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伤寒题目及答案

伤寒题目及答案

伤寒题目及答案
伤寒题目及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0×1’)

1、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

A.王肯堂 B.柯韵伯 C.尤在泾 D.方有执

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

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 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

伤营,筋脉失养 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

3、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

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 B.下利,脉数而渴者 C.下利

脉数,有微热汗出者 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

4、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

A.攻下实热 B.泻热和胃 C.活血化瘀 D.清热凉血

5、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

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

重者

6、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 B.小承气汤无芒硝 C.调胃承气

汤芒硝最重 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

7、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

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 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 C.阳虚阴

盛,寒浊犯胃 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

8、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

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 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

而腹痛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 D.邪在上焦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

9、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

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 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

三两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

10、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栀子豉

汤 D.炙甘草汤

二、多项选择题(10×2’)

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A.脉浮滑

B.脉浮紧 C.脉洪大 D.脉滑 E.脉弦细

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A.桂枝甘草汤证

B.真武汤证 C.小建中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

A.理中汤(丸) B.赤石脂禹余粮汤 C.甘草泻心汤 D.桂

枝人参汤 E.黄连汤

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

()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麻杏甘膏汤 D.小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

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A.潮热

B.心烦或谵语 C.小便数 D.大便硬结 E.脉滑而疾

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A.喜忘

B.大便色黑易解 C.如狂或发狂 D.脉沉而微或沉结 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

者 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发

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 E.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8、根据《伤寒论》原文,烦躁可见于以下哪些方证() A.大青龙汤证

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小青龙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9、乌梅丸的方药组成() A.乌梅细辛干姜

B.黄连当归蜀椒 C.桂枝附子黄柏 D.人参白蜜饭泥

E.桂枝葛根芍药 10、下列那些方剂是去滓后再煎

() A.半夏泻心汤

B.旋复代赭汤 C.小柴胡汤 D.柴胡桂枝干姜汤 E.大柴胡汤

三、判断题((10×1’)

1、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结滞近于肛门,硬涩难解。

2、栀子豉汤可见胸中窒,心中结痛等症。

3、霍乱是以呕吐下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4、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5、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凝的厥证,若兼内有久寒者,于原方中加附子、干姜。

6、白通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的用量而成。

7、桂枝加大黄汤证之“大实痛”的病机是阳明燥实结聚,腑气不通。

8、服小青龙汤后,病症由不渴变为口渴是邪从热化的表现。

9、白头翁汤、桃花汤、黄芩汤均可治热利证。 10、大陷胸汤、栀子豉汤、茵陈蒿汤证均可见头汗出的症

状。四、填空题(10×1’)

11、伤寒解后, , 竹叶石膏

汤主之。 12、吐已下断,汗出而

厥,, , 通脉四

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13、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

之,,渴而不

呕,

,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小结胸病,正在心

下, , ,小陷胸汤主之。

15、趺阳脉浮而

涩, , ,

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五、名词解释(5×2’)

16、下厥上竭 17、潦水 18、息

高 19、脚挛急 20、周时

六、简答题(4×5’)

1、《伤寒论》中方后注明禁忌的有哪些,各是什么?

2、桂枝人参汤证与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3、试述竹叶加石

膏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的异同。

4、谈谈太阳蓄血证的因机证治。

七、论述题(10×2’)

1、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的作用和主治的侧重各

是什么?

2、试述《伤寒论》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及其意义。

《伤寒论》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此题审查对《伤寒论》学术发展史的掌握情况。2.C.此题审查对桂枝新加汤证病机的掌握。3.D.此题审查对少阴虚寒下利预后判断的能力。4.C.此题审查对桂枝加大黄汤证病机的理解。5.D.此题审查对桂枝汤治疗范围的掌握。6.A.此题审查对三承气汤组方剂量的掌握。7.D.此题审查对吴茱萸汤病机的理解与掌握。8.C.此题审查对小柴胡汤病机的理解与掌握。9.D.此题审查对理中汤加减化裁的掌握情况。10.A.此题审查对《伤寒论》中某些方剂特殊煎服方法的掌握。

二、多项选择题

1.ACD。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所载白虎汤主治病证脉象变化情况的掌握。 2.ABCE。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心悸证的主治方

剂的掌握。 3.ABCD。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下利证的主治

方剂的掌握。 4.ABCDE。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喘证的主

治方剂的掌握。 5.ABCDE。此题综合考查对小承气汤临床表现症状的

掌握。 6.CDE。此题考查对太阳蓄血证临床表现的掌握。 7.ABCE。

此题考查对小柴胡汤主治病证的掌握。 8.ABC。此题综合考查对《伤

寒论》中不同烦躁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 9.ABCD。此题考查对乌梅丸

方药组成的掌握。 10.ABCDE。此题考查对小柴胡汤等5个方剂

煎药方法的掌握。

三、判断题

1.不正确。此属润导法证的临床特点。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干结,甚则干如羊屎,但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不见潮热、谵语、腹满痛等证。2.正确。栀子豉汤不仅可治疗心烦、心中懊憹,反复颠倒等,也可治疗无型郁热阻滞气血所致的胸中窒,心中结痛等证。3.正确。霍乱是以突发性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突发性是辨别是否霍乱病的一个重要因素。4.不正确。按《伤寒论》原文,此证应用四逆加人参汤主之。5.不正确。应是加入吴茱萸和生姜,而不是附子和干姜。6.不正确。白通汤应是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而成。7.不正确。此证“大实痛”系因脾络郁滞较重,不通则痛引起。8.不正确。服小青龙汤后由不渴变为口渴是温解之余,津液一时不足所致。9.不正确。桃花汤所治之利非热利。10.不正确。三证均可见头汗出,但机理不同。

