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第三节 新加坡

3第三节 新加坡

3第三节 新加坡
3第三节 新加坡

第三节新加坡

国名全称:新加坡共和国

国名别称:狮城(别名来历:据《马来纪年》记载,13世纪时苏门答腊王子Sang Nila Utama一次乘船外游,途中遇上大风浪,无计可施中,王子将头顶上的皇冠丢进海中,祈求风浪止息,结果不久就风平浪静,船也飘到岸边。王子死里逃生,上岸后看到一头动物,身上毛色发亮,行走敏捷,甚为漂亮,他猜是一头狮子,便给那地方取名狮城(Singapura),Singapura是梵文,Singa的意思是狮子,Pura代表岛屿)

国花:卓锦·万代兰(卓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丽端庄、生命力特强,它象征新加坡人的气质和刻苦耐劳、果敢奋斗的精神)

国旗:星月旗

国家标志:鱼尾狮(鱼尾表示新加坡是一个海岛,标志新加坡是陆地与海洋的结合)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赤道以北136.8千米处。

东临南中国海,西向马六甲海峡,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的廖内群岛相望,北靠柔佛海峡和马来西亚柔佛州为邻,并以长约1千米的新柔长堤相连。

“远东十字路口”:新加坡恰好处在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控制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冲,是连接亚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枢纽.

(二)国土面积

全国面积为699平方千米,由本岛即新加坡岛和本岛周围63个小岛共同构成,其中本岛约占总面积的91.6%。

(三)地形地势

1、地势:平坦,主要由低洼的海岸平原构成,中西部由少数低缓的丘陵,但都比较小。

2、武吉知马山是新加坡的最高点,海拔163.63米。

3、著名的河流:新加坡河。

(四)气候

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温变化不大,年均气温约在24~27℃之间,雨量充沛,空气湿度也相对较高,季节性变化轻微。

二、社会经济

(一)人口、民族和语言

1、人口:547万(2014年6月)

2、主体民族:华族是新加坡的主体民族(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移民国家),其次是马来族和印度族。

3、官方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

4、通用语言:英语

5、国语:马来语

(二)历史简述

(三)政治体制

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议会为一院制,议员任期5年。总统和议员均由全体新加坡公民投票选举产生。

(四)经济

1、经济综述

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属于外贸驱动型,对外贸易是其经济支柱。新加坡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及服务业为主,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强。

2、行业概况

(1)工业。新加坡工业的三大支柱是电子电器业、炼油业、船舶制造业。

①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另两处:鹿特丹、纽约)

②新加坡是世界的主要船舶修造基地及钻油台修造中心

(2)农业。附加值高的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业是新加坡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粮食全部靠进口。

(3)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交通运输、旅游酒店等。

①新加坡在亚洲是仅次于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的第三大金融中心。

②新加坡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亚太地区重要的海运中心和空运

中心。

③旅游业极为发达,是仅次于工业和贸易的第三大经济支柱。

(五)旅游业

1、旅游业概况

新加坡旅游业发达,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1)新加坡旅游业的整个产业链包括餐饮业、宾馆业、零售业、会展业、娱乐业及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

①新加坡是亚太地区会展旅游的中心,每年在新加坡举办约6000个

商业会展项目,占全亚洲举行的会展总数的近1/4。

(2)新加坡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但他们的策略是优先发展带“最”字的景点,以“最”字和“首个”吸引游客。

2、主要旅游城市

(1)新加坡——首都和花园城市

①城市概况

新加坡既是市名,也是岛名和国家名。

新加坡的最大特点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干净整洁,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花园。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景点非常多,有鱼尾狮公园、圣淘沙岛、裕廊飞禽公园、东海岸公园、夜间野生动物园等自然风景区,还有苏丹清真寺、马里安曼兴都庙、莱佛士爵士登岸遗址等人文景观,以及牛车水、小印度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购物休闲区域。

