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室发展规划(新)

科室发展规划(新)

科室发展规划(新)
科室发展规划(新)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五年发展规划

(2010-2014)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目标与要求,结合我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凸显专科优势,培育省级知名专科的战略思想,我科紧紧围绕《建设计划书》,邀请相关专家,制定了《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重点专科发展规划》,重点突出人才培养和亚专科新技术发展,以脑血管病、痴呆、眩晕为基础,在中风预防、急性期中医干预、恢复期中医调理、痴呆早期预防、眩晕辩证施治等领域寻找中医切入点,在临床科研、临床新药、新疗法等方面寻求创新思路,不断夯实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内涵建设,以期形成独特治疗体系,努力将我科建设成为在中西医结合脑病领域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的知名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

第一节总体规划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目标与要求,结合我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凸显专科优势,培育省级知名专科的战略思想,我科紧紧围绕《建设计划书》,邀请相关专家,拟制定《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重点专科发展规划》,重点突出人才培养和亚专科新技术发展,以脑血管病、痴呆、眩晕为基础,在中风预防、急性期中医干预、恢复期中医调理、痴呆早期预防、眩晕辩证等领域寻找中医切入点,在临床科研、临床新药、新疗法等方面寻求创新思路,不断夯实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内涵建设,以期形成独特治疗体系,努力将我科建设成为在中西医结合脑病领域处

于全国领先地位的知名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

一、指导思想

发挥——让每一个人发挥聪明才智;

发扬——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

发展——让每一个人有所发展,科室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规划

1、总体思路:

规划性、目标性的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培养制度,确定明确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措施,不仅重视人才培养的数量,更注重其质量,从而有效促进专科、亚专科的发展。

2、根据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以专科整体发展为前提,亚专科的发展与推进为目标实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这主要是指对重点人才的培养,即从中、高级职称的人员中选择重点人才苗子,定目标、给任务、加压力、重投资,强化品德与学术的造就,培养目的是使其较好地掌握新技术,跟上该领域医学发展的步伐,使专科保持某些专业领域的先进性。设立“脑血管病(神经介入)、眩晕、痴呆、癫痫”等学组,对各学组的带头人及主要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如送至国内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医院进修学习,使其回科以后能成为本区域内该亚专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级人才。

3、人员培养方式及具体措施

1.脑病科将继续实行“请进来”(请专家讲学、技术指导、会诊、

带教),“送出去”(外出进修学习、参加院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及培训班)的形式,及院内组织专题学术讲座,科主任(护士长)查房、科室内定期业务学习,个人自考、自学的方式,多种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2. 加强学科骨干人才培养。以专科整体发展为前提,实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从中、高级职称的人员中选择重点人才苗子,定目标、给任务、加压力、重投资,强化品德与学术的造就,培养目的是使其较好地掌握新技术,跟上该领域医学发展的步伐,使专科保持某些专业领域的先进性。设立“脑血管病(神经介入)、眩晕、痴呆、癫痫”等学组,对各学组的带头人及主要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如送至国内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医院进修学习,使其回科以后能成为本区域内该亚专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级人才。

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1)国内进修:

2010年选送兰俊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进修。

2011年选送陈立兵到湖北省中医院进修。

2012年选送中医执业医师周阳到中国康复中心进修。

2013年选送中医执业医师邓钰杰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进修。

2014年选送宋典意到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修。

(2)继续学习与深造:鼓励医护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高层次学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鼓励各级医师攻

读硕士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

(3)高年资医师参加短期提高班。

(4)对新毕业的本科生,采取院内轮转3年,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本科生5年内原则上必须攻读硕士学位或完成硕士课程的学习;对新毕业的硕士生,采取院内相关科室轮转1年。

(5)对主治医师,要求确定专业方向,每年须撰写该专业方向综述1篇,计划每年派出1名主治医师外出进修学习。

(6)对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安排其外出讲课,院内及科内讲课,主持科内疑难病例讨论,每年要求提交学术经验总结1篇。

(7)全科医护人员除值班外,必须参加医院所规定的继续教育学习,此外,专科定下每周四下午进行科内业务学习。

3.积极开展科内业务继续医学教育,每月至少组织2次专题讲座。

4. 积极开展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不少于1次。

5.结合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点,加强“中学西”或“西学中”人才培养计划。对中医学院毕业的医师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派往国内知名西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从而提高其西医基础知识与专科临床技能。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医师,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西学中培训班”,并创造条件推荐参加国内“西学中高级研修班”。

6.有计划的安排科主任、护士长参加省、市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班等,为培养学科带头人奠定良好基础。

