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讲 第一章

第1讲 第一章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第1讲

考点一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 1.质点 (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 (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位移 (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思维深化]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 (3)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 (4)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 1.[对质点的理解]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 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 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答案 D 解析长江大桥虽长,但火车长度与之相比不能忽略,不符合“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选项A错误;既然是“旋转球”,就是要研究球的旋转的,如果把它看成质点,则掩盖了其旋转的特点,故不能把它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突出的是看清“挥动国旗的动作”,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突出它的“位置”,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船的大小与大海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故选项D正确. 2.[对参考系的理解](多选)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C 3.[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答案 D 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教案新人教版

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可加热的仪器

(1)仪器②为蒸发皿。使用方法: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 3, 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2)仪器③为坩埚。使用方法:用于灼烧固体物质,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3)仪器④中A 的名称为圆底烧瓶,B 的名称为蒸馏烧瓶。使用方法:a .常用于组装有液体参与反应的反应器,其中B 主要用于混合液体的蒸馏和分馏;b .加热液体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 (4)仪器⑤为锥形瓶。使用方法:a .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b .用于滴定操作;c .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 (5)仪器⑥为烧杯。使用方法:a .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稀释;b .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c .组装水浴加热装置。 2.常用的计量仪器 (1)A 为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0.1mL 。 (2)B 为容量瓶,主要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该仪器使用前需“查漏”;②不能(填“不能”或“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该仪器中溶解或稀释;③有固定的规格。 (3)C 为酸式滴定管。 ①使用前需“查漏”;②“0”刻度在上方;③不可盛装碱性溶液;④精确度:0.01mL 。 (4)D 为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体(如:KMnO 4溶液)。 (5)E 为托盘天平。 ①称量前先调零点;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烧杯内称量; ③“左物右码”;④精确度:0.1g 。

1第一讲 第一章

第一讲:第一章绪论 1. CAX的概念 CAX是CAD、CAM、CAE、CAPP、CIM、CIMS、CAS、CAT、CAI 等各项技术之综合叫法,因为所有缩写都是以CA开头,X表示所有。CAX实际上是把多元化的计算机辅助技术集成起来复合和协调地进行工作,除了在产品设计时,设计部门工作外,其他各部门也可以提前介入无需等待上一道作业完成后,才开始下一道作业,缩短了开发时间;同时,在产品设计早期,能很好地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提前发现设计上的错误和误差,及时进行修正以及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按照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出可比较的多种设计方案,从而获最得优化的设计成果和效益 1.1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 包括产品的结构设计、变形设计及模块化产品设计。可以实现计算机绘图、产品数字建模及真实图形显示、动态分析与仿真、生成材料清单(BOM)。 1.2 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简称CAE 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1.3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简称CAM 指计算机在产品加工制造方面有关应用的总称。狭义CAM仅指数控程序的编制,可以进行刀具路径规划、刀位文件的生成、刀具轨迹仿真以及数控编程和数控后置处理等。 1.4 CAPP 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简称CAPP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答案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答】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思考】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第1讲_第一章、第二章(1)

2020年·CPA经济法-冲刺专题班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 章节基本情况 1.约2分/套,不涉及主观题,共8个考点。 2.主要内容 第1单元法律基本概念 本单元考点框架 考点1:法的特征(★) 考点2:法律渊源(★★) 1.基本规定 种类制定机关效力层级 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大法 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效力仅次于宪法法规行政法规国务院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地方性法规 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 委会 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 规相抵触,仅在本辖区内适 用 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 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 及上级地方性法规制定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 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 直属机构 ——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际条约和协定————【提示1】我国法律渊源的种类不包括判例(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也不包括各类单位的内部章程、规范。 【提示2】主要法律渊源的效力层级: 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本级及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②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2.基本法律与一般法律 制定权修改权解释权 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 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对基本法律 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 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全国人大常委 会负责解释法 律,其作出的法 律解释同法律 具有同等效力一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考点3:法律规范(★) 1.法律规范VS法律条文VS规范性法律文件 2.法律规范的种类 分类标准类别基本含义 根据法律规范 为主体提供行 为模式的方式 进行区分 授权性规范 “可以……”、“有权……”、“享 有……权利” 义务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 “应(当)……”、“(必)须……”、 “有……义务” 禁止性规范“不得……”、“禁止……” 根据法律规范 是否允许当事 人进行自主调 整,及按照自己 的意愿设定权 利和义务的标 准进行区分 强行性规范不允许任意变动和伸缩 任意性规范 在法定范围内允许行为人自行确定其 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以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以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以下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区域地理--第一章--第1讲

