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_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_郑国姣

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_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_郑国姣

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_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_郑国姣
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_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_郑国姣

《产经评论》2015年3月第2期

·国际投资与贸易·

[收稿日期]2014-1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国际贸易的隐含碳测度研究”(项目编号:11BGJ036,主持人:杨来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评估”(项目编号:10YJA790221,主持人:杨来科);华东师范大学“贸易与环境”创新项目。

[作者简介]郑国姣,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环境、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杨来科,经济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环境,东亚经济。

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贸易细分

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

郑国姣

杨来科

[摘要]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网络的高碳排放环节。

[关键词]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对外贸易;贸易细分;隐含碳[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298(2015)02-

0096-10一引言

在自由贸易的背景下,一国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碳排放系数低的产品,并通过与其他国家贸易而

得到碳排放系数高的产品,进而减少自身国内的碳排放量。国际贸易可以将生产中的碳排放与消费中的碳排放分离开来,因而可以让一些国家(进口国)向其他国家(出口国)外包(outsource )和转移二氧化碳的排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能源消耗急剧上升以及碳排放扩大问题。目前,中国的年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的1/4,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排放国。中国也面临着承担较为艰巨的气候责任。然而,在现阶段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格局中,中国有相当部分的二氧化碳是为了满足发达国家的需求而排放的。

从全球角度看,产业垂直专业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东亚地区是垂直专业化生产最为发达的地区,中国又是其中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垂直专业化的发展,对参与各国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二氧化碳排放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亚的垂直分工产业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种地位会对中国的碳排放量提出什么要求?各产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变化又将对我国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考虑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中国到底应该承担何种程度的碳减排责任?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近年来,贸易隐含碳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投入产出法。这主要是因为贸易隐含碳包括了最终产品整个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量,而投

·

69·

入产出技术又是研究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这恰好与隐含碳的内涵高度一致。从模型涉及的区域看,可分为单区域和多区域两种。在采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法的测算中,大多研究结果都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碳净输出国”,即出口含碳量明显大于进口节碳量(齐晔等,2008[1];闫云凤和杨来科,2009[2];李小平,2010[3];樊纲等,2010[4])。

在单区域I-O模型中,进口国家的技术水平只能由本国的技术水平来代替,所以无法区别国内外的生产技术差异,因此在测算的精确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多区域I-O模型能克服这一缺点,更客观反映一个国家的贸易隐含碳量,因此近年来这方面的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因为数据等方面的局限,研究成果并不多(王媛等,2011[5];马述忠等,2011[6];丛晓男等,2013[7];闫云凤,2013[8])。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碳排放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大多采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即没有区分中间投入是国内品还是进口品,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进口再出口隐含碳对结果的影响(魏本勇等,2009[9];王颖等,2011[10];张友国,2009[11])。同时,已有文献中很少基于产业垂直专业化背景来研究贸易隐含碳的排放和转移。而由于东亚地区特殊的分工和贸易模式,以及中国参与垂直分工的程度、贸易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为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非常有必要。

本文试图利用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产业垂直专业化和贸易隐含碳纳入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考察垂直专业化对中国贸易隐含碳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以及贸易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测算

为了更准确地衡量中国参与东亚的专业分工程度,利用Hummel(2001)[12]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依据区分进口品和国内品的非竞争型I-O表,某行业的出口专业化值(VS)等于该行业进口品直接消耗系数与该行业出口值之积,表示出口品中进口品的投入数额。一国总出口专业化值(VS)等于各行业出口专业化值(VS)之和。用矩阵表示为:

VS=μ?AM?X

i

μ为1?n维向量,n为行业数;AM为n?n维进口投入系数矩阵,X为n?1维各行业出口向量。考虑到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则一国总出口VS值为:

VS=μ?AM?(I-A d)?X

e

I为n?n维单位矩阵,A d为n?n维国内中间投入系数矩阵,(I-A d)为里昂惕夫逆矩阵。为了更好的比较各行业之间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用相对指标垂直专业化率:

一国垂直专业化率为:VSS=VS

X

e

=

μ?AM?(1-A d)-1?X e

X

e

各行业垂直专业化率为:VSS i=VS

i

X

e

=

μ?AM?(1-A d)-1?X i

X

e

其中X i是各个产业的出口向量,X e表示当年的出口总额。

(二)基于进口非竞争型I-O模型的贸易隐含碳测算

测算贸易隐含碳用到的中国(进口)非竞争型I-O表如下:

·

79

·

表1(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基本形式

产出投入中间使用

1,2…,n

最终使用

国内需求出口合计

总产出或进口

国内品生产中间投入

1,2,…,n

(A d)X Y d X e Y X

进口品中间投入

1,2,…,n

(AM)X Y d m Y m M 增加值V

总投入X

注:d代表国产品,m代表进口品。

在表1中,直接消耗系数分为两部分,A=A d+AM,进而(A d)X和(AM)X分别表示国产品和进口品的直接消耗列向量。Y和Y m分别表示国产品和进口品的最终需求列向量,进口品一般不直接用于出口,因此,Y d m=Y m。而Y分为两部分,即国内需求Y d和出口需求X e。

