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

2013年6月16日

一、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

语法分析的基本手续:切分、归并、分类。

①切分:由语流切分成片段,切分出的单位有:篇章、段落、句群、句子、词组、词、语素。

其中句子、词组、词、语素和语法有关。

②归并:把具有同一性的词(音、义相同的词)归纳在一起

③分类:应是在归并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词类)

*对于片段:我知道你不知道他很不喜欢你

→切分:我|知道|你|不|知道|他|很|不|喜欢|你

→归并(同一性:语音&语音相同):他&你,知道&喜欢,不&很

→分类:他&你(代词),知道&喜欢(代词),不&很(副词)

二、什么叫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

1、语法单位:

从话语中切分出的语法分析的单位,是音义结合体,研究符号的组合。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种类有:语素、词、词组、句子

①语素

①功能:最小的构词单位

②性质: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②词

①功能:造句的基本单位

②性质: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对独立应用的解释:与别的成分发生临时组合or单说

③词组:词和词的组合(不是基本单位)

④句子:最小的独立表达的音义结合体

3、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语素语素组

词词组

小句小句组

句子

注:

①组成关系数量上的变化关系

组成关系(量变):即上级的语法单位至少要有两个下级的语法单位来构成,是数量上的增加

②实现关系性质上的变化关系

实现关系(质变):没有数量上的增加关系,其长度并没有改变,性质发生了改变(如一个词构成一个句子,叫一个词实现为一个句子)

三、如何切分语素和词?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

1、如何切分语素和词:

(1)切分语素:运用对比法切分语素

假定“如果一个成分是语素,那它至少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到不同环境里去找音义相同的成分,若有,则可分出一个语素。

(2)切分词原则:

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语言成分,独立运用要求:可以单说;固定组合。

①完整性

扩展性标准:(前、中、后都可),能扩展的是词组,不是词

*例外:不能扩展的也不一定是词(老远)&能扩展的不一定是词组(洗澡)

整体性标准:火车&汽车(都是词)

②透明性

意义透明标准:如果意义不透明,一般看做词;意义透明,则不一定(新产生的词都是透明的) 结构透明标准:结构(定中、主谓、状中…)不透明,一般是词,词组肯定是透明的*结构能重新分析,则为词组

功能透明性标准:功能不透明则不为词

例子:手疼→很手疼(×),透明的:头疼→很头疼,不透明的(√)

③有限性:词是备用单位,是有限的

特殊情况:离合词:可以扩展、不连续。

词的切分的总的原则是看它的凝固性

(3)剩余语素

只能与某一个语素结合的语素,只能在一个环境出现,又叫一用语素。剩余语素大多为音译词和借词。如:菠菜、沙丁鱼、哈巴狗、卡宾枪、苹果

(4)剩余语素切分:

A:剩余法:假定“一个语素至少和一个语素结合”,若断定其中一个成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

B:意义推断法:因为“菠菜1”≠“菜2”,“菜1”≠“菜2”→“菠”≠0,则“菠”有意义,是语素C:排除“简称语素”(略缩语素):

例如:骆驼1,驼2毛,驼1≠驼2=骆驼,则“驼2”是简称语素

四、如何确定语素和词的同一性?

同一性:意义、语音形式。

一个语素独立运用时成为词。独立运用包括单说和临时组合。如:“白/衣服”,是一种临时组合,其中“白”就成为一个词。

五、汉语有哪几种句法结构?能区分各种句法结构。

1、汉语有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述宾结构、主谓结构和联合结构

2、各结构区分:

(1)语法

类型成分数语法关系组成成分名称及核心(加粗)形式特点

偏正 2 修饰A B 修饰语(定语、状语)+中心语句

分的/地

述补 2 补充A B 述语+补语得

述宾 2 支配A B 述语+宾语了/ 着/过

主谓 2 陈述A B 主语+谓语是不是

联合≥2 并列、选择A+B…无名称,都是核心和、并、而、或、还是

(2)意义:

各种句法结构可能的意义联系:

定中偏正结构:性质、质料、领属、状态、数量、方位

状中偏正结构:方式、时间、否定、程度、情态、范围

述补结构:结果、趋向、可能、状态、程度

述宾结构:受事、结果、施事、与事、工具、材料、方式、处所、目的、事件/内容、后果、同一(表示等同或分类)、其他

主谓结构:施事、当事、时间、处所、受事(结果)、工具、事件

联合结构:并列、选择。

六、什么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什么叫层次分析法?能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1、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词在组合中是线性排列的,但他们在组合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相邻的两个词不一定发生直接联系,词在组合之间是有层次的发生直接联系的,这种特点就叫做层次性就叫作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层次分析法:

按照句法结构本身的层次构造逐层进行分析,并指出每一层次上的直接组成成分,一直分析到词为止。这种分析手续,一般称之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

3、层次分析法运用:

①找出每一层次上的直接成分(到词为止)

②标明每一组直接成分的结构关系

七、汉语中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如此?

