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庞轶君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邵锦平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一、课前系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一)研读分析教材

1.分析课程标准:

本课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合作到国共对峙中的第一课。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最终破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在单元教学中,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所以在中国革命史的学习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授的课程内容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的胜利进军及最终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引导学生收集北伐战争相关知识,使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失败的史实,使学生们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在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贯彻一直都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本课教学中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

1.时空观念素养

本课在导入部分就由2005年和201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会晤的情形,引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话题,旨在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并且能够按照时间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2.史料实证素养

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史料,比如在分析国共两党合作原因时,采用了三大宣言、孙文书信等文字史料,还展示了很多反映当时历史事件的图片史料,基本上本课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史料基础上的,符合史料实证素养中所表述的:能够从历史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此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3.家国情怀

让学生在本课学习时能真切的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另外通过北伐战争的最终失败,让学生们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并使学生回到现实中能进一步培养其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四)确定教学立意

根据以上对于本课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分析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立意为:

1.教授内容与形式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本课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够成熟,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点,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此外,八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所以教学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比较适宜。

2.全面展现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进程的风起云涌。

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北伐战争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国共能够合作的原因,北伐

胜利进军与国共合作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北伐最终失败与国共合作破裂给与我党必须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军队的启示。

3.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本课通过讲述黄埔军校办学宗旨、北伐誓词、用历史短剧展现北伐胜利进军中叶挺独立团的英勇,以及让学生体会国民革命失败时蒋汪等的反动行径等内容,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公平与正义,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要让学生能够把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二、斟酌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一)设计合理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如以问题驱动的教材阅读、历史事件原因分析。以任务驱动的历史图片的展示及描述、历史视频资料的观看及对其中历史信息的提取,还包括排演与本课相关的历史短剧等活动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特色环节,突破教学重点

在本课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为突破教学的三个重点,即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的失败,分别设计了以下几个特色环节。

1.国共合作的原因

问题驱动:阅读教材,并根据PPT展示三大的宣言及孙中山先生的话语这两段文字材料,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思考并小组讨论得出国共合作的原因。关于国共合作的原因,教材中的叙述并未从国共两党来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现的客观条件,这样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国共两党为何能走到一起这一重点内容时,会有产生一些理解障碍。所以在本环节内容教授中,先给出三大宣言中中共对于如今革命形势的判断,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关于省港大罢工失败等内容,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共方面寻求合作的必要性。而在提及国民党方面的原因时,给出的文字资料里提及孙中山先生对于俄国革命的思考及态度,也便于学生理解国共两党合作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和客观条件。最后,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强调合作的过程,通过合作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目标,

整个过程强调对历史的理解而非死记历史结论。

2.北伐胜利进军

任务驱动:让学生根据PPT展示北伐胜利进军路线动态示意图,描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并根据自导自演历史短剧《武昌战役前夕》,感受在北伐胜利进军过程中,以叶挺铁军为代表的北伐军战士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强化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课本上关于北伐胜利进军这一内容,尽管提供了文字和图片材料,但叙述的文字较为书面化,提供的图片缺乏生动性,这对于思维活跃、注意力易于分散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讲,较难引起足够的兴趣,所以在讲述胜利进军过程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展示的动态进军示意图进行讲述,能让学生更明确的知晓北伐进军的先后过程及战略意图,另外在其中穿插学生自导自演的历史短剧,能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完成剧本,以及自我表演的过程中,更全面的了解和接触这段历史,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其对历史的理解,引起情感共鸣。

3.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任务驱动:播放视频、图片展示国民大革命失败。关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课本上对于“四一二”及“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叙述简单规范,限于篇幅并没有过多展开,这对于学生理解大革命失败有一定难度,而用视频和历史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补充介绍这段内容,能更好的理解国民党右派在背叛革命时的反动与凶残,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也更加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的无比正确性。

三、课后教学反思

(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是学习效果的主人,忠实于学生的自我感受,在此基础上,通过它们的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学习历史的乐趣。

2.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化,着眼于本课重点难点,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有机的融合其中,将历史的学习落到实处。

(二)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心理学中认为,只有思想才能唤起思想,只有情感才能带动情感。在设计本教案前,曾参阅过多篇本课题的教案,深有感触。在教学过程中,不围绕教学目

标,过多补充历史背景知识,只会模糊本课主题,而缺乏情感的带动也只会让历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本教学设计,紧扣教学目标,从历史出发,着眼能力培养,以思想唤起思想,用情感带动情感,精选历史材料和课堂活动,营造学生感兴趣,充满创造力的课堂氛围,切实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八年级历史上册 1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11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3、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准备】工具书,表格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情“动”员(3分钟) 展示《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 谈一谈你的感想? 二、主“动”展示(5分钟) 讲述一个你知道的北伐战争小故事。三、调“动”探究(10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点: 一、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 2.建立:()在广州黄埔建立。 3.领导:校长()。政治部主任()。 4.作用:()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开始时间:( ) 2.北伐目的:() 3.主要对象:()、()、()。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

