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导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导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导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导

《§6.2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导学案

【课前检测】

1.电压表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在探究过程中,能选择实验探究需要的器材,经历从物理实验中探索科学规律的过程。

二、学习过程

【学点一】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提出问题: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L1两端电压、L2两端电压、L1

与 L2串联后两端电压有什么关系?

●你的猜想:

●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后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阅读课本第10页)

1.设计实验电路图: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分别画在下面

3.设计实验步骤:(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定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要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如实记录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将

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分析和论证:(认真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评估:(请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

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和所得结论是不是可靠?

●交流:

把你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我的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既要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跟踪练习: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源电压为4.5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L1两端的电压为2.5V

B.L2两端的电压为2.5V

C.L2两端的电压为4.5V

D.L1两端的电压为2V

【学点二】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跟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你的猜想:

●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电路图: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分别画在下面

2.设计实验表格:

3.设计实验步骤:(小组内进行交流,写下操作的主要步骤)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要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如实记录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将

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分析和论证:(认真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评估:(请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

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和所得的结论是不是可靠?)

●交流:

把你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我的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既要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跟踪练习:

1、完成课本第13页第2题。

2、完成课本第13页第2题。

三、课堂小结

(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内容,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时间3—5min )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经历的实验过程是怎样的?

3.你掌握了哪种学习方法?

4.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当堂达标

1.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V ,L 1和L 2都正常发光,对于V 1、V 2、V 3三只电压表的示数,下列各组数据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6V 6V 6V

B .0V 6V 4V

C .2V 4V 6V

D .6V 4V 2V

2.如右图所示,若开关S 接a 时电压表示数为9V ,开关S 接b 时电压表示数为4V ,那么,此时灯L 1两端电压U 1= V ,灯L 2两端电压U 2= V ,电源电压U= V 。

3.如图所示,为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请完成: ⑴根据电路图甲连接实物图乙。

⑵电压表V 1、V 2示数如图丙,则电源的电压是多大?

V 2

V 1

L 2

L 1

V 1

V

2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________。长城长________。 2、长度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注意有没有从0开始、厚刻度尺如何放置)。 (3)读书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时读到________的__________(至少读三遍)。 即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除刻度尺外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时间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_____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两者位置发生改变:研究物是运动的 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物是运动的: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 研究物是静止的: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 (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一般选大地为参照物。 3、相对静止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课标分解 科学之旅 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 新教参P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9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 ☆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例○、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例○、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 例○、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建议: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射的规律。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速:c=3×108m/s 现象 应用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激光准直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光的色散 平面镜 成像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 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类型 紫外线 红外线 光现象 看不见的光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 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镜面的距离相等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小孔成像 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月亮不是光源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f :焦距 u :物距 v :像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 成的远视镜矫正 视力矫正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成的近视镜矫正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望远镜能观察遥远的星空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 个凸透镜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 网膜上眼睛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此时u >v 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此时u <v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的作用 透镜 焦距 对光有发散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和眼镜 说明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上期)

八年级物理教学 一、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分层教育方案 1.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2)“一帮一”活动。(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具体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三、教学计划 1.现状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理解区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导解释。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3.教学目标:(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6)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四、课时安排 周章节内容课时安排 第1周序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2-3周第1章机械运动7课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012 目录 第一章机械运动 (5) 本章综述 (5)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 学习目标 (5) 知识详解 (5) 课外拓展 (8) 第2节运动的描述 (9) 学习目标 (9) 知识详解 (9) 课外拓展 (12)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3) 学习目标 (13) 知识详解 (13) 课外拓展 (16)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7) 学习目标 (17) 知识详解 (17) 课外拓展 (21) 本章总结 (21) 单元测试 (22) 第二章声现象 (28) 本章综述 (28)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8) 学习目标 (28) 知识详解 (28) 课外拓展 (31) 第2节声音的特性 (31) 学习目标 (31) 知识详解 (31) 课外拓展 (35) 第3节声的利用 (36) 学习目标 (36) 知识详解 (36) 课外拓展 (39)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9) 学习目标 (39) 知识详解 (39) 课外拓展 (43) 本章总结 (43)