②著名景点

(ⅰ)夜间野生动物园——世界上第一座在夜晚开放的动物园

该动物园于1994年5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曾经在1996年、1999年、2000年获得过新加坡年度最佳旅游景点大奖。

该公园拥有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次生雨林,在其中生活着120种大约1040只动物,其中35%为濒临灭绝的品种。

夜间野生动物园按8个地理区域规划,如东南亚雨林、非洲稀树大草原、尼泊尔河谷、南美洲彭巴斯草原、缅甸丛林。

(2)圣淘沙岛

①岛上概况

位于新加坡本岛以南500米处,东西长4千米,南北宽1.6千米,全岛面积3.9平方千米,是新加坡本岛以外的第三大岛。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为英国海军基地,旧名绝后岛,1972年改为现名。圣淘沙意为“和平宁静”,现岛上旅游设施完善,集度假村、主题公园、自然公园等多种功能为一身,是新加坡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东南亚度假旅游圣地。

岛上自然风景优美,景点众多。重要景点有西乐索炮台、新加坡万象馆、蝴蝶与昆虫馆、鱼尾狮塔、摩天塔等;娱乐设施有650米超长滑道的圣淘沙斜坡滑车、四维魔幻剧场、亚洲第一大海洋水族馆——圣淘沙海底世界等。

岛上有三大沙滩——西乐索沙滩、巴拉湾沙滩、丹戎沙滩,主要集中在圣淘沙西南部,是体验滨海风情和海滩娱乐的理想场所。

②著名景点

(ⅰ)鱼尾狮塔

高37米,是圣淘沙的标志,也是新加坡最高的自由式结构建筑,鱼尾狮身

上的320片鱼鳞由光导纤维制成,到了夜晚会不断变换颜色,醒目而美丽。

游客可以乘坐塔内的电梯上到9楼或12楼的瞭望台眺望风景,而且在塔顶可以拥有360度无障碍的视野,观赏周围以及远处景物。

鱼尾狮塔内,有美丽的热带鱼和一些神秘的宝藏可以看,在塔后方一条120米长的走廊里,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版本的关于鱼尾狮的传说。

鱼尾狮塔每次只限180名游客登塔,参观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每天开放时间为10点到20点(晚间7:30为最后进场时间)。

(ⅱ)西乐索炮台

该炮台是新加坡唯一一个保存的比较完整的沿海炮台,是为了防止敌人从南面的海洋入侵而建造于1874年,二战时作为防御日军从西面进攻的军事据点使用。但日军却从马来西亚过来,使得西乐索炮台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成为被俘英军和新加坡人的集中营。

走过定炮口以及隧道,可以看到殖民时期兵房的生活蜡像、小型声光秀、战俘的牢狱生活,走进那段黑暗的历史和集中营生活。另外,西乐索炮台设有一个视听剧场,每隔10分钟就会放映一次一部关于西乐索炮台的故事。

三、文化习俗

(一)宗教概况

新加坡奉行多元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正常,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在新加坡都有信徒。

一般,华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血统的人则多信奉印度教;以英国人为主的欧美移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二)文化艺术

1、文学

(1)因为有四种官方语言,所以新加坡有四种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但因新加坡以华人居多,故中国文学的影响比较深广。

(2)20世纪20年代华文文学运动的主流是反殖民、反封建的现实主义文学。

(3)二战后华文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描写劳苦大众,特别是以老一辈的华侨劳工、矿工、割胶工和农民的艰苦创业为题材的作品,占有重要地位。

