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判断分析、简答、论述、案例

复习重点:

第一章货币

一、货币源于交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导致价值形式有独立的必要—一般的等价物形式—发展到完成形式—货币产生

二、原始性货币的缺陷及其不便之处

1、不具备形式统一、质地均匀的特性

2、不具备坚固耐用和便于携带的特点

3、不便于化整为零

4、不具备价值稳定的特点

三、货币的职能及其基本含义

1、交易媒介(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是媒介商品交换。这一职能是货币的原始职

能或基本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

2、价值标准(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工具,成为价值的计量

单位。特点:可以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3、价值贮藏:由于货币是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价值贮藏的手段(退出流通,形成贮藏)。

特点:不必足值,币值相对稳定,被普遍接受

4、延期支付职能,即货币用来表示债务的标准。特点:是补足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是价

值单方面的让渡。其对经济的影响包括:①克服现款交易限制;②更易形成脱节,造成危机

5、世界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特点:具有综合性职能

三、信用货币:由货币当局发行,作为商品本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并且不能用以兑现商品的货币称为信用货币

四、货币本位制

1、含义:指法律规定以何种实物货币作为本位货币,并且规定货币本位与该实物货币保持

固定的关系

2、类型:银本位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

3、复本位制:

(1)含义:指白银和黄金都是本位货币,并且可以按规定的金银价格比率买金卖银的制度(2)“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称为“格雷欣姆定律”。它是指定价过高的劣币把定价过低的良币驱逐出货币流通市场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金银之间的铸造比率与金银之间实际的价值比率不一致。

4、金本位制(形态)包括:金币本位制(典型)、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国际金汇

兑本位制

五、金融资产是指各个经济主体持有的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

(1)完全流动性资产是指现金和活期存款,即最狭义的货币,这种金融资产具有百分之百

的流动性

(2)非完全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定期存款、保险单、债券和股票等

六、影响人们或经济单位的财富选择行为

1、财富总量与种类

2、物价水平

3、资产的收益与交易消费

4、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5、人们的偏好

第二章信用

一、信用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1、含义:信用指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是价值运动的特

殊形式

2、信用有三要素组成:①债权、债务关系;②时间的间隔;③信用工具

3、高利贷的特征:利率极高、非生产型、保守性

二、信用的形式

1、种类: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民间信用、消费信用

2、商业信用

(1)特点:

①商业信用的债权债务人都是企业从事生产和流通活动的经营者,其债权债务关系是因商

品交易采取信用形式和产生的,而所交易的商品是用于企业生产或流通的目的

②商业信用中的商品资本的价值形态并未脱离产业资本循环过程

③商业信用的规模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

④商业信用是解决买方或卖方企业流通手段不足最便利的手段

(2)局限性:

①商业信用的成立受限于企业的信用能力

②商业信用的规模受限于企业现有资本的数量

③商业信用的期限受到限制

④商业信用的授信对象有严格的限制

3、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2)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3)银行信用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4、国家信用:

(1)作用:

①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

②满足经济建设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③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④国家信用支出会产生挤出效应

(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①二者的联系:

A、二者都是信用的形式,都要依据借贷的原则

B、在闲置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在量上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C、二者都是信用的杠杆,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具有调节作用

D、国家信用运动的轨迹,以银行信用为基础,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②二者的区别:

A、国家信用因具有一定的财政强制性和较强的安全性以及运用利率杠杆的灵活性,能够动

员银行信用动员不了的资源,能够服务、作用银行行用不愿涉及、不能涉及或无力顾及的领域

B、国家信用的信用工具是债权,银行信用的信用工具主要是存单,前者的流动性弱于后者,

故国家信用筹资的稳定性强于银行信用

C、二者利息负担着不同,归宿也不同

D、二者支出的侧重点不同

5、消费信用

(1)含义:是工商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是直接满足消费者生活消费需求的借贷活动

(2)作用:

①刺激生产,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②提高消费效应

③促进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分散风险,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④发挥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利息的作用

1、优化资源配置

2、约束资金借入者的行为

3、积聚资金

4、市场信号显示和调节经济

四、利率

1、种类:

(1)按借贷期限的长短划分:短期利率、长期利率

(2)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划分: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3)按利率形成机制的不同划分:官定利率(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公定利率(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市场利率(借贷资金市场供求变化)

