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语言行为的特点与分类

非语言行为的特点与分类

2004年第
5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总第
101期
No.5,2004 JournalofFuyangTeachersCollege (SocialScience) SumNo.101

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跨文化交际学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重要的内容之一。事实上,被看
作是跨文化交际学奠定之作的Ed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
《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 ,讨论的就是两种语言交
际手段时间、空间与交际的关系。
西方学者对于非语言交际这一概念提出了很多定义,比
较有代表性的如“非语言交际是不同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
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发出者有目的地发
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
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aine ,1978) ,或“非语言交际指的
是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
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而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
境造就”(Samovar et al ,1981)。
通常人们会将非语言符号作为语言的补充与代替,然而
语言学者与传播学者在考察了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
行为之后,得出了语言行为在整个交际中只占了35 %左右
的结论[1 ]。甚至还有统计数字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等主
观心理时,音量、语调与面部表情会传递其中超过九成的信
息(Levine et al ,1982)。所以,说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是不可
缺少的,还不足以充分表明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当然,如
果根据一些调查统计而断定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主导地
位,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关于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在交际
中的关系的认识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非语言辅
助的孤立语言行为往往难以实现有效的交际目的;另一方
面,非语言行为也必须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即在语言行为配
合下,才能执行明确的交际功能。
一般来说,非语言行为具有三个特点。第一,非语言行
为相对于语言行为来说,真实性很强。因为非语言行为不易
受意识,有时甚至完全在无意间表现出来,尤其是那些由生
理本能所产生的反应。第二,非语言行为受到环境的制约。
不同文化对同一非语言行为的理解可能会产生理解偏差,即
使在同一文化中,非语言行为也具有强烈酌情景性。第三,
非语言行为很少孤立出现。非语言行为不但依附于语言行
为,而且在实际交往中往往是多种非语言行为同时使用。
非语言行为的特点与分类
梁西智
(宿州学院外语系,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非语言行为在交际、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重要作用。非语言行为有真实性强,易受环境制约与依附性
强等特点,故在交际中主发挥辅助性功能。非语言行为一般地分

为四类:身体语、时空语、辅助语和客体
语。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
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310 (2004) 05 -0070 -02
尽管非语言行为可以携带非常丰富的信息
,但缺乏语言
行为清晰和直接的特征。所以它在交际中发挥的功能一般
情况下仍然被理解为是辅助性的这些辅助性功能通常包

:1.复重
(Repeat ,ing) ,即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是同指

;2.否定
(Contradicting) ,即非语言行为暗示与语言行为相
反的信息
;3.替代
(Substituting) ,即在交际中只使用非语言行

;4.强调
(Accenting) ,即非语言行为可以增加语言行为的
表达力度
;5.调节
(Regulating) ,即使用非语言行为去改变语
言行为的节奏
,或者在其它某一方面对语言行为进行调
整[2]。

如果不考虑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的节奏
,而只关注非
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社会功能
,那么非语言行为可以被认为
具有四种标记功能。首先
,非语言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标记。
它标志着交际者的社会地位、性别、教育及关系的疏密。其

,非语言行为是会话
/语篇结构的标记。将语言组成连贯
的语篇涉及到会如何开始与结束会话
,如何占有与压制发言

,如何进行话题转换等、而会话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
过非语言行为来实现的。再次
,非语言行为是交际内容或语
义的标记。这种功能是指非语言行为某些具体的符号意义。
最后非语言行为还是感情的标记。表达感情与其它深层心
理状态的语言行为多数是由生理本能决定的
,然而也有一些
是在某一文化圈中约定俗成的。

关于非语言行为的分类
,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看

,而基本上是以非语言行为的基本成分作为考察的出发

,最早的是
Ruesch Kess在
1956年提出的手势语言
( sign
language)、动作语言
(action language)、与客体语言
(Object lan2 guage)。其中的客体语言是指诸如颜色、气味和服饰之类的
因素。中外
,K. W. Back将非语言行为分为动态无声的、静态
无声的及其声的三类
[2]。而
M. Knapp (1978)则提出了一种
七分法
:身体动作和体语行为
(body motion and Kinesic behav2 ior)、身体特征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接触行为
(touching be2 havior)、副语言
(para motion and Kinesc behavior)、近体语言
(Proxemics)、化妆用品
(artifacts)和环境因素
(enviromnental fac2 tors)。参照以上的分类法
,事实上非语言

收稿日期
:2004 -03 -16;修订日期
:2004-05-20
作者简介
:梁西智
(1978-) ,男
,安徽宿州人
,宿州学院外语系教师
,研究方向
:语言与文化。