最新考纲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 分析解读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3.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4.正确理解世界重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5.掌握区域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一、大洋和大洲 1.世界海陆分布 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____%为海洋,____%为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界线 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B欧洲、 C、D大洋洲、E南极洲、F北美洲、G。 ②界线

(2)四大洋 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太平洋、乙大西洋、丙 、丁北冰洋。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3.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 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F 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大洲 分界线 北美洲与南美洲 运河 非洲与亚洲 、红海 亚洲与北美 洲 海峡 亚洲与欧洲 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稠密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欧洲西部以及C____________等中低纬度近海的______地带。 ②稀疏区:极端干旱的热带沙漠区,如D ;气候过于潮湿的____________,如E ;终年严寒的______地区,如F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G 。 ③人口问题? ???? 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 发达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不同的人种

第01讲_第一章

2018年中级冲刺专题班 《经济法》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6分,2017年试卷一的分值为4分,2017年试卷二的分值为6分,题型主要为客观题。 【考点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P6)(★★)(2018年重大调整)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18周岁以上(≥18周岁)的自然人是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16周岁以上(≥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解释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直接有效。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后,该行为有效。 【解释2】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不满8周岁(<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考点2】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P8)(★★★) 1.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2.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1)重大误解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显失公平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一讲数与代数第一章数与代数单元综合检测.doc

单元综合检测一数与式 (80分钟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如果向北走6步记作+6步,那么向南走8步记作(C) A.+8步 B.+14步 C.-8步 D.-2步 【解析】∵向北走6步记作+6步,∴向南走8步记作-8步. 2.某市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总额是9680000元,将96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B) A.96.8×105 B.9.68×106 C.9.68×107 D.0.968×108 【解析】将96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68×106.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C) A.-a(a-b)=-a2-ab B.(2ab)2+a2b=4ab C.2ab·3a=6a2b D.(a-1)(1-a)=a2-1 【解析】-a(a-b)=-a2+ab,A错误;(2ab)2+a2b=4a2b2+a2b,B错误;2ab·3a=6a2b,C正 确;(a-1)(1-a)=-a2+2a-1,D错误. 4.在算式(-2)(-3)的中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最小,运算符号是(A) A.加号 B.减号 C.乘号 D.除号 【解析】(-2)+(-3)=-5;(-2)-(-3)=-2+3=1;(-2)×(-3)=6;(-2)÷(-3)=,则在算式 (-2)(-3)的中填上运算符号,使结果最小,运算符号是加号. 5.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正确的是(D) A.a-b>0 B.ab>0 C.|a|+b<0 D.a+b>0 【解析】根据数轴可知-22,则a-b<0,ab<0,|a|+b>0,a+b>0,故D项正确.