(4)英文小说方面,有吴宝星(长篇小说《长梦悠悠》)和陈国盛的三部曲

(《新加坡之子》《马来西亚的人》《放眼世界》。

(5)短篇小说代表:叶裕金的《家长》

(6)诗歌方面:艾温·谭布(英文诗集《大地的肋骨》《第二语音》等);伐南(泰米尔文诗歌《节日的歌》);柳北岸(华文诗歌《无色的虹》)。

2、戏剧

传统戏剧分为两派:马来戏剧和华文戏剧。

华文戏剧按华人原籍分为粤剧、闽剧、京剧、话剧等。

(四)人文习俗

1、节庆

由于多元民族和宗教的社会特征,新加坡的节庆习俗异彩纷呈,每个民族都按自身习俗有其自己的节日。因此新加坡日历上印着公历、中国农历、印度历、马来历四种历法,并印着各不相同的节日,且这四种历法中的重要节日都是公共假日。

新加坡华人主要节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新加坡印度人主要节日是宗教节日,主要有:屠妖节、大宝森节、踏火节。

新加坡马来人:保留伊斯兰教的固有习俗,最重要的是禁食节和开斋节。

新加坡各民族共同节日:8月9日的新加坡国庆节,即1965年新加坡独立的日子。

2、饮食

新加坡是世界美食之都,多元化的菜式和风味,其主要菜式有中式、马来式、印度式、法式、意大利式、英式等。

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中式菜品有:海南鸡饭、福建炒面、云吞叉烧面、肉骨茶等。

马来菜式中较受欢迎的是:沙嗲。

印度菜式中有名的是:印度飞饼、咖喱鱼头。

新加坡的特色菜系是:娘惹菜(娘惹菜融合了马来族与华族的烹调特色,是新加坡最特别、最精致的传统菜肴之一,菜肴特色是甜酸、微辣、多汁、口味浓重)。

娘惹指的是过去居住在新加坡、马六甲一带的土生华人女性,由于土生华人是早期马来人与华人通婚的后代,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

3、礼仪

讲究礼貌是新加坡人的行动准则。

新加坡人的见面礼:握手礼(马来人行摸手礼)。

4、禁忌

(1)严禁随地吐痰、弃物,禁止贩卖和食用口香糖,在禁烟场所禁止吸烟(2)新加坡人非常讨厌男子留长发,对蓄胡子者也不喜欢

(3)用餐时勿把筷子放在碗和盘上,也勿交叉摆放,应放在托架上

(4)忌议论政治得失、种族摩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况等

(5)忌用食指指人,不要随便叉腰,用紧握的拳头打在另一只张开的掌心上,或紧握拳头,把拇指插入食指和中指之间,均被认为是极端无礼的动作(6)与印度族和马来族人进餐时,勿用左手