四、填空题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者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

者胸胁满微结,小便不

利但头汗出,往来寒热按之则痛脉浮滑者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

五、名词解释

1.下厥,阳衰于下,厥从下起,故称下厥;上竭,血从上出,阴从上竭,故称上竭

2.地面流动的雨水。

3.指呼吸表浅,气息浮游与上,是肾不纳气的表现。

4.脚,汉时指小腿,脚挛急指小腿拘急挛曲,难以伸直。

5.指一昼夜24小时。

六、简答题

1、论中明确指出服药后禁忌的有桂枝汤、乌梅丸、大陷胸丸、小建中汤、瓜蒂散和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其中桂枝汤方后注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乌梅丸方后注明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大陷胸丸方后注明

禁如药法;小建中汤方后注明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瓜蒂散方后注明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后注明虚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1、两者均为太阳病误下而成,皆属外证发热,里证下利的表里同病,皆可称之为“协热下利”。然桂枝人参汤证为误下邪从太阴寒化,证见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证属表里俱寒,治宜辛温解表,温中止利。葛根芩连汤证为误下邪从阳明热化,故有利下臭秽、发热、喘而汗出、溲赤、苔黄等里热证,证属表里俱热。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利。

2、太阳蓄血证时因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化热,热与邪结于下焦而形成的。其证治可分三类。一是血热初结,热重而势急,瘀初成而轻浅,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表邪已解者,治用桃核承气汤泻热化瘀;二是血热瘀结,瘀凝而势重,热敛而势缓,症见少腹硬满,如狂或发狂,或身黄,脉沉微或沉结,小便自利,治用抵挡汤破血逐瘀,荡涤邪热;三是血热互结,瘀成形而势缓,热虽有而热微,症仅见有热,少腹满,小便利者,治用抵挡丸化瘀缓消。其中少腹急结、少腹硬满,是因血热互结,气血凝滞所致;如狂,发狂,是因心主神志,又主血脉,今血热结于下焦,血分瘀热上扰心神,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而致。脉沉微或沉结,是邪热在里,瘀热有形之邪阻滞,脉气不利的表现。身黄是瘀热互结,壅遏气机,使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代谢异常所致。小便自利,提示病不在气分,膀胱气化功能正常,以此与太阳蓄水证鉴别。

3、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为燥热炽盛,气津两伤,病位以胃肠为中心。症见身热,汗自出,大烦渴不解,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寒,脉洪大。治法辛寒清热,兼益气生津,方药在石膏、知母、粳米、炙草之中更加人参。竹叶石膏汤证,病机为病后余热为清,气津两伤,其热势以远不如白虎加人参汤证炽盛,但病程较长,气津慢性耗伤,且气机上逆,病位又关系肺胃。症见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可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虚数等。治以清热和胃,益气生津,方药上与白虎加人参汤相比,竹叶石膏汤减去苦寒的知母,加麦冬、竹叶之甘寒,全方功用已由白虎加人参汤的清热生津转化为育阴而清虚热。此外,由于参草佐以半夏,故益气之中还兼有和胃降浊之功。可见,白虎加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证虽然都有气津两伤,但二者的病机、病位、病程、证候均有所不同,故其治法、方药各有所异。

七、论述题

1、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功能为回阳救逆,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证症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恶寒蜷卧,脉微细等。通脉四逆汤药同四逆汤,而重用姜附,功能为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证,症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等。白通汤由葱白、附子、干姜组成,功能为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戴阳于上戴阳证,症见下利,脉微,恶寒,厥逆,面色赤等。白通加猪胆汁汤由白通汤加猪胆汁、人尿组成。功能破阴回阳,咸寒苦降反佐,益阴和阳,主治阴寒太盛,既格阳于上,又格拒辛热之药而不受。症见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面赤等。

2.胸中烦而不呕者,是邪气扰心,胃气尚和,故去甘壅之人参以免留邪;不呕去半夏、加瓜蒌以清心除烦;如渴是邪热伤津,故去温燥之半夏,加重人参用量以益气生津,并伍用天花粉清热生津;如腹中痛是土被木乘,脾络失和,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于土中泻木,和络缓急以止痛;如胁下痞硬,是邪气郁遏少阳较甚,去大枣甘能壅满,加牡蛎软坚散结,消滞除痞;如心下悸,小便不利,是三焦决渎失职,水饮内停,以水饮得冷则停,得淡则利,故去苦寒之黄芩,加淡渗之茯苓;如不渴,外有微热,是太阳表邪未除,无里热伤津之象,去人参壅补,加桂枝以解外;如咳者,属寒饮犯肺,去人参、大枣甘温壅气,生姜辛温之品,加干姜温中化饮,加五味子敛肺止咳。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1×4)