根据全国投入产出的平衡关系,可以建立行业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X=AX+Y(1)调整后即为:X=(I-A)-1Y(2)设E为单位总产出的直接碳排放系数矩阵,在全部投入品都是国产品的情况下,用于最终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出口)的国内碳排放为:

C=E(I-A)-1Y(3)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若不考虑进口品的中间投入,会高估一国国内碳排放。并且还无法区分是进口投入碳排放还是进口直接消费碳排放。因此,须考虑垂直专业化分工下进口再出口的碳排放。即开放经济体国内的总产出为:

X=(I-A d)-1(Y d+X

e

)(4)因而,用于满足国内使用和出口需求的国内总碳排放C d为:

C d=E d(I-A d)-1(Y d+X

e )=E d(I-A d)-1Y d+E d(I-A d)-1X

e

=Rd Y d+Rd X

e

(5)

Rd表示完全碳排放系数矩阵。Rd Y d表示满足国内使用的国内碳排放,Rd X

e

表示国内生产的出口碳排放。由于中国进口的产品或服务(M),除用于国内生产活动投入(AMX)外,还包括直接用于最终使用(Y m d)部分,即:

M=(AM)X+Y d

m =(AM)(I-A d)-1(Y d+X

e

)+Y d

m

(6)

国外的碳排放强度需要用国外技术来衡量,而由于存在确认进口来源国和数据可得性的问题,从进口替代的角度来考量进口节约碳量,即采用Rm等于Rd来计算进口节约碳排放。则中国因进口产品或服务而节约的碳排放可表达为:

C m=Rm M=Rm[(AM)(I-A d)-1(Y d+X

e )+Y d

m

=Rm(AM)(I-A d)-1Y d+Rm(AM)(I-A d)-1X

e +Rm Y d

m

(7)

其中,Rm(AM)(I-A d)-1Y d表示用于国内使用的进口投入品碳排放,Rm(AM)(I-A d)-1X e为用于出口需求的进口投入品碳排放,此部分涉及到垂直专业化指数的衡量。Rm Y d m表示进口消费品碳排放。

国内生产和进口生产的出口总碳排放为:C z=Rd X e+Rm(AM)(I-A d)-1X e(8)贸易碳排放的净平衡为:C=C z-C m=Rd X e-Rm(AM)(I-A d)-1Y d-Rm Y d m(9)·

89

·

若C >0,则为贸易碳排放净出口国,若C <0,则为贸易碳排放净进口国。(三)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

为了更好地探讨产业垂直专业化对贸易碳排放的影响,将垂直专业化指标引入投入产出模型。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垂直专业化主要通过影响进口再出口碳排放进而影响贸易碳排放。

其中,C

mz

=Rm (AM )(I -A d )

-1

X e 。总出口为X e ,一国垂直专业化率为VSS ,各行业出口为X i ,

各行业垂直专业化率为VSS i 。则得到:

一国进口再出口碳排放为:C mz =Rm

?VSS ?X e (10)各行业进口再出口隐含碳为:C mz i =Rm

?VSS i ?X e (11)一国总出口碳排放为:C z =Rd X e +Rm

?VSS ?X e

(12)一国总进口碳排放为:C m =Rm ?VSS ?Y d +Rm ?VSS ?X e +Rm Y d

m (13)贸易碳排放的净平衡为:C =C z -C m =Rd X e -Rm ?VSS ?Y d -Rm Y d

m

(14)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所用到的基础数据为中国(进口)非竞争型I -O 表,主要来源于OECD 数据库,其中2007年的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各行业的能源消费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各部门商品进出口的数据来源于海关统计,服务产业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加工计算得到。为统一调整投入产出表与能源统

计年鉴的部门分类,使二者的部门分类口径相对应,将其进行合并,最终为26部门①。

各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可以通过单位产出消耗的各种能源数量,根据碳元素守恒的方式获得。

计算公式为:E i =∑n

i =1

αil q il y i

。其中,αil 为各能源的碳排放系数,q il 为某部门的能源消耗量,y i 为部门

的产出量。

表2

含碳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单位:kg CO 2/kg )能源类别碳排放系数

能源类别碳排放系数

原煤 1.94煤油 3.19洗精煤 2.49柴油 3.20其他洗煤0.79燃料油 3.24焦炭 2.69液化石油 3.16焦炉煤气 1.20炼厂干气 3.07原油 3.06其他煤气 1.40汽油

2.98

天然气

2.6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IPCC 公布的碳排放系数整理计算得到。

·

99·①

产业部门分别为:01农林牧渔业,

0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3非能源类采矿业,04食品饮料烟草业,05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业,

