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生跨文化意识

学生跨文化意识

学生跨文化意识
学生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

1.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教学和词汇教学结合学习一个词语,不仅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也应该了解它的隐含意义。尤其是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一定要多了解所学词汇的涵义。大多数英语词汇来自于谚语、神话、寓言、某些习语、典故等,这些词汇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不同的涵义。比如swan song 在英语中翻译成辞世之作,而不是天鹅的歌声,这是因为在西方传说中,它是指天鹅快要死的时候发出的优美的歌声。又比如,在中国,dog 是一种比较低贱的动物,形容人多数都是贬义的,中国的成语: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等,都带有一种贬低的色彩。但是,在英国,dog 是一种受宠爱的宠物。所以,当外国友人赞叹的说:“You are a lucky dog!”时,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反差,影响友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如果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给学生介绍适当的文化知识,就会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英语词汇,并充分理解了英语词汇。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 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

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

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让学生说之前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话题。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其中I 代表income,W代表weight, A 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 代表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展开,不能脱离教材天马行空的进行介绍,要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文化教学融合到一起。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篇课文时,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是不理解,产生一定的困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首先是学生英语词汇不过关,听不懂教师所讲;其次,英语文化背景与中国不同,但是学生并不了解,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无法理解其内容。所以,教师讲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要深入的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信息,备课时多收集相关的文化知识,适当地将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快捷的理解英语课文。例如,我们最了解的一个问候语“Nice to meet you!”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往往只是做了中文的讲解:作为见面时的问候语。但是,教师没有深入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致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经常见面的两个人问候语都使用“Nice to meet you”。事实上,“Nice to meet you! ”是用于互不相认的两个人初次见面的礼貌用语,而“Nice tosee you!”才是熟人之间见面时的用语。

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4 .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并从中感受英语文化,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的好处就在于学生对观看视频非常有兴趣,它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视频资料里能生动、自然地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展示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英语国家的礼仪和风俗等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视频,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张美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张美 发表时间:2019-04-19T13:59:23.1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7期作者:张美张秀然[导读] 多介绍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山西省原平市第二小学034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传播,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在现在的教育中,人们对英语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英语作为对外联系的重要语言,熟练运用英语是当今对人才需要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不仅要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语法结构,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近年来,随着新教材的广泛使用,英语越来越重视文化背景的教学。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英语文化因素,它的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等均大量涉及英语文化知识。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族文化。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多介绍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认识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各语言环境产生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再加上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人们在交流中就要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以免引起误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新技术在通讯领域的使用和网络的普及,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所以培养和造就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是外语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1.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这为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大致发展历程,并欣赏经典的美国乡村歌曲,如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Shania Twain的《What Made You Say That》,Garth Brooks的《Friends in Low Places》,使学生对美国的Country Music有感性的认识。也可以穿插美国的历史背景,比如说:American Civil War的起因、背景等等。 2.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在人们给予各种事物不同名称时,选取符号是任意的,但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使这些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内涵。 3.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口语是交流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形式,如果是进行跨文化交际,交流的双方如果不能对彼此的文化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就会容易产生误会,甚至交流障碍。针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教学。在进行口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设定相关的文化环境,让学生明确在这一文化环境中应当说什么、不应当说什么。在英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即兴表演,组织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环境的口语交流氛围,不断地变换各种语言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国文化的魅力。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开设英语口语交流社团,给小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们在不断的交流中培养跨文化的意识。 4.在非语言知识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非语言知识就是利用肢体语等做出的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中涉及到的非语言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非语言知识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也是经常运用到的一种交流方式,对非语言的学习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这其中也包含了对文化的学习。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跨文化意识培养重要性。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无论是对词汇的教学还是对口语的教学,都应当把相关的文化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断地提高小学生对各国文化差异了解,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中能够熟练运用,避免在交流中产生不必要的文化障碍,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运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华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3。 [2]向薇中专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技展望,2016,34。 [3]俞亮浅谈中专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浅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问题与对策

浅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问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意识途径 论文摘要: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探索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很有现实意义。 语言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在外语教学中重视语言规则教学似乎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毕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培养学习者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大多只局限于词汇和语法层面,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教师在教授外语的同时必须要渗透目标语的国家文化,着力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反映,外语教学必然会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学习外语的学生应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识,这本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常识。然而,长期以来,有多少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呢?又有多少教师只凭着一本对文化内容语焉不详的参考书教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呢?学生不知John Bull和Uncle Sam 为何物,贻笑大方也就不奇怪了。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水平是综合

