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民市民化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农民市民化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17064931.html,

农民市民化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作者:厉有国

来源:《理论导刊》2014年第09期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场域,但目前我国农民市民化转身存在着习惯

于农村生活方式、非农化就业转换艰难、对身份认同较模糊、市民人格的缺失等问题。社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制度文化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短缺是影响农民市民化的文化因素。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制度文化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延伸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是助推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市民化;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9-0070-03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3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信阳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对策研究”(132400410809)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厉有国(1966-),男,河南罗山人,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型农村社区是“现代化城镇体系的末端节点”。对农民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场域,对农民身份的影响意义重大。关于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有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市民化上,而对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农民市民化转身的影响研究则不足。因此,了解和考察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居民身份转化的作用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我是谁”是一个涉及到人的社会身份与角色的问题。农民生活的最大特点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人住在楼房或独栋别墅里,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承包的方式脱离了与土地的联系,从事建筑、服务等非农工作,与城市居民一样,工资性收入成为主要经济来源,家庭支出构成也与城里人大致相同,其突出特点是正在“去农民式生活”,但其市民化转身仍然面临许多障碍。

1.习惯于农村生活方式。新型农村社区拥有全新的自然空间和人文空间,既与城市社区不同,与传统村庄社区也不可同日而语。确切地说,它具有城市特质——高楼大厦、林荫大道和现代公共设施。从公共服务设施等器物上看,如建设规模和社区公共设施的品种和质量而言,新型农村社区都不是传统村庄社区的翻版,也不是旧村庄社区的再造,这类社区的硬件设施可以和城市社区相媲美。但由于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对成为城市市民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加之习惯于自在自由的农村生活,这就使得散漫、规则意识缺失的农村生活习惯,在社区生活中随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