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佛教的智慧观

佛教的智慧观

佛教的智慧观
佛教的智慧观

佛教的智慧观

甲骨文的“智”字左边是“于”,即“亏”,表舒气,无实义;中间“口”和右边“矢”,组成“知”,表示知道,聪明。金文下面加“日”,小篆将“日”讹变成“白”。隶变后省作“智”。《说文》:“智,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智”的本义是“聪明”。颖慧。由“聪明”引申为“聪明的、有智慧的人”。由“聪明”又引申为“智谋”、“谋略”。

由“智谋”引申为“知识”。

据《康熙字典》解释记载:慧,【唐韵】【集韵】【正韵】胡桂切,音惠。【说文】儇也。从心,彗声。【徐曰】儇,敏也。【广韵】解也。【增韵】性解也。妍黠也。又了也,智也。又【諡法】柔质受谏曰慧。又通作惠。【列子•穆王篇】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前汉•昌邑王传】淸狂不惠。【陆机•吊魏武文】知惠不能去其恶。??与慧同。

在佛教中,“智”为梵语jn~a^na,巴利语为n~a^n!a。音译为若那、阇那。又作智慧。即对一切事物之道恚芄欢隙ㄊ欠恰⒄埃兴∩嵴撸莆恰:笞付戏衬罩饕蛑褡饔枚浴H缍云渥餮厦苤穑悄税阌诨郏ㄨ驪rajn~a^ )之作用中;但一般多将智与慧视为同义,或合称为智慧。在俱舍七十五法及唯识百法中,智、见、忍三者同为慧之作用,对‘见’为推求、推度,‘忍’为认可、忍可而未断其疑可言,‘智’则是更进一步,无疑地了知决断。

佛教经论中,对智所作之分类极多。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八举出正智、邪智二种,正智即由佛之正教如理作意所生之智,邪智即由外道邪教非理作意所生之智。佛教教义中,以获得正智为首要之务,视其为悟界之真因。在大小二乘所共通之修道要行戒、定、慧三学中,戒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而使三昧之定现前,由定则可发得无漏圣智之慧,故以智为究竟。观四谛之理或观十二因缘之理,皆为智;修六度之行,亦以般若波罗蜜之智为究竟;而至佛果所得之菩提、涅槃中,菩提即指究竟之智,涅槃为其所证之理,故大小乘对智之论述极为广泛。

在小乘论部中,发智论卷七至卷十施设智蕴,举出一智乃至八智、十智、四十四智、七十七智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三至卷一一一,对此广加解释;成实论卷十五、卷十六举出二智、四智、五智、六智、八智、十智、四十四智、七十七智等;阿毗昙心论卷四及杂阿毗昙心论卷六说明三智、四智、十智;俱舍论卷二十六、卷二十七亦说明二智、四智、六智、八智、九智、十智。

其中,二智指有漏智与无漏智。有漏智即与烦恼密结之智,无漏智即断绝烦

恼关系之智。有部等部派佛教,于无漏智中另立法智与类智二种。法智即观察欲界苦、集、灭、道四谛之智;类智则是类似法智之智,乃观察上二界(色界、无色界)四谛之智。四谛中之每一谛均有此二智,合计则为八智,即:苦法智、集法智、灭法智、道法智、苦类智、集类智、灭类智、道类智。若法智与类智无差别,则对每一四谛而言,即有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四种。八智中之前七智属于见道,第八智(道类智)属于修道。无学圣者之八智,即谓尽智、无生智。尽智乃我人体现四谛所尽知之智,亦即遍知‘我已知苦,已断集、证灭、修道’之无漏智。无生智乃尽知我人已体现四谛,更无体现者之智,即遍知‘我已知苦,更无所知之苦’等之无漏智。世俗智乃缘世俗对象所起之智,故属有漏智。他心智乃知他人现在之心、心所之智,通于有漏智与无漏智。以上之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世俗智、他心智等八智,加尽智、无生智,合称为十智。

所谓四十四智,即在十二因缘中,就无明以外之十一支,各观四谛之智,即:知老死智、知老死集智、知老死灭智、知趣老死灭行智,乃至知行智、知行集智、

知行灭智、知趣行灭行智。

七十七智亦为就无明以外之十一支,各观三世顺逆及其法性常住之智,即:知生缘老死智、知非不生缘老死智、知过去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知未来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法住智,乃至知无明缘行智、知彼非不无明缘行智、知过去无明缘行智、知彼非不明缘行智、知未来无明缘行智、知