7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在各种期刊上撰写、发表学术论文,每年至少有2篇以上论文发表并上报业务部备案,在国家统计源期刊上每

发表1篇文章,科室奖励500元。

8.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申报市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我科继续医学教育的等级。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确实能给医院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个人,推荐到医院评议后授予“科技奖”。

9. 做好学分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求每人每年必须按规定完成继续医学教育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学分档案登记在册。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录入,保证继续教育学分合格率100%。

三、医疗质量管理

科内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领导,护士长、病区责任组长、住院总、科秘书、科研秘书、教学秘书、病区质控员共同参与的核心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专科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实,保证医疗服务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制定出详细的科内评价体系,即从工作人员自我评价、核心小组总体评价,临床基础工作、新技术的掌握、科研论文、学会任职、奖励荣誉等方面对科内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年度评优的依据,从而增强医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进而带动专科的发展。

具体而言,核心制度的落实就是要:

(1)严抓医疗质量管理,实行医生、护士考核制度,要求甲级病案率>95%,基础护理合格率>95%。

(2)制定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诊疗常规,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全体医护人员以诊疗常规为标准进行诊治,使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化、

系统化,促进疗效不断提高。

(3)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追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执行一系列的治疗流程及服务规范,如《单病种病情介绍规范》﹑《服务细节》等。

(4)不断完善《脑病科管理细则》,全科医护人员须严格遵守,自觉履行。

(5)成立以科主任牵头、病区质控员具体负责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抽查。

四、新技术、新业务

1、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立科之本,是科室得以迅猛发展的法宝之一

专科自2011年成立卒中单元以来,通过5年多的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特色显明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

脑病科注重加强卒中单元的内涵建设,先后开展了肢体运动康复、心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同时,依靠和发挥自身在中医药治疗和研究方面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西医治疗特色,将中医、西医有机地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开展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制定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路径,使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化、系统化。

今后五年,“卒中单元”仍将作为专科发展稳定的方向之一,专

科将进一步深化卒中单元内涵建设。加大康复治疗的力度,加强语言、心理治疗,增加康复治疗的手段,如除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常规康复手段外,增加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按摩、药浴、熏蒸等等。同时,在卒中的预防方面加强中医药优势的研究,如卒中预防的中草药疗效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预防的序贯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中药干预等环节。

2、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中、西医治疗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

重点突出以脑血管病、痴呆、眩晕为基础,在中风预防、急性期中医干预、恢复期中医调理、痴呆早期预防、眩晕辩证施治等领域寻找中医切入点,在临床科研、临床新药、新疗法等方面寻求创新思路,不断夯实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内涵建设,以期形成我科独特治疗体系。专科在治疗脑卒中时,根据其不同阶段介入相应中医药,从而使中、西医治疗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如将专科自制的“活络膏”、“开窍醒神丸”巧妙应用于脑卒中不同阶段患者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予以中药调理,可减少出血之弊,减轻再灌注损伤;此外,专科将中医传统针灸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亦取得了良好疗效,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

3、DSA诊断及治疗——提高科室核心竞争力

今后五年,专科将进一步开展神经介入,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

架治疗”和“动脉溶栓”治疗方面积极探索。每年引进有2~3名医师,每年至少选送一名主治医师外出进修神经介入,逐步达到科内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能独立操作脑血管造影术,3名医师完全掌握并独立操作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及动脉溶栓术。

五、科研、论文

1、科研目标

(1)申报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级课题。

(2)成立脑病研究室,搭建科研、教学平台,扩大脑病科影响。

(3)五年内拟申报相关科研课题3-5 项,在研课题鉴定2~5项。

(4)五年内每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5篇。

(5)五年内出版专著1-2部。

2、近期拟开展的研究

围绕中风、眩晕、痴呆等优势病种的治疗验点开展临床研究工作,计划在2-3年内开展脑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等。

六、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

一直以来,脑病科十分注视科室中医药文化建设,建科初期即提出了“诚信做人,严谨做事,中西汇通”的科训,确立“西为中用,

中为立足之本”的发展战略,制订《脑病科管理细则》,规范医务人员的中西医诊疗行为,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医院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近两年,为进一步提高科室中医药文化内涵,一方面将病区走廊建成反映科室内涵建设的中医药文化长廊,其内容包括有科室简介、科室发展简史、科室特色疗法、新业务新技术的介绍、古代医学大家的名言警句、与脑病科治疗相关的中药图谱、中医小知识等等;另一方面,扩建并美化示教室,墙壁上挂有科室工作人员的集体照,才艺展示等等,突出我科中医药文化内涵。

