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一实词虚词全新

必修一实词虚词全新

必修一实词虚词全新
必修一实词虚词全新

虚词整理

一.于

1.向,对,对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贪于财货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在……方面,从……中常痛于骨髓

3.在,从,到,介词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樊哙覆其盾于地,

4.比长于臣。

5,与是连用,表连接,连词于是项伯复夜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6.复音虚词,“于是”,在这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二.之

1.的,助词,结构助词因人之力而敝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今日之事何如

未有封侯之赏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与燕督亢之地图

丹不忍以己之私

而伤长者之意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为变徵之声

持千金之资币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比诸侯之列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左手把秦王之袖,

北蛮夷之鄙人

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秦之遇将军

是寡人之过也

2.代词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许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与之同命

立而饮之

天下皆叛之

公为我献之

闻大王有意督

亦去之

故听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珍宝尽有之

为之奈何

且为之奈何

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

杀之

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为之奈何

置之坐上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唯君图之。

将焉取之?

公从之。

愿得谒之

不如因而善遇之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子犯请击之。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为之奈何?

子犯请击之

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闻之

函封之

使工以药淬之

太子迟之

乃复请之曰

今太子迟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

秦王闻之

愿大王少假借之,轲既取图奉之

取之百金

群臣怪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3.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何厌之有?

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臣之壮也

行李之往来

君之所知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5.结构助词,的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

6.去,到,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臣

三.而

1.表修饰,连词今急而求子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荆轲和而歌

自引而起

秦王还柱而走

夜缒而出

2.连词,表承接,不译拔剑切而啖之

图穷而匕首见。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而右手揕其胸

而为留待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又前而为歌曰

而乃以手共搏之

拔剑撞而破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3.连词,表转折因人之力而敝之,

而秦法

今日往而不反者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今行而无信

4.表目的关系,连词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不译项王按剑而跽曰

6.表并列,连词劳苦而功高如此

伏尸而哭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倚柱而笑

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而伤长者之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连词,表递进,“并且”而报将军之仇者

四.以

1.拿,用,介词敢以烦执事

2.表顺承,连词越国以鄙远

以待大王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

3.把,介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4.因为,介词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用,介词以乱易整,不武。

以试人

请以剑舞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常以身翼蔽沛公

6.“以”通“已”,已经日以尽矣,

7.按照,介词以次进。

8.因此,连词以故荆轲逐秦王,

9.表目的,用来……的,连词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项王未有以应

10.介词,凭借何以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11.连词,表目的,来使使以闻大王。

遂拔以击荆轲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12.连词,而皆白衣冠以送之

13.因为,连词以其无礼于晋

14.来,连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阙秦以利晋

军中无以为乐

15.连词,表修饰箕踞以骂曰。

侧其盾以撞,

16.“所以”一起翻译。……的原因仆所以留者,

五.其

1.代词君知其难也,

共其乏困

失其所与,不知;

尽收其地,

其人居远未来,

疑其有改悔,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尽失其度

断其左股。

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

其意常在沛公也

会其怒,

2.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吾其还也。

六.为

1.是,动词我为鱼肉

皆为龙虎,成五采

复为慷慨羽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皆为戮没。

2.替,介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君为我呼入,

为击破沛公军!

臣为韩王送沛公

3.被,介词吾属今为之虏矣

4.给,介词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5.成为,动词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6.对,动词且为之奈何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7.作为,动词军中无以为乐,

愿举国为内臣

8.认为,动词窃为大王不取也

9.做,干,动词客何为者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卒惶急不知所为。

10.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何辞为

七.何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大王来何操?

2.表示疑问或反问,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为之奈何?

籍何以至此?”