06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07纸浆及印刷业,08焦炭精炼、石油及核燃料业,0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金属冶炼及压延业,12金属制品业,13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4仪器仪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1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6通信设备制造业,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8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19燃气供应业,20水的供应业,21建筑业,22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23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24其他服务业,25生活消费业,26其他制造业及回收业。

四结果分析

(一)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总体情况及其演进

根据上文的计算方法,从国别和地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测算。可以看出,我国对各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中呈现出了垂直专业化率不断提高的趋势(见表3)。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总体的出口专业化程度从1997年的16.1%增加到2011年的25.8%。其中对东亚地区的贸易垂直专业化程度最高,2011年占到48.2%的比重。这说明中国已经深刻融入到全球的分工体系中,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分工网络中。

表3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变化(单位:%)

VSS总和美国日本韩国东盟东亚地区东亚占比

199716.1 1.7 3.5 1.9 1.3 6.741.8

200021.3 2.3 4.1 2.4 2.38.841.1

200221.9 2.0 3.8 2.4 2.38.539.8

200523.2 1.9 4.5 3.5 3.111.147.3

201125.8 2.2 5.2 3.8 3.412.448.2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

(二)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行业特征

为更清晰地界定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将专业化程度的考量细分到各个产业,从产业层面分析垂直专业化率与贸易隐含碳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0年来,除初级产业和浅加工行业如农林牧渔业等之外,我国大部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率都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相对而言,高新技术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中低技术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但在一些包含多个生产阶段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中,垂直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如金属冶炼业、焦炭石油业的垂直专业化率也都达到了25%以上(见表4)。这些部门的专业化程度高说明我国对进口投入品经过加工后再出口,产品在加工阶段附加值较少,获益程度较低,此与唐杰英(2013)[13]的研究结论相近。而以最终出口计算的碳排放来看,产品承担的进口再出口排放量也会增加,势必会增加我国的碳减排责任。

表4历年中国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率(单位:%)

年份

19952000200520074年平均值排名部门

农林牧渔业 4.98 5.478.677.58 6.682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7.597.2214.1912.3810.3522

金属矿采选业12.7715.3119.3919.4816.7411

非金属矿采选业9.4410.1414.3815.5912.3918

纺织业11.4211.659.8216.6712.6517

服装皮革制品业11.0911.957.8916.2611.819

纸浆及印刷业12.8219.4116.7319.4817.1110

·

·

001

(续上表)

年份

部门

19952000200520074年平均值排名焦炭精炼、石油及核燃料业18.3220.9130.6828.0224.48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3216.3620.7123.5617.74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6115.3316.6917.7215.3414

金属冶炼及压延业15.0517.8427.1924.9821.276

金属制品业15.2817.6623.4521.7919.558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8.4717.8425.6723.8421.465

仪器仪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19.1723.389.5237.4322.37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3921.4223.5727.4223.203

通信设备及电子制造业25.8932.9618.7644.1230.43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8918.4719.2925.1320.197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9.8111.5816.5114.8613.1916

燃气供应业11.3512.1614.8927.0216.3612

水的供应业 6.967.7210.3610.498.8925

建筑业12.6414.4919.1917.9816.0813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7.969.8613.8513.4211.2720

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8.689.7514.288.7910.3821

食品饮料烟草业 6.837.7210.3911.419.0824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12.1616.2313.8915.3914.4215

其他服务业 6.929.9314.489.3610.172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处理计算。

(三)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测量

根据式(7)-式(14),计算历年中国进口、出口、进口再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量(表5)。结果显示,中国历年来贸易隐含碳处于净出口状态,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另外,在总出口的碳排放中,国内投入隐含碳占总出口排放量的比例逐步减少,而进口中间品的比重逐渐增加。这说明我国有相当部分的出口碳排放是由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专业化分工已经对贸易隐含碳转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究竟哪些产业应承担主要碳减排责任?接下来从产业部门角度分析垂直专业化率对贸易隐含碳的影响。

表5历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碳排放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出口

C z

进口

C m

净出口

C z-C m

进口再出口

C mz

进口再出口占总出口比重

C mz/C z

2002120411267825321% 20051547124530243328% 20072064176629849624%

资料来源:根据OECD提供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

·

101

·

(四)垂直专业化率与贸易隐含碳的产业特征分析

垂直专业化程度反映了一国行业技术特征、参与国际分工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分析中国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总出口隐含碳、进口再出口隐含碳等各项指标统计值平均值排序,可以从静态视角直观地揭示垂直专业化率不同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特征(彭支伟和刘钧霆,2008)[14]。中国26个行业按1995-2007年各项统计指标的均值排序如表6所示。

表6中国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率及其贸易隐含碳排序

行业垂直专业

化率

总出口

C z

进口再出口

C mz

C mz/C z

总进口

C m

净出口

C z-C m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H(1)H(1)H(2)H(2)H(3)H(3)