彼非不无明缘行智、法住智。

大毗婆沙论卷一○六中,除前举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八智之外,另举出法住智、涅槃智、死生智、漏尽智、宿住随念智、妙愿智、尽智、无生智等八智。其中,法住智即知诸法生起之因之智;涅槃智即知灭之智;通达未来后际之法为死生智;缘漏尽之法而通达涅槃性为漏尽智;通达过去前际之法为宿住随念智;不动罗汉起妙智,了如其愿,称为妙愿智。

成实论卷十六之五智品举出法住智、泥洹智、无诤智、愿智、边际智等五智。无诤智即以法住智与泥洹智修心,而至于无所诤之阿罗汉智;愿智即于诸法中无障碍之智;边际智即于得最上智之后,于增损寿命等事亦获得自在力之智。以上诸说,主要在分别说明观三界四谛之理,断见修二惑,得尽智、无生智,证阿罗

汉果而入涅槃之过程。

大乘经典中,入楞伽经卷五举出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三种。其中,外道凡夫执着一切诸法之有无,为世间智;声闻、缘觉等虚妄分别自相、同相,为出世间智;佛、菩萨观察一切诸法不生不灭,离有无二见,为出世间上上

智。

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三所载,于小乘十智之外,加佛之如实智,而为十一智;

即以十智为三乘共有之智,如实智则为佛所独有之智。

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说道慧、道种慧、一切智、一切种智等四智;同经卷九大明品举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等三智。其中,道慧即知一道则趣向于涅槃之智;道种慧即知二道乃至无量道门,而知皆为一道、并无差别之智;一切智即知诸法之总相,而未能尽知别相之智;一切种智则为尽知总相与别相之智。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谓一切智为二乘之智,道种智为菩萨之智,一切种智为佛

所得之智。

十波罗蜜中,第六为般若波罗蜜,第十为智波罗蜜。依解深密经卷四地波罗蜜多品之意,智波罗蜜为方便助伴,慧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则为正智。

成唯识论卷九将智波罗蜜分为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二种。由六度成立妙智,受用法乐,称为受用法乐智;依受用法乐智令一切有情皆成熟,而获得大饶

益,称为成熟有情智。

据旧华严经卷八之十住品所载,十住中第十灌顶住之菩萨,其所成就之悉能震动无量世界智有十智。在灌顶住菩萨之胜进分(更向上进次之阶位)所学之三

世智,亦有十智。

大乘玄论卷四举出实智与权智之二智。实智为真实智,亦称如实智;乃照见绝对真实平等无差别之道理(真如)之智,与真智、如理智、根本智、无分别智相同。权智亦称方便智,乃有关相对差别之方便教及现象之智,与俗智、如量智

相同。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成唯识论卷九等,举出根本、后得二智。根本智即契证真如之智,又称如理智、无分别智、真智、胜义智、正体智。后得智即在根本智之后,再起反照世间通俗事象世界之智,又称如量智、分别智、俗智、世俗智。

根本智与后得智、加行智(准备阶段之智),则称三智。

大乘唯识宗又立四智,指至佛果时,有漏心转回(转依)八识所得之四种无漏智。即:(一)大圆镜智,系转有漏第八阿赖耶识所得之无漏智。其变现犹如大圆镜之如实映现万物,故称大圆镜智,简称为镜智。(二)平等性智,系转有漏第七末那识所得之无漏智。此智可悟人我彼此平等,而与大慈悲相应,故称平等性智,简称为平等智。(三)妙观察智,系转有漏第六意识所得之无漏智。此为观察一切对境无滞碍,而能自在说法,断诸疑惑之智,故称妙观察智,简称为观智。

(四)成所作智,系转有漏前五识所得之无漏智。此智乃为利益众生,而示现种种

变化之妙业动作,即成就本愿力所应作之事,故称为成所作智,简称为作事智。

以上四智中之大圆镜智,如金刚之坚固,有碎物之力,任何顽迷烦恼均可破之,故密教称之为金刚智。密教以此四智加法界体性智,则为五智,即别开大日如来圆满之智,为转众生九识所得之智。此时,转第九阿摩罗识所得之法界体性智,则为五智之第一。五智可配合于五大(空、地、火、水、风)、五佛(大日如来、阿■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及五部(佛部、金刚

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

据无量寿经卷下所载,佛之智有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等五种,此亦名五智。其中,佛智乃共通全体智之总名,其他四智则系有特殊性之别名。此四智依序与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

智等四智配合。

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举出十八种现观智,即:闻所生智、思所生智、修所生智、顺决择分智、见道、修道、究竟道、不善清净世俗智、善清净世俗智、胜义智、不善清净行有分别智、善清净行有分别智、善清净行无分别智、成所作前行智、成所作智、成所作后智、声闻等智、菩萨等智。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三则举出信解智、道理智、不散智、内证智、他性智、下智、上智、厌患智、不起智、无生智、智智、究竟智、大义智等十三智。其中,前三智为三慧所生之智,内证智为胜义智,他性智为他心智,下智为法智,上智为类智,厌患智至智智等四智为四谛智,究竟智为尽无生智,大义智为大乘菩萨