八.与

1.和欲与俱

与郑人盟。

未得与项羽相见。

君安与项伯有旧

欲呼张良与俱去,

秦时与臣游,

待吾客与俱。

孰与君少长?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人不敢与忤视

竖子不足与谋

令将军与臣有郤

君王与沛公饮

怀王与诸将约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动词,给则与斗卮酒

欲与亚父

则与一生彘肩

4.动词,交往,友好,联合,结盟。失其所与,不知

九.乃

1.副词,于是,就乃请荆卿

乃令秦武阳为副

良乃入,具告沛公。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乃为装遣荆轲。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於期乃前曰

乃遂私见樊於期

乃朝服

左右乃曰

公乃入。

乃令张良留谢。

2.副词,却,竟然乃今得闻教!

3.判断动词,是乃欲以生劫之

4.副词,只,仅仅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十.则

1.就、便,表承接关系则与一生彘肩

庄则入为寿。

项王则受璧。

沛公则置车骑,

2.连词,表承接,“那么”则虽欲长侍足下

则秦未可亲也

然则将军之仇报

十一.所

1.所字结构顾计不知所出耳!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秋毫不敢有所近

荆轲有所待

2.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事所以不成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3.与“无”构成“无所”结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4.与“为”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

十二.乎

1.语气助词,表疑问,“吗”岂敢反乎!

将军岂有意乎

公岂敢入乎

能复饮乎

十三.且

1.尚且,还,表让步关系臣死且不避

且为之奈何?

2.将要,副词若属皆且为所虏

十四.也

1.助词,表判断,“是”不义也。

范增也;

未辞也,

必沛公也!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毋从俱死也!

秦地可尽王也。

固不如也!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十五.因

1.趁机,介词不如因善遇之

因言曰

因招樊哙出。

因击沛公于坐,

2.就,连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十六.者

1.判断句式,不译而报将军之仇者

2.代词,指人,“……的人”人无不立死者

今日往而不反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见燕使者咸阳宫

群臣侍殿上者

而伤长者之意

3.助词,在动词之后,引出原因仆所以留者

事所以不成者

十七.焉

1.语气词,表陈述子亦有不利焉。

2.疑问副词,为什么焉用亡郑以陪邻?

3.疑问副词,怎么能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生活如意,事业高升。

前程似锦,美梦成真。

百事大吉,万事顺利。

事业有成,幸福快乐。

幸福快乐,与君同在。

以上文字可删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实词和虚词在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中非常的频繁,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全部虚词-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全部虚词-整理

————————————————————————————————作者:————————————————————————————————日期:

虚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以 烛之武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荆轲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表原因,“因为”) 荆轲3.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表原因,“因为”) 烛之武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烛之武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烛之武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烛之武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鸿门宴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连词,来) 鸿门宴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告以事(介词,把) 鸿门宴③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借) 鸿门宴④请以剑舞(介词,用) 鸿门宴⑤军中无以为乐(连词,来) 鸿门宴⑥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 鸿门宴⑦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表修饰) 鸿门宴⑧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承接) 鸿门宴⑨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荆轲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4.可以解燕国之患(介词,表工具方法,“凭借”) 荆轲5.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6.使工以药淬之(介词,表工具方法,“用”) 荆轲7.以试人(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8.日以尽矣(通假字,通“已”,已经) 荆轲9.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荆轲20.事所以不成者(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荆轲10.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1.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2.使使以闻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3.以次进(介词,“按照”) 荆轲14.以故荆轲逐秦王(“已故”,所以,引出结果) 荆轲1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连词,表目的,“用来”) 荆轲16.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 荆轲17.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 荆轲18.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 荆轲19.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不译”) 荆轲21.乃欲以生劫之(介词,表时间,“在”) 荆轲22.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 而 烛之武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汉语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