第三章物态变化 (50) 本章综述 (50) 第1节温度 (50) 学习目标 (50) 知识详解 (50) 课外拓展 (55) 第2节熔化和凝固 (55) 学习目标 (55) 知识详解 (56) 课外拓展 (60) 第3节汽化和液化 (60) 学习目标 (60) 知识详解 (60) 课外拓展 (63) 第4节升华和凝华 (63) 学习目标 (63) 知识详解 (63) 课外拓展 (66) 本章总结 (67) 单元测试 (67) 第四章光现象 (72) 本章综述 (72)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73) 学习目标 (73) 知识详解 (73) 课外拓展 (76) 第2节光的反射 (77) 学习目标 (77) 知识详解 (77) 课外拓展 (80) 第3节平面镜成像 (80) 学习目标 (80) 知识详解 (81) 课外拓展 (83) 第4节光的折射 (84) 学习目标 (84) 知识详解 (84) 课外拓展 (88) 第5节光的色散 (89) 学习目标 (89) 知识详解 (89) 课外拓展 (91) 本章总结 (92)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八年级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课标分解 科学之旅 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 新教参P9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 ☆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例○、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例○、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 例○、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建议: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 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 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 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Array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伊始,我们怀揣着希望,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新学期”标志着松散、高度自我的暑假生活的结束,紧张忙碌、规范自律的新学年的开始。从现在开始,全校师生要消除“暑假综合症”,以崭新的姿态、满腔的热忱、饱满的精神投入新的工作学习之中。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已经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味;也许你昨天曾遭受打击,那已成为几滴苦涩的泪。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新的学期意味着新的起点,只要想拼搏,什么事都不晚。人生离不开拼搏,就如同你们不能拒绝成长一样。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经过初一磨练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初二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一年。 新学期、新打算,你们想不想在新的学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呢?那么怎么做才能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目标呢?让我们一起好好谋划一下吧! 1.开好头,起好步,抓好第一周。凡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的都是开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重视呢?首先,要有一个打算、计划,特别是我们更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应该有一个学习计划。其次,要在小事上做实在。其实,学校里多数是小事,但又没有小事,说它小,比如:弯腰捡起教室内的一张纸屑,听到铃声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整理好学习用

品等,事情是都很小,但都关系到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是大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件件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新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在新的起点上赢得新的胜利,续写新的篇章。 2.重能力,重发展,树立自信心。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培养一个人只要培养他的自信心,要毁灭一个人只要毁灭他的自信心。这足以说明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上学期,有的同学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或者与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这些挫折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勇敢的抬起头来,迎接新的朝阳。 3.自我调整,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紧张的学习已经来临,各位同学要进行自我调整,并把以休息为主的假期生活调整到以学习为主的校园生活中来,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要调整作息时间,晚上要按时睡觉,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精力投入学习。做到按时到校,服从老师的安排。 4.发奋努力,勤学多问,努力追赶先进同学。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同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个别同学的学习还不令人满意,在新的学期里,每个同学都要有新计划、新目标,在班里、在年级里,要确定赶超对象,树立信心,知难而上,形成一个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相互竞争,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新期待”昨天的辉煌凝固成永恒的美丽,今日的期待孕育着明天的丰碑。同学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 全册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含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1 .最基本的测量是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3.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 (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00m=10 3m;-1 1dm=0.1m=10 -1m 1cm=0.01m=10 -2m;1mm=0.001m=10 -3m 6 1m=10 μ m;μ m=10 - 6m; 9 -9 1m=10 nm ;1nm=10 m 。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如(a) 测硬币直径;(b) 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 怎样用短刻 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 米/秒=3.6 千米/小时 (1m/s=3.6km/h) 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 16.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dm), 厘米( ),毫米(mm),微米( ),纳米( )。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篮球直径、指甲宽度cm、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 用。(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5)“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 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 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 原因是:。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 度值都是mm,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7、误差: (1)定义:叫误差。 (2)产生原因:、

(3)减小误差的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单位换算:1h= min= s 3、测量工具:停表等 三、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物体叫做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3、相对静止:如:飞机加油机和受油机、联合收割机和卡车、地球的同步卫星 和地球等。 4、、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四、机械运动 1、定义: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观众采用:;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终点计时员采用:;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实际 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 法是。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理量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⑶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μm ;1m=109nm 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 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四、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 五、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 速度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⑷计算公式: 变形 ( v=s/t )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v s =t s v =v t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一、作图题光的反射做图:1.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D BC

A)(1)(3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S (2)(4) 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AB、3.CD 路图。(2)如图,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的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入井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标出法线。光的折射作图如图,是不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你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的5.】:【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6.如图,在研究折射现象的实验中,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你画出法线,折射光线, 标出折射角。 M B.B FF. NA 8()(6)凸透镜做图】7.如图所示,其中F为透镜的焦点,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

入、出射光线。【 FFFF )7( 8.如图,在凸透镜焦点F处放一平面镜MN,BF为一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请将图补充完整。力的示意图】【1.如下图,物体A从斜面上匀速滑下,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此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3.物体A的质量为5kg,在图中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g=10N/kg) 4.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辆小车,在A点受到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的拉力。已知 拉力大小 F=50N,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

)(2(1))(4 )(3二、基础知识训练题 停止,发声与就停止了。产生的。1.声音是由 2.声音靠传播,真空传声。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固、液体传 声速度气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______m/s。声音在____体中传播最快,在___体中传播最慢。 3.回声与原声时差大于 s,人耳可区分出它们。 4.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称为响度。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_______越大,响 度就越大。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称为声调。声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高。 ________用来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5.是发声体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6.物理学中,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7.控制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 8.声音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减弱噪声的途径:(1);(2);(3) 10、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和_______。 光】【1.“日出日落”这句话中研究的运动物体是,是以为参照物的。 2.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是运动的,相对于是静止的。 3.在下列空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乒乓球的直径为4;(2)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3)一名中学生走了两 3105 。小时通过的路程大约是 )4.你身体上最接近35mm长度的是( D.肩膀的宽度C.头发丝的直径B.大拇指指甲的长度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5.如图1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图4 A. B. C. D. 6.如图4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7.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