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目前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50%,假设2010年官方公布的CPI为3.80%,则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年利率为()。

A.1.30%

B.-1.30%

C.-1.25%

D.-1.27%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实际年利率

2.银行进行同业拆借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贷款规模

B.解决中长期资金不足

C.调剂准备金头寸

D.购买有利可图的有价证券

【答案】C

【解析】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在这种拆借业务中,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有的只有一日——今日

借,明日还。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同业拆借或通过各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即通过中央银行把款项从拆出行账户划转到拆入行账户,或采取同业存款以及回购协议等形式进行。

3.以下关于中央银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银行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B.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C.流通中的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D.中央银行可以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

E.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

【答案】D

【解析】A项,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即不对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结算业务,而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B项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金融调控,如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CE两项,中央银行的资产包括,国外资产、贴现和放款、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外汇、黄金储备以及其他资产;负债包括,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对外负债以及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4.“公司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这一命题是()。

A.MM命题

B.价值增加原则

C.分离定理

D.价值第一原则

【答案】A

【解析】MM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58年6月《美国经济评论》第48卷发表的论文《资本成本、企业理财和投资理论》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定理,其核心内容是:在具备完美资本市场的经济中,企业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

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余额为7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以下不属于M2的是()。

A.现金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信托存款

E.银行准备金

【答案】E

【解析】关于货币供给的M2又称为广义货币供给量,在各国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在我国为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而M1=M0+活期存款,M0=流通中现金。

6.国际收支的缺口是指()。

A.错误与遗漏

B.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差额

C.国际收支差额

D.基本差额

【答案】C

【解析】国际收支包括四类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以及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缺口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而国际收支差额是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合计所得的总差额,故其一国的国际收支缺口。

7.面值为100元的永久性债券票面利率是10%,当市场利率为8%时,该债券的理论市场价格应该是()元。

A.100

B.125

C.110

D.1375

【答案】B

【解析】该债券的理论市场价格应该是

8.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答案】B

【解析】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英国一直采用这一标价法,美国从1978年9月1日起也改用间接标价法。ACD 三项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9.期权的最大特征是()。

A.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

B.期权的卖方有执行或放弃执行期权的选择权

C.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D.必须每日计算盈亏,到期之前会发生现金流动

【答案】C

【解析】期权对于买方来说,可以实现有限的损失和无限的收益,而对于卖方来说则恰好相反,即损失无限而收益有限。B项期权的买方有执行或放弃执行期权的选择权;D项期货交易必须每日计算盈亏,期权交易没有此规定。

10.根据“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时,合理的政策选择为()。

A.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和货币升值

C.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和货币贬值

D.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答案】A

【解析】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和名义收入有着相对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固定汇率制下,得出了他的政策“分派原则”:只有把内部均衡目标分派给财政政策,外部均衡目标分派给货币政策,方能达到经济的全面均衡。依据这样的思路,有一个最佳政策配合的设计:

二、概念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货币制度

答:货币制度指一国以法律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与流通结构,简称“币制”。货币制度的确定,保障了本国货币制造与流动正常、合法的程序,并使货币流通的各种构成因素结合而成统一的系统。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货币而产生的,根据货币制度存在的具体形式来看,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金属货币制度又可以分为复本位制和单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也称作“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⑤规定货币铸造或者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制度。