必修一实词虚词

虚词整理 一.于 1.向,对,对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贪于财货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在……方面,从……中常痛于骨髓 3.在,从,到,介词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樊哙覆其盾于地, 4.比长于臣。 5,与是连用,表连接,连词于是项伯复夜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6.复音虚词,“于是”,在这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二.之 1.的,助词,结构助词因人之力而敝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今日之事何如 未有封侯之赏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与燕督亢之地图 丹不忍以己之私 而伤长者之意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为变徵之声 持千金之资币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比诸侯之列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左手把秦王之袖, 北蛮夷之鄙人 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秦之遇将军 是寡人之过也 2.代词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许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与之同命 立而饮之 天下皆叛之 公为我献之 闻大王有意督 亦去之 故听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珍宝尽有之 为之奈何 且为之奈何 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 杀之 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为之奈何 置之坐上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唯君图之。 将焉取之? 公从之。 愿得谒之 不如因而善遇之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子犯请击之。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为之奈何? 子犯请击之 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闻之

高三语文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 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 (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 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 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 ..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 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 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 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例:①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②(郭)永以书抵幕府 句①的“适”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适”同“谪”,“又 以适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 理解文言实词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语境,即上下文。上列三点,,只是把这“语境”具体化。 (二)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 用汉语翻译文言句 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看分数的设置,判断几个给分点,一般一个给分点是1分,然后判断哪几个重点实词必须解释出来,该句子含有哪几个特殊语法现象,必须通过翻译体现出来,一定要成竹在胸,不然,心中无数,乱翻一气,是没有多少胜数的。 能默写文言名篇 高考一般是五句中任选其中四句,4分。课内课外兼顾。散文、诗词兼顾。课内,要注意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就目前而言,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课外,主要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文言名篇、名句的默写,主要是考察我们同学扎实积累的态度。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复习文言文就不是无的放矢了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初中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大全详尽版

初中复习文言文实词、 虚词整理大全详尽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常考的文言实词+虚词 (1)

常考的文言实词 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 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晋语》) 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 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 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 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管子?八观》) 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 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柳宗元传》) 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活版》) 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 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齐策》) 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 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 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拜见: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 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张籍《赠道士宜师》) 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

文言文常用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常用虚词和实词 一、虚词: (一)而 1、表承接关系:之后,然后(“而”前后两个动词在时间上有先后区别且有承接关系) 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顺2、表并列关系:又、一边……一边、或不译(“而”前后的内容彼此地位平等,或两 个动作同时间发生) 例:使之冲烟而飞鸣泉香而酒洌往来而不绝者任重而道远接3、表修饰关系:着、……地(“而”前是状语,修饰形容“而”后的动词谓语) 例:久而乃和杂然而前陈者 4、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而”后意思比“而”前意思更进一层) 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温故而知新 转接5、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可是、然而 例:学而不思则罔 6、表因果关系:因而、所以 例:感极而悲者矣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 7、句子之间或句内语言内容之间的连接:无义(或表示“如果”、“却”的意思) 例:而或长烟一空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二)之 1、代词:(代替句中的人、事、物)他、她、它、这件事、这样的 例:友人惭,下车引之环而攻之而不胜属予作文以记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共工怒触不周之山 2、助词: A、结构助词:的例:山间之朝暮也 B、主谓之间,取独:无义例:当余之从师也 C、音节助词:无义例:公将鼓之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宾语前置的标记:无义例: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 3、动词:到、去、往 例: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鲍浩然之浙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相当于“以”:(意思得看具体语境)例: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三)焉 1、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且焉置土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陈述语气助词:了例:因以为号焉 3、人物对话语言中:啊、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相当于“于此”的结合: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相当于“之”:(代词)它,指代“这件事”例:父异焉见贤思齐焉 (四)以 1、动词:认为、以为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皆以美于徐公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介词:用、凭借(依靠)、根据、按照、拿、因为、把 例:必以分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醒能述以文者策之不以其道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师版) 山东济南历城区第五中学徐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章老伯多次要求儿女履行赡养义务,可儿女们都以父亲再婚已有人为由,予以拒绝,走投无路的章老伯将儿女告上了法庭。 ⑵“时尚伊人”服装店的收银员小何在收账刷卡时误把600元打成60元,小何多次通知占了便宜的女顾客李小姐补交欠款,李小姐几次。 ⑶开发商如果能从银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就能确保他们现阶段资金断档,从而确保房市有强劲的货币支撑。 A.扶养推脱不至 B.抚养推脱不致 C.抚养推托不至 D.扶养推托不致 答案:D[⑴扶养:指养活,可用于平辈之间。抚养:指爱护并养育,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养。⑵推脱:推卸责任等。推托:借故拒绝。⑶不致:不会引发某种后果。不至: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2.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这一现象发生。 ⑵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件”。 ⑶今年2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品行专心 B.容许品性专心 C.容许品行潜心 D.允许品性潜心 答案:D[⑴“允许”和“容许”都表示许可。“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以指被他人许可——有时需要经过上级或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根据物理或心理承受程度来决定的,它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比较重,有严厉色采。⑵“品行”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有关道德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性”则侧重于品质及性格特性,是内在的品德性情。⑶“专心”是集中注意力,“潜心”是用心专而深]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拥有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并不于所有女人。 ⑵这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再持续下去,对中国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⑶边城凤凰像一块磁石久久地吸引着我们,但直到今年夏天我们才有缘 去朝拜已久的圣地。 ⑷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我精神的抚慰。 A.钟情飙升向往给予 B.衷情飙升向往给以 C.衷情狂飙心仪给以 D.钟情狂飙心仪给予 答案:A[⑴钟情:动词,指感情专注。衷情:名词,指内心的情感。(2)狂飙: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飙升:指暴风般地升高。(3)心仪:指心中仰慕。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4)给以:后面只跟事物,不