(7)新加坡的印度人以牛为圣物,不吃牛肉

新加坡工作签证类别

PR=Permanent Resident永久居民,俗称“绿卡” SPR = 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和SC=Singapore Citizen的区别,最主要的是1,sc持新加坡护照,而spr持本国护照,所以不可以在新加坡享受任何只属于公民的权益,比如选举权。以及政府规定只有公民才可以做的工作,比如政府公务员。 2,sc的子女是自然是sc,而spr的子女不是自然是sc,因为新加坡和中国一样在新生儿的国籍上,奉行是血统主义-就是跟随父母的国籍。 3,公民是永久的权益,不需要更新,但是spr需要,通常第一次申请spr 是5年,然后延期申请可以选择5或者10年。 4,还有一个小差别sc的身份证是粉色的,而spr的是蓝色的,spr进出新加坡需要re-entrypermit(许可多次出入境的一种准证) 5,sc享受政府花红,红利,津贴等等而spr当然不享受 6,第一代男士pr不需要服兵役,而所有的男士sc公民都需要 7,spr的父母和成年/已婚子女(21岁以上或者已婚)都不可以申请spr,但是公民的aged parents就可以。当然,spr的配偶,21岁以下未婚子女和sc的一样都可以申请spr。 8,SC买HDB(政府组屋)有政府津贴,而spr没有,原来都是不可以买新的组屋,需要在resalemarket(转售市场)买,所以会让第一个sc屋主赚到100,000左右的差价。不久前出台了新的政策,有些新组屋spr也可以买了,但由于有很多限制,而且只能是某些规定地区内的组屋,所以该新政策的spr受益人目前还不是很多. 9,spr的好处是,可以享受(也必须接受)与公民一样的cpf公积金的相关缴纳规定,取消spr时可以拿回部分cpf。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率也和sc一样低。21岁以上并且是spr2-6年的spr可以申请sc–(如果你认为这也是一个好处的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特点和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而且节省人力、财力。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可变性;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1、开发早期:技术水平低。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发展时期 (1)技术水平: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2)克服限制条件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三角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三角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2006年9月福建省全面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大部分的学校在地理“必修1”和地理“必修2”两个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地理“必修3”模块的教学。“必修3”的教材编写是在“必修1”和“必修2”基础之上展开的,是对地理环境区域的研究,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重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本文作者在仔细研究地理“必修3”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地理“必修3”的教学策略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3”教材是在“必修1”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选择的道路,是对自然地理原理和人文地理原理的应用研究。在“必修1”和“必修2”模块中虽然也有很多的案例呈现,但在呈现案例的目的、方式和时机上,“必修3”有很大的区别: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中有许多的案例,主要有例说型和例证型两种案例,在呈现的时机上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在地理原理教学之前,起情境导入的效果;也可以安排在地理原理讲述之后,起到印证地理原理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体现为案例安排在地理原理之前或者之后,和地理原理同时出现在教材的章节中。其案例呈现的目的性很明确,主要是为了解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和人文地理原理的理解。而“必修3”的案例呈现方式和目的却有明显的不同,“必修3”教材的各个章节是直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的,是以案例为主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则是隐含在案例中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中提炼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所以,地理“必修3”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的探究 针对上述“必修3”教材的特点,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其核心应当是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适时铺垫地理基本原理,寻求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地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地理“必修3”完全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地理的基本原理上隐含在案例中的,因此对于刚接触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它是一些案例的大汇编,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它们的形成都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据此完成第1~2题。 1.黄山松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植根于高峰悬崖之上的原因是( ) A.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B.黄山松的生长不需要吸收养分 C.植物的向阳性 D.山谷风大的影响 2.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关于其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 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 D.山谷风的影响 解析:第1题,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能穿缝而植。第2题,黄山 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A 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的大堡礁因其奇特性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观光旅游。据此完成第3~4题。 3.关于有利于珊瑚虫繁衍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堡礁海域水面温度高达21~38 ℃,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大 B.海水平均盐度35%,海面平静 C.这一带在地质历史上是缓慢的沉降地带 D.海水清晰度不高,有效地遮掩了太阳紫外线对珊瑚虫的伤害 4.关于大堡礁地区的组合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大堡礁景区,只有美丽的珊瑚岛礁,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 B.白沙碧水,充足的阳光,掩映的椰林,虽然景色很美,但对大堡礁景区没有什么意义 C.最早的开发者是土著部落,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对澳大利亚有重要意义,也是游客十分感兴趣的旅 游内容 D.大堡礁景区景点单调,缺乏好的组合 解析:第3题,大堡礁海域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为3.5%,海水清晰度高才 有利于珊瑚虫的生长。这一带在地质历史上是缓慢的沉降地带,而大堡礁正是在地壳缓慢的下沉过 程中,由一代接一代的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的。第4题,在大堡礁景区,除了众多美丽的珊瑚岛礁, 还分布着许多具有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白沙碧水,充足的阳光,掩映的椰林都是大堡礁的有机组 合部分,所以其组合较好,景区景点并不单调。 答案:3.C 4.C 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的东海岸,珊瑚礁相连,这就是世界七大自然奇景之一的大堡礁。大堡礁 由约3000个独立的珊瑚礁组成,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洋公园、珊瑚水族馆。据此完成第5~6 题。 5.大堡礁岛屿的成因及其岩石构成属于( ) A.大陆岛、变质岩 B.沉积岛、页岩 C.珊瑚岛、石灰岩 D.火山岛、玄武岩 6.珊瑚礁的形成过程是( ) A.岸礁→堡礁→环礁 B.堡礁→岸礁→环礁 C.环礁→堡礁→岸礁 D.环礁→岸礁→堡礁 解析:第5题,大堡礁岛屿是珊瑚岛,珊瑚岛礁是由珊瑚虫骨骼堆积形成,属于石灰岩。第6题,因珊 瑚礁的形成过程是地壳缓慢下沉的过程,所以最初珊瑚礁在岛屿周围生长形成岸礁;岛屿逐渐下沉, 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形成堡礁;岛屿继续下沉,没入海中,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形成环礁。 答案:5.C 6.A

