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学校管理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浅谈学校管理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浅谈学校管理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浅谈学校管理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浅谈学校管理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崇溪镇中心学校共和完小谢先贵

摘要:一个好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这种好的管理体系下,肯定有一种东西在起作用,那就是校园文化。学校的管理离不开校园文化,一个学校有了好的校园文化,就有好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能够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有着积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无形当中就是一种强大的管理作用。因此,如何在学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起到应有作用,本文将据此进行探讨。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策略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在内,具有广阔性、空间性,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份,指的是学校一切建设设施,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包括园区环境的装点与室内环境的营造。

2、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简言之,即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渗透在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执行各类制度的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学校制度文化是有形的制度与无形的价值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以有形的制度作载体,一方面以无形的价值在学校的诸多领域体现出来,不仅体现在制度本身,而且通过制度实施,体现在一切结构、组织、形式、过程、方法、技术、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之中,学校制度文化越发展完善,无形价值在上述各领域的体现与制度所承载和推动的文化越趋同。

3、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专指学校“人--人”管理系统中人们特有的文化,是学校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学校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是建立在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硬件)文化基础上的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既可以通过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有形文字的内涵和外延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学校师生的“公共人生”,包括精神面貌,言谈举止、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身心素养等隐性的东西表现出来,因而更具无形、内化和隐含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中现状分析

(一)校园文化无核心理念,只重形式。

校园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主体思想,只重表象,没有内涵,不能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结果往往是校园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对于学校的管理缺乏实质的促进意义。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只重约束力,缺乏人文关怀。

时下大多数学校,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建设,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规章管理,一竿子打到底,并不注重人文关怀,只注重全面的约束效能,殊不知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部分特殊的还需要关注,还需要发展,还需要张扬个性。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这样的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只能起到消极作用,并不能使师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中自觉的去遵守和践行,相反还会实施抵触行为。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存在片面性

众所周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中重中之重,它所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蕴含,办学风貌,教师精神,学生成果,办学目标等。它能够真正起到让全校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管理作用。但是有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不甚了解,基本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建构;不少学校热衷于打造表面的环境文化,营建“形象工程”,深层的核心价值文化并没有结合学校环境实际、师生基本情况,学校的人文厚度没有随着校园的日渐漂亮而有所增长;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硬件、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建设,忽视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理想信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隐”性文化的构建;有的学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的需要结合起来,人本意识不强。有的学校虽制定了一训三风,并没有依据学校实际、办学方向、人文环境,对于的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特色,师生奋斗的指引完全没有切合实际的指引意义,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不能体现实际的管理作用

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想起一出是一出,总是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主意,没有整体设计与长远考虑,没有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分步实施方案,随意性太强;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各奔东西,不成体系。

三、学校管理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

在学校校园文化的的建设之处,应该要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必须要立足于,展望于长远。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也不是一天一个样,而是要有合理设计,使之遵循时代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适合于师生的发展,自觉运用于学校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如:一个学校的师生表彰栏或展示栏,如果长久不更新,这样对于条件达到表彰的师生不展示,这样势必会影响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长久以往,学校的师生也许会缺乏拼搏的斗志,思想松懈,对于学校的管理极为不利;又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栏,规矩天天层出不穷,这样势必会让学校的师生产生厌恶抵触情绪,规矩一天一个样,朝令夕改,久而久之,就会使学校规章制度失去效力,甚至是管理者失去应有的威信。因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之初,就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与思考,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纪要注重长远打算,又要照顾间段实效,这样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对于学校的管理才会有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校长的效能作用

俗话说“一个好的学校,必然一个好的校长”,因此校长在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起到引领作用。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校园文化意识。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对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

必须要加强学习,要以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作为领导区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方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在当前社会大气候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下,校园文化正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发展,校园文化研究的侧重正在从高等学校转移到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因此,每个学校的校长,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勤奋学习,努力专研,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转变管理,与时俱进,建立合理的校园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明确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概念的规定性,决定了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的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紧紧依随师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与逻辑性的过程,而且要自主追寻和成就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合理的价值取向应包含整体性、育人性、校本性、创新性等几方面的内容。

