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机化学第九章分子结构练习

无机化学第九章分子结构练习

无机化学第九章分子结构练习
无机化学第九章分子结构练习

第九章 分子结构练习

一、填空题

1. SiF 4中硅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该分子中的键角为_____;-26SiF 中硅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该离子中的键角为_________。

sp 3 '28109 sp 3d 2 90

2. BF 3,NH 3,H 2O ,+4PCl 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杂化轨道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有___________。

BF 3>+4PCl >NH 3>H 2O ; BF 3和+4PCl

3. 在C 2H 4分子中,C 和H 间形成______键,C 与C 之间形成______键和______

键,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

σ σ π sp 2

4.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2H 、He 2、B 2、C 2、+2He 、Be 2中,能够存在的有__________,

不能存在的有________。

+2H 、B 2、C 2、+2He ; 2He 、2Be

5.+2O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键级为_________;+2N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呈__________磁性。

()()()()()()() 1*p 24p 22p 22*s 22s 22*s 12s 1ππσσσσσ

()()()()()()12422*2222*121p p s s s s σπσσσσ 顺

6.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ICl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中心原子采用_______杂化轨道成键;PCl 5(g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中心原子采用_____杂

化轨道成键。

平面正方形; sp 3d 2; 三角双锥; sp 3d

二、选择题

1.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O 2的最高占有轨道是( )。B

(A) p 2π (B) *2p π (C)p 2σ (D)*2p σ

2. IF 5的空间构型是( )。C

(A) 三角双锥 (B) 平面三角形 (C) 四方锥 (D) 变形四面体

3. 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又存在配位键的是( )。A

(A) NH 4F (B) NaOH (C) H 2S (D) BaCl 2

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 相同原子间双键的键能等于单键键能的2倍

(B) 双原子分子的键能等于键解离能

(C) 多原子分子的原子化能等于各键键能总和

(D) 键能或键解离能愈大,共价键愈牢固

5.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A

(A)+2O (B) O 2

(C)-2O (D)-22O 6.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D

(A) N 2 (B) F 2 (C) H 2 (D)-2O

三、判断题

1. 杂化轨道数目等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 )√

2. SnCl 2与H 2O 的空间构型均为V 形,说明它们的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相同。

( )×

3. 由于主族元素原子的内层d 轨道均被电子占满,所以不可能用内层d 轨道来形成杂化轨道。( )√

4. +2H 的键级为,能够存在,并具有顺磁性。( )√

5. O 2的键级为2,所以在两个氧原子之间形成两个共价键。( )×

6. 顺磁性分子即是电子自旋量子数之和不等于零的分子。( )√

大学无机化学第九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九章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总目标: 1:牢固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的方法。 2: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 3:会用能斯特方程式来讨论离子浓度变化时电极电势的改变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1:掌握化合价、氧化数的概念,以及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方法。 2: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会表示电池的电动势,可以配平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池反应方程式。 第二节: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1:可以判断原电池反应的自发性:r m G zEF θ ?=-,E>0反应以原电池的方式进行。 2:掌握 E θ 和电池反应的 K θ 的关系的计算; 2.303ln ln lg RT RT zE F RT K E K K zF zF θθθθθ=?= =. 3:掌握利用能斯特方程来求算电极电势:。0.059lg V E E z θ??? ?=+???? 氧化型还原型 第三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学会运用能斯特方程来从酸度、沉淀物生成和配位化合物生成三方面来讨论这些因素对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第四节:化学电源与电解 1:认识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锌锰电池、银锌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2:了解分解电压和超电压的概念。 第五节: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1:会看元素电势图。

