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谈太极拳文化与养生,首先要先弄清什么是太极文化,什么是太极拳文化。因为有许多人将太极文化与太极拳文化混二为一,不先弄清这两个问题,就很难阐述清楚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的关系。弄清什么是太极文化,什么是太极拳文化,有助于理解太极拳拳谱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太极拳技法的提高,更加清楚地揭示太极拳与养生理论。进而推动太极文化和太极拳文化的健康发展。

太极文化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卦学说、河洛文化、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的总称。而太极拳文化是太极文化、中医中药文化、武术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

过去我阐释过《太极拳与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和《太极拳与河洛文化》,这篇《太极拳文化与养生》其实就是《太极拳与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过去的老拳谱上只是提到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在太极拳中的应用,而没有更清楚地解释,所以使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很难理解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与太极拳和养生的关联,更谈不上怎样将它们才能结合起来。

第一节太极拳、养生与十天干

一、十天干

1、十天干是指什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十天干的含义什么

十天干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3、十天干的阴阳之分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4、十天干的五行属性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5、十天干配方位及四时

甲乙东方木,属春;丙丁南方火,属夏;戊己中央土,属长夏;庚辛西方金,属秋;壬癸北方水,属冬。

6、十天干配人体

⑴十天干配属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⑵十天干配属脏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7、十天干合化

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

解曰:甲己之年丙作首,丙为火,火生土,故甲己合化土。乙庚之年戊为头,戊为土,土生金,故乙庚合化金。丙辛之年寻庚上,庚为金,金生水,故丙辛合化水。丁壬壬寅顺水流,壬为水,水生木,故丁壬合化为木。戊癸之年甲寅之上好追求,甲为木,木生火,故戊癸合化火。

二、十天干在太极拳与养生中的应用

在《杨班侯太极拳拳谱》的《人身太极解》中对十天干在太极拳与养生应用中指出:“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头象天,足象地,人中之人及为中腕,合之为三才也。四肢四象也。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皆属阴;膀胱水、小肠火、胆木、大肠金、胃土皆阳矣,此为内也。颅丁火、地阁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也,此为外也。神出于心,目眼为心之苗。精出于肾,脑肾为精之本。气出于肺,胆气为肺之原。视思明心动,神流也。听思聪,脑动肾滑也。鼻之息香臭,口之呼吸出入。水咸、木酸、土辣、火苦、金甜及言语声音。木毫、火焦、金润、土塌、水漂,鼻息、口呼吸之味,皆气之往来。肺之门户,肝胆巽震只风雷。发之声音,出入五味,此言口、目、鼻、舌、神、意使之六合,以破六欲也,此内也。手、足、肩、膝、肘、胯亦使六合,以正六道也,此外也。眼、耳、鼻、口、大小便、肚脐外七窍也。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七情也,七情皆以心为主。喜心、怒肝、忧脾、悲肾、惊胆、思小肠、怕膀胱、愁胃、虑大肠,此内也。夫离南正午火心经,坎北正子水肾经,震东正卯木肝经,兑西正酉金肺经,乾西北隅金大肠化水,坤西南隅土脾化土,巽东南隅胆木化土,艮东北隅胃土化火,此内八卦也。外八卦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也。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艮八,离九,此九宫也。内九宫亦如此也,表里者。乙肝左肋化金通肺,甲胆化土通脾,丁心化木中胆通肝,丙小肠化水通肾,己脾化土通胃,戊胃化火通心,后背前胸山泽通气,心肺右肋化水通肾,庚大肠化金通肺,癸肾下部化火通心,壬膀胱化木通肝,此十天干之内外也。十二地支亦如此之内外也。明斯理,则可与言修身之道矣”。

拳谱中对十天干与太极拳文化和养生已讲的很透彻了,但还是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因素日很少接触太极文化,所以读起拳谱来还是相雾里看花,为了便于理解以上太极拳拳谱,切实理解十天干与太极拳

文化和养生的关系,结合以上拳谱,再简要阐释十天干与太极拳文化和养生的关系。

甲乙东方木,配四时为春,配脏腑为肝、胆。丙丁南方火,配四时为夏,配脏腑为小肠、心。戊己中央土,配四时为长夏,配脏腑为胃、脾。庚辛西方金,配四时为秋,配脏腑为大肠、肺。壬癸北方水,配四时为冬,配脏腑为膀胱、肾。结合太极拳拳谱《撒放诀》的“呵(心),嘻(肝),呼(脾),咳(肺),吹(肾),嘘(胆)”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已达养生之目的。

太极拳是一种有氧运动,对于健身养生是通过实践被人们所共认的,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下面着重谈一下十天干与太极拳和养生的关系,为了有助于理解,不妨我们可举例说明:当一个人肝火太旺,就是通常人们说上火了,上火就是一个人身上阴阳失去了平衡,这个可以在卯时(卯时为肝经)练练太极拳,呼气时发“嘻”声,来调整自身的阴阳平衡。也可以在子时(子时为肾经)练练太极拳(太极拳一般主张不在子午时练拳,为治病,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在子午时练拳,这叫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为什么不提倡子午时练拳,在一下十二地支与太极拳和养生中具体解释),呼气时发“吹”声来壮肾气,肾为水,肝为木,水生木,也就是说肾气壮来补肝气,以助肝气的阴阳平衡。同时也可在酉时(酉时为肺经)练练太极拳,呼气时发“咳”声来壮肺气,肺为金,肝为木,金克木,也就是说肺气壮来败肝火,同样也能达到肝气的阴阳平衡。同样也可以用十天干合化的方法来调整肝的阴阳平衡。因受篇幅的局限,在这里不能逐一阐释,读者可余者类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太极拳在平时是不主张利用子午时辰练拳和过度运动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调节某一经络的阴阳平衡时,可以配合《撒放诀》练太极拳,以按照意愿来达对某脏腑阴阳平衡的调整。如果在平时不配合《撒放诀》练太极拳,气是会自然调节周身气血的

阴阳平衡的,它不受某时辰的限制来生或克某一脏腑气血的。这也是十天干与太极拳养生的具体所在。

总之,欲研究太极拳,首先要弄懂十天干是什么,十天干的含义,十天干的阴阳之分,十天干的五行属性,十天干配方位及四时,十天干配人体,十天干合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太极拳的行工与养生。

