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第二轮复习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

1

20XX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20XX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 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 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

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

高考历史五种的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五种的复习方法 历史学科考试中文字表达的一项能力要求,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一个特点,也是学习 历史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五种的复习方法, 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历史五种的复习方法一 一是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临考时,再扎扎实实地将历史课本阅读思考一遍, 既可回亿,巩固重要的史实史论;深化知识理解,完善结构,又可查漏补缺,提高复习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应考信心,使学生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二是练讲结合。 练是实践,实践出真知。考前进行有一定量、有度、有序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可 在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透彻把握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参照前几年试题 的题型、题量、难度、特点,精心筛选加工出几套综合性、科学性、典型性以及知识、能力和思想都贴近考试的模拟试题,进行"实战演习"。练后一定要认真组织讲评,只 练不讲,等于半途而废,凡练必讲,讲必纠错,纠错而总结,在练、讲、纠错、总结 上提高和升华。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每一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或缺。 三是纵横结合。 纵的方面,要让孩子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横的 方面,一是要把握同一时期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横断面上诸方面的内在联系。如:同 一时期同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历史现象问的相互 联系,等等。 二是要将历史学科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渗透,相 互迁移。比如有了过硬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古文知识等方面的语文基本功,就可 以迅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历史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 整理,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历史问题进 行说明和论证;就可以语言准确、逻辑严谨、扼要全面地答好历史材料题和问答题。 再如借助地理知识既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又可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培养孩子 对地图的意识和空间观念。同样,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学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第二轮复习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前,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 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 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 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点,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 道。 二、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他设立了译馆,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受到人们的重视。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 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即主张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师夷长技”仅 仅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的思想。(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 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车酋纪行》和徐 继畲的《瀛环志略》。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 篇》。《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方面,具 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为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科技发展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集大成科学巨著相继问世; 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戏剧、小说);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西学东渐。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一、要有不变的复习时间 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不变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不变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持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大凡来说,在每天不变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详尽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 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不变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一、整合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科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高中课改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专题。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角度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这里的思路借鉴了兄弟省的经验.大致思路如下 一、按照考纲的历史顺序,结合教材编排顺序,重新制作学案,为学生建立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依次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二战前)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中国现代史。每一时期又根据政治、经济、文化顺序复习编排。具体如下: 中国古代史:1古代政治制度史、2、古代经济、3、古代思想、4古代文艺与古代科技 5、春秋战国社会巨变、 6、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 世界近现代史: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体建立4、两次工业革命5、近代工人运动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7、俄国和苏联历史 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9、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10、世界近现代科技 中国近代史:1、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与中国抗争2、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略与抗争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2、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4、中国近现代科技和文化 二、关注热点和地方史(湖南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高考历来不回避热点,备考无疑不关注热点。根据08—09年来重大时政要闻,找出历史学科与地理、政治学科有可能进行综合的结合点。从历史学科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为学生解答综合题,备好料、选好材,找准角度。圈定以下几方面精心准备,仅供参考。 1、一是中国的08奥运盛会、和谐社会与儒家思想公平正义与启蒙思想 知识连接:孔孟思想及评价、西方启蒙思想自由平等观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选习题阶段训练1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阶段训练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 世界 1.(2017?9月浙江金华十校高三联考)分封诸侯之制度肇始于西周。研读下图,可知() 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示意图 ①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都城以东②当时的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③周文化形式覆盖黄河中下游 ④同姓亲族多受封于边远地区 A.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18 ?浙江丽水高二下期末)《殷商制度论》载:“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然使于 诸子之中,可以任择一人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则其争益甚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该史料主要说明() A. 分封制实施的必要 B. 嫡庶之法产生的缘由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宗法制下的等级森严 3. (2018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设刺史②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③该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④州在东 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2018?3月浙江绿色教育联盟高三)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 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 位于今天的() A. 四川 B.陕西

C.河南 D.山东 5. (2018?3月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 经济形式 ,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 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 ( ) 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 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 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 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 A. 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6. (2017?9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 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 A.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B ?“制天命而用之” 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兼相爱、交相利” 7. (2017 ? 10月浙江选考模拟)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 ,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 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 ,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2017?9月浙江五校联考高三上)《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 歌被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每一部分各有侧重。下列篇章中具有“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 诗歌”“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等特点的是 ( ) A. 《关雎》 B.《公刘》 C.《鲁颂》 D.《伐檀》 9. (2017 ? 11月浙江选考猜押卷)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更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下列书法作品与《兰亭集序》风格一致的是 ( ) C D 10. (2018?3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 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承接地方 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 ,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 )《太平寰宇记》记载,洪州分宁县“本当州之亥市 (乡 村 ,去武宁二百余里,豪富物产充之,唐贞元十六年置县”。 B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doc

2018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2018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 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 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 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 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 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的前提和基础,君主****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四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

历史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分封到郡县制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 项;A、B、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 2.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 )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 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 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 B[根据材料“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可见政府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即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故选B项。 ] 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 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C[由材料内容可知唐朝中后期,科举出身的宰相不断增多,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说明唐朝通过科举制选官大大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因而呈现出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故选C项。] 4.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 ) A.重视道德修养B.强调格物致知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对这一故事中所涉及的史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地点在今天河南商丘一代 B.宋人始祖是灭商有功而被封的功臣 C.耕田者劳作时可能使用铁铲等农具 D.故事体现了韩非子因时而变的主张 2.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3.“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 4.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B.秦代 C.汉代D.唐代 5.“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