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案

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案 [ 教学要求] 1 .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区别。 2 .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3 .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4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的性质和特点。 [ 教学重点] 1 .VSEPR 2 .VB 法 3 .MO 法 [ 教学难点] MO 法 [ 教学时数] 8 学时 [ 主要内容] 1 .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离子的特征(电荷,半径,构型) 2 .共价键: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本质,要点,饱和性,方向性,类型σ 键、π 键)。 3 .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的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 sp 、spd 等各种类型及举例。 4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轨道的能级图,实例- 同核:H2、He 、O2、F2、N2;异核:NO 、HF 。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键级。 6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 教学内容] 2-1 化学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 分子结构的内容是:分子组成、分子空间结构和分子形成时的化学键键参数:用各种不同的化学量对化学键的各种属性的描述。 键能:在101.3KPa ,298K 下,断开1molAB 理想气体成 A 、B 时过程的热效应,称AB 的键能,即离解能。记为△H ° 298 (AB ) A ─ B (g) =A (g) +B (g) △H° 298 (AB ) 键能的一些说明: 对双原子分子,键能即为离解能,对多原子分子,键能有别于离解能。同种化学键可能因环境不同键能有很大差异。对同种化学键来说,离解产物的稳定性越高,键能越小。产物的稳定性可以从电荷的分散程度、结构的稳定性来判断。 键能越大键越稳定,对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就越稳定或化学惰性。 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其键能越大,短周期中的元素的成键能力与其同族元素长周期的相比键能肯定要大得多。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可以想见其成键能力应增大。但F-F 、O-O 、N-N 单键的键能反常地低,是因为其孤电子对的斥力引起。 一般单键键能不如双键键能,双键键能不如叁键键能。但双键和叁键的键能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

无机化学教案 说明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 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手段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 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成。 四、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

五、目录 绪论 (4)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第2章分子结构 (9)

第3 章晶体结构 (13) 第4 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23) 第5 章化学平衡 (30) 第6 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32) 第7 章水溶液 (36) 第8 章酸碱平衡 (41) 第9 章沉淀平衡 (51) 第10 章电化学基础 (56) 第11 章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66) 第12 章氢和稀有气体 (73) 第13 章卤素 (74) 第14 章氧族元素 (80) 第15 章氮磷砷 (87) 第16 章碳硅硼 (97) 第17 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18 章金属通论 (104) 第19章S区金属................................. 第20章P区金属................................. 第21 章ds 区金属............................... 第22章d 区金属(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103 105 109 114 121

湖南理工学院2011年无机化学习题及标准答案第九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九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Lamber-Beer 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La mb er-Beer 定律:A=Kbc,它表明: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某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 与液层厚度b 和溶液浓度c 的乘积成正比。 2:何谓吸光度?何谓透光度?二者间有何关系? 答: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用A 表示;透光度也是用于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用T 表示。二者之间有以下关系: T T A lg 1lg -== 3: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摩尔吸光系数ε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是表征显色反应灵敏度的重要参数。ε越大,表示吸光物质对此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越大,显色反应越灵敏。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 ·L -1液层厚度为1cm 时,溶液的吸光度。ε和入射光源的波长以及溶液本身的物理或化学因素都有关系。 4:什么是吸收曲线?有何实际意义? 答:若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某浓度一定的有色溶液,测出相应波长下物质对光的吸光度A,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作图即为A-λ吸收曲线。从吸收曲线可以看出以下关系:(1)被测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收曲线形状相似,最大波长不变,说明物质的吸收曲线是一种特征曲线,可以定性的判断物质;(3)在最大吸收峰附近,吸光度测量的灵敏度最高。这一特征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选择入射光波长的依据。 5:将下列透光度换算成吸光度 (1)10% (2)60% (3)100% 解:用A 表示吸光度,T 表示透光度,由公式T lg T lg A -==1可得: (1)11.0lg lg 11=-=-=T A ; (2)22.06.0lg lg 22=-=-=T A ; (3)01lg lg 33=-=-=T A 6:某试液用2cm 的比色皿测量时,T=60%,若改用1cm 或3c m比色皿,T%及A等于多少? 解:由公式Kc b A c K Kbc A ==均为常数时,和知,当。由T lg A -=,当T=60%时,A =0.22。故当b=1cm 时,%.T .A ,A ..A 67710101101 22201101111====--,=; 同理可得,当b=3cm 时, %8.46,33.022==T A 。 7: 3360035251005415.A cm .nm KMnO L mol .max =??--吸收皿测得吸光度处用=溶液,在λ