第二节太极拳、养生与十二地支

一、十二地支

1、十二地支是什么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十二地支的含义什么

十二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万物茂也。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巳是起,指阳气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由此可见,十二地支与月亮每月盈虚变化有关,古人将此理解为是这个月亮从生到死的过程,每月初刚露出的月芽儿认为它是新出生的一个月亮,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份是月亮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3、十二地支的阴阳之分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4、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丑辰未戌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5、十二地支配方位及四时

寅卯辰东方木,属春;巳午未南方火,属夏;申酉戌西方金,属秋;亥子丑北方水,属冬。其中辰戌丑未属土,寄旺于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说,土寄旺于春天的三月,夏天的六月,秋天的九月,冬天的十二月。

6、十二地支配人体

⑴十二地支配人体: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⑵十二地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心包,子为膀胱、三焦。

7、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份

寅为一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

8、十二地支配十二时辰

子时者:一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者: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者:一名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十二时辰的第三个时辰。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者:一名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十二时辰的第四个时辰。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者:食时,又名早食等:十二时辰的第五个时辰。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者:一名隅中,又名日禺等:十二时辰的第六个时辰。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者:一名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十二时辰的第七个时辰。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者:一名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十二时辰的第八个时辰。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者:一名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十二时辰的第九个时辰。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者:一名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十二时辰的第十个时辰。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者:一名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十二时辰的第十一个时辰。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者:一名人定,又名定昏等:十二时辰的第十二个时辰。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十二地支在太极拳与养生中的应用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卫气论》中说:“灵枢卫气行篇曰: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偱精明),下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所谓一日而主外者,如此夜则行足少阴肾经,注于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度,而复合于目。所谓平旦人气生者,即上行于头,复合于目者是也。打拳每一势,阳气一动一周身,至于静,一静一周身,即心之一念动阳气即一周于身,一念静阴气即周于一身。十二时中逐日无间,随时所在不可不知,针着人神即死击之,不死即伤。

歌曰:子踝丑腰子在目,卯面辰期巳手执,午胸未腹申在心,酉背戌期亥股续。

又歌:子踝丑项寅耳边,卯面辰项巳乳间,午肋未腹申心处,酉膝戌腰亥股端”。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脏腑配地支歌》中说:“子肾午心少阴君,丑脾未肺太阴根,寅胆申焦少阴枢,卯大酉胃阳明分,辰小戌膀太阳本,巳包亥肝终厥阴,五运六气司变化,武术得之自通神”。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营血周行十二时歌》中说:“寅手太阴肺手,卯手阳明太阴,辰足阳明胃脏,巳足太阴脾手,午手少阴心阳,未太阳小肠手,申足太阳膀头,酉足少阳肾足,戌手厥阴包阴,亥手少阳焦足,子足少阳胆腹,丑足厥阴肝阳,头续,足”。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一日混沌气象》中说:“自子至丑寅我之引即息也。自卯至辰巳我引之使进即长也。自午至未申即敌之盛气尽处,即我之转关处,亦即击人处,敌不得势,其气即消灭,不能不有落脚之地,所谓落也。酉戌亥即敌之虚,惟虚故空,能不失败乎,是拳之引进落空,亦一日之盈虚消长也”。

《杨式太极拳点穴秘谱》的《叫门法》中说:“叫门法乃为:‘子踝丑腰寅在目,卯面辰期巳手执,午胸未腹申在心,酉背戌期亥股续。先师曰:时到者经到,经到穴到,手点穴到人倒也’”。

《杨式太极拳点穴秘谱》的《十二时辰点穴秘诀叫门法》中说:“后石歌:子时人中上颈在踝梢;丑时天井在肾腰;寅时天腹桥空先打木;卯时百会牙腮面门跑不了;辰时耳边双阴在于头;巳时气门将台在于梢;午时手门脉腕先打胸;未时耳振七坎在上焦;申时肩井丹田先打心;酉时天突百海背穴道;戌时其门下阴;亥时太渊涌泉在股上”。《十二时辰开穴法》中说:“子踝丑腰寅在目;卯面辰颈巳手执;午胸未腹申在心;酉背戌顶亥胯股”。

《杨式太极拳点穴秘谱》的《十二时辰解穴法》中说:“子时按

摩胆经,揉十宣;丑时按摩肝经;寅时按摩肺经;卯时按摩大肠经;辰时按摩胃经;巳时按摩脾经;午时按摩心经;未时按摩小肠经;申时按摩膀胱经;酉时按摩肾经;戌时按摩心包经;亥时按摩三焦经”。

其实以上拳谱中对十二地支与太极拳文化和养生已经阐释的很

清楚了,为了方便太极拳初学者能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十二地支与太极文化和养生的关系,结合以上拳谱,再进一步说明十二地支与太极拳和养生的关系。

太极拳根据十二地支配合脏腹经脉是按各经气血流注的规律来

指导太极拳的应用和养生的。

十二地支按照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注一经的规律循环。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过程是从中焦开始,寅时(3—5点钟)注于肺经,卯时(5—7点钟)注大肠经,辰时(7—9点钟)注胃经,巳时(9—11点钟)注脾经,午时(11—13点钟)注心经,未时注(13—15点钟)小肠经,申时(15—17点钟)注膀胱经,酉时(17—19点钟)注肾经,戌时(19—21点钟)注心包经,亥时(21—23点钟)注三焦经,子时(23—1点钟)注胆经,丑时(1—3点钟)注肝经,再返回肺经,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流注,天天如是,固定不变。《针灸大全》的《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十二地支在太极拳的应用方面占据这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不了解十二地支,不懂十二地支,就不懂太极拳。具体些说,不懂十二地支,在太极拳中的应用时就不可能达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更谈不上四两拨千斤。所谓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是指十二地支根据一天十二时辰提示的十二经脉气血所流注的位置,可利用点、拿、抓、踢、蹬、撞等方法来击打对方的血头(太极拳技击所用的术语),已达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积极目的,如果不掌握十二地支,太极拳在应用时是不可能以弱胜强和以小胜大的。

