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人名和籍贯问题的讨论

关于《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人名和籍贯问题的讨论

关于《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人名和籍贯问题的讨论
关于《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人名和籍贯问题的讨论

关于《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人名和籍贯问题的讨论

《全芳备祖》是一部花卉、植物类大型类书,农学、植物学界誉为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辞典。近几年围绕编者陈景沂的姓名、籍贯出现了一些不同说法。南京师大教授程杰在《南京师大学报》2015年第5期发表论文《〈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姓名、籍贯考》,论文摘要称:“从书名、序言及每卷编者署名可知,《全芳备祖》编者为宋人陈景沂。清嘉庆以来,戚学标认为是同邑即太平县(今浙江温岭)泾岙人,名咏字景沂。其说当源于泾岙陈氏家谱,谱载九世祖陈咏为南北宋之交人,而《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是南宋末年人,因名、字巧合而误作一人。天台《吴氏宗谱》抄袭泾岙陈谱,因而又有天台吴咏字景沂者编纂该书之说。《全芳备祖》本身显示编者姓陈名景沂,天台人。在没有足够理由推翻这一说法的情况下,轻易改从他说,是极不科学的。”2017年浙江台州温岭学者蔡宝定针对程杰的论文发表《〈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考证》,分上、下篇,先后刊载于《台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2、4期,对程杰的论述提出许多否定的意见。蔡宝定曾将论文先期发表新浪、网易及台州官方的《虎山论坛》等网站,程杰随即发表《对温岭学者关于《全芳备祖》编者籍贯问题批评意见的批评》一文予以回应。程杰的回应文章完整抄录了蔡宝定发表在网络上的两篇文章,以批注的方式一一说明自己的不同看法。这对全面了解双方的观点颇为方便,我们这里全文转贴。

对温岭学者关于《全芳备祖》编者籍贯问题批评意见的批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杰

2015年,笔者发表《〈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姓名、籍贯考》一文,引起台州温岭、天台等地相关学者的关注。温岭地方志办公室原领导蔡宝定先生发表了不少批评意见,包含不少宝贵的见解,我曾及时予以回应。我们又曾在温岭官网《虎山论坛》上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最近蔡先生在新浪、网易等网站又推出力作《〈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考证——与程杰先生商榷》,对笔者有关论述提出系统的批评,其中也有一些自发的考说。笔者阅后,有一些获益,但更多看法不同。为此,全文展示蔡先生的原文(黑色文字),将本人的看法以按语方式,一一批写在蔡先生相关论述后。凡文中以“[程杰按]”引领的紫红色文字均为笔者的意见,以就正于蔡宝定先生和各位关心这一问题的方家同仁。

《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考证(上篇)

——与程杰先生商榷

蔡宝定

1

《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系南宋晚期浙江台州黄岩县(其地今属温岭市)人,本来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地方文献资料有明确记载,如元代潘从善《两松诗序》、清李成经《方城遗献》引明林元协《征献录》、清乾隆版《泾岙陈氏宗谱》、清戚学标《嘉庆太平县志》、民国喻长霖《台州府志》、民国项士元《台州经籍志》等等。1982年农业出版社影印出版《全芳备祖》,梁家勉先生在序言里将是书编者陈景沂说成天台县人,也没有引起人们讨论的兴趣,因为大家理解梁先生是广州人,是农史专家而不是地方志专家,不能苛求他区别清楚天台是郡名还是县名。是书编者籍贯之争论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其时浙江天台县发现当地《吴氏宗谱》,记载族人吴景沂编有《全芳备祖》一书,于是有关学者据此认定是书编者为天台县人吴景沂,而非温岭人陈景沂。笔者对此有专文辨吴景沂之误。1 [程杰按]

蔡宝定先生这里开端第一句就有问题。他应是知道明代温岭人林元协《征献录》所说《全芳备祖》编者陈咏字景沂者是宋高宗朝人,元人潘从善的说法见于清乾隆温岭《泾岙陈氏宗谱》,该谱记载其九世祖陈咏(字景沂)是宋高宗朝人,编写了《全芳备祖》,陈氏光绪、民国、上世纪70年代续修家谱也都坚守这一记载,仍称陈咏是宋高宗朝人。李成经、戚学标是清乾隆、嘉庆之交温岭人,只是从他们两人开始才将陈咏字景沂者改说作南宋末年的理宗朝人,李成经还明确指出林元协《征献录》有关陈咏是高宗朝人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明、清两拨说法前后不一样,而宋高宗与宋理宗朝相差有一个多世纪,将不同记载中两个相差100多年的人硬说成同一个人,肯定是有问题的,是值得怀疑的。民国年间温岭名士赵枚为陈氏新修谱作序,就明确指出陈氏家谱记载的陈咏与戚学标的嘉庆县志所说的陈咏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时间差距太大,难以协调,决非一人,他为此颇感困惑。赵枚的这篇序言载于民国陈氏谱的卷首,作为地方志办公室领导的蔡宝定先生肯定是看到的。蔡先生这里提到的多是温岭地方文献,我们相信他都应是能查到的。至少这些不同的记载和说法在我的文章中也都一一详细举示了,蔡先生如果也认真看了拙作的话,对这些记载或说法的不同之处应是清楚的。我正是从这些不同说法的疑点和矛盾出发,一一考察其先后关系,梳理来龙去脉,判断是非曲直,得出新的结论。不知这些白纸黑字的不同记载到蔡先生这里怎么就一下子高度一致起来,没有任何分歧、“悬念”和疑点了?蔡先生开篇第一句先就这样罔顾事实,武断立论,真有些不可思议。如果作为学术论文,就更不应该了。

也正是这一态度充分暴露了蔡先生此处论述的全部动机,他只是竭力维护或固守清嘉庆《太平县志》《台州府志》这一路下来单方面的传统说法,不愿正视和承认而是回避乃至掩盖温岭地方文献记载中这些以往人们未及注意的鲜明矛盾和分歧,更不待说去认真思考、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了。

2015年第6期《南京师大学报》刊载程杰先生《<<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姓名、籍贯考》(以下简称程文),通过《泾岙陈氏宗谱》、天台《吴氏宗谱》比较研究,参考其它相关文献记述,提出三点结论:a.《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非吴景沂;b.陈景沂是天台县人非黄岩县(今温岭)人;c.陈景沂是名,不是名咏字景沂。笔者研读程文,认同他的第一点结论,对其它两点结论,认为程先生不熟悉台州地情,对相关文献资料作了错误解读,未能甄别宗谱中的错误记载,因而作出错误结论。为此,笔者就程文立论依据,引述相关地方文献资料逐一辨析,

2

期与程杰先生深入讨论。

一,程文否定陈景沂籍贯温岭的主要依据

程杰先生否定温岭人陈景沂为《全芳备祖》编者,其主要依据是《泾岙陈氏宗谱》某些记载。《泾岙陈氏宗谱》存世最早的旧谱是清乾隆五十八年编修的,浙江天台县图书馆庋藏,温岭市图书馆藏有电子版。另有光绪版、民国版两种旧谱与1989年版新谱,收藏人为泾岙陈氏后人陈正汉。本文引述《陈谱》资料,除注明外,均系引自温岭市图书馆所藏乾隆版《泾岙陈氏宗谱》电子版。

《陈谱》卷三《行次》陈咏条目:“演三,讳咏,字景沂,号江淮肥遯。娶某氏,生二子:天佑、天益。生卒年并缺。葬霓岙山。公博通群书,有经济才,尝品类花木颠末,著书一编,名曰《全芳备祖》。高宗南渡,上復仇书。晦庵先生建闸迂浦,睹其遗文,叹曰:学博而文赡,言直而理充,洵一代老成欤。”同卷陈天佑条目:“念二,讳多助,字天佑,以字行。娶刘氏,生二子,正孙、止孙。生年月日阙,以开禧二年八月日卒于正寝,葬屋东五龙山之原。其平生行实并具状元陈坚墓铭。今见县志。公十岁诵九经,作五字诗。稍长,博涉百家,无不究其底极。尝取正于晦庵先生,由是一归于正,作《正心赋》以见志。乾道八年,由州学贡补太学生。孝宗视太学,特赐迪功郎太学谕,明年转修职郎。所著有《观光稿》。及伪学事起,隐居于家,号曰‘古园’,小司马虞仲房大书之,揭以颜其堂。尝集先君景沂公《全芳备祖》,复取当时士大夫诗文附于终卷,自序其首,梓行于世。”

这里提到三件事:陈景沂高宗时上书论復仇,朱熹赞叹其遗文,陈天佑卒于开禧二年,都可以用作陈景沂是高宗时人的证据。然而程杰先生明确表示“朱熹称许陈咏、指教陈天佑之类细节,属于明以来的虚构添饰”,不足信。因此,上书论復仇、陈天佑卒年这两条记载,是程文立论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依据。程杰先生据此认定“谱中九世陈咏为南北宋之交人,其子陈天佑是南宋前期人”,从而否定《全芳备祖》编者是温岭人陈景沂。

以下笔者根据现有地方文献资料,举证《陈谱》中这两段文字记载极不可靠,陈景沂决不是高宗时人,陈天佑卒年也决不是开禧二年。

[程杰按]

蔡先生这里一、二两节有关我的论述似乎有些故意避重就轻,断章取义,歪曲鄙见,偷换概念之嫌。陈咏上书宋高宗主张抗金复仇事,我也是不信的,家谱中此类为祖先涂脂抹粉的事是极普遍的现象,明眼人一看就知,不必捅破的,至少我不忍言。我只是据其前后世次关系认为陈咏是南北宋之交人(与岳飞同时),从陈咏的儿子陈天佑孝宗朝初年为官的时间(注意,这个时间更重要,是得到明嘉靖温岭县志证明的),也都不难确认这一点。至于陈氏谱中陈天佑的卒年,应该没有错,下文再说,这一内容是细节,也不是我的什么主要依据。我的证据是整个陈氏家谱历代世次、人物的完整谱系及其与陈咏、陈天佑相关的记载和文章,个别细节疑问无法撼动其可靠性。

从蔡先生全文看,他关注的都是一些枝节问题,而我们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是,温岭晋岙《陈氏宗谱》上记载的九世祖陈咏、字景沂者是南北宋之交人,《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是南宋末年人,时代前后相去有一个多世纪,他们是否是同一个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陈咏当时是否上书宋高宗,是否主张抗金

3

复仇,无论真实与否,或者你相信与否,都只是细节问题,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谱上说的这位南宋初年的人怎么能象蔡先生所说的那样再活一百多年,出现在《全芳备祖》成书的南宋末年?或者换句话说,陈氏谱中记载的南宋初年的这位陈咏怎么就是南宋末年编写《全芳备祖》的陈景沂?与此相应的是,如果我们像蔡先生全文竭力论证的那样,《陈氏宗谱》所记载的九世祖陈咏世次(辈分)、时代、事迹都是错误的,时间应该向后移一些,那么又如何保证同一传记中所说陈咏写过《全芳备祖》这一点又是正确的?这才是全部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与蔡先生分歧的实质所在。蔡先生一再在媒体发表对我的批评,但全部论说几乎都未正面涉及这一核心问题,更不用说有效地回答这一问题。这里的论述多少有些进步,但主要仍在枝节或外围问题上做文章,不知最终能说清些什么。

二,上书论復仇系陈氏后人的自家传说

所谓陈景沂高宗时上书论復仇,仅见于《泾岙陈氏宗谱》记载,同时却又与《陈谱》中其它记载相矛盾。明万历间县人林元协(字子彦)编辑太平县(今温岭)诗歌总集《征献录》,“辑邑之诗可称者,附著其人行迹”,(《嘉庆太平县志》语),附记陈景沂高宗时上书论復仇之事。《征献录》今已无存,只能从后人著作中间接得知。清乾隆五十二年县人李成经(字敬五)编辑的诗集《方城遗献》,对林氏说法提出质疑,引录如下:“陈咏,字景沂,号肥遯,镜岙人。《书录题解》云:《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天台陈景沂撰,宝祐丙辰自叙,又宝祐癸丑安阳韩境叙。据此,先生上书请復仇当即在理宗四十年间事。而先辈林子彦《征献录》谓在高宗时,且云晦庵睹遗稿,叹其学博文瞻,言直理充。时代先后俱不合。”2。林元协的说法,笔者颇疑之源自《陈谱》,因为万历年间林曾受邀主编《泾岙陈氏宗谱》。3

《陈谱》记载陈景沂高宗时上书论復仇,理宗时出版《全芳备祖》,两者在时间上矛盾,无法统一。清陈为霖撰《景沂公<全芳备祖>订讹记》(此文收录《泾岙陈氏宗谱》卷一),对此进行调和。陈为霖,字岱云,清乾隆间太平县(今温岭)凰山人4。程文称陈为霖系泾岙陈氏族人,不确。凰山今称横山,与泾岙近在咫尺,但横山陈氏与泾岙陈氏并不通谱,同宗不同族。《泾岙陈氏宗谱》卷首列出讳(名)行39世,表(字)行43世,没有“为”或“霖”字辈;此文落款署“后学”,而不是第几世“裔孙”;内称“泾川陈景沂公”,亦非本族子孙口吻。其曰:“《全芳备祖》者,泾川陈景沂公之所著也。公讳咏,号江淮肥遯,学问渊博,卓学有志节。宋高宗南渡,曾上復仇书,不用,而隐迹半天下。生平著作甚富,朱晦庵睹其遗稿,叹其学博文赡,言直理充。”对于高宗时上书和理宗时出书的时间矛盾,陈提出新说法企图弥合之,说道:“景沂公著之而未辑,古园辑之而未梓,后人承先志而梓之,即冠以梓时年月。”这个新说法纯系主观臆造,完全不符《全芳备祖》原著实际情况。该书明确署名陈景沂编辑,祝穆订正,并无他人参与续编补编,从自序及韩境序言里也找不到他人参与的丝毫痕迹。陈此说法未免显得几分滑稽。