1.六经病最基本的治则是:

A.治病求本

B.扶正祛邪

C.调整阴阳

D.三因制宜

E. 标本缓急

2.下列《伤寒论》中描述的脉象,除哪项外均为桂枝汤证脉象:

A.脉浮数

B.脉浮缓

C.脉浮紧

D.脉洪大

E. 阳浮阴弱

3.身黄如橘子色,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宜用:

A.抵当汤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蒿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 小柴胡汤

4.下列哪一项是乌梅丸的主治证:

A.脏厥

B.寒格

C.久利

D.热利下重

E. 血热下利

(二)A2型题(1×4)

1.患者,女,43岁。有慢性胃炎史。三天前服棕子后,入夜感寒,自觉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伴恶心欲吐,腹中鸣响,大便不爽。舌淡,舌苔黄白略腻。临床最佳辨证是。

A.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B.半夏泻心汤证

C.生姜泻心汤证

D.调胃承气汤证

E.桂枝人参汤证

2.患者,男,42岁。一周前患感冒,发热39℃,伴恶寒,身疼。经服用西药退热药及抗病毒药后热退。然仍周身不适,寒热往来,胸胁满闷,恶心欲吐,口苦不欲饮食,双太阳穴处疼痛而胀,脉弦,舌苔黄白。临床最佳辨证是:

A.桂枝汤证

B.柴胡桂枝汤证

C.小柴胡汤证

D.大柴胡汤证

E.柴胡加芒硝汤证

3.患者,女,37岁。体质素虚,近日因自学高考学习紧张,睡眠不佳,伴心烦意乱,自觉居室狭小,憋闷难耐,常欲奔赴室外。脉细数,舌红少苔。临床最佳辨证是:

A .猪苓汤证

B.黄连阿胶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竹叶石膏汤证

4.患者,女,23岁,未婚。经行腹痛多年,近日加重,经前及经行时少腹冷痛,经量少而色暗,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则呕吐清水,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而细。临床当以何方为主进行化裁。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D.桂枝汤

E.乌梅丸

(三)B型题(1×4)

A.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汤 B.桂枝新加汤 C. 桂枝加葛根汤 D. 桂枝加附子汤

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治疗宜用

2.太阳病下之后,脉微恶寒,胸满者,治疗宜用:

A.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B.黄芩三两生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柴胡半斤

C. 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四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D.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一两生姜四两半夏半升

E. 生姜半斤厚朴半斤甘草二两人参一两半夏半升

3.生姜泻心汤的方药组成:

4.半夏泻心汤的方药组成:

(四)X型题(1×4)

1.六经病传变与下面哪些因素有关:

A.治疗当否

B.邪气轻重

C.正气强弱

D.感邪性质

E.发病季节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临床表现为:

A.身为振振摇

B.心下逆满

C.气上冲胸

D.起则头眩

E.脉浮紧

3.发热恶寒,伴见身疼痛可见于下列哪些方证中:A.麻黄汤证

B.桂枝新加汤证

C.大青龙汤证

D.小柴胡汤证

E.附子汤证

4.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的发热包括:

A.伤寒瘥后,更发热

B.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

C.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D.往来寒热

E.呕而发热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2×4)

1.并病

2.坏病

3.脾约

4.除中

(二)填空题:(1×8)

1.发汗后,,,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

三两新加汤主之。

2.心下痞,,,大黄黄连泻汤主之。

3.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不恶寒,。4.少阴之为病,,。

(三)判断说明题:(3×4)

1.破下攻结为治疗结胸证的主要方法。

2.阳明急下的目的是攻逐燥屎。

3.白头翁汤与桃花汤均治下利便脓血,血色晦暗,滑脱不固。

4.有病之男传无病之妇者称为阴易。

(四)简答题:(4×4)

1. “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2.试述痞证的分类及各类痞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

3.简述太阴病的成因。

4.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与四逆汤在组方上有何联系与区别?

(五)论述题:(15×2)

1.《伤寒论》中哪些方证出现过“但头汗出”,其病机各是什么?

2. 试述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与主治方剂的配伍意义。

(六)病例分析题(10)

谢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二十余年,近一月加重。

现病史:患咳喘病二十余年,冬发夏止,进行性加重。近一月来,因天气转冷而复发,轻则咳嗽痰多,重则喘息而不能平卧,伴恶寒,无汗,痰多清稀,。

检查:面色虚浮似肿,喘息不能平卧,舌淡苔白而水滑,脉弦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二)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 A.本题考查六经病最基本的治则。

2. C.本题考查《伤寒论》中桂枝汤证的脉象。

3. C.本题考查茵陈蒿汤证。

4.C.本题考查乌梅丸的主治证。

(二)A2型题

1.A.本题考查对半夏泻心汤证证治的掌握.