太极拳养生也是如此,如果掌握了十二地支,在养生过程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家有道家的养生方法,儒家有儒家的养生方法,中医有中医的养生方法,太极拳也有太极拳的养生方法。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养生方法,但同时他们的养生方法也有相同的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在利用十二地支按照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注一经的这个循环规律调节自身的阴阳平衡来达到健身的目的。

太极拳文化把一天比作一个小四季。早晨为春天,中午为夏天,太阳落山时(下午)为秋天,夜晚为冬天。寅卯辰东方木,属春,寅时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肺主一身一气,如果早点起来练习太极拳,有助于肺气的生化,会觉得一天很有精神,长期坚持必定会对养生大有益处(但又注意四季的变化,这里是讲得春天,冬天的这个时辰是不宜剧烈活动的,具体原因将在以下二十四节气中阐释)。巳午未南方火,属夏。午时是心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间是养心的最佳时间,但又恰巧是阳气已尽,阴气初生之际,所以太极拳文化在这个时间内是不主张做剧烈活动的,如果做剧烈活动一是不利于初生阴气的生化,还会使初生的阴气耗散,下午会感觉到浑身上下不舒服,在午时最好是睡觉或静坐。申酉戌西方金,属秋。酉时是肾气最旺盛的时候,《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肾是藏精、气之所,一为先天之精、气,二是后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是父母所赐,后天之精、气主要来源于饮食水谷和采自然呼吸之清气,它不断地滋养补充先天之精、气,与先天之精、气共同储藏于肾中即构成肾之精、气,以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身养生的目的。酉时是阴阳平衡的时候,在这个时间内多练习太极拳,同时也可以加大一些运动量,以促进肾精的化生,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精化为气”,精足则气充,就可发挥其推动,固摄,营养,气化,温煦和提高自身免疫功能。亥子丑北

方水,属冬。子时是胆经最旺盛的时候,但这时正是阴气已尽,阳气初生之际,属阴阳交替的时候,所以太极拳文化在这个时间内是不主张做剧烈活动的,如果做剧烈活动一是不利于初生阳气的生化,还会使初生的阳气耗散,在子时最好是睡觉或静坐。太极拳文化一般讲究“吃寅卯饭,睡子午觉”。

总之,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中不熟练的掌握什么是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的含义什么、十二地支的阴阳之分、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十二地支配方位及四时、十二地支配人体、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份、十二地支配十二时辰是不可能达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和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独有的武术技击功能。只有熟练的掌握十二地支才能充分的体现太极拳应有的技击技巧和养生功能。

第三节太极拳、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什么

(1)立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2)雨水: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3)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

(4)春分:太阳到达黄经0°时为春分。这时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5)清明:雨水增多,春暖花开,草木繁茂,天空清澈明朗。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6)谷雨: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

(7)立夏: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

(8)小满: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

(10)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就要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11)小暑: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12)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13)立秋:我国把这天作为秋季开始。

(14)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15)白露: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16)秋分:“秋分秋分,日夜平均”。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17)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象征,表示开始进入深秋。

(18)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19)立冬:“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20)小雪: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

(21)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小麦进入休眠期。

(22)冬至: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23)小寒:寒即寒冷,表示已进入严寒时期。

(24)大寒:同小寒一样,表征天气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的循环是以春、夏、秋、冬为周期的,而这正是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反映。由于人类居住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却看到太阳在星空中运动,一年正好运转一周,通常将太阳的这种运动称为视运动,把它所运行的道路称为黄道。黄道是一个大圆圈,分圆周为360度。二十四节气就是将黄道等分成二十四段,每段15度,太阳每移动15度(实际上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了15度),就表示到了一个节气(此为定气)。太阳走完每段所用的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几乎不变的。

3、二十四节气的十二中气与十二节气之分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十二节气,也称为十二节。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十二中气,也称为十二气。

4、二十四节气配四时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为春。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为夏。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为秋。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冬。

5、二十四节气配月份

古人总结了一下规律:

(1)〔正月寅月〕立春经雨水到交惊蛰为止。

(2)〔二月卯月〕惊蛰经春分到交清明为止。

(3)〔三月辰月〕清明经谷雨到交立夏为止。

(4)〔四月巳月〕立夏经小满到交芒种为止。

(5)〔五月午月〕芒种经夏至到交小暑为止。

(6)〔六月未月〕小暑经大暑到交立秋为止。

(7)〔七月申月〕立秋经处暑到交白露为止。

(8)〔八月酉月〕白露经秋分到交寒露为止。

(9)〔九月戌月〕寒露经霜降到交立冬为止。

(10)〔十月亥月〕立冬经小雪到交大雪为止。

(11)〔十一月子月〕大雪经冬至到交小寒止。

(12)〔十二月丑月〕小寒经大寒到交立春止。

为了便于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一首:

正月立春雨水节,二月惊蛰及春分,

三月清明并谷雨,四月立夏小满方,

五月芒种与夏至,六月小暑大暑当,

七月立秋兼处暑,八月白露秋分忙,

九月寒露还霜降,十月立秋小雪张,

子月大雪共冬至,腊月小寒大寒昌。

以上可以说明,每一个月中只有一个节和一个气,一年十二个月合起来为二十四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在太极拳与养生中的应用

《杨禄禅太极拳谱》说:“当洪濛之时,天地未分,无边无际,浑圆而已,恍恍惚惚。其中含有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虽说在恍惚之中,绝未见其气,有撇有停,毫无主宰,而蹈于流水,此天地未分之形象也。人身也如天地之浑圆,人身无处不浑圆。天地有三直,是上中下,人也有三直,即头脚身;天地有四顺,是寒温署凉,人身也有四顺,即身手脚腿;天地有六合,是上下四方,人身也有六合,即身手脚膝胯膀;天地有四大节,是春夏秋冬,人身也有四大节,即两膀两胯;天地有八小节,是四立二分二至,人身也有八小节,即两手两肘两膝两脚。天地未见有撇是数,未见有停是气,人身亦不撇是数,亦不停亦是气。不过有四时嫌滞。天地有主宰是理,而