[程杰按]

蔡先生指出陈为霖不是晋岙(古称泾岙)陈氏族人,我一直因其文章见于晋岙《陈氏宗谱》,又是为晋岙陈氏说话的,便以为必是晋岙陈氏族中人,显然

4

是我不够细心,说错了。我认为这是迄今蔡先生从拙作中找出的最大错误,对拙作批评中最有价值的发现,真的非常感激,蔡先生如能看到我的这一批语,请受在下一拜,容我下次改正。我考天台、温岭两地所谓《全芳备祖》陈、吴二氏编者,没有任何偏见,唯真是求,最怕说错,伤害两家,愧对后世。任何中肯的批评,我都会认真对待,任何有益的意见,我都会虚心汲取。

《陈谱》卷一收录各类文章72篇,计:序文24篇,叙记18篇,祭文4篇,行状6篇(含志1篇),传略12篇,墓志8篇,时间跨度从元至正间至清乾隆五十八年。撰文者有元末明初名重士林的乡贤潘从善、陈德永、章陬、陈铿翁、胡弼、洪仲蕃等5,此六人都是黄岩县人,没有一个是天台县人。这些名士的文章在称赞陈氏先人善行义举、家学渊源时,均无片言涉及上书论復仇之事。潘从善值得特别一提。潘氏世居之小泉村,与泾岙同属黄岩县太平乡练溪里,潘与陈氏不但同县同乡,而且同里居住。明洪武十四年,潘为陈氏后人陈元道诗集《两松集》作序,内言“然吾闻陈氏之先有江淮肥遯景沂先生,第卉木品性之详,与凡树艺之宜,著为成书,行于世。”这条信息非常重要。第一,非常肯定地点明陈景沂“著为成书,行于世”的这部书,是有关植物学的著作;第二,非常清楚地点明这部书是陈景沂本人所著,并无他人助编续编;第三,没有提到陈景沂上书朝廷之事。以潘与陈氏关系之近,既已提到陈景沂著植物学著作,却没有提他上书论复仇,值得读者深思。读书人以天下为怀,上书朝廷,为民请命,为国分忧,向受士大夫推崇。潘从善仅仅提陈景沂著书,却不提上书这件大事,只能有两种可能:其时当地士大夫间不存在陈景沂上书朝廷的传闻;或有传闻而潘不信之。

需要指出的是,程杰先生认为“乾隆谱中潘氏等人文章的有关内容是经过修改或删削的”,他以陈为霖的话做为依据。《景沂公<<全芳备祖>订讹记》里提到:“而泾川旧谱所载,潘松溪《两松诗序》,洪仲蕃、林昂、章陬《竹石图》诸记序,俱以《全芳备祖》为古园先生著。”陈的叙述与事实不符。笔者检阅《陈谱》卷一收录这几位先贤的文章,只有林昂持此说(林认为陈天佑辑其父所著编成《全芳备祖》,见本文下篇所引),其他几位先贤未说过这话,潘从善还清楚地表达相反意见。程先生依据陈为霖所说,推测宗谱迻录文章时,诸乡贤原文中有这话,录入宗谱时删去,而潘从善的话录入宗谱时“经过修改”,因此不可靠。这个推测没有事实依据,也不合情理。《陈谱》出于什么目的删改文章?假设诸乡贤文章中确实存在陈为霖所说的这句话,那么与谱传中陈天佑“尝集先君景沂公《全芳备祖》”是一致的,本可以作为互证,为什么要删掉?无任何理由要专门删掉乡贤文章中与宗谱记述一致的内容,却又添上与宗谱记述相佐的内容。这里只能证明陈为霖未读这几位乡贤的文章,凭主观想像叙事,不足信。

[程杰按]

这个责问似乎没有多少道理!蔡先生说他有理,我说我有理,都是出于推论。但当清乾隆末年陈氏修谱,同邑陈为霖为《陈氏宗谱》写文章,文中指明见到明嘉靖、万历及清康熙间的三个陈氏旧谱所载这几位元明乡贤的文章是如此,据乾隆谱的开篇序言,当时陈氏修谱正是在这三个旧谱基础上进行的,而偏偏说陈凤霖没有读到旧谱所收这几篇文章,只是随口胡说。似乎蔡先生这种怀疑、判断或说法更不可靠乃至无理,而家谱迭经续修,后修者为祖先隐恶虚美,在旧版上摘疵、补漏、润色都是常事,而不同时期拆东补西、顾此失彼也在所不免。乾隆修谱者就陈为霖这篇文章指出的谱中问题,对所涉几篇谱中文

5

章相关细节顺势作些修改,又未能统一修改、照应周全,而形成我们今天所见这个样子,是完全可能的。我的推理应更合理些。

其他有关论述还请看看我的论文吧,那里说得更具体、明确些。

陈氏后人出于宗族感情,将传闻认作事实,记入宗谱。而先辈乡贤作文记事不可谓不谨慎,对此传闻不采信,不传播。尤其潘从善、章陬曾参与国史编修,言而有据不信妄说是基本素养,他们的记述显得更为可信。

三,陈天佑卒年之谜

《陈谱》记载陈天佑卒于开禧二年,显然取自于托名陈坚的《古园先生墓志铭》(收录《陈谱》卷一)。这篇《墓志》里记道:古园先生“享年九十有一,以开禧二年八月廿一日卒于正寝。”开禧二年对应公元1206年,古人以虚岁计龄,因此减去90年,即陈天佑生于公元1116年。明《嘉靖太平县志》记载:“陈天佑,泾岙人,乾道八年由州学贡补太学生,孝宗视太学,特赐迪功郎。”6《泾岙陈氏宗谱》也是记载陈天佑乾道八年由州学贡入太学(见上文所录《陈谱》陈天佑传记),县志、宗谱的记载是一致的。乾道八年对应公元是1172年,也就是说陈天佑是56岁那年由州学贡补太学生。这恐怕是宋代也是中国自有太学以来最年长的新生了。《墓志》还记载陈天佑在太学读书六年,那么他被授予迪功郎时已经62岁。别人到了这个年龄差不多都得致仕了,陈天佑却刚刚步入仕途。

[程杰按]

笔者发表的拙文,曾引用《古园先生墓志铭》所说这一生卒年,并寿九十一的内容,意在证明陈天佑年长于朱熹,一般不可能从学朱熹。经蔡先生这里提醒,显然我的这一论述不够严谨(当然,实际判断应没错,至少陈天佑不会晚于朱熹),有必要修改,这也是要感谢蔡先生的!

再检阅相关文字,陈天佑的生卒年还是以乾隆《泾岙陈氏宗谱》陈天佑传为准。谱中陈天佑传记(或本纪)称其“生年、月、日阙,以开禧二年八月、日卒于正寝”(见蔡先生文第一节所引,绿色所示)。也就是说只有卒年,生年缺,更无寿逾九十的内容。显然,《陈氏宗谱》世系传的这一记载是更可靠的,陈天佑的卒年应是可信的。而家谱艺文中所收这篇署名陈坚的《古园先生墓志铭》是后世杜撰的,所谓年九十一,由此上推得出的生年都是不可靠的,我们都不能据以立论或计岁,容后改正。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从儿孙的年龄推算陈天佑究竟生活在哪个时代。陈天佑儿子陈正孙、陈止孙,孙子陈觉、陈誉,宗谱里没有记载生卒年月,曾孙陈绍先生卒年宗谱有记载。《泾岙陈氏宗谱》卷三《行次》记陈绍先:“公生于宋淳祐甲寅九月十五日,卒于元大德丙午闰五月初七日。”淳祐年间无甲寅年,1989年泾岙陈氏重修宗谱,把陈绍先生年定在宝祐甲寅年,即公元1254年。但是笔者认为,这里应该是淳祐甲辰年(公元1244年)比较可信。《陈谱》记载陈绍先长子陈昌祖生于元咸淳己巳年六月十一日,元无咸淳年号,应该是宋咸淳己巳年,即公元1269年。假如陈绍先生于1254年,他与长子只差15岁,不合常情;生于1244年,与长子相差25岁,那就属于正常的年龄差。陈昌祖的生年应无问题,可资参考的有:洪武二十六年赵循盼撰《菊苑公下陈赵相继六世行状》(见《陈

6

谱》卷一收录),记载陈绍先次子陈昌宗生于宋咸淳辛未年六月二十九日,即公元1271年。陈昌宗过继赵姓人家,改名兴祖,自是后话。又,《陈谱》记载陈绍先三子陈昌伯生于元己卯(公元1279年)二月初二日,也可以作为参考。我们还可以再下延一代查实年龄。陈昌伯次子陈大受,字子容,他的出生年月确实可考。《陈谱》卷一收录陈德永、胡弼、吕荣的文章:元至正二十五年冬十月同乡陈德永撰《常十一府君子容墓志铭》,记载陈大受卒于元至正二十五年春二月十二日,享年五十九岁。同年同乡胡弼撰《哀词并序》,首句即书:“友人陈大受子容,年五十有九卒于家。”至正二十五年即公元1365年,虚龄59岁,应该上推58年,陈大受生于1307年。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参照落款为“洪武甲子秋九月望日奉议大夫周府左长史金华吕荣撰”的《夫人林氏墓志铭》,记载陈大受夫人林氏“年七十有九,后陈公十九年,洪武十七年二月十八日卒于其家之内寝。”洪武十七年为公元1384年,上推19年,正好是1365年。《陈谱》记载陈大受生于元大德丁未三月十二日,卒于至正乙巳二月十二日,对应公元纪年1307-1365年。这个记载应该是确实可信的,以此推其父陈昌伯生年亦应无疑,祖父陈绍先生于1244年无疑也是可信的。

假设陈天佑30岁生下长子陈正孙,陈正孙30岁生下长子陈觉,陈觉30岁生下长子陈继先、33岁生下次子陈绍先,(《古园先生墓志铭》言:陈天佑曾孙二人,长曰继先,四岁;次曰绍先,未晬)以此上推,1244年陈绍先出生,1211年陈觉出生,1181年陈正孙出生,也就是说陈天佑65岁时才刚刚有了自己的儿子。56岁时被州学贡入太学,62岁步入仕途,65岁才有儿子,无论哪一项都是奇迹!你还相信陈天佑卒于开禧二年(1206)是可靠的吗?

[程杰按]

《泾岙陈氏宗谱》九世陈咏(字景沂)的儿子陈天祐,在明嘉靖《太平县志》(明太平县即今浙江温岭)上是有传的,称其“乾道八年由州学补太学生”,宋孝宗幸太学,授其迪功郎。陈氏家谱也这样说,两相印证。蔡先生曾是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应该知道嘉靖《太平县志》的质量和价值,也应该知道讨论宋元之事时,明人著述的参考和引用价值。这一县志、私谱完全对应的记载,其分量也是不言自明的,这远比家谱单方面记载的卒年要重要得多,也可靠得多。蔡先生每次批评我的文章,几乎都首先说我的证据不可靠,而这样极重要的证据却屡屡故意回避,熟视无睹。蔡先生本人所举证据,无论相关性和可靠性几无一件可与此相比。如果要想推翻它,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且这里蔡先生偏偏还只关注卒年!

再说在陈天佑生年不明的情况下(这是陈天佑本传的信息),就是开禧二年(1206)这个卒年,以他乾道八年(1172)做太学生,注意这个时间,在嘉靖温岭(太平)县志上是载明了的,可以佐证,蔡先生应该知道,(工作)34年后去世,不知有什么不正常,有什么不可信?

因为据谱中传记,陈天祐生年不明——注意这是我与蔡先生计算取值的不同,我们假设他做太学生的乾道八年(1172)是30-40岁(不能太年轻,如果出身早,资历长,官位就高,而实际不是),则其出生应该在高宗绍兴二年(1132)至绍兴十二年(1142),去世的开禧二年(1206)应是64-74岁。而他的父亲陈咏(字景沂)虽生、卒年失载,但为南北宋之交人,或主要生活于南宋高宗绍兴中前期,这是合理的、也应是确实的。所谓上书高宗力主抗金之类记载,应是由这个所处时间附会的。

7

这一节蔡先生还做了很多数学题,我没能完全看懂,甚至不知道蔡先生这次是说陈氏每代人之间隔得太短呢,还是太长呢。但我简单化也算一下,陈天佑是十世、排行第二(排行第一的早逝,只能忽略不计),陈昌祖(陈绍先的第一个儿子)是十四世、排行第一,两人是最对应的世次排行。也就是说都属同一辈族人中(当然不包括女性)出生最早的两位,有可比性,如果随意换作老三老四,甚至像蔡先生论证中选择的第十五世陈大受在同辈中排在第十一,那可比性就差了。十世的老大、老二,与十五世的老十一比较起来年龄差距就大得多,可比性就差多了。而我们说的这两位,都是排同辈人中第一第二的,这两人中蔡先生明确说陈世昌的生年是可靠的,生于1269年,而按我们前面的假设,与陈天佑的生年相差137年或127年,中间是4世,每代相隔31-34岁。再扩大范围算一下,这在蔡先生提出每一世摊多少岁的问题时,我们与蔡先生曾经算过的。陈氏八世即从迂浦迁晋岙的始祖陈寿,假设迁晋岙的元祐五年(1090年,罗适在迂浦修闸约在此年前后)40岁,他应生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到陈氏第十九世,即蔡先生下文提到的东谷散人陈士藩这一代,这一代人中前三位均早夭,生卒不明,第四位(诜之际辈第四)陈士参生于明永乐四年(1406)。他们之间生年相差356年,共有11代,每代间隔32.33岁(三十二又三分之一岁),都符合蔡先生所说的一世30多岁的规律。这是蔡先生在与笔者讨论这一问题中反复强调的一个数据,我不太清楚,借用一下,可见按蔡先生的标准应属正常的。而陈氏第二十世中就已有好几位载入明朝县志,更不容随便怀疑了,蔡先生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不懂蔡先生这里如何算,关键是不知蔡先生想朝哪里算,想得出什么结论!

