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运算律及其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让学生体会类比归纳的思维方法;

(2)通过本节学习,体会求解一些比较简单向量数量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体会类比归纳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表示向量的模及向量的夹角。

2、教学难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本节课为新授课。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倡导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

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教学方法是综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3、几何意义

θ

cos

b

a

b

a=

?

例2、在三角形ABC中,

设向量

CB=a ,CA=b ,a

·b<0 ,AD为BC边上的

高,AD=2.5,a=3,b

=5,

求a与b的夹角

\

学生独立解决,教师进提问、引导、评价

师生互动,教师给出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幻灯片展示题目,师生互动,从不同的角度

对向量夹角进行求解。

“温故而知

新”,用学生已

有的知识体系,

构建新的知识

体系。

^

教材上对这一

知识点仅只概

念而已,因此,

有必要及时检

测学生对几何

意义这一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

查缺补漏。

|

(1)

a

e ?=

e

a ?=

θ

cos a

(2)

b a ⊥?0=?b a

(3)当a 与b 同向时,b a b a =?,当a 与b

反向时,b a b a -=?

(4)b

a b a ?=

θcos

(5)b a b a ≤?

[

五、教学程序框图

$

六、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

2、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与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方式……”、“还应注重数学思维能力”、“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因此,笔者这次教学设计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其基本想法就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形结合等思维活动获取新知识,从而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学情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平面向量数量积物理背景及其含义,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通过物体受力做功类比引入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进而有分析了几何意义,为下一节数量积的坐标引入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将其正迁移。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效果分析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是平面向量这一章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向量坐标表示的逻辑前提.很多老师认为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为了表达清楚,我们似乎也只好这样定义数量积的概念,但学生的理解却不应该仅此而已.我们的教学要着力去揭示定义中未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数量积概念的数学本质和提出的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当前一个普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教学没有很好地提供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机会。由于没有经历概念逐步酝酿、成型、明朗的过程,学生理解上出现了困难。这里给出的这个课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深刻地揭示了力的做功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之间的关系。

教师用规范的语言总结出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后,为了使概念进一步明朗,还特意安排了例题讲解、正误辨析。这一辨析很好地弥补了课本定义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偏差。在这个过程中,对向量数量积概念的认识还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这样要求当然有深刻的背景(物理模型,力的做功),但其实对学生而言,单单从美学上考虑就可以欣然接受了。总之,课例强调的是对平面向量数量积概念的理解而非记忆。

最后师生总结,大家讨论的焦点不单是本节的课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而且还集中到了数量积运算过程中常用的几个性质上,这其实恰好说明了教学设计的成功。一个应该坚守的基本观念是:不管学生用的是这个词还是那个词,我们总希望他们关注的是其中的数学本质。总的说来,学生的思考不仅是本质的,也是深层次的,教师的总结也是既提纲挈领又富有启发,课题这样结束其实也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明确了方向.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要掌握知识的逻辑意义,而且还要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与多元联系,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数学教学设计应注意做到“高立意,低起点”。上述课例可以说较好地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它自始至终都把理解数学当作数学教学的第一基石,强调学生知识生成的思想体验,效果较好。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材分析

>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第4节第1课时。以物体受力做功为背景引入数量积的概念,使向量数量积运算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向量数量积与向量的长度及夹角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两个向量的夹角对数量积符号的影响及有关的性质、几何意义和运算律。它是平面向量的核心内容,向量的平行、垂直关系是向量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关系,而向量的夹角、距离又是向量的重要数量特征,向量的数量积恰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平面向量数量级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评测练习

基础巩固

1.(2018·商洛高一检测)在等腰△ABC中,BC=4,AB=AC,则 = ( )

A.-4

B.4

C.-8

D.8

2.若|a |=2,|b |=4且(a +b )⊥a ,则a 与b 的夹角是 ( )

A.

3

2π B.

3

π C.

3

4π D.-

3

2π 3.(2018·嘉峪关高一检测)已知向量a ,b 为非零向量,(a -2b )⊥a ,(b -2a )⊥b ,则a ,b 的夹角为 ( )

A.

6

π B.

3

π C.

3

2π D.

6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4.已知|a |=2,|b |=4,a ·b =3,则(2a -3b )·(2a +b )=________.

5.若|a |=1,|b |=2,c =a +b 且c ⊥a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6.(10分)(2018·福州高一检测)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1,且(a -b )·(a +b )=

4

3

. (1)求|b |. (2)当a ·b =4

1

-时,求向量a 与a +2b 的夹角θ的值. <

7.已知|a |=2,|b |=1.