(4)按利率是否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风险进行补偿划分: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关系:名义利率 = 实际利率 + 通货膨胀率

2、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

②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③国家经济政策

④物价水平

⑤汇率水平

⑥国际利率水平

3、利率变动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1)对投资的影响:就实物投资而言,利率提高,意味着筹资成本增加,投资后的获利空间相对缩小,这会抑制投资的增加。反之,利率降低会减少投资的利息支出负担,会刺激投资的增加

(2)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利率提高,促使人们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利率降低,则促使人们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3)对货币供求的影响(略)

(4)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略)

第三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

一、金融体系的功能

1、创造金融工具

2、创造货币

3、充当信用中介

4、充当支付中介

5、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银行

1、银行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建设性银行

2、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投资机构、合作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邮政储蓄机构、

外资金融机构、大型企业成立的财务公司

3、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

对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主要包括市场准入、金融风险、金融业务、市场退出几个方面

第四章金融市场

一、间接融资

1、概念: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充当了资金所有者与资金需求

的媒介,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间接融资

2、工具——间接证券: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存款账户、可转让大额存单、银行本票、银行汇

票、保险单

二、直接融资

1、概念:指资金赤字部门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盈余部门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

发行股票或债券

2、工具——直接证券:非金融机构如政府、工商企业和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证券、国库券、

股票或抵押契据等各种形式上的融资工具

三、两种融资效能的比较

1、直接融资

(1)优点:

①便于资金所有者多元化投资的需要

②所筹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便于长期使用

(2)局限性:

①由于个别投资者的盈余资金有限,在面临较高交易成本时很难分散投资,分散风险

②在直接融资中,融资的风险由资金供给者独自承担

2、间接融资

(1)优点:

①融资风险小

②融资成本较低

③间接证券的流动性强

(2)局限性:

①对个人来说,由于间接证券风险低,流动性较高,所以收益率较低

②对企业来说,虽然间接融资成本较低,但因有太多条件,以致很难在需求量上和时间上

给予保证,而且所得资金的期限一般较短,在使用时还要受到种种限制

四、金融工具的特性

1、内容:流动性、风险性、收益率、(偿还性)

2、关系:

金融工具的三个特性是密切相连的。投资者接受较低的收益率是为了获得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和收益是正相关的。风险性与流动性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流动性高的金融工具风险小。

五、货币市场

1、含义:即短期资金市场,主要从事一年或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的融通活动

2、特点:安全性高、流动性强

3、子市场:银行同业拆解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短期证券市场

4、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指金融机构(除中央银行外)之间相互借贷短期资金的市场,它主要

表现为银行同业之间买卖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的准备金余额,用以调剂准备金头寸的市场

六、资本市场

1、含义:又称长期资金市场,它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期(1-10年)和长期(10

年以上)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活动的场所。

2、特点:期限长、风险大、流动性低、收益高

3、子市场:中长期存款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第五章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最基本的职能)

2、充当支付中介

3、创造信用

4、提供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1、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及其管理

资本金的功能:营业功能、保护功能、管理功能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及其管理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信用方式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它包括存款和借入款两大类

(1)存款业务及其管理(略)

(2)借入款业务及其管理

①借入款种类:

A、同业借款

B、向中央银行借款

C、发行金融债券

D、证券回购

②借入款管理:

A、资金借入渠道

B、资金借入的风险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及其管理

(1)贷款业务及其管理

①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区别

A、抵押权人不占有抵押物,质权人占有出质财产

B、抵押权人只能在法院扣押了抵押财产后才享有收取孳息的权利,而质权人直接享有收取

孳息的权利

C、债务履行期满,抵押权人在与抵押人协商不成时只有向法院提起诉讼才能实现抵押权,

而质权人则享有最终独立决定拍卖或变卖质物的权利

D、抵押因不能转移抵押物的占有而不产生保管问题,质押却因转移质物的占有而产生保管

义务和相应的权利

E、抵押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券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

而质押一般不存在此类情况

②贷款的管理

A、盈利性管理

B、流动性管理

C、安全性管理

(2)贴现业务及其管理

①含义:票据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票据持有者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并从票面

金额中扣除贴息的行为

②贴现与普通贷款的区别:

A、普通贷款本质和形式上体现的都是债权债务关系,而贴现形式上是一种买卖关系,实质

上是一种信用关系

B、普通贷款的受信对象是作为债务人的借款人,贴现的受信对象是票据持有者

C、普通贷款常常有担保品,涉及银行与借款人及其担保人之间的关系;贴现则不需有担保

品,但它涉及贴现银行与贴现人、承兑人、背书人等多个债务人的关系

D、普通贷款缺乏流动性,债务人未经债权人同意,不得将债务转让给第三者;贴现不同,

贴现银行可以通过转贴现、再贴现提取收回资金,而无须征得债务人的同意

E、普通贷款的利息是到期才能收回,而贴现利息是贴现业务发生时预扣,二者计息基数产

生差异,运用资金的成本不一,故贴现利率略低于普通贷款利率

F、普通贷款期限较长,短期贷款最长也为一年,且到期后可以申请延期,而贴现期限最长

不超过6个月票据承兑期限,且到期即须清偿

(3)证券投资业务

4、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及其管理

(1)含义:指影响银行利润但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也被称为“账外交易”和“收费业务”

(2)种类:无风险业务表、有风险业务表

(3)表外业务的特点:

①表外业务以风险管理为目的

②表外业务不用改变财务内容,只用低成本就能进行大型的交易

③表外业务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风险

(4)表外业务的管理:

①无风险表外业务管理

②有风险表外业务管理

三、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贷款理论

2、可转换性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四、负债管理理论

1、银行券理论

2、存款理论

3、购买理论

五、存款货币等概念

1、存款货币:是指能当做货币使用、行使货币职能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活期存款

2、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3、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用转账方式开展放款、贴现、投资等资产业务时所创造出来的

存款

4、基础货币:也叫强力货币、高能货币,它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和银行所持有的

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之总和,也即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总额

六、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1、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前提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

(2)非现金结算制度

2、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1)单个银行的存款创造

(2)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

七、存款货币乘数的取决因素

1、法定准备金率(r)对存款创造的限制K = 1/r

2、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K = 1/(r + c)

3、超额准备率(e)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K = 1/(r + c + e)

4、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K = 1/(r + c + e + r t·t)

第六章中央银行

一、公认的现代中央银行的始祖是英国的英格兰银行,该行成立于1694年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

1、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金融管理机构

3、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管理全国金融事务的国家机关,

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2、政府的银行

3、银行的银行

4、管理的银行

四、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1、资产业务

(1)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

(2)公开市场业务

(3)国际储备业务

2、负债业务

(1)存款业务

(2)货币发行业务

(3)发行中央银行债权

(4)对外负债

(5)资本业务

第七章货币理论

一、传统的货币理论

1、早起货币数量论精髓:

物价的变动是由货币数量变动引起的,当流通中货币数量过多时,物价上涨;反之,则下降2、近代货币数量论

(1)现金交易数量说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创立,并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MV =PT 或 P = MV/T

(2)现金余额数量说由剑桥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创立,其公式为:

R = KY/M

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马克思认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基本的因素:

①价格待实现的商品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三、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1、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2、凯恩斯货币理论的真正创新之处正是在于他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的分析,货币总需求的函数式是:

M = M1 + M2 = L1(Y) + L2(r)

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理论

1、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理论主要集中于对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2、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收入或财富的变化

(2)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

(3)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4)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5)其他因素,如财富所有者的特殊偏好等

3、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

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研究的结果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要使货币需求与供给保持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弗里德曼认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五、适度货币需要量

含义:

1、适度货币需要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证性的量

2、适度货币需要量又是一种具有主观价值判断的规范性的量

3、适度货币需要量所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质是商品、货币的供求平衡以及社会总供

求平衡

4、适度的货币需要量也意味着为尽可能大地促进经济正常发展所需的货币量,不能比

之更少

5、适度的货币需要量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区间值,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

济状况的这个区间值并不相同,因此,“适度”也是一种比较意义上的概念

六、中国的货币供给

1、适度货币供给

(1)适度的货币供给反映了适度的货币需求

(2)适度的货币供给在于使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与适度的货币需求量基本一致

(3)如何使货币供给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能否审时度势

在现实生活中,适度的货币供给又很难取得。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惟一闸门,从表面上看它能强制地向社会供给任意数量的货币,而事实上货币供应量是由国民经济各收支主体共同决定的。由此可见,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

2、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1)中央银行的行为影响

(2)商业银行的行为影响

(3)财政机构的行为影响

(4)企业的行为影响

(5)居民的行为影响

3、货币供给量的划分与意义

(1)划分:大多数国家都是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大小(即变现能力)为标准来划分货币层次

