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红楼梦_中妙玉形象浅谈

_红楼梦_中妙玉形象浅谈

2010年第3期(总第75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312010General 1No 175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63

 【文化论坛】

《红楼梦》中妙玉形象浅谈

刘坤杰

(浙江传媒学院,杭州310018)

摘 要:妙玉是曹雪芹笔下人物个性最为复杂最具悲剧性的人物之一。作为“槛外人”,她爱洁成癖、才情高雅、孤傲怪僻;作为正值妙龄时节的女孩,她身处栊翠庵却凡心未脱,眷恋着人世的自由与真情;作为封建礼教的反叛者,妙玉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作为他人屋檐下的寄居者,她又有着与大观园中其他寄居者所不同的性格。

关键词:妙玉;槛外人;妙龄;反叛者;寄居者

中图分类号:I 2071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10)0320063202

收稿日期:2009211213

作者简介:刘坤杰(1988

),女,哈尔滨人,本科生,从事播音主持理论研究。

妙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居第六位,名列王熙凤之上;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关于她命运暗示的“世难容”一曲,亦安排在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的曲后,仍是第六位,这是奇怪且令人费解的。金陵十二钗中,她是唯一一位既无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血统,又并非嫁给这四族任何一家做媳妇的女儿。可是她却不仅名列于基本上由四大家族女性垄断的名册中,并且还排名居中,大有云断高岭之势,由此可见她在书中的地位。

《红楼梦》中妙玉在大观园建成后首次出现,她在小说中的命运和大观园兴衰与共。

妙玉作为“槛外人”的形象出现在《红楼梦》中有两处。

其一是生日贴:槛内槛外寄芳情。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热闹场面中,怡红公子宝玉所用情的女子都来了。除怡红院的成员,有与他经常来往的黛玉、宝钗、湘云、探春,还有客人宝琴,还特地写到他曾为之“理妆”的平儿、他曾为之“换裙”的香菱等人都来了。独有一个女子没有来,但是她的祝福却来了,这人便是妙玉。《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夜宴之后,宝玉意外发现了妙玉给他的生日贺帖。宝玉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在要去咨询的人中他将宝钗和黛玉权衡了一下,还是选择去问黛玉,路上意外遇到了解妙玉的邢岫烟,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管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他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坎,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

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岫烟的话令

宝玉忽然明白了家庙“铁槛寺”的来由。他在回帖上面只写了“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亲自拿了到栊翠庵,隔着门缝儿投了进去。而一连几个“怪不得”可知,邢岫烟判断宝玉的才貌性情是妙玉所欣赏的。而对妙玉帖子的重视,也反映出宝玉对妙玉与众不同的态度。妙玉是一位脱俗之人,从生日贴足见其“芳情”和“雅趣”。

其二出现在第四十九至第五十回一剪梅:白雪红梅赠暗香。李纨罚宝玉栊翠庵求红梅,因为妙玉一直以槛外人的身份自居,所以性格中让人有些生厌,因此,李纨宣布:“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从而将乞红梅作为了惩罚的方式。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的回目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主要是写景,而白雪中的红梅是从宝玉的眼睛看出的,作者从宝玉的叙事视点出发,调动他的嗅觉和视觉,先闻到“一股寒香”,再看到“胭脂一般”的红梅,作者强调了梅花“映着雪色”的背景,红白相映“分外显得精神”。其实,作者虽在写景,已经融入了赏花人的羡慕之情。到了第五十回的“芦雪庭争联即景诗”,叙述了大观园诗社成员即雪景写诗的场面。先写宝玉联句时落第被罚去栊翠庵向妙玉求一枝红梅花,宝玉接受了“又雅又有趣”的惩罚,李纨命人跟着,黛玉忙拦住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可见,一向爱吃醋的黛玉,对宝玉向妙玉处去竟然很宽容。也许她只是对与金玉良缘相关的人和物敏感多疑,她对妙玉脱俗的品格是欣赏的。正是出于对妙玉孤高的理解,她觉得只有宝玉独自前往方能得到梅花。对于宝玉是怎样敲开妙玉的庵门,怎样采折得“这枝梅花”,小说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后文中宝玉做的诗加以补叙的。从宝玉的“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可以想见这也许是当时宝玉扣动妙玉之门的话语。而“槛外”也是后文所写妙玉用的名号。这一场景反映出作者以诗叙事的巧妙之笔,恰好能够映证出妙玉“槛外人”的身份。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3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 13,2010

64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生活在大观园的花花世界中,却要追求一尘不染的清净地,还要自称为“槛外人”,这些都足以说明她内心的真实需求。在那样乱世之中的女子,作为“槛外人”,她有着爱洁成癖、才情高雅、孤傲怪僻的独特个性。

作为宝、黛的同龄人,作为《红楼梦》中与贾宝玉、林黛玉以“玉”为名三个人物之一的正值妙龄的女孩———妙玉,花季时节身处栊翠庵苦海之内却凡心未脱,眷恋着人世的自由与真情。这从她那孤傲怪诞、极端洁癖的性格中可见一斑。