整体性价值。就是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将精神文化作为中心并渗透到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中去,使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使各个因素协调一致,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前面的合理性、可持续发展观基本一致。

育人性价值取向。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以“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校本性价值取向。立足校本,植根校园,建设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学校办学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并尽量物化;不断吸收先进文化,生成、创造学校自身的文化。

创新性价值取向。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才有个性,创新才有特色。在充分考虑历史继承性、民族独特性、地域本土化的基础上,尽可能不重复别人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突出人文与科学性。

(四)发挥师生的自主能动性,共建校园文化

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任何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师生作为主体的而发挥的作用。教师的文化和形象,对于学生的健康向上的文化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学生去学习和向往,更具感染力。而学生的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新思维的特点,使新的文化不断涌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使他们富于创造力,想象力。并使师生的这些文化因素运用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能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能促使师生积极向上,这对于学校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突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突出的自己的各方面特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的文化特色,因此要做好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三风一训的建设。三风一训建设实际上就是把学校的理念系统变为教职工、学生的自觉行动,就是塑造学校精神的过程,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品质”。

2、形成体现文化个性的学校形象标志,彰显校园文化底蕴。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赋的撰写、校歌的创作,还是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3、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形成学校的凝聚力。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传承学校历史,结合学校自身优秀办学传统、发展目标和现代教育的总体趋势和要求,让广大师生广泛参与,提炼并确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

四、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性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它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建设成功的,具体而言,做好以上几点,为我们学校管理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帮助,但还需要我们广大师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丽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 中小学管理,2008(3)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

[3]杨明全.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2(12)

[4]杨彦平, & 朱久昀. (2006). 校园文化建设中管理者作用浅析.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3-5.

浅谈学校管理制度

浅谈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做保证,从我国目前学校管理的发展现状看,正经历着从经验型向科学性的转变。科学性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制定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把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佐以经济的激励因素,在不少学校的使用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笔者以为,这仅是管理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上的产物,用发展的眼光看有其不足,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把具有思想、情趣、个性的人当作一般的“物”。“见物不见人”过分强调制度的严格,势必造成人的创造欲窒息,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面.因此,教育管理应体现“管是为了不管”,管理制度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完成管理从“量化”向“能动”的转变。 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人的工作特点,二是指制度的实施要充分考虑人的个性倾向。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是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的。 首先,学校管理不同于工厂、企业和机关,对教师的管理不能不考虑教师的心理和工作特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看重人格的尊重,看重精神和价值的承认,鄙视粗野,乐于服理。教师常常是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其工作方式是个体的、分散的劳动,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完全立竿见影;同时,教师的工作又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如果无视这些特点,把教师当作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管理,就势必引起反感、抵触,创造热情