(2)意义:

①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

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②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和掌握整个经济活动的状况,预测其变化趋势

七、货币均衡的概念和标志

1、货币均衡的概念:

(1)货币均衡是一种形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基本适应,而不是名义数量上的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等

(2)货币均衡不是货币供给量与实际货币需求量的相一致,而是货币供给量与适度货币需要量的基本一致

(3)货币均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在经常性的货币失衡中需要借助调控机制才能回复平衡的一个过程

2、货币均衡的标志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1、通货膨胀的特征

(1)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

(2)货币贬值为根本标志

(3)物价总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上涨

2、度量隐蔽性通货膨胀的指标:

(1)实行价格补贴的商品数量和金额

(2)凭证供应商品占全社会商品总额比例

(3)商品管制价格与非管制价格的差异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照物价上涨幅度的大小来划分:

(1)爬行式通货膨胀

(2)步行式通货膨胀

(3)奔腾式通货膨胀

(4)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

2、按照物价表现形式的不同来划分:

(1)预期型通货膨胀

(2)非预期型通货膨胀

3、按通货膨胀的成因来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供给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4)经济转轨型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论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论

3、结构型通货膨胀论

4、供给型通货膨场论

5、经济转轨型通货膨胀论

四、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与收入分配

(1)对于领取工资的准固定收入者来说,在通货膨胀未被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的到来意味着他们的实际工资降低,实际购买力下降

(2)对于领取养老金、利息、租金等固定收入者来说,他们很难从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中得到补偿

(3)对利润收入者来说,通货膨胀引起的工资收入者和利息收入者的损失将有利于他们因生产成本上涨的时滞而取得额外的利益

(4)对政府来说,通货膨胀对其财政收支的影响是双重的

2、通货膨胀与财产分配

(1)对真实资产的持有者来说,由于真是资产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都会随物价上涨而提高,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因通货膨胀而受损失

(2)对金融资产的持有者来说,由于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大多较为固定,所以其实际价值也会随着物价上涨而下降

五、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政策

1、需求政策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收入政策

3、供给政策

六、通货紧缩的成因理论

1、凯恩斯关于通货紧缩理论:凯恩斯认为通货紧缩将使社会生产活动陷于低落,因为通货

紧缩的分配效应不利于生产者

2、费雪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债务挤压萧条理论”——在经济处于繁荣阶段,企业家追

求利润会“过度负债”,企业债务比率剧增,由于负债过度,大量资金被用于支付利息,一些企业破产重组,当债务重组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整个社会商业信用遭到破坏,导致企业销售量全面下降,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下降,导致金融机构规模收缩,及通货紧缩越来越严重

七、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1、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

(1)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

(2)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

(3)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

2、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

(1)社会财富在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再分配

(2)社会财富在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

3、通货紧缩的风险效应

八、通货紧缩的治理

货币主义的政策处方是:为了既避免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又避免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必须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

中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1、积极的财政政策

2、积极的货币政策

3、加快结构的调整

4、大力改善消费环境

第九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金融抑制

1、概念:金融抑制所体现的是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一种关系,即:由于政府当局未能有

效地控制通货膨胀,或者过度干预金融市场,将利率、汇率人为压低所造成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两者均呆滞不前的现象

2、手段:

(1)利率管制

(2)对投资选择的限制

(3)储蓄要求的税收负担

(4)对替代性金融市场的限制

(5)对银行业的集中管理

(6)进口替代战略和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

二、金融深化

1、概念:所谓金融深化,就是放松金融抑制,使金融业有一定的自由发展,形成一个高效

率的融资体系,全面动员和合理运用国内的资源,以达到经济健康成长的目的

2、内容:

(1)推进货币深化

(2)推进金融体制深化

(3)进行财政税收改革

(4)进行外贸改革

三、金融创新

1、概念:所谓金融创新,就是创造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交易的对象)、新的金融市场

(交易的场所)以及执行账户转移的媒介

2、能够影响金融创新供给的因素:

(1)技术对金融创新供给的作用

(2)政策规则对金融创新供给的作用

(3)金融竞争加剧对金融创新供给的作用

(4)金融创新过程自身的内在动力在增加创新工具供给中的作用

3、金融创新的内容:

(1)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货最主要的类型有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外汇期货三种(2)期权市场

(3)互换市场

(4)票据发行设施

(5)远期利率协议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2、最终目标的相互冲突: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冲突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4)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1、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测性、可控性、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2、中间目标的种类:

(1)利率指标

(2)货币供应量

(3)基础货币

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含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总

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称为数量工具

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消费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进口保证制度

五、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

1、货币政策的时滞

2、合理预期

3、货币流通速度

4、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5、政治性因素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一、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按字面的意思分为货币和银行两部分。现代的经济是货币经济,也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必须依靠货币来进行。货币是基于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的信任而存在的,货币的出现为复杂的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即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决定每个人应该得到什么,应该生产什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样一来经济的运行便对货币产生了依赖,货币不断的发展进化产生了金融市场,货币从一种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交易规则,甚至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厂商进行投资,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支付的媒介,这些资源就不能被厂商用来投资。尽管从实体经济方面看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但货币市场却限制了这一行为。正如麦金农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研究货币理论,讨论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货币理论,必须了解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两种机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为经济体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其转账结算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存款,发放贷款,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二、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把握好货币的本质是学好货币银行学的关键,要明确货币运动的背后是社会资源所有权的转移,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其中货币供给乘数模型是历年命计算题的重点,请读者熟练掌握其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一般会结合当年经济实事命论述题,请读者记住各个学派的观点,复习时多联系实际。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货币收入,保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

最新 货币银行学 重点总结 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表现,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就在于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它们的盈余或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来调剂。现代信用活动有以下特征:首先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对社会各个经济主体来说,盈余和赤字交替出现,债权和债务并存。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就要承受比较大的风险,相反,风险小,收益就低。第三,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适应不同融资需要,更大限度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第四,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以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支付结算服务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目前对市场支付结算服务一般都是由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其中商业银行仍是最基本的提供支付结算的金融单位。 2、融通资金。融通多次是指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生产性资金转化。这是所有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发行金融工具的方式融通资金。 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使得。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能够使投融资活动最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提供金融使得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为各融资部门提供专业性的辅助与支持性服务。4.发送信息不对称。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自身的优势,能够及时搜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据此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和投资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控,从而有得投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节约信息处理成本。5.风险转移与管理。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各种业务、技术和管理,分散、转移、控制、减轻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国际储备及其主要内容。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必须同时具备:a,可得性,即它是否能随时地、方便地被一国当局持有。b流动性,即该种资产是否容易变现。c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a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b外汇储备,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c储备头寸,是一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d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各成员国用于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及会员国政府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从通货紧缩的本质特征看,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金的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能力相对过剩、结构问题和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四个方面。对通货紧缩的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扩大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努力扩张需求就成为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措施。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有两条主要途径:一个是增加政府投资需求。国一个是启动民间投资需求。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应刺激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来缩小居民收差距;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失业补助标准刺激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等。b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同扩大有效需求双管齐下,形成有效供给扩张和有效需求增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采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反对垄断、鼓励并放开竞争、扶持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发展、降低税负等措施。c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民间投资,增加社会总需求。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对总支出水平施加重要影响。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水平,扩大贷款规模,在增加货币供给量和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收入政策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措施。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特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金融压制的状况。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降低了社会含蓄并阻滞其向社会投资的顺利转化,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低下,最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状态,因此,解除金融压制是发展中国家繁荣金融、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主要体现为:货币化程度低下;金融发展带呈现二元结构即现代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全;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等。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新趋势答:(1)、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和的一个有效手段(3)、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4)、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更大,技术含量更高(5)、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金融业出现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动作效率,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大为增加。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11、我国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一个国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a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b资金的供求状况。c物价变动的幅度。d 国际经济的环境e政策性因素。在讨论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时,应当注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简单地套用哪一种本文理论,而应该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借鉴本文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研究问题,从而正确地把握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2、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换: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13、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现代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征信系统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信用机构又包括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0、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21、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并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货币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分为金属货币制度与信用货币制度。 4、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5、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6、平行本位制: 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不加限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7、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小的货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货币给驱逐出去,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8、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固定汇率、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并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体系。 9、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国际储备多元化、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体系。 第二章 1、信用: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的借贷行为。 2、利息: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使用贷款的代价。 利息的作用:①有利于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节约资金; 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 ⑤有利于银行本身企业化经营与金融事业的发展。 3、市场利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4、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5、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 6、可贷资金理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7、期限结构理论: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来表示。第三章 1、存款型金融机构:存款型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吸收各种存款而获得可利用资金,并将之贷给需要资金的各经济主体及投资于证券等以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 2、契约型金融机构:指与投资者签订契约,并根据契约进行风险和利润分配的金融机构。 3、投资型金融机构:是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 第四章 1、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向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出售有价证券,直接向后者进行融资的方式。 2、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获得英语单位或资金供应者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第一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 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 4、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 对低的货币就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基础流通,也称“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6、货币制度内容: 1、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 和价格标准。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4、规定货币的发行和保证制度。 7、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定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如逆差国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的贷款弥补逆差。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先河。 9、牙买加体系 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不足:1、浮动汇率制度不够稳定,外汇风险明显;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远没有解决;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几个渠道各有局限性(1、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2、各国资本管理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和货币危机。)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C.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D.改善信息不对称 陕西师范大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共團475人浏览[大][中][小]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流通 2.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定律) 3. 信用 4. 直接融资 5. 基准利率 6. 贴现 7. 利率管制 8. 外汇 9. 汇兑心理说 10.金融市场 二、选择题 1.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A. 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现金 3.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商业信用的特点有 ( A. 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 B. 商业信用融资期限一般较短 C. 商业信用周期较长,在银行信用出现后,企业就较少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D. 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无局限性 4. 利息是()的价格。 A. 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 D.银行资本 A.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B.融通资金 发布日期:2010-07-29 11:05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 )。 5.可以将金融机构的功能描述为( )。