1、划分词类的标准:

(1)总体:语法功能

(2)基本原则:同一性、系统性

①同一性

词义并非一点儿作用也没有,他可以确定词的同一性,

有同一性的词应当作为同一单位处理,不具有同一性的词应当作为不同单位处理

②系统性

系统性原则在同一性原则上讨论:某一项功能对于某一词类来说具有系统性,最好不要将这功能看成兼有别的词类属。80%的动词可以做主语,若将其看成名词,就失去了划分词类的意义

3、原因:

(1)划分词类的具体依据有:词义、词的形态、词的语法功能。词义&形态有以下缺点:

①词义:不可观察;有些词的词义与词类并非一一对应(战斗、战争)

②词的形态:汉语没有词的形态

(2)词的语法功能:即词占据语法位置的能力

①与特定的词组合的能力

②做句法成分的能力

(3)用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划分标准有优点:

①可观察能力高

②能反映词的语法性质

所以,词的语法功能可用作划分词类的依据,词义具有引导的作用

八、现代汉语中可以分出哪些词类?各词类有什么特点和特殊用法?能准确判断词类,并

说明理由。

1、词类划分:(17)

(1)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数量词,指示词、代词——11类

(2)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4类

(3)特殊类:叹词、拟声词——2类

2、各词类特点和特殊用法:

(一)动词

(1)不~,没~

(2)~了、~着、~过

(3)作谓语

(4)~宾语

(5)~补语

(6)×很~:基本不受“很”修饰,例外有:①心理活动;②能愿动词;③此外还有“照顾”以及一些动词性结构

(7)重叠:ABAB、AA(重叠后的动词有人说表“尝试”或“短时”,但应看作是一种量化,小量)

◆两类特殊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

(1)助动词(能愿动词):严格说,汉语里没有助动词,汉语中助动词只是意义上的类

①能、能够、可以、可能、会(能力、可能性)

②应、应该、应当、该、得(必要)

③愿、愿意、肯、情愿、敢、要(意愿)

④容易、好、难(其他)

(2)趋向动词:既有方向,又是抽象的。趋向动词的方向实际上是指位置移动,这种位置移动是相对的。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发生的位置移动就叫趋向

①趋向动词有引申的意思和虚化的意思。如:打起来(表示开始并持续,虚化)

②趋向动词经常作补语

③大多数的趋向动词是及物动词

(二)形容词

(1)不~

(2)很(不)~(形容词的最大特点,区别于其他词类的主要标志)

注:可以用“很不”来判断不能受“很”形容词:景气、耐烦、像话、好意思、相同…

(3)~了、~过:“形容词+了/ 过”,有两种意义

①表变化

②表偏离

(4)×~宾语: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

但有些形容词在表比较或存现句中可带宾语,如:高他一头(表示比较);红了一片、苹果只红了几个(存现句)

(5)作补语,~补语

(6)作谓语

①几乎所有形容词都可,但受到限制

②单个作谓语带有对比的意思,带程度副词可以消除对比,也可以用“是……的”消除

(7)作定语:29%的形容词可直接作定语(不带“的”)如果带“的”,几乎所有形容词都可做定语(8)作状语

(9)重叠:20%左右

(三)状态词

(1)作谓语

(2)作补语(与“的”连用,构成组合式的补语)

(3)?不~、?很~、?~宾语、?~补语

(4)“雪白”类可重叠:ABAB

(5)~的

(四)名词

(1)数量~

(2)定语~(直接受定语修饰,不带“的”)

(3)直接作定语

(4)做主语、宾语

①不能作主语的:剧毒、地步

②不能做宾语的:常言、现年

(5)?不~,?很~

(6)×做谓语

①名词一般不作谓语,只在特殊情况下作谓语。如:今天星期一;小王双眼皮

②名词作谓语用在判断句中,大都可加“是”(不是省略“是”,是隐含)

(7)×做状语:名词通常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的条件:

①表方式:电话采访、武力镇压

②表比喻:拳头大的苹果、碗口粗的木头

③表处所:屋里请、原地踏步

④表时间:明天去

(8)×数词~:名词通常不能受数词直接修饰

◆名词的附类(特殊名词)

(1)时间词:(意义上)表示时间位置或时刻,语法功能:

①在~,等到~(与一般名词的区别)

②做主语、宾语

③做状语:今天、明年、上午、星期三、春节;现在、将来、刚才、过去、原来

(2)处所词:表示空间位置

①在~,到~

②做主语、宾语:地上有很多水(主语)

③×做状语:原地踏步(状语)

类似还有:当地、基层、前线、远处;故乡、原地、空中、地上、民间

(3)方位词:表示方向和位置(相对位置,有一个参照)①在~、到~,或“在+实词+~”(构成方位结构,看作定中偏正结构)

②做主语、宾语

③×做状语,如:里面请

④方位词的特殊用法:。

a.转指:系里不同意(看作转指,指系里领导)

b.方位词多表示空间位置,但也有些方位词可表时间位置,如:以前、之前、前后、前夕

(五)量词:意义上表计量单位,又叫单位词

(1)数~

(2)×形容词~(个别量词可受形容词修饰)

(3)重叠(单音节)重叠后表示周遍性任指。但“一天天”表示渐进过程,老师认为说“量词重叠表示多量”更确切

(六)数词:从意义上看表示数值和顺序

(1)~量

(2)×~名。数词直接和名词结合的条件:①表序数;②数词+普通名词的条件

(3)×主语、宾语。做主语或宾语的条件:①运算表达;②转指,如:一死两伤

(七)数量词

(1)从意义上看,分别相当于数词+名量词、数词+时量词:

如:大量、一切、所有、多数、一半、半拉、俩、仨、全部、不少;片刻、终身、一生、一辈子、良久、许久、一番、一度

(2)把上述词归为数量词的理由:

①意义上分别相当于数词+名量词、数词+时量词

②是组合式定语,而非粘合式定语??