大学无机化学第九章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总目标: 1:牢固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的方法。 2: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 3:会用能斯特方程式来讨论离子浓度变化时电极电势的改变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1:掌握化合价、氧化数的概念,以及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方法。 2: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会表示电池的电动势,可以配平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池反应方程式。 第二节: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1:可以判断原电池反应的自发性:r m G zEF θ ?=-,E>0反应以原电池的方式进行。 2:掌握 E θ 和电池反应的 K θ 的关系的计算; 2.303ln ln lg RT RT zE F RT K E K K zF zF θθθθθ=?= =. 3:掌握利用能斯特方程来求算电极电势:。0.059lg V E E z θ??? ?=+???? 氧化型还原型 第三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学会运用能斯特方程来从酸度、沉淀物生成和配位化合物生成三方面来讨论这些因素对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第四节:化学电源与电解 1:认识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锌锰电池、银锌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2:了解分解电压和超电压的概念。 第五节: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1:会看元素电势图。

2;可以根据元素电势图判断酸性的强弱、计算电对的电极电势 112212......n n n z E z E z E E z z z θθθθ +++= +++、判断某种氧化态的稳定性学会绘制和利用自由能-氧化数图。 习题 一 选择题 1.将反应K 2Cr 2O 7+HCl → KCl+CrCl 3+Cl 2+H 2O 完全配平后,方程式中Cl 2的系数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1l B.2 C.3 D.4 2.下列化合物中,氧呈现+2价氧化态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l 2 O 5 B.Br O 7 C.H Cl O 2 D.F 2O 3.将反应KMnO 4+ HCl → Cl 2+ Mn Cl 2+ KCl+H 2O 配平后方程式中HCl 的系数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8 B.16 C.18 D.32 4.某氧化剂YO(OH)2+中元素Y 的价态为+5,如果还原7.16×10-4mol YO(OH)2+溶液使Y 至较低价态,则需要用0.066 mol/L 的Na 2SO 3溶液26.98ml 。还原产物中Y 元素的氧化态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2 B.-1 C.0 D.+1 5.已知电极反应ClO 3-+6H+6e ═Cl -+3H 2O 的△rG θm =-839.6 kJ/ mol,则E 0 ClO3-/ Cl-值 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1.45V B.0.73V C.2.90V D.-1.45V 6.使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一半,而E 值增加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u 2+ + 2e - ═ Cu B. I 2 + 2e - ═ 2I - C.2H + + 2e - ═ H 2 D.Fe 3+ + e - ═ Fe 2+ 7.将有关离子浓度增大5倍,E 值保持不变的电极反应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Zn 2+ + 2e - ═ Zn B. MnO 4- + 8 H + + 5e - ═ Mn 2+ + 4H 2O C. Cl 2 + 2e - ═ 2Cl - D. Cr 3+ + e - ═ Cr 2+ 8.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不用惰性电极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无机化学第九章分子结构练习

第九章 分子结构练习 一、填空题 1. SiF 4中硅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该分子中的键角为_____;-26SiF 中硅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该离子中的键角为_________。 sp 3 '28109 sp 3d 2 90 2. BF 3,NH 3,H 2O ,+4PCl 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杂化轨道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有___________。 BF 3>+4PCl >NH 3>H 2O ; BF 3和+4PCl 3. 在C 2H 4分子中,C 和H 间形成______键,C 与C 之间形成______键和______ 键,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 σ σ π sp 2 4.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2H 、He 2、B 2、C 2、+2He 、Be 2中,能够存在的有__________, 不能存在的有________。 +2H 、B 2、C 2、+2He ; 2He 、2Be 5.+2O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键级为_________;+2N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呈__________磁性。 ()()()()()()() 1*p 24p 22p 22*s 22s 22*s 12s 1ππσσσσσ ()()()()()()12422*2222*121p p s s s s σπσσσσ 顺 6.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ICl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中心原子采用_______杂化轨道成键;PCl 5(g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中心原子采用_____杂 化轨道成键。 平面正方形; sp 3d 2; 三角双锥; sp 3d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碳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碳、硅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 2.了解硅酸和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 3. 了解锗、锡、铅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各节目标: 第一节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1.了解单质碳的结构、同素异形体和性质 2.掌握CO、CO2的结构、性质、制取和用途;碳酸的酸性;碳酸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第二节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1.掌握单质硅的结构、性质和制取 2.掌握SiO2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硅酸的酸性;硅酸盐的结构和性质;A型分子筛的结构和实际应用 4.掌握硅烷的制备、热稳定性、还原性和水解性 5.了解卤化硅的制备和性质 第三节锗、锡、铅 1.了解锗、锡、铅单质的性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Sn(Ⅱ)的还原性、水解性和Pb(Ⅳ)的氧化性、Pb(Ⅱ)盐的溶解性,从而掌握高价化合物氧化—还原的变化规律。 习题 一选择题 1.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金属健 B.共价健 C.范德华力 D.离子键 2.碳原子之间能形成多重键是因为(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为4 B.碳原子的成键能力强 C.碳原子的半径小 D.碳原子有2p电子 3.下列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热稳定顺序中正确的是( )