蔡先生的算法与我的计算结果不同,大概就差在陈天佑的生年上。蔡先生用以计算的生年是从《古园先生墓志铭》一文中关于卒年(这应是可靠的)和所谓年寿九十一推得的。蔡先生下篇第一节重点论述了这一墓志铭出于后人杜撰,与笔者已发表论文的看法完全相同,蔡先生应是知道所谓年九十一及由此推出的生年是不可靠的,而故意就这个不可靠的生年来推算陈天佑做太学生和生子时的年龄,得出有点悚人听闻的结论(当然并非绝对不可能),是否有明知故犯之嫌?我们的讨论容有疏漏,但都要尽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一叶障目而不及其余,更不能故设迷障以眩人耳目。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把家谱世系年代疑点的计算扩大化,将许多代并不太起眼的疑点、异常现象或应该分摊到11代的数量堆算到一代人身上,即都算到陈天祐一人身上,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要自觉避免。

就我的研究所见,乾隆《泾岙陈氏宗谱》的世系、名讳是极为可靠的,没有任何杜撰、抄袭的迹象。该谱唐末五代至宋元20世的世系、名讳和传记应都是入明后几代人历经迭修,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修纂编定。最初10多世的生卒年或不免有些出于后人悬拟补添,但凡事迹说得过于具体的,也都多少容有可疑,但这是细节问题,并不影响其世次、名讳的可信。乾隆《泾岙陈氏宗谱》采古谱世次行第之体例,每一人都有排行字号,由世次庙字(也称谱名字序、字辈等)和排行顺序数据构成,如陈咏字景沂者是“演三”,即“演字辈,排行第三(第三个出生的男子)”,陈天佑名多助是“念二”,即“念之辈,排行第二”,编得极为严密,历历不爽,是十分可贵的。关于晋岙《陈氏宗谱》的整体可靠性,在我发表的论文中已详细论述过。蔡先生显然也认真研读过《泾岙陈氏宗谱》的,对其质量应胸中有数,至少就我的感觉,《泾岙陈氏宗谱》没有

8

像蔡先生编派的那样不堪。

我前番在《虎山论坛》与蔡先生讨论时,曾真诚地告诫过,家谱世系是个生命树、一张关系大网,父有子,子有孙,子子孙孙,而同辈有兄有弟,兄弟各有子,子也有孙,也是子子孙孙,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多米诺骨牌,其中世次人名、父子兄弟关系不是可以随便切挖移接的,动一个会倒一大片。如果不是全盘推倒,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证明自己的观点,像棋盘上的棋子那样随意提拨、摆放,随意怀疑尤其是简单移拨其中一两个人的时代和关系,是很不合理、极不科学的。而所谓温岭陈咏编纂《全芳备祖》的信息也就主要出于这一家谱中南宋时期的内容,如果这样随意怀疑家谱两宋时期的世系内容,很容易彻底动摇谱中所说《全芳备祖》为其族人所纂的根基,要特别谨慎才是。我曾经劝告过,不能为了寻找砸人的砖头而自挖墙脚。

蔡先生在与笔者的往来讨论中(见我提供的虎山论坛网页链接),曾矢口否认自己怀疑这一家谱的质量,结合蔡先生下文看来,蔡先生想动摇的还远不只是谱中陈咏、陈天佑一两个人物生卒、仕历记载中的一些细节,蔡先生是想动摇晋岙《陈氏宗谱》整个两宋时期绝大多数甚至所有世次顺序——这是蔡先生这篇长文最值得注意的新倾向,念之令人不寒而慄,有必要先予指明。而这一动机对它的观点来说,无疑会釜底抽薪或当头泼水。试想如果陈氏家谱这么多代祖先世次关系都像蔡先生所说的那样混乱无序、不堪一击,祖先传记中的生卒年又多属不实,尤其是陈咏及其儿子陈天佑的时代都有错,为什么偏偏其中所谓九世祖陈咏撰写《全芳备祖》这一细节又是可靠的呢?

我们讨论的是七八百年前的南宋人,如非名门望族,家谱中绝大多数人士都是没有史料旁证的。对于一个世系比较严密、没有伪造痕迹的家谱,在没有可靠外证和系统内证的情况下,如果仅凭细节错误或疑点,随意更改其中一两人乃至十多代人的世次关系,方法是简单粗暴的,近乎无理取闹,无法令人取信。我想晋岙陈氏家族如果明白其中要害,也应是不会同意的!

注意我这里说的(1)可靠外证、(2)系统内证,这两方面很重要,我2015年发表的论文正是靠这两方面的大量举证、相互参证,考实天台吴氏与温岭陈氏家谱20世交叉雷同部分是吴谱抄袭陈谱。谢谢蔡先生,他对这一结论是明确表示认同的。如果蔡先生想反过来推翻《泾岙陈氏家谱》中九世陈咏、十世陈天佑等人的父子关系和所属时代,也非得基本推翻整个泾岙(晋岙)陈氏最初近20世的世系不可,而想推翻这几乎20世的世次、名讳,就得有系统、严密的内、外证据体系(或证据链)才行。仅凭一两个疑点、一两个祖先传记中的细节错误或疑点是无法做到的,真有点蚍蜉撼大树的色彩。而如果将两宋时期所有世次、名讳都推倒了,所谓陈咏与《全芳备祖》的细节内容又怎能一叶独存,确保正确?借用一句成语所说,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这是笔者曾经认真告诫过蔡先生的,这里不惮重复,再次严正提醒。以蔡先生这样的老成学者,是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的!

我们再退一步,蔡先生的论证是对的,陈天祐的生年和卒年有误,误了二三十年,就能证明其父亲陈咏是南宋末年的人了?

四,从陈家迁居泾岙的背景看陈景沂的生活年代

宋代黄岩县大规模的水利活动有两次,一是北宋元祐间罗适以提点两浙刑狱

9

任上,持节黄岩,主持水利,疏浚官河及大小支河,筑埭造闸,建黄望闸、石湫闸、永丰闸、周洋闸;再是朱熹以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使者筹划黄岩水利,修缮罗适所建三闸,新造六闸,具体工程由后任常平使者勾龙昌泰完成。《嘉靖太平县志》收录南宋黄岩人彭椿年《闸记》一文,内记:“元祐间,罗公适持节本路,因其埭之大者增置诸闸,今之黄望、石湫、永丰、周洋皆其迹也。”“淳熙间,考亭先生及西蜀勾公昌泰相继为常平使者,按行田野,闵闸事不修,于是用其谋,请大府钱及出度僧牒为值一万四千缗,勾公又自以本司钱六千缗成其役……自甲辰仲春首役,至乙巳孟冬讫事。所建者六:回浦、金清、长浦、鲍步、交龙、陡门是也;增修者三:黄望、周洋、永丰是也。”7

泾岙陈氏始居迂浦,淳熙年间朱熹修建金清闸时从迂浦迁至泾岙。据《泾岙陈氏宗谱》卷三《行次》记载:始迁祖“五三,讳失,字纯父,本闽人。石晋时任刑科给事中,契丹作乱,晋祚渐微。公乃佯着道士衣冠,南渡大江,由台州至黄岩迂浦,闻刘氏定中原,遂留家焉。”至第八世陈寿由迂浦迁居泾岙。谱记:“细一,讳寿,字学仁。娶周氏,三子:议、识、詠。生卒年并缺。葬灯明山。公少颖悟,博贯经史,举进士不第,乃退隐泉石间,以诗酒自娱。所与游者咸服其多知觉,尝目为先觉公。晚岁以金清闸役兴,厌迂浦之鯹杂,遂相土卜今之泾岙居焉。实泾岙陈氏之始迁祖也。”金清闸建在迂江出海口,工程最巨,影响最大。读者注意“金清闸役兴”几个字,以前水利工程都是上头拨下官帑,鸠工庀材,完工了事,唯独建造金清闸时除上头拨下官帑,同时准民间自结义役,摊派各家各户承役。金清闸建成后,黄岩一县灌溉称便,百姓盛赞此役厥功甚伟,立义役碑纪念。《嘉靖太平县志》卷八《古迹》记载:“义役碑,在三都梵兴寺。其文曰‘淳熙九年,浙东提举朱文公熹行部至,有乡士诸葛蒸硕请使民自结义役,文公奏行’云云。今寺废碑毁。”8此条记载可证《陈谱》记载不虚。

对于陈氏八世是在淳熙间从迂浦迁至泾岙,应该没有什么可值得怀疑的。宗谱里不仅明确点明迁居背景是“金清闸役兴”,而且点明迁居原因是“厌迂浦之鯹杂”。陈氏从北方来,不习惯滨海鱼腥,也是情理中的事。笔者认为,陈氏迁居必定还有一个不便说出的原因,不然,如果仅仅因为不惯鱼腥,那陈氏早该迁居了,何必在此居住八世后才厌嫌鱼腥?如果仅仅因为厌嫌造闸场面嘈杂,那元祐间陈氏就该迁居了。元祐间罗适建造的永丰闸、周洋闸就在迂浦,而淳熙间朱熹、勾龙昌泰新造六闸,只有回浦闸建在迂浦,建一闸与同时建两闸哪个更嘈杂呢?那么陈氏之所以迁居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洪武二十六年赵循盼(本陈氏后人,过继赵姓)《菊苑公下陈赵相继六世行状》记述:“一日,本生祖过迂浦,指旧基谓曾祖曰:自浦西至街,室庐相连,计其天井七十有二,皆吾三陈家所居之地,故俗呼为‘陈半监’。林氏旧屋半岭,买族人地筑室于此;应氏旧居监北,买吾地筑坟,因家焉。近市之地,实吾祖旧业,汝孤復此青氊,吾素愿也。”本生祖即陈绍先,曾祖即绍先次子陈昌宗,过继赵姓后,改名赵兴祖。陈绍先向儿子交代陈氏旧业,并指望儿子能够恢复之,说的都是房屋、地,并且是近市之地,没有提到田。宋代在迂浦设盐政机构黄岩场,因为其北有杜渎盐场称为北监,故这里称南监。迂浦市为宋时黄岩县五大集市之一9,人丁兴旺,街市热闹。无田有屋且有近市之地,室庐相连竟达天井七十二处,有“陈半监”之称,陈氏祖上很可能是商业大户。建造金清闸于无田户并非直接受益者,然到了摊派义役时,这样的大户乃免不了是重点户,出钱出粮出工不会是小数目。陈氏权衡之后,选择内迁免扰,逃避义役很可能是迁居的真

10

正原因。这也为陈氏淳熙间迁居泾岙提供一间接证据。

淳熙九年即公元1182年,陈景沂之父陈寿已称“晚岁”。古人通常50岁称老,所谓“晚岁”,估计不过五六十岁。陈寿三子,长子陈议或已成人,而陈景沂是第三子,或许还是个未成年人。第一世陈纯父南渡至迂浦,闻刘氏平定中原,于是定居迂浦。后汉政权建立于公元947年,至1182年的第九世,几近240年繁衍8代,大致合乎30年一世的规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据吉尼斯世界记录,世界最长家谱是编纂严谨的《孔子世家谱》,2008年历史上第五次大修完成,几近2500年间繁衍83代。陈氏第八世淳熙年间从迂浦迁至泾岙,第九世陈景沂是高宗时人还是理宗时人,不是明摆着吗?

[程杰按]

这一节蔡先生所说晋岙陈氏因迂浦修闸迁居晋岙的时间和谱中相关的记载,我与蔡先生在温岭的官方网站《虎山论坛》往来论帖中都反复讨论过了,想必蔡先生和温岭关心我们讨论的朋友肯定都还记得。网址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15119378.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9534&extra=&p age=4

蔡先生如有空,不妨“回头看”一遍。从陈氏家谱看,其八世陈寿因两浙提刑罗适在迂浦(今温岭新河南监一带)修闸而从迂浦迁晋岙,是在北宋元祐年间,从罗适的前后仕历看,大约应在元祐五年。既然史料中有这样的修闸之举,与谱中八世陈寿的传记明确对应。在没有其他可靠证据的情况下,无端怀疑其真实性,非得移到90年后的南宋淳熙九年不可,其目的只是为了适应《全芳备祖》序言的写作时间,有唯我所用、随意剪贴历史之嫌。

而关于南宋淳熙九年修闸之事、谱中将八世陈寿所处元祐间所修闸说作金清闸的原因,包括家谱世次的每代岁数的计算等问题,我与蔡先生在《虎山论坛》上也是认真、仔细、反复讨论、分析过的,对蔡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质疑进行了详细的回应,蔡先生及温岭的朋友应该也是记得的,见网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15119378.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9534&extra=&page =4。

关于北宋元祐间迂浦建闸的具体情景我没有仔细查核,直接记载应极有限。当时所修迂浦闸与八世陈寿住处、产业间的具体关系更是无从论证,仅就数量说建一闸必不如建两闸嘈杂,多少也有点武断。再说元祐间罗适是以两浙提刑——这是一个不小的官,相当于今天的省政法委书记,比所谓朱熹修闸时的官要大。他是台州人,在当时黄岩(今温岭与路桥区交界一带)大兴土木,“开河置闸,地始可耕”(《(雍正)浙江通志》卷五八),其开创之功怎么就一定会比南宋淳熙间的后续整修动作小、影响弱?