③数量词同数量结构一样具有转指功能

④俩、仨是由数量词组成的

(八)区别词(又可叫属性词或非谓语形容词)

(1)从意义上看,表示事物的属性,作定语时,对事物进行分类

(2)区别词是成双成对的,语法功能有:

①做定语

②~的:形成的“的”字结构作定语、主语、宾语

③×做主语、宾语:在对举中,作主语,如:急性好治,慢性不好治

④不做其他成分

(九)指示词

(1)只有指示作用,与代词不同,代词是具有指代作用的词。

如:这、那、每、某、另、其他、上、头

(2)除“这、那”外,其他都只作定语——“这、那”还可作主语、宾语

(3)把指示词单独划为一类的原因

①代词就是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而“每、某、另”等只有指示作用,与代词不同

②单独归纳指示词,才可容纳“唯一、任何”这些词

(十)副词

(1)语法上说只能作状语

(2)副词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谓之间,但也有放在主语前

◆副词的例外:

(1)有些程度副词可作补语。如:好得很、好极了

(2)作定语:最底层、最前线、最中间、最/高峰

(十一)代词:代词不是语法功能上的类,而是根据语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有“临时指代”的作用

(1)代词的语法功能不统一:代词的语法功能和它所代替的成分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同词类性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名词他、你、我这、那谁、什么

处所词这里、那儿哪里、哪儿

数词几、多少动词、形容词怎么样、怎样、怎么副词这么、那么、怎样、那样

(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①任指(任意指称,类似于全称)

a.他什么都会;谁也不认识(周遍性任指,无条件)

b.谁愿意去谁去(倚变性任指,有条件)

c.谁也不认识谁(相对性/对待性任指,有条件,两两相对)

②泛指(不定指):a.你吃点什么?b.好像谁在那儿坐着

③虚指(结构整体表否定意思):看什么,快走!b.好什么!

(十二)介词

(1)也叫前置词,用于介绍出与动作和事物有关的对象

(2)介词是虚词里面最实的,从来源看,是从某一类实词(动词)虚化而来的

(3)介词的语法功能:介词+实词性成分,构成介宾结构

(4)介词结构的功能

①做状语:把书/翻开、被他/打了、用毛笔/写字(状中)

②做补语:来/自北方(述补结构)

③加“的”作定语

(十三)连词

(1)起连接作用,不做句法成分

(2)“和、与、同、跟”都兼有连词和介词的用法,注意区分

(十四)语气词

(1)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主观评价

(2)语气词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总是放在一个停顿的前面

(十五)助词

(1)虚词里面的剩余类

(2)助词是一种标记性的成分或功能性成分,包括:

①结构助词(的)

②动态助词(体助词“了、着、过”)

③比况助词(似的、一般)

④数助词(分之、第、点、多)

⑤其他(连、者、所、等、等等、与否)

(十六)拟声词

(1)又叫象声词,是专门用来模拟声音的

(2)功能

①做定语

②做状语

③做谓、补语:主要是四字格的,如“叽叽喳喳”

④做独立成分

⑤临时用作动词,如:“哞”了一声

(十七)叹词

(1)又叫感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

(2)功能是作独立成分,没有组合能力,只能重复,这是区别于其他词最主要的特点

(3)感叹词语音上的特点:①语音形式不固定;②零声母或h 声母;③特殊读音:哼(hng);叹词没有声调,只是语调变化

九、什么叫词类的层级性?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有哪些层级?各层级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1、词类的层级性:

词类具有相对性,每一大类中的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可以在大类里面再按组合的特性分成各级小类,这就构成了词类的层级性

2、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层级:

独用词叹词

组合词实

区别词、副词、数词、指示词、数量词

体词:名词、量词

谓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

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

3、划分标准

(1)独用词和组合词:看是否有组合能力

叹词没有组合能力,只能重复

(2)实词和虚词:能否充当句法成分

实词可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只起辅助作用

(3)实词又可分为体词、谓词和饰词三类

①体词能作主语、宾语,一般不能作谓语

②谓词能作谓语

③饰词只能作定语、状语、补语(或表语)

十、什么是兼类词?兼类词与同音同形词的区别是什么?兼类词与划类原则有什么关系?

1、兼类词:

(1)广义的兼类词语狭义的兼类词

①广义兼类词:从词汇入手(词汇词:意义有联系的不用义项归为一类)

②狭义兼类词:从语法入手(语法词:通过同一性处理后所得到的概括词,本课所讨论的)

(2)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特性,而在词汇意义上联系紧密,这样的词就叫做兼类词

(3)兼类词可分为异义兼类词和同义兼类词

①异义兼类词:学科学很科学

②同义兼类词:共同利益共同繁荣

2、兼类词与同音同形词的区别:

(1)兼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联系可是直接或间接的),且是同源的;

同音同形词来源不同,意义上没有联系

3、兼类词与划分词类的原则的关系:

(1)同义兼类词:根据同一性原则,判断是否为同一个概括词而划分出来的

(2)异义兼类词:在符合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把同一个概括词处理成兼类

十一、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是如何区分的?