2.国家信用

答:国家信用指国家或其附属机构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机构发行债券或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以国家为主体。它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按期限可分为国库券、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按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开征募和银行承销。主要信用工具有中央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导师简介-黄孝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导师简介- 黄孝武 黄孝武男,1967年11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中介、金融契约。 教育背景 1994~1997年,中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学习,获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9~1992年,中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学习,获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5~1989年,中南财经大学财金系学习,获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专业)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金融系教授 2004~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2002年12月~2003年11月,美国North Carolina Central University访问学者 1999~200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系副教授 1994~1999年,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讲师 1992~1994年,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与管理译丛》编辑部编辑 2000年来主要讲授的课程 为本科生讲授《货币金融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个人理财》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货币理论与政策》、《社会资金配置研究》、《金融管理》等课程;为博士研究生讲授《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契约理论》等课程。 2000年以来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类 “商业银行创新与资本市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pp.37~40 “‘面向学生’教学模式探讨-以《金融学》教学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5),pp.157~159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股票市场价格问题”,载于周骏等主编,《投资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pp.376~397 “略论西方资产价格泡沫理论研究的两种趋向”,《国外社会科学》,2005(1),pp.24~30 “非正式金融的风险管理-以农村非正式金融为例”,载于朱新蓉等主编,《中国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pp.142~158 “资产价格泡沫生成与治理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4(11),pp.107~109 “中小企业融资优势研究”,《投资研究》,2004(11),PP36~39 “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pp.49~53 “Share Price Reactions to Financial Pre-Announcements: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Market”,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V ol.9 No.2, 2004 (Summer), pp.46~55. Co-Authored with Kofi A Amoateng “China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Financial Announcements: Evidence from Segmented Markets”, Managerial Finance, V ol.30, No.3, 2004, pp.62~73 “企业间信任问题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2(10),pp.59~64 “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间的激励约束机制初探”,《高科技与产业化》,2002(6),pp.33~34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利息和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 3.1 复习笔记 一、利息与收益资本化 1.利息理论 (1)对于利息合理性的认识 人类社会对于利息存在的合理性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认识过程。 (2)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来源的认识 ①货币报酬论。比较典型的是配第的地租派生理论和洛克的货币分布不均理论。 ②资本租金论。资本租金论是对货币报酬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巴本提出利息是资本租金的观点。诺思提出了借贷资本租金理论,他也把货币的借贷看成是实物资本的借贷,而利息是由于资本的余缺产生的,可供生产和贸易的资本掌握在没有兴趣进行生产和贸易的人手中,他们愿意将资本出借给愿意从事生产和贸易活动的人,并从中收取利息。 ③风险补偿论。风险来自于借入者的诚信、生产经营状况、利润的高低及生活费用等,因而利息的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入者的迫切程度与贪婪之心。 ④产业利润学说。斯密认为,资本是出借人贷出取息的资财。这些资财既可以用于生产以提供利润,也可以用于直接的生活消费以维持劳动者的生命,但主要用于资本主义的工农业生产。这表明斯密所定义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出借人贷出资财所获得的利息也就是产业利润的一部分。这样,斯密就摒弃了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以商业资本和农业资本为一般资本的狭隘认识,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深人论述了包括工业资本、农业资本等在内的产业资

本的性质。 ⑤资本生产力论。借贷资本的利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险性利息,二是纯利息。风险性利息是资金贷出者承担风险的报酬,不能说明利息的本质;纯利息是源于资本像自然力一样具有生产力,两种生产力结合在一起促进生产,那么借款人借入资本进行生产,其生产出的价值的一部分就要用于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 ⑥节欲论。 ⑦时差论。 ⑧等待与资本收益说。 ⑨人性不耐理论。 ⑩灵活性偏好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表面上来源于利润,反映为资金的价格,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剩余劳动的方式。由此就厘清了利息和利率的界限,即0<利息<利润和0<利率<平均利润率。由于竞争的缘故,平均利润率会逐渐下降,因此,利率也会逐渐降低。马克思的利息理论深刻地提示了利息的来源和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收益资本化理论,为现代信用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收益资本化理论 (1)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式 利润是由生产力水平、外部环境、经营能力等多方面决定的,不确定因素多,因而不固定;利息是借贷行为成立时就确定了的。利润和利息的这种区别使利息成为资本收益的最低标准,即一般形式,利率尤其是市场利率也就成为资本收益率的一般形式。 (2)收益资本化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存款类金融机构)

