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详尽版:第十章 货币政策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详尽版:第十章 货币政策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详尽版:第十章 货币政策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详尽版: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和。(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是,另一种是。(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3.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菲利普斯曲线)

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二是,三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6. 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

7.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

8.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和。(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9.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和之间的变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0.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和。(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11.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

12. 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箱”操作的。(货币)

13.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流动性陷阱)

1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有、、。(一般性政策工具,择性政策工具,行政控制性政策工具)

15.中央银行常用的传统工具是、、即“三大法宝”。(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

16.中央银行的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不动产信用控制、道义劝告。(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17.行政性控制工具主要有、。(利率最高限,贷款限额。)

18.货币政策的三要素是、、。(政策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

19.货币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四效应”是指:、、、。(滞后效应,乘数效应,波及效应,累积效应)

二、单项选择

1.下列 D 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2.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经常是一致的。A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3.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A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D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5.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C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6.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C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7.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 B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基础货币

D.贷款限额

8.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 B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9.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A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B 。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11.下列 C 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变动实现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政策 D.都不是

12.货币政策时滞即 D 。 A. 内部时滞 B.外部时滞 C.货币政策制定过程

D.货币政策制定实施等时间过程

13.正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价呈总体 B 趋势。A、下降B、上升C、不变D、均不是

14.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一般物价上涨率应控制在 B 为宜。A、1%—2% B、2%—3% C、3%—4% D、4%—5%

15.通常失业率中所指的失业人数是指 B 的人数。A、摩擦失业B、非自愿失业C、自愿失业D、三者均是

16.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把充分就业目标定位于失业率不超过 D 为宜。A、1%

B、2%

C、3%

D、4%

17 A 为期的国际收支平衡称为“静态平衡”。A、1年B、2年C、3年D、4年18.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成 B 。A、正比B、反比C、不成比例D、均不是19.我国统计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中M0包括 C 。A、定期存款B、活期存款C、流通中的现金D、其他存款

20.直接调控机制主要使用 D 来实现。A、利率手段B、汇率手段C、准备金手段D、行政干预

21.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A 。A、国家B、中央银行C、金融体系D、企业22.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具有 C 特点。A、强制性B、行政性C、间接性D、无偿性

23.公开市场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及 D 。A、汇率B、物价水平C、货币供给量D、银行存款准备金

24.以下 A 不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A、公开市场政策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C、消费信用控制D、不动产信用控制

25.C 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A、国际收支平衡B、经济增长C、稳定币值D、充分就业

26.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的 B 。A、经济政策B、货币政策C、外贸政策D、产业政策

27.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时, B 法定准备金率。A、调高B、降低C、不改变D、取消

28. C 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财政政策目标B、货币政策中间目标C、货币政策目标D、经济增长目标

29.西方国家一般以 A 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A、市场利率B、市场物价C、信贷总量D、经济发展

30.法定存款准备金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是 B 。A、利率B、货币乘数C、借款成本效果D、结构调节效果

31.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 C 。A、稳定物价B、信贷总规模C、货币供应量D、现金总量

32.对银行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不包括下边的 B 。A、业务活动范围的管理

B、货款数目管理

C、货款集中程度管理

D、外汇风险管理

3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其方式主要是 C 。

A、直接调控

B、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并用

C、间接调控

D、直接调控,并辅以间接调控

34.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主要是B 。A、国务院B、中国人民银行C、国家政策性银行D、国有商业银行

35.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库券,使货币供应量 B 。A、减少B、增加

C、紧缩

D、不变

36.世界最早建立中央银行监管制度的是 C 。A、法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三、多项选择

1.公开市场业务由(AB )等组成。 A.本币公开市场业务 B. 外汇公开市场业务 C.国债公开市场业务 D. 企业债券公开市场业务E.票据公开市场业务

2.货币政策时滞中的内部时滞可分为(AB )。A.决策时滞B.认识时滞 C.行政时滞 D.作用时滞 E.控制时滞

3.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涉及(ABCDE )等相关要素。A.准备金

B.货币供应量

C.金融资产

D.价格

E.名义国民收入

4.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标准有(ABC )。 A.相关性 B.可控性 C.可测性

D.流动性

E.安全性

5.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ABCD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存贷款利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央行出售政府债券 E.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

6.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BE )。 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降低贴现率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

E.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

7.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中的近程指标是(DE )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汇率

D.基础货币

E.超额储备

8.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主要包括(ABC )。 A.国债 B.中央银行票据

C.政策性金融债券

D.股票

E.可转换债券

9.基础货币包括(ABC )。 A.流通中现金 B.法定准备金 C.超额准备金 D.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 E.中央银行自有资本

10.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是(ABCDE )。 A.货币政策时滞 B.货币流通速度

C.政治经济体制

D.微观主体预期

E.金融创新

1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包括(ABCD )A、稳定物价B、充分就业C、经济增长D、平衡国际收支

12.一般情况下,物价受(ABCD )因素影响。A、工资B、税收C、利润D、原材料价格

13.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ABCE )A、科学技术的进步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投资的增加D、资源的浪费E、资源的利用F、环境污染

14.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包括(BCD )指标。A、存款准备金B、利率C、基础货币D、货币供给量

15.存款准备金由(AC )组成。A、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B、商业银行贷款C、中央银行存款D、国库券

16.我国统计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中M1包括(BC )A、定期存款B、活期存款C、流通中的现金D、其他存款

17.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表现在(ABC )A、调控富有弹性B、操纵灵活C、对金融市场的震动相对较小D、均不是

18.消费者信用控制工具所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规定消费者用分期付款或消费贷款等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时首次付款的(ABC )A、最低金额B、偿还期限C、可购买消费品的种类D、货币种类