知识的汇集,在外语学习中语言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困难,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倒常常成为学生理解和表达中的难点和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方面多下功夫。 近年来,有关语言和文化的讨论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语言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围绕外语教学与文化素质培养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文化教学从属于语言教学(language teaching with cultural dimension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culture teaching as parallelto language teaching ),文化教学融人语言教学( culture teaching as an integral part of language teach-ing )。这三种观点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内涵。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语言的交际行为则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外语教学中所有教师都要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 二、途径的摸索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说法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多语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2-22T09:47:45.71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2期供稿作者:施恩设 [导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恩设(宿迁市宿豫中学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与其他国家人民进行交流,然而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并没有把学生的英语学习置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说出或写出了令人费解甚至令人贻笑大方的语句。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割裂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忽略了语言的实际场合运用。针对此种现象,笔者结合了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叙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师能真正地达到英语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它来跟其他国家人民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也是英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用途,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的这种形式下,外国语言特别是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的必备的素养之一。但是,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语言上的冲突和障碍。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它仅仅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和环境,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自然对文化传播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异族文化的传播,语言中又会出现新的词语、新的表达方式,因此,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到培养重要性。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操练,却割裂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没能对比我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异,学生尽管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但缺乏对外国国家文化精神层面的深厚理解,结果使学生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无法利用英语进行得体的交际所以。当他们与外宾交流时就难以沟通,因而就出现了学生向外宾问“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之类涉及别人隐私而使人不愿作答的问题,出现尴尬的局面。其原因在于我们教学了忽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忽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忽视了语言实际场合的运用,只顾培养学生的一般语言能力。所以,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来作出判断,从而产生的语言障碍,如何摆脱这一现象就成为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知识的获得主要靠教师的传授,因此,英语教师的文化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要有深入了解。对西方国家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都要能在日常教学中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且能够向向学生解释这些差异的成因。教学中,教师也应不断关注西方社会的发展,追踪语言的最新变化以适应现代教学。同时,教师还要转变观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忽略对学生英美文化的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交际化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具有深刻理解。 2.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作用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之间异同的敏感性以及在使用另一种语言时应根据相应的文化背景作出判断的一种主动意识。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克服不自觉的民族中心主义。由于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接触另一种文化时,人们往往以自己的文化作为出发点进行判断,其表现为先入为主的文化偏见,或认为自己的文化最好、最先进、最标准,形成了民族文化中心论。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提高对外国文化的认识,,抛弃偏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做到态度开明,心胸宽广,对外国文化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只有做到接纳和理解外国文化,才能使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3.1 利用实物举办一些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晚会等来促进学生感受异国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用英语直接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3.2在课文讲解教学中,对于那些涉及到西方历史、风俗的文章可以向学生做出详尽的讲解,在提高他们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又加深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如在阅读到一篇文章时,学生对“Uncle Sam”(山姆大叔)一般都感到迷惑不解,如果教师能把它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相信既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新概念英语3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skeleton in the closet(“壁柜里的骷髅”)的故事,如果教师能告诉学生这个短语所表达的是不可或不愿外传的家丑,那么他们也就不会产生恐惧感了。这两个实例都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在进行新授课的时候,对每一单词的讲解都只局限于音、形、义,而且在讲授“义”的时候,最多是翻阅字典,将词义讲解得全面一些,但这些仍仅停留在单词本身的字面意思上,没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在讲授文中段落和句子也只是强调语法规则。对学生考核也只要求学生会听、读、写,对于文化背景知识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置之一旁,于是就出现了吧“力大如牛”翻译成“as strong as a cow”笑话来。(正确翻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 3.3在训练口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创造出相应的文化氛围来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如在讲述西方某些节日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costume(化妆服)作为道具,暂时忘却本民族的文化,完全融入到西方文化环境中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增添了课堂的情趣,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西方节日的氛围,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幻灯片,对涉及到西方文化的文章进行讲解、注释,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3.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摘要】随着国际化的日益深入,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对于每个人而言日益重要,而英语课堂正是承担这种任务的重要角色。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本文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出发,就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进行简要探讨。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 1. 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重要性 中国英语新课程大纲指出改革的主旨是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态度、主动性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是指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达到顺利交际目的的活动。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认识自我所处的文化,接受文化差异,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提高评判性思维技能,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际中包含了自然、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 初中现行的许多教材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其实用性。它在内容选择上丰富多彩、紧跟时代,涉及领域广泛;以话题为主线,强调大输入量,因而语言知识点分散;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提倡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但是语言背后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却往往被忽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学习一门语言,绝不是简单的语法加词汇,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包含了大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与语言基础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的英语学习,并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比如,有些学生因为经常听到纽约这个美国第一大城市,于是习惯性地认为纽约是美国的首都。甚至,曾经有学生认为,Big Ben 骂人是“大笨”,闹出了笑话。鉴于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渗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是有必要的。 2.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