第六章存款类金融机构 6.1 复习笔记 一、存款类金融机构概述 1.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指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其典型代表有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 2.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1)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性质 首先,存款类金融机构是一种企业。它们必须依法成立,并需要有自己的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除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外,存款类金融机构都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经营目标。存款类金融机构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经营对象的差异上。 其次,存款类金融机构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还经营其他中间业务,如结算业务。 (2)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职能 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四项职能。 ①信用中介职能又称信用媒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是存款类金融机构通过其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

货币资本集中起来,再通过其资产业务,把这些货币资本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在此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使用权由资金融出方让渡给资金融入方,但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 信用中介职能的调节作用:第一,信用中介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的条件下,增加资本的实际使用量,提高社会总货币资金的增值能力。第二,信用中介通过储蓄形式改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通过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改变货币资本的存量结构。第三,信用中介还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支付中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职能。 ②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通过为各经济部门开立账户,充当它们之间货币结算与收付的中间人,为客户办理资金结算与支付。 ③存款类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创造信用工具,如支票、本票等;第二是创造信用量。前者是后者的工具。 在给定货币总量的前提下,影响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原始存款数量。第二,个人或企业的现金持有量。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④金融服务职能。 第一,原属于企业会计的业务转由存款类金融机构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代理支付各种费用。第二,资本运营成为当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管理内容,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以向企业提供相应资本运营服务。第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客观上产生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需求,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为企业提供相应咨询服务。第四,个人消费也由现金结算向转账结算发展,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为个人提供转账结算服务。 ⑤四大职能的关系。

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_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规律? 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体现着一个基本规律,即货币形式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因素是决定性的,货币同其他因素一样,都要适应生产力海水平。不管是形式多样的实物货币,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促进作用的金属货币,都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而信用货币则是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货币形式。 2.支付手段职能导致货币危机性的原因何在?它与通货膨胀有何关系? ⑴支付手段可能引发债务链条,从而导致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不正常。并且,货币具有相对独立运行的能力,在无发行信用保证时,可能引发货币的超量发行从而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⑵从表面上看,支付手段是货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与商品脱离了关系,所以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货币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货币越多财富就越多,导致货币量急剧增长,严重偏离商品和劳务总量,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物价上涨引致通货膨胀。 3.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面对物价上涨就会尽可能地将货币换成商品,而且即便人们愿意贮藏,信用货币的主要贮藏方式是存款,存款不仅不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相反还可能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出更多货币,所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4.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对货币层次和货币范围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中,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将货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然而,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要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要客观存在具有明显不同流动性和收益的金融资产;二是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并且在统计时点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在电子货币条件下,传统货币层次的划分前提受到了挑战。电子货币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子货币会影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电子货币缩小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从而导致了货币的存在形式在活期存款和通货之间进行频繁转换,这就模糊了M0和M1之间的界限;其次,电子货模糊了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从而给货币层次的划分带了影响。 5.货币作为生产的推动力起了怎样的作用?为何说货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⑴首先,货币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发挥原始资本的作用,直接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开始;其次,货币作为持续推动力发挥追加资本的作用,保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状态;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促进商品交换,作为分配工具满足分配,还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促进财富增长。 ⑵货币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宏观调控机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往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政策中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 四、练习题 1.货币产生的经济根源的什么?货币是在什么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进商品出现后,伴随着商品交易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是与私有制或是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状况相联系的历史范畴。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目前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50%,假设2010年官方公布的CPI为3.80%,则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年利率为()。 A.1.30% B.-1.30% C.-1.25% D.-1.27%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实际年利率 2.银行进行同业拆借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贷款规模 B.解决中长期资金不足 C.调剂准备金头寸 D.购买有利可图的有价证券 【答案】C 【解析】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在这种拆借业务中,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有的只有一日——今日

借,明日还。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同业拆借或通过各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即通过中央银行把款项从拆出行账户划转到拆入行账户,或采取同业存款以及回购协议等形式进行。 3.以下关于中央银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银行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B.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C.流通中的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D.中央银行可以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 E.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 【答案】D 【解析】A项,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即不对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结算业务,而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B项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金融调控,如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CE两项,中央银行的资产包括,国外资产、贴现和放款、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外汇、黄金储备以及其他资产;负债包括,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对外负债以及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4.“公司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这一命题是()。 A.MM命题 B.价值增加原则 C.分离定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1金融学参考书目历年真题答案