不流水是节,人身也有主宰是心,而不流水是节。不过未免有少混,所以吾人本太极,以造拳必须是从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做起是练拳。洪濛之时,所以名无极,虽说与天地有关,并非外烁,强为索拉也。然非修炼者不知,若将此数练过,其中之浑圆一变既成背丝扣,斯拳之联成矣”。

《杨健侯太极拳谱》说:“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拳”。

《杨式太极点穴秘谱》说:“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穴;年有十二个月,人有十二经络;年有四季,人有四肢;年有二十四节气,人有二十四关节;天有多少星辰,人有多少毛孔;人有二十四筋脉,天有风、雨、雷、电尔;人有心、肝、脾、肺、肾,地有金、木、水、火、土”。

太极拳文化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天地为分,混混沌沌之时为无极。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一阴一阳即成太极。太极中纯阳为天,纯阴为地,天地即是两仪。两仪在运动着的气,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就构建成了运动着的气,这种气在运动中的气候的自然变化,就体现出了温热冷寒,即春夏秋冬四象。有四象逐渐分为四立、两分、两至,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即八卦。纯阳为天,纯阴为地,半阴半阳为人,此为三才。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上拳谱和太极拳文化都在讲人与天地是相合的,这并不是在强拉或硬往一起拼凑的。只要弄清什么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很容易理解练太极拳为什么要顺四时,养生为什么要顺四时这个道理了。既然说“道生一”,那什么是道呢?《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在运动中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这个太极就是一。《老子》又曰:“万物负阴而保养,冲气以为和”,万物内含

着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它们“阴阳”再看不见的其中得到统一。《黄帝内经》讲:“清阳为天,浊阴为地”,阳气逐渐上升形成了天,阴气逐渐下降就形成了地,这样就形成了二。太极拳文化中认为天和地就是二,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和天气下降构成了一种运动着的气,而这个运动着的气就是三,正因为有了这个三,才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特出的环境,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地球上才会产生万物。《黄帝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就是说,人是天地的产物,要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这个法则来完成人自身的生长壮老的全过程。《黄帝内经》还说:“虚斜贼风,避之有时”。中医中将在一个时令中的气候不正常就叫做“虚斜贼风”。太极拳文化是依照以上理论在行工,在养生。

太极拳文化在行工与养生中,是严格遵循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构建的一切生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自然规律。

春天,草木发芽,说明万物复苏,草木的营养从根部向外走。人也如此,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是从内向外走,这个时间的气血是内外平衡的,在这个时令内,太极拳文化认为是适合人们下功夫练拳的,是出功夫的好时机。养生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讲:在这个季节里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早起”就是夏天天一黑就睡觉,早晨早早起床。春天晚上早一点睡觉,有助于阴气的闭藏,因为这个时令是体内的气血由内往外走的时候,不至于使气血消耗得太多。“广步于庭”就是早晨起来散散步,当然,最好是练练太极拳,因为太极拳是一种有氧运动。

夏天,枝繁叶茂,说明万物成长,草木的营养都标露到外面。人也如此,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了外面,这时候外面的气血非常充盈,而里面的气血是很虚弱的,所以,在这个时令中,是不宜多做剧烈活动的,尤其是在夏至前后几天,最好是休息,因为夏至是阳气最盛,阴气刚刚复来,阴气刚刚初生,还很弱小,所以说夏至的前后

几天要多休息,不宜多练拳或做一些剧烈的活动。养生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讲:在这个季节里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晚卧早起”就是说夏天晚上要晚一点睡觉,晚不要超过十一点,早晨要早一点起,晚上少睡了一点,中午可以补点觉,太极拳文化在养生中很讲究睡“子午觉”。“无厌于日”就是早晨五六点起床,跟着太阳走,跟着这个自然规律有助于阳气向外生发。

秋天,籽实叶黄,说明万物成熟待收,草木的营养也由外向里收。人也如此,秋天的时候,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这时候的气血是内外平衡的,在这个时令内,太极拳文化认为是适合人们下功夫练拳的,是出功夫的好时机。养生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讲:在这个季节里要“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早起”就是秋天的晚上要早点睡,早晨要早点起。“与鸡具兴”就是象鸡一样,天一黑就睡觉,天一亮就出去活动。因为在这个时令中,人的气血是从外面向里收,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如果能够按照与鸡俱兴,早卧早起,就符合气血往里面逐渐储蓄的自然规律。

冬天,花凋叶落,说明草木已进入冬眠期,把营养都收蓄到根部。人也如此,冬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了里面,这时候里面的气血非常充盈,而外面的气血是很弱的,所以,在这个时令中,是不宜多做剧烈活动的,尤其是在冬至前后几天,最好是休息,因为冬至是阴气最盛,阳气刚刚复来,阳气刚刚初生,还很弱小,所以说冬至的前后几天要多休息,不宜多练拳或做一些剧烈的活动。养生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讲:在这个季节里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卧晚起”就是说冬天晚上要早一点睡觉,早晨要晚一点起床。“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阳出来在起床。因为气血在冬天是应该闭藏的,太阳一落山就应该休息,不因该在做剧烈的活动,早晨等太阳出来后再出去活动,要跟着太阳走,跟着这个自然规律有助于气血的闭藏。有人在练功中讲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而太极拳文化认为在练功中要“夏避

三伏,冬避三九”。

太极拳文化中在顺四时方面对太极拳行工和养生还有很多知识要讲,譬如:太极拳文化认为,人必须依靠五气才能生存。由于,自然界的四时五气完全渗透到人体中,从而总结出:肝气通于春,心气通于夏,脾气通于长夏,肺气通于秋,肾气通于冬。人体五脏还能产生五志,相应地五志也与自然界五气相联系起来。其中怒为肝志,通于春风;喜为心志,通于夏暑;思于脾志,通于长夏湿;忧位肺志,通于秋燥;恐为肾志,通于冬寒。因受文章篇幅的局限,不能面面俱到,待后文再续。

总之,太极拳文化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所以,十天干,十二地质,二十四节气无不在人的肌体上留下“印记”。故人们在太极拳行工和养生中,一定认识自然,了解自然,顺从自然。