2.C.本题考查对小柴胡汤证证治的

3.B.本题考查对黄连阿胶汤证证治的掌握

4.C.本题考查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证治的掌握

(三)B型题

1.C.本题考查对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掌握。

2.D.本题考查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的掌握。

3.D.本题考查对生姜泻心汤的方药组成的掌握。

4.A.本题考查对半夏泻心汤的方药组成的掌握。

(四)X型题

1.ABC。本题考查对影响六经病传变因素的掌握。

2.BCDE。本题考查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临床表现的掌握。

3. ABC。本题考查对发热恶寒伴见身疼痛的方证的掌握。

4.ABCDE。本题考查对小柴胡汤证治范围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并病: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并病”。2.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3.脾约:即胃热盛与脾阴亏并见,胃强而脾弱,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被约束,使津液不能还入肠道,肠道失润而导致大便硬。

4.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二)填空题

1.身疼痛脉沉迟者

2.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3.汗自出反恶热也

4.脉微细但欲寐也

(三)判断说明题:

1.不正确。结胸证根据病机不同而治法有别,不可一概而论。寒实结胸治宜温寒泻水破结。热实结胸的治法则有又以下几种情况:属于热与痰水互结,病情较急、范围较广者宜泻热散结、攻除水饮;病情较缓、部位偏上者宜泻热逐水,破结缓下;而属于痰热互结于心下者宜清热涤痰开结。

2.不正确。阳明急下用于阴液、阴精耗损危重时,急下的目的在于通过泻燥热而救阴液。

3.不正确。白头翁汤所治之下利属于湿热壅遏,此下利常夹红白黏液或脓血,血色鲜红;桃花汤所治之下利为脾肾阳虚,失于固摄所致,此下利才为血色晦暗,滑脱不固。

4.不正确。本题考查对阴阳易概念的理解。因房事染易邪毒而致的病证,称为阴阳易。其中有病之男传无病之女者,称为阳易;有病之女传无病之男者,称为阴易。

(四)简答题:

1. 伤寒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素问·热论》所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中,“伤寒有五”之伤寒为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为狭义伤寒。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伤寒论》所论的伤寒病与西医学中的“伤寒”涵义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2.痞证是以心下痞满而不硬不痛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若属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呕吐、下利等表现者,则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或甘草泻心汤,辛开苦降、温寒清热、和胃消痞。若属单纯热邪壅塞心下者,则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消痞;若更兼表阳虚、伴恶寒、汗出者,则用附子泻心汤泻热消痞、扶阳固表;若属痰气不消,阻碍中焦,症见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则用旋覆代赭汤化痰理气,降逆消痞。若下焦蓄水,以致中焦气机痞塞,症见心下痞、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则用五苓散化气行水。

3.太阴病的成因,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而脾阳素虚,寒湿直中太阴。其二,内伤生冷,或过服苦寒攻伐之药而损伤脾阳,健运失司。其三,三阳病失治、误治,脾阳受损,病邪传入太阴。

4.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组成,其中附子温肾回阳,干姜温脾散寒,甘草调中补虚,三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回阳散寒之效。

干姜附子汤为四逆汤去甘草减干姜而成为单捷小剂,采用顿服之法,单刀直入,破阴回阳。

茯苓四逆汤为四逆加人参、茯苓而成,为复方大剂,一日二服,助阳益阴,兼

伐水邪。

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剂量而成,如此则扶阳力大,消阴功显,且具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救逆通脉之功,故名通脉四逆汤。

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干姜减量,加葱白而成,以葱白易甘草者,因甘草性缓,恐其反掣肘姜附急救回阳之力,故去而不用。葱白辛温走窜,加之可宣通上下,使格拒之势得解而上浮之阳回归本位。

(五)论述题:

1.《伤寒论》中的头汗出见于以下汤证:

(1)栀子豉汤证:本证因热郁胸膈不得外散,故不见全身汗出,只是郁热

上蒸而见但头汗出。

(2)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本证由误用汗下,致少阳枢机不利,经气郁结。

因阳郁不得外越,而上蒸于头,故但见头汗出。

(3)阳微结证:本证内有郁热,不得宣发而熏蒸于上,故见头汗出,方宜

小柴胡汤和解枢机,俾气机宣畅,则郁热自泄。

(4)阳明热入血室证:阳明热盛,内迫于血分,则形成热入血室证,血中

之热不能透发于外而熏蒸于上,故但头汗出。

(5)大陷胸汤证:因其证热与水互结于内,不得发越于外,但能上蒸于头,故见但头微汗出。

(6)茵陈蒿汤证:热与湿相合,热不得外越,湿热郁蒸,故汗出仅见于头部。

(7)太阳病篇火逆证亦可出现但头汗出,此乃火热内盛,迫津外泄,但

津液亏虚,不能全身作汗之症,当以清热救阴法治之。

2.太阳病至六七日,表邪传入少阳,出现少阳兼太阳表证。其表现为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治宜和解少阳,兼以解表,方用柴胡桂枝汤。

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少阳病未解,而病邪兼入阳明,出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表现为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治宜和解少阳,通下里实,方用大柴胡汤。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在、灸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因少阳病未解,故以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因兼阳明腑实,故去人参、灸甘草以免助邪增热,加枳实、大黄以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加芍药者,一以缓心下之急痛,一以滋阴液而除烦,一以助枳实、大黄面泄热。生姜增至五两,乃因其呕不止,故增其量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力。诸药相合,共成少阳兼里实两解之剂。