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 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 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 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 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 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7.《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天津高考历史复习——天津地方史知识点整理以及练习题

高考历史综合复习之天津地方史复习知识点及练习题 本节重点:与天津有关的历史知识考查。 重点部分: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重要人物的考查) 1重要条约的内容以及影响 2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在天津的表现 3天津的历史文化风貌 4历史人物如李鸿章与天津的关系,冯国璋,袁世凯,梁启超(维新变法以及梁启超的文化成就——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梁启超前后思想的变化反应中国政局怎样的变化?) 考察方法: 1 选择题部分——重要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洋务运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 分析题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表现以及在天津的影响 3 分析题部分——世界历史进程在天津的表现,中西文化,经济和政治对比。 知识点汇总 天津是一座滨海大都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积淀。天津建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一、具有特殊地位的古代史(属于农业文明城市) 1、地名演变 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又称:直沽,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初,朱棣“靖难之役”时,赐名“天津”; 1404年,天津建卫。 2、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及原因 经济: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北方商贸中心。(从元到清,一直是大运河北端的漕粮转运中心;是漕运和海运的交汇处;有鱼、盐之利;是北方商业和贸易的中心。) 军事:有较高的军事地位。(拱卫京师) 二、历经沧桑的近代史(1840---1949) 1、屈辱篇 发动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攻打白河口、攻陷天津、《天津条约》、大沽口保卫战、《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 西方宗教势力活动猖狂(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学科内专题划分 序号专题内容课时 1 民主与法制建设 3 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 3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3 4 “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3 5 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3 6 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2 7 中国的对外关系 2 8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3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 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 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 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 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 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 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 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 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

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 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 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 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学科内专题划分 1、民主与法制建设 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4、“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5、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6、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7、中国的对外关系 8、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9、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 10、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学生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 【复习策略】 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 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 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屡遭战乱,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他们与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并迅速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别具风格,石窟艺术兴盛,书法和绘画有了发展,中国文化再次得到多角度的发展和深化。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隋唐时期进行制度革新,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政治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

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一、阶段特征: 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的中国历史,简称先秦。此阶段时间跨度大,社会性质变化-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又进入封建社会。其中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和祖国走向统一的时期。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

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表现、三大发展趋势: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裂割据走向政治统一;民族冲突走向融合。 表现:(1)①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推广,私田逐渐取代了井田,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奴隶生产关系;②政治上各国的改革变法,包括春秋时期的改革和战国的商鞅变法,逐步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③思想上奴隶社会礼制崩溃,在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各种封建治国思想,特别是法家更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需要。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志丹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轮复习已经结束,根据我们学校高三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借鉴以往的经验,我们对一轮复习进行的总结并制定二轮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总结: 主要优点 1.课堂教学路子总体上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1)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紧紧围绕着巩固落实基础知识这个重点进行。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基础,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基础落实的力度和层次。 (2)教师对讲评课的基本流程和要求理解的透,操作熟练。表现在:学情了解充分,讲评的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思维误区得到充分展示;注意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归类讲评;补偿练习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根据课时少、任务重的新情况,注意落实学生自主预习的前置,并有督促检查措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教师提示点拨比较到位,并注意与现实生活沟通,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使知识得到活化。

4.教学观念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考、总结、落实基础知识。 5.教师合作意识强,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搞好集体备课。教案和课堂教学明显体现了集体备课的成果。 存在的问题:教师方面:基础知识复习中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处理不到位;简单记忆,基础落实的层次低等。学生方面: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有效的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较差,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的整合为答案;答题时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 二、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三、目标 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 四、采取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指导意见(精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指导意见 高三二轮复习从2020年3月开始,至5月上旬结束。本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为主要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从二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进一步明确备考内容重点,优化备考实施过程与策略,在一轮复习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特别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任务与目标 二轮复习备考指导要围绕“提高”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全程提高。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保障学生学习环节的完整性。 3.全员提高。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扶弱促强,特别是通过帮扶,让学生通过本轮与后期的复习,各有所得,各得其所,稳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与要求 二轮复习要在科学备考、规范备考、精细备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精准备考原则,提高复习指导效益。 “精准”是备考指导的质量要求,其基本要求就是备考指导要符合考情(考纲、考题、考卷)、符合学情、符合轮情、符合课情(不同课型)。“准”是备考质量的核心、方向,“精”是备考质量的具体要求与保障。高考备考指导必须研考情,明学情,识轮情,熟课情。 在备考指导活动中,课堂指导是主阵地与主要环节,精准指导更显重要。课堂复习指导“精准”要做到“四度”:内容要有深度(知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阶段综合检测四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检测(四)世界现代史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加试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 .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答案D 解析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 2. (加试题)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 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A ?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 ?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 ?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 .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答案A 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 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1920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个备选项均发生于1920年之后。 3. (加试题)(2018嘉兴选考检测)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服务的资本主义” 来进行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 .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 .苏联集体化改造 D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解决三年的国内战争而实行的,未涉及国家资本主义成分, 故A项错误;苏联集体化改造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 (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 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A 解析1925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 衡,故C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5. (2018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提高农产品价值……将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 发表此施政方针的是() A .凯末尔 B .罗斯福 C ?戴高乐 D .撒切尔 答案B 解析“提高农产品价值、统一救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干预”是材料的核心信息,与罗斯福 新政措施最接近,故B项正确。 6. (2018金华学考评估)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