跨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我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告诉我们不要单纯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让语言插上文化的翅膀,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交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认为应当通过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甚至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带出教室,使学生潜移默

化地感悟多元文化。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我在实践中是这样来营造英语氛围的:在课堂上,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学校的宣传栏和班级的黑板报开辟英语角;在英语广播中向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小窍门和课堂外的英语小知识。学校的公共宣传栏面向全校师生,版面较大,可以介绍一些需要时间进行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到宣传栏阅读,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班上的英语学习园地版面小,同班学生英语水平比较接近,可以编写一些国外孩子经常玩耍的游戏,如Bingo,填字游戏,猜谜等,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班上的学习园地版面应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

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跨文化意识与英语学习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如果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就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了,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可见,一定的语言表达产生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了解文化背景是理解语言的前提。学习外语的一大障碍就是难以把该语言与其背景结合起来。所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学好外语是相当重要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了。长期以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似乎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产生语用失误,使交际失败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初次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的中国人一定会生气。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6887201.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跨文化,意识,培养,其他论文文档]浅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问题与对策

浅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问题与对策 ”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意识途径 论文摘要: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探索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很有现实意义。 语言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在外语教学中重视语言规则教学似乎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毕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培养学习者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大多只局限于词汇和语法层面,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教师在教授外语的同时必须要渗透目标语的国家文化,着力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反映,外语教学必然会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学习外语的学生应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识,这本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常识。然而,长期以来,有多少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呢?又有多少教师只凭着一本对文化内容语焉不详的参考书教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呢?学生不知John Bull和Uncle Sam为何物,贻笑大方也就不奇怪了。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水平是综合知识的汇集,在外语学习中语言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困难,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倒常常成为学生理解和表达中的难点和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方面多下功夫。 近年来,有关语言和文化的讨论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语言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围绕外语教学与文化素质培养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文化教学从属于语言教学(language teaching with cultural dimension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culture teaching as parallelt o language teaching ),文化教学融人语言教学( culture teaching as an integral p art of language teaching )。这三种观点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内涵。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语言的交际行为则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外语教学中所有教师都要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 二、途径的摸索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说法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ross-cultural commun 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NSEFC 中模块二第四单元 Body Language 阅读篇章中所展现出的场面非常具有代表性,文中描述了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的一幕,作为接待人员的“你”被派往机场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参加会议的人们,结果“你”会发现,他们会面时的神态和身势语各异,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编者以一种最直观却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将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通过对比,发现和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差异,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这种跨文化对比是文化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学生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因此,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是接受专业培训,学习英语文化课程,深入细致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为改善英语教学创造条件。英语教师还应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在课外教师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如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参照教材内容,以课本剧为依托,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观看外国录像、电影,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201 课程名称:英语跨文化交际 总学时:16学时 试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涉外礼仪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继《涉外礼仪》之后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的专业课,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结合涉外礼仪实践,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灵活性,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特别是灵活运用已有的本国和目的国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和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交际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但语言并非唯一的媒介。诸多非语言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时间和空间的使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任何交际,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该文化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交往规约等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在方方面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践证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这些差异常常成为障碍。要减少此类交际障碍,促成有效交流,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 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思想、语言、行为等都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与支配。 文化意识即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跨文化意识首先涉及对文化多元的认识。