焦炭精炼、石油及核燃料业H(2)H(7)H(7)H(9)H(8)L(2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H(3)H(4)H(4)H(5)H(5)H(6)

仪器仪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H(4)H(10)H(8)H(6)H(7)L(21)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H(5)H(6)H(5)H(4)H(4)L(23)

金属冶炼及压延业H(6)H(3)H(3)H(3)H(2)H(1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H(7)H(9)L(13)H(8)L(12)L(13)

金属制品业H(8)H(8)H(10)H(10)H(10)H(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H(9)H(2)H(1)H(1)H(1)L(22)

纸浆及印刷业H(10)L(13)L(11)H(7)L(15)L(11)

金属矿采选业L(11)L(16)L(12)L(13)L(13)L(26)

燃气供应业L(12)L(25)L(22)L(19)L(22)L(18)

建筑业L(13)L(20)L(20)L(23)L(20)L(1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L(14)L(19)L(21)L(21)L(11)H(8)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L(15)L(14)L(15)L(14)L(21)H(9)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L(16)L(17)H(9)L(11)L(24)L(14)

纺织业L(17)H(5)H(6)L(16)H(9)H(1)

非金属矿采选业L(18)L(21)L(19)L(22)L(23)L(19)

服装皮革制品业L(19)L(12)L(23)L(15)L(17)H(4)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L(20)L(11)L(14)L(18)L(14)H(5)

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L(21)L(23)L(24)L(20)L(25)H(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L(22)L(17)L(13)L(17)H(6)L(25)

其他服务业L(23)L(18)L(18)L(24)L(18)L(15)

食品饮料烟草业L(24)L(15)L(16)L(12)L(16)L(12)

水的供应业L(25)L(26)L(26)L(25)L(26)L(17)

农林牧渔业L(26)L(22)L(17)L(26)L(19)L(20)

注:根据每个行业历年各项统计指标的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并按排序结果分为高、低两类。高(H)包括10个行业,低(L)包括16个行业。

·

201

·

从表6中可以看出,我国进口再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产业垂直专业化率较高的部门。其中,化学工业的进口再出口隐含碳量占总出口隐含碳量最高为26%,其次通信设备及电子制造业为21%、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为18%、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4%、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9%。同时,这些部门无论是总出口还是总进口隐含碳都处于高位状态。这与垂直专业化指数较高密不可分,垂直专业化率较高产业的总出口和总进口中都包含进口再出口隐含碳。国际贸易的存在,使得全球生产和消费系统产生了分离,这些部门从国外进口需要的原材料或是零部件,在我国加工后再出口,这种内在的贸易分工通过影响产品链进而影响产业部门的碳转移(Lin,Sun,2010[15];Weber,Peter,2008[16];Chen,Zhang,2010[17])。在此背景下,目前国际上基于生产者的碳排放责任核算体系无疑将增加中国的减排负担。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在为世界生产产品,也在为世界承担碳减排责任。

(五)垂直专业化率对中国贸易隐含碳的影响

表4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和包含多个生产阶段的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中低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较低,Dean et al.(2007)[18]在他的研究中也印证了这一点。通过测算可知,表7中所列6个部门的贸易隐含碳占总贸易隐含碳60%以上。其中,化学工业、电子通信业、金属冶炼业、纺织业等超过45%的进口投入碳排放用于出口需求。这表明,垂直专业化指数与出口贸易隐含碳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程度的加深,高碳产业的贸易隐含碳都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通信设备及电子业的这一特点更为显著,该产业的垂直专业化率和总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总进口贸易隐含碳除2005年有波动外,其余年份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化学工业的贸易隐含碳从1995年到2007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2002年开始隐含碳增长率大幅提高,这期间的垂直专业化率也逐步增加。金属冶炼业的进出口隐含碳都较高,由于其碳排放强度较大,历年来的贸易隐含碳几乎持平,净出口隐含碳相较于其他行业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通用设备业及石油核燃料业常年保持着隐含碳逆差,主要是由于我国金属矿产资源较为匮乏,需要大量进口,使得这些部门净出口隐含碳为负值。

表71995-2007年高碳产业的垂直专业化率与贸易隐含碳(单位:%及MTC碳当量)

产业部门年份

通信设备及电子制造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金属冶炼及压延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199525.921.611.79.910.325.629.6-4.015.017.218.7-1.5 200033.035.815.420.416.428.732.5-3.817.816.519.6-3.1 200237.461.720.940.819.637.541.3-3.816.833.231.3 1.9 200518.825.452.7-27.320.749.353.9-4.627.251.642.98.7 200744.163.241.222.023.656.244.711.525.058.937.921.0

产业部门年份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焦炭精炼、石油核燃料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199518.510.913.2-2.320.416.522.1-5.618.3 3.0410.7-7.6

·

301

·

(续上表)