·

70 ·




行为可以粗略分为以下四类:身体语、时空语、辅助语和客体
语。

身体语,又称体态语(body language/ Kinesics)。这一概念
是由美国心学家Birdwhistell (1970)首创。正如David Aber2 crombie所指出的,“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
体交谈”。这一类非语言行为包括姿势(posture)、手势(ges2 ture)、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及目光语(oculosics)和接触
语(haptics ,研究身体接触与规则)身势语是可以理解为交际
过程中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它们具有
象征(emblem)、说明(Ulustration)、情感表露(affect display)、调
节(regulaton)与适应性(adaption)等功能[3 ]。
E. T. Hall在他的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中断言,“时间
讲话”、“空间讲话”这也就是非语言行为所谓的时空行为
(temporal and special behavior)。时间学(chronemics)是研究时
间在交际行为中的使用,它是交际文化中最大而最易在跨文
化交际中导致失误的因素。体距语(proxemics)则研究交际
中的人际空间各方的身体距离辅助语,或称副语言(paralin2 guistics/ vocalics)。是指交际中的音量、音速与音调等起语段
(suprasegmentals)。交际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可以通过声音
的抑扬顿挫、强弱缓急得到表达。另外还有一种类似的非语
言性的行为被称为类语言行为(quasilanguage) ,即用叹息、咳
嗽、呻吟来传递某种信息。有时这种非语言行为合称为副语
言。
客体语则包括物质的一切有意或无意的展示。交际者
的衣着、饰物及那些源于文化而相对稳定持久的环境因素都
是多少具有被感知的基础与背景,因而也可以提供交际信
息。
制约大多数非语言行为的规则因文化而异,而且对它们
的遵循是无意识的。这就意味着尽管文化规则可以被习得,
却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只有当这些规则被违反时,它们的存
在才会被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文化
和生理本能之外的非语言行为都是世代相传并在后天习得
的。因而,也可以说非语言行为是在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
积淀下来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共同习惯:关于非语言行为与文
化的差异,萨模瓦(Samova et al ,1861)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几
点: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
习得的结果:非语言行为的形成与效果往往由一定的文化环
境所决定。而且文化与非语言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互证的,也就是说通过了解某一文化的非语言行为表现的基
本模式,可以探寻此种文化的价值体系。在跨文化交际中研
究非语言行为与文化的关系,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是解决
非语言交际失误所产生的文化冲突问题。通

常它们往往会
对自身文化中的语言行为想当然地习焉不察,另一方面却对
别种文化的非语言行为作出敏感而强烈的反应、
值得关注的
是,由对非语言行为的偏差理解所导致的文化冲突的严重性
要高于语言行为所引起的冲突。错误或不得体的非语言行
为只所以会这样无法被容忍和谅解,是因为非语言行为本身
就是情感型和情绪化的。萨模瓦提出,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
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冲突,必须在理解别种文化非语言交际
行为的含义时认识到三条原则:第一,在注意某一非语言行
为表现时要记住多种非语言行为往往在实际关系中同时使
用、互相配合。第二,任何人都无法列举和描述出各种文化
的所有非语言行为。同时,世界上也不存在普遍正确的非语
言行为。在一种交际环境中恰当的行为在另一种交际环境
下可能是完全无法被接受的。即使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非语
言行为,也总可以找到一种文化,使其变得不再恰当。例如,
通常表示同意的点头行为在印度却表示反对。第三,在理解
别种文化的非语言行为时,要先了解本文化的非语言行
为[3 ]。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识别非语言行为时不能表面化
和模式化:每一种非语言行为都不是孤立出现的,也不一定
都在有意识地传递某种信息人们通常在文化比较的基础
上,试图对一个国家或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的非语言行为进行
综合与归纳,希望总结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非语言行为。事实
上,这种总结包含着一种大而化之的推广过程。在实际交际
中,人们仍然会发现非语言行为在不同地区、职业、年龄与文
化水平的人之间即使不能说千差万别,也是很难取得一致
的。
人们只有提高对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
能提高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能力。这种提高首先要求做到
对非语言行为的多义性保持高度警觉。非语言行为的正确
理解是建立在对不同文化中此种行为的普遍特点的观察的
基础之上的。即使已经做了非常细致地观察,并且有了许多
例证,人们的解释也仍然应当被看作是试探性的。尽管做概
括性的推论对跨文化交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能不
说,认识到概括性的结论是有局限的这一点是同样重要的。
唯一确定的标准就是实际交际中各种具体情景的合理的适
应性。
正如人们无法脱离语言去谈论任何其它东西一样,非语
言行为本身也反映在了语言中,并构成了语言中的很多习语
用法。其中最突出的自然是内容的体态语。在英语中,体态
语除了用做状语间接描述外,可存在另外两种表达方式。一
种是通过所谓的specific words来实现对某一gener

ic word的
细化例如,对于smile ,see和speak这三个词,就分别有chuck2 le ,giggle ,smirk ,peep ,stare ,squinit与stammer ,roar ,shap等三组
词从不同方面传递出了各自的体态特征。另一
种则是使用
体态语执行部位的搭配用法来表达非语言信息:例如nod
one’s consent ,nod one’s farewell ,thumb down ,Lhumb a ride ,snap
one’s finger ,crpss one’s fingers等就是直接描述了头与手指的
动作所携带的交际信息。
参考文献
[ 1 ] Edward Hall. The Silent Language[M]. Oxford University ,
1959.
[2 ]贾玉新.跨语言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 ]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5.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Liang Xizhi
(Suzhou School , Suzhou Anhui ;234000)
Abstract :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chaacteristics , func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and also cover some
principles which should be abided by when nonverbal behavior is employed in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nonverbal behavior.

·71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