(1)若a ,b 的夹角θ为45°,求|a -b |. (2)若(a -b )⊥b ,求a 与b 的夹角θ.

能力提升

1.已知平面上三点A,B,C,|=5,则?+?+?的值等于 ( ) A.-7

B.7

C.25

D.-25

2.已知e 为一单位向量,a 与e 之间的夹角是120°,而a 在e 方向上的投影为-2,则|a |=________.

3.(2018·惠州高一检测)若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且满足

()()02=-+?-OA OC OB OC OB ,则△ABC 的形状为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正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参 考 答 案

基础巩固

1—3

DAB

4、-44

5、θ=

3

2π. 6、(1)因为(a -b )·(a +b )=43,即a 2-b 2=43,即|a |2-|b |2=4

3, )

所以|b |2=|a |2

-43=1-43=41,故|b |=2

1

. (2)因为|a +2b |2

=|a |2

+4a ·b +|2b |2

=1-1+1=1,故|a +2b |=1.

又因为a ·(a +2b )=|a |2

+2a ·b =1-

21=2

1

,

所以

又θ∈[0,π],故θ=

3

π. 7、(1)因为a ·b =|a ||b |c os45°=2×1×

2

2

=1,

所以|a -b |=

=

=1.

(2)因为(a -b )⊥b ,

所以(a -b )·b =a ·b -b 2

=2×1×cos θ-1=0,

所以cos θ=

22,又因为0≤θ≤π,所以θ=4

π. 能力提升

1、D

2、4

3、A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几何意

义课后反思

反思一: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学反思

本堂课属于概念课,作为数学的概念课是非常难讲的课题,因为学生是不是能准确积极的思维是你不能控制的。首先,你得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能清晰的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深的认识,争取打成思维上的认同,避免理解的偏差和错误;其次,更要让学生能融入到他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把在碰撞中的问题在起始阶段帮助他们搞透彻;最后,平面向量数

在这一章中,从引言开始,就注意结合具体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从帆船在大海中航行时的位移,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介绍相等向量及有关作图的训练,渗透平移变换的思想。

由于向量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形”的特点和“数”的特点,这就使得向量成了数形结合的桥梁,向量的坐标实际是把点与数联系了起来,进而可把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这样就可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渗透数学思想。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课标分析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向量概念引入后,学生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达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数量积的含义,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两向量夹角的定义及用数量积判断两向量垂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例分析,会用数量积的运算解决某些简单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画演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和谐发展观,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它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和物理背景。向量是刻画位置的重要数学工具,在诸如卫星定位、飞船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向量也是刻画物理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电场强度这些物理量的数学工具,它体现了数学和物理的天然联系。向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和实际生活以及物理学科的紧密联系,体会向量在刻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现实原型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得出抽象的数学模型,所以本节内容是渗透“数学抽象”很好的载体。在本节中,学生将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达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在向量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固着点和生长点,在探究向量的几何表示时让学生经历以物理中学习力的图示,位移的表示,速度的表示为起点,归纳并确定向量的几何表示以及符号表示,而在探索向量间的特殊关系时,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这样不仅使研究有序,同时更锻炼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有助于感受向量集数与形于一身的特性。通过类比学习数量的过程,让学生自然的获得新知识的探究方向,在基本概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获得这些概念的“基本思路”即获得数学研究对象,认识数学新对象的基本方法,用数学的观点刻画和研究现实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 通过对平面向量概念的抽象概括,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 2. 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 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基本要素,会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会判断零向量,单位向量,能做一个向量和已知向量相等,能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是平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三

1.2.1 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1.2.1函数的概念》 ,是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函数及其表示》的第一课.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它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把函数看成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数概念几乎等同于解析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定义域与值域的重要性,而要说清楚变量以及两个变量间变化的依赖关系,往往先要弄清各个变量的物理意义,这就使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只根据变量观点,那么有些函数就很难进行深入研究.例如: 对这个函数,如果用变量观点来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也说不出x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但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函数思想也是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而函数概念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它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虽然函数比较抽象,但是函数现象大量存在于学生的周围,教科书选用了运动、自然界、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分析,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定义函数概念,对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要求比较高,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定义,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个实例共性的分析到函数概念的形成,再对三个实例进行拓展,让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辨析,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渗透了归纳推理,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并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二)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及符号“)(x f y =”的含义. ?? ?=.01)(是无理数时,当是有理数时, ,当x x x f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全部教案