新加坡技术移民职业清单

新加坡技术移民职业清单 篇一:移民新加坡的条件,新加坡技术移民的条件有哪些,新 移民新加坡的条件,新加坡技术移民的条件有哪些,新加坡移民需要什么条件 近期以来,加拿大提高移民门槛的信息受到瞩目,也牵动了很多有意向移民海外的人士的心。其实近年来除了加拿大以外,各个国家的移民政策都有所调整。最早开始提高门槛的是香港和新加坡,其中香港投资款提高到1000万港币,投资定居的房产类别也被叫停了。新加坡也一样,大量的投资移民涌入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改变了移民的类别,也将移民门槛从150万坡币提高到250万坡币。 移民新加坡的条件? 新加坡有三个项目,其中EDB的要求是: 1. 申请人必须是企业股东身份; 2. 申请人必须拥有企业时间超过3年以上; 3. 申请人所持有股权最好不少于10% MAS项目的申请条件: 申请人必须拥有至少2000万新币的个人资产,并需投资至少1000万新币于新加坡金管局管理下的金融机构。 投资要求1.申请人必须年龄不小于22周岁; 2.投资不低于1000万新币于金融产品; 3.投资组合可包括物业和金融产品,但总额不得低于1000万新币,其中金融产品不少于800万新币,物业不超过200万新币。 金融产品包括:现金产品、资本市场产品、具体的投资计划、人寿保险、其他投资产品还有“长期社访准证项目”。 新加坡技术移民的条件有哪些? 新加坡技术移民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1.年龄50岁以下(单身女性须45岁以下); 2.学历为大学本科,国内重点大学,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可优先考虑。 3.持有P类和Q类工作签证的外国公民(即专业技术工作人员)。 新加坡技术移民通常指的是持有P类和Q类工作签证的外国公民申请新加坡永久居住权。P类申请人的含义:P类-the “P” Pass, 是指专为那些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学历或高级职业技能且准备在新加坡谋求技术、行政、管理职位的外国公民,或外国投资者或企业家。 它又分为P1和P2两种工作签证。P1 签证是为那些每月收入在7,001新加坡元(新元)以上;P2 签证是为那些每月收入在3,501-7,000新元。 新加坡移民需要什么条件? 一、投资移民 根据新加坡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外国人投资新币150万元,可直接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这项计划主要是为各国企业家而制定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新加坡投资。投资资金中50%的资金可用于购买自用住宅物业。 投资移民申请者必须先在新加坡境内注册有限公司,然后呈交投资计划书和置业申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学习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16892438.html,/dili/)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地理必修3知识点汇总