爱他教育的辅导老师认为,认真研究好历年的考研真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为同学整理出人大金融学的考研真题,希望对同学们的考研提供最大帮助!! 参考书目 1、《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货币金融学》,朱新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3、《公司理财》,A罗斯著,吴世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8版)。 注:1.本店电子版光盘内容采用封装形式,因为电子版内容容易复制,一旦拆封,不再授理退货退款方面的服务,并且收到资料后,请先核对纸张内容的资料,满意之后,再拆开光盘包装,进行电子版内容核对,若是拆开之后,不满意,需要退货,我们将会收取相应的费用,请同学们注意!!!! 2.本套资料为教辅资料不包函教材,需要教材可以另外代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1金融学综合纸张部分清单(其余资料均为电子版) 1-对外贸易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综合431复习资料 a.黄达《金融学》复习重点和框架 b.金融学题库及答案 c.公司理财题库及答案 2-缩印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3-金融联考历年真题+及答案+(2002年至2009年) 4-2007-2008货币银行学期末AB卷 5-2011年431金融学真题 6-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 7-货币银行学笔记 8-货币银行学大纲 9-货币银行学试卷 10-货币银行学作业、习题及答案 11-胶装!国际金融学复习指南 需要代购书籍的同学,可以复制链接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看里面的描述,在购买前请确认书名,版本,出版社,且联系客服改价(资料+书籍)的费用。 参考书目: 1.金融学(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价:¥ 69 现价:¥49 链接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5417658.html,/s/blog_657963fe01011m1d.html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朱新蓉)

一、名词解释 1、货币: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具备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同一切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 2、货币的本质即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特点: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交换。 3、货币市场的定义: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 4、经济周期:是指社会经济状况沿着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过程周而复始的变化。 5、外汇: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6、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 7、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 8、通货膨胀的定义: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生活对货币的实际需求。 二、填空 1、利率的分类:(1)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借贷的期限不同)(2)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 (3)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借贷期内是否调整)(4)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有中央银行规定并强制执行) 2、外汇的分类:按外汇是否能够自由兑换划分为:自由外汇、记账外汇 3、金融体系的构成: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 4、金融市场的功能:促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转移和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调节经济运行。 5、投资银行的类型:合伙制投资银行、股份制投资银行 6、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7、银行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 8、信用特征:1:信用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2:价值的有偿活动。3:特殊的运动过程。4:风险性 9、资本的分类:普通资本、优先资本、其他资本 三、简答 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职能。具体包括: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 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储藏手段职能是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世界货币职能也叫国际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货币的作用:1:货币作为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2:作为价值的衡量器,成为计价、统计、核算、预测等经济管理工作的工具3:作为交换的媒介,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因而使社会总供给迅速扩大。4:作为社会分配的工具,服务于工资分配、利息分配、财政分配等。5:从宏观上来看,货币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2、信用形式:按照信用主体划分可分为:1、商业信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发生的信用,其主要的形式是预付和赊 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2、国家信用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财政部门向国外各类主体举借债务而形成的信用3、银行信用是指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4、消费信用是商业银行货专门的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以大型耐用消费品为抵押的贷款。 3、汇率变动影响经济的制约因素:1.货币兑换性。一国货币的自由兑换程度越高,在国际支付中使用的频率越高,该国受汇率变 化的影响越大。2.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与国民总值的对比。对外贸易系数越改的国家,受汇率变化的影响越大。 3.商品的多样化程度。汇率变化对单一商品生产国的经济影响大,而对商品生产多样化的国家影响较小。 4.金融市场发育度及 开放度。一国金融市场发育度越高,且对外越开放,则该国受汇率变化的影响越大。5.政府的干涉程度。政府干预经济运行会改变市场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得汇率变化的影响复杂化。 4、股票、债券的异同:相同点:1:基金、股票、债券都是有价证券,都是筹措资金的手段2:基金份额的划分类似于股票:股票是按“股”划分;基金资产则划分为若干个“基金单位”。3:股票、债券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4、三者的收益率相互影响。不同点:1.投资者地位不同: 股票持有人是公司的股东;债券的持有人是债券发行人的债权人;基金份额的持有人是基金的受益人,与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体现的是信托关系。2. 风险程度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股票的风险大于基金;而债券本金能够得到保障,收益相对固定,风险比基金要小。3. 收益情况不同: 股票和基金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而债券的收益是确定的。4. 投资方式不同:与股票、债券的投资者不同,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 5. 价格取向不同:股票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和公司基本面(经营、财务状况等)的影响巨大;而影响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利率;基金的价格则主要决定于资产净值。:6. 投资回收方式不同: 股票一般无存续期限;债券有一定的存续期限,期满后收回本金;投资者投资基金则要视所持有的基金形态不同而有区别:封闭式基金有一定的期限,期满后,投资者可按持有的份额分得相应的剩余资产,在封闭期内还可以在交易市场上变现;开放式基金一般没有