区分:根据句子结构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

1、主谓句:包含主谓结构或中心语为主谓结构的状中结构的句子

2、非主谓句:由主谓结构以外的词或词组形成的句子(可以补出主语的是主谓句)

十二、汉语句子的功能语气分类有哪些?

(1)陈述句:报导事件

(2)疑问句:提出问题

(3)祈使句:提出要求

(4)感叹句:抒发感情

(5)呼应句:呼唤应答

十三、什么是语法关系?什么是语义关系?

1、语法关系:

通常所说的主谓、述宾、述补、偏正等结构关系

2、语义关系:

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如:施事、受事、与事关系。3(补充):

与谓词性成分有关的主要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结果、工具、处所等。

十四、汉语的主谓结构有什么特点?

(1)主语有定(有定即确定)的倾向:无定成分一般不做主语

(2)主语和谓语联系较松

①主谓之间有较大停顿,经常有语气词

②主语经常省略

(3)做主语的成分不限于名词性成分

(4)主语倾向于周延的解读,宾语倾向于不周延的解读

例:我吃了苹果(没吃完)苹果我吃了(吃光了)

十五、主谓谓语句有哪些类型?

1、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全句的主语是大主语,谓语中的主语称作小主语

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关系有:施事、受事、领属

2、主谓谓语句的类型

(1)大小主语有领属关系:这种食物含水量高

(2)大小主语有主体与客体/旁体的关系:

①客体/旁体——主体:这本书我看过、什么他都知道(更普遍)

②主体——客体/旁体:他什么都不懂、我报纸看完了

(3)数量对应关系:苹果/三块钱一斤

(4)大主语是小主语的行为关涉对象:这件事/我不怪你

(5)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指某一方面:他象棋下得不错、他办事很认真

另外,有多层主谓谓语句:我们这里/西瓜//最大的///一个////有五十斤

十六、体词谓语句有哪几种类型?

(1)结构分类

①名词作谓语:明天中秋

②定中结构(由名词作中心语的偏正结构)作谓语:我浙江人

③数量词作谓语:这人三十多岁

④“的”字结构作谓语:他昨天来的

(2)语义分类

①说明时间、天气:今天星期四

②说明身份、特征:小王红头发

③说明数量:这条鱼三斤

④说明活动安排:上午现代汉语

⑤表存在:门前一条小河

十七、什么叫受事主语句?汉语的受事主语句有什么特点?

1、受事主语句:

在汉语中,主语是受事的句子称作受事主语句(被动句)

2、受事主语句特点:

(1)不一定有形式标记

①常用的表示被动的标记有“被、给、叫、让”等

②汉语特点在于缺乏形式标记,因而主动句和被动句往往无形式差别,用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很少,用“被”时往往带有不如意色彩

③在两个论元都是人时没有这方面的特点,这是因为两个论元生命度同等,必须加“被”,因而没有不如以色彩

(2)主语所指的事物总是确定的,或是泛指的

(3)谓语往往是复杂的,即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动词的前后多半有别的成分,对话除外)

(4)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且动词所支配的宾语一般不再出现

(5)表示时间以及否定的副词、能愿动词要放在“被”字前面

十八、什么叫虚指宾语、数量宾语、双宾语、真宾语、准宾语?

1、虚指宾语

宾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不同,没有实指对象:什么&“他说他的,我看我的”格式&“他”充任&脏话:喝他个三天三夜

2、数量宾语

由数量词或词组充任的宾语:动量宾语、时量宾语、程度宾语

3、双宾语

(1)定义:同受一个动词支配而相互之间没有联合关系的两个宾语

(2)通常前一个表示人,后一个表示事物或话语

(3)前一个叫“近宾语”,后一个叫“远宾语”

4、真宾语:一般的实质性宾语,特点是宾语在语义上指称实在的对象,动宾搭配自由

5、准宾语:包括虚指宾语、数量宾语(由时量词或动量词组成)、特殊宾语(工具、方式、原因、比较、主体、后果、受损、得到)。特点是宾语不指称实在对象,动宾搭配不自由。

十九、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是如何区分的?什么叫体宾动词,什么叫谓宾动词?

1、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否带真宾语

(1)及物动词可以带真宾语

(2)不及物动词不带真宾语,可以带准宾语

2、体宾动词:只能带体词性宾语、不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3、谓宾动词: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有的谓宾动词也能带体词性宾语

二十、现代汉语的中的补语分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结构和语义上的特点?

(一)补语分类:

(1)结果补语

(2)趋向补语

(3)可能补语

(4)状态补语

(5)偏离补语

(6)程度补语

(7)介词结构充任补语

(二)结构特点:(得;不;补语、述语成分、宾语)

1、结果补语:洗/干净

(1)都是粘合式补语:不带“得”,可以插“得/不”变为可能补语:染红——染得红,听懂——听不懂

(2)否定形式:不/ 没有+述语+补语:没洗干净/不洗干净

(3)作补语成分:

①限于形容词、动词,并以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为主。

由于结果补语限于单词,所以不能扩展为词组:洗干净——X洗很干净

②状态词不能做结果补语:X洗雪白、X通红

③只能为简单成分,不能是复杂成分(词组)