丧失,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正是建立在对教师心理、工作特点的充分理解,对人尊重的现实基础上的。 其次,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体现了系统科学的原则。系统科学认为,开放和闭合是一对相互联系作用的范畴。应该在开放中求发展,在闭合中求实效。学校管理制度是一种“闭合”,而“人格化、弹性化”则是一种“开放”,有开无合,教育管理可能失控,偏离学校的总体目标;只闭不开,得不到外界能量、信息的补充支援,系统就会萎缩、退化,有脱离实际的危险,有压抑创造的倾向。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正是寻求一种开与放的动态平衡,创造一种和谐、稳定、有序的教育环境、工作环境。 再次,严格的制度要求是建立宽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要求马虎的集体,必然纪律涣散,劳逸不均,赏罚不明,正气不扬;宽松的环境是实现严格要求的重要条件,一个气氛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的环境,只能是明严暗松,表严实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说,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很好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即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规律。严格与宽松的和谐要通过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来实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代表着管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它的具体实践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的思想觉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考虑现实条件,企求学校管理制度人格化、弹性化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观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表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从校园文化建设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日渐式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办学导向的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和边缘化。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文化素质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规范大学人行为,凝聚大学人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然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大学主体主动地对本校的文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意识地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人文精神、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学科是载体,人文教育是过程。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以人文学科为载体,通过人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应作为高等教育份内之责,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摘要: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搞好教育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作为教育的前沿基地,只有先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安排好教师、学生的位置、建立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学校管理方法 教育管理首先是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递者、实践者。学校通过教师把学校文化传递给学生,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培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这并不能代表学校教育管理已无弊端,它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教育者、管理者不断改进。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学校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力量。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其他一切工作必须服从这个中心;3、管理就是服务,这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4、学校教育管理同样具有一般管理活动自身的要求,即按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高效率、高质量、合法地开展管理活动。所以,积极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新的学校教育管理理念中的应有之义。 实行以人为本,能使学生以及教职员工意识到领导与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摆脱以往的消极被动依赖的状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及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保障学校管理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 在一个组织机构稳定的学校里,往往组织机构的程序和规则很多,很具体且常常是成文的、正规的,但也有一些非正规的、不成文的规则在发挥作用。韦伯曾描述说:“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僚体制的,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成员的行为。结构是等级性的,而且有各种角色相一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他所描述的官僚体制,仍然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最合适的组织管理模式。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局面。这样,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全体教师能从严格的他律逐渐转向自律,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备设施,文化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的积淀。通常反映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情景设施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它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最浅层的是环境文化,它包括各种校园环境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组织机构;最高层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及其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学校人际关系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已掀起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发展,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学校管理策略

