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

弘扬传统美德共建和谐家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讲稿

藁城区南董镇四公中心小学卢晓静

一、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课程,希望今天的课程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个家庭中,无论这个家庭是大还是小,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是给我们遮风挡雨,呵护我们长大的地方。小时候,在心里没有贫穷或富有的概念,只知道有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就叫家,就是我应该在的地方。长大了以后,明白了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的道理,更是珍惜这个任何时候都为我敞开的地方。对于国家来说,家是社会和谐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家风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由此可见,重拾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老人宣扬家风,父母示范家风,子女及继承家风,如此家庭才能和谐。在一个国家中,以家风为基,民风为本,基本坚固,如此国家才能昌盛。“家风”无小事,小家“和谐”才有大家“兴旺”。

三、和谐家风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当下,一些有识之士,对家庭教育泛功利化很是堪忧,这绝非空穴来风。因为,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的为人作派也确实令人堪忧。绝大多数家长只注重了对孩子才智教育,一个门心思把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分分分已然成为了中国大陆众家长们的命根子。他们全然不考虑对孩子思想道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历练,导致一些孩子从懵懂起步就踏上了为“分儿”是举、智在德上的畸形发展的羊肠小道,令人忧虑和不安。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对自己的爷爷奶奶颐指气使,而且老人对此毫无所觉,这就是道德的缺失。

《三字经》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是的,为人父母者,当自己的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举止时,我们必须有要扪心自问,这是否是由于曾经日常的行为举目存在某些过失和瑕疵所致?如此这般的及时省察,最大的受益者定然是自己的孩子。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主阵地,父母是孩子行为临摹的第一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带着小孩儿在公共场所游玩的父(母)随手将瓜果皮核扔到地上时,他们的孩子也必然会随之效仿之。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榜样。

讲文明,懂礼貌,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情操,绝非个人私事,而是事关全面提高国人素质,事关中国未来发展态势和命

运前途走向的盖天之大计,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必须要从抓好孩子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做起,特别是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们,更是责无旁贷。

那么,家庭特别是为人父母者,该如何承担好对孩子实施到位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责任?我想,不可泛泛地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一锅煮、急不可耐拔嫩苗,一定要针对孩子年龄认知去有的放矢且润物无声地实施教育引导和悉心培树。首先我们可以从营造“和谐”家风这一方面入手。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思想品质、优秀的文明素质、健康的心性行为,打牢孩子高尚且雄厚的思想道德基础,确保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成为品良德高人。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尤为重要。如果家庭中父母之间不和谐,经常吵架,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可以看一段视频,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到底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坏。(观看《变形记》中的一段)

那怎么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呢?

1.建立和谐家庭,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

家庭虽然是社会中最微小的细胞,结构也很简单,但家庭生活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也相当复杂。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摩擦和矛盾。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善于处理和解决,最终是可以化解的。但如果处理、解决不好,处理不及时,夫妻间的分歧、磨擦和矛盾,会把家庭生活搞得一团糟,而子女由于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对父母和家庭有很大的依赖性,“一团糟”的家庭生活,会对子女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子女没有安全、幸福感。

夫妻关系和睦,家庭生活和谐,子女就会感到安全、放心、幸福,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就能安心读书学习,身心健康,成长顺利。子女是家长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做父母的一定要从培养教育子女的这个“大局”出发,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

2.建立和谐家庭,要处理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我们教育子女,就是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使子女接受父母的教育。如果子女与父母之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父母的管教会受到抵触,甚至会导致家庭暴力。

青海夏斐事件大家都知道吗?1987年发生的轰动中国大陆的重大事件。1987年12月21日,中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玛沁县第一小学四年级二班的一名九岁学生夏斐因期末考考试成绩未

达到母亲规定的标准,被母亲毒打4小时之久,最终身受重伤、不治身亡。

还有浙江金华徐力母子的悲剧。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县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

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第十名。吴凤仙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然而,悲剧也就从这时候埋下种子。

1999年11月底,吴凤仙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

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吴凤仙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吴凤仙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吴凤仙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悲剧发生后,在浙江省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徐力杀母案震惊了社会。在徐力就读的金华四中,同学和老师们反映,徐力平时在学校十分刻苦和节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性格文静,初中时期一直是三好学生,初二就入了团;进入高中之后,也一直勤奋好学,集体活动很热心,也乐于助人。他们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样的好学生会干出如此暴行?

当地有关专家认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子女心理承受力脆弱和缺乏法制观念,是导致这出悲剧的主要原因。金华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人士分析说,从徐力身上可以看到一对矛盾:他一方面似乎“训练有素”,杀死母亲后移尸灭迹,还写字条欺骗父亲说妈妈去杭州“看病”了,并居然照常参加了考试;但另一方面他又十分脆弱,仅仅因为母亲对他学业上的压力,就灭绝人性地杀了生母。这说明他的心智并不健康和法制观念淡薄。

金华市教委的人士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家长对子女往往期望过高。子女考试不理想,

就有一种愧对父母的感觉,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理扭曲。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非常重要。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歧、矛盾和冲突,主要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对于“代沟”,我们不能强求完全消除,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正确的态度是:做父母的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的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与子女保持思想的沟通,了解子女思想的来龙去脉,多进行“换位”思考,努力做到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子女朝着社会和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前进。如果子女暂时不能接受家长的教育,耐心等待也是必要的,要子女完全理解父母的心意,有时也需要“时间”帮助。

3. 建立与老人的和谐关系。

孝敬老人是每个家庭必须遵守的生活原则。这还不仅仅是处于伦理,处于自然的一种亲情所需,这同时也是为每个人自己的晚年规划。因为每个家庭如何面对自己的老人,他的儿女也会以此效仿,像他对待自己老人那样来对待他。

大家都听过《一个木碗》的故事吗?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

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你想让孩子对你好吗?你首先对老人好,对自己的父母包括对对方的父母好,否则你的儿女就不可能对你好,这个行为胜过所有的说教。中国历史上已有24孝,包括卧冰求鲤,以身护茔等美丽的传说,今天的现代人应该在传统孝道基础之上以现代的价值观念更予以升华。

4. 处好家庭的对外交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家庭不能脱离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没有任何一个家庭能游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因为家庭的任何成员都必须通过

和其他社会相关成员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而互相依存,这种依存是其自身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自身获得和谐幸福的一个源泉。如果一个自私的家庭、一个只有自己,没有邻里、没有街坊、没有亲属、没有他人、没有同事、没有朋友、没有社会的家庭,这个家庭断是不可能会幸福的,当这个家庭拒绝社会就意味着被社会所抛弃,在多大程度上包容了社会、奉献给了社会,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了社会,社会就在多大程度上为这个家庭承担任。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和谐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拥有和谐。和谐能使人的心境改变,

一个整日想着如何揪出别人不如意的地方,遇事斤斤计较的人他的心永远是灰蒙蒙的天空,没有阳光。他不能活得轻松自在,他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因为他没有和谐的心。

“用力多者收功远”。只要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够自觉自愿地承担起教育引导孩子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使命,只要我们的孩子们从入世之初就将稚嫩的思想根脉稳稳地扎入良好的家庭美德沃土之中,我们的孩子们就一定能够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合格人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