A.NaHCO 3Ca(HCO 3)2 B.Na 2CO 3>PbCO 3 C.(NH 4)2CO 3>K 2CO 3 D.Na 2SO 3>Na 2SO 4 12.下列化合物中,不水解的是(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SiCl 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9306718.html,l 4 C.BCl 3 D.PCl 5 13.1mol 下列物质生成正酸时需要水的mol 数最多的是( ) A.B 2O 3 B.P 4O 10 C.(SO 3)3 D. N 2O 5 14.下列物质中还原性最强的是( ) A.GeH 4 B.AsH 3 C.H 2Se D.HBr 16.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的是(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4GaCl B.SnCl 4 C.PbCl 4 D.GeCl 4

无机化学: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解析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元素的氧化数(氧化值)(中学:化合价) ?定义:氧化数是某一个元素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由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数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本质:a、离子化合物中,即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b、极性化合物中,即元素的一个原子提供参与共价键的电子数,其中电负性小,共用电子对离得较远的元素为正氧化数,电负性大、共用电子以离得较近的元素为负氧化数。『①单质的氧化数为0-1; ②在配合物中,当自由基或原子团作为配体时,其氧化数均看作 1; 2 ?定义: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发生的反应。 氧化——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还原——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接近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氧化数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因此,凡元素氧化数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应用 (一)氧化数法:适用于任何氧化还原反应 ?依据:还原剂氧化数的升高总值 = 氧化剂氧化数降低总值 例1:KMnO4 + FeSO4 + H2SO4 == ①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产物,注意介质酸碱性: KMnO4 + FeSO4 + H2SO4==MnSO4 +Fe2(SO4)3 + K2SO4 + H2O ②调整计量系数,使氧化数升高值 = 降低值: +7 +2 +2 +3 KMnO4 + 5 FeSO4 + H2SO4==MnSO4 + 5/2 Fe2(SO4)3 + K2SO4 + H2O ③若出现分数,可调整为最小正整数: 2 KMnO4 +10 FeSO4 + H2SO4==2 MnSO4 + 5 Fe2(SO4) 3 + K2SO 4 + H2O 法2:配平各元素原子数(观察法)——先配平非H、O原子,后配平H、O原子。 ①配平K+、SO42-数目 SO42-:左11,应+7;右18 2 KMnO4 + 10 FeSO4 + 8 H2SO4 ==2 MnSO4 + 5 Fe2(SO4) 3 + K2SO 4 + H2O ②配平H+数目 H+:左2,应 8 H2O 2 KMnO4 +10 FeSO4 + 8 H2SO4==2 MnSO4 +5 Fe2(SO4) 3 + K2SO 4 + 8 H2O ③配平(或核对)O原子数目:已平衡。 小结:氧化数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