6. 世界银行集团包括( )。 A.IMF B.国际开发协会 C.国际清算银行 D.国际金融公司 7.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对其特点可概括为( A.发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存款货币银行 D.银行的银行 8. 衍生金融工具有( )。 A.远期合约 B.期货合约 C.互换合约 D.期权 A.不稳定 B.不确定性 C.相对稳定 D.相对不稳定 10.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 )环节构成。 D.货币乘数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1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4. 根据融资活动中所产生的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 A.债权融资 B.股权融资 C. 直接融资 D.间接融资 15.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机构是( A.社会性公律组织 B.行业协会 C.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 D. 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 )。 9.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 )的特点。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11.信用是( )。 A.买卖行为 B. 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1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 )。 )。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最新货币银行学原理(郑道平版本)重点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换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信用货币。主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过程。 实物货币称量货币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铜、银、金) 铸币 货纸币、银行券(现金) 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电子 2.职能与作用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使用方便了交易,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含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的发展:金属本位币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行;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势必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货币的发行与区域货币 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的管基于两个方面的利益考虑:货币作为公共事业所带来的间接利益。随着铸币的产生,国家可以依靠发行不足值的铸币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能够为发行者带来直接的铸币税收入 区域货币也称地区货币,它是由一定区域的经济特征和政治制度联系的紧密性做决定的。譬如我们国家的“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元澳元台币)和多国一币(欧盟集中发行的欧元。罗伯特A.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因倡议和设计了世界第一个区域货币,被称为“欧元之父”。还有西非货币联盟和西非货币区。) 附带理解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把握本质是最重要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理解: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重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五、重要理论 1、掌握本一门学科的内在联系。 2、树立信用,流动性和风险意识。 3、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货币执 行价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 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 是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价值 要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价值尺度;商品要实际转化 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则需要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媒介。 当两个要求由某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所以, 马克思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4、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是角 和分,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不与黄金兑换,国家对货 币流通进行管理,国家建立金银和外汇储备制度。 5、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制度? 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 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6、以消费信用为例,说明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负债观? 负债消费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债消费的方式包括信用卡透 支、贷款消费、借支等 7、列举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 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8、什么是收益资本化,举例说明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 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 以土地为例。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

西农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第一章货币 一、填空题 1.私有制和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最具危机性的货币职能是。 3.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4.一般等价物能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5.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一国货币必须具有性。6.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8.使金属货币可由货币符号代替的货币职能是。 10.在各种金本位制中,本位制是最典型的。 11.“十足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是指货币的达到法定标准;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的含义是。 12.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必须通过来完成。 13.必须由“十足”的货币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和。15.金属货币只要褪去民族的外衣,就可以自动取得的职能。 16.区别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的根本标准是看能否执行职能。17.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及时转化为的能力。 19.金银复合本位制阶段出现的金贵银贱现象导致本位制向双本位制转化。 20.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二、判断改错题

