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部分:简答

1、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泰罗(Frederick W.Taylor)的职能组织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的组织过程理论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组织设计理论

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①、忽视人的主动性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制度规章和设计原则被称为是“图纸设计”,“组织信条”具有静态性

②、内部取向,忽视组织环境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梅奥(E. Mayo)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组织行为动力理论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组织激励理论

主要观点:

①、关注组织成员的需求,注意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②、关注组织内部的群体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③、关注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的协调

④、关注组织管理的伦理性

⑤、具有一定动态性

第三阶段:科学决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的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Herbert A.Simon)的组织决策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活动包括两部分:决策和作业。而决策又比作业更为基本,因为决策先于作业。传统理论,缺陷就在于忽视决策(或者仅把决策视为高层的行为),专注于作业。

②、在组织中,各个层次皆有决策。组织运行的实质是通过向其成员提供决定前提来影响成员的决策,使成员都把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四阶段: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组织发展理论

费德勒(Fred E.Fiedler)的组织权变控制理论

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维克(J.E.Rosenzweig)的系统与权变控制理论

主要观点:

关注环境与组织的互动“内适应”与“外适应”结合。

第五阶段:管理文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沙因(Edgar H.Schein)的组织文化模型理论

路易斯(Meryl Reis Louis)的组织文化渊源理论

斯默西奇(Linda Smircich)的组织共有意义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行为假定,成员自主不自主地按照这种假定行事。即,组织文化总是隐藏在组织的公开活动的背后,它是一种活力,指引着组织成员,并让他们作出具体行动。

②、认为以前的组织理论更多是通过实证分析、量化、经验化的方式开展研究,组织文化理论则是另外分析路径,研究的是组织的气质问题。

2、公共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传统公共组织(行政组织)理论源于20世纪初期的韦伯)和泰勒等人的著作,它以“官僚制”(科层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官僚制当作公共组织的最佳表现形式,视规则、精确性和专业分工为组织结构和生产力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官僚制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批判。美国组织理论家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在《官僚制的灭亡即将到来》一书中说:“(从60年代开始算起的) 20至50年间,人们将目睹并亲自加入官僚制的送葬队伍。”不仅官僚制的实践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以官僚组织理论为基础并囿于“行政原则”探索的传统公共行政学也面临困境。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等人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研究范式,把“政府的目的从政体价值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公民”,赋予公共组织更为宽阔的含义以及更为任重道远的社会服务使命。弗雷德里克森指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局限于“预算”、“人事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类的范畴上,过于狭窄,过于以“组织内部”取向,理论上过于空洞;新公共行政学要求一种新的组织理论,认为在公共组织中存在着四种基

本的作用过程,即分配过程、整合过程、边界交换过程和社会动机过程,这四种过程适应于理解和改善旧的公共行政学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范畴的“理性人假设”、“交换范式”、“公共选择”等概念逐步融入了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将公共行政的组织理论引向了公共管理的组织观。与以往公共行政学相比,公共管理更注重公共组织的政策目标选择和公共服务运作的方法、效率和回应性等现实层面,由静态的组织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动态的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并探讨公共组织如何高效率地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强调用私人组织的管理技术来改进政府绩效。

3、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

答:①、代表人物: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W.Wilson):《行政学研究》,1887年。

弗兰克?J.古德诺(F.J.Goodnow):《政治与行政》,1900年。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论官僚制》1911年

②、主要观点:

官僚制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组织框架

政治—行政两分法界定了公共行政的独立领域

文官制度提供了公共行政的人事制度

泰勒主义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管理方法

4、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答:①、公共管理理论的第一阶段:公共行政学时期(1887-1967)。A、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W.Wilson):《行政学研究》,1887年。B、弗兰克?J.古德诺(F.J.Goodnow):《政治与行政》,1900年。C、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论官僚制》,1911年。D、

怀特(Leonard D.White)《公共行政研究导论,1926年》E、古利克(Luther Gulick)和厄威克(Lyndall Urwick)《行政科学论文集》1937年。

主要观点:

官僚制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组织框架;政治—行政两分法界定了公共行政的独立领域;文官制度提供了公共行政的人事制度;泰勒主义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管理方法。