伤寒误用汗下,病入少阳,枢机不利,气化失常,导致少阳病兼气化失常证。临床表现为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治宜和解少阳,化气生津,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成,柴胡、黄芩同用,以和解少阳之邪;因津伤口渴,心烦不呕,故去半夏加栝蒌根,生津胜热以止烦渴;阳郁气滞,枢机不利,故去人参、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桂枝配干姜,一则通阳化阴以行三焦,一则制黄芩、栝蒌根之寒凉。诸药寒温不一,故用甘草调和诸药,且甘草合栝蒌根则生津止渴,合桂枝、干姜则辛甘化阳。诸药相合,可使少阳得和,枢机得利,气化以行,阳生津布,诸证悉愈。

伤寒误用攻下之法,正气受损,邪气弥漫,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三焦之气不和,而见少阳兼表里三焦俱病,临床表现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治宜和解泄热,镇惊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而成。因邪入少阳,故用小柴胡汤以和解枢机,扶正祛邪;加桂枝、茯苓,以助太阳气化而行津液,通利三焦而利小便;加大黄以泻阳明之热,和胃气而止谵语;加龙骨、牡蛎、铅丹以重镇理怯而安神明,止烦惊;因邪热弥漫全身,故去甘草之缓。诸药相合,使少阳枢机得利,三焦通达,气化以行,里热得清,神明得安而诸证悉除。

(六)病例分析题(10)

中医诊断:肺胀

证型:外寒内饮

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感寒而发,咳喘又作。因内有痰饮,,阻塞气道,复加外寒束表,不得宣发,肺气不利,肃降失职,故咳嗽喘息;痰饮内停,故咳嗽痰多而清稀;痰饮内停,脾虚不运,故面色虚浮似肿。舌淡苔白而水滑,均系痰饮内停之征。

治法:外散寒邪,内蠲水饮。

方药:麻黄、桂枝、干姜、芍药、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

历代著名伤寒学家与伤寒专著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在以下错简重订学派的伤寒名家中,首先的倡导者是谁?

A.喻嘉言 B、吴仪洛 C.黄元御 D.方有执 E.章虚谷

2.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其最突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是

A.注重运气学说B.注重经络学说C.注重药性理论D.强调类证鉴别

E.强调治法分类

3.陈念祖字修园,平生著述甚丰,其著《伤寒论浅注》对《伤寒论》:

A.进行了系统注释研究B.全面探讨了其中的证治规律C.因其语言浅显,易于诵读,而使之广为流传D.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加以论证发挥E.进行了简要解说

(二)B型题

A.《伤寒直格》

B.《阴证略例》

C.《伤寒补亡论》

D.《伤寒例钞》

E.《伤寒证治准绳》

1.由郭雍撰写的著作是:

2.由刘完素撰写的著作是:

3.由王好古撰写的著作是:

(三)X型题

1.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对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研究特点是:

A.按证分类,重编伤寒

B.首次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

C.伤寒温病,区分异同

D.倡用辛凉解表之法,所制方剂多用柴胡、簿荷、石膏、知母等辛凉清解之品

E.认为六经即《内经》之六经

2.许许叔微传世的《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主要有如下贡献:

A.以症类证

B.三纲鼎立

C.以经释论

D.初创八纲

E.以论证经

3.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点表现为:

A.以症状为纲,详论其脉证机理及论治方法

B.按证分类,重编伤寒,分列六经诸证

C.强调正气,注重摄生

D.辨证分型,对常见症状进行鉴别,为伤寒症状鉴别诊断学之倡导

E.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提倡“脉在证先”观点。

4.提倡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伤两营卫之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有:

A.喻嘉言

B.吴仪洛

C.周扬俊

D.周学海

E.方有执

5.柯琴《伤寒来苏集》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A.力倡六经经界说

B.强调证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

C.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不拘其外感内伤

D.博采众家,逐条注解伤寒

E.以方名证,方随证附

6.尤怡与《伤寒贯珠集》宗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研究思路,将各经病变诊治内容分门别类为:

A.正治

B.斡旋

C.反治

D.救逆

E.权变

7.伤寒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涉及:

A.电化教学

B.多媒体教学

C.网络远程教学

D.实验教学

E.临床讨论

二、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

1.朱肱《南阳活人书》研究伤寒最重______,认为不识______,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

2.《注解伤寒论》是《伤寒论》最早的_______本。

3.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刊行,①以___释___,以___证___,使《伤寒论》得到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使原文变得通俗易懂。

5.柯琴《伤寒来苏集》实际是《伤寒______》《伤寒______》、《伤寒______》的合订本。

6.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其对六经本质之观点,认为六经即人体之_____,但非特指足之六经。并针对宋以来“伤寒传足不传手”之说,提出“伤寒传经,不拘_____”的观点。认为“四时之中,六气所伤,则手足_________皆受病。”

7.沈明宗《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突出六经主病,强调以经辨证,并认为伤寒非寒,而广赅______,扩大了伤寒六经理论的临床指导作用及方药的应用范围。

8.钱潢与《伤寒溯源集》主张以立法原则作《伤寒论》分类的纲领,即对六经证中的每一经病变,皆从_______法和_______法两方面探讨,如此才能既抓住要领,又知常达变。

9.徐大椿与《伤寒______》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栀子汤类、承气汤类、泻心汤类、五苓散类、四逆汤类、理中汤类、杂法方类等12类。