6.如果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 A.1 B.0 C.-1 D.±1 【解析】由分式的值为0,可得解得x=1. 7.设n是正整数,且b)的小长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矩形ABCD 内,未被覆盖的部分(两个矩形)用阴影表示,设左上角与右下角的阴影部分面积之差为S,当BC的长度变化时,按照同样的放置方式,S始终保持不变,则a,b满足(B) A.a=b B.a=3b C.a=b D.a=4b 【解析】如图,左上角阴影部分的长为AE,宽为AF=3b,右下角阴影部分的长为PC,宽为a,∵AD=BC,AE+ED=AE+a,BP+PC=4b+PC,∴AE+a=4b+PC,即AE=PC+4b-a,∴阴影部分面积之差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腔肠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1课时腔肠动物 一、选择题 1.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A.草原中B.海洋中 C.森林中D.土壤中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B.体表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D.以上都正确 3.水螅的生活环境是()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的急流的大河 D.清澈而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小河 4.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完全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叫() A.辐射对称B.左右对称 C.上下对称D.两侧对称 5.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5-1-3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1-3 A.水螅的体壁有3层细胞 B.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 C.水螅身体呈现两侧对称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6.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A.肛门B.口 C.胞肛D.体壁 7.水螅体内的结构叫作() A.空腔B.消化腔 C.体腔D.内脏 8.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外胚层吸附,外胚层分泌消化液将其分解 D.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9.在水温适宜,食物充足时,水螅身体下端三分之一处的体壁会向外突起,渐渐成长为一个小水螅。成长到一定时期后脱离母体,独立生存,这种生殖方式叫() 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 10.2019·重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D.都是生活在水中 11.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 A.水螅分泌的石灰质堆积形成的 B.海蜇分泌的液体形成的 C.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D.海葵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2022届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同步课堂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讲地球仪与地图 课标要求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通过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 2.综合思维:结合经线和纬线特征,运用 地图知识进行区域定位、距离估算、方 向判定等。 3.地理实践力:能准确描绘经纬网并进行 判读。 考点一经纬网的判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将图示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地球赤道半径略④大于极半径,地球是一个两极⑤稍扁、赤道⑥略鼓的椭球体。 (3)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⑦北极星附近。 (4)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⑧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⑨北极 ,另一点是⑩南极。 2.经线与纬线 读经线与纬线图,完成下列内容。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经线纬线 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的经线 赤道:与两极距离相等的纬线 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经线是?半圆 ,相 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 ;?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 圈越小,到两极缩成?一点 作用指示?南北方向 (有限方向,北极是地球最北 端的地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端的地点) 指示 东西方向 (无限方向,只有比 较,才有东西之分) 3.经度和纬度 对比经度和纬度图,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经度纬度 划分从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向东、向西 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向东增大 ,西经度的度数向东减小 北纬的度数向北 增大 ,南纬的度数向北 减小 半球划分20°W—0°—160°E: 东半球 160°E—180°—20°W: 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0°经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重合 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 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23°26'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是 温带、寒带界线 一、不同经纬网图的构成特点 1.侧视图中:竖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经线,横向延伸的直线多为纬线。 2.俯视图中:放射状直线多为经线,弧状曲线多为纬线。 二、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 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的是北纬(N),向南增加的是南纬(S),向东增加的是东经(E),向西增加的是西经(W)。

必修1 第一章 第1讲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两极和赤道 (3)经线和纬线

(4)经度和纬度 1.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 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 ”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 ”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 ”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 ”表示。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 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则为东经,反之则为西经(图1所示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2018·厦门调研)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120°E,60°S B.120°E,60°N C.120°W,60°S D.120°W,60°N 答案 B 解析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 (2018·重庆名校联考)读图,回答第2题。 2.如图所示乙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中纬度D.高纬度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中经度变化规律,可画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北半球;乙的纬度低于30°,位于低纬度,故B正确。 3.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②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 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相反的是“西”,①错;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北”,②错;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经线是半个圆,有北极和南极,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③④正确。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图回答第4题。 4.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 答案 B 解析地球上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所以,纬度间隔相同的经线长度相等;地球上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纬度,经度间隔相同的纬线长度不相等。在较高纬度向东200千米跨过的经度大,所以最终回到M点的正东方。选B。 5.读“经度与纬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既位于西半球又属于东