6.重要战役:()、()、()。 7.主要战果: (1)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伐军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背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2)性质:()。 (3)政策:()。 四、互“动”交流(20分钟)我收获,我快乐 1、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革命活动有哪些?结果如何?教师点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等革命活动,试图挽救民族危机,但都以失败宣告结束;与此同时,中共成立后,按照中共一大的党纲要求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也同样以失败结束。正当双方对革命的前途迷茫之际,在苏联的帮助下,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国民革命。 2、《黄埔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请问: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孙中山创办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武装,以武力推翻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国家危亡,这也是军校的办学宗旨。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2、重点突破——北伐战争 一、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同时分析: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 教师点拨: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a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b作战方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伐战争》教案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出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背景导入: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国民党创办的。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成立的。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情况。 读《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六期毕业人数》,归纳创办黄埔军校的意义。 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正当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之时,国共合作破裂。 二、【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讲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国共开展双方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北伐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也隐藏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武汉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 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北伐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北伐战争更是国民革命军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 说明: 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国共双方立场出发,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次国共合作采用党内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教师应通过分析历史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五、【教学设计】: 导入: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工人进行了100多次罢工,其中最有影响力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罢工)。但是这些罢工最后都失败了,中共从血的教训中明白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需要强有力的同盟军。中共找到了谁呢? 1.讲述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请同学阅读课文,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各自立场出发,思考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国民党革命屡遭挫折,国民党组织涣散、缺乏战斗力,孙中山决心引入新思想,改行新策略,改造整顿国民党 共产党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受挫,要求寻找同盟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合作方式——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也就是说本次合作采用的是在国民党内部实行合作的形式。 提问: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合作方式呢?(给学生思考时间)因为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当时中共还在初创时期,力量和影响较薄弱,国民党却以俨然是一面革命旗帜了,党内合作将国民党变成了革命的大本营,结果是国民党成为了工人、农民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阵营,扩大统一战线,推进革命进程。当然,孙中山也不可能同意让国民党加入共产党,他所乐见的是中共作为新鲜血液改组国民党。 (3)合作标志——191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2.讲述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 通过阅读教材,引导讨论下面的问题: (1)你能够从哪些方面看出这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2)从军校的对联,你能看出军校的创办宗旨是什么? (3)军校的创办有什么影响? 3.讲述北伐战争: (1)背景: 国共合作促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将矛头指向当时割据各地的封建军阀,广州革命政府成立以后,“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革命思想高涨,进行北伐的时机也成熟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最新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2.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 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提示: 时空1924年,广州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参会人员 领导和组织工作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战争》教案[001]完美版

《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观看北伐战争的视频,培养学生从影视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flash《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2)让学生课前搜集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历史任务的资料,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3)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师:大家看,这是国民革命军军歌,其旋律大家都很熟悉啦。 生: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师:这首儿歌是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到中国,被填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那么这到底是在描写中国的具体哪段历史呢?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多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师:我们这次国民革命之旅总共有四个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旅途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课前已经叫大家去找资料了,从检查的结果看大家都做得很好,那我在此就不再重复了。出发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一个概念“军阀”,大家从上几单元学习中都知道,帝国主义列强曾经把清政府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然而请政府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袁世凯便成了他们新的代理人。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在华的利益,划分势力范围,各自扶植地方军阀,使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那么什么叫军阀,简单理解就是封建割据政权,他们的性质跟请政府没什么区别,所以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内忧外患。那外患指什么? 生:列强侵略。 师:对了就是各国列强的侵略,那内忧又是什么呢?国内军阀有列强撑腰,经常怎么样? 生:答打战。 师:就是在这种不断割地赔款,长年战乱的情况下,中国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因此要解救中国老百姓必须要消灭列强和军阀。所谓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那么走出国民革命第一步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师: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我们第一个站,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张图片就是国民党一大会议会址,也即现金的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125号,位于中山图书馆和广东博物馆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庞轶君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邵锦平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一、课前系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一)研读分析教材 1.分析课程标准: 本课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合作到国共对峙中的第一课。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最终破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在单元教学中,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所以在中国革命史的学习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授的课程内容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的胜利进军及最终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引导学生收集北伐战争相关知识,使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失败的史实,使学生们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和胜利进军 2.叶挺独立团3.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4.国民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指导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剖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统一战线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2.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新代理人,从民主革命者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破坏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北伐的胜 利进军(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难点(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疑点1)北伐战争打垮了封建军阀,又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2)帝国主义为什么会与国民党勾结?