19.货币政策应与(ABC )配合,实现经济的宏观调控。A、财政政策B、产业政策C、收入分配政策D、三者均不是

20.下面的( AB )等货币性最强。A.现金B.活期存款C.储蓄存款D.票据E.股票

21.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ABCD )手段有效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分布结构。A.贴现政策B.法定准备率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差别利率政策

22.除了现金之外,下面哪些项目也属于广义的货币范畴。( ABCDE ) A.活期存款B.储蓄存款C.有证价券D.大额存单E.定期存款

四、判断题

1.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货币政策所有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各国一般都选择一到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Y)

2.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是同一个概念。(X )

3.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Y )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只是等额地投放基础货币,而不是等额地投放货币供量。(Y )

5.从技术上讲,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的量可以是无限的。(Y )

6.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X )

7.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与商业企业之间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X )

8.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比较稳定的此增彼减的关系。(Y )

9.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Y )

10.公开市场业务是发达国家最常用的、也是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X )11.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是社会总供求状况。(Y )

12.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意味着信贷规模的增加。(X )

13.经济繁荣或通货膨胀,则市场利率趋于下降。(X )

14.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Y )

15.基础货币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减少,则社会总需求增加。(X)

16.消费者信用控制对无担保的消费者信贷要提取一定的准备金。(Y )

17.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则货币供应量减缩,市场利率下降,社会对货币需求减少。(X )18.中央银行可通过卖出有价证券来达到放松银根的目的。(X )

五、名词解释

1、货币发行——广义的发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投放、回笼、调拨、销毁、保管以及调节各地货币流通等业务活动的总称。狭义的发行是指中央银行向流通领域中投放人民币现金的行为。

2、消费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一种信用管理措施。

3、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在货币供给方面实施间接调控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

4、稳定物价——指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明显的波动。

5、充分就业——指剔除非自愿失业以后的社会劳动力就业程度。

6、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对他国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基本持平。

7、一般性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较为常用的传统政策工具。

8、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从而使基础货币发生增减变化,进而调节市场货币量的做法。

9、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通过使用贷款购买股票的定金或保证金的规定,制约、控制证券市场的放款规模。

10、道义劝告——是中央银行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对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劝导作用影响它们的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从而达到和控制信用活动的目的。

11、不动产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房地产放款中贷款最高相额、最高期限、首次副宽金额或还款条件等的规定来限制房地产放款规模的一种政策调节工具。

12、行政性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业务。

1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和途径。

14、前瞻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政策的即期使用要与控制通货膨胀的中长期目标相结合,它包含一个动态过程,即中央银行要根据货币政策的远期目标,在不同的时点及时采取政策行动,以实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15、滞后效应——指货币政策的紧缩或放松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即时产生,而是必须经过一系列环节和一定的时滞才能实现。

16、乘数效应——指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会相应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由贷款而产生派生存款,这样循环使得货币供应量成倍增加。

17、波及效应——指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会普遍产生影响。

18、累积效应——指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的成本具有累积或叠加的作用。

19、财政政策——指财政收支对社会总供求的调节作用。

20、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对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进行某种干预的政策。

21、利率最高限——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定期及储蓄存款所能支付的最高利率。

22、菲利普斯曲线——它是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校比肩的交替关系的一种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

通货膨胀率较高。

23、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在实施某种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具体的操作方式。

24、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25、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利率,影响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26、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达到,必须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中央银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达到其最终的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27、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货币政策时滞。

六、问答题

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答: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二是可控性,央行能够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

2.试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答: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相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只要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就可以说该经济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GNP或GDP的年增长率或人均年增长率来衡量。(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试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答: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是为了实现结构性的控制目标。常用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除了上述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中央银行还可根据本国的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具体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其中,既有直接的信用控制,也有间接的信用控制。直接的信用控制具包括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直接干预、特别存款等;间接的信用控制包括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

4.试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央行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控制某一中介目标,并通过这一中介目标的传导来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一般地说,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对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变量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而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由于货币供应

量和长期利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如货币政策操作得当,则其最终结果将是达到其预定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5.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原理及过程?答:对经济实施宏观调空,是中央银行全部业务的核心所在,它是通过货币政策的指定和实行来实现的,中央银行宏观调空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以便制定和选择符合客观经济实际的货币政策;其次要充分考虑货币政策本身的时滞效应和各种影响因素,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以便取得更好的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另外,还要注意政策与国民经济中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的。

6.为什么要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答:前瞻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政策的即期使用要与控制通货膨胀的中长期目标相结合,它包含一个动态过程,即中央银行要根据货币政策的远期目标,在不同的时点及时采取政策行动,以实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实行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前瞻性货币政策对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确保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货币政策本身具有滞后效应、乘数效应、波及效应和累积效应。

七、论述题

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为什么?答案要点: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是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政策目标,因为这四大目标之间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较明显的如:(1)稳定物价于充分就业之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2)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经济增长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也较高。(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2.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答案要点:(1)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效果,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产生“告示作用”。此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防止金融恐慌,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在运用此项工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而且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并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解;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在于: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当然,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3.试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歧。答案要点: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即M↑→ i↓

→ I↑ → y↑。其次,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指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如其中一个出问题,则货币政策将无效,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是不可靠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即M→Y。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导致名义收入的变动。

4.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何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答案要点:在通货紧缩时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发展经济,抑制通货紧缩。相对宽松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降低再贴现率和放宽再贴现条件,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应的看法。答题要点:一是解释货币政策的含义;二是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和主要政策手段(或工具);三是谈谈在近年来针对我国宏观经济实际主要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其效果如何?你认为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可以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