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一章第一讲

1 第1章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题组一 有关分子(或特定组合)中微粒数的计算 1.答案 ①>⑥>⑤>③>②>④ 2.(1)答案 1.2 < 解析 n (SO 2 - 4)=3n [Al 2(SO 4)3]=3×0.4 mol =1.2 mol ,0.4 mol Al 2(SO 4)3中含有0.8 mol Al 3+ ,由于在 溶液中Al 3+ 水解,故Al 3+的物质的量小于0.8 mol 。 (2答案 小于 小于 题组二 通过n =m M =N N A ,突破质量与微粒数目之 间的换算 3.答案 C 解析 ③中摩尔质量的单位错误;由于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 g ,故a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④错。 4.答案 0.33N A 0.26 解析 晶体的摩尔质量约为122 g·mol - 1,n = 12.2 g 122 g·mol -1=0.1 mol ,故氧原子数目=0.1×(2+ 1.3)N A =0.33N A ,n (H)=0.1 mol ×1.3×2=0.26 mol 。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 深度思考 2.答案 ③ 解析 ①、②中,1摩尔水或水蒸气的质量都为m 水 N A ;③中,水蒸气分子间间距比分子直径大的多, 仅由题给条件不能确定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题组一 有关“n =V V m =m M =N N A ”的应用 1.答案 D 解析 解法一 公式法: a g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p N A mol , 双原子分子的摩尔质量= a g p N A mol = aN A p g·mol - 1, 所以b g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b g aN A p g·mol - 1×22.4 L·mol - 1= 22.4pb aN A L 。 解法二 比例法: 同种气体其分子数与质量成正比,设b g 气体的分子数为N a g ~ p b g ~ N 则:N = bp a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pb aN A ,所以b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pb aN A L 。 2.答案 B 解析 X 除以N A 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乘以M 表示其质量;最后除以V 为1 L 该气体的质量。 题组二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 3.答案 C 解析 等质量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或分子数)成反比,若M (甲)乙,A 错误;若M (甲)>M (乙),则物质的量:甲<乙,又气体体积相等,故气体摩尔体积:甲>乙,B 错误;同温同体积同质量的气体或混合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C 正确;由质量和密度相等可知气体体积相等,D 错误。 4.答案 B 解析 A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等温等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三者体积之比为1∶1∶1,故A 错误;B 项,CO 、N 2、C 2H 2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 - 1、 28 g·mol - 1、26 g·mol - 1,等温等压下,气体摩尔体 积相同,根据ρ=nM nV m =M V m 知,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密度之比为28∶28∶26=14∶14∶13,故B 正确;C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CO 、N 2、C 2H 2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 - 1、28 g·mol - 1、26 g·mol - 1,根据m =nM 知: 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为28∶28∶32=14∶14∶13,故C 错误;D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1分子CO 、N 2、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一中和反应中和热 1.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是酸电离产生的H+与碱电离产生的OH-结合成H2O。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将0.02mol·L-1盐酸与0.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HCl+NaOH===NaCl+H2O。 (2)将0.01mol·L-1硫酸与0.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H2SO4+2NaOH===Na2SO4+2H2O。 3.上述两反应,若从物质类别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若从能量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放热反应。 4.上述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两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相同(填“相同”或“不同”),判断的依据是参加两反应的H+、OH-的数目都相同。 关于中和热的理解 (1)中和热的概念是酸和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l)时的反应热。 (2)浓的强酸和强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溶解,溶解要放出热量;若是浓的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3)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molH+和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l),放出57.3kJ的热量,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 答案 C

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讲地球与地球仪训练含解析湘教版.doc

第一讲地球与地球仪 (45分钟100分) [基础巩固组] 读经纬网圆柱投影图(局部),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处在北寒带 B.b点位于西半球 C.c点位于大西洋 D.d点位于c点东南方向 2.关于L1、L2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L1=2L2B.L1=1.5L2 C.L1=L2D.L1=0.87L2 解析:第1题,a点位于60°N纬线上,属于北温带;b点位于45°E经线上,属于东半球;c点位于135°E,不位于大西洋;d点的坐标为(0°,135°W),c点的坐标为(60°N,135°E),所以d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第2题,L1位于60°N纬线,a、b两点的经度差为180°,L1表示的实际距离为cos 60°×180×111=90×111=9 990 km。a、d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纬度差为60°,所以L2表示的实际距离为60×111=6 660 km。 答案:1.D 2.B 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4.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暴雪B.烈风 C.酷寒D.冰原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线或陆地轮廓可知,甲海域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应为大西洋。第4题,乙大陆位于极点附近,为南极大陆。该大陆纬度高,气候酷寒;暴雪、烈风、冰原均与纬度位置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答案:3.B 4.C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了解周期、族等概念。 4.理解原子结构与其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编排原则[学生用书P1] 阅读教材P4,思考并填空。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元素按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现行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①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的编号。 ②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周期表中元素名片 3.编排原则

1.判断正误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就是现行元素周期表。()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3)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4)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答案:(1)×(2)√(3)×(4)× 2.请画出周期表中钠、硫、氮元素的名片(相对原子质量用近似整数表示) 答案: 11Na 钠 2316S 硫 32 7N 氮 14 3.下列各组原子序数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纵行的是() A.2、3、5B.6、14、32 C.7、16、32 D.15、16、17 解析:选B。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用书P2] 阅读教材P4~P5,思考并填空。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Ⅰ第一章第1讲

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两极和赤道

1.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 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 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假设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那么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1);假设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2)。 (2)假设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那么为东经,反之那么为西经(图1所示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2019·厦门调研)以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120°E,60°S B、120°E,60°N C、120°W,60°S D、120°W,60°N 答案B 解析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 (2019·重庆名校联考)读图,回答第2题。 2.如下图乙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中纬度 D、高纬度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经度变化规律,可画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北半球;乙的纬度低于30°,位于低纬度,故B正确。 3.以下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②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相反的是〝西〞,①错;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北〞,②错;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经线是半个圆,有北极和南极,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③④正确。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图回答第4题。 4.假设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那么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 B、在M点正东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