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文学家是

A.韩愈

B.欧阳修

C.白居易

D.苏轼

2.下列作家中,号“醉翁”的是

A.李清照

B.王维

C.欧阳修

D.马致远

3.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婉转流畅,富有情致,其中( )《秋声赋》尤具特色。

A.《前赤壁赋》

B.《醉翁亭记》

C.《岳阳楼记》

D.《小石潭记》

4.下列关于欧阳修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

B.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C.《答司马谏议书》《朋党论》等是其散文代表作

D.《醉翁亭记》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5.欧阳修反对宋初浮艳文风,其所倡导效法的作家是

A.杜甫

B.白居易

C.韩愈

D.刘禹锡

6.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重点评论的历史人物是

A.梁王

B.燕王

C.晋王

D.后唐庄宗

7.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A.传记

B.奏章

C.文论

D.史论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

B.《秋水》

C.《察传》

D.《五代史伶官传序》

9.欧阳修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史学观点是在

A.《孔子世家》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赵威后问齐使》

D.《答客难》

10.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伶官

B.天命

C.人事

D.佞人

11.下列文章中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过秦论》

C.《秋水》

D.《种树郭索橐驼传》

1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阐述“盛衰之理””所用的史实论据是

A.唐玄宗先盛后衰的史实

B.李煜亡国的史实

C.后唐庄宗先盛后衰的史实

D.陈叔宝荒淫误国的史实

13.《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满招损,谦得益“这句警言属于

A.中心论点

B.事实论据

C.亲身经历

D.理论论据

14.对《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庄宗和燕王父子结成联盟

B.后唐庄宗抓获了燕王父子

C.后唐庄宗让燕王父子组成一支队伍

D.燕王父子归顺了庄宗

1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伶官”是指

A.民间艺人

B.宫廷艺人

C.宫廷里授有官职的艺人

D.著名优伶

16.“《书》日:‘满招损,谦得益。’”这句中的《书》是指

A.《论语》

B.《庄子》

C.《尚书》

D.《孟子》

17.下列与“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C.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8.为了鲜明地体现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托物言志

B.侧面烘托

C.象征

D.对比

19.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注意细微小事的警句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满招损,谦得益

20.《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满招损,谦得益”的观点来说明国家兴衰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例证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有

A.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的历史事实

B.后唐庄宗“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

C.“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中的成语或格言有

A.五十步笑百步

B.满招损,谦得益

C.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3.欧阳修的散文特点主要有

A.说理畅达

B.多用借代

C.佶屈聱牙

D.抒情委婉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对比有

A.盛与衰

B.兴与亡

C.成与败

D.前与后

三、填空题

1.欧阳修,字_______,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

2.《欧阳文忠公集》的作者是_______

四、名句默写题

1.________________,天下已定,一夫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得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

5.故方其盛也,___________________,莫能与之争。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词语解释题

1.世言晋王之将终

..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将终

矢: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契丹

..:

3.与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

尔:

其:

乃:

4.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

凯旋而纳之

..。

庙:

告:

请:

及:

纳:

之: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方:

系:

组:

函:

6.及仇雠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仇雠:

7.仓皇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仓皇:

8.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抑:

本:

9.《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书》:

1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

..:.

11.夫祸患常积于曰.,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忽微:

所溺:

六、翻译题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6.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1.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精析]B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反对宋初浮艳文风,倡导效法韩愈,在文、诗、词诸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尤以散文著称。

2.[精析]C欧阳修,字水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王维,字摩话,号摩诸居士;马致远,号东篱。

3.[精析]B《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作品.《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作品,(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作品。

4. [精析]C《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5. [精析]C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宋初浮艳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所倡导效法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韩愈。

6. [精析]D《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主要是针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进行评论的。

7. [精析]D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篇论证严密的著名史论,该文论述了国家的兴盛和衰亡主要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8. [精析]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9. [精析]B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归纳出一个重要的史学观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即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的因素,而不是天命。这一观点具有普遍的警诫意义,反映了作者清醒的历史意识。

10. [精析]C《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在开篇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即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的因索,而不是天命。

11.[精析]A《五代史伶官传序》文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2. [精析]C《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先盛后衰的史实,论述了国家的兴亡不由天命而由人事决定的道理。

13.[精析]D运用前贤今人经过实践证明的至理名言,或者科学上的公理与规律都属于理论论据。“满招损,谦得益”出自《尚书》,属于理论论据。

14.[精析]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一句的意思是“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意即庄宗抓获了燕王父子。