浅谈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

浅谈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①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有较大影响的一大拳系,是将意、气、身融为一体的运动形式。太极一词最初见于周易一书,至宋朝周敦颐以其所画太极图解释宇宙、自然界发展规律及其变化。由于其具有静心用意、呼吸自然、中正安舒和动作缓慢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虚实分明、轻灵沉着、刚柔相济的特点,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养生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医学养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②然而太极拳与中医的关系不仅于此。此文中,我们会从太极拳与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太极拳与中医的阴阳虚实、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中医经络学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四个方面浅谈一下太极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 太极拳与中医学的养生之道:③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主要拳种之一, 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它吸收了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导引术、吐纳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医医理的独特健身方法。因太极拳运动的特征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中医养生之道, 从而使其在诸多的养生方法中脱颖而出, 成为倍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1 太极拳运动道法自然, 平衡阴阳 中医养生学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阴阳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又以平衡阴阳为养生的核心内容。《素问·生气通天论》谓: “凡阴阳之要, 阳秘乃固, 两者不和, 若春无秋, 若冬无夏。因而和之, 是谓圣度?.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经文强调“保持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无疾的关键, 又是养生论的主旨。太极拳理论法于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 所以阴阳之道乃太极拳运动的基础, 是太极拳运动的规律所在。因此, 有太极拳家按阴阳特点将太极拳运动平分阴阳, 将柔、吸、引、化、收、蓄、入、来、退、屈、虚、合等列为阴, 将刚、呼、击、打、放、发、出、往、进、伸、实、开等列为阳。这样的划分使阴阳概念、阴阳平衡理念在太极拳运动中更具体化, 更富指导作用。 2 太极拳运动动静结合, 形神兼修 中医养生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兼修的养生方式。我国古代著名长寿老人陆游在动静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好, 一生坚持读书三万卷, 写诗万余首, 但仍坚持每天练剑, 终生不懈, 最终享年85 岁。《黄帝内经》的养生专论《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提出了“形与神俱”的形神共养观点, 即所谓“守神全形”、“保形全神”。这说明精神与形体是统一的, 养生必须同时注重形体锻炼和精神修养。 在传统中医养生术中既有以调形为主的五禽戏,又有以调息为主的放松功。而中医学推崇的最高养生方法是形神共养, 太极拳运动恰是一项结合了“导引术”与“吐纳术”发展起来的具有形神兼修、动静结合特点的养生运动。太极拳 ①此论文作者### ②引用自王莉,项丽静,《太极拳医学与中医理论关系探讨》。 ③本部分内容参考自庞军,《浅析太极拳运动中体现的中医养生之道》,《四川中医》2007年第25卷第10期。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谈太极拳文化与养生,首先要先弄清什么是太极文化,什么是太极拳文化。因为有许多人将太极文化与太极拳文化混二为一,不先弄清这两个问题,就很难阐述清楚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的关系。弄清什么是太极文化,什么是太极拳文化,有助于理解太极拳拳谱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太极拳技法的提高,更加清楚地揭示太极拳与养生理论。进而推动太极文化和太极拳文化的健康发展。 太极文化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卦学说、河洛文化、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的总称。而太极拳文化是太极文化、中医中药文化、武术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 过去我阐释过《太极拳与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和《太极拳与河洛文化》,这篇《太极拳文化与养生》其实就是《太极拳与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过去的老拳谱上只是提到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在太极拳中的应用,而没有更清楚地解释,所以使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很难理解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与太极拳和养生的关联,更谈不上怎样将它们才能结合起来。 第一节太极拳、养生与十天干 一、十天干 1、十天干是指什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十天干的含义什么 十天干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3、十天干的阴阳之分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4、十天干的五行属性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5、十天干配方位及四时 甲乙东方木,属春;丙丁南方火,属夏;戊己中央土,属长夏;庚辛西方金,属秋;壬癸北方水,属冬。 6、十天干配人体 ⑴十天干配属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⑵十天干配属脏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7、十天干合化 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 解曰:甲己之年丙作首,丙为火,火生土,故甲己合化土。乙庚之年戊为头,戊为土,土生金,故乙庚合化金。丙辛之年寻庚上,庚为金,金生水,故丙辛合化水。丁壬壬寅顺水流,壬为水,水生木,故丁壬合化为木。戊癸之年甲寅之上好追求,甲为木,木生火,故戊癸合化火。 二、十天干在太极拳与养生中的应用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哲学

参考文献: [1]张茂珍主编.陈式太极拳精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姜娟.太极拳对青少年健身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2008(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 [4]王步标等.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班级:能动 152 课程: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哲学学号: 1500160269 姓名:潘成东 老师:郑志兵

关于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哲学浅悟 摘要:太极拳的由来,其蕴含的思想与内涵,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关键词:太极拳太极太极图思想中国传统哲学 千百年来,不同的时代,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但这次我想来谈谈“武”文化。这个简简单单的“武”字也蕴含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底蕴。 什么是“武”?止戈为武。当这个字被创造出来时,就蕴含着先人赋有哲学的思想。“武”是用来停止战争的方法,代表着和平,而不是用“武”来挑起战争,持强凌弱。我认为,对世界而言,中国最具有代表性,思想哲理性的武术应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然而关于传统太极拳的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我认为太极拳之根本应为“太极”,又何为之“太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易经系辞:“是故易有

太极拳与中医养生

太极拳与中医养生 人们不断与侵害肌体的疾患斗争着,经常在抗病中活着,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养生知识和祛病方法,我国的太极拳就是其中一种。太极拳虽属于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的目的。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搏、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我们知道,突然、强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却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遍上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 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太极拳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太极拳 刘元翔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优秀拳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肢体表现形式。它以道家清净无为的养生思想为基础,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古代导引吐纳术、技击家之蓄发提放等所创的拳术,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太极拳和养生文化现已成为全球性关注和研究的项目。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其基础理论主要植根于古老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武术运动中哲学内涵最浓厚、哲学渊源最久远的活动。通过对太极拳的文化渊源及其理论加以分析,对认识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和中国文化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据民国武术史家唐豪等考证,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据《温县志》记载:明思宗崇祯四年(1641年)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陈王廷是卓有见识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参照戚继光的《纪