之智。

此外,有关智之力用,其譬喻用语有智火、智炬、智光、智剑、智镜、智海、智船等。[杂阿含经卷十五、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三、旧华严经卷三卢舍那佛品、卷二十四‘十地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佛地经、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九至卷十一、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八、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下、瑜伽师地论卷十、卷十三、卷三十八、卷六十九、梁译摄大乘论卷下、佛性论卷二、卷三、大乘庄严经论卷三、成唯识论卷十、大乘起信论、俱舍论光记卷二十六、成唯识论述记卷十、大乘义章卷九、卷十、法华玄义卷二上、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卷五](据《佛

学大词典》)

在佛教中,“慧”:(一)梵语prajn~a^,巴利语pan~n~a^。音译般若。指推理、判断事理之精神作用。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慧,通于善、不善、无记三性。恶慧中,作用强者,称恶见,为五见之一。善慧又作

正见、正慧。依俱舍论之说,慧系与任何种心皆有相连属之作用,为大地法之一;然唯识宗谓慧为别境五心所之一。此外,慧与智为相对之通名,达于有为之智相称‘智’,达于无为之空理则称‘慧’。俱舍论卷二十六亦言,慧有‘有漏慧’与‘无漏慧’两种。前者与烦恼法有密切不可脱离且相互影响之关系,属于‘智’之性质;后者又称圣慧。由闻法而来之慧,称作闻慧;由思考而来之慧,称作思慧;由修行而来之慧,称作修慧;以上三者合称闻思修三慧。三慧加上与生俱来之‘生得慧’,合称四慧。依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说,菩萨之阶段可分六种智慧,即闻、思、修三慧与‘无相慧’(已证悟空无自性)、‘照寂慧’(以中道之慧观照见中道之理)、‘寂照慧’(寂照不二,定慧平等)。以上六者依次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六位配合。此外,天台宗亦有劣慧之说。[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卷一四二、俱舍论卷一、卷四、俱舍论光记卷一、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五]

(二)梵语adhiprajn~a^,巴利语adhipan~n~a^。慧与戒、定二者系佛教之重要德目,合称‘三学’。又就五根、五力之中,而有慧根、慧力之称。以上之慧属狭义之解释;广义之慧,则指梵语之prajn~a^,一般音译作般若。(据《佛

学大词典》)

附:【智】《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术语)梵语Jñ&amacron;na,阇那,若那。于事理决断也。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唯识述记九曰:‘忍言智以决断故。’

【智】《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深明事理的智慧。

【慧】《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术语)分别事理决断疑念之作用也。又通达事理之作用也。又智与慧虽为通名,然二者实相对。达于有为之事相为智,达于无为之空理为慧。唯识论九曰:‘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俱舍论四曰:‘慧谓于法有简择。’大乘义章二曰:‘于缘决定为缘。’同十曰:‘观达为慧。’同二十本曰:‘慧者据行方便观达名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

【慧】《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睿智的意思,也就是确知诸法真相的智慧。

【智慧】《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术语)梵语若那Jñ&amacron;na,译曰智。般若Prajñ&amacron;,译曰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又知俗谛曰智,照真谛曰慧。通为一也。大乘义章九曰:‘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法华经义疏二曰:‘经论之中,多说慧门鉴空,智门照有。’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