大学无机化学所有公式整理.docx

所有公式: 1、注意单位,如焦耳,千焦。 2、加入溶液时注意体积变化引起的浓度的变化 3、能斯特方程注意正负号。 4、单质的标准绝对熵不等于零,?f G m θ(稳定态单质,T)=0 ?f G m θ(H +,aq,T)=0 Chap 1 1、热力学温度:T= t + T0 (T0=273.15K)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在SI 制中,p 的单位是 Pa ,V 的单位是m 3,T 的单位是K ,n 的单位是mol ;R 是摩尔气体常数,R 的数值和单位与p,V,T 的单位有关,在SI 制中,R = 8.314 J·K -1·mol -1。 3、 4、分压 5、分体积定律 6、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比浓度 B = mB/m = mB/(mB+mA) 以溶质(B)的质量在全部溶液的质量中占有 的百分比 质量摩尔浓度 bB = nB/mA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A)的质量的比值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 = nB/(nB+nA)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占全部溶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cB = nB/V 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体积(与温度相关), 单位:mol m-3, mol dm-3, mol L-1 Chap 2 m V mRT RT Mp M M pV p RT ρρρ== ==??B B n RT p V = ()B B 1212n RT V p n RT n RT nRT RT V n n p p p p = =++ =++ =B B B B B B B n RT V nRT V V p p V n V V V n ??= ====

无机化学-(2)

无机化学-(2)

(4)F-+HSO3-=SO32-+HF 2、解释下列现象 (1)AgI2-和I3-是稳定的,而AgF2-和I2F-不存在? (2)BH3CO稳定存在而BF3CO不能形成? 3—6 有效原子序数(EAN)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 一、概念 1927年英国化学家西奇维克提出,是指中心原子的电子数和配体给予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之和。即中心原子形成稳定配合物的EAN应等于紧跟它后面的惰性原子的序数。主要用于羰基及其它非经典配合物结构中。如: [Cr(CO)6]→24e-+12e-=36e- [Fe(CO)5] →26e-+10e-=36e-→Kr(氪) -36e- [Co(NH3)6]3+→24e-+12e-=36e- 对于中心原子三偶数电子的,可直接形成羰基配合物,而一般中心原子为奇数电子的羰基配合物多不稳定,(不能满足EAN),所以它们容易氧化,还原或聚和成多核配合物,以符合EAN要求,如V为23e-,在形成V(CO)6的总电子数为35,它不稳定,易被还原成[V(CO)6]-。而V(CO)6+Na→Na++[V(CO)6]- 又如具有奇电子数的Mn(0),Co(0),它们的羰基配合物以二聚体Mn2(CO)10,Co2(CO)8或混合形式[Mn(CO)5Cl]和[HCo(CO)4]存在,它们的结构,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如下图: 二、常见配体提供电子数的计算 1、NO:一氧化氮分子虽不是有机配体,但与CO十分类似。能理解成NO+,与CO有相当数目的电子(等电子体)。

NO参加配体是以三电子成键,因而许多有亚硝酰作配体的配合物能符合EAN法则。如: [Co(CO)3NO]→27+6+3=36e- [Fe(CO)2(NO)2] →26e-+4e-+6e-=36e- [Mn(CO)(NO)3] →25+2+9=36e-[Cr(NO)4] →24+12=36e- 2、烷基与金属形成σ键,按单电子计算。对不饱和的碳氢分子或离子可按参加配位双键的π电子数目计算。 如:[Mn(CO)5(C2H4)]+=25e-+2e-+10e--e-=36e- [Cr(C6H4)2]=24e-+2×6e-=36e- [Fe(C4H6)(CO)3]=26e-+4e-+6e-=6e- 3、环戊二烯基和羰基的混合配合物:环戊二烯基作为5个e-,如: [Mn(CO)3(C5H5)]=25+6+5=36e- [Co(CO)2(C5H5)]=27+4+5=36e- [V(CO)4(C5H5)]=23+8+5=36e- 各类配体在计算EAN时所提供的电子数为: H 1 烯烃(每个双 2 键) 3 烷基、酰基 1 烯丙基 (CH2=CH-C H2·) 5 羰基 2 环戊二烯基 (C5H5·) 7 亚硝酰 3 环庚三烯基 (C7H7·) 2 苯基 6 单齿配体 Cl-; PR3等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KClO3 B.Na2O2 C. Na2O D.KI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2 B.O2- C. O22+ D. O2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LiI B.CsI C. BeI2 D.MgI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FeCl3 B.AlCl3 C. SiCl4 D.PCl5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O2+>O22- B. O2->O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H2O2 B.NaCO3 C. Na2O2 D.KO3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A.O22-和O3 B. C和B+ C. He和Li D. N2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NH3 B.BCl3 C. PCl3 D.H2O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2 B.SO3 C. SF4 D.XeF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2O B. H3O+ C. NH3 D. NH4+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4 B.CH3OCH3 C. BCl3 D. PCl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A.HCl B.CH 3C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9306718.html,l 4 D.NH 3 15.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NCl3 B.SF4 C. CH Cl3 D.H2O 16.下列哪一种物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