今后五年,我科积极推行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科室竞争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中医职业荣誉感,规范中西医诊疗行为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营造一个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将“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中医文化价值观深深植入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中。每年都在孙思邈等医家雕塑前重温医学生誓言。规范中医诊疗程序,要求查舌把脉,中医术语记录等。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从语言、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价值、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树立起博古通今的新时代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新形象。

2、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

培养团队精神重视团队建设是科室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运

用集体的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智力集中起来,发挥最大的效能。团队精神既要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业绩和成就,注意发挥个人的特长,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又要强调集体的作用,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以科室为家,为科室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倡导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3、建立规章制度,合理应用奖惩

规章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是科室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保证,体现了科室的精神、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反映了科室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科室制度是卫生行业和医院整体规章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应注意个体特色与整体管理制度的一致性。制度作为一种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此意义上,还应注意制度的强制性与人性的一致性。《脑病科管理细则》是对医院整体规章制度的进一步细化,全科医护人员都严格遵守,自觉履行。

4、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创建学习型科室

科室文化中的人才文化是科室工作的根本保证。现代医学需要的是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人才文化建设的途径就是创建学习型科室。为了提高科室业务水平,我科对所有西医人员均要求参加医院组织的西学中培训班,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不定期开展中医学术讲座,不断提高全科中医临床能力。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此外,还通过在职自学,外出培训,攻读学位,出国进修等多种形式,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学习精神。专科制订有详细的人才培养规划,不断推进科室发展。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1)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大家喜爱的文体活动,如羽毛球联谊赛、卡拉OK比赛、交谊舞比赛等等。

(2)每年组织1-2次郊游,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3)坚持每2月1次的民主生活会,大家畅所欲言,探讨科室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科室发展出谋划策。

(4)定期开展“最受欢迎的医生、护士”评选活动,并予以公示,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

6、提升服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

病人是医疗服务的对象,也是决定医院、科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通过强化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学习服务技巧,树立人人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意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从生物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的领域。医务人员应该认识到,人既有生物属性和心理特征,又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所以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但要对病人进行医学治疗,同时要注意社会环境的影响,辅以心理治疗,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医学科学中去。专科针对病人对脑血管病的恐惧心理以及预防意识不强的现状,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健康教育课堂、跟踪随访等形式,普及脑血管病防治知识,使病人消除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总体目标

建成为“省内一流的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中心”(见下结构图)

第二节实施细则

一、专科(专病)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

专科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优势,高端结合,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名医、名病、名专科战略目标,打造省内知名的、一流的中西医结合脑病科。

主要目标:在三年的建设周期内,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逐项自查,逐步完善,争取在中期评估时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的目标与要求,特别是在“特色与优势”方面,要达标。

对照《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年度规划细则

时间建设

内容

具体指标

2010.12- 2011.11 研究制定

诊疗规范

进一步完善已有4种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眩晕、痴

呆)的诊疗规范,研究制定癫痫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

疗与护理规范。

2010.12- 2011.11 人员培训

1、引进硕士生1人;

2、加强“三基”培训,新毕业的本科生,采取院内轮

转3年,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新毕业的硕士生,

采取院内相关科室轮转1年;

3、根据主治医师特长确定其专业方向,要求其撰写该

专业方向综述1篇,派1-2名主治医师到国内知名医院

神经科进修学习神经科专业知识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规

范化治疗;

4、安排副主任和主任医师外出讲课、院内及科内讲课,

主持科内疑难病例讨论;要求其提交学术经验总结1

篇;

5、全科医护人员除值班外,必须参加医院所规定的继

续教育学习,此外,专科定于每周四下午进行科内业务

学习。

2010.12- 2011.11 学术网络

建设

1、建立省内学术网络,与湖北省中医院、华中科技大

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十堰市中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共建中西医结合脑病科;

2010.12- 2011.11 适宜技术

推广

1、完成湖北省卫生科研基金项目“脑卒中吞咽障碍的

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研究”,将成果在2家协作单位推

广;

2、推广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

2010.12-

2011.11 信息收集

整理1、尽可能收集、整理古代有关脑病文献、民间验方、诊疗经验及现代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掌握最新动态,争取在学术理论上有所创新,诊疗技术上有所发展;

2、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

2010.12- 2011.11 完善科室

基础管理

严抓医疗质量管理,实行医生岗级、护士星级考核制度,

要求甲级病案率达95%;要求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

写合格率达95%。

2010.12- 2011.11 扩大科

室规模

1、门诊:增设专病(脑血管疾病、眩晕、痴呆)门诊;

2、教学:增设多媒体教学制作室;

3、科研:增设信息资料室,基础研究室,临床研究室。

2010.12- 2011.11 改善基本

设施条件

1、改善病房环境,每个病房增设饮水机;

