe one’s last, to meet one’s Maker, to go to glory等等,正像汉语中也有“作古”“去世”“逝世”“与世长辞”“不在了”“归西”“长眠”“停止呼吸” “升天”“会见祖先去了”等不同的说法。 In private I should merely call him a liar. In the press you should use the words:“reckless disregard for truth.”and in Parliament——you regret he“should have been so misinformed”. 在私底下,我就会干脆把他叫做撒谎者。在报刊上你却要用这样的字眼:“粗心大意地忽视了事实”而在议会里—你就要表示遗憾,因为“竟然得到了如此错误的信息”。——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一、引言 英语词Euphemism(委婉)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好听的话”。《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著)中对委婉语的定义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关于委婉语的分类有很多,有人从委婉语的功能上将其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两类:前者与禁忌语(taboo)有关,是消极委婉语;后者与礼貌,避免冲突并满足交际双方利益和心理的需要有关,是积极委婉语。例如: janitor被称为building engineer, cemetery叫做memorial park,“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fter class.”等都属于委婉语的范畴。 在日常交际中,仅仅清楚、准确地表达信息是不够的,由于语言不当甚至粗俗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屡见不鲜。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润滑剂,被时时处处使用着。对此,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H .Leech在1980年从语用学角度,提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作为对Grice合作原则的“拯救”,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并指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为了维护双方的面子,这就不得不与委婉语产生密切的联系。 二、委婉语与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Leech(1987)提出的礼貌原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也就是尽量赞誉别人,让自己多吃一点亏。在语言形式上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取悦对方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其准则如下: 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自身受惠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

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由George Blunt 在16 世纪80 年代提出。在希腊语中,委婉语原是指“好兆头”或者“吉祥的话”等。直到现在,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而言,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无意冒犯的、令人愉悦的表达来代替另外一个直接的、使人不快的表达,也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2]。为了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和效果,人们往往尽量避免提及一些粗鲁无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 37.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认知语言学科的发展,从转喻的角度来剖析委婉语的构成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Lakoff&Johnson 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1],为委婉语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2] Neaman, J.S. & Silver, C.G. Kind Words—A Treasure of Euphemism [M]. New York: Facts on File. World Publishing Corp, 1983. Rawson Hugh认为委婉语是使用温和、惬意或迂回的词汇替代粗鄙、痛苦或无礼的说法。 5 Rawson,H.,1981,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Other Double-talk,Crown Enright(1985)认为世界因受到阻碍而停止运行,人类因不用委婉语的表达方式而充满敌意。Enrigh, D.J. 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 New York,1985 Hudson(1980)认为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几乎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诩言谈最为直截了当的人,每天都在使用委婉语。 Hudson, R. A.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从本质上说,禁忌语因为禁忌而产生,委婉语由于禁忌语而存在。但是由于时事的变迁,自然物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委婉机制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 邵军航 (`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 摘要:指示语类委婉语是由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人称代词语义变异委婉语的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对于不属于同一心理领土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拉大心理距离的手段,而对于心理领土内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缩小心理距离的手段。过去时态是距离性的,而时态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心理距离拉大,以表示不冒犯信息接受者的心理领土而达到委婉的。 关键词:指示语类委婉语,距离机制 中图分类符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由不同手段构成的委婉语有不同的委婉机制,这些机制大致分为美化机制、弱化机制、距离机制。对于地位卑微的职业和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我们常采用语义扬升手段来构成委婉语。而这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不好的事物说好听一些而避免直陈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反应。其机制是美化机制。对于除卑微职业、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请求、称呼等之外的其它需委婉表达的事物,我们常采用意象替换(主要是借词委婉)、迂回陈述(以问代陈、弱说代替强说、双重否定)、焦点转移(主要包括隐喻和转喻类委婉)、语音变异、省略,等手段构成委婉语,其机制是将直陈语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厌恶、不适等的强度减弱。而由指示语构成的委婉语是通过距离机制达成委婉的。指示语类委婉语包括人称指示语类委婉语、时间指示语类委婉语。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空间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 一、指示语类委婉语 指示语包括空间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而指示语类委婉语主要是通过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中的时态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第一人称包括讲话者;第二人称包括听话者;而第三人称既不包括讲话者,又不包括听话者。(Burling, 1970:14-17; Levinson, 1983: 69)第三人称和第一、第二人称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话语事件中的具体参与者(Lyons, 1977: 638)。人称代词有其特定的指示对象和指示功能,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表达的需要,常变换使用人称代词。单复变换是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内容或复数形式表示单数内容;异称变换是将第一人称用作第二、第三人称,或将第二人称用作第一、第三人称;或将第三人称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人称变换的目的可能是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委婉,有的是为了避免表达的单调枯燥,有的则是为了转换视角。因后两者与委婉无关,我们在此不予讨论。 (1) 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的大汉了!”(赵树 理《小二黑结婚》) (2)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 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理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例(1)中的“咱们”指的是金旺哥,替换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例(2)中的“人”是第三人称,是“人家”的简略用法,此处相当于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我”;“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此处却表示讲话人自己,即相当于第一人称“我”。在文章的写作中,作者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欢迎阅读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古代称谓语 2.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称地望 杜少陵(杜甫) 韩昌黎(韩愈) 现代称谓语 1.亲属称谓