2019年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附历年分数线及复习经验

2019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附历年分数线及复习经验] 2019考研的小伙伴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了,金融专硕作为热门专业之一成为很多考研儿的目标专业,但是刚开始都不知道去哪里查询院校的相关信息,感到很迷茫,接下来跨考考研老师将重点讲解2019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相关的信息。考研儿可以作为备考的参考。 中南财大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中南财大作为知名的211财经院校,金融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地处武汉,在南方特别是深圳等就业非常不错。 初试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三、431金融学综合。 1.关于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辅导班 目前市面上经济学考研辅导班的有很多机构,但从近三年的通过成绩来看,跨考教育以郑炳带头辅导效果最好。一方面在全国唯一按照院校进行定校辅导的教学体系,其教材教义也是行业独家——《金融硕士真题解析与习题详解》,尤其最后考前最后三套卷更是受学生追捧。目前清华北大人民东财央财等经济学名校50%都是郑炳弟子。 2.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目 中南财大金融专硕不指定参考书。根据历年真题及跨考高分学员复习用书等,我们推荐以下参考书: (1)朱新蓉《货币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罗斯《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 第一,朱新蓉老师是中南财大金融学博导,这也是为什么强烈推荐要看这本书的原因。朱老师《货币金融学》教材有很多专栏,推荐也看看,对作答很有帮助。 第二,罗斯《公司理财》一共31章,从考试大纲看,重点考前面19章! 第三,中南财大不怎么考国际金融,所以不建议花很多时间在国际金融学习上。考生只需要看只需要看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中涉及到考试大纲内容的考点,具体为: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四,中南财大金融专硕考题偏,金融学学习不能局限于朱新蓉《货币金融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理性预期对于货币政策的意义)【圣才出品】

第24章理性预期对于货币政策的意义 24.1 复习笔记 1.卢卡斯批判 罗伯特·卢卡斯在其著名的《政策评价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一个批判》一文中,对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用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致命的质疑。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的目的有两个:预测经济行为;评估政策效果。长期以来,经济学家运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模型中的公式是运用统计工具估计得出的)来预测经济活动和评估政策的潜在效应。这些模型实质上就是描述许多经济变量之间统计联系的一系列公式。经济学家将数据代入这些模型,就可以得到预测结果。 卢卡斯对这一政策评价过程的挑战是基于理性预期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当被预测的变量的行为发生改变时,预期的形成方式(即预期与过去信息的关系)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预期影响经济行为,因此,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各种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因为这些计量经济模型是基于过去的数据推导出来的)。这就是说,这一模型本身的假设前提就有问题,它所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当然会出现较大的错误。卢卡斯批判指出,不但传统的经济计量模型不能应用于对政策效果的评价,而且公众的预期也会极大地影响政策效果。 2.政策实施: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1)相机抉择和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当政策制定者不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任何承诺,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他们相信是正确