10.伤寒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有文献______与校注、临床经验______、理论学说______等方法,现代的有应用计算机、_______论、耗散结构、生物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新学说、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

11.目前学术界在《伤寒论》版本使用方面,多数仍认同以___本和成注本为权威版本。

12.现代医家致力研究伤寒学之重点是其证治体系,即围绕______体系之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13.伤寒学的临床运用研究,指六经辨证体系在现代临床中的运用规律和方法研究,主要包括______诊断、治法原则、______运用、临床思维等内容。

14.伤寒学的教育已从单纯的传统____________模式逐渐过渡到教学——______——______结合的综合模式,说明经典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日益受到重视。

(二)判断说明题

1.据统计资料表明,治伤寒学之医家而有成就者,多达近百家。

2.在对伤寒著作进行研究的历代伤寒学家中,以明代医家最多。

3.陶华的《伤寒六书》是指六部书。

4.吴谦与《订正伤寒论注》是书曾作为太医院教本。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 )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2、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低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但阳性者不一定都是现症病人 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3、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4、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 )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5、伤寒极期临床表现不会出现那个表现? A持续发热。B.神经系统中毒症状。C.相对缓脉,玫瑰疹。D.皮肤瘀斑。E.肝脾肿大。 6、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 )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7、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 )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D.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E.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8、伤寒患者临床类型除了典型外,其他类型那种是错误的? A.轻型 B.暴发型 C.出血穿孔型 D.迁延型 E.逍遥型。 9、伤寒传染源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带菌者或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伤寒患者从潜伏期已经排菌为潜伏期带菌者。 C.恢复期任然排菌但在6月内停止者为暂时带菌者,超过者为慢性带菌者。 D.有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者可终身排菌。 E.典型伤寒病程2-4周排菌量最大。 10、伤寒极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没有: A.持续发热 B.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C.荨麻疹 D. 相对缓脉 E.肝脾大 11、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 )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12、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 )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1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完整word版)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二,推荐文档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二121.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症:C A.自利 B.食不下 C.胸下结硬 D.腹满而吐 122.太阴病“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是指当用:D A.理中汤 B.四逆散 C.四逆汤 D.理中、四逆汤一类的方剂

123.太阴病的治法是:B A.温经回阳,益气补虚 B.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C.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D.温经散寒,通阳化气 124.桂枝加芍药汤的药物组成是:A A.小建中汤去饴糖 B.桂枝人参汤加芍药 C.桂枝汤倍芍药加厚朴 D.桂枝汤倍芍药,干姜易生姜 125.太阴病,“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的原因是:D

A.脾气虚弱,易致腹泻 B.脾阳不振,寒湿内盛 C.脾阳不振,本已自利 D.胃气虚弱,防其伤正 126.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C A.湿邪化燥,病转阳明 B.中阳衰败,生化无源 C.脾阳恢复,寒湿自退 D.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127.完成原文“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______ …”:B A.发汗

B.吐下 C.解表 D.以上都不是 128.下列脉证,不宜使用小柴胡汤的是:D A.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 B.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而不去者 C.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 D.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胁下满,小便难者129.下述哪项不属于小柴胡汤的加减法?C A.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 B.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

C.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D.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130.柴胡加芒硝汤证的治法是:A A.和解少阳,兼泻热去实 B.和解少阳,兼软坚散结 C.和解少阳,兼清解里热 D.和解少阳,兼清热利湿 131.患者,男,近二天右胁下满痛拒按,出汗,午后发热,胸闷心烦,恶心呕吐频作,厌食,不大便五天,小便黄,舌稍红,苔白厚,脉弦浮滑而数。治宜:D A.小柴胡汤 B.大承气汤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 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散 3、桂枝新加汤证得身痛,其病机就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 4、桂枝人参汤方得组成就是( )⑴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 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 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 6、生姜泻心汤证得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 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 8、桂枝去芍药汤证得脉象就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得适应症就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身不痛,但重 10、头汗出得病机就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 2、用蜜得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 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⑷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 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 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 ,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 ,表里不解者, 主之。 5、“厥阴之为病,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6、小柴胡汤得运用原则就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就是指。其治则就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主之。” 1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主之。 12、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用方。 1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主之。” 14、“凡厥者, 便为厥,厥者, 就是也。” 15、“阳明病,若能食,名;不能食,名。“ 16、大黄黄连泻心汤得煎服法就是。 17、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人尿得作用就是。 18、栀子豉汤证得病机就是。 19、论中以清酒加水煮取药物得就是与两方。 20、大柴胡汤证得病机就是。 21、桃核承气汤中大黄得作用就是: 。 22、黄连汤中桂枝得作用就是。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A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B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A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C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D A.心下痞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A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治宜:C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B A.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