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伯、叔、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 2.社交称谓 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 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 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A 等; “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 “拜”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望:指探望对方 “叨tāo” 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 “奉 惠 玉(如玉成、玉体) 垂(如垂询、垂爱) 雅(如雅正,雅意)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斧正:敬辞,请人改文章。 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2~3 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英汉对比论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英汉的委婉语的对比 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专业 年级

英汉的委婉语的对比 摘要: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即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完成了理想的交际任务,委婉用语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交际的合适的表达方式。它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这种委婉用语是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语言文字的结果,以英汉两种语言均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既有相同之点,但更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委婉语;英汉;对比研究 一.引言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 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人类使用委婉语的历史悠久, 英语的“euphemism”一词就是从古希腊语借用而来的。在古希腊语中, 词头“eu-”的意思是“well”或“sounding well”, 即“好”或“听起来好”,词语“phe- mism”的意思是“speech”, 即“说话, 言语”, 合起来意思便是“说话好听”。因而,“说话好听”就可以算是委婉语的最基本的定义。(李儒寿,1989:61) 二.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 2.1英语的委婉语 英语委婉语的构造方法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构词手段、语音手段、拼写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等,熟悉这些手段,对于阅读理解、评析鉴赏和翻译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委婉语的构词大体上有两个原则:美好中听原则和若即若离原则。众所周知委婉的目的主要是向人们提及那些不愿或不宜直接提及的事物,所以言词应当尽量美好中听,这是自不待言的。所谓若即若离,是指委婉语的本义既要与婉指义有所联系,又要保持一定距离。“言”外之“意”是若隐若现,若暗若明,“即”的目的是要读者或听众能迅速明白婉指指义。(刘纯豹,2001:9-14)委婉语的产生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1)由于人类潜意识的心理恐惧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许多自然、生理现象与事物的名称成了语言忌讳(taboo) ,而由新的语言符号取而代之,如fall asleep(长眠) ,wash one’s hands (方便一下)等皆属于此类。(2) 为了

中英文委婉语

Death(死亡) 1.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本义)安睡在上帝的怀中 2.to be at peace (本义)平静了 3.to be at rest (本义)在休息 4.to be called to God (本义)被召唤到上帝那 5.to be called home (本义)被召回家 6.to be home and free (本义)到家自由了 7.to be taken to paradise (本义)被送进天堂 8.The call of God (本义)上帝的召唤 9.to depart (本义)离去 10.The final departure (本义)最后离去 11.final sleep (本义)最后一觉 12.to go home (本义)回家 13.to go to heaven (本义)进天堂 14.to go to one's long home (本义)回到永久之家 15.to go to one's own place (本义)回老家 16.happy land (本义)乐土 17.to have fallen asleep (本义)入睡了 18.to have found rest (本义)得到安息 19.to have gone to a better place(land,world,life)到一个更好得地方 20.in heaven (本义)在天堂 21.to join one's ancestors (本义)加入先人的行列 22.join the Great majority (本义)加入大多数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的“消毒剂”和“润滑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委婉语的使用,因此对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委婉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运用意义和所指理论及合作原则理论分析了委婉语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语用、会话含义、委婉语、 1、关于委婉语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大量存在,且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它的使用。委婉语的起源地在希腊,它最初是源于宗教迷信的禁语,宗教迷信反映了在委婉语的起源中社会心理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遍及全世界,对于委婉语的解释千变万化,不尽相同,本文且采用邵军航在其《委婉语研究》中对委婉语的界定,即: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信息组织者(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听读者)感到痛苦。这个定义不仅涵盖了委婉语所涉及的语境依赖性(在特定的语境中——既包括时代、地域、文化等大的语境,也包括上下文、话题、交际双方等小的语境)、婉指对象(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构成手段(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伴生性(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原动力(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感到痛苦)等方面,而且“语言或言语表达”既包括了词语又包括了句子和语篇,从而使委婉语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比较清楚地界定,将委婉语从非委婉语中区分出来。 2、委婉语会话含义成因探析 意义和所指理论中的“意义”主要指词、短语或句子本身的抽象意义,即词典中的意义,它是静态的;“所指”即意义所代表或指示的客观事物。“意义”是用来指称事物的,是人们表达“所指”的媒介,但它也需要具体的言语形式作