【智慧】《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佛教中的智慧与爱心

佛教中的智慧与爱心 哲社思政 201011022953 黄慧 【内容摘要】佛是思想的觉悟,就是智慧。人们可以以实践四谛的过程,体悟人生的大智大慧。智慧最为具体的表现就是爱心。我认为智慧是人们 的思想,内部的精神世界,智慧的外化体现就是爱心。慈悲心,是 一种惠及世界万有的普遍的情感,一种对于生命的不忍之心和对于 存在的敬畏之念,一种关于此岸今生而非彼岸来世的、自然的、成 熟的、健康的身心状态,一种自己努力活得好也希望别人活得还好 的处世态度,一种对于自己也对于别人的善意、理解、责任及温和 的宽容精神。 【关键词】智慧四谛人生爱心慈悲心 佛法,是理智的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笃行为主,而达到深奥与究竟的。从印度而来,千百年流行于中国人间的佛法,融贯精深。 什么是佛,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从它本意来讲是智慧,从它的作用来讲是觉悟。他绝不是庙宇里的泥塑金身,绝不可能点几柱香,叩几个头或是念几声就有求必应,随心所欲的。佛是具有圆满觉悟与大慈悲、大智慧、大能力,让众生不再受轮回之苦,能引导众生出离轮回的圣人。也就是说, 佛的主要学说可归结为四谛说。“四谛”的字面意思是四个真实的道理。首先,苦谛是指人生充满种种痛苦。佛教把各种苦恼归纳为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五盛阴苦。人无时不刻都在各种苦难中。我们平时的生活里都真实存在,被苦恼,被牵绊。我为家里亲人的生病而痛苦,离家远行,朋友离别等等。 集谛揭示了人生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佛教认为人的贪求欲望或者“爱”是带来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贪、瞋、痴是万恶之源。对于现代人来讲,完全是现代人盲目依赖物质手段和无节制追求物欲的结果。若追究其根由,也不外于佛教所揭出的贪、瞋、痴三毒心。贪,为人的贪欲心,当官的贪钱,才会使社会不平衡,穷苦的人民得不到帮助;瞋,为人的瞋怒心,世界的恐怖分子不能理性的对待事情,才会造成许多袭击和爆炸;痴,为人的愚痴心,人类为了自己私利,才会盲目破坏环境,竭取资源,慢性自杀性的愚昧做法。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己所爱好的东西的无限制追求;瞋怒是对不合己意的有情众生的嫉妒或憎恨;愚痴则是对事理的颠倒执着。三毒心的不断扩张,使现代人在不断扩张的物欲追求中,身为物欲之奴隶而尚不自觉;在日益发展的高科技面前,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科技环境所支配,而走向“自我异化”。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失去了越来越多的个体自我本有的主动和自由,越来越找不到人生真实价值之所在。 灭谛指的是灭除贪爱欲望,断除产生痛苦的原因,使自己永远不再轮回于生死苦海。这是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佛教以戒、定、慧三学来对治贪、瞋、痴三毒,教导人们以布施心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心去转化瞋怒心,以智慧心去转化愚痴心。大乘佛教以本来清净为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亦不应有物我之分别。世人之追境逐欲,求名为利,自寻物尽之烦恼,实为自我清

人生三观的含义

人生三观的含义 在人人都谈论三观的年代,可能有些人连三观是什么都不清楚。大多数人在谈的三观,仅仅只是指价值观而已。 真正三观正的人,要求是很高的,不是刻苦努力,不侵占别人便宜,就算三观正了。因为三观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三观正了呢? 简单地说,三观就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老三观,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既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也受所处的社会和阶级影响,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阶层,也有不同的人生观,它受世界观的制约。 价值观是一个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下,在认识事物价值时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最核心的就是价值取向和价值排序。 可以说,价值取向和价值排序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最核心的心理因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所以,三观正的女人,必然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有远见,有思想。 多少女人这一生,几乎都是围绕男人开展的,男人好了,她就好了,男人不好了,她的世界就毁了,常常因为男人的一句话,琢磨半天,每天想着如何取悦对方,如何依靠对方。 可以说,但凡这么想的女人,其实已经落于下乘了,当你所有的一切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基础上,就算得到了,也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别人可以给你,同样也可以收回。 而有远见有思想的女人,会从自身出发,即使现在一切美好,都不会耽于安逸,她拥有远见卓识,知道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因素,所以她永远不会放弃增加自己的砝码,以便应对人生给出的各种考验。 这样的女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典范,她们优雅从容,爱情事业双丰收,不是因为她们命好,而是她们早早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第二、有胸襟、有格局。 对于女人而言,这一点往往难以做到,大多女人一生都局限在小家庭里,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斤斤计较的女人最是常见,她们一生都很难突破眼界与格局的局限。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求助,比如因为别人说了一句什么话,难以释怀,需要开解;自己跟人打招呼,对方却没有回应,希望分析出三四五六来;自己有东西都给室友吃,可是室友却没有给自己吃…… 坦白说,我真不觉得这些算是个事儿,笑一笑也就过去了,没什

2020年中考历史 世界古代、近代史专题练习(无答案)