产业部门年份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焦炭精炼、石油核燃料业

垂直专

业化率

总出口

隐含碳

总进口

隐含碳

净出口

隐含碳

200017.813.124.7-11.621.420.922.5-1.620.9 1.9 5.5-3.6

200219.611.922.6-10.724.632.413.219.223.9 1.1 6.2-5.1

200525.725.931.3-5.423.631.317.513.830.77.622.9-15.3

200723.831.129.8 1.327.440.914.826.128.0 3.7 5.5-1.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I-O表计算整理得出。

五结论

本文使用进口非竞争I-O模型,估算了1995-2007年中国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率及其贸易隐含碳排放,并进行了排序和相关度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中国各产业的整体垂直专业化率逐年上升,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日渐加深,其中东亚地区在中国的垂直专业化中占比最高,决定了中国从东亚进口大部分中间品,用于加工再出口,主要出口至欧美。这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对中国的隐含碳排放和平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2.我国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部门有通信设备及电子业、焦炭及石油核燃料业、电气机械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中国处在这些高垂直专业化率部门的分工末端,产品附加值较低,然而由于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导致我国在全球生产者责任碳核算体系中承担较高的减排责任。这种格局是不合理的。

3.中国是隐含碳出口大国,多年来处于隐含碳贸易顺差状态。进口中间品的隐含碳比重逐步上升,大约占出口隐含碳的30%左右,成为考量碳排放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参与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提高。

4.将垂直专业化率和贸易隐含碳进行产业分析和排序后,发现对于两者的关系而言,除基础部门外,各部门基本上呈现出一定的正向关系,尤其在垂直专业化率较高的产业部门,这一现象更加明显。通信设备及电子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大部分属于加工贸易,使得这些产业对进出口隐含碳贡献较大。并且随着垂直专业化率的增加,进出口隐含碳均有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1]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8-13.

[2]闫云凤,杨来科.中美贸易与气候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7):40-44.

[3]李小平.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

2

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5):66-70.

[4]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1):4-14,64.

[5]王媛,王文琴,方修琦等.基于国际分工角度的中国贸易碳转移估算[J].资源科学,2011,33(7):1331-1337.[6]马述忠,黄东升.基于MRIO模型的碳足迹跨国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5-15.

·

401

·

[7]丛晓男,王铮,郭晓飞.全球贸易隐含碳的核算及其地缘结构分析[J].财经研究,2013,(1):112-121.

[8]闫云凤,赵忠秀.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2,(1):131-142.

[9]魏本勇,方修琦,王媛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13-419.

[10]王颖,马风涛.出口贸易、国内能源含量与垂直专业化[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25-33.

[11]张友国.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16-30.

[12]David Hummels,DanaRapoport,Kei-Mu Yi.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Trade[J].Fed-eral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Economic PolicyReview,1998,4(2):79-99.

[13]唐杰英.垂直专业化、环境规则和中国工业的贸易竞争力[J].世界经济研究,2013,(7):52-58,80.

[14]彭支伟,刘钧霆.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12):74-78,86.

[15]B.Lin,C.Sun.Evaluating CO

emission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J].Energy Policy,2010,38(1):613-621.

2

[16]C.L.Weber,G.P.Peter,Dabo Guan,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 to Cclimate Change[J].Energy Poli-cy,2008,36(9):3572-3577.

[17]Z.Chen,B.Zhang.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China2007:Inventory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J].Energy Policy,2010,38(10):6180-6193.

[18]J.N.Dean,K.C.Fung,et al..Measuring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ese Trade[J].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office of Economic Working Paper,01-A,2007.

East Asia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Trade Segmentation

and China's Embodied CO

Emissions

2

ZHENG Guo-jiao YANG Lai-ke

Abstract:With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level in East Asia rising rapidly,China is taking industries transferred from East Asian developed economies,meanwhile,It also receives a lot of implicit carbon emis-sions.This paper uses the 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model and the VSS into analysis framework to cal-culate trade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and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in gener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bon embodiment in trade and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s positive,especially in carbon-intensive industries,which means China is still in the disadvantaged posi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with regarding to trade-embodied emissions.

;trade segmentation Key words:East Asian;vertical specialization;foreign trade;embodied CO

2

[责任编辑:莫扬]

[DOI]10.14007/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14148130.html,ki.cjpl.2015.02.009

[引用方式]郑国姣,杨来科.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贸易细分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J].产经评论,2015,6(2):96-105.