无机化学复习题(1-9章)(DOC)

无机化学复习题(1-9章) 一、填空题 1.填写适合下列条件的元素名称(以元素符号表示)。 (1)含有半满p亚层的第四周期元素原子_________; (2)某元素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量子数为n=4, l=0和6个电子的量子数为n=3, l=2 ____________。 2.NO3-的等电子体是__ 。 3.Cr原子的价电子组态是。 4.在CO、HF、H2O等化合物中存在氢键的是,分子偶极矩最小的是。 5.Ni(CO)4的几何构型是,杂化轨道类型为。 6.已知NO2(g)+CO(g) == NO(g)+CO2(g)为基元反应,其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为,反应的级数为。 7.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借助自身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pH值的化学物质,它一般是复杂的有机分子,并且 都是()或()。 8. 封闭体系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向环境可能做的最大有用功等于()。 9. 配合物的分裂能Δ值的大小与配位体有关,在八面体场中CN-与 H2O相比前者是强场配位体,有 较大的Δ值。[Co(CN)6]3-将吸收可见光中波长较()的光,而[Co(H2O)6]3-将吸收可见光中波长较()的光。 10. 某原子质子数为51,中子数为28,此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名称符号为( ),基态价 电子构型为 ( )。 11. 已知反应S2O82- + 2I- = 2SO42- + I2的速率方程为r= kc(S2O82-)c(I-),则该反应为( )。 12.对于一个封闭体系,从始态到终态时内能的变化等于( )和( )的差额。 13.正反应的活化能()于逆反应的活化能,则反应热效应ΔH <0;温度升高,平衡常数()。 14.分子内氢键可使物质的熔、沸点(),分子间氢键可使物质的熔、沸点()。 15.根据杂化轨道理论,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16. 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的标准熵值()。 17.溶剂水是酸HF, HBr, HI的()试剂,是酸HCl, CH3COOH, HCN的()试剂。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章试题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本章总目标: 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配位键的本质 2: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 3: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4: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变化。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掌握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配位键、配位数、螯合物等概念, ○1配位单元: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几个配位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向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 ○2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 ○3配位原子:配体中给出孤电子对与中心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 ○4配位数:配位单元中与中心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 2:学会命名部分配合物,重点掌握命名配体的先后顺序:(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2)先阴离子配体,后分子类配体(3)同类配体中,先后顺序按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4)配位原子相同时,配体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5)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则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连的其它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表次序; 3: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现象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1:熟悉直线形、三角形、正方形、四面体、三角双锥、正八面体构型的中心杂化类型。 2:会分辨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可以通过测定物质的磁矩来计算单电子数 μ=。 3:通过学习羰基配合物、氰配合物以及烯烃配合物的d pπ -配键来熟悉价键理论中的能量问题。