1.在价值形式变迁过程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是贵金属的金属铸币制。 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货币职能,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5.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货币都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6.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区别的根本标准是能否直接购买。 7.在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确定原则中,可控性是可测性的前提。 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中,币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都是无限法偿的货币。 三、单项选择题 1.体现价值形式发展质的飞跃的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货币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作用体现在()。

货币银行学常考知识点3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概念 1、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的市场 2、金融市场涵盖各类金融交易活动和交易关系 3、金融市场不必是有形的场所 金融市场主体 ?交易者 ?中介机构 ?金融监管机构 金融工具基本特征 1、收益性 2、流动性 3、风险性 4、偿还性 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期限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二)按融资方式分:债权市场和股权市场 (三)按初次还是再次出售证券分: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流通市场分交易所和场外市场 (四)按交割期限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五)按交易对象分:借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六)按地域分:地方性、全国性、区域性、国际性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最早起源于英国外汇市场。 ?货币经纪是为金融机构提供交易信息、促进交易成功的金融中介服务。货币经纪公司专指在金融市场上专门从事促进批发市场上金融机构间资金融通、外汇交易、债券交易、衍生品交易和提供金融产品交易信息等经纪服务,并从中收取佣金的专业性中介机构。 ?货币经纪公司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风险和成本,通过其中介作用,使得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理想价位的所需资金。 ?作为交易的中介机构,货币经纪商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促成交易达成,而不是成为交易方或做自营。货币经纪人不会给金融市场带来系统性的风险,任何一家货币经纪商的倒闭都不可能危及银行系统和整个金

融系统的安全。 ?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8月颁布《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经营范围主要从事的货币经纪业务,包括境内外外汇市场交易、境内外货币市场交易、境内外债券市场交易和境内外衍生产品交易。 ?要在境内进行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还需要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而仅获得银监会批准并不具备外汇局批准的资格。 ?首家货币经纪公司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05-12-20在沪开业(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全球最大货币经纪公司之一的英国国惠集团公司(Collins Stewart Tullett Plc); ?第二家货币经纪公司——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公司2007年9月13日在沪开业(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与全球最大的货币经纪公司毅联汇业(ICAP)集团共同发起设立) ?第三家货币经纪公司---平安利顺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2008-01-29,中国平安(601398.SH)宣布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 货币经纪公司 ?平安利顺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筹)是由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全球第三大货币经纪公司利顺金融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第三家货币经纪公司。合资公司将为境内外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衍生产品等市场提供经纪服务 货币经纪公司 ?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平安信托对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出资总额为人民币335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67%;利顺对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出资总额为相当于人民币1650万元的美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33%。 货币经纪公司 ?目前两家货币经纪公司开展的业务已基本覆盖目前银行间市场所有的业务品种,包括人民币拆借、债券买卖和回购、外汇拆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以及人民币外汇掉期和远期等衍生品业务。 ?货币经纪公司的报价主要是在场外进行,通过声讯电话、路透Messenger、路透交易机和MSN等方式来进行。 货币经纪公司 货币经纪公司起到了润滑市场的作用,促进了整个市场流动性的提高。而目前在货币经纪公司停止报价后,外汇掉期市场的成交量和流动性也有所下降。 货币市场: ?一、银行短期存贷市场 ?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2007年7月3日,发布《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3号),自2007年8月6日实施。《同业拆借管理办法》全面调整了同业拆借市场的准入管理、期限管理、限额管理、备案管理、透明度管理、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各章节复习汇总

金融学复习汇总 、判断题 1.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体现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A) 2.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A)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遭受来自证券业、保险和基金组织的侵蚀,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显得多元化,银行作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B) 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B) 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现金,即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B) 6.信用货币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其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所以构成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 A) 7.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 B) 8.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B) 9. 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仁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B)10.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可流通纸币,会导致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B) 11 .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B) 12. 金融市场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这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 B) 13.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 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B) 14. 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与流动性一般是反向变动,收益性越强,流动性越差。( B) 15. 我们经常说高风险高收益,是说只要投资者承担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 B) 1.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B) 2.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 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中介机构。( A) 3. 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A) 4. 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B) 5. 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业务。( B) 6.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中,流动性是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保留尽可能多的现金准备。( B) 7. 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也比较好。(B) 8. 根据负债管理理论进行经营的银行,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增大的问题。 ( A) 9.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 B) 10.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A) 11.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以,除中央银行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都不会影响货币供给。(B) 12. 通常,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A) 13. 中央银行对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会导致基础货币等量增加。( A) 14. 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虽然存在 较大的差异,但没有一家中央银行能够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A) 15. 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 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其行为目标自始自终与政府目标是一致的。(B) 1. 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些国