·

·

501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2012~2016我国十大贸易伙伴的变化情况

2012~2016我国十大贸易伙伴的变化情况表格 1 2012年我国十大贸易伙伴 贸易国家贸易额进出口出口进口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欧盟(28 国) 5460.43339.92120.5美国4846.83517.91328.9东盟4000.92042.71958.2香港3414.93235.3179.6 日本3294.51516.51778.1韩国2563.3876.81686.5台湾1689.6367.81321.8澳大利亚1223.0377.4845.6 巴西881.6440.6441.0 俄罗斯857.2334.1523.0注 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表格 2 2013年我国十大贸易伙伴 贸易国家贸易额进出口出口进口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欧盟(28 国) 5590.63390.12200.6美国52103684.31525.8东盟4436.12440.71995.4

香港4010.13847.9162.2 日本3125.51502.81622.8韩国2742.5911.81830.7台湾1972.8406.41566.4澳大利亚1363.8375.6988.2 巴西902.8361.9540.9 俄罗斯892.1495.9396.2注 2 数据来源洹水泛舟的博客 表格 3 2014年我国十大贸易伙伴 贸易国家贸易额进出口出口进口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欧盟(28 国) 6151.43708.82442.5美国5551.23960.81590.4东盟4803.92720.72083.2香港3760.93631.9129.0日本3124.41494.41630.0韩国2904.91003.41901.5台湾1983.1462.81520.3澳大利亚1369.0391.5977.5俄罗斯925.8536.8416.1巴西865.8348.9516.9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摘要: ......................................................................................................................................... - 3 - 关键词:...................................................................................................................................... - 3 - 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矛盾.................................................................................. - 3 -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特点...................................................................................... - 3 -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 3 - 2、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 - 4 - 二、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4 - 1、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来拉动,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 为迅速.......................................................................................................................... - 4 - 2、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中进料加工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形式 ... - 5 - 3、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 - 5 - 三、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5 - 1、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 - 5 - 2、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 - 6 - 四、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6 - 1、出口商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仍然呈现低级化.............................................. - 6 -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3、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问题二:如何重建中国对外贸易.............................................................................................. - 7 - (一)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应对美国次贷危 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 8 - (二)及时了解金融危机动态。 ........................................................................................... - 8 - (三)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 9 - (四)创新出口方式,开拓新市场。 ................................................................................... - 9 - 参考文献:................................................................................................................................ - 10 -

东亚_创造经济奇迹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东亚模式与浙江现代化 [ 编者按] 近20 多年来, 现代化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焦点。在一个多极化发展的世界上, 各国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式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所谓美国模式、北欧模式和东亚模式。东亚模式就是在东方儒家文化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经验和道路。它所包括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指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它们在文化传统上属于儒家文化圈,但在现代化过程中学习并消化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体制和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从而形成一个多元文化互动互补的社会。 浙江在历史上即与东亚国家和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与文化联系。浙江的经济、人文环境与日本和四小龙也有某些近似之处。因此,东亚模式的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的。 下面四篇论文系本院“东亚模式与浙江现代化的比较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分别从经济策略、社会保障、教育规划和人文精神诸层面探讨了“东亚模式”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浙江现代化的启示。 东亚:创造经济奇迹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张仁寿 张仁寿,男,1956 年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杭州310025) 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及其成功经验令世人瞩目。浙江不仅与东亚有着相近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处于同一地缘带, 而且比之于东亚模式中日本及随其后的“四小龙”, 属于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后来者, 现在正处在经济起飞时期。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们要重视研究借鉴东亚模式特别是“四小龙” 经济起飞的成功经验。本文着重考察分析东亚成功地实行政府干预和促进出口这样两个事关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 其中的成功经验, 对于加快浙江经济现代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兴工业化国家增加了一倍多。“如果高速增长的分布是随机的, 那么, 如此集中的区域性高增长是极为罕见的, 大约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按亚洲开发银行统计, 过去20 多年东亚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8 % , 远远超过世界发展中国家的413 %和工业发达国家的3 %的增长水平。东亚在全世界的GD P 中所占比例从1960 年的4 %猛增到1990 年的25 % 。到2000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 % 。与此同时,外贸规模也迅速扩大。1965 年,东亚地区的出口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10 % ,1993 年已占到2518 %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 东亚贸易增长幅度将占世界贸易增长幅度的的1/ 3 。 进入90 年代, 西方经济景气低迷, 回升乏力, 而东亚经济一枝独秀, 仍然生机勃勃。在1993 —1995 年间, 东亚连续三年GD P 增长率超过9 % , 而且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超过1986 - 1995 年期间的经济增长幅度。据世界银行1996 年发表的《全球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报告预测, 在1996 —2005 年10 年里, 东亚地区GD P 年均增幅仍将达到719 % , 人均GD P 有望保持过去10 年平均619 %的增长速度。 ·65 · 一、东亚奇迹 东亚的崛起, 已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奇迹。世界银行自1991 年下半年开始, 组织有关专家对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8 个东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于1993 年出版了题为《东亚奇迹: 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的政策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 在1960 年到1985 年之间, 日本和“四小龙”的实际人均收入增加了4 倍多, 东南亚新