第五章 平面向量 第一教时 教材:向量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向量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并能作一个向量与已知向量相等,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线、相等。 过程: 一、开场白:课本P93(略) 实例:老鼠由A 向西北逃窜,猫在B 处向东追去, 问:猫能否追到老鼠?(画图) 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 二、 提出课题:平面向量 1.意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例:力、速度、加速度、冲量 等 注意: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 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向量就成为一套优良通性的数学 体系,用以研究空间性质。 2. 向量的表示方法: 1?几何表示法:点—射线 有向线段——具有一定方向的线段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记作(注意起讫) 2?字母表示法:可表示为(印刷时用黑体字) P95 例 用1cm 表示5n mail (海里) 3. 模的概念:向量 记作:|| 模是可以比较大小的 4. 两个特殊的向量: 1?零向量——长度(模)为0的向量,记作。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与0的区别 2?单位向量——长度(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例:温度有零上零下之分,“温度”是否向量? 答:不是。因为零上零下也只是大小之分。 例:与是否同一向量? A B A(起点) B (终点) a

答:不是同一向量。 例:有几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的大小是否相等?单位向量是否都相等? 答:有无数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大小相等,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 三、 向量间的关系: 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 记作:∥∥ 规定:与任一向量平行 2.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记作:= 规定:= 任两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一有向线段表示,与起点无关。 3. 共线向量: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条直线上 , 所以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 = = 例:(P95)略 变式一:与向量长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11个) 变式二:是否存在与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 变式三: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有哪些?(,,) 四、 小结: 五、 作业:P96 练习 习题5.1 第二教时 教材:向量的加法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意义,并能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 几个向量的和向量。能表述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它进行向 量计算。 过程: 六、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1?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 2?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 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七、 提出课题:向量是否能进行运算? 5.某人从A 到B ,再从B 按原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 a b c A B C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新版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的概念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本质是从一个非空数集到另一个非空数集的特殊对应,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节课在高中数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初中运动观下的函数定义出发,过渡到使用集合语言描述了更为确切的函数定义,本节课渗透的函数思想将被应用到数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是:函数概念及对符号的理解。 教学目标设置 知识与能力:理解函数的集合观定义,并会使用符号表示;理解函数符号;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对应法则;使学生提高抽象概括、分析总结、数学表达等基本数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函数实例和运动观定义去解析函数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集合观定义,进而理解法则,培养学生类比与联想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亲身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也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市重点高中学生。学生对函数概念并不陌生,初中的函数概念教会学生认识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并且掌握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已经基本具备建模的能力。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善于表达,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和教师交流分享他们的解题心得。但高一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弱,由实例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需要教师的引领。 教学策略分析 在短短的45分钟要让学生经历函数定义发展史上100年的探究历程,学生不可能独立完成,这需要教师用材料铺好一条路,要了解学情并对学生的疑问做好预设,难度大的地方搭好梯子,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学原则来设计,着重解决了学生的几个疑问。 1、怎么从初中概念出发得到高中函数概念?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很薄弱,这使得用集合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很有难度,如果直接归纳定义学生会失去刚刚燃起的探究欲望,所以我选择从生活中的三个实例入手,用问题串引领学生完成实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体会每个例子的“变化过程”就是对应法则,初中定义的”某一区间”用集合语言描述就是定义域A,自然过渡到集合语言描述函数概念。师生共同研究得到函数定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辨能力,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2、对应法则是指什么?

2019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3. 教材在例题、习题教学中注重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学

2018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含解析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1.能结合物理中的力、位移、速度等具体背景认识向量,掌握向量与数量的区 别.2.会用有向线段作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有向线段与向量的联系与区别,会用字母表示向量.3.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及向量的模等概念,会辨识图形中这些相关的概念. ET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向量的概念 思考i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量,如面积、质量、速度、位移等,这些量有什么区别?答案面积、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速度和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思考2两个数量可以比较大小,那么两个向量能比较大小吗? 答案数量之间可以比较大小,而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梳理向量与数量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称为数量. 知识点二向量的表示方法 思考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如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 答案可以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 思考2 0的模长是多少? 0有方向吗? 答案 0的模长为0,方向任意. 思考3单位向量的模长是多少? 答案单位向量的模长为1个单位长度. 梳理(1)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可以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它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如图所示. 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X B ⑵向量的字母表示:向量可以用字母a, b , c,…表示(印刷用黑体a, b, c,书写时用 b , c). ⑶向量AB勺大小,也就是向量AB勺长度(或称模),即有向线段AB勺长度,记作|AB.长度为 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 0;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 知识点三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自燕山中学; 省溧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 、b 、c 、p 、q ……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 =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 的=R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25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精品学案