主要特点:

第一,公共行政学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官僚机制)作为主要研究领域。采用静态的研究方法。

第二,二分法是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公共行政学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者普遍原则的探索。

第四,公共行政学以效率原则为最高标准。

②、公共管理理论的第二阶段:新公共行政学时期(1968-1979)。这一阶段可以称为“理论流变”。因为出现了三个理论流派:“新公共行政学派”、“公共政策(政策分析)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

③、公共管理理论的第三阶段:新公共管理理论时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④、公共管理理论的第四阶段:反思与多元化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包括:(一)公共治理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整体性政府理论

(四)新制度主义

(五)网络理论

5、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市场失灵的表现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⑵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⑷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影响社会和谐。

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⑺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

6、政府失败的表现?

答:(1)、公共决策失效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主要“产出”之一,但是政府经常会制定出低效的公共政策,或者低效地执行公共政策;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由政府供给公共物品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低下;

(3)内部性和政府扩张,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内在效应或内部性。[④]政府会千方百计地为自己争取预算并且扩大自身规模。

(4)寻租和腐败,寻租活动导致严重的经济低效率。

7、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答:(1)、经济的平稳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

(2)、物价的基本稳定,在市场经济中,主要以市场调节为主,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维护社会和谐。

(3)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政府有责任通过宏观调控来促进就业。

(4)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8、市场规制职能的基本内容?

答:规制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公益事业政策中的规制,主要以处理自然垄断为目的,以维持帕累托效率。

②、保护消费者权益、公开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等法律中的规制,主要以处理信息不对称为目的。

③、针对外部不经济问题进行的社会性规制。

④、针对非价值物品进行的社会性规制。有些物品或经济活动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但与社会公德相冲突,如色情、毒品等,则需要借助规制禁止。

⑤、财税、金融政策中的规制,主要以保正分配的公正和经济稳定增长为目的。

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规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⑦、民商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规制,主要是为了解决不正当竞争问题。

⑧、产业政策和振兴科技政策中的规制,以处理多样化市场失灵相关问题为目的。

⑨、保护环境、土地及自然资源、劳动保护等政策中的规制。

9、非盈利组织在解决公共问题的作用方面有哪些特征?

答:(1)非营利组织与大多数政府部门一样,均为服务导向;

(2)非营利组织可以成为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

(3)非营利组织针对服务对象直接提供服务;

(4)较之企业或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结构通常较少(甚至没有),层级节制,更具弹性;

(5)非营利组织通常被作为检验创新理念或实验社会替代方案的场所;

(6)多数非营利组织更关注公共服务和产品对消费者或社会的影响,它们扮演的是捍卫公共利益的角色。

10、公共管理顾客导向的意蕴?

答:(1)实行“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组织所关心的是顾客,而非组织,重视问题而非产

出。

(2)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组织真正的资产不再收支平衡或盈利的增加,而是顾客。当组织失去顾客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其它资产。

(3)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顾客的满意就是组织的目标,工作的重点在于达成顾客的合理期待和愿望。

(4)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针对顾客的需求,设计、提供理想的产品或服务,加强与顾客的直接互动,了解顾客的期望,并将此信息作为改进工作和管理的方向。

11、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基本区别?

答:(1)、活动的母的不同。公共组织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效益。私人组织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而不是为全社会服务。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私人组织。以从事商品生产为主,向社会提供私人物品,消费必须付费。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3)、管理对象不同。私人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本组织外无法干涉。公共组织管辖的范围可以是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为自己的管辖对象,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从。

(4)、活动依据不同。私人组织服从价值规律,其权利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

1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而私人管理相对有充分的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人领域而言无禁止便自由。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核心,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所以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往往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13、官僚科层制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困境有哪些?

答:(1)、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

(2)、专业分工原则的扭曲

(3)、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

(4)、遏制组织学习

(5)、科层制与民主价值的冲突

(6)、科层价制与人格成长的冲突

(7)\防卫型的官僚人格

14、为了解决科层制缺陷而提出的方法?