的政策决策时,我们就认为政策制定者所采取的是相机抉择政策。 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是政策制定者在做出短期决策时,有偏离好的长期计划的倾向。通常情况下,政策制定者想实施的政策的宽松程度会超出企业和人们的预期,因为这样的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 然而,由于工资和价格反映了工人和企业对未来政策走向的预期(理性预期革命的意义),因此最好的选择不是实施扩张性的政策。政策制定者如果想要保持对通货膨胀率的控制,就要放弃相机抉择政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规则。 (2)规则的类型 政策规则是指具有约束力的计划,规定了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数据发生变化时的政策反应。 ①非积极干预主义的政策 货币主义者主张采取的一种著名的规则类型是单一货币增长率规则,指无论经济状况如何,政策制定者都应当保持货币供给增长率不变。其他货币主义者如贝内特·麦卡勒姆与艾伦·梅尔茨对这一规则的形式进行了调整,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通常很不稳定,因此应当根据货币流通速度调整货币供给增长率。 这种类型的规则不对经济状况做出“反应”,所以也被视作非积极干预主义的政策。货币主义者主张采取这种类型的政策规则,理由是货币是总需求波动的唯一原因,如果政策对失业率的变化做出积极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时滞会加剧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率的震荡。 ②积极干预者的政策规则 积极干预者的政策规则认为货币政策应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水平做出反应。这种类型的规则中最著名的就是泰勒规则,它认为美联储应当运用包括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在内的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章节题库-货币均衡和金融稳定(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货币均衡和金融稳定 一、概念题 1.货币非均衡 答:货币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M d不等于M s,也称为货币失衡。货币失衡主要包括总量失衡与结构性失衡两大类,总量失衡又具体包括货币供给量(M s)大于货币需求量(M d)的货币失衡和货币供给量(M s)小于货币需求量(M d)的货币失衡。货币结构性失衡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货币供给量形成的购买力结构与货币需求量所包含的商品供应量结构之间的不平衡;二是指货币供给量中M0与M1、M1与M2的比例失调。 2.需求型调整 答:需求型调整乃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从增加货币需求量入手而使之造应于货币供给量;反之,在货币供给量小于相应货币需求量的失衡时,则从减少货币需求量入手来使之与货币供给量相适应。即需求型调整从需求方入手医治货币需求,从而填平货币供需失衡缺口,以实现货币供需均衡的目标。 由于货币需求量是内在于经济系统运行的内生变量,因此对货币需求量的调整对策更多地在中央银行之外进行,主要包括:①增加商品市场上的供给,由商品市场上的供给引导需求,并从而实现货币市场上对货币需求的增加;②中央银行动用金银、外汇储备,与此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从而达到扩大国内市场上的商品供给;③大幅度地提高商品价格水平,通过货币需求量的增加来相应地吸收过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实现货币供需均衡的调整。 3.逆向型调整

答:所谓逆向型调整,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供需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并不是通过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的途径来促进货币供需全面均衡。其具体内涵是:若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同时现实经济运行中又存在着尚未充分利用的生产要素,而且也存在着某些供不应求的短缺产品,社会经济运行对此需求量很大,而可供能力又相对有限,通过对这类产业追加投资和发放贷款,以促进供给增加,并依此来消化过多的货币供给,达到货币供需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 4.成本拉动型通胀(南开大学2012金融硕士) 答: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其成因分析是指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 ①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这种理论是以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为假定前提的。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条件下,工资率取决于劳动的供求,而当工资是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定时,这种工资则会高于竞争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企业就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这就是从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物价上涨。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的提高,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为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②利润推进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另一成因是利润的推进。其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没有哪一方能任意操纵价格。但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卖主就有可能操纵价格,使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以赚取垄断利润。如果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1复习笔记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的产生 (1)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 (3)价值形式的变迁推动商品交换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货币即由此而产生。 2.货币形式的发展 (1)实物货币 所有这些实物货币,都有这样的几个共同特点:相比其他商品而言较为珍贵,人们都愿意接受和使用,比其他商品更容易保存,等等。 (2)金属货币 相对其他实物货币而言,金属货币具有价值含量高、体积小易携带、不易变质等优点,其自身也经历了从贱金属到贵金属、从金属秤量制到金属铸币制的发展。 ①贱金属货币在我国流通的时间较长。 ②我国流通贱金属铸币的同时,还流通着金属秤量制的贵金属如金和银。 (3)信用货币 ①传统信用货币 传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券,二是纸币。 银行券作为典型的黄金凭证均是可兑换银行券,持有者可随时随地向发行者兑换面额标注的黄金。纸币的发行流通是货币名目主义和货币国定论在实践中的体现,它是一种纯粹的价值