效新书》,创编了太极拳。首先,综合、归纳和吸收了家传武功,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把陈家拳术推到了新的高度,创编出新的拳术。其次,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并把其养生思想应用到拳术之中。《长短句》上说:“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鱼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从中可以看到,《黄庭经》是陈王廷晚年创编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再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导引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最后,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中华武术界以太极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陈氏拳法更不例外。 太极拳是我国极具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块瑰丽的宝石。近百年来,太极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技术不断演变,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很多流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感悟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一,是一种极具韵味的文化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健身方法,它历经几百年的沧 桑和十几代拳师的潜心求索,在套路演练、格斗技击、防身自卫、健身养 生等很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漫长的演变 过程中,太极拳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太极拳讲究意念导引动作,气沉丹 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太极拳要 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 和道家养生学及中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的丰富内涵,是东方文明与人体运动 的完美结合。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深刻内涵,丰富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 心。 关键词:修身和谐太极内外兼修统一 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太极拳学习,我对太极拳的认识又深了一步。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我们所学的太极拳为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以旋腕转肩,旋腰转跨,旋踝转膝,以及胸腰折叠,形成一套从头到足,连绵不断的空间曲线运动。 太极拳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兼以各家并存。《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分为《易经》和《易转》。太极拳的“太极”二字见于《易经》,“意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医学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太极拳理正是阴阳对立。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理和拳法。 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的功能,还有观赏的价值。在传统文化“天人和一”的

太极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太极养生_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北京迈凯奇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 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 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

太极与养生

学习《太极与养生》有感 佛说:万事皆有因果缘由。哲学中也有说:存在即有其道理。我觉得我选到这门课,来到这个课堂就是一种缘分。 在您的课堂上我感觉我也悟到了一些东西。有些说不出来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其实今年的九月我过得很凌乱,几乎没有很好地进入状态,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一方面是一些工作比较忙:比如开学时的迎新,到后来社团的招新,老乡会的组织,再到班级的换届,还有奖学金评选,还有各种聚餐…… 那时候天天在想这段日子快点过去,就连很喜欢的武协都没有去练过,只是在寝室,在操场锻炼下。国庆长假来了,我想是时候借此机会给心情放个假,和好朋友去了张家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过程中,心灵的尘埃得到了很好的清扫,还认识了一批来自好几个学校的朋友。累,并快乐着。不!累,但快乐着。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看你怎么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同样的处境,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心情。其实也就是我常说的心境的重要性。正如这样一句话说的一样:心晴的时候,晴也是晴,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雨也是雨。 喜欢这个课,喜欢蔺老师您的讲授。其实这几周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您所讲的内容,除了您教我们的静坐养息,就是您的微笑。能够微笑着说每一句话,看待每一件事,这,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以微笑面对人生,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少掉多少烦恼,或者说就根本不会再存在烦恼。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那么生活中将会少掉多少争吵,或者说压根就不存在争吵…… 我始终相信,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能够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追求自己喜欢的,做自己喜欢的,向往自由,做自己。我想人生于自己快乐最好,于人于事问心无愧最好。盖但使愿无违耳! 谢谢蔺老师您的讲授,谢谢您的微笑。 接下来附上自己一个月来在空间发布的几条状态,有些是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还有自己在那次讨论中的稿子。有助于您对我的了解 状态: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这个曾被无数人嘲笑过的蹩脚翻译,细细品味,就会觉得它是多么地富含哲理和难以做到……2012-09-03 22:34:03 繁华落尽见真纯2012-09-04 22:49:50 天下无不散之凉席2012-09-05 22:21:57 我们每个人都熟记过各种诗句,可是只有当你与作者有过同样的经历或者感受时,吟诵那样的诗句才最触及心灵深处,才最觉其精妙,我们谓之曰:共鸣今朝放荡思无涯……2012-09-07 13:08:52

论太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太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摘要:本文由太极拳、太极内涵入手,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如《周易》、老子学说、中国传统养生学、宗教、兵家、中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对比,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太极文化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观念,并明确点明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完善发展的。 如今说起中国武术,总会让人想到太极;提起中国文化,亦少不了太极文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文化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太极” 太极拳,殆技而近乎道者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矜才,不使气,雍容大雅。太极拳世所公认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在明代时就已定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代有传人,绳绳不绝。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支奇葩,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赋予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理论根基坚实,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 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太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太极拳是武术,但又绝不是一般的武术。她所以能具有那么悠远深长、经久不衰的感人魅力,正在于她把根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她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不断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璀璨明珠。 太极文化与《周易》 《周易》是传统哲学的根,《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阴阳相济”。以《周易》为根的传统哲学很重视人体生命与自然社会中矛盾的普遍性,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揭示出事物中正反、强弱、生死、远近、前后、上下、虚实、难易、动静、快慢、刚柔、美丑等诸矛盾“负阴抱阳”,既对立又统一,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相生相成、相形相亲的关系。太极拳就是依据传统哲学中这种既对立又统一、阴阳相济、阴阳互根互生的思想来构建其拳理和拳架造型的,历经先辈前贤们长期揣摩实践,历尽艰辛反复演练形成了太极拳非圆即弧、非顺即逆、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相生、快慢相间、轻沉兼备、内外兼练、对立平衡、八面支撑等一整套拳理拳法。由此,传统哲学思想完美地演化成了太极拳的拳学理论,并且具体落实到了拳法的每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养生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养生 09级制药工程胡杰传统养生是指以我国传统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强健体魄、调养生心为目的的保养生命的思想、手段和方法。。 太极拳属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叶纳术”的甚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 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突然、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再者,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三百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练太极拳,不是一般的学习拳式,必须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须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其气顺,不可使气道结滞。所以练拳不可闭气、使力,总以放松、沉气为主。在练拳时要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身体微微出汗,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祛病强身的健身功效。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运动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才可能对增进人体健康,特别是对人体的循环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常年坚持练太极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粗壮。体育专家认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即减轻了心脏负担,又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由于太极拳重视人体下盘功力训练,人利于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盛下衰状态,可防治血压高等病症,有抗衰老的功效。常言“人老先从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现上盛下衰的诸种疾病。美国医学界己把老年由于跌跤而死亡的现象逐年升级的问题,列为导致死亡的第三大敌人,政府拨款支持关于太极拳可防治跌跤现象的科研项目。太极拳近两三年在美国发展特别快,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来说,“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出现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症状。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红光满面,并无病容。然而,由于气血虚亏,腿脚发软,行动不便,走路时间一长,易导致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中医认为,人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叶黄。烧水灌肥应从根本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品和药品外,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化