2013年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25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一.课标要求: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④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属于平面向量的基础性内容,与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出题量较小。以选择题、填空题考察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重点考察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的坐标运算等。此类题难度不大,分值5~9分。 预测2013年高考: (1)题型可能为1道选择题或1道填空题; (2)出题的知识点可能为以平面图形为载体表达平面向量、借助基向量表达交点位置或借助向量的坐标形式表达共线等问题。 三.要点精讲 1.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一般用c b a ,,……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 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B 几何表示法AB ,a ;坐标表示法),(y x j y i x a =+= 。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 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0 与任意向量平行零向量a =0 ?|a | =0。由于0的方向是任意的,且规定0平行于任何向量,故在有关向量平行(共线)的问题中务必看清楚是否有“非零向量”这个条件。(注意与0的区别) ③单位向量 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向量0a 为单位向量?|0a |=1。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案(中职)

平面向量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 (2)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熟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 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教学设计】 从“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于小车,产生运动的效果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向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教材中用有向线段来直观的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不能比较大小,记号“a >b ”没有意义,而“︱a ︱>︱b ︱”才是有意义的.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借助于位移来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的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的减法是在负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来定义的.即a -b =a +(-b ),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到,即a -b 可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作向量减法时,必须将两个向量平移至同一起点. 实数λ乘以非零向量a ,是数乘运算,其结果记作λa ,它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 相同,其模为a 的λ倍.由此得到λ?=a b a b ∥.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要特别注意“非零向量a 、b ”与“0λ≠ ”等条件. 【教学过程】 【新知识】 在数学与物理学中,有两种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标量),例如质量、时间、温度、面积、密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矢量),例如力、速度、位移等. 平面上带有指向的线段(有向线段)叫做平面向量,线段的指向就是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如图7-2所示,有向线段的起点叫做平面向量的起点,有向线段的终点叫做平面向量的终点.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向量记作AB .也可以使用小写英文字母,印刷用黑体表示,记作a ;手写时应在字母上面加箭头,记作a . 图7-2 a A B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及相关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来源:集合的概念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一小节; 2. 知识背景:作为现代数学基础的的集合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中一些冗长的文字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作为一种数学简单符号来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要求,学生将领悟集合的抽象性及其具体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逐渐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知识外延:集合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接下来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高中函数的概念将建立在集合间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同时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理解集合有限和无限的特征,理清“元素和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的区别,不混淆。 3.学会正确使用集合补集思想,即为“正难则反”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的本质. 3. 学生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应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化简思想以及补集思想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优秀教案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任意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360?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学法 回忆-观察-讲解-归纳-推广.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 ?? ~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 ?? ~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

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 (即转体2周),“转体1080?”(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360?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360?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如自行车车轮、螺丝扳手等按不同方向旋转时成不同的角, 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概念的必要性.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 如教材图1.1.3(1)中的角是一个正角,它等于750?;图1.1.3(2)中,正角210α?=,负角150,660βγ??=-=-;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为了简单起见,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角α”或“α∠”可简记为α. 3.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常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象限角这个概念. 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如教材图1.1-4中的30?角、 210?-角分别是第一象限角和第三象限角.要特别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学案