答:(1)、建立弹性化组织。委员会制、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与分离的结构、矩阵式组织

、跨越功能的团队、网络组织。

(2)、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民营化的类型包括:撤资、委托、替代。

公共服务民营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3)、注重政府回应建设。注重政府回应的法制建设,注重政府回应流程的设计与运作,注重政府公务员培训,注重回应能力的提高,注重政府回应绩效评估,注重政府回应基础设施建设。

(4)、在公共管理中加强公民参与。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依法行政,规范政府决策的公民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建立健全民主恳谈制度。

(5)、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非政府组织与公共管理的互动,非政府的出现,对公共管理带来了变化:公共行政与管理意涵的扩大、公共管理的价值、对公共服务的强调、设计更民主、开放的公共组织、参与机制的建立。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帮助:补助、租税诱因、委托公共服务、法律管制、辅导监督。

(6)、有限政府的构建。在政府宗旨上:公共安全、市场秩序、社会公平。

在政府范围上:限定于公共领域。

在政府规模上:“小政府”、“低税收”。

在政府运行上:人民利益、公共利益的回应性和强,依法运作。

在政府运作上:政府公开、透明行政。

在政府责任上:廉洁自律的责任政府。

在政府发展上:能够适应社会变化与经济发展。

案例:

一、在讨论政府与社会职能分工方面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念:

1. 认为政府是神圣的万能的

2. 社会及公民或臣民必须服从政府或君主

3. 政府要全面控制和管理社会

试分析上述材料,说明他属于哪一种流派,并叙述这种流派在政府与社会分工方面的基本思想。

答:①、上述材料体现的思想为:国家主义。国家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费希特、黑格尔和拉萨尔等。

②、国家主义的主要观点:

A、国家主义是近代兴起的关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问题的一种政治学说。在本质上,国家主义就是一种研究治国之道和治国之术政治哲学学说。其价值的归依是国家。

B、国家主义认为国家的正义性毋庸置疑,并以国家利益为神圣的本位,倡导所有国民在国家至上的信念导引下,抑制和放弃私我,共同为国家的独立、主权、繁荣和强盛而努力。

C、国家主义在看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国家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陷入了国家崇拜,认为政府是神圣的万能的,主张政府对社会的全面控制。

二、在讨论政府与社会职能分工方面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念:

1.政府是产生社会祸害的根源

2.消灭和铲除国家与政府

3.建立没有政府和个人绝对自由的自治社会。

试分析上述材料,说明他属于哪一种流派,并叙述这种流派在政府与社会分工方面的基本思想。

答:无政府主义。①、在看待政府和社会关系的问题上,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将政府看作是产生于各种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反对一切政府,主张立即取消政府,用一种有生命力的自愿合作的自治组织来代替政府,以实现个人完全自由的社会。

②、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③、按照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念,人类社会存在数千年的等级制度是不合理的。任何权威机构和个人,譬如政府、教会、政治首脑,都没有必要存在,而且他们的存在阻碍着人类进步。

④、无政府主义相信人类群体在各个方面具备自助结合和合作的能力,所以相信社会不需要统治者和集权制度,人们可以通过互相协作各自的权力构成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构成自愿互助关系;此时权力不是等级制度的,而是网状结构的,被自主结合的社群和个人所共有。

⑤、无政府主义的社会运动希望建立自愿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代替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结构。

用公共管理监督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怎样监督:宏观

①、以道德制约权力——从内部实施监督

②、以市场制约权力——将政府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③、以权力制约权力

④、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社会制约权力)

⑤、以制度(法律)制约权力

微观

指导、绩效考核、工作汇报、预算与审计、审核与批准、视察与调查、质询、受理申诉和控告

监督什么——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

①、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民主

②、监督公共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③、监督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

④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裁量权-责任制)

谁来监督——公共管理内部的监督体系

公共管理内部的监督体系,是指上级公共管理部门、专门管理监督机关对一般公共管理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它是公共管理系统内部建立的检查、督促等自我约束、自我制衡的自体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的形式:

第一,一般监督。是指基于组织层级和隶属关系,上下级公共管理部门之间、同级广告管理部门之间以及公共管理部门对其自身所属公务员进行的监督活动。

第二,专门监督。专门监督是指在公共管理主体内部设置的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监察机关实行的监察活动

第三:行政复议。指行政机关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对行政主体而言,复议是一种自我纠错机制;对行政相对人而言,复议是一种救济制度。

第四,特种监督。是指公共管理主体内部依法实行的针对某种专门的公共管理活动进行的专

业性监督,如审计监督、物价监督等。

谁来监督——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

①、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司法机关的监督

③、政党监督

④、社会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

用公共管理规范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①、用责任来规范公共管理。民主政治即责任政治。责任机制:

以利益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社会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制度制约权力。

②、用伦理来规范公共管理。公共伦理建设

具体而言,促进公共管理伦理的实现,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1、政治承诺。政治领导者在促进道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立法框架。它是为公共管理者确立道德标准,并强制其实施的法律和规章。在促进公共管理伦理方面,它发挥着控制的功能。

3、负责任的机制。理想的责任机制在于使公务员不道德的行为更容易发现并得到控制。

4、行为准则。它是对公共服务的价值的陈述,是对公共服务角色的描述,它包含着公务员的责任、义务。行为准则应该能够明确地指导公务员的行为。

5、职业的社会化。它是公务人员学习公共服务的伦理、价值、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过程。主要的社会化机制包括教育、培训以及高级领导的良好表率。

6、公共服务的条件。公共部门应该在公务员的录用、晋升等方面体现公平和公正,应该为公务员提供较好的工资和待遇。

7、建立协调伦理活动的组织。这个组织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监督者、咨询和建议者、促进者等。

8、公共参与和监督。它是反腐败、反对不道德行为的强有力的手段。

③、用法律来规范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理念

第一,维护公众的基本权利,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

第二,正当的法律程序,“不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第三,建立畅通、有效的救济渠道,包括建立司法审查制度、撤销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律师制度等。

总之:法律至上,善法之治、自然公正、平等适用、制约权力、权利本位、正当程序。

④、用监督来规范公共管理。

⑤、用绩效来规范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意义:1、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诱因机制;2、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工具。

公共管理学(第2版)_在线作业_1

公共管理学(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2-18 16:19:23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国企 ? B. 政府 ? C. 事业单位 ? D. 管理机关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2. (5分) ? A. 《行 政之研 究》 ? B. 《政治与行政》 ? C. 《行政学导论》 ? D. 《经济与社会》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公共管理是以( )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而依法运用多种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论文发表( )之后,公共行政学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5分) ? A. 《政治科学与公共政策》 ? B. 《政治、经济与社会:美国的政策成果》 ? C. 《政治科学中的政策分析》 ? D. 《政策科学百科全书》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5分) ? A. 政府工作的目标 ? B. 教育因素 ? C. 人口因素 ? D. 文化因素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政策检查评估 ? B. 政策过程评估 ? C. 政策制定评估 ( )为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奠定了基础。 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因素有( )。 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型有政策效果评估、( )、政策效率评估。

? D. 政策执行评估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 A. 计划性 ? B. 战略性 ? C. 分配性 ? D. 组织性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7. (5分) ? A. 特格韦尔(R.G.Tmg well ) ? B. 托马斯·戴伊(Thamas Dye ) ? C. 哈罗德·D·拉斯韦尔(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2720975.html,sswall ) ? D. 艾拉·夏康斯基(Ira Shar kansky)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公共政策的功能有导向性功能、调控性功能及( )功能。 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 )主编出版了《政策科学:近来的范畴与方法上的进展》,第一次提出了政策科学的的概念。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作者:黎民 书号:978-7-04-031462-5 定价:35.00元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分级:本科、研究生 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类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 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精品课程配套网站 作者简介 黎民,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 内容简介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在保留原书的 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教材体系和内容上做了 较大的修改、充实和更新。在教材内容上,主 要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等章节进行修订,增加了新的理论与实践,使其符合当前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同时,为了紧密贴合公共管理的新趋势,编写团队经过讨论还增加了公共管理的运行、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等章节。随着当前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每一个公共管理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都需要在结合我国实际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全书最后的“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一章,既为读者了解实际管理提供了样本,又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编写风格上,本次修订力求将公共管理类的基础与前沿贯串全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展开论述,使该版教材进一步增强其理论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可用作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适用于从事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参阅及有关专业在职干部培训参考教材。 【简明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管理者/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第六章公共管理的运行/第七章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的前沿热点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黎明第二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 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 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1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导论