浅谈学校管理 管理好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从管理的实际看:虽然健全了制度,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量化、分工到人,层层负责,但是这种枯燥的数字化管理使得校园人文气息淡薄,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情感。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的中心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一、用先进的办学思想作指导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治校之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掘起,首先得益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应确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观、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作为管理者,应该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引路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催生者;是带领学校改革发展的首席专家。为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水平。“怎样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理思路、找出路,与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此处可以提出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目标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应有“量”的普及进入“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潜下心来抓管理”,做好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实实在在地引领学校发展,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和超前的意识组织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领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二、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规章制度是学校文化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程。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在了解学情、勾通师情、掌握校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在建制过程中,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使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统一性;在涉及内容上,具有合法性和全面性;在发展思路上,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实施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建章立制切不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难以落实在行动上。让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问题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是把本人置于制度的管理之外,还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认为制度是“我”管理者制订的,是为“我”服务的,与教职工格格不入,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带来不少麻烦。如果管理者把学校的制度当作是教职工共同财富,是育人文化,谁违反就按制度办事,自始至终,这样事情办得就会很顺,管理就会走向民主。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就是纪律,是实施教育教学、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保证。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订完善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关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强化了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明课堂纪律。建章立制,身体力行。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一定率先做到。严于律己,一视同仁,努力创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工作氛围,倡导管理工作“人性化”,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切实可行的制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用情感作有效呼唤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8-12-19T16:53:36.3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黄利利 [导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包括大学精神、道德文化、思想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等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包括大学精神、道德文化、思想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等,这些组成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校园文化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谋求长期发展必须完成的根本性任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建设高水平的有持久生命力的大学校园文化。本文介绍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分析了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艺术创新。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筑;艺术创新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又在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文化建设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回顾和总结大学校园文化及其机制建构研究成果,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机制及其建构理论研究,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的文化品牌,增强大学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大学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1、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大学校园文化深深的时代烙印就是大学文化时代性的具体体现,这种时代性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通过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我们可知,一定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便是文化,形成什么样文化是根据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也是一样的。大学校园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主体,大学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弘扬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步伐。所以,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并且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校园文化。 2、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为它是一个不断变换和创新的过程。大学校园文化的不断变化表现在有选择性的借鉴以往的文化成果;同时,在不断继承和变化的过程中更少不了文化建设的创新,创新是大学校园文化比较明显的特征。大学的任务和使命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大学作为社会培养专业知识人才的载体,其任务和使命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大学校园的师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生活和学习中受到各地文化的冲击,同时也吸收了各种不一样的文化,他们有能力开辟大学校园文化的空白白区域,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新型的大学校园文化。 二、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创新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校园的视觉景观环境建设成就显著,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基础上,进行依山就势的校园布局,以及独特的景观建筑,大众对许多高校校园的景观环境赞美有加。 1、校园绿地系统缺失生态艺术。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是校园文化、校园风貌的精致缩影,其造型艺术、品种选取、环境搭配、色彩艺术、空间布局等,对校园文化的传播、生态绿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新校区、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经历过短时间、超常规的改建、扩建、新建过程,由于对原有地形面貌研究利用不够,以及盲目跟风,为节约成本而设计雷同的绿地系统,从而造成生态艺术的缺失。如重庆某大学新校区,景观草坪的尺度过大,缺乏丰富的植被层次,冬季阳光虽好,但在炎炎夏日却酷暑难当,一味地最求“大”“广”“空”,学生无法停留进行校园活动,缺少曲径通幽、清新自然的生态艺术。 2、校园景观建筑与空间艺术设计缺位。校园景观建筑作为文化的容器,其造型风格、艺术色彩、材质肌理等,是大学校园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但一些大学新区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空间秩序较为单调,景观形态变化较少,没有很好地利用艺术设计来呈现校园建筑与空间的历史底蕴、遗迹风貌、传统特色等。除学校名称不同,很难找出校园布局、建筑风格与学校办学历史、学科专业特色有多大关联,庞大的规模、空旷的环境使校园优美感、舒适感及艺术创新有所缺位,甚至个别新校区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缺乏校园文化艺术的延续传承。 三、大学校园景观与环境艺术创新 1、完善校园规划,营造校园学术化、艺术化氛围从学术化、艺术化塑造角度对新校区、大学城校园规划设计进行优化。一是要创造灵活的弹簧式校园结构艺术。不同的功能区建筑均空余相应的弹性区域,便于后期学术交流、学术文化景观的建设。二是完善人性化的空间艺术。摒除在以前的校园中心广场设计规划时“死板”的中轴对称建筑与空间尺度艺术,设置非对称格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充满阳光,适量进行硬质铺地,既能大型集会,又供平日休闲读书,且具有独特的格局艺术。三是解决好规划建设中新老校区的衔接过渡问题。综合考虑景观视角、绿植、地形、地貌及坡度、坡向、水文等诸多约束因素,借鉴老校区浓郁的学术景观环境,创新性地衔接新校区,保证校园建筑延续原有场域的历史文脉。 2、突出自然景观艺术优势,校园生态文化 (1)地形地貌的艺术构造。校园建筑、指示牌、景观设施、公共艺术等,应该依据所处的地貌特征建筑。地貌起伏所构成的景观骨架是一种自然美的景观形态,起伏的地形能不断改变观察角度,会给人们带来运动变化且不一样的景致。 (2)生物植被环境建设。生物植被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体现形式,能映照大学精神与文化内涵。桂花飘香、樱花盛开、油菜花黄、桃花潋滟、荷叶田田、梧桐秋叶等树木、花卉、植物已使许多院校美名传扬。基于生物植被的自然艺术,结合教职工、学生的精神文化及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生活区绿地艺术、园林空间,采用艺术设计来进行功能分区,满足课外休息、娱乐、健身等不同使用功能的环境要求;教职工住宅区绿地方面,在住宿地周边和景观园林的旁边设计修读点、游览区,创造充满情趣、安静优雅的生活园区和学习空间。古树名木亦能展现浓郁的文化价值、寓教于乐价值,依据学科特色建筑植物园林、生态园区等主题景观区。依据学科特色选定“校花”、“校草”等特色植物艺术,开拓植物生长栖息地,吸引生物园内驻足。重视睡莲、荷花、菖蒲、芦苇、鸢尾等水生植物和乡土鱼种,让主题园区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3)水体景观的创意设计。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创造了许多“曲水流觞”的动人故事,用水寓志、以水怡情的诗词更是赋予水景真、善、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可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尤为重要。作为绝大数青少年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校园对青少年的正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校园文化可能会导致在在校青少年素质极差,沉迷于网吧,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盲目的追求虚荣,模仿明星,无视学业且自私自利,谎话脏话连篇,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场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具体表现为: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校与校之间仍存