(4)作述语成分:动词为主,形容词次之

(5)有的可以带宾语:染红了大地、吃完了饭

(6)述语和补语间不能插入体助词:了、着、过和宾语(针对古汉)

2、趋向补语:走/出去

(1)都是粘合式补语:不带“得”,可以插“得/不”变为可能补语:走进去——走得进去

(2)否定形式:不/ 没有+述语+补语:没/不走出去

(3)作补语成分:限于单个的趋向动词

(4)作述语成分:动词为主,形容词次之

(5)有的可带宾语:走进教室

(6)述补间可插入体助词“了”和宾语:走了进来、扔了一片石头进来

补语若由合成趋向动词充任,可以把它拆开,加入宾语:走进一个人来、拿起一本书来

3、可能补语:吃得完

(1)述能式的肯定式:述语+得+补语(得为助词)

(2)述能式的否定式:述语+不+补语(不为副词)

(3)作补语成分:限于单个动词、形容词,否定式则:单个动词+不(只能是简单形式)

(4)作述语成分:动词为主,形容词次之

(5)有的可带宾语:学不会骑马

4、状态补语

(1)述语和补语间有“得”:高兴得跳了起来

(2)述状式的否定式:否定词+述状式:不/没跑得喘气、不/没洗得很干净(少见)

(3)作补语成分:可以是单个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多数是谓词性词组。

(4)作述语成分:动词为主,形容词次之

(5)不能带宾语

5、偏离补语:买贵了

(1)不带“得”、总有“了”。不能插入“得”变为述能式:X买得贵

(2)没有相应的否定式

(3)作补语成分:通常为“单音节形容词+了”,可以扩展为“单音节形容词+了+数量短语”,或者是“太+单音节形容词+了”:买贵了点儿、挂高了些、买太贵了

(4)作述语成分:主要是动词

(5)不能带宾语:X买贵了衣服

6、程度补语:快得/不行了

根据是否带“得”,分为两类:

A、组合式述程式:好得很、热得厉害、热得不得了、想得要命

(1)带“得”:累得/慌

(2)没有对应的否定式

(3)作补语成分:限于几个固定成分

(4)作述语成分:只能又形容词和具有程度性的动词充任

(5)不带宾语

B、粘合式述程式:好极了、脏死了、坏透了、害怕极了

(1)不带“得”,总带“了”,不能插入“得”变为述能式:X脏得死

(2)没有对应的否定式

(3)作补语成分:限于几个固定成分

(4)作述语成分:只能又形容词和具有程度性的动词充任

7、介词结构充任补语:生于动乱年代、高于一切、来自云南

介词结构作补语

(三)语义特点:

1、结果补语:表结果

2、趋向补语:

(1)表事物的运动方向,是一种特殊的结果补语

(2)引申用法:有时不表示动作实际的空间趋向,而是表示空间趋向的隐喻义:

热起来、说下去:隐喻为时间的开始或持续;

昏过去:隐喻为健康状态的失去、恢复。

3、可能补语

(1)表示可能性、必要性、能力等情态意义,也可做情态补语、能式补语。

(2)述能式一般表示补语情态:吃得完、吃不完,指的是补语“玩”的能力

个别述能式表示述语情态:去得了、去不了,吃得、吃不得

(3)有的述能式已凝固为一个词:对得起、对不起,来得及、来不及,看得起、看不起,舍得、舍不得

(4)述能式与与“能/不能+述趋式”在语义上不完全相同:述能式从障碍的消除上表示,后者从主动的能力上表示

(5)有些述能式表示特定范围的情态意义:“V得/不起”表示承担的能力

4、状态补语:用状态描写的方式说明述语达到的程度

5、偏离补语:补充说明述语谓词造成的结果偏离了预期标准

6、程度补语:专门表示述语达到的程度

7、介词结构做补语:主要补充时间、地点

二十一、定语和状语在语法上的区别是什么?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的区别是什么?

1、体词性偏正结构的修饰语为定语,谓词性偏正结构的修饰语为状语。

定中偏正结构常做主、宾语,不受“不、没”修饰,一般不做谓语;而状中偏正结构常做谓语、补语例如:

○1他们热情接待每个来访者。○2我们受到了热情接待。

在○1中,“热情接待”作述语,是谓词性的,其中的“热情”是状语。

在○2中,“热情接待”作宾语,是体词性的,其中的“热情”是定语。

2、描写性和限制性定语的区别:

(1)描写性定语是为了描写事物的状态,多用以强调性质,状态,特征或质料等。形容词以及形容词性词组充当的定语往往是描写性的。

(2)限制性定语是为了分类,区别事物,重在说明数量,时间,处所,范围或领属问题。一般说来,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作定语是限制性的。

(3)限制性定语一般有预设,描写定语并没有预设。

二十二、定语的顺序有什么规则?

1、根本规则:决定定语顺序的根本原因是语义靠近原则(距离原则)。定语根据与中心语距离联系的紧密程度分为两类:组合式定语(松),粘合式定语(紧密)

2、规则:

(1)组合式:~“的”+数量(指示)+领属

(2)粘合式:除2(1)中之外的不带“的”定语

(3)领属+指示—数量(指示)+描写性+限制性+中心语:

他的那只没有把儿的喝水的杯子

(4)领属+限制性a+指示—数量(指示)+描写性+限制性b+中心语(强调性语序):

他的没有把儿的那个喝水的杯子

我长长的那张画画儿的桌子

穿红衣服的那个同学

(5)主观性属性+新旧+大小+长短+颜色+味道+形状+样式+质料+用途+中心语

劣质新沙发

干净长白衬衣

新款大号红色男式三层冲锋衣

3、此外还受以下因素影响:

○1韵律因素:(标准音步是双音节)如:白色大狗。

○2语义靠近原则:长白衬衫(X白长衬衫)、黑长大衣(X长黑大衣)

二十三、什么是语义指向?补语、定语、状语有哪些语义指向?