《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2015 — 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课程名称特色武术(初级) 学号 XXXXXXXX 姓名 XXXXXX 学院 专业

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太极文化内涵的阐述,把太极拳和周易太极、阴阳五行、道家思想、孙子兵法等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其中也包括道德伦理、民族精神等更为高远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太极与传统文化内涵剖析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处世之道与养生要诀,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最后与瑜伽这一东方文化的另一智慧结晶作比较,得出了太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太极拳,传统文化,太极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一、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太极拳是一种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将古朴的哲理基础、精妙的进击原则、卓越的健身功效、独特的审美意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太极拳凭借自身独特的吸引力逐渐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就太极拳本身而言,具有松静为本、阴阳相济、以柔克刚的特点。太极拳是内家拳术,应做到身心兼修,即精神意气和体魄毅力综合锻炼,既要练外形动作,更要练内在的神意与内功。太极拳的外形动作要求立身中正、姿势自然、动作流畅;而内外兼修则要求以心意行气、气能沉着、收敛入骨;以气运身、身自顺遂、便利从心。王宗岳《太极拳论》开篇就讲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起势于混沌寂然的无极,在神意的引领下引发感应的通遂,即太极。在由静而动、将动还静这以状态和趋势下,由太极而产生阴阳两极,此为太极拳的“道”。《太极拳论》还说:“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太极拳参悟人与天的统一性,这里丰富的太极图便是其结晶。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而又空则又有活泼自如、循环无碍,以生变化无穷,此为太极拳的“理”。

传统文化与太极文化的关系

传 统 文 化 与 太 极 文 化 的 关 系 姓名:靳亚亚 专业:国际政治 学号:0913224015

传统文化与太极文化的关系 中文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侯,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太极代表了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文化内涵...... 中文关键词: 传统文化及其内涵、太极、处事态度、太极内涵 正文: 太极源于《易》。作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源。万物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生三”。天地万物的演变发展、变化越是伸展,就离“道”越远,而最后仍然要返回于“道”。我们从“曰道”、“曰大”、“曰远”、“曰返”来看,道似乎是在说明世界是一个顺进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天地万物由道而生,但最终又仍然要回到它的起点——道。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

有与无、阴与阳的转化过程所形成的轨迹也是一个圆圈。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七十章)。因此就又形成了一个有无虚盈转化的圆圈。太极图是一个阴阳转化的圆圈,既然天地万物和道的关系是一个互相转化圆圈,就是万物“生生不息,永不穷殆”的最佳图式。 《易经.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并指出“生生之谓易。”就是说易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衍生变化,于是得出一个生衍过程到八封推演,实质是一幅宇宙发生图——太极图。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这并不表明一切事物就都可以称之为太极,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和表现形式,期间又都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太极文化,是指太极在各种事物中的不同表现,所以,只要是以各种形式表明太极的特征、特性、特质的文化,都是太极文化的范畴。狭义的太极文化:严格地讲,只有以表现太极自身的本质、本性、实质、属性、形态、功能、法则、原理,而全面展示太极的本来面目真正的太极文化。太极拳是武术,但又绝不是一般的武术。她所以能具有那么悠远深长、经久不衰的感人魅力,正在于她把根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壤之中,她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不断闪耀太极拳已不单单限于学拳健身,还可以从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太极拳来可以来领悟中国传统哲学的奥秘。 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赋予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理论根基

太极之窗(太极主题公园)

太极之窗(太极主题公园) 功能规划:项目建设以太极文化为蓝本,打造一个融深邃太极文化底蕴,同时又充满现代旅游、商业活动、休闲度假的太极主题公园”,主要功能供世界各地喜好太极文化以及太极拳的人游览、参观;同时主题公园可以提供太极文化饰品、纪念品、服饰等产品的制作,为游客提供亲身参与和体会相关联产品的制作平台,也有太极拳大师养生馆里为养生需求的游客问诊和授课。项目再现太极拳的历史、文化、发展,传太极的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太极拳的深邃武术境界与魅力。依照太极拳、太极图等来表现太极文化,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生动的太极主题公园,吸引世界各地喜好太极文化以及太极拳的人来感受太极的文化魅力。为太极的发源地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项目特色: 太极之窗主题公园内交汇两条小河贯穿整个园区,分别象征着黄河和洛河,阐释河洛文化和太极文化的形成。利用太极文化的对称以及人与大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在园区开挖四个位置对称的湖泊,在园区主干道的两侧建设仿古的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这些仿古建筑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壮观,结构精巧别致,空中轮廓优美,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仿古建筑用于太极文化饰品、纪念品、服饰等的制作和销售,同时开设太极养生、太极拳研修等培训课程,用来普及太极文化和养生知识。一些仿古建筑可以用来演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等实景现场节目,一些建筑可以作为太极文化

和太极拳发展历史展览馆。太极文化广场和太极文化展览馆广场内的主题图案采用阴阳太极图案,太极文化广场依靠太极发源地和太极在全世界的爱好者号召力,供大型的太极演出和太极爱好者练习使用。广场内建立大型的露天比赛舞台,依靠太极在国际的影响力和焦作的太极发源地等优势,制定优惠奖励政策定期经常举行国际性赛事和太极拳理论研讨活动,不断扩大主题公园在世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来焦作的游客来公园内游玩。广场内放置太极拳十三式群雕,让来园区游玩的人可以直接看到形象的练习姿势,给游客最直接的太极文化感受。 太极文化广场以太极图作为广场的主题图案,供大型的太极演出和太极爱好者练习使用。广场内建立大型的露天比赛舞台,依靠太极在国际的影响力和焦作的太极发源地等优势,制定优惠奖励政策定期经常举行国际性赛事和太极拳理论研讨活动,不断扩大主题公园在世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来焦作的游客来公园内游玩。广场内放置太极拳十三式群雕,让来园区游玩的人可以直接看到形象的练习姿势,给游客最直接的太极文化感受。湖泊里面设置现代化的太极文化纯音乐喷泉,把平静的湖泊与动态的喷泉融合在一起,凸显出太极文化的动静结合意境,为人们太极拳修炼和养生休闲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湖泊位于整个公园地块中心区的生态观赏区,生态观赏区是我们有一个特色用地布局,它不光充当了整个度假村的主要文化节点作用,同时具有集聚和辐射作用,人们在这里可以品茶观鱼、练习太极拳,还可以一睹中国古代茶文化和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太极拳及养生作用(以整理)

太极拳及养生保健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划分: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医理基础:太极拳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经络、俞穴、气血、导引、藏象等理论,符合医理,具有健身性。传统医学的导引吐纳术在太极拳里直接运用。“形神兼备”、“内外皆修”、“以意导动”等传统医理都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和练习规则。?