世界古代、近代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如右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2.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亚非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确定为小组研究的课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是 A.古代希腊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巴比伦王国 3 .他攫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并开A.屋大维B.凯撒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 4.“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5.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5”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埃及人 D.古希腊人6.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大宗教的共同之处是 A.经典都是《古兰经》 B.都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工具 C.都信仰上帝 D.都广建佛塔 7.右图是文艺复习时期的文艺巨匠达芬奇的代表作 《蒙娜丽莎》,它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平静、自 信,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文艺复习时期的 哪一思想 A.蒙昧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8.《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D十月革命 9.当今英国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 的象征。可见,英国是典型的 A.共和制 B.总统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 10.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200多年前,领导 北美13个殖民地做了这件“破天荒”大事的英雄人物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 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三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这表明美国 A.决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建立了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C.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 12.《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 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 A.人权与法治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主张无条件的自由 D.反对殖民统治 13.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雾月政变、《民法典》、滑铁卢战役”三 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卢梭 B.克伦威尔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14.沪宁城际、京津城际、京沪等高铁运营通畅,标志着我国步入高 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的发明者是 A.史蒂芬孙B.瓦特C.哈格里夫斯 D.富尔顿 15.工业革命是一次巨大的、深刻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大变革。下 列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②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 ③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④人们可以乘坐汽车上班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6.马克思说:“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 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取的财宝,源源流 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观察右 图,最能体现这一内容的 A.丝绸之路B.佛教传播 C.新航路开辟D.“三角贸易” 17.她是印度人民的英雄,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她的英名万古流 芳。这里的“她”是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哥伦布 D.克莱武 18.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它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战斗。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失败 C.英国宪章运动 D.法国大革命 19.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这两场 战争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国家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20.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 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A.反对北部分离 B.赋予人民主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建立民主共和 21 姓名国籍成就 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车 莱特兄弟美国 A.珍妮机 B.内燃机 C.飞机 D.汽车 22.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一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A B C D 2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是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24.“任何生物如果以任何方式发生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 杂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就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 然被选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牛顿 B.爱迪生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25.他的作品反映了 19世纪俄国的社会现象,被列宁称为“俄国革 命的镜子”,他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莎士比亚 C.伏尔泰 D.贝多芬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 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它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 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并且为资 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论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论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王生伟学号Y201110204 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在人的一生中,人既要与自然打交道,又要与社会打交道。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幸福,也有失败带来的损失和痛苦。面对人生的种种结果,人们必然会考虑:同样都是人生奋斗,为什么有时成功而满足,有时却失败而痛苦;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的一生是幸福的,有的人的一生却是痛苦的。人们的思考经过不断的集中和深入,于是就开始探讨:什么是人生?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在这些人生的一般问题上,人们形成的一系列观点,就构成了人们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决择人生道路的指南。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识别善恶,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前进。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积极向上,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创造巨大的人生价值。错误的人生观引导人们走向迷途,甚至走向堕落,以至毁掉一生。 人生观是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条件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人其人生目的的形成,都是由他所归属的集团、阶级和他本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利益所决定。因此,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人生目的。 此外,人生观的形成还与人们生活的经历、知识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有密切关系。同一社会、同一阶级的人,由于这些方面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的形成还离不开社会实践,正确人生目的的确立,需要在人生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逐步调节和完善的。 尽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我们终生尊奉和践行。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用拜金主义指导生活实践,并由此确立人生目的,其危害显而易见。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这是正当的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人生的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褊狭理解,由此确立的人生目的是不正确的。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兰革命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1889第二国际建立

浅谈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浅谈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把握着一个人人生的方向、抉择着一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则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是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而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则有什么样的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地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同时,这也是我所信仰并为之奉行的: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的人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我有限的人生中,或许我不出类拔萃,或许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但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要尽自己所能,度过一个丰富、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要怎样去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掌好人生的舵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人生是一段曲折坎坷不平的旅途,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总是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的挫折。但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是黎明前的黑暗!过了今天,明天就又是新的一天了。黑暗之后就是日出,影子的后面还有太阳!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挫折,我们不能随意的屈服气馁,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们更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我们的生命并非只属于自己,它是一家人的牵挂,是我们的母亲十月怀胎将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育成人,更是我们的家人给了我们无尽的呵护和关爱,让我们在爱的包围中幸福成长! 当我们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开始考虑我要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往大了说,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做那个改变世界的人,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们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让自己的人生虚度,在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中,拼搏奋发,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呢? 我对我的人生没有过多的要求,我并不要求说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多大的成就,要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我就是希望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童年时候就尽情的玩,尽情的享受童真的快乐;青年时候就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等到该奋斗的时侯就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而现在的我,正按照自己人生的轨迹,无悔地走完了前两个阶段,步入第三个阶段,走入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科,在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科下不断探索,努力深入,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在我的梦想中,我期望将来的自己,那个学有所成的自己,可以攻克癌症,这是我人生的不断追求!是我人生为之努力拼搏的源动力!我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癌症而面临生离死别的痛苦,不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的意义理解也不同,存 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 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 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D.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 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价值观 3.人生观人人都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的 意义的理解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其中,我们倡导的科学的人生观是( ) A.自私自利的人生观 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 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D.合理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4.人生目的各种各样。在我国现阶段,我们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权力至上的人生目的B.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 C.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D.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人生目的 5. 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 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志存高远,在年轻时就() A.形成了正确的人生目的B.完成了人生修养的过程 C.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D.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6.在人生旅途中,既可能遇到顺境,也可能遇到逆境。对待顺境的正确态度是() A.麻痹大意,得意忘形B.居安思危,自制自励