符号,无任何保证,只有法律赋予的名义价值。 ②现代信用货币 现代信用货币就是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一种以支票或信用卡为支付工具、依靠商业银行转账结算业务进行支付的信用货币。 无论哪种性质和形式的信用货币,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其一,作为价值符号,被用来表示和象征价值,其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 其二,都是负债货币,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负债,在发行者的资产负债表上记入借方。 其三,具有强制性。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强制发行,强制流通,无限法偿。 ③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指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在交易或消费过程中充当支付职能的货币替代品,包括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各种各样的卡,以及能在因特网流通的电子钱包。 目前流行的电子货币主要有4种类型: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3.货币的本质 (1)货币所具备的主要特征 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特点: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②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即货币形式唯一性和计价方式统一。 ③货币的一般使用价值突出而特殊使用价值弱化,现代信用货币尤其如此。 ④货币是价值的外在尺度。 ⑤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2)货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①反映商品依照社会需求按比例生产的关系。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第十八章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18.1 复习笔记 考点一、金融发展理论 1.金融发展的含义与衡量指标 (1)金融发展的含义 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发展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上,美国的格利和肖以及戈德史密斯的理论最为著名。 格利和肖认为金融发展主要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增多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立。金融发展,不仅表现为各类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涌现和数量的增多,也表现为各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即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金融现象分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三个基本方面。一般来说金融结构越复杂,即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以及它们的组合数量种类越多、分布越广、规模越大,金融发展的程度就越高,经济也就越发达。 (2)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见表18-1) 表18-1 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

除了以上指标,还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构造适宜的指标来对金融发展作实证研究。 (3)金融发展理论沿革 ①金融发展理论的初级阶段——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a.古典经济学派理论。古典主义遵循萨伊定律,强调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并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经济增长完全由实物部门决定,任何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的任务仅在于货币购买力。 b.货币经济理论。货币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凯恩斯提出了管理通货的政策主张,并把货币分析渗透到其理论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创立了一种新的货币分析方法和货币经济理论。 ②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a.非常信用理论。熊彼特提出的非常信用理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指出了货币因素对长期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他把货币理论同经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将货币和信用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熊彼特的创新之处在于,他认为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并以此推动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一、单选题 1.以下货币制度中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A.金银双本位 B.金银平行本位 C.金币本位 D.金汇兑本位 【答案】A 【解析】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金、银铸币都可自由铸造,都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当金银铸币各按其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并行流通时,市场上的商品就出现了金银两重价格,而这两重价格随金银市场比价的不断变动而变动。为了克服由此造成的紊乱,很多国家用法律规定了金币与银币的比价。但金银市场比价并不会由于法定比例的确定而不再发生变化。于是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之间可能会出现差异,价值被