据报道,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有1.5亿人,太极拳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和“世界健身运动”。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见影”之效。 太极拳的作用 1 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是由起落开合动作组成的,要求起(向上)的动作要吸气,落的动作要呼气;开(两臂张开)时为吸,合时为呼。无论哪中呼气方式都应求其自然。动作与意念的配合在练拳时首先要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运动过程中,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太极拳运动的影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太极拳运动的影响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最具哲理及文化内涵的优秀拳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的含义博大精深,其运动中处处渗透和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几千年来,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反过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太极拳运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即无形、成形、成熟、繁衍、从规范化向多样化发展的时期,并在各个时期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运动以形体动作表达、阐述、弘扬了中国人对生命、对自然、对平衡发展的理解。它受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法思想的影响,在民族文化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发展。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军事学,养生学等多种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文化内涵丰富。因此,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太极拳运动深受传统哲学影响,被誉为“哲拳”,而老子学说则在这些哲学思想中占了相当一部分。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中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柔弱胜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这也形成了太极拳如今的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太极拳同时也集各家拳法之所长。据史学家考证,明末清初是太极拳运动发展的成形时期,清朝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太极拳迅速繁荣发展,及至下半叶,受中国当时社会和国际化环境的影响,太极拳从规范化向多样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现在,提到太极拳运动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它的锻炼价值在于它的养生作用,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太极拳的健生性理根于传统医学,又符合现代科学,它本身充分运用了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法。太极拳通过性命双修来达到生理,心理的平衡,可以说身体各部位只要按照太极拳技术要求做动作,都有其特殊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也因此发扬光大。 综上诉述,太极拳的每一次转变都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其中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改变,使之形成如今的太极拳。

论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和养生作用

中华武术?研究 第2卷 第3期 2013年3月 ★ Chinese Wushu Research Vol.2 No.3 Mar.2013 论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和养生作用 魏 州 Taijiquan’s Promoting and Health-Keeping Roles for El-derly People Wei Zhou 【摘要】太极拳是在我国广为流传、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人群健身的优秀拳种之一,也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推广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太极拳运动也得 到了广泛普及,太极拳的健身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本文通过对太极拳 养生与保健原理的研究,阐述了太极拳在平衡与姿势控制、心脏血管与心肺呼吸、骨质疏 松与风湿性关节炎、压力与抑郁缓解、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方面的作用。为喜爱太极拳运动 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太极拳;老年人;健康;养生 Abstract: Taijiquan (tai chi chuan,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hadow boxing), as one of the excellent boxing sorts spread widely in China, suits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people for fitnes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sports events for preferred promotion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in our country. With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aijiquan exercise has gained broad popularity, and its functions of fitness and disease prevention have also been accepted by people. Through a study on taijiquan’s health-keeping and healthcare principles,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roles that taijiquan plays in such aspects as balance and posture control, cardiovascular and cardio-respiratory diseases, osteoporosis and rheumatic arthritis, pressure and depression remission, and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aijiquan enthusiasts. Keywords: taijiquan (tai chi chuan); elderly people; health; health-keeping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太极拳运动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注重天人合一,既强调肢体的协调统一,又注重呼吸、意念的密切配合,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独特健身运动,它汲取了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和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太极拳发展至今,已涵融了中国

太极拳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太极,以前一听这个名字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但是,这次接触下来感觉受益匪浅。 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养生的运动。它,随动由静。因而既不求速,也不可因静而一味求慢,总要绵绵不断,往来无间,神到意到,贯穿如一,乃是太极之妙也。太极拳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科学内容:精奥细致、理论深切。 这学期我学习太极拳,从而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缓解现代生活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功能性胃肠病等。这是因为太极举动作连贯、弱韧、缓和、轻灵,练拳时,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时,身体感到轻松、舒畅,致使大脑得到休息 太极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很难掌握它的力度。起初我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唐老师一次又一次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要认真复习。终于在快学期末时交上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 每个人开始学太极拳,老师一定教诲要放松,但是因自己思维方式不同,不能很好接受,甚至怀疑太极理论的真实性,往往产生不用力、劲等怎么能把人轻松的扔出去,所以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为了好看而故意摆姿势,从练拳劲路上分析产生了断劲,和外家拳没有什么两样,与健身和技击不利。 下面来谈一下学习太极后的感受: 首先,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在学了一套太极拳后,每天晚上总会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其次,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再次,练习太极也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形,也就是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无暇想其他的;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最后,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现在瑜珈大热,其实,瑜珈和太极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二者都是调身、调心、调意、调气相结合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恒心和毅力,我个人觉得学习瑜珈比学习太极还要麻烦,并且不是每个场所都适合练,这方面太极就占优势了。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可以更好的利用学习时间,不在犹豫,做事有调理,不循规蹈矩,这可能就是太极拳的内在精神,更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学习。篇二: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浅谈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小的时候,每次清晨跟奶奶去公园散步,总是会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而且也经常听到大人们在谈论太极拳的好处。从小开始,我就很希望能学一学太极拳,但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一直没能学会。 来到大学,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练太极的机会。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已经连续学了三个学期的太极拳了。第一次练太极拳是在年级集体组织的晨炼那会,一个师姐教我们的。当时觉得太极拳很柔,的确很适合女生练,特别是我这种没什么力气的女生。大二上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太极拳课,更细致的学习了二十四势简化太极拳。老师告诉我们,“太极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