陈氏自迂浦迁晋岙,只见八世陈寿一人传记中有言,而九世、十世、十一世大多仍归葬迂浦祖居附近。我们讨论的九世陈咏字景沂者就葬在霓墺的地方,在今天路桥区金清镇西北仍能找到这个地名。这些都充分说明八世祖陈寿一脉迁晋岙后,陈氏仍有一些人户至少有不少田产留在迂浦一线,另也有一些散处其他地方的。这是我在已发表的论文中早就指出过,蔡先生并没有认真看或不愿理会。陈氏家族也总在不断繁衍扩大、移动乃至返迁,不能因为陈氏后来在迂浦(南监)这一带有人居和产业,就认为北宋时八世祖陈寿迁到晋岙不可靠,非得移到南宋中叶不可,没有这种道理!蔡先生所举洪武年间的证据,也只能说明元明间或稍早几代迂浦(南监)一带有陈氏后裔生活的情景(今天这一带

11

应仍不少),与远在200年前的八世祖陈寿已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至少不能用来否定其迁晋岙之事。

宋时以迂浦等闸著名,金清闸更偏东靠海,开设稍晚些,到明代一闸独大,明人修谱将迂浦一带修闸说作金清闸,是不难理解的。再提醒一下,我在前番与蔡先生的讨论中对此已详细梳理、论证过了(见前提供的网页链接),蔡先生应该不会健忘的。还是回到这里的问题,民国《台州府志》卷四六:“金清港在披云山下,旧称迂浦,今曰南监。”也就是说,迂浦一线的河流旧称迂江,或也曾蒙“金清”之名。具体情景我未及细考,闸与河水也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古今地名变化复杂,见小不见大,一味在这些地名细节上纠缠,意思也是不大的。

关于家谱中的世次、年代问题,具体说每代摊多少岁的问题,我们早在《虎山论坛》上就认真讨论过了,我说过,《陈氏宗谱》只是最初七世时间稍紧些,但也没突破人伦底线,容有可疑,但八世以下就符合蔡先生所说的三十多岁为一代了。蔡先生也是应该记得的。温岭关心这一问题的朋友也是不难查看到的,我就不说了!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15119378.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9534&extra=&p age=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15119378.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9534&extra=&page =5

五,程文立论其它几个依据辨析

程文认定陈景沂是天台县人非黄岩县人的几个依据,都不可靠,多为误解所致,笔者逐一解读如下:

其一,《全芳备祖》卷三《柑·事实祖·杂著》所录陈景沂关于黄岩蜜桔的话:“以上皆韩彦直之录也,韩但知乳橘出于泥山,独不知出于天台之黄岩也。出于泥山者固奇也,出于黄岩者尤天下之奇也。陈肥遯识。”程文评论道:“这显然是一个外乡旁观者的口吻。今温岭宋时属黄岩,试想如果陈景沂是当时黄岩县人,会使用‘吾乡’、‘吾邑’之类亲切、热情的称呼,而不是‘天台之黄岩’这样极为客观、平静的说法,因此陈景沂应不是宋黄岩县、今温岭市人。”这样的推理根本不能成立。陈景沂在著录韩彦直推崇泥山乳橘的文字后,特意加上“陈肥遯识”,大声疾呼黄岩乳橘品质胜过泥山乳橘。这里乳橘对乳橘、黄岩对泥山,要突出的是黄岩之乳橘,不是突出乳橘与自己的关系,怎能因为没有用“吾乡”字眼,就认定他是非黄岩籍的外乡旁观者呢?(顺便插一句,此处“天台之黄岩”之“天台”,无疑也是郡名)林昉,字仲昉,宋末元初黄岩半岭人,半岭与泾岙直线距离大约七八公里。《嘉庆太平县志》卷十六收录林昉《柑子记》一文,内言:“当是时,台之乳柑遂为天下果实第一,虽练紫之香,含消之爽,亦在下陈,况洞庭千头之绿,与永嘉数寸之黄者乎!台之为县五,乳柑独产于黄岩……”。10全篇并无“吾乡”“吾邑”之类“亲切热情”的用词,难道据此认定林昉不是黄岩人吗?

[程杰按]

我曾说过,我这类证据是“以诗证史”,也就是说是以虚的东西(诗)来论

12

证实的东西(史),不太过硬,我自己也不看重,全当没说也无妨。我说的只是出于人之常情的一个推理,天下也没有称故乡只能是吾邑、我乡的道理。既然是常情推想,多少也就值得考虑一下,但信不信,无妨。

其二,程文认为,会稽与台州相邻,韩境居会稽山阴已久,不可能不知道台州属县设置,而在《全芳备祖》序言里称陈景沂为天台人,证明陈非黄岩人而是天台县人。程杰教授是江苏人,对浙江地名“天台”在宋元明时代士人交往中的指代作用未必清楚。台州得名于天台山,台州文学之士对外交往多以“天台人”自称,或被称为“天台人”。这几乎成了宋元明时期流行的风气。客居松江的黄岩人陶宗仪,其《辍耕录》卷十五《隐趣》首句:“余家天台万山中……”。这里的“天台”所指代的是台州。黄岩人王居安第一次罢官回乡,姜夔、刘过各有同题诗《送王简卿归天台》。姜诗首句:“迎风吹白发,送客向黄岩。”可见他们并非不知道王居安是黄岩人,并非不知道台州属县设置。这里他们也是用“天台”代称台州。黄岩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与友人交往中,常被称为天台人,陈宓《和天台戴复古韵》、严羽《送戴式之归天台歌》、陈宗道《送戴石屏归天台》等等。严羽的诗很有趣,节录如下:“吾闻天台华顶连石桥,石桥巉绝横烟霄。下有沧溟万折之波涛,上有赤城千丈之霞标。峰悬磴断杳莫测,中有石屏古仙客。吟窥混沌愁天公,醉饮扶桑泣龙伯。”严羽是戴复古的好朋友,明明知道戴是黄岩人,要回黄岩去,偏要说他“归天台”,还在诗一开头大赞天台山气势之雄伟奇绝,其意则在恭维对方。从这里面我们可以体察古人交往中的称谓文化,双方以大地名互称,是一种客套,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也是一种礼数。以大地名称呼对方是一种恭维,以大地名自称则是一种自谦,意思是自家小地名不值得对方去记住。韩境称陈景沂为天台陈君,我理解是一种客套,跟韩了解或不了解台州郡县设置无关。因为天台名气大,人杰地灵,称以“天台陈君”,隐含恭维之意,就像今天我明知道你来自上海乡下某小镇,但我仍会称你为上海人。另外,相互称以古地名或地名别称,是文人雅士间流行的一种雅俗。《全芳备祖》每卷首署:“天台陈景沂编辑建安祝穆订正”,天台是台州别称,建安是建阳古郡名,天台对建安,正好说明这里的“天台”是指台州,陈景沂是台州人,不是天台县人。

[程杰按]

这一点我反复说过了,天台是山名,台州因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因而用作台州别称,但凡有点文墨的都知道,没人否定这一点。天台同时又是台州下属一个县的正式名称,不能认为但凡说天台只能指台州,而不能指天台县,天下没有这个道理!请去翻一翻与《全芳备祖》同时稍早的南宋嘉定《赤城志》,其中“天台”一词出现极为频繁,除极少数指天台山外,绝大多数(至少80%)都指天台县。后世的《台州府志》也是如此,但凡说“天台人”绝大多数都是说“天台县人”。你拿着“台州天台”四个字到古籍中去检索,宋人著作中就很多,这样的“天台”应不会再指台州了吧。戴复古集所附戴昺诗《天台道上早行》:“箯舆轧轧过清溪,溪上梅花压水低。月影渐收天半晓,两山相对竹鸡啼。”这是一首早行诗,请蔡先生去请教一下贵市的吴茂云先生,他是研究戴复古的大家,有精湛的校注本出版,这里的“天台”还能是指“台州”么,或者只指天台山而不是天台县?天台是山名、县名,天台用指天台山、天台县的情况决不会少于代指台州的情况。如果因为用作台州别称就否定作为天台县的正名,就不合理了。

13

《天台陈先生类编花果卉木全芳备祖》书名中的“天台”二字,理解成台州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更合理些,我是赞成的。而它的根据应是《全芳备祖》绍兴人韩境序言中对编者的称呼“天台陈君”。韩境所说“天台”,我认为应指离绍兴较近的天台县。韩境是绍兴人,作序时就住在绍兴,陈景沂来绍兴找他,韩境称其“天台陈君”,这个“天台”是泛指台州还是天台县,大家想想,哪一个更有可能、更合理呢?我认为更有可能指与绍兴不远的天台县而不是用来笼统的代指整个台州。天台县就在眼前,一般说来不可能用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代称来指台州!在绍兴一带称人来自黄岩、天台、临海或仙居都是人们熟悉的县名,没有必要推高一级(台州)才为人所知。相反,在这样的语境下,以天台来指称台州会令人摸不着头脑。我想当时浙东一带人,或与韩境、陈景沂多少认识的,谁也不会将韩境说的“天台陈君”理解成台州的。当然,一切也不是绝对的,我们无法起古人问之,只能根据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来推论,韩境所说更有可能指眼前具体的天台县而不是泛指整个台州。而出版商看到韩境序言中的“天台陈君”,也知道他是哪个县的,为全书拟个堂正的名称,称“天台陈先生”。这个“天台”无论是理解成台州还是天台县应都是可以的,笔者认为理解成台州更合理些,因为编者项中同署祝穆的里籍用的是建安郡名(州一级),而且在出版商的眼中,也更风雅一点。

总之书名中的“天台”可能是指“台州”,也有可能指“天台县”。陈景沂的籍贯是台州,具体到县则以天台县最有可能。在没有其他可靠证据的情况下,认为指台州其他属县的可能性应都远不如天台县大,而如果认其必指今日的温岭,而不是天台县,就肯定没道理了。这些都是极简单的推理,而蔡先生一再纠缠在这一点上,完全没有必要。

况且,温岭陈咏是不是《全芳备祖》的编者,关键的疑点还不是书名中的“天台”二字,而是温岭《泾岙陈氏宗谱》上的陈咏字景沂者是否就是南宋末年《全芳备祖》编辑者陈景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即便我们认定书名和序言中的“天台”都是指“台州”,也无法确认其必指宋黄岩县、明清太平县或今温岭县。

除墓志铭、行状等正式传记外,一般诗文称人的籍贯都出于说者实际所知和具体话语处境,未闻有什么定制。戴复古江湖漂泊,离乡较远,远方人士送其归里,自然说个大概,以天台代指台州,取个风雅说法,就很正常。如果送其返乡的是宁海、仙居人,是否还会这么说,就很难保证了。正如今日在新疆,遇到一个甘肃、内蒙或黑龙江人,长亭闲话,问你府上哪里,当然从大里说“在下浙江人”,如果所遇是浙江邻近省份的,度其对浙江比较了解,则会具体说“家是浙江台州”,而如果遇到的就是一个台州人,则会说“我是温岭人”,都是视双方语境而定,没有什么规定的,这些人之常情想必蔡先生应该是能认同的。

蔡先生这里最后还说了一种礼数,说称某人浙江人、台州人比称其温岭人、黄岩人更显尊敬或表恭维,不知蔡先生有何根据?高斯得《耻堂存稿》卷四为黄岩(今温岭)戴复古作《东皋子诗序》,开篇即称“黄岩戴复古式之,持其先人《东皋子诗》一编过余”,没有称“台州戴复古”,就是对戴复古不那么尊敬或客气了?同样是给人的书作序,韩境的“天台陈君”和这里的“黄岩戴复古”还有敬与不敬的差别?如果高斯得想客气一点,是否也要改称“台州戴复古”或“天台(代称台州)戴复古”才行?再进一步改称“浙东戴复古”是否还会更尊敬一些?我没有研究过,至少现实生活中没有听说有这现象,不知哪位朋

14

友了解?试想如果按照蔡先生的礼数,把戴复古改称作“天台戴复古”,是否有些别扭、易起误解?蔡先生自己也应该知道,其所谓“上海乡下某个小镇”与古人所说的“天台”、“黄岩”是不是同一层面上的地名?我们的论证总要摆事实、讲道理,讲理也得是常理和通识,不能一味想当然,更不能强辞夺理!

其三,陈景沂《咏梅》诗:“平生足迹遍天下,止一东嘉却弗来。行到刘山无所记,漫留冷句伴江梅。”程文认为黄岩人没有去过温州很奇怪,黄岩人赴温州经过丽水的刘山则更奇怪,只有天台县人去温州才经过丽水刘山。程杰先生不是台州人,不熟悉台州交通地情。这里我们先读一读《全芳备祖》陈景沂自序,就不会感到奇怪了。自序称:“余束发习雕虫,弱冠游方外,初馆西浙,继寓京庠、姑苏、金陵、两淮诸乡校,晨窗夜灯,不倦披阅”,而成《全芳备祖》一书。可见陈景沂很早就离家,游学四方,如果他在“初馆西浙”时去温州,或者在寓居金陵、两淮诸乡校时去温州,途经丽水刘山还奇怪吗?再者,若天台县人要去温州,也是要经过黄岩县界,即沿唐驿道南下最便捷。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开宝三年(公元744年)鉴真和尚第四次东渡,准备从福州航海去日本,与随从30人从鄞县阿育王寺出发,至台州宁海白泉寺,再至始丰县(今天台县)国清寺,入临海县,遂至黄岩县,准备取道永嘉郡。鉴真和尚所走的正是唐代开辟的沿海驿道,当年徐霞客从天台山南下游温州雁宕山,也是走这条路。11天台县人若经丽水去温州,那是绕道且翻山越岭,徒增劳累。这个只要翻一下浙江地形图,便可一清二楚。

[程杰按]

我只到过天台一次,我怀疑陈景沂是天台县西部山区的人。宋元以来,温岭、天台陈姓应都是大姓,至少人数不少,元朝至明朝前期温岭陈姓有不少上了《太平县志》,《天台县志》邑人传记中的陈氏也较多。陈景沂应不是出自这些陈氏大家族,他长期流寓当时两淮边防前线,应是家境极为贫寒,有可能是天台西部荒僻山乡之人。假设这时从故乡天台县西部往温州——注意我这里说的都只是可能与假设,因为实际起点不明,从天台县西部出发走山路南下,再转水路东下,是否更快捷些。我只是猜想,不能肯定,不是我论述的重点。我对这一带的交通状况没有任何直观感受,如果认为我说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如果说陈景沂从金陵、两淮返归台州故里,应是乘船走水路,下长江,转江南运河,过钱塘江到浙东,一般不会车马翻山越岭走陆路,更不会取道皖浙之间的重嶂叠岭。如果是在江西中南部返乡,也有可能取道今黄山市即屯溪一线下新安江、钱塘江,但远不如前一条路轻松。古代没有高速公路之类捷径,长途迁徙一般取水路,东西以走长江、淮河、黄河,南北以走赣江、汉江、湘江、岷江之类水路方便!