2、改善康复中心设施条件,购置跑步机等康复设施。

2011.12- 2012.11 研究制定

诊疗规范

进一步完善已有5种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眩晕、痴

呆、癫痫)的诊疗规范,研究制定偏头痛的中西医结合

诊断、治疗与护理规范。

2011.12- 2012.11 人员培训

1、引进硕士生1人;

2、继续加强“三基”培训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

新毕业的硕士生须在院内相关科室轮转1年;

3、派1名主治医师到北京宣武医院进修神经介入;

4、鼓励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专科科研能力;

5、安排主任医师或高年资副主任医师,逐步开展科内

师带徒工作,每位高年资医师选定1名住院医师作为其

学术继承人,重点培养,做好其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继承

工作。

2011.12- 2012.11 学术网

络建设

1、进一步完善省内学术网络,加强与协作单位的学术

交流与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

脑病科;

2、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起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

病科网站,开设网上门诊、咨询服务、脑病专科知识介

绍、名医在线、脑病学术动态等栏目。

2011.12- 2012.11 适宜技

术推广

1、完成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将成果在2家协作单位

推广,并逐步推向全国各地;

2、推广专科特色疗法之一:在脑卒中的不同阶段介入

中医药治疗,达到中、西医治疗的优势互补;

2011.12- 2012.11 信息收

集整理

1、继续收集、整理古代有关脑病文献、民间验方、诊

疗经验及现代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2、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

2011.12- 2012.11 完善科室

基础管理

1、继续严抓医疗质量管理,实行医生岗级、护士星级

考核制度,要求甲级病案率达98%;

2、修订《神经科管理细则》,全科医护人员须严格遵守,

自觉履行。

2011.12- 2012.11 扩大科

室规模

1、增加病床规模,开设神经电生理功能室;

2011.12- 2012.11 改善基本

设施条件

1、改善重症监护室硬件设施,增添专科抢救器材;

2、增设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休息室;

3、改善工作人员休息与工作环境,增设休息娱乐室。

2012.12- 2013.11 研究制定

诊疗规范

进一步完善已有6种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眩晕、痴

呆、癫痫、偏头痛)的诊疗规范,研究制定帕金森氏病

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与护理规范。

2012.12- 2013.11 人员培训

1、引进硕士生1-2人;

2、继续加强“三基”培训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派2名中医主治医师到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日友

好医院进修脑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及中西医结合思维与

方法学;

4、鼓励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专科科研能力;

5、不断完善科内师带徒工作,继续做好临床经验的总

结与继承工作。

2012.12- 2013.11 学术网

络建设

1、建立国内网络,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

中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

等建立协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与沟通;

2、维护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网站,进行内容

更新。

2012.12- 2013.11 适宜技

术推广

完成科研基金项目,将成果在2家协作单位推广,并逐

步推向全国各地;

2012.12- 2013.11 信息收

集整理

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

2012.12- 2013.11 完善科室

基础管理

继续严抓医疗质量管理,实行医生岗级、护士星级考核

制度,要求甲级病案率达98%;

2012.12- 2013.11 扩大科

室规模

1、门诊:增设专病(脑血管病筛查)门诊;

2、加强专科实验室建设,购置专科科研所需各种实验

仪器与设备。

2012.12- 2013.11 改善基本

设施条件

美化病区环境

2013.12- 2014.11 研究制定

诊疗规范

进一步完善已有7种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眩晕、痴

呆、癫痫、偏头痛、帕金森氏病)的诊疗规范,研究制

定专科其它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与护理规范。

同时将其整理成册,形成专科诊疗规范。

2013.12- 2014.11 人员培训

1、引进硕士生1人;

2、继续加强“三基”培训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继续完善科内师带徒工作,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2013.12- 2014.11 学术网

络建设

1、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国内协作单位的合作,形成较

完备的专科学术网络系统;

2、维护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网站,进行内容

更新。

2013.12- 2014.11 适宜技

术推广

1、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将成果在3家协作

单位推广,并逐步推向全国各地;

2013.12- 2014.11 信息收

集整理

整理近三年专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疗法、先进的

诊疗手段及经验总结。

2013.12- 2014.11 完善科室

基础管理

继续严抓医疗质量管理,实行医生岗级、护士星级考核

制度,要求甲级病案率达98%;

2013.12- 2014.11 扩大科

室规模

1、门诊:分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心理

咨询门诊,神经科急诊;

2、病房:根据专科的发展,不断添置专科设备及实验

仪器。

2013.12- 2014.11 改善基本

设施条件

扩大康复中心的规模,添置各类康复器材,以满足专科

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