世界史近代史

世界史 近代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开始,1688年以“光荣革命”为标志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美国革命独立战争: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开始,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 宣言》,这一天也是美国的国庆日,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陷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确立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到现在仍然是法国宪法的指导原则。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称帝,颁布《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民法典,确立 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契约自由民法原则。 欧美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80年代后,蒸汽 机发明并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美国内战: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在南方,坚持战争的只是种植场奴隶主,他们进行 战争的目的是把奴隶制度扩大到全国,而北方资产阶级的目的在于打败南方,以便恢 复全国的统一 日本明治维新:1、政治方面:(1)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 集权)(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1)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 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作用:为日本近代化工业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军 事改革(1)内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2)目的:①防止的抵御外国入侵(对外)②加强镇压和对外扩张③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对内)(3)评价:①积极作用——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阶级常备军。②局限性——“皇军”把天 皇当作神来崇拜,宣扬武士道精神,并且有侵略扩张之意,所以军队成为日本对外扩 张的工具。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1)内容:①提倡新文化(资本主 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2) 作用:①普及文化知识,国民素质提高。②使日本从封建落后国家一跃而跻身于世界 强国之林。 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1921年3月以列 宁为首的俄共中央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年国民经 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美洲独立战争:历时16年,战火席卷整个西班牙美洲地区,波及人口总达2000万, 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殖民地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摧毁了西班牙在拉丁美州的 殖民统治,西属美洲除古巴外均获得独立,开始确立共和制和代议制,沉重打击了奴 隶制和封建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佛家智慧

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做到: 1、学会换位思考 2、学会适应环境; 3、学会大方; 4、学会低调; 5、嘴要甜; 6、有礼貌; 7、言多必失; 8、学会感恩; 9、遵守时间; 10、信守诺言; 11、学会忍耐; 12、有一颗平常心; 13、学会赞扬别人; 14、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15、经常检讨自己。

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 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 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 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

《佛家智慧》 当你长大,你慢慢学会几件事情;有些人不必理会,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多么幼稚,又多么讨厌,真的不需要在乎。有些人永远成不了你的敌人,不必抬举他,这种人太看得起自己了,以为拼命攻击你,伤害你就能够被你所恨。有些人不必等待,你心里其实清楚得很这个人不必再等了,只是你放不下。

《佛家智慧》 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已的生命更精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你要学会一笑置之,你要学会超然待之,你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

《佛家智慧》 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的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那么欢乐呢?高声诉苦是否也会吵醒欢乐?不会。欢乐耳朵不好,它听不见隔壁房间的痛苦。

《佛家智慧》 我们见到的太阳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见到的月亮是1.3秒之前的月亮,见到一英里以外的建筑是5微秒之前的存在,即使你在我一米之外,我见到的也是3纳秒以前的你。我们所见的都是过去。所以千万别跟那些过去过不去。

追求正确的人生观

追求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追求正确的人生观敬爱的党组织:通过这次学校构造的党课培训,我觉得劳绩颇丰。在这次的讲堂上,主要的收获在于什么是党员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将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牢牢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准确理论底子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用辩证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到本身的头脑深处,从而真正的认清周边发生的事变和已往的汗青。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要刚强社会主义信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服务群众。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树立坚定的准确信心的同时,更要敢于和擅于同错误的看法作斗争,对峙准确的要领认知,坚持无神论,坚持唯物主义,同趋同论,异化论,唯心主义等一切错误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刚强而彻底的斗争。要时时刻刻牢记着本身的信奉,不能被歪风邪气冲昏头脑。共产党的目标和宗旨要求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身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要以实现共产党*巨大抱负为精神支柱, 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汗青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高贵的寻求。一个共产党员,只有真正具有了如许的人生价值观,才华变得精力崇高,眼界开阔,胸怀坦荡;才能对峙准确的政治偏向,科学地 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能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眼前不低沉不动摇,经受住种种风波的磨练,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也只有如此,才会