陈景沂何以到丽水刘山这一带,在已发表的论文中或哪篇博客文章中我作了一些推想,认为有可能是从天台县西部南下福建麻沙(今福建武夷山市建阳县一带)联系书商出版事经过这里,返程顺路拐弯东游温州,再北上黄岩,因而《全芳备祖》中陈景沂自己有文章说到黄岩柑橘,也就是我怀疑应是出于外乡人口吻的那段,文中称“天台黄岩”,而没有称“吾乡”“吾县”“吾邑”之类。当然只是推想而已,无从考证。

而反过来,如果陈景沂是黄岩人,更准确地说是蔡先生主张的温岭晋岙一

15

带人,这里离温州何其近,温岭人肯定比我知道。根据我的考证,陈景沂在两淮地区的时间不可能超过20年。陈景沂自称“平生足迹遍天下,止一东嘉(温州)却弗来”,也就是说自己一生走遍天下,唯有温州没到过,真有些匪夷所思。我的这一怀疑是否多少有那么一点道理?当然,这也只是怀疑,无法论定。

上述这三点,其实都远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南北宋之交的陈咏是不是100多年后南宋末年的陈景沂。我只是在全文论述最后附带说了这样三个现象,远不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或核心部分,我曾打了个比方,就象栽棵树、培好土后,再插上三根棍子绑着作点支撑。而最后这棵树能不能立得住、长得活,是靠树根,不靠这三根棍子,现在即便全拔了也无大碍。我只是觉得,这三根棍子也是多少能驾点力的。

其四,程文还提出一个观点:陈景沂名景沂,而不是名咏,字景沂。理由是“名咏字景沂”始见于《泾岙陈氏宗谱》,《台州外书》《嘉庆太平县志》据宗谱录入,遂为后来各书所因袭。程杰先生见到的《泾岙陈氏宗谱》是乾隆五十八年编修的,而明万历《征献录》、清乾隆五十二年《方城遗献》已经称“陈咏字景沂”,程先生考证两书记载仍出自《泾岙陈氏宗谱》。他认为《全芳备祖》各卷署名“江淮肥遯愚一子陈景沂编辑;建安祝穆订正”,如果陈景沂是字不是名,那么“建安祝穆”应该署名“建安祝和父”才对称(祝穆字和父)。笔者对此问题的看法是:宗谱记载陈咏字景沂,没有确凿证据,不宜轻易否定。潘从善《两松诗序》、林昂《竹石图记》、陈为霖《全芳备祖订讹记》,均称“景沂公”,足证“景沂”是字不是名,因为以表字称人是人际交往礼数,以本名称人为不恭。胡正武、吴茂云二位学者点校《全芳备祖》,对编者名字作过研究,认为陈咏字景沂的出典,是取《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意。至于《全芳备祖》署名陈景沂不署陈咏,可能的情况是,谱名陈咏,字景沂,以字行。比如黄孔昭,黄岩人,《洞山黄氏宗谱》(温岭市档案馆收藏)记载:“元曜,仕籍,字孔昭,后以字名,更字世显,别号定轩。工部侍郎,赠礼部尚书。”宗谱所记载“元曜”之名,黄孔昭无论文章、奏折、信函从未使用过。但你若从宗谱查黄孔昭,必须先找到元曜,不然你找不到黄孔昭。温岭有个染工出身的人,书法很好,也很会写诗文,有一篇《染经》2万余字,收入中国纺染文集。《温岭县志》稿介绍他:吴国璋,字慎因......。其子(曾任温岭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看过后纠正说,应为:谱名吴宏高,字国璋,笔名慎因。谁都不知道他这个谱名,因为他从来没有使用过,但宗谱里记着呢。我想陈咏字景沂,很可能也是类似这种情况。

[程杰按]

蔡先生这里的说理有循环论证之嫌,以前我也曾专门提示过。《泾岙陈氏宗谱》南北宋之交九世祖先中有一位陈咏字景沂的,是不容怀疑的,至少我从没有怀疑过,只是最近才看到蔡先生开始怀疑其时代。但这位陈咏字景沂者是不是《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正是我们目前要探讨的问题。蔡先生认为是,我认为不是,我们正在争论着。蔡先生先就说定这一点,想用这一有待论证的结论来作证据,就是逻辑上的循环论证。

关于名咏字景沂的出典,我在发表的论文脚注中也已说过,这是经文常典,古人以此组合取名、表字者极多,不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只能说明泾岙陈氏九世中有这样一位名咏字景沂的祖先,取名字用的是这个典,无法用来证明他

16

必定就是那位《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

《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的“景沂”是正式的名讳,我的证据至少有两个:一是蔡先生已知的,《全芳备祖》每卷书名下编者署名中陈景沂、祝穆(祝穆名穆,字和父)并列都应属正式姓名。二、《全芳备祖》陈景沂自序末尾的署名是“陈景沂”。古人著文为表恭谨都只署正名,如苏轼作文署名必是苏轼,而不会用其字称“苏子瞻”或号“苏东坡”,当然家书之类软文或人物以字行的情况容有个别例外。《全芳备祖》自序是正式文字,署名“陈景沂”,有力表明其“名”景沂而不是“字”景沂。我这里两相参证,而且同出《全芳备祖》本书,是值得信赖的!

蔡先生所说温岭陈咏字景沂者是以字行,没有任何根据。《陈氏宗谱》陈天佑传中特别交代陈天佑名多助,字天佑,“以字行”,因而称“陈天佑”而不是“陈多助”。这是陈氏十世即陈咏的儿子,而作为父亲的九世祖陈咏的传记中却没有此类专门交代,蔡先生也没有其他任何直接证据。纵然再举出一千个古人“以字行”的例子,也只能说明古有此例,而无法证明这里的陈景沂必是陈咏“以字行”。从《全芳备祖》的作者信息和序言署名看,编者陈景沂必是名景沂而不是字景沂。我们说的是明确的正式署名,而蔡先生说的只是“可能”,没有任何根据,属于通常说的“想当然”,即出于自己的需要认为就应该如此,这叫曲附己说。

至于陈氏谱中所收几篇序记文章中都称“景沂公”,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他们听到的《全芳备祖》作者只是陈景沂而不是陈咏,请注意只是听说,根本就不知《全芳备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书,只能就其传言所说,刚好与陈咏的字巧合了。如果要进一步表示尊敬的话,以《全芳备祖》陈景沂自序所署“肥遯”“愚一”之类别称、斋号称其“肥遯公”“愚一公”会更合古礼,更表尊敬。可资对比的是,乾隆陈氏家谱所收文章中就有不少称陈天佑为“古园公”(注意不是“天佑公”),这更符合古礼,而没有尊称陈咏“肥遯公”“愚一公”的。可见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没有看到陈景沂这篇自序,不知道《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有“肥遯”“愚一”这些雅号,自然也不会用以表示尊敬了。

[注释]

1详见拙文《陈咏籍贯考证》,载《台州志余辑要》,浙江省台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1页。

2见《方城遗献》卷一《陈咏》条目,临海市博物馆藏黄氏秋籁阁寄存本,第19页。内言《书录题解》即指宋代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清代四库馆从《永乐大典》辑出,重编为二十二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又有乾隆四十三年卢文弨以四库馆本为基础所出的卢校本,名以《新订直斋书录解题》。李氏所见可能是这两种版本中一种。

3乾隆版《泾岙陈氏宗谱》前言称,此次修谱参考三种旧谱,其中有林元协主编之陈谱。

4《嘉庆太平县志》卷二上《叙山下》:“凰山在县东十里,近连鸡鸣,与翠屏山对峙,俗讹为横山……平地圆起,如笠覆地,里人陈为霖《寄吴莞崖》诗所谓‘前度秋风箬笠山’也。”见《太平县古志三种》,浙江省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83页。

5潘从善,字择可,号松溪,元至正九年进士,累官承直郎、同知制诰兼国

17

史编修,终福建儒学提举。工古诗文,善小楷书,《嘉庆太平县志》称其“年最寿,家居为绅士领袖”。陈德永,字叔夏,号两峰。历官江浙儒学提举,从祀乡贤祠。章陬,字仲寅,号约斋,正统元年进士,先后任礼部主事、兵部主事,景泰六年奉命同修《宋元史》《续朱子纲目》,从祀乡贤祠。陈铿翁,字太希,号石门。明初荐授平阳教授,所著有《石门集》。胡弼,字钦仲,号南谷,元末宿儒,官教授。洪仲蕃,武昌郡学训导。王叔英《送洪仲蕃序》一文称其“好与高人逸士交游,独以经文诗歌自娱。”以上资料分别见于《嘉靖太平县志》《万历黄岩县志》《嘉庆太平县志》《静学文集》。

6见《嘉靖太平县志》卷六《人物志上·岁贡》,转引自《太平古志三种》,浙江省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83页。

7见《嘉靖太平县志》卷二《地舆志下·宋水利》,转引自《太平县古志三种》,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6页。彭椿年此文撰于庆元六年,被谢铎编入《赤城后集》,题为《重修黄岩诸闸记》,文字有所出入。见《赤城集》《赤城后集》合订本,林表民、谢铎辑/徐三见点校,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420页。

8转引自《太平县古志三种》,浙江省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6页。

9见《嘉定赤城志》卷二《地里门二·坊市》,陈耆卿纂,徐三见点校。《台州丛书乙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第22页。

10转引自《太平县古志三种》,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86页。

11《徐霞客游记》,徐弘祖著,丁文江编,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卷一首篇是《游天台山日记》,第二篇《游雁宕山日记》开头一段文字:“自初九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这里的盘山岭即宋黄岩县、今温岭市境内。

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考证(下篇)

——与程杰先生商榷

蔡宝定

一,通篇造假的《古园先生墓志铭》

《泾岙陈氏宗谱》卷一收录的72篇文章中,有一篇署名陈坚的《古园先生墓志铭》,颇受程杰先生看重,称之为“此文是陈谱中最为重要的文章”。陈天佑传记直接取材于这篇墓志,陈为霖作《全芳备祖》订讹,所依据的即是此文,诸如朱熹赞叹陈景沂遗文、朱熹与陈天佑切磋理学精义、陈天佑卒年等等,都源自此文。中国家谱文化中有个不好的陋俗,即为了抬高家族地位往往不计手段,包括造假。《泾岙陈氏宗谱》亦未能免俗,《古园先生墓志铭》即是一篇从落款到内容彻头彻尾的伪造之作。因此揭穿此文造假,有助于厘清陈氏有关传闻的真假。

18

先看落款:“淳祐四年十月望后五日状元陈坚撰”。陈坚出自书香门第,父亲陈纬乐善好施,救人急难,乡里呼为“陈义士”。大儿子陈淳伯宝祐元年进士;次子陈宗为太学生,理宗宝祐间与同学六人联名上书攻侍御史丁大全专权,时号六君子。陈家在乡邦有令闻,但陈坚绝不是状元。查明《嘉靖太平县志》:“陈坚,字与权,问道之族,绍熙四年上舍释褐,仕宝章阁待制。”1这个陈坚由“上舍释褐”进入仕途,不可能是状元。按陈坚实际情况,文章落款名字前宜加署“上舍释褐”和“宝章阁待制”。现在落款头衔单单一个冒名“状元”,未交代职务身份,可见作伪者连陈坚的功名与职衔都没弄清楚。只此落款一项,便露出造假端倪。

再看时间。此篇落款时间淳祐四年(1244),据文内交代是陈天佑死后39年其子陈正孙请托陈坚写的。据《嘉靖太平县志》,陈天佑乾道八年(1172)入太学,陈坚绍熙四年(1193)上舍释褐,进入仕途。假设陈天佑入太学与陈坚入仕途系同龄,两陈年龄相差21岁;一般来说入仕总归要比入太学年龄稍大些,两人实际年龄只相差十几岁。文内说陈天佑卒时寿91岁,其时陈坚应该是70多岁;39年后陈坚写作此文时,已经110多岁。你还相信这篇墓志真是陈坚所写吗?