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练习答案)

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 1.把戏/伎俩【口语化】他一眼就识破了这骗人的______。 2.颁布/公布【搭配】《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____多年了,但对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还很不如人意。 3.爆发/暴发【暴发:有两个意思。第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不会与“爆发”混淆;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具体的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大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另外,还可特指火山爆发。】近年来,成都、南京、西安、武汉等许多大城市相继____报业大战,令广大读者大受其益。 4.卑劣/卑鄙【程度】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_____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5.必需/必须【“必须”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燃料和原料”,“必需”多做形容词。】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所____的燃料和原料。 6.必需/必须【必须:表示事理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做定语。】出发前个人______准备好生活_____品。 7.辨证/辩证/辨正【含义。辨证:辨析考证。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经专家多方____,这块石料就是有名的青田石中的鸡血石。 8.不齿/不耻【不齿:意为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_____。 9.裁决/裁定【裁决强调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裁定:斟酌决定其去取可否。】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_____。 10.抽象/概括【抽象: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推求: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等)。】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______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11.出席/列席【出席:正式代表。列席:非正式代表。】李先生_____了这次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12.锤炼/磨练【磨练: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锤炼:比喻经过刻苦钻研使艺术精湛、纯熟。】他的演唱技巧,经过长期的____,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3.窜改/篡改【“窜改“指改动,”篡改“是恶意的】请容许我大胆地_____一下鲁迅先生那副知名的短联:舒眉傲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4.窜改/篡改【“窜改“指改动,”篡改“是恶意的】《孔子家语》这本书的内容有编者编造的话,也有编者____的孔子语录。 15.篡改/窜改【“窜改“指改动,”篡改“是恶意的】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6.大略/简略【大略:大概;大要。简略:内容简单,不详细。略含贬义。】方案没有敲定,我只能______说说方案的框架。