修辞手法-委婉语

6. 委婉语 EUPHEMISM 1. 定义 Euphemism: A figure of rhetoric by which an unpleasant or offensive thing is described or referred to by a milder term (CD); A polite, tactful, or less explicit term used to avoid the direct naming of an unpleasant, painful, or frightening reality (WED);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avoid saying another word or phrase that is more forceful and honest but also more unpleasant or offensive (CIDE). 英语Euphemism (委婉)一词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意即good speech (吉利话或好的说法)。作为一种修辞格,Euphemism (委婉)指的是以较文雅、悦耳或温婉的说法来代替粗野、刺耳或直露的说法。它能借助语音、语法、词汇及其他修辞手段,得体地表达生活中那些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厌恶或令人恐惧的事物。其主要修辞作用是在语言表达上减少刺激性和敏感性,从而起到一种缓冲或美化作用。 英语委婉语数量众多,其运用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诸领域,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表达方式 1)有关疾病、残疾、衰老、死亡的委婉语

疾病 soft in the head头软了( 实指疯mad ); the big C大写的C、long illness长期之病 ( 实指癌cancer ); Hansen’s disease汉森之病 ( 实指麻风病leprosy ); irregularity不规则 ( 实指便秘constipation ); heart attack心脏状况( 实指心脏病heart attack disease ); problem skin皮肤有问题 ( 实指粉刺acne ); mental hospital / mental hospital精神病院 / 精神健康中心( 实指疯人院madhouse ); look off colour气色不好 ( 实指身体有病 ); social disease社会病 ( 实指艾滋病 )。 残疾 在学校里,把disabled students (残废学生)婉称为special students (特殊学生);把the crippled婉称为the handicapped (走路不方便的人);把blind students (盲学生)婉称为visually retarded students (视力有毛病的学生);把deaf (聋)婉称为hard of hearing (听力有困难);把stupid students(愚蠢学生)婉称为slow learners (学得慢的学生)或under-achievers (智力不发达的学生);把He is dull (foolish)(迟钝)婉称为He is a bit slow for his age;把foreign students外国学生)称为international students,以避免把他们看成外人。 衰老