必修4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1 向量的概念与几何表示 【内容分析】 向量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反过来,向量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它也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工具.向量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通过向量可把空间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这样通过向量就能较容易地研究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有关问题。向量与代数、三角、几何均有密切的联系与交汇,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的必考点. 【学习目标】 1.通过物理学中力的分析等实例,知道向量的实际背景,能能举例说明向量的概念; 2.会用几何法表示向量,掌握向量的模,能举例说出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概念的含义; 3.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掌握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培养同学们认识客观事物与数学本质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的概念,会用几何法表示向量. 【难点提示】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以及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学法提示】1.请同学们课前将学案与教材7479P 结合进行自主学习(对教材中的文字、图象、表格、符号、观察、思考、说明与注释、例题、阅读与思考、小结等都要仔细阅读)、小组组织讨论,积极思考提出更多、更好、更深刻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在学习过程中用好“十二字学习法”即:“读”、“挖”、“举”、“联”、“用”、“悟”、“听”、“问”、“通”、“总”、“研”、“会”,请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讲解与表达.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小学到现在你们学过或知道哪些度量单位、度量方法? 2.我们见过的线段的长度、物体的重量、水的温度、任意角的弧度等有哪些特点? 3.思考:如图2.1.1-1,老鼠由A 向西北逃窜,猫在B 处向东 追去,请问猫能否追到老鼠吗?为什么? 4.生活中还存在着与长度、温度不同特征的“量”吗? 图2.1.1-2中的AB 属于什么“两”呢?这就是本节课要研 究的问题! 二、学习探究 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阅读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准备”的问题,仔细阅读课 本P72-74页,可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量,其中一 些量在取定单位后用一个实数就可以表示出来,如长度、质量等. 还有一些量,如我们在物理中所学习的位移、弹力、速度以及上面 图2.1.1-2的AB 等量,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呢? A B C D 图2.1.1-1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 ④向量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 (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 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 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 6、相等向量定义: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 的起点无关..... .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 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A(起点) B (终点) a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函数的概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函数的概念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6 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 与传统课程内容相比,这节内容的最大变化就是函数概念的处理方式.事实上,“先讲映射后讲函数”比“先讲函数后讲映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第一,在初中函数学习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函数,衔接自然,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第二,直接进入函数概念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学习上,而不必花大量精力学习映射,使其认识映射与函数的关系后才能理解函数的概念.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教材之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获得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函数概念. 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首先应通过与初中定义的比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以及不断地应用等,初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函数概念.其次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基本初等函数,引导学生以具体函数为依托、反复地、螺旋式上升地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重点是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了解映射的概念. 任务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函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任务是在学生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认识函数,了解构成函数定义的三要素,认识映射与函数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1.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60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4410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是h=294t-4.9t2,(0≤t≤60,0≤h≤4410). 2. 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年到2001年的变化情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问题导学 预习教材P2-P4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向量是如何定义的?向量与数量有什么区别? 2.怎样表示向量?向量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3.两个向量(向量的模)能否比较大小? 4.如何判断相等向量或共线向量?向量AB →与向量BA → 是相等向量吗? 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1)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有向线段 ①定义:具有方向的线段. ②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③表示:在有向线段的终点处画上箭头表示它的方向.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 →. ④长度:线段AB 的长度也叫做有向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 |. (3)向量的表示 ■名师点拨 (1)判断一个量是否为向量,就要看它是否具备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

(2)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要注意AB → 的方向是由点A 指向点B ,点A 是向量的起点,点 B 是向量的终点. 2.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的模(长度):向量AB →的大小,称为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 |.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作0. (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3.两个向量间的关系 (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若a ,b 是平行向量,记作a ∥b .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 ,都有0∥a . (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若a ,b 是相等向量,记作a =b . ■名师点拨 (1)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2)共线向量所在直线可以平行,与平面几何中的共线不同. (3)平行向量可以共线,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平行不同.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个向量,长度大的向量较大.( ) (2)如果两个向量共线,那么其方向相同.( ) (3)向量的模是一个正实数.( ) (4)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 (5)向量AB →与向量BA → 是相等向量.( ) (6)两个向量平行时,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一定平行.( ) (7)零向量是最小的向量.( ) 答案:(1)× (2)× (3)× (4)× (5)× (6)× (7)× 已知向量a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也可以用MN → 表示 B .方向是由M 指向N C .起点是M D .终点是M 答案:D 已知点O 固定,且|OA → |=2,则A 点构成的图形是( ) A .一个点 B .一条直线

平面向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向量的加法 一、高考统览 平面向量在高考中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向量的基本概念,二是向量的坐标运算,三是向量的数量积,其中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是考查的重点。从试题形式上看,该部分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另外,平面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形式的双重性,是中学数学知识网络的重要交汇点,它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平面几何都能够整合在一起,在高考中以解答题为主,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向量的加法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掌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会用它们实行向量计算。 使学生经历向量加法法则的探究和应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迁移水平,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向量加法的两个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对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抓住实例,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持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从感性理解升华到理性理解。 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向量加法有一定的感性理解;通过设置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层层深入的例题与习题的配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掌握知识,使学生从“懂”到“会”到“悟”,提升思维品质,

力求把传授知识与培养水平融为一体。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体现形、动、思于一体的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

1.2.1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2.1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 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 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问题1:1=y (R x ∈)是函数吗? 问题2:x y =与x x y 2 =是同一函数吗? 观察对应: 300450600 90212 22 3941 1-12-23-3 3-32-21-1 149 123 123456 (1) (2)(3)(4) 开平方 求正弦 求平方 乘以2 A A A A B B B B 1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记作 )(x f y =,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A x x f ∈|)((?B )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