B.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 C.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D.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10.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D A.脉浮滑 B.舌上燥而渴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D.日晡所小有潮热: 11.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的治法是:B A.温经扶阳 B.扶阳益阴 C.回阳益阴 D.助阳解表 12.原文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中胸有寒是指:C A.胸中有寒饮 B.胸膈有寒痰 C.胸膈有痰饮 D.胸受寒邪 13.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B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 【概念】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以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以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副伤寒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一般症状较轻。 【病原学】 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均属沙门菌中的D群,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无荚膜,革兰染色阴性。本菌含菌体“O”、鞭毛“H”和表面抗原“Vi”抗原,在体内能诱生相应抗体。 伤寒沙门菌在自然环境中有较强的生活力,耐低温,加热60℃经15分钟或煮沸后即可杀灭。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青壮年及儿童多见,性别无明显差异。 1、传染源:是伤寒患者与带菌者。患者病后2~4周传染性最大。极少数可持续排菌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为本病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发病机制】 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一般可被胃酸杀灭,若病原菌数量多或人体免疫力降低,未能被胃酸杀灭的病原菌进入小肠,并在肠腔内繁殖。 第一次菌血症:病原菌穿过小肠粘膜侵入肠壁淋巴组织继续繁殖 部分菌进入淋巴回流经胸导管进入血液 (此期也称潜伏期) 第二次菌血症:在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伤寒沙门菌再次进入血流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相当于第1周(初期)释放内毒素 病程第2~3周 大部分随粪便排出部分再次穿过肠粘膜再次侵入肠淋巴组织 病程第四周产生严重炎症反应(相当于临床的极期) 病变愈合少数患者由于胆囊长期保留病原菌而成为带菌者 【病理特点】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最具特征性的是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从中央开始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开始脱落,形成溃疡,深达肌层可致穿孔;第4周后溃疡愈合,不留瘢痕,不造成肠腔狭窄。 【临床表现】 伤寒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为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为病程第1周,大多起病缓慢。发热是最早的症状,体温于5~7天内上升到39℃以上;发热前可有畏寒,出汗不多。常伴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腹部不适、腹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伤寒和副伤寒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伤寒和副伤寒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是常见的传染病,一旦暴发流行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提高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成立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防疫科的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防疫科科长、消杀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应急办主任。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照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要求,组织、指挥中心有关人员参加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和完善本中心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二、应急处置队伍及职责 成立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队,分管副主任任队长。应急队伍成员主要由以下科室科长及专业人员组成:防疫科、检验科、消杀科、办公室、健康教育科、应急办。各科室的职责是:

免疫规划科:负责流脑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处理方案;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消杀科:根据免疫规划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疫点疫区的消杀灭工作进行指导;对消杀灭效果进行评价。 检验科:负责采样,进行病原监测。 健康教育科: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办公室:负责应急车辆安排、通信联络等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办:协助带队领导及有关科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以上科室人员不足时,中心可根据工作需要从其它科室抽调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判定标准 (一)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地区,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3 天或以上,体温≥38℃,伴头痛、乏力、腹部不适等症状,但实验室检验结果尚未明确的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以下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的病例作为临床诊断病例: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 5 天或以上,体温≥39℃,头痛、全身乏力、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伴消化道症状或皮肤充血或多系统受累表现,白细胞总数低或正常。 3.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 (1)从血、骨髓、粪便、尿等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

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伤寒和副伤寒防治规范

伤寒和副伤寒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 (一)定义是由伤寒杆菌或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二)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 (1)病前30 天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 ( 2 )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 (3)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 2、临床表现 (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热型多呈稽留热。 ( 2 )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 1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 (2)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 H ”抗体凝集效价>1:160者; (3)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 4 倍以上。 ( 4 )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 (三)鉴别诊断 1 、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均可有持续发热,白细胞数减少,与伤寒相似。但此类病人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 2 周内不药而愈。 2 、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 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SSA 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 3、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 全身酸痛,尤以排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自细胞数增高。进 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 4 、急性病毒性肝炎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 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 有黄疽者黄疽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它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5 、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退热时伴盛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须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有时可与伤寒相似,但患者尧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 2 周后X 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 题分10 10 10 20 30 10 10 100 得分 得分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胃中干 2.须臾 3.劳复 4.口中和 5.协热而利 6.日晡所 7.心下支结 8.脾约 9.并病 10.坏病 得分阅卷人 二、原文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太阳之为病,,。(1) 2.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3. 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 6)

5. 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 已,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6. 伤寒,,,炙甘草汤主之。(177) 7.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身无汗,剂颈而还,, 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8. 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9. 少阴之为病,,。(281) 10. 伤寒解后,,,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得分阅卷人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的打“√”,错误的则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4.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5.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6. 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病证。() 7. 四逆散证的四肢厥冷是由肾阳虚衰所致的。() 8.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9.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得分阅卷人 四、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2. 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A.身痛 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 D.下利 E.厥逆 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 D.先温里,后解其表 E.解表温里,表里双解 4. 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 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 一、单选题 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A.麻黄汤 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A.气血损伤惊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A.桃花汤 B.猪苓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吴茱萸汤 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 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 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 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 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7、“虚烦”的含义是() A.正气虚致心烦 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 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D.虚热扰心致烦 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 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 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 C.邪热结滞于胃 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

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腹满痛 B.大便硬 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D.趺阳脉浮而涩 10、"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其中“协热而利”意指() 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 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 11、"“麻沸汤”是指() A.麻醉用的汤剂 B.煮沸的水 C.麻黄煮沸去上沫 D.即麻黄汤 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 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 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