(3)陈独秀为什么会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4.解决办法(1)关于北伐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叙述的史实,进行综合概括,教师予以引导,得出以下结论:(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一场正义战争,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正义之师必胜。(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两党齐心协力反对北洋军阀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3)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4)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热情支援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2)关于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内容,从敌我两个方面去找原因,也就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讨论完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帝国主义为什么与国民党右派相勾结?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要害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认识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 (3)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理解。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 1、(导入)问:这几天电视里的新闻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这场战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

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主力被基本消灭。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一带。奉系军阀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其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 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曾为某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黄埔军校C.马尾船政学堂D.京师大学堂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4.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地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辛亥革命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 5.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 6.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7.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 通过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黄埔军校的大门及门上对联。师: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

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那么,黄辅军校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它建立后对当时的形势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 从中提炼出相关信息。 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作用) 2、生交流阅读成果,师归纳: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1924年5月广州黄埔。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展示:幻灯片(孙、吴、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生交流,师归纳: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 生交流,师归纳:通过这个实力表和《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可以看出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情况。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知道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3.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四、随堂演练 1.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2.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兼任黄埔军校总理的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廖仲恺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6.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B.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 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 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 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五、课后反思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伐战争的教学设计 冀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的教学设计冀教版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探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训练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2、通过探讨北伐战争胜利原因,认识北伐战争是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并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国共合作。了解国共合作的主要原因及其过程。 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难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看书;自学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随堂检测;中考链接。 教学过程 歌曲引入新课: 教师清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仿《两只老虎》曲调) 投影出示问题,检查预习情况(独立写本子上,交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1、跟据内容判断这是什么时期的战歌? 2、是什么人进行的革命活动?结果如何? 3、除军阀的军阀指那些人?

教师引入语:这些是我们这节课需要了解的知识,赶快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学生学习过程:依据教师投影出示的自学提示梳理本课知识。 板书——自学提示: 1、国共合作形成原因: 标志:中国国民党召开() 2、合作产物—黄埔军校:划时间、地点、名称、创立者、特色、作用。 目的:为了()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3、合作高潮—北伐战争主要对象:(、、) 时间与领导机构() 方针:()主战场() 思考并讨论:p82想一想。 4、合作结果—破裂:()制造 ()政变;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 歌词导入法。 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其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来显示。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讲述法。 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②图片:《国民革命军军歌》;孙中山,周恩来等人物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③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和一些文字资料。④视频资料。⑤flash动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用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 2、黄埔军校的建立 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范敬涛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 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讲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由此导入新课。 2、黄埔军校的建立 a.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谁创建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呢?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由此,中国进入一个大革命的时代。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 本课是新人教部编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二、进入新课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实现 展示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主要介绍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合作后的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这部分内容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课内容重点在于强调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带来的成果,讲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学习历史的经历,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在大历史背景中了解历史事件的意识还不够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表述能力,但总结和动手能力还须提高;对胜利的原因分析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可以给他们机会自己总结;对于历史事件的成功与否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的认识,有利于独立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思路】

本课的史实包括: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对这些基本史实的内容,采取的处理方式通过阅读课本填写表格,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国共两党为什么合作、北伐为什么会胜利进军,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示思考思路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思考、交流、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出示黄埔军校的对联,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立;通过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回历史,再拉回现实,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

北伐战争教案及说课稿(优质课)

优质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前河乡中心学校李全良 一、说课标 本课所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两项,即“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黄埔军校创立的目的,知道其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名称、意义),能从事实中认识到国共合作的特点;明确北伐战争的目的,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时间、进攻对象和战争的发展和结果),能够分析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知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明确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能正确判断北伐战争的成功与失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回历史,再拉回现实,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通过影视资料的解读,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绘制北伐战争示意图,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北伐战争的结果分析,提高对历史事件结果的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黄埔军校大门上的对联的赏析,激起对革命先烈英勇无私品质的敬仰之情;通过对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军事政治人才的了解,感受革命青年的报国之志与奋斗之精神;合唱《国民革命歌》来感受激情燃烧的大革命时代气息;通过对蒋介石的叛变革命的历史事件的了解,明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三、说教材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说重点、难点 怎样理解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促使两党的合作并开创了中国的未来,怎样理解国民党的叛变革命。 五、说教法 理念: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力争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最大化。 构思: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本课给学生带来的“兴趣点”较多,所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落实资料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组织。采取“六助教学”,助生自助。 六、说学法: 理念: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 构思:综合采取知识迁移法、总结归纳法、分析提炼法、史论结合法、搜集整理法、分析比较法等等。 七、说设计 一、导入: 我将用视频《国民革命歌》来导入。能激起学生兴趣,利于调动学生情绪以及课堂气氛。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我用白板中的翻版来进行展示本课的三个部分,反面用文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