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力樊笼,在亿万华夏儿女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本身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长处不屈不挠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这一些看起来很难,但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共产党这个最为先进和伟大的构造之中后就会发明,早已经有无数的老前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模范。上有鞠躬尽瘁,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了一辈子才气的周总理,下有从点滴小事做起的人民的好同道雷锋。远有宁死不向敌人低头的小好汉刘胡兰,近有为人民付出每一滴血汗的好公仆焦裕禄。在中国共产党算不得太长的汗青里,却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良好榜样和模范,这之中,不得不说是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表现。是的,这便是我们向往的构造,中国共产党,只有在他的向导下,我们才会真正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党员,但我相信只要服从党的纪律,严酷听从党的领导,以一名党员的条件要求本身,真正了解到党的先进性。总有一天我也会加入这个巨大而庆幸的构造。汇报人:haoword 第二篇:正确的人生观存眷生存,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础见解和态度。它决定一个人做人的尺度,是把握人生方向、决议人生道路的指南。正确的人生观是为别人办事的人生观。为别人服务的人生观是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的人生观,是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同一,且最符合人类的根本长处和要求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题目的基础见解。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了解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情况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诲的差别,

如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一: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2.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恩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 1.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我哪有什么财富呢?作为一个大学生,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学费都交得紧紧张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看人家……”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们

佛教的智慧观

佛教的智慧观 甲骨文的“智”字左边是“于”,即“亏”,表舒气,无实义;中间“口”和右边“矢”,组成“知”,表示知道,聪明。金文下面加“日”,小篆将“日”讹变成“白”。隶变后省作“智”。《说文》:“智,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智”的本义是“聪明”。颖慧。由“聪明”引申为“聪明的、有智慧的人”。由“聪明”又引申为“智谋”、“谋略”。 由“智谋”引申为“知识”。 据《康熙字典》解释记载:慧,【唐韵】【集韵】【正韵】胡桂切,音惠。【说文】儇也。从心,彗声。【徐曰】儇,敏也。【广韵】解也。【增韵】性解也。妍黠也。又了也,智也。又【諡法】柔质受谏曰慧。又通作惠。【列子•穆王篇】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前汉•昌邑王传】淸狂不惠。【陆机•吊魏武文】知惠不能去其恶。??与慧同。 在佛教中,“智”为梵语jn~a^na,巴利语为n~a^n!a。音译为若那、阇那。又作智慧。即对一切事物之道恚芄欢隙ㄊ欠恰⒄埃兴∩嵴撸莆恰:笞付戏衬罩饕蛑褡饔枚浴H缍云渥餮厦苤穑悄税阌诨郏ㄨ驪rajn~a^ )之作用中;但一般多将智与慧视为同义,或合称为智慧。在俱舍七十五法及唯识百法中,智、见、忍三者同为慧之作用,对‘见’为推求、推度,‘忍’为认可、忍可而未断其疑可言,‘智’则是更进一步,无疑地了知决断。 佛教经论中,对智所作之分类极多。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八举出正智、邪智二种,正智即由佛之正教如理作意所生之智,邪智即由外道邪教非理作意所生之智。佛教教义中,以获得正智为首要之务,视其为悟界之真因。在大小二乘所共通之修道要行戒、定、慧三学中,戒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而使三昧之定现前,由定则可发得无漏圣智之慧,故以智为究竟。观四谛之理或观十二因缘之理,皆为智;修六度之行,亦以般若波罗蜜之智为究竟;而至佛果所得之菩提、涅槃中,菩提即指究竟之智,涅槃为其所证之理,故大小乘对智之论述极为广泛。 在小乘论部中,发智论卷七至卷十施设智蕴,举出一智乃至八智、十智、四十四智、七十七智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三至卷一一一,对此广加解释;成实论卷十五、卷十六举出二智、四智、五智、六智、八智、十智、四十四智、七十七智等;阿毗昙心论卷四及杂阿毗昙心论卷六说明三智、四智、十智;俱舍论卷二十六、卷二十七亦说明二智、四智、六智、八智、九智、十智。 其中,二智指有漏智与无漏智。有漏智即与烦恼密结之智,无漏智即断绝烦

世界历史-阎照祥-《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 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72 讲课学时: 64 讨论学时: 4 习题学时: 4 学分: 4 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课程简介 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 第一章16世纪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中国和日本 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广义的马克主义精神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演讲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没有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人生立场和人生态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彼此联系的,相互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不断地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知

识思想不断涌现,各种消极腐朽的东西也影响着学生。所以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树立科学的马克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在对待各种事物时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所以我们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统一,作为一名大学生从自我做起,勤于功课,精于专业,提升自我,贡献社会,做一名有用的社会人才。 2、追求高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你确定了怎样的人生目的就决定了走怎样的人生道路,又有怎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