第三节: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掌握配合物的分裂能、稳定化能概念 2:掌握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3;了解影响分裂能大小的因素 ○1)晶体场的对称性0p t ?>?>? ○ 2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电荷高,与配体作用强,?大。 ○ 3中心原子所在的周期数,对于相同的配体,作为中心的过渡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大,?相对大些。(4)配体的影响,配体中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小,给电子能力强,配体的配位能力强,分裂能大。224232I Br SCN Cl F OH ONO C O H O NCS NH en NO CN CO -----------<<<<<<-<<<<<<<≈ 4:重点掌握(1)配合物颜色的原因之一——d-d 跃迁以及颜色与分裂能大小的关系;(2)高自旋与低自旋以及与磁矩的大小的关系。 第五节: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1:熟悉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1)中心与配体的关系(2)螯合效应 (3)中心的影响(4)配体的影响(5)反位效应(6)18电子规则。 2:了解配位平衡及影响的因素。 习题 一 选择题 1.Fe (III )形成的配位数为6的外轨配合物中,Fe 3+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是( ) A.d 2sp 3 B.sp 3d 2 C.p 3d 3 D.sd 5 2.五水硫酸铜可溶于浓HCl ,关于所得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成蓝色 B.将溶液煮沸时释放出Cl 2,留下一种Cu (I )的配合物 C.这种溶液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不生成沉淀 D.此溶液与金属铜一起加热,可被还原为一种Cu (I )的氯化物 3.在[Co (C 2O 4)2(en )]-中,中心离子Co 3+的配位数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无机化学》第九章分子结构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分子结构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Hg 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是:5d 106s 2 因中心原子Hg 采用sp 杂化,则分子为直线形。 (2)因中心原子Si 采用sp 3杂化,则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3)因中心原子B 采用sp 2杂化,则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因中心原子N 采用sp 3杂化,有一对孤对占据杂化轨道,所以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5)因中心原子N 采用sp 2杂化,有一对孤对占据杂化轨道,所以分子构型为V 形 (6)因中心原子Si 采用sp 3d 2杂化,所以分子构型为正八面体 3解:(1)42 4 14=?+= VP ,σ键数为4,无孤对电子对,则价电子对空间构型和分子空间构型相同,均为正四面体。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因分子中共有四对成键,则需提供四条杂化轨道,所以Si 采用sp 3杂化形成四条sp 3杂化轨道供四对成键电子占据,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2)22 4=+= VP ,σ键数为2,无孤对电子对,则价电子对空间构型和分子空间构型相同,均为直线形。杂化轨道理论:

(3)32 1 33?+= VP ,σ键数为3,无孤对电子对,则价电子对空间构型和分子空间构型相同,均为平面三角形。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因分子中共有三对成键,则需提供三条杂化轨道,所以B 采用sp 2杂化形成三条sp 2杂化轨道供三对成键电子占据,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42 1 35=?+= VP ,σ键数为3,有1对孤对电子对,则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体,而扣除孤对电子占据的位置,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杂化轨道理论: (5)42 1 26=?+= VP ,σ键数为2,有2对孤对电子对,则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体,而扣除孤对电子占据的位置,分子空间构型为V 形。杂化轨道理论: (6)32 6=+= VP ,σ键数为2,有1对孤对电子对,则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而扣除孤对电子占据的位置,分子空间构型为V 形。杂化轨道理论: 4解:(1)52 1 127=+?+= VP ,σ键数为2,有3对孤对电子存在,其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 三角双锥,扣除孤电子对所占据的位置,其离子几何构型为直线形。 (2)421 127=-?+= VP , σ键数为2,有2对孤对电子存在,其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体,扣除孤电子对所占据的位置,其离子几何构型为V 型。 (3)523 143=+?+= VP ,σ键数为4,有1对孤对电子存在,其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 双锥,扣除孤电子对所占据的位置,其离子几何构型为变形四面体。 (4)322 034=+?+= VP ,σ键数为3,无孤对电子存在,其价电子对空间构型和离子几何 构型相同,均为平面三角形。 (5)42 1 037=+?+= VP ,σ键数为3,有1对孤对电子存在,其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 体,扣除孤电子对所占据的位置,其离子几何构型为三角锥型。