伤寒题目及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0×1’) 1、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 A.王肯堂 B.柯韵伯 C.尤在泾 D.方有执 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 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 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 伤营,筋脉失养 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 3、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 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 B.下利,脉数而渴者 C.下利 脉数,有微热汗出者 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 4、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 A.攻下实热 B.泻热和胃 C.活血化瘀 D.清热凉血 5、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 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 重者 6、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 B.小承气汤无芒硝 C.调胃承气 汤芒硝最重 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 7、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 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 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 C.阳虚阴 盛,寒浊犯胃 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 8、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 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 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 而腹痛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 D.邪在上焦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 9、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

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 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 三两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 10、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栀子豉 汤 D.炙甘草汤 二、多项选择题(10×2’) 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A.脉浮滑 B.脉浮紧 C.脉洪大 D.脉滑 E.脉弦细 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A.桂枝甘草汤证 B.真武汤证 C.小建中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 A.理中汤(丸) B.赤石脂禹余粮汤 C.甘草泻心汤 D.桂 枝人参汤 E.黄连汤 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 ()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麻杏甘膏汤 D.小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 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A.潮热 B.心烦或谵语 C.小便数 D.大便硬结 E.脉滑而疾 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A.喜忘 B.大便色黑易解 C.如狂或发狂 D.脉沉而微或沉结 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 者 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发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金匮要略》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伤寒试题(广中医)

本科伤寒试卷(一) 一、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 2.热色 3.纯阴结 4.四逆辈 5.蛔厥 6.追虚逐实 7.口不仁 8.往来寒热 9.合病 10.面垢 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者,麻黄汤主之。(35) 3.伤寒,医下之,,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微呕,,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汗自出,不恶寒,也。(182) 7.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五苓散主之;,理中丸主之。(386)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情况。 2.茯苓甘草汤方的药物组成是:茯苓、甘草、桂枝、生姜。 3.苓桂术甘汤可用于痰饮病。 4.白虎加人参汤证有背微恶寒一症。 5.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宜用当归四逆汤。 6.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7.悬饮兼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先治表后治里。 8.“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是针对热厥证而言。 9.在《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0.少阴病根据寒化和热化的不同情形,可以选用“急温”或“急下”之法。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A.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B.恶寒与否 C.恶风与否 D.汗出与否

伤寒与副伤寒的血清学检验

伤寒与副伤寒的血清学试验 参考范围: 肥达(Widal)试验 “H”<1:160 “O”<1:80 “A”<1:80 “B”<1:80 “C”<1:80 Vi凝集试验 临床评价: 1.伤寒和副伤寒是一种独特的急性全身性发热性单核细胞内感染,主要由沙门菌属中的伤寒沙门菌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偶尔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及Vi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肥达试验即为测定患者血清中O、H抗体效价的一种传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测定Vi抗体可用于发现带菌者。 2.肥达试验这一方法的建立已有一百余年,方法较为简易而可靠,已广泛应用。试验时用的抗原有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鞭毛抗原“A”、“B”、“C”共五种同时试验。对试验结果的解释除正常参考值外,须结合临床症状及以下诸方面作出正确判断。 (1)伤寒与副伤寒发病一周末肥达试验开始出现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演进而递增,第4~6周达高峰,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若最近没有免疫接种史,H≥1:160,O、A、B、C≥1:80在诊断上有参考价值。单次效价增高的定论可靠性较差,恢复期较急性期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才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新近是否感染该病的指征。于病程中每隔5~7天重复采血试验,若效价依次递增者则诊断意义也较大。 (2)感染伤寒沙门菌后,一般O抗体出现较早,它是IgM型抗体,存在于血清内的时间较短(几个月),高效价()抗体常见于伤寒急性期。而H抗体为IgG型抗体,产生较慢,但效价较高,存在的时间亦较长(可长达数年)。 (3)伤寒沙门菌与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有部分共同的O抗原,可使体内产生相同的O抗体,故O抗体特异性较低,增高时只能诊断为伤寒类疾病的感染。而伤寒与副伤寒时产生的H抗体特异性较高,在免疫学反应中不发生交叉凝集,因此某一种鞭毛抗体(“H”、“A”、“B”、“C”)的升高,对伤寒与各型副伤寒有鉴别诊断意义。 (4)Vi抗原存在于新从病人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及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菌体最表层。患者感染后,Vi抗体的升高,往往在病程3~4周之后,Vi凝集试验≥1:5者提示为伤寒带菌,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没有意义。 3.伤寒与副伤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往往降低,大多为3~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消失。病原菌的检出是本病的确诊依据,疾病早期以血培养为主,第一周阳性率最高,可达90%,病程后期以骨髓、粪、尿等培养为主,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对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阴性者尤为适用。粪、尿培养一般于病程第3~4周阳性率较高。另外,取玫瑰疹刮取物或活检切片进行培养,也可获阳性结果。 4.影响本试验结果的因素 (1)过去曾预防接种伤寒、副伤寒疫苗者,H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并持续数年,而O抗体低于正常值。 (2)以往患过伤寒病或曾接种伤寒菌疫苗,新近又感染流行性感冒或布鲁菌病,可产生

(精品)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

《伤寒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 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 A.身痛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D.下利 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D )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 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 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 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 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 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 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 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 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 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 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 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 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 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 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 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 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 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 C.苔白滑D.脉大 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