汉语委婉语

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 □ 刘冬梅 [摘要]委婉语是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心理学在语言中的反映。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恐惧,也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它常为人们所忌讳,死亡主题是委婉语产生的永久源泉。本文从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08-0103-02 较早给“委婉”下定义的陈望道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王希杰先生则在陈氏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定义更为严谨科学,他说:“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运用了委婉辞格的语言(或者说词语)就是“委婉语”。委婉语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用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都能采用柔和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些事物时的心理障碍,冲淡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作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死”对人类而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从社会心理上讲,“死亡”总要伴随着痛苦,引起恐惧和忧虑,无论什么人都有打心眼里不愿意提及这些神秘的字眼,所以在汉语中,对于死亡的委婉语足有成百上千,人们通过一切办法避免谈及死亡。 一、死亡委婉语的语用原则 1.Leech的礼貌原则在委婉语中的体现 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把礼貌原则划分为六大类:(1)得体准则(Tact Maxim)。(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其中,一致准则指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①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②尽量增加双方一致。同情准则指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而与死亡相关的委婉语主要体现了一致原则与同情原则.一致准则与同情准则是死亡委婉语所遵循的重要语用原则。 不管在哪种文化中,人们都期盼平安健康、吉祥如意,但难以避免生老病死的不幸发生。对此,人们会感到沮丧、伤感、忌讳。所以在谈论死亡时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联想,避免正面接触这一主题,减少自己与他人情感上的对立,与对方建立共同的感情基础,引起与对方情感上的共鸣,为了让对方体会到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或体现对死者的亲属,朋友的同情,人们不直接谈及死亡,而采用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此意思,这有利于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缓和气氛。即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现代汉语如“走了”、“离开了”、“永诀”、“永别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尤指亲友的死亡;“没了”“去世了”、“不在了”、“物故”、“故世”、“过世”、“谢世”则用来表达一般意义的避讳,避免重提死亡这一神秘而又可怕的字眼;如果是针对生前处境艰难或久病、恶病缠身的人的死亡,通常用“解脱了”等表示同情和安慰;未成年去世称:“夭折”、“夭亡”;对于年轻人过早的死亡称之为“被夺去了生命”;对于年

委婉语和禁忌语

Euphemisms and T aboo 2008级4班吕佳佳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uphemisms and taboo. Taboo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o judge whether a word is euphemisms or not. Taboos and euphemisms exist in every language. They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c ulture. Dealing with them appropriately enables us to successfully communicate. And euphemisms and tabo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have a clear view of som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bout them. No doubt, euphemism is a widely and frequently used figure of speech. As a hot research issue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it needs a concise and definite criterion to judge the scope of euphemism. Western linguists think the word “euphemism” comes from the Greek “eu”( meaning “good”) and “pheme”(meaning “speech” or “saying”), and thus it literally means “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Later on, euphemism is defined differently and more precisely. As traditional western linguistics restricts euphemism study to the lexicon, euphemisms are, therefore,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things considered to be rude or unpleasant. In simple terms, an euphemism is just a less explicit substitute for an explicit term or phrase. It manages to conceal the offending nature of the word or phrase, but still gets the meaning across. This has led to the birth of many satirical movies, shows and books t hat effectively use the art of “double meaning”phrases in an attempt to humor people. From a moral point of view, the person who produces this content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at his content does not offend any particular person, least of all, children. For instance, talking about sexual intercourse openly in a movie is bound to have a bad effect on children, and this will greatly offend their parents. As an alternative, the birth of phrases like “to sleep with” or “to make love to”have found their way in popular culture, and they are less graphic and explicit indicators of the same action. Read more on grammar and composition. The word taboo was borrowed from the Tangan language, originally used in Polynesia with religious connotations. Now in sociolinguistics it refers to a prohibition on the use of, mention of, or association with particular objects, actions, or person. What is taboo or not taboo depends on the context. Some expressions denoting some body functions are avoided on formal occasions but quite normal in doctor-patient conversations when the patient complains about his physical problems to the doctor. Taboos and euphemisms are mostly culture-specific. What is taboo in one culture may not be so in another culture. It is a norm among English-speaking people not to ask about each other's income, but in Chinese culture there is no such a norm (though it is hard to predict whether there will be the same norm). In many cultures taboos and euphem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religion and superstition. Taboos and euphemisms exist in all natural languages but what is taboo is culture-specific.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 0. 引言 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综观委婉语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国内外委婉语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别语言上,缺乏深入的多语间的对比研究。而关于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国内外著作较少,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或更好地理解某一语言委婉的特殊性,还须通过对比的方法。本文将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1. 英汉委婉语的词源 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善词令)。因此,euphemism 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所给的定义是用比较模糊但更温和或比较委婉的单词或短语代替直言直语。王德春等认为,汉语辞