最后看内容。此篇墓志正文925字,内书五件事,全系编造。其一,编造朱熹赞叹陈咏(景沂)遗文:“父咏,博学著书,有经济才。晦庵先生睹其遗文,恨不同时。”其二,编造宋高宗泊舟松门时,随从士大夫作客陈家,与陈天佑坐论古今人物:“高宗避兵蹈海,抵松门,士大夫从而南来者,公先人延致于家,时与商榷,成败论古今人物。或曰:今寇骑充斥,安得谢安者,谈笑以却之。公时侧侍,趋进曰:若以成败论人,则仲达贤于孔明远矣,谢安、冯道之流何往而不富贵哉?必也临事而惧,桓冲其人也。是日上下其论至夜分,坐客竟莫能屈。”其三,编造朱熹与陈天佑研讨学问:“在太学六年,有《观光稿》。丁内忧,哀有馀而礼不过。尤留心训诂,刊议《仪礼》误,制丧礼等仪。晦庵先生建闸迂浦,一见称奇,因舍馆,公日与穷经考疑。”其四,编造陈天佑编辑先人著作:“辑先人《全芳备祖集》,自序其首。”其五,虚构古园先生(陈天佑)卒年:“享年九十有一,以开禧二年八月廿一日卒于正寝。”这五件事都与陈景沂生活年代有关联,都可以用作陈景沂是高宗时人的“证据”。编造这五件事,其意在于炫耀陈氏先人与皇帝亲随有过交往,与大儒朱熹也曾过从甚密,最终目的自然是为了抬高陈氏宗族地位。笔者在本文上篇考证陈天佑卒年之假,不可能卒于开禧二年,陈景沂随父于淳熙年间迁居泾岙,不可能生活在高宗时期,其实对此篇墓志所言五事作了否定。这里再揭一假,说说高宗泊舟松门随从作客陈家之事。

建炎三年闰八月,宋高宗赵构避金兵南下,自建康南逃,从明州一路漂泊至温州。次年四月于温州北返,途经松门港停泊。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二记载:“乙丑,上次台州松门寨……是夕风顺,御舟与宰执以下诸船先后行,不相见。第闻探者唱云:‘御舟在前。’亦不知御舟遇浅几覆。尚未至也。既而宰执入港復回,次日台谏官亦遑回船,至港口,始迎见御舟。”2中间省略部分,系高宗在船上与大臣吕颐浩、王綯、范宗尹、张浚等商议军国大计,因文长不录。高宗避兵南逃,只带亲随宰执与护卫人员,并无士大夫随从,泊舟松门只二三日时间。地方志记下高宗泊舟松门于地方有牵涉的二件事:登岸去附近潜济潭祠祀龙神,赐题庙额;赐封饷军妇人李妙玄为“夫人”。3此外再无其它事项。假设高宗此行有士大夫随从,并与当地士人有过交集,地方志书不可能不记上一笔。再说,陈氏只是读书传家的农商大户,论族望,其名闻于乡里;论官阶,只

19

有第五世陈宽在仁宗时辟授闽盐运干官;论功名,宋代进士一个也没有;皇帝随从士大夫(假设有!)有什么理由作客陈家并纵论古今人物?再者,高宗时陈家尚在迂浦,距松门26公里,松门至迂浦须经过团浦(今箬横)、南塘(今塘下),两地皆有缙绅士族。尤其南塘戴氏为大族,宋时黄岩有“北蔡南戴”之说,功名之士、文学之士、为官者不乏其人,族望远在陈氏之上。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即出自南塘戴氏。那些随从士大夫即便想找当地士大夫接谈,就近找戴家也断不会舍近求远找陈家。另外,据宗谱记载,陈氏八世时已迁至泾岙,陈天佑为陈氏十世,理应住在泾岙。泾岙与松门直线距离20公里,中间隔着亭岭、小亭岭,今称藤岭、姆岭。泾岙在藤岭北,去松门须翻过藤岭,打通藤岭隧道之前,可是山路险峻,交通极其不便。民谣:“藤岭滕半天,姆岭走半年。”所谓皇帝随从士大夫翻山越岭去会晤并非名儒显宦陈氏先人,这个故事编得太离谱,近乎天方夜谭。

[程杰按]

署名陈坚的《古园先生墓志铭》多少有“先世考”或家族渊源考的意味,重点在褒扬陈氏家族第一位官人陈天佑的事迹,因此我说是值得关注的。但我已发表的论文对这篇《古园先生墓志铭》的作者和内容也多持否定态度,并花了较大篇幅详细论列其可疑,确认是明人托名杜撰,与蔡先生这一节的结论完全相同。当然,我对这篇墓志并未彻底否定,因为其中所说人名、世次先后关系、婚配、卒葬这些基本信息与家谱中历代传记大都是吻合的(个别细节除外),也就是基本正确的,我称其“真伪参杂”,也就是有对有错的意思,说得应更切实些。

这里令我多少有点介意的是,蔡先生这段开头先把我拎出来,对我的有关结论提都未提,语气中会给人一种我是赞成并全凭此文立论的感觉(红色部分)。读者如非看过我的论文,不免受此误导,我想这应不是蔡先生故意的!

二,陈景沂上书之事传闻成因分析

陈景沂高宗时上书论復仇的传闻起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戚学标依据陈景沂生活在理宗时代的事实,未加细考,将上书之事移接到理宗时代,在《嘉庆太平县志》中予以记载。4笔者认为,无论高宗时期还是理宗时期,所谓陈景沂上书朝廷是不存在的。首先,平民上书要有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朝廷下诏求直言,二是州县衙门逐级上递,没有这两个条件,无论你写的是什么,都根本不可能上达朝廷。其次,《全芳备祖》自序及韩序,是研究陈景沂最基本且又可信的资料,两序中均未提及上书之事,假如陈景沂真的上书朝廷论復仇,这么大的事,自序和韩序为啥回避不提?再者,《嘉靖太平县志》为宋理宗宝祐年间参与集体上书的太学生陈宗立传,为明弘治间上书朝廷的布衣缪恭立传。5陈景沂若真有上书之举,一定会获得当地士大夫嘉许,《嘉靖太平县志》不可能厚此薄彼,忽略不记。

陈景沂既无上书之事,那么上书传闻从何而起呢?笔者认为这是因误解韩境的一句话而起。韩境在《全芳备祖》序言里称是书“尝以呈天子之览”,就是说《全芳备祖》这部书稿曾经上呈皇帝御览。当然,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怀疑,总觉得于情理不大可能是真的。你想,南宋晚期,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皇帝哪有心思顾及看《全芳备祖》这类大部头的闲书?也许出于这种考虑,这句话在传闻

20

身份证号籍贯对照表

代码名称110000北京市 110100北京市市辖区110101北京市东城区110102北京市西城区110103北京市崇文区110104北京市宣武区110105北京市朝阳区110106北京市丰台区110107北京市石景山区110108北京市海淀区110109北京市门头沟区110111北京市房山区110112北京市通州区110113北京市顺义区110114北京市昌平区110115北京市大兴区110116北京市怀柔区110117北京市平谷区110228北京市密云县110229北京市延庆县120000天津市 120100天津市市辖区120101天津市和平区120102天津市河东区120103天津市河西区120104天津市南开区120105天津市河北区120106天津市红桥区120107天津市塘沽区120108天津市汉沽区120109天津市大港区120110天津市东丽区120111天津市西青区120112天津市津南区120113天津市北辰区120114天津市武清区120115天津市宝坻区120221天津市宁河县120223天津市静海县120225天津市蓟县 130000河北省 130100河北省石家庄市 130101河北省石家庄市市辖区130102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130103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130104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130105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130107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130108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130121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130123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130124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130125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

130126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13012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130128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130129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130130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130131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130132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130133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130181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130182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130183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130184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130185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130200河北省唐山市 130201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130202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13020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130204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130205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130207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130208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130223河北省唐山市滦县130224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130225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130227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130229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130230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130281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130283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130300河北省秦皇岛市 130301河北省秦皇岛市市辖区130302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130303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130304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130321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130322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130323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130324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130400河北省邯郸市 130401河北省邯郸市市辖区130402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130403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130404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130406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130421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130423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130424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130425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130426河北省邯郸市涉县130427河北省邯郸市磁县130428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130429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130430河北省邯郸市邱县130431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

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C语言课程设计 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系统 院(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2010-6-12—2008-6-24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考试系统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6 月12 日至 6 月24 日共 2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二、设计原始资料 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计算说明书部分 数据库设计分析

2.图纸部分: 程序流程图 四、进程安排 五、主要参考资料

成绩评定表 口试(答辩)成绩报告成绩总评成绩

摘要 这次程序设计,我选择的是设计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系统的程序,之所以选择要设计这个程序首先因为我自己认为这个程序非常实用,虽然说老师给我们的每一个程序都很实用,但是在平时籍贯信息比较常用。其次,通过向信息的同学了解,建立这个程序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链表,而我们的C语言课还没有学到这一步呢,我自己觉得挺有挑战性的,就打算在同学的帮助下编写这个程序了。 其实,刚拿到这个题目,真的没有什么头绪,但是在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看课本,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向老师询问,根据自己制定的进程安排,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通过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我对编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学到了一些关于用指针处理链表的知识,增强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一周的课程设计,让我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了一个更好的巩固,同时也增加了我的新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Visual C++ 6.0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在编程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最重要的。 关键字: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链表,指针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同学姓名籍贯表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同学姓名籍贯表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同学姓名籍贯表 2012-06-29 16:20:51| 分类:史海撷珠|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年前,余参与编写《湘桥区志》相关篇章,曾收录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入志。虽有其一、二(等同于校本部第三、四)两期学生人数,却未录及学生的具体姓名籍贯资料。近日上《黄埔军校同学会》网站,悉《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同学姓名籍贯表》。惜《湘桥区志》已附梓,此《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同学姓名籍贯表》未能及时入志。现唯暂转存于我的个人博客,以为下一轮修志准备资料。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同学姓名籍贯表》列下: 第一期步科(比敘黃埔三期)348人 第二期步科(比敘黃埔四期)380人 江少明江蘇丹徒沈金生湖南湘鄉沈國藩湖南湘鄉汪順全河北靜海汪懷仁江西貴溪宗傳代安徽宿縣宓熙浙江海寧梁建基廣東信宜梁仲江廣東茂名梁彪廣東新興梁楚雲湖南耒陽梁耀貴州豐縣梁固榮廣東中山涂特仁廣

東蕉嶺涂遠程廣東蕉嶺游子青湖南湘陰湯蘋湖廣東梅縣湛鵬湖南湘陰溫紹渠廣東梅縣溫靖廣東梅縣溫漢英廣東紫金潘如海安徽懷遠潘先南湖南湘潭潘瑞林湖南湘鄉文徳臣湖南湘潭方德祥江西鉛山唐三山江西吉安唐干城廣東電白唐桂庭湖南祁陽唐得勝山東濟南許德潤湖南郴州許棟樑安徽合肥高衡湖南黔陽高濟才安徽宿松高長發江蘇上海高海標安徽全椒廉保林河北靜海廖汀帆廣西西隆龍治成湖南新田謝漢莊廣東梅縣謝輔三安徽合肥謝祥泰安徽穎上謝光元河南謝繼品江蘇蕭縣顏梅庭湖南湘潭譚興厚湖南湘潭譚晉標廣東興寧譚桂生湖南湘潭譚剛毅湖南湘潭譚立甫湖南湘潭譚梓鰲湖南湘潭譚輔臣湖南湘潭況道湖南監津姜鎮崐浙江姜端福建永安凌清泉廣東梅縣凌冬青廣東平遠馮仲節安徽壽縣馮錦嵩浙江諸暨馮雲飛廣東文昌資朝林湖南郴州鄭明新廣東五華鄭在田湖南湘陰雷克文湖南桂陽王國忠貴州王菊生江西瑞金王西鎂江西萍鄉王淦才廣東梅縣王煥章廣東仁化王鼎偉江西玉山王紹彭安徽無為王紫鵬湖南長沙王友仁福建長汀王錫湖南湘陰王玉嶺河北北平王子昌安徽合肥王占標山東兗州王漢清湖南桑植王立和安徽合肥王者興廣東廣州王桂林廣西冠陽王振國安徽合肥王玉衡湖南原州王智仁福建長汀王忠良湖南寶慶馬其良浙江餘姚馬錦春福建長汀秦炳栓湖南湘鄉古延裕廣東蕉嶺

分析身份证号码

一、分析身份证号码 其实,身份证号码与一个人的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等信息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是15位还是18位的身份证号码,其中都保存了相关的个人信息。 15位身份证号码:第7、8位为出生年份(两位数),第9、10位为出生月份,第11、12位代表出生日期,第15位代表性别,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18位身份证号码:第7、8、9、10位为出生年份(四位数),第11、第12位为出生月份,第13、14位代表出生日期,第17位代表性别,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例如,某员工的身份证号码(15位)是320521*********,那么表示1972年8月7日出生,性别为女。如果能想办法从这些身份证号码中将上述个人信息提取出来,不仅快速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核对时也只需要对身份证号码进行检查,肯定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取个人信息 这里,我们需要使用IF、LEN、MOD、 MID、DATE等函数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个人信息。如图1所示,其中员工的身份证号码信息已输入完毕(C列),出生年月信息填写在D列,性别信息填写在B列。 1. 提取出生年月信息 由于上交报表时只需要填写出生年月,不需要填写出生日期,因此这里我们只需要关心身份证号码的相应部位即可,即显示为“7208”这样的信息。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IF(LEN(C2)=15,MID(C2,7,4),MID(C2,9,4))”,其中: LEN(C2)=15:检查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字符数目,本例的含义是检查身份证号码的长度是否是15位。 MID(C2,7,4):从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第7位开始提取四位数字,本例中表示提取15位身份证号码的第7、8、9、10位数字。 MID(C2,9,4):从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第9位开始提取四位数字,本例中表示提取18位身份证号码的第9、10、11、12位数字。 IF(LEN(C2)=15,MID(C2,7,4),MID(C2,9,4)):IF是一个逻辑判断函数,表示如果C2单元格是15位,则提取第7位开始的四位数字,如果不是15位则提取自第9位开始的四位数字。 如果需要显示为“70年12月”这样的格式,请使用DATE格式,并在“单元格格式→日期”中进行