学校管理策略浅谈

塑造积极向上的学校灵魂 ---------学校管理策略浅谈 徐良平姜山大本学校 管理好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从管理的实际看:虽然健全了制度,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量化、分工到人,层层负责,但是这种枯燥的数字化管理使得校园人文气息淡薄,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情感。 一、用先进的办学思想作指导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治校之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掘起,首先得益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应确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观、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作为管理者,应该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引路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催生者;是带领学校改革发展的首席专家。为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水平。“怎样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理思路、找出路,与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确立了“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创设和谐、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突出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应有“量”的普及进入“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潜下心来抓管理”,做好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实实在在地引领学校发

展,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和超前的意识组织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领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二、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规章制度是学校文化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程。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在了解学情、勾通师情、掌握校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在建制过程中,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使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统一性;在涉及内容上,具有合法性和全面性;在发展思路上,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实施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建章立制切不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难以落实在行动上。让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问题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是把本人置于制度的管理之外,还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认为制度是“我”管理者制订的,是为“我”服务的,与教职工格格不入,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带来不少麻烦。如果管理者把学校的制度当作是教职工共同财富,是育人文化,谁违反就按制度办事,自始至终,这样事情办得就会很顺,管理就会走向民主。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就是纪律,是实施教育教学、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保证。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订完善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关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强化了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明课堂纪律。建章立制,身体力行。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一定率先做到。严于律己,一视同仁,努力创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工作氛围,倡导管理工作“人性化”,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切实可行的制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蒲场镇大溪小学徐茂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

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浅谈校长如何管理一所好学校

浅谈校长如何管理一所好学校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教育界还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从参加工作第六个年头当小学校长,及至现在的长葛市和尚桥镇中心小学校长,也有一些年头了。我深切体会到,校长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校长。作为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呢?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切磋: 一、校长要有凝聚力较强的人格魅力 首先,校长要有很高的政治道德责任。具体工作中,校长要摒弃官位意识,提高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淡化管束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抛开功利意识,提倡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知人善任,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其次,校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校长必须视野开阔,观念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思考总结,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最优化。再者,校长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艺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超的处事艺术能够团结人、凝聚人,把学校的目标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行动,有利于校长意图和学校整体的实现。校长对人要有信任感、期望感、宽容心,要相信人、鼓励人、成就人,理解和满足教职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创造条件为教职工谋