必修3(区域地理)考点 注意:区域地理复习时一定要结合教科书中的图,做到图文对照。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关于区域的一些概念: (1)区域是地球不表面的空间单位。(2)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1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域;有的区域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气候区、地形区、工农业区等。○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3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有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选择题或判断题) 2 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4.现代长江中下游平原“粮仓”的地位日渐下降原因? 答:(1)随着工商业、交通的发展,○1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2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稠密的水网,耕地破碎;加之土质粘重,因此,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附]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1)人均耕地多;(2)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3)肥沃的黑土. 5.我国最大的粮仓是东北,其次为华北,再次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大的棉花产区为新疆南部,其次为华北,再次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6.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7.遥感简称(RS.)是人们在航空器(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信息数据的获取)。 ⑴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响图像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⑵利用遥感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 8.全球定为系统简称(GPS.)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为系统。(1)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2)全球定位系统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3)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4)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地点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高程(海拔)。(5)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三颗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地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为你服务。(信息数据的获取) 10.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1)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检索、空间分析、和运用评价。并对区域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交通、人口、经济等进行精确的分析。对自然环境进行评估等(管理、分析和应用)[选择、判断题]。 11.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促进。遥感主要用于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12.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后,有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3、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14.荒漠化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15.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答:(1)自然原因: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及高大山系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深入,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气候异常(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也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渡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新加坡个人简历

job application form工作申请表 个人信息 以上表格中所填内容保证真实、无虚假。如有欺骗,引起的一切后果本人自负;在工作 经验上,如有造假, 到达国外而不能胜任工作被调返回国,所交全部费用将不予退还,并且要自负回国机票。 申请人签名:篇二:新加坡留学个人简历 360教育集团说,新加坡公立大学2014年入学申请如火如荼,很多同学对于文书材料的 准备多有疑问,个人简历是申请留学重要申请材料之一,其他申请材料均在简历基础上进行 扩充。那么如何量身定做最好的个人简历,是留学文书的开题。 留学简历集中呈现学生的主要过往经历与优势亮点,比如: 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教育背景:学校、学历、专业、优势科目等 社会活动:实习、工作、志愿者等 获奖信息:奖学金、个人奖、集体奖、国际/内奖等 特长展示:技能类证书、语言优势、兴趣爱好等 首次写简历的同学,不用考虑文书、排版、字数、重要信息等方面的限制,把自己的正 面信息归类全部整理到初稿中来。此初稿,可以成为以后各推荐信及ps的素材集合点,如果 材料书写进入盲点,可以翻出简历初稿激发灵感。完成初稿后,需要对各类信息做部分删节, 如:针对申请专业有利的经历/近期获得的奖项/与其他申请材料是否呼应/与证明类材料是否 呼应等。如果对信息筛选犹豫不定,启德负责学生文书审核的老师将给你宝贵意见,避免材 料的出入或浪费。 简历的基本注意事项:1.简历工整,一目了然 2.采用小4或5号字体为优 3.信息客观, 真实有效 4.应用型英文书写,句子使用简单句和短句,避免用复合句及生僻的单词。 5.英 文简历,前后时态及语态保持一致。 6.认真检查书写错误及逻辑错误。篇三:新加坡简历表 job application form工作申请 perdonsl information个人信息 篇四:新加坡标准简历 working application i hereby declare that all the information given by me in this form is true. 我 宣誓:申请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属实。申请人申请日期 篇五:新加坡工作办理流程及所需资料 申請辦理赴新加坡就業所需資料 办理流程:1,填写简历,提供上述资料(可先填写简历,资料可后补) 2, 外派单位推荐人才并将劳工资料提交给新方雇主 3,安排面试(面试方式:视频面试、电话测试或雇主来中国实地面试) 4, 面试成功当日,外派单位收集齐雇主及劳工资料,向新加坡政府及劳动部 门申请工作批文(快则2个工作日,慢则15天) 5,安排出境,并安排好新方工作人员接机 6,次日在新加坡办理体检、办理工作卡 7,正式开展工作 为了让劳工尽快赴新加坡工作,我司将派遣资深的顾问进行咨询与跟踪。从面试成功到 去新加坡工作,最多只需15天时间。成功入境新加坡工作之后,我司在新方的公司及专业团 队将给予各个劳工提供各方面的咨询及帮助,保证劳工的合法权益及各项福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