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

《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班 姓名:左磊 学号:2006081992 指导老师:常耀辉 二00八年7月3日

目录 1 程序设计的目的……………………………………………………………… 2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3 课程设计原程序……………………………………………………………… 4 调试与测试…………………………………………………………………… 5 流程图………………………………………………………………………… 6 课程设计总结………………………………………………………………… 7 参考书目………………………………………………………………………

1.课程设计的目的 编制一个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每个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籍贯。 2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编制一个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每个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籍贯。具体功能:(1)创建信息链表并以磁盘文件保存; (2)读取磁盘文件并显示输出所有学生的籍贯信息; (3)按学号或姓名查询其籍贯; (4)按籍贯查询并输出该籍贯的所有学生; (5)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学生的籍贯信息; (6)显示输出四川籍和非四川籍学生的信息并可分别存盘 3 课程设计原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建立student类 { public: Student(){} //无参数的构造函数 Student(int n,string nam,string home) //构造函数初始化 { num=n; name=nam; hometown=home; } void input() //录入信息的函数 { cout<<"请输入学号"<>num; cout<<"请输入姓名"<>name; cout<<"请输入籍贯"<>hometown; } void display() //输出函数 {cout<<"学号:"<

干部任免呈报表姓名性别

干部任免呈报表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岁) 照片 民族籍贯出生地 入党时间参加工作 时间 健康 状况 专业技术职务熟悉专业有何专长 学历学位全日制 教育 毕业院校 系及专业在职 教育 毕业院校 系及专业 现任职务拟任职务拟免职务 简 历

奖情 惩况 年核 度结 考果 年:年:年: 任理 免由 家 庭 主 要 成 员 及 重 要 社 会 关 系 称谓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职务 呈报 单位 (盖章) 年月日 审意 批 机关见 (盖章) 年月日 (盖章) 年月日 备注 填表人:

《干部任免呈报表》填写说明 《干部任免呈报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能遗漏,所填内容要准确无误。 “姓名”栏中填写干部档案中一贯使用的姓名。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出生年月(岁)”栏中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年龄是计算到当月的实足年龄;换届时,提名候选人的年龄应按召开换届会议的时间计算。 “民族”栏中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籍贯”栏中填写祖籍所在地。 “出生地”栏中填写干部本人出生的地方。 “籍贯”和“出生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省外的,填写省、市或县(区)的名称,如“辽宁大连”、“河北盐山”。直辖市直接填写市名,如“上海”、“重庆”等。省内县(区)外的,填写市、县名,如“临安”;本区的,填写“余杭”。 “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要如实填写,不能随意更改。个别特殊情况确需更改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方可填写新确认的时间。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如“1972.05”。 “健康状况”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有严重疾病、慢性疾病或身体伤残的,要如实简要填写。 “照片”栏贴近期免冠二寸彩色照片。 “专业技术职务”栏中,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如“中学一级”、“小学高级”等。 “熟悉专业有何专长”栏中填写干部所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 “学历学位”栏分为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类。填写的具体要求是:(1)“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历”。 “学历”名称:全日制教育取得的学历,称“大学”、“大专”等,自学考试取得的学历,称“自考大学”、“自考大专”等,党校函授学历,称“党函大学”、“党函大专”等,其他函授取得学历称“函授大学”、“函

excel如何匹配身份证号码归属地

excel如何匹配身份证号码归属地 身份证号码都是唯一的,新二代身份证号码为18位,前6位为籍贯。这里我们来讲下,利用vlookup 来批量填写籍贯 1、首先先下载各个地区籍贯前6位代号的集合,这个在百度里面搜索下都有的下载的。这里里面不能加链接,这里就不添加了。 2、然后我们把刚刚下载的表里面的数据拷贝到你需要添加籍贯的表中“Sheet2”。 “sheet1”为需要填写籍贯的。

3、现在两张表格都在一张表中了。现在就来讲讲公式怎么用。把鼠标放到要“籍贯”那一栏,点击“插入函数”。 4、找到“vlookup”函数,点击确定。会跳出函数参数,我们这里不管,什么都不填,直接点击确定,然后有跳出提示,也点击确定。这样我们的文本框里面就出现了函数“vlookup”

5、最后我们来输入公式,查找对应的籍贯。 “=VLOOKUP(LEFT(C3,6),Sheet2!$A$1:$B$6457,2,0)” 这里来解释下。都代表了什么意思。 LEFT(C3,6),是表示取第C列第3行前6位的数字。如,现在我们表中”白悦“身份证号码就在第C列第3行。 Sheet2!,是表示取“Sheet2”里面的值。 $A$1:$B$6457,是表示取“Sheet2”有数值的单元格。$为绝对值。 2,是表示要取值的列数。 0,是表示比对要”绝对匹配“。 输入完之后,敲回车就好了。

6、现在我们已经输入好一个公式了。接下来的所有人的籍贯也就简单多了。只要把鼠标放在刚刚那个输入好的公式文本框右下角,鼠标变成黑十字架,双击鼠标左键。这样下面所有人的籍贯就都出来了 注意事项:这个两张表一定要在同一个excel文件内,输入公式的那一栏的,单元格格式一

姓名:张X 性别:男年龄:50岁2012年4月

姓名:张X 性别:男年龄:50岁2012年4月主诉:双下肢潮红伴浅在性小脓疱 现病史:双下肢潮红伴浅在性小脓疱,患者初起时皮肤大片的潮红,出现聚集的针 头及小米粒大小的浅在性脓疱,以双下肢尤其是双足部为重。脓疱吸收后结成 黑灰色薄痂,局部片状脱屑,露出细嫩潮红的皮肤。逐步在此基础上反复发作, 自觉灼热刺痒,伴有自觉发热,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小便大便均不爽。现已 行走困难,拄双拐前来就诊。 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既往史:高血脂症 过敏史:否认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不佳,双下肢皮肤脓疱伴脱屑,行走困难,心肺无异常。辅助检查:暂无 西医诊断:掌趾脓疱病 中医诊断:热病疱疹 征候诊断:湿热下注、热入营血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 龙胆草10g 生栀子10g 黄芩10g 柴胡10g 当归10g 赤芍10g 郁金10g 丹皮10g 桃仁10g 红花10g 香附10g 川木通10g 车前子30g 泽泻15g 菖蒲10g 益母草30g 川牛膝15g 寄生30g 续断10g 炒杜仲15g 白术10g 茯苓15g 30剂水煎服日二次 复诊:2013年4月 患者回家后,在当地医院照上方一直服用汤剂治疗。电话联系,随症加减。现皮疹大部分消退,已能独立自主行走,全身无不适主诉,现已经停止服药。

心得体会: 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从人体的完整、统一性出发,认识疾病必须先审 证求因。皮肤病虽发于外,究其病因多数是由于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与偏衰和 脏腑之间的机能活动的失调所致。所以,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记载。又如《诸病源候论》的记载:“肺 主气,候于皮毛,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脾主肌肉,内热则脾气温,脾 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身体皆生疮。”这些都充分说明皮肤病和内脏的 关系,充分说明了内因是发病的根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 本病人王老认为是湿热下注所致疾病,湿邪的特点无外乎以下三点:1.湿 性重浊,重即沉重,凡湿邪发病,常见肢体沉重,酸困的症状。2.湿性粘滞,一为大便粘滞不爽,小便不利,二是病变过程长,多缠绵难愈。3.湿为阴邪,易伤阴气,阻碍气机,人体运化水湿的功能主要在脾,所以脾阴不足,常导致 水湿停聚。同时,湿为阴邪,又能耗伤脾的阴气,所以有“湿困脾”“脾恶湿” 之说。 王老在本病中充分认识到湿与脾的关系,从湿入手,同时采用活血化瘀、健脾、强筋骨等扶正的手段,使正气存于内,外邪即除。主方采用龙胆泻肝汤, 采用湿邪在下,宜健脾行水之。实则攻遂,虚则扶正,同时在治疗中王老还注 意到肾虚则气化不利,水湿泛溢,肺气不宣则膀胱不利,小便不通。所以在治 疗时又注意了湿与脏腑、湿与六淫的关系。 本病是一种慢性经过原因不明之病,倾向复发,反复迁延日久不愈,而王 老从脏腑入手,从湿论治,使患者在一年之内基本康复,扔掉双拐,取得了意 想不到之疗效,不能不使人对祖国医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生籍贯信息管理系统c++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报告学生籍贯信息管理系统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程序设计思路及步骤(一)程序设计步骤(二)程序设计思路二.流程图 三、完整源程序 四、运行界面 五、存在问题 六、心得体会

学生籍贯信息管理系统 一.程序设计思路及步骤 (一)程序设计思路 涉及一个学生籍贯信息系统,能够对高校的学生籍贯进行管理,包括了登记籍贯,查询籍贯,以及籍贯信息管理系统等。 基本要求: 1.实现对学生姓名、学号的录入 2.实现对学生籍贯信息的录入 3.计算并查询学生所对应的籍贯 4.修改学生籍贯 (二)程序设计步骤。 1.计学生界面。 2.建立类别:学生基本信息类,籍贯信息类 3.合理使用继承和多态技术把各类组合起来。 二.流程图 开始 主界面 输入查询增加删除修改

三、完整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std::string; using std::fstream; using std::cin; using std::cout; using std::endl; using std::ostream; using std::iostream; using std::ifstream; using std::ofstream; using std::ios;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atic NO; //静态变量统计学生人数NO long int IDno; string Name,JiGuan;

干部任免呈报表姓名性别

干部任免呈报表

填表人:

《干部任免呈报表》填写说明 《干部任免呈报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能遗漏,所填内容要准确无误。 “姓名”栏中填写干部档案中一贯使用的姓名。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出生年月(岁)”栏中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年龄是计算到当月的实足年龄;换届时,提名候选人的年龄应按召开换届会议的时间计算。 “民族”栏中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籍贯”栏中填写祖籍所在地。 “出生地”栏中填写干部本人出生的地方。 “籍贯”和“出生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省外的,填写省、市或县(区)的名称,如“辽宁大连”、“河北盐山”。直辖市直接填写市名,如“上海”、“重庆”等。省内县(区)外的,填写市、县名,如“临安”;本区的,填写“余杭”。 “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要如实填写,不能随意更改。个别特殊情况确需更改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方可填写新确认的时间。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如“1972.05”。 “健康状况”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有严重疾病、慢性疾病或身体伤残的,要如实简要填写。 “照片”栏贴近期免冠二寸彩色照片。 “专业技术职务”栏中,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如“中学一级”、“小学高级”等。 “熟悉专业有何专长”栏中填写干部所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 “学历学位”栏分为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类。填写的具体要求是:(1)“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历”。 “学历”名称:全日制教育取得的学历,称“大学”、“大专”等,自学考试取得的学历,称“自考大学”、“自考大专”等,党校函授学历,称“党函大学”、“党函大专”等,其他函授取得学历称“函授大学”、“函

身份证号各字位段的意义

身份证号各字位段的意义 身份证号码上面,每段数字都是有自己的意义的,首先我地要虚构一个人物出来,推算出一个身份证号码。解读完个实例先再讲公式。此人部份资料如下: 出生日期:1999年1月1日 出生地: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性别:男 跟据呢三项资料,我地可以推算出五百个身份证号码。拿其中一个来示范。该身份证号码为:440104************ 下面帮这个号码开刀: 44代表广东省 01代表广州市 04代表越秀区 1999代表出生年份 01代表出生月份 01代表出生日 003系顺序码 8是校验码 其实中国大陆的身份证号码系有一个通式的: 1、2位表示户籍所在省份 3、4表示户籍所在城市 5、6位表示户籍所在区或县 7~10位表示出生年份 11、12位表示出生月份 13、14表示出生日 15~17系按顺序分配顺序码 18位系跟据前17位计算出的校验码(见文章后面的附加说明) 了解左身份证号码的意义之后,就可以好容易记住。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个记忆方法,就用上面的实例来讲。440104为一段记忆,19990101为另一段记忆(出生日期),最后0038为一段。如此将18位数字一分为三就容易记啦。 附加说明: 15~17位系顺序码,例如上面的实例,1999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人不止一个,所以要加一个顺序码用于区别。但系个顺序码都系有特点:奇数分配给女性,偶数分配给男性。

一、分析身份证号码 其实,身份证号码与一个人的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等信息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是15位还是18位的身份证号码,其中都保存了相关的个人信息。 15位身份证号码:第7、8位为出生年份(两位数),第9、10位为出生月份,第11、12位代表出生日期,第15位代表性别,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18位身份证号码:第7、8、9、10位为出生年份(四位数),第11、第12位为出生月份,第13、14位代表出生日期,第17位代表性别,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例如,某员工的身份证号码(15位)是320521*********,那么表示1972年8月7日出生,性别为女。如果能想办法从这些身份证号码中将上述个人信息提取出来,不仅快速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核对时也只需要对身份证号码进行检查,肯定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取个人信息 这里,我们需要使用IF、LEN、MOD、 MID、DATE等函数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个人信息。如图1所示,其中员工的身份证号码信息已输入完毕(C列),出生年月信息填写在D列,性别信息填写在B列。 1. 提取出生年月信息 由于上交报表时只需要填写出生年月,不需要填写出生日期,因此这里我们只需要关心身份证号码的相应部位即可,即显示为“7208”这样的信息。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LEN(C2)=15,MID(C2,7,4),MID(C2,9,4))”,其中: LEN(C2)=15:检查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字符数目,本例的含义是检查身份证号码的长度是否是15位。 MID(C2,7,4):从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第7位开始提取四位数字,本例中表示提取15位身份证号码的第7、8、9、10位数字。 MID(C2,9,4):从C2单元格中字符串的第9位开始提取四位数字,本例中表示提取18位身份证号码的第9、10、11、12位数字。 IF(LEN(C2)=15,MID(C2,7,4),MID(C2,9,4)):IF是一个逻辑判断函数,表示如果C2单元格是15位,则提取第7位开始的四位数字,如果不是15位则提取自第9位开始的四位数字。 如果需要显示为“70年12月”这样的格式,请使用DATE格式,并在“单元格格式→日期”中进行设置。 2. 提取性别信息