山东大学无机化学教材

2003-2004第二学期无机化学试题1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20分)。每题2分,仅仅写出反应物及产物的化学式而未配平,则得1分;化学式写错不得分。 1.用氢碘酸处理CuO; 2HI + CuO =CuI + H2O 2.朱砂溶于王水; 3HgS + 2HNO3 + 12HCl =3H2[HgCl]4 + 2NO + 4H2O + 3S 3.向磷与溴的混合物中滴加水; 2P + 3Br2 + 6H2O 2H3PO3 + 6HBr↑ 4.五硫化二锑溶于烧碱溶液; Sb2S5+8NaOH = Na3SbO4+Na3SbS4+4H2O +Na2S 5.光气与氨气反应; 4NH3+COCl2 = CO(NH2)2+2NH4Cl 6.单质磷溶于热烧碱溶液; P4+3NaOH +3H2O = PH3+3NaH2PO2 7.氯气通入含有氢氧化铋的烧碱溶液; Cl2 + Bi(OH)3 + 3NaOH =NaBiO3 + 2NaCl + 3H2O 8.砷化氢通入硝酸银溶液; 2AsH3+12AgNO3+3H2O = As2O3+12HNO3+12Ag↓ 9.向磷酸二氢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H2PO4-+3Ag+= Ag3PO4↓+2H+ 10.用烧热的铅除去酒中含有的醋酸。 Pb + 2HAc =Pb(Ac)2 + H2 二.简下列制备路线,并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30分),每题10分。 1.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生产氢氟酸、盐酸和氢溴酸?如果用H2和Br2直接燃烧法生产HBr而又不降低HBr的产率,实际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氢氟酸主要是通过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制得: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五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五章 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十二章氧族元素 总体目标: 1.了解氧化物的分类 2. 握氧、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掌握硫的多种氧化态所形成的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节目标: 第一节氧及其化合物 1.掌握氧、臭氧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氧的成键特征 2.了解氧化物的分类;掌握主要氧化物的结构、制备和性质(与水的作用、酸碱性) 3.掌握过氧化氢的结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性质和用途 第二节硫及其化合物 1.了解硫的同素异形体、制备、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化氢的制备、结构和性质;了解金属硫化物的主要性质 3.掌握SO 2、SO 3 、H 2 SO 3 、H 2 SO 4 和它们相应的盐、硫代硫酸及其盐、过二硫酸及其盐 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第三节硒、碲及其化合物 了解硒、碲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习题 一选择题 熔、沸点较高(分别为273K和423K),其主要原因是() A .H 2O 2 相对分子质量大 B. H 2 O 2 分子极性大 C. H 2O 2 分子间氢键很强,在固液时均有存在缔和现象 D. H 2 O 2 分子内键能大 2.气态SO 3 分子的几何构型是() A.线性 B.平面三角形 C.弯曲形 D.三角锥 3.在293K,压力下,1体积水可溶解H 2 S气体体积即饱和, 此H 2 S饱和溶液pH值约为()

A.2.5 B.3.8 C. 在分别含有L的Hg2+,Cu2+,Cr3+,Zn2+,Fe2+的溶液中,在酸度为L条件下,通H 2 S至饱和都能生成硫化物沉淀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Hg2+ +,Cr3+ +,Hg2++,Fe2+ 5.既能溶于Na 2S又能溶于Na 2 S 2 的硫化物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 题》) 3 C. HgS 6.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后,会产生多硫物的是() 7.热分解硫酸亚铁的最终产物是() +SO 3 +SO 2 +1/2O 2 +SO 2 +SO 3 +SO 2 8.用于制备K 2S 2 O 8 的方法是() A.在过量硫酸存在下,用KMnO 4使K 2 SO 4 氧化 B.在K+离子存在下,往发烟H 2SO 4 中通入空气 C.在K+离子存在下,电解使H 2SO 4 反发生阳极氧化反应 D.用Cl 2氧化K 2 S 2 O 3 9.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3 C 10.硫的含氧酸酸性递变规律是() >H 2SO 3 >H 2 S 2 O 7 >H 2 S 2 O 4 >H 2 S 2 O 7 >H 2 SO 3 >H 2 S 2 O 4 >H 2SO 4 >H 2 SO 3 >H 2 S 2 O 4 >H 2SO 4 >H 2 S 2 O 4 >H 2 SO 3 11.下列四种硫的含氧酸盐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还原能力最强的是() 3 C D. K 2 S 2 O 8 12.下列各种硫的含氧酸,可以是同多酸的是() 7 C 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