委婉语的应用励志演讲

委婉语应用种种 赵静 内容摘要 作为英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委婉语一直引起人 们的关注。多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本文 作者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语用学角度对委婉语应用种类进行探索性研究。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因 此,它真是地反映了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因而与英语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 文首先从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学概念入 手,分析委婉语的定义、分类、构成及委婉语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接着探索委婉语作为 一种文化现象与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英语委婉语产生的文化动因及交际功能。英 语委婉语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人们内心世界焦虑、矛盾、恐惧及羞耻的 外部表现,通过对语言禁忌、传统道德、社会常规、心理因素及宗教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 解释委婉语产生的文化动因。通过对其应用功能的分析,揭示出委婉语在语言中所担负的重 任。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的重点将侧重于分 析研究委婉语的构成原则,构成手段以及主要的应用范围等方面对委婉语进行了分析。 当然,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委婉语也要随 着时间,文化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动因遵守违反交际语境特点应 用 abstract as an indispensable and natural part of english language, english euphemism has been arousing wide interest. many linguists and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based on their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will have an explor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using english euphemisms. cultural motiva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and it is possible to see the great role which they play in speech interaction. english euphemism will be one important rhetoric method, this article will stress with emphasis on the analytical study euphemism constitution principle, aspects and so on constitution method as well as main application scop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euphemism. certainly, the language is changes unceasingly, the euphemism must along with the time, cultural and the situation change changes 委婉语的发展确实使所有可用的定义显得无能为力。但是,随着当代语言理论的普遍发 展和社会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和其他科学,如文化人类学等的参与,我们至少可以说:委婉语不仅是我们语言中最富有色彩和最活跃的部分,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最敏感、最理 性和最有情感的部分。 委婉语作为保持人与人之间修辞的行为(相互作用行为),起着多种多样的作用。 委婉语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处理极其敏感的社会问题,如性、地位、种族、政治等, 所以委婉语可被看做不仅是文体的一种选择,而且是思考和行为的一种方式。 委婉语的使用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是完全普遍的现象。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委婉语出现在 文学中以前,它的表达早已形成了,这就证明这是一种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史不断和同步发展 的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以下我们来讨论关于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基础。 委婉语是与所有时代相联系的。在人类早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是很低的,人类不能抵抗

委婉语及政治委婉语

伊拉克战争期间凸现的政治委婉语 陈莲洁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3(4):90-94 摘要:委婉语起源于民俗禁忌, 人们在交际中用来描述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有鲜明的特征: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习语性; 也大量存在于宗教,政治等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官方言论及媒体报道中出现的政治委婉语现象,以揭示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委婉语及其真实意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政治委婉语,伊拉克战争,布什政府 Abstract: Euphemisms, originating from taboos, are various linguistic means employed to refer to matters that can not be mentioned directly. As a rhetorical device as well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euphemisms have some marked features in terms of time, region, ethnic group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besides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domai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political euphemisms in American official reports and mass media during Iraqi War, in order to uncover the real intention behind these euphemistic terms. Key words: Political euphemism, Iraqi War, Bush Administration 1.概述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科学地解释,误认为特定的语言或行为与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久而久之,这些现象便形成了一种禁忌(Taboo),如性及身体部位词等等。这些禁忌在非说不可时,人们借用文雅、间接、暗示的方式谈论,便形成了委婉语(euphemism)。委婉语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起着协调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并渗透在社会各个层面之中, 因而带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色彩和时代特征(王佐良,丁往道,2002)。众所周知,汉语用“老了,去了”,英语用“pass away,enjoy one?s last sleep” 等说法表示死亡, 用“思亲园,memorial park”代指公墓。《红楼梦》有一个情节,贾府失火,刘姥姥问发生了什么事,宝玉回答:“走水了”。怀孕,也经历了一个从“She is in a family way(1856年)”到“She is pregnant(1956年)”的演变过程。 工业化使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各生活相关领域的委婉语比比皆是,体现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人们从文化、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其社会原因(秦晨,2002)。职业委婉语至少在表面上提升了某些服务性行业的社会地位。某人声称“I am an exterminating manager”,其实他只是一个rat-catcher而已;而barber 也堂而皇之地变成了Hair stylist。“启智,启明,明慧学校”指专为智障儿童办的学校。疯人院(lunatics)令人毛骨耸然,“mental houses”听起来要温和许多。作家Murphy这样描写某个从结构、布局、装修都是为那些露水夫妻提供方便的汽车旅馆的:“In a truck stop such as this the aesthetic pinnacle is typically reached in the design of the men?s-room condom dispenser, … a herd of galloping white stallions, a flaxen–haired succubus in gauzy silhouette……exquisite examples of late-novecento venereal iconography”但该旅馆的招牌却是大写的“FAMIL Y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