中国与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与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分析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所以准确把握中美两国贸易类型、贸易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对于推动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我将重点分析2014年中美两边贸易概况。 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906.8亿美元,增长5.1%。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240.2亿美元,增长1.9%,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6%,下降0.1个百分点;美国自中国进口4666.6亿美元,增长6.0%,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9.9%,提升0.5个百分点。美方贸易逆差3426.3亿美元,增长7.5%。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植物产品和化工产品,2014年出口272.6亿美元、245.0亿美元、174.9亿美元和96.8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2.0%、19.8%、14.1%和7.8%,化工产品出口下降0.8%,运输设备、机电产品、植物产品出口增长18.3%、3.9%和4.6%。对中国运输设备出口增速较快,其中航空航天器对华出口139.2亿美元,增长10.6%;车辆及其零附件出口132.1亿美元,增长28.1%。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2014年进口额2323.4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8%,增长6.6%。其

中,电机和电气产品进口1270.9亿美元,增长8.1%;机械设备进口1052.6亿美元,增长4.8%。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14年进口额507.5亿美元、411.8亿美元和242.3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0.9%、8.8%和5.2%,增长5.1%、1.2%和10.7%。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进口市场的59.6%、67.0%和59.3%,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中国的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中国同时也是美国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塑料橡胶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的首位来源国,占市场份额的36.4%、37.2%、26.0%和14.4%,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表1 2014年中国与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分析(章)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中国贸易伙伴排名

贸易: 贸易,是指买卖或交易行为的总称,通常指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交换活动或行为。其活动范围,不仅包括商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换活动,还包括商品生产者或他人所组织的商品买卖活动;不仅包括国内贸易,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在古代市场上,不仅有物质商品贸易,还有奴隶贸易。在现代市场上,除了有形的商品贸易外,还有技术、资金、信息、劳务,以及保险、旅游等无形的贸易活动。 中国贸易伙伴排名: 你知道现在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哪个吗? 美国? 欧盟? 日本? 对不起,都不是。 答案是:东盟。 就在我们南边的东盟。 这是深远历史意义的第一次! 新华社日前引述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 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1.7万亿元,增长4.2%,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 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61万亿元,下降4.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9%。

中美贸易总值为1.29万亿元,下降9.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1.1%。 中日贸易总值为8463.6亿元,下降0.3%,占中国外贸总值的7.3%。 数据中,有着太多微妙的信号。 1,因为疫情,很多国家封城封国,工厂停工通产,全球贸易遭遇断崖式下降,中欧、中美、中日贸易额都有所下降,这也在情理之中。 2,但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中国和东盟贸易还在增长,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由此,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排名,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要知道,在2019年,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前四名分别是: 第一,欧盟; 第二,东盟; 第三,美国; 第四,日本。 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崛起,原来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9年被东盟取代了。 但今年前5个月,东盟再进一步,又取代了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不容易,相当的不容易!尤其是全球贸易下滑,中国和东盟贸易还在增长。

从东亚经济模式的特点看

从东亚经济模式的特点看,主要有:1、较早地实行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政策。由于东亚国家资源和市埸均有限,都采取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2、政府较强的干预。建立了行政引导市埸调节相结合的市埸经济体制。(香港除外)3、东亚地区经济呈互补性梯级发展,联系紧密,即“雁行模式”。地区内部贸易比重较大。 拉美发展模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期,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始被跨国公司所控制,这种情形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拉美国家情况类似。由此,理论界和工商界有人认为中国可能陷入“技术依赖”困境。有关专家分析了拉美发展模式不同阶段的增长驱动及其“技术依赖”形成原因,提出了若干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一、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化 拉美发展模式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其资源驱动型增长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 1.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19世纪初的独立战争结束后,拉美国家普遍接受了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拉美地大物博,以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外汇收入是天经地义的。就内部因素而言,以下措施无疑是促使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加速运转的主要因素。第一,来自欧洲等地的大量移民为初级产品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第二,除了新开垦的土地以外,教会和印地安人拥有的大片土地也被用来种植农产品;第三,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第四,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了拉美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第五,科技的进步使初级产品部门受益匪浅。 2. 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二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国家忙于战事而减少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且战争影响了洲际运输线,拉美国家难以用充足的硬通货进口工业制成品。这一状况使得拉美国家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促使拉美国家认识到了采纳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必要性,那么二战的爆发则强化了拉美国家追求这一模式的决心。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拉美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幼稚工业”加以高度保护。(2)向“幼稚工业”提供刺激性优惠。(3)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利用国家资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并在一些“战略性”部门和私人投资者无力进入的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部门中直接兴建国有企业,或在对自然资源领域中的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后,将其改造为国有企业。(4)大力吸引外资。(5)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6)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本货和先进技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拉美国家只能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货和技术。 3. 后进口替代(新自由)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广泛传播,东亚选择市场经济之路并成功起飞的示范效应使拉美开始实施“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自由化市场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有: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私有化;税制改革;金融改革;劳工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拉美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突出的一个就是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的控制不断加强。而且,在进口替代时期拉美引进技术尚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有利干预和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但实施一系列自由化政策后,这些干预和保护不复存在,拉美的科技发展对外依赖越发严重。自由化市场经济以及对外资的严重依赖的一个结果就是与大多数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不同。在拉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在1980年以后的20年间一直都在下降,而农业以及矿业、能源等资源密集型工业的产值则明显增加。 二、拉美“技术依赖”的特征与成因