利;要做到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使其有温暖感;对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鼓励,使其有成就感;对优秀教师评优、提拔给予倾斜,使其有归属感。 二、校长要有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 “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校长一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的超前观点,以使所培养的人才超前时代。二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以便为自己的学校确定高远的办学目标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也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拥有未来。三要有虚心向人家学习的态度,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展开自己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 三、校长在管理上要做到人性化与制度化相辅相成 人性化管理无论是作为一个口号,还是作为一种理念或是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提出是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管理充满魅力,它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人们的需要,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情感的纽带。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使教师缓解这种压力?如何使教师的喜怒哀乐得以释放?人性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可学校管理仍然需要刚性的管理。如果说人性化管理讲感情、重“亲情”、照顾情绪、满足需要,那么只讲人性化未免有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措施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观念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使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今时代的迅猛发展,快速地增加了各国信息、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交换速度与效率。在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文化呈现出了视觉多维化、选择多样化的态势。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深刻影响和冲击着许多传统的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使我们的时空概念、生活和思维方式,甚至语言都发生了悄悄的变化。虚拟的空间、自由的平台、丰富的信息,在方便所需,获取知识、信息与服务的同时,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社会使高校德育主体的传统主导地位面临挑战,德育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被打破。开放的网络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给大学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欣喜与困惑 1.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校从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教务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教学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学校形象亦有重要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教导处的科学管理。做好教导处工作,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教导主任是在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行政干部,其教育理念、业务素质、指导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课改的进程。下面我就如何搞好这项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教导主任工作必备的条件之一。它除了要求教导主任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外,还包括能秉公办事、实事求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工作作风。具备这些,才能获得教师的尊敬和支持,才能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凝聚力。因此,教导主任作为中层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此赢得广大教师的敬信诚服。 只要教导主任真正发挥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教师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拥护和信赖你,以你为中心,团结在你周围,以你为标准,来规范、要求、约束自己,从而感到学校有希望,自我有发展。 二、发挥人际关系的协调作用 教导主任的工作特点就是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有的学校人际关系复杂,矛盾很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教导主任在工作中就要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 1、处理好教导主任与副校长、校长的关系。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校长都是教导主任的顶头上司,教务处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 ⑴多请示、勤汇报就很重要了。要充分利用每周班子会,很多工作安排或工作设想要有准备的拿到会上去讨论,说明也是请示、汇报的很好方式。 ⑵对校长安排的工作或形成决议的工作要高质量地完成;对商议性的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出现争执,但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学校工作中不出现失误,是值得的,也能够被明智的校长理解的。 2、处理好教导处与政教处、总务处的关系。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是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政教处的中心工作是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当然也包括要安排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因此只有沟通、协调好两处室的工作,尢其教导处主动与政教处沟通是使政教处发挥为教学保驾护航作用的前提。与总务处及时沟通是为教学一线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的前提。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声誉,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基本内涵、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设意见及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他们将来竞争上岗的基本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应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极为广泛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校园文化热”,到90年代关于校园文化的学术休眠期,已经形成了对校园文化五彩纷呈的界说。从占主导地位的学术观点来看,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广义的校园文化则是指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有三个层次,即外层——校园环境文化(亦即校园物质文化)、介层——校园制度文化以及内层——校园精神文化,它们是由外到里的三层结构的同心圆。我们探讨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从广义的校园文化角度出发。 二、深刻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丰富校园生活,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学校管理工作浅谈

学校管理工作浅谈 山头市华新城第一小学许锦洪(副校长) 摘要:教学与管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距离社会、家长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方面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当前学校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浅谈学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力度 教学与管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管理是促进教卞浓实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小学教学质量需要学校赞现丨:作质歡的提高,需要通过管理工作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特別圮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距离社会、家长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促进教学质还难以发挥应有 的作用。 一、当前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从管理工作的目的性而言,当前许多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依然将知识的传 授作为管理工作的唯一目的,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给予的关注不够。表现在教学的安排上对所谓的“主 课”给予极大的彳顷斜,而对体音美等科目则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校管理工作重心的偏离。 2.重学生管理,轻教师管理。从管理对象方面来看,将学生作为管理的重点,忽视教师这一教学关键 因素的管控。在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往往给学生设立了相对严格的管理规范,而对教师管理则依靠 教研组和教师的自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3.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提高。在管理的重点上,往往将学校硬件建设作为管理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 校文化层面、师生精神层面的管控。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 等层面,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4.重堅制管控7轻沟通交流。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学校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 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 懷,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使得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不 够融洽,管理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加剧了相互之间关系的紧张。 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对策 学校管理工作作为连接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桥梁,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创造良好校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上下都应当将提高学校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 1.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指令式的方式,坚持以 人为本的方针,将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为教师服务,认真听取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白雪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认识高校文化的特点,如何建设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引言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也是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体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师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题,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各种文化的总和,一般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时代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性是指高校校园文化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文化是一定经济和一定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建设人才的重任,高校校园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主题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时代旋律。因此,高校校园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不同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各不相同。 1.2开放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是指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其他文化现象影响和制约的。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主流和支流、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不可能完全孤立存在,肯定要受到其他文化现象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离不开社会主流文化,高校校园文化要 作者简介: 白雪燕,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助教,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