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归纳

高一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 1、木直中.绳:合于,符合 2、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广泛的学习,广博的学习 4、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明:明达 5、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6、而见者远: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7、假.舆马者:借助 8、非利.足也:使……快 9、而绝.江河:横渡;渡 10、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禀性 11、风雨兴焉.:兼词,在这里 12、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13、故不积跬步 ..:半步 14、锲.而不舍:雕刻 15、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16、用.心一也:因为 1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藏身,托付古今异义 18、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 19、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受通“授”教授 2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21、是故 ..无贵无.贱:因此无论 22、吾师.道也:学习 23、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语气,大概 24、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 25、或.师焉,或否焉:有的 26、小学 ..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27、师不必 ..贤于弟子:不一定 28、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29、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30、少焉.:形容词词尾 31、纵一苇之所如.:往 32、倚.歌而和之:按着 33、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意动用法 34、顺流而东.也:东下,名词作动词 35、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3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然,简直 37、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38、始指异.之:认为……奇异 39、穷山之高.而止:最高峰形容词作名词 40、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以后 41、故为之文以志.:记 42、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补充: 1、輮.以为轮:使……弯曲 2、虽有槁暴 ...:通“又”槁:枯暴:通“曝’晒干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已:检验反省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形容词作名词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难道 7、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 8、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11、或不.焉:通“否”不从师 12、吾子不齿 ..:不屑一提 13、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14、郯子之徒.:一类人 15、术业 ..有专攻.:学问和技艺研究,学习 1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赞赏赠送 1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越过 18、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20、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21、倚歌而和.之:唱和 22、正.襟危坐:使……端正整理 2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 24、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攻破攻下 :斟酒横执长矛 25、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 2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7、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词作动词 28、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 29、寄蜉蝣 ..于天地:像蜉蝣一样

初中语文实词虚词词性练习题及答案49665

汉语词性练习题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 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名词形容词副词 B.量词形容词介词 C.量词形容词动词 D.代词副词动词 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 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 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 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 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 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

150个实词虚词

上海2010年语文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常见的)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今年的考查难度有加大的趋势。《考试大纲》对考查内容进行了细化。 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①从选材上看,以人物传记为主,如2012年课标卷《宋史? 萧燧传》、全国卷《宋史?郭浩传》、北京卷《文宪集?李疑传》、上海卷《汉书?卜式传》、山东卷《后汉书?阴兴传》等;兼及其他文体,如湖北卷《世说新语》、天津卷《小仓山房文集》、重庆卷《战马记》、安徽卷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浙江卷《与荆南乐秀才书》等。②主要考查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内容概括分析、翻译、是必考题2012年17套卷子均考,而湖北卷断句题是这几年新出现的。考生需注 意试题的走向变化。 2.考查形式:实词理解、虚词理解、筛选信息、概括分析为选择题,句子翻 译是客观题,断句也是客观题可能就是选文中,也可能是另外文章的选段。 选择题每个3分,翻译题一般10分,断句题3分。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古文选材情况如下: 地区选材考点分布赋分 全国卷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19分(翻译10分) 新课标卷节选自《宋史?萧燧传》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19分(翻译10分) 北京卷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实词、虚词、翻译、理解分析12分 上海卷选自《汉书?卜式传》实词、虚词、分析、概括文意。翻译、17分 天津卷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20分(翻译8分) 重庆卷《战马记》【明】罗洪先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19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在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中非常的频繁,为使得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小编给整理了实词和虚词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词类知识及相关练习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 语法功能上,实词可直接组成短语,可以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也可以带上语调构成句子。词汇意义上,实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实词主要有名、动、形、数、量、代六类: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表示人或事物:工人学生河流高原宇宙思想科学 表示时间:大寒未来下午秋天 表示方位:上面后头华北中原 名词的鉴别:一般不和副词结合(如:不能说“不宇宙”);前面可加数量词(如:四位客人);表人的名词后可加“们”表复数(如:同志们);常做主语和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读、笑、操作、进行、保卫 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转变减少 表示心理活动:想希望同意怕 表示存现:消失有无出现 表示使令:使让请求允许 表示能愿:能可以应该必须 表示趋向:上下来去起来 表示判断:是 动词的鉴别:能受“不”的修饰;但除表示心理活动和表示感觉的词以外,一般不受“很”修饰;可附加“着、了、过”表时态;重叠式有“试一下”之意;做谓语,且一般可带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动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