的人生价值标准,而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3、确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在人生实践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就可以正确的把握人生,取得成功,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乐观积极对人生充满自信,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自强不息,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确立积极地人生态度,旨在树立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直面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未来。 我们必须今早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立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朝理想目标,百折不挠,勇敢前进。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佛家智慧

近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已为社会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已经连篇累牍。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培育健康心理、提升人生境界是大学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挖掘传统的智慧宝藏,破解心理建设的难题,应当是一条积极可行的思路,但也是一条有待开拓的路径。佛家智慧对大学生心理建设的意义,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一、佛教哲学与现代心理学之关系 佛教哲学在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心理学。从根本上来说佛学是关于心灵的学问,佛教哲学是专门研究解决人的精神问题的。佛教基本经典《金刚经》开篇即提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之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段文字是说有一个叫须菩提的长老恭敬地请教释加牟尼:那些善男善女如果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要怎样才能守住心念,又怎样控制好自己的心灵以免受邪念的干扰呢?整部《金刚经》都在逐层深入地回答这个问题。影响最广的禅宗经典《坛经》反复讲人的本心、自性、自性自度、无念、无住、迷悟、正见、明心、顿悟,就是一套心理学的语言。同时《坛经》有一套完整的修心方法,《坛经·忏悔品第六》中有一段文字,记录慧能为信徒传“五香”,即一戒香、二定香、三慧香、四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事实上就是一套有效的调适心理的方法。 佛教对于心理学的贡献和作为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历来学者们有着非常一致的看法。梁启超晚年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1922年他在清华大学讲课时曾指出:“佛家所说的叫做‘法’,倘若有人问我法是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地答道:‘就是心理学’。”[1]葛兆光在他的宏篇巨著《中国思想史》中也有同样的表述,他说,从八世纪中叶以后,士人越来越倾向于相信“以戒律严格护持自己的身心不受污染,然后以禅定去体验自己的心灵本原,或者以禅定体验到自己原本清静的心灵境界,然后用戒律小心呵护这种境界不至于失坠,这种针对心灵的实践性宗教信仰才是佛教的正途”。[2] 佛家认为人类的问题、烦恼,根本源头在于“心”,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家理论从心的角度研究宇宙万物以及芸芸众生,并对人的行为进行根本性的探讨与阐释,已经构建了一套成熟的心理学思想体系。佛家基本理论就是围绕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人的心理困惑而展开。例如,佛家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人生痛苦的原因来源于人无止境的欲望,人们总是由于迷茫、贪求和执著而生出种种痛苦。人生皆苦的意义在于促使人们克服人间的狂放之态,以低调的人生态度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勤修苦修、辛勤劳作取得心态的平静和行为的自适。又如,佛家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永无常态。人生也是一样,天天在活动,“我”在时刻变化,没有稳定的相状,佛教认为所谓的“真我”是不存在的,一切都虚妄不实,转瞬即逝。佛家强调世界的变化,让人们看到事物不断转化的发展过程,从而不自缚于一时一地的人事纠缠,从狭隘的自我中走出来。 佛教反复强调的因缘,是谓万物变化乃因果链条,人生的变化也是如此,人从生到死是十二因缘的聚合,“佛以为一个人的生命,并非由天所赋予,亦非无因而突然发生,都是由自己的意志力创造出来的”[3]。人生的命运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其中决定的因素是人自身在其生命过程中所造的“业”,即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每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天的我是过去造就的,而我未来的命运,就决定于此刻的所作所为了,所以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理论给予人们行为以极强的外在约束力,它要求人们不断内省自己的言行,从而去恶从善。 在人生皆苦、无相、因缘等等理论的基础上,佛教大力宣传人的自我心性修养,要求人们进行智慧的修养、意志的修养和情感的修养。智慧的修养就是要从哲理上通达宇宙与人生的真相;意志的修养就是要锻造意志力,向无我的境界攀登; 情感的修养就是要树立同情心,佛家不仅强调渡已,更强调普济众生。佛家虽然把幸福寄托在来世,但佛家努力让人们树立正确、坚定的信仰,体验现实生命的充实与永恒。 历代知名人士把佛学当作修心养心的工具不胜枚举,唐代的杜甫、李白、高适、王维、孟浩然,宋代的周敦颐、朱熹、苏东坡,近代的魏源、谭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等,与佛学的缘分都有可靠的史料记载。王维《叹白发》诗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由此可见,佛学与心理学有着不解之缘,两者完全可以通融、借鉴。美国心理学教授依莲娜.罗许说:“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在于西方心理学如何向佛教取法,以便使心理学能够处理真正的人心,而非假想的图画”[4]。中国是佛学理论研究最深入、佛教典籍最多、佛学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家,挖掘佛学资源,解决现实中人们的精神问题,拓宽心理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积极可行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