1、语义指向:

句子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所支配或说明的对象。

2、补语的语义指向:

语法上补语补充说明述语,语义上不一定

①受事:洗干净、打得粉碎

②施事:洗累了、我跑了

③工具:砍钝了、坐断了

④处所:写满了、跑遍了

⑤述语本身:热得很

3、定语的语义指向:

(1)中心语:愉快的人让大家吃上爽口菜

(2)施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让大家吃上放心菜

4、状语的语义指向:

(1)述语:阿贵认认真真地花了一个圈看了三个小时的电视

(2)宾语:阿贵圆圆地画了一个圈

二十四、复谓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能划分复杂的复谓结构的层次。1、复谓结构类型

(1)递系结构:VP1+VP2:请他来

(2)连锁结构:一看/就明白越说/越激动再好/也不要

(3)连谓结构:开着窗子/睡觉

注:VP1、VP2可以表示共时状态下同时段,或共时状态下时段交替的不同动作

2、特点

(1)递系结构:第一个谓词性成分是述宾结构,这个宾语与第二个谓词性成分有内在语义联系VP1+VP2:请他/来骂他/懒

其中,VP1可以是述宾结构:(V1+NP1)+VP2

若VP1是述宾结构,则复谓结构有两种:

①O与VP2有内在语义联系:请他来

②O与VP2无内在语义联系:买菜去——连谓结构

①.NP1(宾语)是是VP2的施事

V1是使结果产生的动词:请他/来

V1是爱憎动词:喜欢他/老实

V1是给予动词:给你/看

V1是存在动词:有人/来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发挥

V1是“是”:是他/救了我是小王不同意

②NP1是VP2的受事:买糖/ 吃借书/ 看炒个菜/ 你尝尝

③VP1带双宾语,其中一个是VP2的施事,另一个是VP2的受事

给你一块糖/ 吃借给你十本书/ 看

*注意区分主谓结构作宾语的述宾结构:请大家/来参观

(2)连锁结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有连接成分

①根据虚词数量分类

a.两个副词配合使用:非去/不可

b.单用一个副词:看不懂/就问

②语义上分类

a.时间关系(“…就…”表两件事紧接着,“边…边…”表两件事同时进行)

b.逻辑关系(“非…不…”表必要条件)

c.程度关系(“越…越…”表程度加深)

④连锁结构当中没有语言上的停顿,有停顿则为复句

(3)连谓结构:

①前八类有两个直接成分,第九类不止(连贯动作)

②总的原则: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词序,因而词序不可改变:买菜去上课来了(异于联合结构)

③VP1是总动词性成分,VP2大多为动词性成分,也可以为形容词性成分

④VP1一般要求是复杂的(不是单词),VP2无限制,但“来、去”为VP1时例外:去买菜、来上课

分类:

①VP1为VP2的方式、背景:开着窗户/睡觉坐在门外/拉胡琴

②VP2为VP1目的:出去/买菜

③先后:下了课/开会

④时间:上课/说话

⑤因果:有事/不能来

⑥转折:借了/没看

⑦条件:闻着/挺香

⑧正反:板着脸/不笑抓住/不放

⑨连贯:下床/穿衣服/开门/出去了

二十五、什么叫歧义?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哪些?歧义是怎样分类的?

1、歧义:同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不止一种可能的意义的现象(字面的语义分歧)

2、造成歧义的原因:

(1)词的切分不同:乒乓球拍/卖/完/了、乒乓球/拍卖/完/了

(2)词义不同:保安制服供应商

(3)结构层次不同:我们/四个人一组、我们四个人/一组

(4)语法关系不同:解释不清楚(主谓、述补)

(5)语义关系不同:反对的是他、老王谁也没看见(施事和受事不明)

(6)语义指向不明:我们分别找他们谈话(“分别”指向“我们”or“他们”)

(7)焦点不同:最好生一个(重音位置不同)

(8)论域不同:非机动车不得入内(1、车辆;2、车辆和行人)

(9)其他因素:差点没踢进在屋顶上发现了他倒了一杯水看了一个月

3、歧义的分类

(1)词汇歧义:以上(1)&(2)

(2)组合歧义

①句法歧义:以上(3)&(4)

②语义结构歧义:以上(5)—(8)

4、附:教材介绍句法层面造成歧义的原因

(1)层次构造:直接成分划分不一致(发现/敌人的哨兵回去了vs发现敌人的哨兵/回去了)——结构层次不同

(2)显性语法关系:直接成分相同,关系理解不一致(出租/汽车:偏正or述宾)——语法关系不同(3)隐性语法关系:层次划分无能为力,需要确定施事or受事(在火车上写标语)——语义指向不明

二十六、句子的意思由哪些部分构成?