《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

货币银行学资料整理 (感谢各位组长及参与组员的付出!)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流通/支付/储藏手段)。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 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双本位制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的缺陷,法律规定了金、银币比价,金、银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这就是双本位制。 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二、思考题 1.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兑换评价体系,即美元和黄金挂 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实际上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逆差国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取得贷款来逆步逆差,也可以通过汇率的调整,来纠正国际 收支的不平衡。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维护汇兑评价体系。 2.什么是货币制度?它包含哪些内容?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 它的内容是指: 1)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和货币单位。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规定银行券的发行准备。 3.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答:即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两笔排挤出流通。 4.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市场利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主要观点:凯恩斯认为利率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利率与实质因素、节欲和生产率无关,利率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需求变动的结果。 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 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既然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则考察利率的决定就应该着眼于可用于贷放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该理论认为,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并非一定完全来自于投资,还可能来自于窖藏。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即利率曲线)来表示。债券的收益曲线是指把期限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过重点

货币银行学重点 一、货币形式演进 1、实用货币或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货币演变的最初形态。商品货币从形态上来讲是指用商品充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 2、金属货币: (1)贵重金属货币的产生:A、价值比较高;B、易于分割;C、易于保存;D、便于携带。 (2)称量货币: (3)铸币: 3、代用货币:是指替代金属货币流通并可以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4、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货币,是指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面值),并不能与贵金属兑换的货币,是一种债务性货币。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主要有辅币、纸币、银行券和支票存款四种形式。 5、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机制。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1、货币制度的概念:是指国家做出的关于货币本身及其流通的法律性规定。货币制度是国家权威介入货币流通的结果。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币材的确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货币种类;(4)货币发行与流通;(5)货币支付能力;(6)金准备。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是本位币、足值货币,可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银复本位制:从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的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实际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实际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币材,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金币为本位币;金币自由铸造,参加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代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金准备全是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4、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流入流通;规定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例,并在该国存放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以便随时用来稳定法定的兑换比例;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金块,居民可按法定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实行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5、信用本位制: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流通的是信用货币;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属,输出国外也不能兑换;货币的发行不受黄金数量限制,其流通基础是人们对政府维持币值相对稳定的信心。 四、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1、构成: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三大基本要素。 2、功能:(1)资金流动的功能;(2)支付结算功能;(3)聚集资源的功能;(4)管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 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 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 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六、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 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 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具有核心地位 消费信用是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目的是促进消费 十一、商业票据:汇票、本票、支票联系区别 联系:都可背书流通转让 区别:本票是债务人(出票人)向债权人(持票人)开出的保证按指定时间无条件付款的书面承诺。 汇票是债权人(出票人)向债务人(持票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按指定日期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需要承兑。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银行从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十二、利息率及计算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1.货币的定义。 ①本质定义:货币是一个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2.货币的职能及各自的含义。 ①价值尺度:指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③货币贮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④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3.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⑴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⑵构成:①货币材料的确定;②货币单位的确定;③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④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⑤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⑥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4.商业信用的含义、作用以及局限性。 ⑴商业信用含义: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而论,对于商业信用的卖方提供者 的买方提供者来说,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稳定货源、稳定供需关系;对于商业信用的卖方与买方接受者来说,其主要作用均表现为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 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②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③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④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⑤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 5.银行信用的含义。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6.消费信用的定义。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 7.利息率以及利率的种类。 ⑴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⑵种类:①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②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③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④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⑤年率、月率、日率;⑥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8.单利与复利的含义。 ⑴单利:是一种对利息不再付息的方法 ⑵复利:是一种将上期利息转为本金并一并计息的方法 9.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关于利息率的变化范围。 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10.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⑴平均利润率⑵资金供求状态⑶国家经济政策⑷物价水平⑸国际利率水平 11.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⑴交易的对象⑵交易的主体⑶交易的工具⑷交易的价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