15.[精析]C“伶官” 在这里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时供奉内廷并授有官职的伶人。

16.[精析]C题干中的句子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这里的《书》指《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17.[精析]A“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与“ 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均使用了反话的修辞手法。

18.[精析ID《五代史伶官传序)全篇将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进行对比,主要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19. [精析]C A项告诚人们不要安于享乐要居安思危;B项强调了人事的作用:C项告诫人们要注意细微小事;D项告诫人们要养成谦虛的美德,杜绝骄傲。

20. [精析]A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演绎法是从-般到特殊,文章使用“满招损,谦得益”这个一般规律来说明特定的国家兴衰的道理,运用的是演绎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精析]AB A.B两项是《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论据,C项出自《寡人之于国也》,D项语出《庄子.秋水》。

2.[精析]BD A项出自《寡人之于国也》B D两项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且吻合题意,C项出自《论毅力》。

3.[精析]AD欧阳修在散文、诗词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4.[精析]ABC 《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写法上,采用欲抑而先扬,先极费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中心论点,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三、填空题

1.永叔六一居士

2.欧阳修

四、名词默写题

1.及仇雠已灭乱者四应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满招损

4.忧劳可以兴国

5.举天下之豪杰

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词语解释题

1.将终:临死。

矢:箭。

2.契丹: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3.尔:你。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乃:你的。

4.庙:太庙,帝王的祖庙。

告:祭告。

请:敬语,“取出”之意。

及:等到。

纳:放回。

之:代词,指箭。

5.方:当。

系:捆缚。

组:绳索。

函:木匣,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装盛。

6.仇雠:仇敌。

7.仓皇:匆促。

8.抑:还是。

本:名词用作动词,探究。

9.《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10.逸豫:安乐。

11.忽微:这里是细小的意思。忽和微是古代两个极小的度量单位名。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六、翻译题

1.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天命,难道不也在于人为吗?

2.推究后唐庄宗得到天下和失掉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3.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遗愿!

4.取出那三支箭,用锦缎制成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放回太庙。

5.当庄宗用绳索捆缚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

6.等到仇敌已被消灭,天下已经平定时,一个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四下响应,他仓促慌乱地向东奔逃,没等到见着叛军,自己的队伍已经溃散,君臣们互相看着,不知道该归向何处。

7.等到将士们拔刀断发,向天立誓,表示效忠,流下的眼泪打湿了衣襟,是多么衰败啊!

8.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9.还是说探究他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呢?

10.忧患操劳能够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会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11.所以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就能够困住他,自己死了国家也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

1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纵使是有才智和勇气的人也多半会被他们所溺爱的人或事困住。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 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考点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历年考题 1、(2008. 10,单选1;2007. 10,单选2)下列四组词语铃,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答案:C 2、(2007. 4,单选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的道理;了解文章是如何利用对比来说理以及如何用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论证中心观点的。 二、教学重点: 1、归纳“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 2、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三、教学难点:说明全文通过对比说理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简目:1、导语2、欧阳修简介3、时代背景介绍4、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6、7、8结合考点对课文的讲解9、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 1、导语:大家知道唐宋八大家吗?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板书)(识记本文是是史论) 2、欧阳修简介: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3、时代背景介绍: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4、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及其字的读音。 5、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解释: 原:推究与:给牢:祭祀用的牲畜方:当……时系:捆绑以组:用绳索函:用木匣装着抑:或自:由于举:全忽微:细微小事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6、第一段讲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简析题: A、此段中包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 B、从这里可推论出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法,例证法) C、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叙述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庄宗先得天下后失天下的 历史事实) D、写出其中的三组反义词:盛与衰天命与人事得与失 (分析: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1] 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word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或出处: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或注释: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传序》

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 传序》

【作品介绍】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 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 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1、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原:推究,考查。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 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 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 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矢:箭。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 封为梁王。 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6、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与:赐给。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 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10、纳之:把箭放好。 11、系:捆绑。组:绳索。 12、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13、先王:指晋王李克用。 14、仇雠(chóu):仇敌。 15、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16、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17、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18、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本:考究。迹:事迹,道理。 19、《书》:《尚书》。 20、逸(yì)豫:安逸舒适。忘:亡的通假。

《伶官传序》情境默写及答案

《伶官传序》情境默写 1.欧阳修提出了“盛衰之理,,”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里面的话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能自满的句子是,。 6.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5.满招损谦得益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 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 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 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 “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 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 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 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 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 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 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