简历模板(应聘职位+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年限 学历 专业+手机号码)

求职简历 基本资料 职业意向: 期望行业: 教育培训 期望地点:

应聘职位:人力资源经理/总监 期望薪资:元/月 任职经历:(时间倒序) ***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党支部委员(年月日至今) 公司性质:中外合资(国有控股) 公司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 公司规模:1000人 工作地点: 所在部门:行政人力资源部 汇报对象:副总经理 下属人数:6人 (一)执行组织机构战略性调整。调整公司本部职能直线型组织机构,构建简洁高效的保障支持型职能部门系统和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两大系统,满足公司从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向具备平台功能和持续盈利能力的集团化运营公司转型的需要。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内控流程,及时向职能和经营系统配备足量优质的人力资源。梳理、规范职能和经营系统各单位本级组织机构、权责、定编定岗定员方案,统筹制定整体人力资源计划;通过网络、行业内挖掘推荐、猎头、人才市场、校园等多种渠道,运用笔试、结构化面试、案例分析等人事测评技术,年均为公司运营管理及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包括中高层及关键、重要岗位人才50多人,招聘及时完成率95%以上。 (三)对经营单位(子公司)实施人工成本总额管控,指导经营单位结合本行业特点建立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通过人工成本总额与产值和盈利能力等关键经营绩效挂钩,对房开、物业、招商、混凝土等业务板块进行人工成本有效管控,达到年度预算节超比例要求;借鉴行业标杆,分别建立各经营单位内部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总计50多份,为经营单位内部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构建学习型组织,实施全员培训。执行公司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每年根据业务发展及员工学习成长需要,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合理控制培训费用;年均提供高质量培训服务50多次,累计近1000人次,年人均培训课时约30小时,确保员工的培训覆盖率及培训满意度达到规定要求,有效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源质量。(五)打造目标与关键节点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经营绩效导向,制定绩效考核管理方案,落实考核指标并监督执行,按月度、季度通过监测目标完成进度,按关键绩效指标达成情况形成报表,分析偏差原因,制订整改措施,跟踪、咬住目标不放,确保目标完成,员工KPI绩效达成率达95%以上;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年度评优、晋升考核、岗位调配挂钩,确保人力资源与岗位的有效匹配。 (六)建立薪酬激励机制,树立红线与底线意识。实施创新、效率与客户满意并举的薪酬战略,确保薪酬制度体系服从并服务于公司经营战略。通过提高绩效工资比例,激励管理干部和员工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程项目和工作服务交付周期,全力提升股东

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系统

《软件工程》实验设计报告 题目: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系统 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年级:2010级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 学号: 教师: 学期:

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 第一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如下: 1. 学习和实践在分析和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包括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编码和测试方面的知识; 2.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软件文档编写能力; 3. 加强大家的自学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很好的铺垫; 4. 培养写作和团队精神。 1.2 课程设计实现的要求: 在程序设计中,既可以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也可以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是一个基于学生籍贯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显示功能为一体的程序,本程序需要把记录簿中四川籍贯和非四川籍贯的学生信息分别存储。 1.4进度安排: 需求分析:1周 概要设计:1到2周 详细设计:2周 前台编码:3到4周 1.5开发环境: 编写语言:c语言 开发工具:Visual C++ 6.0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 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 编制一个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每个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籍贯。具体功能:1.创建信息链表并以磁盘文件保存2.读取磁盘文件并显示输出所有学生的籍贯信息3.按学号或姓名查询其籍贯4.按籍贯查询并输出该籍贯的所有学生;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学生的籍贯信息 5.显示输出四川籍和非四川籍学生的信息并可分别存盘。 2.2可行性分析 从技术方面,是通过C++来做系统的前台,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从操作方面,基本的录入、查询、修改等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从经济方面,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系统本身是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是其应用能够节省人力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十分可观的。整个系统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支持,只要有计算机即可。所以可以说系统的开发成本不是很高。 第三章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设计 本程序包括5个模块,分别是添加模块、删除模块、修改模块、查询模块和显示信息模块。如图3-1所示。添加模块:用于实现学生籍贯信息的添加;删除模块:实现对学生籍贯信息的删除;修改模块:用于对学生籍贯信息的修改和完善;查询系统:此系统为对个别学生信息的查询,包括对姓名,学号,籍贯地址的查询;显示信息模块:该模块是对所有学生籍贯信息的一个检索,便于所有及部分学生信息的对比、分析和统计工作。

1、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情况、个性 - 祈福学校

心理个案辅导报告 祈福英语实验学校赵晶晶 1、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 现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孩子——林某,女,13岁,性格外向,年幼丧母,父亲有多次吸毒史,与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奶奶早年离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奶奶对她管教比较严厉,爱用名牌,虚荣心比较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有偷窃行为,多次犯错,未见改进。进入我校一个月,就开始犯案,金额涉及有3000多元。 2、案主的社会适应情况(学习、交往、品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等)和存在的心理问题 该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集中精神,课后不能主动复习,作业总是不完成,语文、英语成绩中等,数学成绩不及格。与同学交往正常,喜欢炫耀自己的名牌,喜欢与男同学为伍。多次偷窃,是学生眼中的‘惯犯’。存在心理偏差,由于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长期缺乏父母的爱,形成自私、虚荣、报复的心态。 3、诊断分析与辅导目标和对策 诊断分析:从以上现象看,林某的偷窃行为十分严重。总结出她的?偷窃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炫耀心理:看到新奇好玩的东西后,乘人不注意顺手牵羊,把偷来的物品作为夸耀的资本。补偿心理:有很多欲望,但被奶奶强行压制了,看到其他同学有,而自己没有,便会去偷。自私心理:为满足个人私欲不惜铤而走险。报复心理:别人可能做了一些令她不满意的事情,出于报复心态,把别人的东西偷走。自卑心理:从下受到父母吸毒的影响,形成自卑的心态,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把自己打扮得非常亮丽,满身名牌。 辅导目标:戒除偷窃的心瘾,让她感受到周围的爱,改变自卑的心态。 对策:1)理清事实,收集证据,击中要害,按照学校校规严肃处理。

2)做好细节安排,确保学生不受其他学生责骂。 3)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老师联系,进行心理咨询。 4)重在跟踪,确保改变。 5)加强法制教育。 4、辅导过程的记录 1)理清事实,收集证据,按校规处理。 (1) 2)约谈学生,了解影响态度的心理原因…………3次 3)与家长交流沟通…………3次 4)跟踪情况…………约2个月 5)定期约谈,了解近况……2次 6)借助一切有利时机对班里学生进行自律育、诚信教育,通过耐心疏导,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 5、辅导的结果与反思 结果:事情发生后3个月,没有出现再次偷窃的情况;班里同学与她相处友好,渐渐改变了同学的想法。学习专注度增加,成绩有所提高。热爱班级,主动帮助老师做班里的工作。 反思:每个犯错的孩子都有改过自身的机会,老师要包容、忍耐、用爱来关心学生。每个孩子的错误,都有背后的原因。要深入挖掘内在原因,尽力扭转学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1)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日期住院第一天(手术前一天) 年月日护理路径 执行 时间 签名 执行医嘱□执行产科护理常规 □Ⅱ级或Ⅰ级护理 □产科饭 □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查阅各项检查、检验结果□遵医嘱完善术前准备、术前6小时禁食 □备皮、备血、戴腕带 护理与健康指导□入院护理评价 □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时T ℃ P 次/分 R 次/分 BP mmHgWT kg □入院介绍:环境、制度、文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禁止吸烟、签双向承诺书,告知住 院规章制度,介绍病房设施及其保用方法。 □卫生处置:洗澡、更换病员服、修剪指(趾)甲、询问月经史 □削除恐惧,稳定情绪,预防感冒 □讲解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有关操作的目的、意义 □巡视病房患者睡眠情况 变异□无□有,原因: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日期住院第二天(手术当天) 年月日护理路径 执行 时间 签名

执行医嘱□更换床单,并用紫外线消毒,准备好术用物□更换病员服,排空膀胱 □术后执行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执行术后医嘱 □禁食6小时后改为流质饮食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注意阴道流血情况 □第小时监测血压1次,连测6次 □Ⅰ级护理 □执行新生儿护理常规 护理与健康指导□术毕与手术室护士详细交接患者,并填写“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纪录” □去枕平卧6小时后改半卧位 □观察伤口敷料 □乳房护理,协助患者早开奶、早吸吮 □巡视病房患者睡眠情况 □鼓励早期活动,以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气 □注意观察尿管通畅的情况,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为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13mg □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反映、呼吸、面色、脐部、四肢外观、大小便、吸吮及睡眠 □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协助母乳喂养 □ □新生儿注意给予侧卧位,以防止溢奶 □新生儿沐浴抚触1次/d 变异□无□有,原因: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日期住院第三天(手术后第一天) 年月日护理路径 执行 时间 签名

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课程设计报告 2012~2013 学年第1学期 课程C语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目录 一、绪言——需求分析……………………

二、系统设计…………………………… (一)设计思想………………………… (二)源程序设计………………………… (三)、设计表示…………………………… 三、系统调试……………………………… 四、学生籍贯记录薄使用说明…………………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绪言——需求分析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在校生的不断增多。开发这系统可以是教务处老师减轻工作压力,比较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加快速度、加强管理,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题目要求设计一个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系统,该系统要求对学生籍贯信息进行管理和

维护。 要求为: (1)创建信息链表并以磁盘文件保存; (2)读取磁盘文件并显示输出所有学生的籍贯信息; (3)按学号或姓名查询其籍贯; (4)按籍贯查询并输出该籍贯的所有学生; (5)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学生的籍贯信息(可选项)。 二、系统设计 (一)设计思想:流程图 (二)、源程序设计 #include ///宏定义函数 #include //串操作及内存操作函数 #include /////调用系统函数 typedef struct student ////定义新结构体 student {

char name[10]; /*定义姓名*/ int num; /*定义学号*/ char sex[10]; /*定义性别*/ int age; /*定义年龄*/ char location[10]; /*定义籍贯*/ }s; void Fun() { char ch1;/*定义字符*/ printf("继续操作?\n\t——输入Y继续操作/N退出系统[不区分大小写]\n"); scanf("%s",&ch1); /*接收字符*/ switch(ch1) /*选择结构*/ { case 'Y': case 'y': break; case 'N': case 'n': printf("欢迎您再次使用。\n"); exit(0); default: printf("输入有误!"); /*若输入的字符不是“Y”或“y”或“N”或“n”,会提示输入有误*/ } system("cls"); /*清屏*/ } void menu() /*主函数菜单*/ { /*按说明键入数字并键入 enter后可查询*/ printf("**********欢迎进入学生籍贯信息记录簿*************\n"); printf("1 --显示所有信息\n"); printf("2 --按学号查询\n"); printf("3 --按姓名查询\n"); printf("4 --按籍贯查询\n"); printf("5 --结束程序\n"); printf("***********请选择您需进行的选项************\n"); } main() { FILE *fp; /*定义文件型指针变量*/ s stu[100]; int i=0,n=0,m,num; /*定义变量*/ char name[10],location[20]; fp=fopen("information.txt","r+");/*打开文件并读取*/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得分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得分 工作单位职业联系方式 诊断糖尿病的时间 一、判断题(1~60题):以下每题的描述是否正确?如果认为正确,选择A;如果您认为不正确,选择B;如果不确定,行择C。 (得分标准:回答正确得1.5分;回答错误扣1.5分;选择“不知道”不得分) 1、最合理的饮食方法是,多测血糖,根据血糖调整饭量。如果患者 血糖正常,说明他的饮食肯定合理;餐后血糖高,说明肯定是主食吃多了,应适当减少饮食量;如果上午经常出现饥饿感或低血糖,说明早餐吃得太少、应增加早餐量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2、坚持控制饮食了,但血糖仍然高,说明控制饮食无效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3、身体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可不必进行饮食控制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4、因土豆、红薯对血糖影响较大,糖尿病患者不能吃。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5、对糖尿病人来说,荞面比大米好,所以,最好多吃荞面、少吃大 米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6、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衣片的口服药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7、糖尿病患者最好不吃水果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8、蔬菜对血糖影响很小,最好少吃主食,多吃蔬菜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9、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有利,因此要多吃全麦食品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0、对于“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无需限制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1、豆制品益处多,多吃无妨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2、瘦肉对血糖影响较小,可以多吃一些瘦肉,少吃一些主食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3、如果喝了牛奶腹泻,可以用瘦肉替代牛奶。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4、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植物油的摄入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5、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6、如果患者上午运动量大,午餐应多吃些。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7、糖尿病人应少喝水,以减少尿量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18、某人,40岁,身高1.80米,体重90公斤,腰围3尺(100cm), 轻体力活动量。医生根据他每天所需要的热量,计算出其饮食标准,3个月后,他体重92公斤,腰围3尺,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7.5 mmol/L。饮食合理吗? A.合理 B.不合理 C.不知道 19、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的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其降糖作用 A. 正确 B. 错误 C.不知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