作为妙龄女孩形象出现的妙玉,在绿玉斗:怡红栊翠映双玉。《红楼梦》第一次正面写妙玉是在第四十一回,回目是“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作者把栊翠庵和怡红院安排在一处,翠是绿色调的,让妙玉与宝玉的居所呈现出怡红快绿的对应。

栊翠庵品茶的情节,隐约表现出妙玉对宝玉的情愫。小说第四十一回先写妙玉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宝玉也悄悄跟随其后,去喝“体己茶”。从表面看宝玉好像是沾了钗黛的光,还对妙玉明言“我也不领你的情”,其实妙玉的“体己茶”更是想给宝玉这一“蠢物”喝的。这从对“成窑五彩小盖钟”的处理可略见一斑,成窑那么珍贵,刘姥姥用过后,妙玉便觉得脏得不能留。而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她却肯给宝玉这样一个“须眉浊物”用。可见,妙玉的清浊标准不在杯上,而在心里。这恰好是一颗天真浪漫、再普通不过的花季妙龄少女的真实心理。

作为水做的骨肉,妙玉的表现形式是“茶”。茶,既是文人雅士表达志趣的载体,也是传情的媒介。如果说茶水、茶杯都有特别的意义,我们不禁会问,此时妙玉的身份是女尼,作者为何要写她的尘俗之念?联系妙玉的判词和《红楼梦》曲,也许会找到解释的路径。妙玉的判词,先是一幅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然后写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

但是如果让我们通过妙玉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就不难感觉到这个花季少女内心最为真实的孤寂。与她本身的这种不可抗拒的无可奈何相比,如果我们脱离她槛外人的尴尬身份,将其放入妙龄少女的行列,那么那些厌弃、那些清高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妙玉,说她是反叛者,她不仅是整个封建社会礼教的反叛者,更是自己不公命运的反叛者,无论是上述的哪种结局,都使全文的悲剧意义更加明显。

作为同是封建礼教的反叛者,妙玉与宝玉和黛玉共同的思想品性是蔑视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中冥顽不化的顽石,所以都以“玉”名之。但妙玉对反抗封建社会所采取的方式是走向怪癖、遁入空门,这是作者所不同意的,因之她未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而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陪衬形象。

写妙玉的反叛形象,首先笔者认为她是封建礼教的反叛者,表现为:第一,“槛外人”生日贴:槛内槛外寄芳情中,既为“槛外人”,本不该再惹

红尘事,但她偏偏做出了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这

恰是她不肯循规蹈距,不肯屈从世俗的最好证明。也许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证明她本不是甘愿遁入空门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二,妙玉所以在宝玉的生日时派人递贺帖,确如宝玉自己所解:“因取我是个微有知识的。”什么“知识”?众所周知就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他们反“正统”的放诞诡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而黛玉的一反常态的不吃醋,笔者认为,妙玉应是暗中鼓励宝黛的“木石之恋”的。

“曲演红楼梦”中关于妙玉的一曲《世难容》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依刘心武老师的思路,妙玉的令世人难容,是她对某位王孙公子曾有过大胆的青梅竹马之恋,这甚至连她的亲生父母也不能原谅,所以将她送入燃“青灯”的“古殿”,使她“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而也爱她的王孙公子只能“叹无缘”。这就涉及到了她反叛形象中的另一个侧面———自己不公命运的反叛者。

妙玉的结局对黛玉和宝玉都是一种映衬和反讽。黛玉的早夭是一种幸运的事,“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与妙玉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相比要幸运得多。

作为同为寄居在他人屋檐下的形象,她不同于寄人篱下的孤单女子黛玉那么多愁善感,那么喜欢使“脾性儿”,那么不确定,不稳定,令人难以捉摸,那么孤傲自许,那么心胸狭窄,那么尖酸刻薄。也不同于“主中客”的宝钗随和从时,很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精明淑仪,委婉贤慧,老成世故,心机藏而不露,处世圆而不方,个性的浑厚刚强与冷漠超然始终与其教养、立身原则和恪守的“妇道”相协相映,善于“小惠全大体”,依物质利益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不同于史湘云醉酒吃鹿肉的洒脱不羁。这些都是她所不曾也是不能有的。出身及人生中无奈的机遇造就了她槛外人矛盾而又敏感的性格。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从妙玉对刘姥姥及贾母态度的鲜明对比,她与宝玉、黛玉、宝钗的对话之中可以看出妙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多侧面性、矛盾性,从她身上,也可折射出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妙玉是一个文化较高的官家小姐,家庭没落后,她便从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实际上成了烈火烹油、锦衣玉食的世俗贵族家族的高级食客。她不满不甘心却又摆脱不开这样的生活,他只有追求自己孤立的高贵的精神享受,处处把自的精神与世俗贵族的物质对立起来。可以说,刘姥姥是用“物质比物质”,而妙玉则是用“精神克物质”。在妙玉眼里,她自己是贾府精神的最富有者。

妙玉清高、风雅下掩盖着俗气;矜持、庄严背后躲藏着滑稽。妙玉身上性格的矛盾,又可看出当时社会矛盾的一个方面:地主阶级中破落户与暴发户、战胜者与战败者之间的对立。

〔责任编辑:赵云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