1、字面义:

(1)语段义:①词义、结构义

(2)语气义

2、言外义:蕴含(衍推)、预设、隐含义。

美学原理-叶朗-复习提纲概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1 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 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缺陷(消极作用 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哲学 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鲍桑葵《美学史》 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 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 柏拉图对美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美是理念是指: 1美的本质不在自然事物,而在理念,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事物的美是由于理念的参与所形成的。 2理念因为其所包含的容外延不同,分成许多层次,美也有很多等级。 3绝对美是美的本体,是美的最完全体现,至美也是至善的。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美学原理》整理版说课讲解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美学》复习提纲

《美学》复习提纲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何年何人的什么著作。 2.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研究美学的是何人。 3.美学的学科性质。 4.西方开启美的形而上学思考的是何人。 5.西方美学史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6.黑格尔认为,美根源于什么。 7.中国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坚持什么样的观念。 8.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四个流派。 9.谈谈你对审美关系的认识。 10.审美经验与理性认识及其他感性认识相比有什么特 点。 11.审美与人生的关系。 12.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哪四种境界。 13.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14.什么叫审美趣味。 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15.审美活动特殊性的表现。

16.什么叫审美体验。现代美学范畴,指人在对审美对象 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一种极为强 烈的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 审美体验的特征 1、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原构性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属性。它显现了审美体验的力度。2、审美体验具有历构性。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属性。 它体现了审美体验的深度。3、审美体验具有超构性。 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属性。4、审美体验具有预构性。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属性。 17.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 于它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18.简述审美发生论的几种学说。 19.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观点的是何人。 20.审美形态的特点。 21.什么叫自由人生境界。 22.美与功利、道德、实用、合适等关系问题。 23.艺术是否需要传达问题。 24.结合美、丑、悲剧、喜剧等相关美学知识,谈谈对现 代荒诞剧的认识。 25.物、美、艺术、审美意象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美学基础知识大盘点

第二章美论 从文献资料来看,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把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 (1)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他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使漫无边际的,而且也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此无法把美当成是某中美的东西 (5)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而美虽然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西方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一些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求解途径: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求美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7)关于美论的情景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的核心内涵是把美堪称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代表性观点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提出美是和谐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行使这一特点。 从事物的客观书相中探求美的片面性在于: (1)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2)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

(3)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是和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也就是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种寻求美,其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是理念。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一处“理念说”的是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美的本质 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而且也认为美是理念。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其核心的理论去向九十八玫瑰聂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其代表性的学说优美在愉快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登 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的做法有和积极意义,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是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育人的主观世界之间的关联,这是合理性的,导致的结果是:(1)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2)个人都会从各自的心意状态触发取衡量美,甚至会出现“趣味无可争辩”的情形,如此一来,美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 真正从美学理论上来阐明美食愉快的是英国经验派的一些美学家 经验派的基本观点是重视感觉经验 真正严格地区分美感和快感的还是康德 荣格看来人的心理结构包括仪式,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的核心内涵是,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他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代表观念是有: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和罗马时期的贺拉斯。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把“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还是狄德罗。他把“关系”当成是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 关于狄德罗的观念,我们可以看出由三中关系: (1)一是鼓励地就每一种事物的本身而言,也就是他在内在的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成。关系,从这种关系所产生的美,称之为“真实的美” (2)二是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3)三是事物与人的关系 狄德罗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其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是某种鼓励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其不足之处在于,他只是从直观的形式来理

美学复习提纲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美国哲学家(鲍姆喜通)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2,鲍姆嘉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 3,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美学范畴的人是(朗吉弩斯) 4,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表明(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5, 6,“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历史性) 7,“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的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体现的美论是(美在移情)。 8,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是(席勒的《美育书简》) 9,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 二, 1,“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美是主观的”。 2,“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心理分析。 3,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的感官接受,主体的审美感知就无法实现。 4,审美理想从微观方面确定审美主体选择审美对象的范围。 5,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美感的主体差异。 6,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7,把山水作为绘画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8,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类型的最基本的原因。 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自然。 10,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是个人瞬间的情绪。 三. 1,审美趣味p95 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1、像是康德那样把审美趣味看做主体的鉴赏力或审美能力。2、把趣味与兴趣看做是相似的。 2,审美距离p307 所谓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3,审美体验p119 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有意味的形式p317 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它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四 1,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p48-51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 容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 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 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 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 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 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 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 2 心理学法 3 社会学法 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 √第一章 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一种艺术媒介] 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 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 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

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 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 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 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 琴对答 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 调变化表达 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 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 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 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美学期末复习整理

2019美学期末复习 第一至三章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事。 2.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3.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要算王国维。 4.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美学》,“美学”正式建立。 5.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艺术美) 6.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7.》 8.康德:《判断力批判》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而审美的快感则是一种不计较 利害的自由的快感。【名词解释:趣味判断】 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0.克罗齐: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11.荷迦兹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12.狄德罗提出“美是关系”,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 13.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是“美是生活”: ①车如何论证②车观点进步性③车观点局限性 14.《国语·楚语上》:伍举论美,比较早地明确提出美与功利的关系,美是有功利的,美 与善是密不可分的。 15.* 16.墨子:对美持否定态度。“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再一次说 明美与功利、与善的关系。事物总是先有功利,先有善,然后才可有美。美与功利、与善是不可分的。 17.孔子:《论语》认为美与善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甚至是善的同义语,如“里仁为美”、 “尊五美,屏四恶”、“尽美矣,又尽善也” 18.孟子:美是有内容和形式(“茂好于外”)的,“充实之谓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 仁、义、礼、智等。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先验唯心论 19.荀子: 1)“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荀子·礼论》)“伪”:人为。美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是和社会环境、伦理 道德密切相关的,在这里,美和善也是有密切联系的。 2)“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劝学》)。只有从事学习,掌握“全”“粹” (道德和礼义)的知识和修养才是美的。“德操”即“全”“粹”结晶,即美。再次 说明美与德、善的关系。 3)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荀子·王制》)。 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功利性质。 20.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艺术家的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 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美学期末复习重点