第1章导论 1.简述公共管理的概念? 答∶"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其一,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其二,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是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及其成员对社会的管理。一般认为,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多元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战略性地运用治理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对公共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 (1)公共管理主体是一切从事和参与社会治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总和,或者说,一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围绕着社会事务开展活动的组织都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范畴。现代社会的治理活动都是以组织为载体或基本单位展开的,因此,从组织的意义上来审视公共管理活动,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社会治理主体,而是需要与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力量一起开展合作治理的组织。所以,公共管理主体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治理。 (2)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目标体系,表现为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和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切公共管理主体都需要在注重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不断地改善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注重绩效和服务品质。对政府而言,要把重心放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上;对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来说,应当在其所活动的区域(或领域)内积极开展治理活动,及时地把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种利益诉求传递给政府。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完善公共服务的合作关系。 (3)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概括地说,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过程由于专业化追求,往往把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手段隔离开来,由不同的部门突出运用其中某一手段。公共管理的手段是在法治的基础上通过公众参与的途径高效地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科学方法。即依法治理、民主行政和科学管理是公共管理手段的三个最为基本的方面。 (4)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20世纪后期,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格局开始受到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合作治理的要求的冲击,因而,政府自身的组织系统开始融入一个更大的合作治理系统之中。这样一来,公共管理系统就会表现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自治力量之间层次结构体系,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政府在这个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都会保持下去,但是,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会不断地增强。 2.论述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 答∶后工业化和全球化浪潮是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总的历史背景∶ (1)20世纪80年代,政府的社会治理适应性不足引起了一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危机事件的频发更说明,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今天的社会问题。 (2)后工业化和全球化浪潮是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总的历史背景。由于后工业化和全球化,公共管理突出地反映出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它使得由政府这一单一治理主体承担的社会治理的状态变得难以为继。 (3)由于行政改革以及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要求,出现了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自治力量,形成了与政府开展合作治理的局面。 总的说来,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产生于工业社会的治理危机,

公共管理学(第2版)_在线作业_2

公共管理学(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9-08 15:42:00 一、单选题 1 (5分) 政策评估依据的标准是事实标准和()。 A. 效率标准 B. 公平标准 C. 正义标准 D. 价值标准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第2版) 2 (5分)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 A. 中国 B. 英国 C. 日本 D. 美国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第2版) 3 (5分)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价值标准和取向是追求()和效率。 A. 司法公正 B. 效益 C. 社会正义 D. 社会公正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第2版) 4 (5分) 政策执行一般涉及政治层面、()、沟通层面等三个层面。 A. 行政层面 B. 评估层面 C. 制定层面 D. 管理层面 纠错

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第2版) 5 (5分) 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是()。 A. 强调政府的权力集中化 B. 强调政府的职能是“划桨”而不是“掌舵” C. 重视公共管理的结果与产出 D. 强调公共服务要以“效率”为导向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第2版) 6 (5分) 政府角色的演变主要经历了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等三个不同阶段。 A. 新古典主义 B. 新自由放任主义 C. 古典主义 D. 新国家干预主义 纠错

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第2版) 7 (5分) 对政策执行的本质的界定,学术界在长期的争论中形成了两大学派:()和组织理论学派。 A. 管理理论学派 B. 计划学派 C. 行动学派 D. 评估理论学派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第2版) 8 (5分)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于()的美国。 A. 19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纠错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 4、公共组织的类型 (1: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 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如,纳 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拒绝裁决。如, 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 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 (3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协作是组织的基 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的规则来管理, 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①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②“代理人”政府; ③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 ④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5、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 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与信息。 6、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二者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 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的等级数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简答题