河流上该不该建坝 课表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尼罗河流域的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基础等地理条件 2、收集并整理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资料,归纳出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利与弊 3、分析资料,比较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利与弊,讨论并说明是否建坝的理由 4、通过对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利弊的分析,迁移扩展到其他河流的建坝(或水库等),体会对合理开发利用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 一、xx的概况 自主学习; 1、xx的位置、源头、xx、xx 2、xx流经的国家 3、xx流经的地形区 4、xx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 二、xx的特征 合作学习:看文字资料,看非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欣赏尼罗河视频 1、xx的补给来源? 2、xx水文、水系特征 三、xx对xx的赠礼

自主学习:看书归纳xx给xx的赠礼 ①形成了xx沿岸xx和xx ②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③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 1、尼罗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其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6月至10月是它的雨季,降水丰富,水量大增导致泛滥。 2、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带来了发达的灌溉农业,为什么埃及还要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 河水定期泛滥,具有不可调控性,,来水量大时可能出现涝灾;来水量少时可能出现旱灾。为了变泛滥性灌溉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为了防洪,有必要建设一个大坝 埃及严重缺水,埃及人民希望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坝拦水加以利用大坝的出现会带来水位的落差,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这能为经济落后的埃及快步迈向工业化提供巨大动力 四、xxxx带来的经济、环境效益 自主学习:看书归纳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从哪些方面提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益?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灾、发电、养殖、航运等利用效益。 合作学习: 思考: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

北京市高中地理 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 、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 “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P17、P19图)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地形:丘陵、平原 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怎么申请去新加坡工作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16892438.html, 怎么申请去新加坡工作?很多人对新加坡工作签证模糊不清,在这里立思辰留学360给大家解答新加坡可以申请的工作准证,以及相应的要求。 1. Workpermit(WP) WP是人力部设置的给外国低水准员工提供的工作准证。 申请要求:无薪水和学历要求; 年龄要求:马来西亚人(18-58周岁),非马来西亚人(18-50周岁); 公司人头配额:服务行业WP在公司名额不可以超过8%(普通12个本地人才有一个WP名额,特殊行业一个本地人可1换7个WP名额); 对公司的要求:需要为其购买保额至少15000新币的保险;缴纳5000新币担保金 是否可申请绿卡(PR):无法直接申请,但可作为附属申请。 2. SPass SP是人力部设置的给外国中级技术水准雇员提供的工作准证。 薪水:2200新币起; 学历:大专,本科,或者技术资质认证(需要至少一年全职学习获得的技术认证); 工作年限: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最少需要多少年的工作经验,但工作经验会作为一个审核标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16892438.html, 公司人头配额:服务行业SP人数不可超过总员工的15%,其它行业是20%。 是否可申请绿卡(PR):可直接申请。也可带家属一起申请。 3. EmploymentPass(就业准证) EP是人力部设置的给外国专业人员(管理层,主管或专业职位)提供的工作准证,是工作准证中级别最高的。 薪水:3300新币起,明年1月后上调至3600新币起。至少4000新币薪水才能给申请家属准证; 学历:就业准证(EP)于2104年3月1日起,对学历并无特别要求。年轻的申请者需拥有优秀院校的毕业证书,且达到3300的雇佣薪水。而年长的申请人必须拥有更高的薪水以及相应工作经验和工作质量。 公司人头配额:无 是否可申请绿卡(PR):可直接申请。也可带家属一起申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三明九中陈良豪 一、教材分析: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材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二课时主要了解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荒漠化的发展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有效运行讨论法、探究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所以本课教学手段采用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如何防治荒漠化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突出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分析案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的意义。

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高二地理必修Ⅲ第三章第一节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下列各运输干线与山西大型煤炭的外运组合正确的是()A.大同、大秦线 B.平朔、焦作—日照 C.长冶、神黄线 D.太原、京包线 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东输 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 4.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②有利因素之 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山西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B.矿区道路建设 C.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污染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6.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不是因为()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B.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多 D.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的特 7.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重 8.山西省煤产量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电力投资比重较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D煤质量不高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2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