产业内贸易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 一、早期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或称同产业贸易定义为在同一时期内既进口又出口属于同一产业的产品。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开始注意同产业贸易现象,但最初的研究大多属于经验分析。1960年,维多恩(P. J. Verdoorn)在一篇论文中分析了“比荷卢同盟”形成对三个国家的影响,发现三个国家专业化分工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不同分支之间。1966年,巴拉萨(B. Balassa)对欧共体形成后各成员国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欧共体各国的贸易增长大部分是发生在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的商品组内,而不是在商品组之间。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H. G. Grubel and P. J. Lloyd)是最早系统地从理论上研究同产业贸易现象的经济学家。1975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出版《同产业贸易》一书,对同产业贸易理论作了较系统的说明,他们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所谓同质产品(homogeneous products)是指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或相同产品生产区位不同或制造时间不同。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认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运输、储存、销售和包装等成本引起的。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例如水泥、黄沙和砖瓦等等,这些产品的运输成本占整个产品成本的比重非常大,从而使这些产品的贸易半径比较小,这种产品的消费者会从最近的原料生产点来获得这些产品,而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决定了这些产品生产的区位。因此会出现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这些产品的情况,便出现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的商品其基本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通过提供仓储、运输等服务来实现商品的增值,成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一种形式。 (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一国供给和需求的不一致及其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一个国家进口一些其他时候出口的产品,同样出现了产业内同质产品的贸易。 (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如金融服务贸易中常常同时存在“进口”与“出口”。 此外,还可能会由于政府干预造成了国内价格扭曲,而作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便从事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产品差别可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牌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方面。 差异产品又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比如,不同质量的同一品牌的电视机即为垂直差异产品,同样质量的电视机在款式和外观色彩上的不同即为水平差异产品。实际上,差异产品往往既表现出垂直差异的特点,又表现出水平差异的性质。这种差异产品的区分对运用模型进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非常重要。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认为差别产品的同产业贸易可以根据产品的相互替代性的和生产投入相似性来分别进行统计: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中国对外贸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基本内的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1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道路。过去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10年。在总结纪念“入世”十周年活动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是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表对外贸易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态度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3 万字。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回顾并阐述中国政府通过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采取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回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而且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阐明一国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与不分大小、贫富的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白皮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进程,阐明了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澄清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为此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亮点?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实践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在dang zy、guowy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历史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既认真地履行了承诺,又充分享受了权利,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中国贸易伙伴排名

第十名:巴西和巴西是中国在南美最大的贸易和电子商务伙伴,2018年上半年是中国第十大贸易和电子商务伙伴。1-6月,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447.8亿美元,其中中国从巴西进口约298.2亿美元,出口149.7亿美元。中国有148.5亿美元的赤字。中国从巴西进口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在“抛弃”美国卖家后增加了对巴西农产品(如大豆)的进口。 第九:上半年俄俄双边贸易额491.4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俄货物266.3亿美元,货物出口约225.12亿美元。赤字41.14亿美元。事实上,近两年中俄贸易额大幅增长。早在2017年,两国贸易额同比增长20.8%,达到840亿美元。俄罗斯总统表示,今年中俄贸易额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 第八名:上半年,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约251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约245.4亿美元。贸易总额约496.4亿美元,逆差5.6亿美元。 中荷双边贸易的特点是对中国的出口远远少于从中国的进口。2018年上半年,荷兰对华出口61亿美元,对华进口463.5亿美元。中国顺差402.5亿美元。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是机电产品、家具和玩具、纺织品和原材料以及其他轻工业产品。

第六:2018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对华贸易总额680.2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423.8亿美元,从中国进口256.4亿美元,对华逆差167.4亿美元。不过,中澳贸易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2017年1-6月,中澳商品贸易和电子商务出口2132.8亿美元。原因可能与澳大利亚追随美国,对中国发表不利言论有关。 第五,上半年德中双边贸易额为987.1亿美元。上半年,中国从德国进口货物554.6亿美元,对德国出口432.5亿美元,逆差122.1亿美元。2017年,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和贸易伙伴,也是德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 第四:非洲今年上半年,中国与54个非洲国家的贸易额仅为998.4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为19亿美元。事实上,除了与南非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28.8亿美元外,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双边贸易额还不到100亿美元。这样,中非贸易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上半年,日本双边货物贸易1216.2亿美元,中国从日本进口640.8亿美元,对日本出口833.3亿美元,中国顺差192.5亿美元。美元。有分析认为,在美国一再“遗忘”日本的背景下,日本开始关注中国,中日两国即将开启新的经贸合作周期。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