第一章 1、公共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 程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如何? 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 统一的学科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公共性与管理性相 统一的学科 4)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3、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1)目的不同 2)限制因素不同 3)物质基础不同 4)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 5)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 4、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各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1)优化政府职能 2)强调政府权力分散 3)改革政府管理手段 4)提倡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5)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6)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5、什么是新公共服务? 所谓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治理体系中公共行政官员角色的一系列思想,而且这种治理体系将公民至于中心位置”。 6、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2)系统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4)案例分析法第二章 1、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哪几个阶段? 1)限制政府干预 2)主张政府干预 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2、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1)强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 2)强化社会管理,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3)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 4)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秩序 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非政府性 2)公益性 3)正规性 4)专门性 4、分析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及特点? 主要活动领域: 1)环境保护 2)扶贫就困 3)社会公益 特点: 1)官方性 2)双重新 3)针对性 4)中介性 5)公益性 5、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1)管理认知能力 2)管理诊断能力 3)管理角色能力 4)人际沟通能力 第三章 1、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性 2.利益选择性 3.目标指向性 4.权威约束性 5.功能多极性 6.动态稳定性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黎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完整笔记

黎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完整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第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相似性 1、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评估执行结果;3、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都要对人力、财政、组织、信息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4、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同小异; 第二、两类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体现在: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 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 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 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以政

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一权威中心,需使用强制力规范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 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2、私部门管理者收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他们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管理目标上,不存在滥用公共权力的问题,因而相对享有更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1、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配置中心,承担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职责。社会利益、价值、矛盾冲突的多元性使公共决策在多元、冲突的利益价值间进行平衡做出抉择,需要多元理性,避免单一向度片面性带来不良社会后果; 2、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是限定的,管理的规模和影响较小,管理活动围绕如何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展开,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对象确定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本身,包括人、体制和过程;另一类是属于政府管辖范围的公共事务。对公共管理而言,只有兼顾内外环境的关系,特别是重视外部环境,以结果或绩效为管理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具体来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如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③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肌醇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4.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篇一: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

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对象确定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本身,包括人、体制和过程;另一类是属于政府管辖范围的公共事务。对公共管理而言,只有兼顾内外环境的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

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对象确定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本身,包括人、体制和过程;另一类是属于政府管辖范围的公共事务。对公共管理而言,只有兼顾内外环境的关系,特别是重视外部环境,以结果或绩效为管理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具体来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如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黎明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完整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第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相似性 1、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评估执行结果; 3、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都要对人力、财政、组织、信息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 4、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同小异;第二、两类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体现在: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 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 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一权威中心,需使用强制力规范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 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2、私部门管理者收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他们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管理目标上,不存在滥用公共权力的问题,因而相对享有更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1、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配置中心,承担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职责。社会利益、价值、矛盾冲突的多元性使公共决策在多元、冲突的利益价值间进行平衡做出抉择,需要多元理性,避免单一向度片面性带来不良社会后果; 2、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是限定的,管理的规模和影响较小,管理活动围绕如何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展开,因此主要依据经济理性,无需对分配和平衡社会价值承担责任。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1、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两种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公共管理通过政府机制实现,决定公共管理在公共利益引导下,以近乎垄断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私部门管理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以利润为导向,以竞争方式提供私人产品。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公共领域的如下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 政府预算收入与支出决定的公共部门规模反应一国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总规模。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公共物品需求日益增长,政府公共支出随经济发展不断增长。 (二)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 科技革命、全球化影响下社会联系紧密,社会事务日益增加:可持续发展、维护宪政秩序社会安全、回应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挑战、提高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对社会治理的有效性等。 (三)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带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公共管理环境呈现多元、复杂、动荡、多变的特点,要求整个社会对公共管理投入更多关注,要求公共管理跳出旧有理论框架,适应社会新变化,提出新理论、新手段、新思路、新方法。 三、传统行政学的局限:从行政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是一种学科范式的转换。 (一)理论框架局限 行政学以政治学与管理学为基础,继承政治学规范取向和管理学一般工具取向,但未找到平衡的契合点。无法满足将政策分析、社会学、经济学纳入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论体系的需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