对文化而言,既有国别文化的不同,一国之内亦有主流文化与种种亚文化之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规则来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际行为。 其次,不同文化间既有异(个性),也有同(共性),要辩证的看待文化。另外,应该树立文化平等观。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目的是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和共同发展,在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汉语与英语文化在主要方面的异同之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交际与文化,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学生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 1.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教学和词汇教学结合学习一个词语,不仅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也应该了解它的隐含意义。尤其是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一定要多了解所学词汇的涵义。大多数英语词汇来自于谚语、神话、寓言、某些习语、典故等,这些词汇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不同的涵义。比如swan song 在英语中翻译成辞世之作,而不是天鹅的歌声,这是因为在西方传说中,它是指天鹅快要死的时候发出的优美的歌声。又比如,在中国,dog 是一种比较低贱的动物,形容人多数都是贬义的,中国的成语: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等,都带有一种贬低的色彩。但是,在英国,dog 是一种受宠爱的宠物。所以,当外国友人赞叹的说:“You are a lucky dog!”时,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反差,影响友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如果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给学生介绍适当的文化知识,就会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英语词汇,并充分理解了英语词汇。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 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 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浅谈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介绍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要在课堂外最大限度地延伸文化范围,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创设情景形成良好的英语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西文化差异。 一、在学习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英语最多的方式是阅读,阅读材料中包涵了很多跨文化的因素,这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创造了条件。人教版教材是按话题编排,大量涉及了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习惯等,在学习和阅读教材的同时就已经了解了很多文化。如人教版Module 1 中的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有两篇关于英语语言的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和Standard English and Dialects.学生了解了英语的发展演变历程;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加拿大英语等的异同。其中涉及殖民地英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世界历史中的英国有关知识,曾经的“**不落帝国”的辉煌。高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世界意识,通过这些就会对英国历史产生兴趣。信息差勾起学生们的求知欲。头脑中的空间在瞬间扩大,迫切想了解关于英语的更多的内容以及其它的殖民意识统治。比如拉美一些国家说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等。这样,学生通过课内阅读了解世界文化,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世界意识,有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养成。 其次,在语法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语法教学往往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但是语法中也包涵一些文化内涵,透过语法结构,我们可以了解东西方的思维差异。教师在介绍某些语法结构时,同时要介绍其功能和意义。如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 isn’t it?”实际上无疑而问,只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Why don’t you do…?”形式上时疑问而表示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不表疑问而表示请求,因为按照西方人的习惯,用问句形式提出对方不利的请求,表示有礼貌。但长辈对晚辈或比较熟悉的人之间可使用祈使句。语法结构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的思维意识的不同。中文是一种综合性语言而英语是结构性语言。英语严格的遵循语法结构。如英语中的三人称单数后动词要改变形式加“s”或“es”,中文确无此形式。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一学生经常犯的语法错误会减少些。 再有,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没有词汇不能表达,然而不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很恰当的表达。,同一意义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同一表达也会传递不同甚至相反的意义。例如:“龙”一词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神圣,伟大,尊贵和强大的化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fierce,“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难怪外国人会对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大惑不解。又如,有些表示颜色的词在不同的文化中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在汉语中,人们对于“蓝色”的联想是美好的,宁静的,像“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但在英语中“blue”通常表示不快,如:in a blue mood , having the blue(情绪低沉,忧郁,沮丧),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高中英语阅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中国导游带领美国游客参观古迹,正讲到出色处,客人说:“You don’t mean it!”导游很尴尬,以为讲错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你不要这样说”,而是“你讲的是真的吗”,有惊异,赞许之意。可见文化背景不同,有时相同的词语会代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含义或思想感情,望文生义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扩大学生视野。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课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考虑教材内容,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视听等方面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的音、形、色、动态的画面中感受语言的信息。课件能强烈地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给学生留下立体的印象。比如学习有关建筑物的单词时,可制作课件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社会信息化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促使各国课程改革都特别强调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我国则在新课标中把文化意识列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内容之一。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努力把跨文化交际融入课堂。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会极大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21世纪迎来了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加频繁、更加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为此做好准备,也即在教学中注重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和交际的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 (1)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文化特性。(2)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3)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内容 (1)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 (2)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 (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哲学方面的概念。所谓价值观,就是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它会将人的行为引至某个方向。因此,价值观就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干。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做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从香水的味道到身体散发出的体味,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这些都是非语言交际的因素。 (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文化意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整个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是与文化同步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