高估的货币渐渐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金银平行本位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的金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又称“虚金本位制”,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当然,无论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都是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很不稳定。而这种脆弱的制度经过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终于全部瓦解。 2.面值为100元的永久性债券票面利率是 10%,当市场利率为8%时,该债券的理论市场价 格应该是()元。(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 A.100 B.125 C.110 D.1375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国际金融体系(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际金融体系 一、思考题 1.简要评价国际金本位制。 答:国际金本位制盛行时,正值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国内和国际政治都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当时世界的工业制成品来自英国,其他国家的贸易赤字可以得到英国贷款资金的弥补,国际收支可以大体上保持平衡。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实行国际金本位制,它所带来的固定汇率对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非常有利。国际金本位制本身也还存在一些缺陷,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并不像理论上所说的那么完善,其作用的发挥要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这些缺陷表现在: (1)在实行国际金本位制的30多年时间中,黄金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并不频繁。 一国发生贸易赤字,不一定总要输出黄金,它可以利用国外的贷款(主要是英镑贷款)来弥补赤字。同样,发生盈余的国家也可以利用资本输出,来减少盈余,也不一定要输出黄金。这样,贸易的不平衡就难以通过由于双方货币供应量和价格的相反变动来得到纠正。 (2)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作用必须通过国家之间物价水平的变动,才能使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化,进而引起黄金在两国间的流动,使国际收支平衡,使汇率稳定。然而事实上,在金本位制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物价变动趋势相当一致,并没有发生物价变动引起黄金流动的现象。 (3)国际金本位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各国政府都遵守金本位制的基本要求,对经济不加干预的基础之上。 然而在金本位制的末期,各国的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已经不是听凭金本位制发挥自动调节作用,而是经常设法抵消黄金流动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当黄金流人国内时,货

币管理当局会采取措施抑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以稳定物价;反之亦然。于是,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难以实现。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国之间的矛盾使国际金本位制不可能自动调节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2.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3.简要评价牙买加体系。 答:自成立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牙买加体系对维持国际经济正常秩序和推动世界经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概念题 1.货币制度(北师大2001研;武大2001研;华中理工大学200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2研) 答: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演变。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确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2.GreSham’s Law(上海财大2000研;中国海洋大学2002研;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东北财大2006研) 答:即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3.金块本位制(厦门大学2000研) 答: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其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

后可以兑换为黄金。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备,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已开始萎缩,这时货币制度已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4.国家货币制度 答: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国家货币制度始于国家统一铸造货币之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货币的构成要素和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的规定各不相同。从历史上看,早期的货币制度较为杂乱,各国间的差异也很大。16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国家货币制度才逐步完善并相对规范统一。国家货币制度从其存在的具体形式看,大致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16世纪以后至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制度发展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过程,演变的基本形式是: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币材选择,本位币单位与辅币,发行准备、法偿能力、支付规定。 5.实物货币 答:实物货币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货币最初的实物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很多,如龟壳、海贝、布匹、农具等都充当过货币,其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贝币和谷币。由于许多实物货币形体不一,不易分割和保存,也不便携带,而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管理机构)

第八章金融管理机构 8.1 复习笔记 一、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 (1)中央银行的定义 中央银行是由政府组建的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2)中央银行的产生的客观基础 ①发行银行券的需要。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银行制度不断臻于完善,逐渐使商业银行和发行银行的职能分开,商业银行不再发行银行券,而由专门的机构来发行类似银行券的信用工具,中央银行的发行职能就逐渐形成了。 ②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不断增长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导致结算时间延长,经济效率降低。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银行体系清算的中心,使资金顺畅流通。 ③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随着银行贷款业务规模的扩大,需要有专门的、权威性的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当某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予以流动性支持,充当最后的贷款人。 ④金融监管的需要。

金融运行稳定需要公平、健全的运行机制。为避免金融活动的无序或混乱,为银行的运行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平衡发展,需要有具有专业技术的专门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管和协调。 2.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指一个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作为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全面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并领导全部金融事业。根据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不同,可分为一元中央银行制与二元中央银行制两种。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在一个国家内不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职能集中于一家银行,可分为一体式中央银行制与混合式中央银行制两种。 (3)准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或者由政府授权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的权力。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有一家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是发行货币、为成员国政府服务、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及其有关成员国政府一致决定授权的事项。其特点是跨越国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如欧洲中央银行。 3.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中央银行性质的具体体现。按中央银行性质划分,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发行的银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