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分析

五代史伶 这篇文章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一文写的序,宋初宰相薛居正监修一部《五代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文体卑弱,叙述或失之于烦冗。《新五代史》是欧阳修自撰的,文章远初旧五代史之上,欧阳修又仿照《史记》设《刺客列传》,《滑稽列传》,《义儿传》,《伶官传》等,伶官是宫中的东工和扮演杂剧的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爱好音律,庞用伶人,使得财政乱国,故欧阳修特立《伶官传》。欧阳修为此做序,以庄宗的史实展开论述,以总结历史经验,警世未来。序,是实用性文体,它可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本文属于史论。 本文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 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里的人事主要是指人的主观努力。

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常考点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是一篇序言,是一篇史论。写过《新五代史》 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奢纵欲。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写法:先抑后扬和例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茅坤赞叹:“此等文章,千年绝调” 一、名句+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常由细微小事堆积而成,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和事困扰。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捆绑;组:绳索) 2.函梁君臣之首(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3.抑本其成败之迹(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 者”;本,考究;迹,事迹、道理) 4.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 5.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泛指一般幕僚随从)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就、考究) 1.()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通过对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 (,)和(,)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 答案:《五代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翻译: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王君臣的头颅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伶官传序翻译注释

注释 1、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原:推究,考查。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同光四年,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矢:箭。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 6、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与:赐给。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 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10、纳之:把箭放好。11、系:捆绑。组:绳索。12、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13、先王:指晋王李克用。14、仇雠(chóu):仇敌。15、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16、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17、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18、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本:考究。迹:事迹,道理。19、《书》:《尚书》。20、逸豫:安逸舒适。忘:亡的通假。21、举:全、所有。22、忽微:形容细小之事。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23、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24、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 翻译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以及“其”“盛”“而”等多义词的意义; 2、理解文本中的史实及其关系,以及本文的例证和对比论证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五代后唐盛衰的史实,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凝练成一篇短短300多字的激昂文字,化为一盏明镜,也警醒了我们一代代后人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二、题解 1、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不满于旧五代史,重新编写的一部五代史。《伶官传》是其中一篇,记叙了后唐庄宗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五代,是非常之乱世,几十年间,盛衰兴替不断,战乱频繁。 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新五代史发论比以“呜呼”开头,足见五代历史之可悲可叹,这一篇也不例外。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为,后代让它独立成篇,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2、“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三、背景材料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 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喜好音乐戏曲,能演戏、度曲,而他宠爱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迷惑,使其重权在握。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伶官传》就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之(5)。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6),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7),何其衰也(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9)?《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0),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1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2)原:推究。(3)遣恨:悔恨,后悔。(4)其:祈使付词,定。乃:你。(5)纳:收芷,芷入。(6)贼:作乱判国为害人民的人。(7)泣:眼泪。(8)何:多么。(9)本:推究。(10)逸豫:安乐。(11)忽微:比较微小的事。 【译文】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字词总结

伶官传序的翻译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因为宠幸伶人才造成祸患的吗! 重点字词总结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无”通“毋” 二、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5、以: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1] 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2020年自学考试(专科)大学语文考试重点:五代史伶官传序

2020年自学考试(专科)大学语文考试重点:五代史伶官传序 自考专科《大学语文》的一些考试重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五代史伶官传序》 19.本文文体是什么?答:是一篇史论。 20.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 21.加点字解释以及句子翻译?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其:语气副词,表命令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部、所有的 ③智勇多困于所溺溺:沉溺的人或事情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他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匣子放入梁朝君臣的首级,送进太庙,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喜讯向他报告时,他的气概盛大,可说是够豪壮的。 ⑤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四处响应,庄宗仓皇从东门逃出,没等见到叛贼,士卒就逃散,君臣面面相视,不知逃到哪里,以致于剪断头发,对天盟誓,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是何等衰败的景象。 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旺,安逸享乐可以把自身毁掉。 ⑦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是由细小的事情逐渐积累起来的,而充满智慧和勇敢的人大多被所沉迷的事物陷于困境。 ⑧满招损,谦得益自满就要招致损害,谦虚就会有所补益

2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答:主要是对比论证。庄宗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2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答:⑴事实论据——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 ⑵理论论据——《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4.分析本文第三段(《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岂独伶人也哉) 这段话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答:演绎法,用名人名言论据,用来证明庄宗亡国的教训以及事实论据。 25.本文的写作风格是什么?答:欲抑先扬。 以上就是2020年自学考试(专科)大学语文考试重点:五代史伶官传序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