谈美(背诵)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人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已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如果这两层不讲究,社会上多一个讲政治经济的人,便是多一个借党忙官的人;这种人愈多,社会愈趋于腐浊。现在一般借党忙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以及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给人的印象只要一句话就说尽了——“俗不可耐”。 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做“俗勺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柏拉图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的论美的著作。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P16 (论述或简答) 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做深入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他认为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而是理式世界才是真实世界。所以,美的理式是先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 柏拉图的观点否认了美的客观现实的根源和基础,他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把人对美的事物的认识绝对化。但是柏拉图在研究美的本质时,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第一,他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第二,他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了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美不是善,美不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等等。 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他认为人的美感既是个别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他称之为“先天共通感”。他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第一,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第二,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的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第三,审美判断虽然是只关个人对个别对象的感觉,却仍可认为带有普遍性。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美学基本知识与基础知识

美学基础知识与原理 简答题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作法有哪些合理性与片面性? ①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②片面性在于: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并不是所有符合形式美规律的都是美的;美在形式不符合所有美的事物特别是社会事物。 2.简答优美的本质和特征? ①优美基本的美学特征是和谐。②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和谐共存关系中。③优美对象整体内外关系的和谐。④感性形式方面的和谐,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3.简要说明生活丑和艺术美的关系? ①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它描写的生活是美是丑。②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是因为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表现变得更典型了。③艺术可以把生活丑表现出来,帮助人们辨别美丑,对人产生审美教育作用。4.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①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②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③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5.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

②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野”。 ③文学和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复杂的结构,都需要主体参与填补空白。6.简答美育的特点? ①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②美育是非常愉快的,是心甘情愿和乐而忘返的。③美感教育是动于内,从内心的情感角度去打动人的。④美育的愉悦性激励着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⑤美育有特殊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陶冶性情和泄导身心的作用。7.美学学科的性质? ①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②美学和人有密切关系。 ③美学与人生价值密切相联。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8.简答从主观心意状态中寻找美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导致的后果?①它的意义在于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 ②但它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 ③各人心意状态不同,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不 同。由此出发去衡量美会失去标准,甚至得出“趣味无争辩”。9.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原因? ①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具有自由性。 ②人的感觉是感性理性的统一,既能认识,又能审美。 ③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像力。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514881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美学原理课程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讲美是理式 1.柏拉图把美本身说成是理式,理式就成为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概念。 2.理式也叫理念。 3.柏拉图认为,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他物有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 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4.物的存在就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理式是对它名下所有个别物的无限概括。 5.相对于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美学观;相对于苏格拉底而 言,柏拉图更将美与善区分开来,并将对美的本质进一步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 第二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异”——柳宗元 1. 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比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此处的翠竹清泉,只能在寂静的空山中自长自流,历经千载而不为人知。 2. 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实际审美过程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客体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真正做到审美主体,主体还必须具备一定能力,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是在是在审美过程中的创造性想象造成的。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发现、照亮、彰显了自己发现的美。 3. 要建构人与物的审美关系,需要主体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灵心,有自由的个性,有对事物的热爱,需要客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客观环境具有是和人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与体制,有合适的气候与富裕的时间等条件。 第四讲距离说 1. 举例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听说的距离指的是事物与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2. 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他根本否认美的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客观因素的追求,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他认为只有从这个角度研究美,才能不会抹杀美。这里的距离既包括时间上又包括空间上的距离,这两种距离均可给人带来美感。 第五讲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六讲艺术欣赏是一种创造 第八讲崇高与优美 1.崇高的特征: 崇高的对象往往体积巨大,气势磅礴,力量雄伟。崇高的事物以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人们学习和赶超它,体现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得以满足。因此,产生一种愉悦感。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以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见长。2.优美的特征: (1)主要特征是和谐。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观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的,优美与崇高相反,没有主客体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达到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与合目的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优美的对象在内容上是对正常发展规律、正常社会实践的肯定。不表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表现为矛盾双方暂时的相对静止状态,它要求用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优美的事物往往以均衡、对称、比例协调等为特点。 (3)优美事物在感性形式往往具有舒缓、轻柔、淡雅、精致、圆润等特点,例如春风细雨小草等。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1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缺陷(消极作用 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哲学 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美学是一门 理论科学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一一鲍桑葵《美学史》 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 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 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 柏拉图对美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美是理念是指: 1美的本质不在自然事物,而在理念,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事物的美是由于理念的参与所形成的。 2理念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外延不同,分成许多层次,美也有很多等级。 3绝对美是美的本体,是美的最完全体现,至美也是至善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