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

知识细梳理

蜀道难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危.乎高哉

今义:危险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尔.来四万八千岁

今义:你,如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去.死肌,杀三虫()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汝可去.应之()

(2)但

但.见悲鸟号古木()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无他,但.手熟尔()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问君西.游何时还()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又闻子规啼夜月()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案]

一、“匪”通“非”。

二、(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

三、(1)距离/离开,离去/除掉,去掉/放弃,舍弃/前去,到……去;(2)只,仅,唯独/

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只须。

四、(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砯,名词作动词,冲击;转,动词使动用法,使……滚动。(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五、(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

杜甫诗三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画图省.识春风面

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万里

..悲秋常作客

今义:一万里的距离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一去.紫台连朔漠

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4)百年

..多病独登台

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5)艰难苦恨.繁霜鬓

今义:仇视、怨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

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声停欲语.迟()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2)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

君将哀.而生之乎()

秦人不暇自哀.()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玉露凋伤

..枫树林()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答案]

一、(1)曾经;(2)虚指,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

二、(1)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动词,读yù,告诉,相告;(2)悲哀/同情/哀叹。

三、(1)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落下,飘坠。

琵琶行并序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明年

..秋

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因为

..长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暮去朝来颜色

..故

今义:色彩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老大

..嫁作商人妇

今义:兄弟排行第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凄凄不似向前

..声

今义:指方位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曲终收拨当心

..画

今义:小心,留神古义:______________

(7)整顿

..衣裳起敛容

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2)为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2)商人重.利轻.别离()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送客湓浦口()

(2)转徙于江湖间()

(3)感斯人言()

(4)本长安倡女()

[答案]

一、(1)第二年;(2)因此创作,是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3)容貌;(4)年纪大了;(5)时间副词,以前;(6)在……中心;(7)整理。

二、(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2)动词wéi,写,创作/动词wéi,弹奏/介词wèi,替、给。

三、(1)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四、(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4)判断句,本来是长安倡女。

李商隐诗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一弦一柱思华年

..

今义:指青少年时代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望帝春心

..托杜鹃

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只是当时已惘然

..

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迷

庄生晓梦迷.蝴蝶()

迷.不知吾所如()

棋迷.()

以迷.天下之主()

(2)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答案]

一、(1)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3)迷惘,茫然。

二、(1)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2)如,比得上/到达/涉及,牵

连。

寡人之于国也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莩()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寡人

..之于国也

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今义:泛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指一般的行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

(4)请.以战喻

今义:常用于对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

今义:保养身体。古义:________________

(7)王无罪

..岁

今义:没有犯罪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或

或.百步而后止()

天之行,或.日或.雨()

莫之或.止()

云霞明灭或.可睹()

(2)直

直.不百步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理直.气壮()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上载公子上座()

(3)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百发.百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数.罟不入洿池()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5)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斧斤以.时入山林()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6)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谨.庠序之教()

(5)王无罪.岁()

(6)然而不王.者()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我也,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无”通“毋”;(2)“颁”通“斑”;(3)“涂”通“途”。

二、(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专指黄河;(3)跑,文中指逃跑;(4)有“请允许我”的意思;(5)“可”是“可以”,“以”是“凭借”;(6)供养活着的人;(7)不要归咎。

三、(1)有的人/有时/表示不定,没有谁/或许;(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正确/同“值”,价值、价钱/径直;(3)打开/发射/派遣/花开;(4)几/密/数目/屡次;(5)介词,把/介词,凭/介词,按/认为;(6)比/对/在/向/被。

四、(1)鼓,名词作动词,敲鼓;(2)树,名词作动词,种植;(3)衣,名词作动词,穿;

(4)谨,形容词作动词,指认真从事;(5)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6)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五、(1)状语后置句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你的民众比邻国多了。

(2)状语后置句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宾语前置句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4)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劝学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

(4)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今义:阴间古义:________________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躁也

..者,用心

寄托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

古义:________________

用心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2)假

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有”通“又”;(2)“知”通“智”;(3)“生”通“性”;(4)通“煣”。

二、(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3)爪子和牙齿;(4)黄土下面的泉水;

(5)“寄托”指寄居存身;“用心”指思想意识活动。

三、(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2)凭借/假装/给予/借;

(3)强健,强壮/有力的/多/尽力。

四、(1)水,名词作动词,游水;(2)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弯曲;(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6)数词作动词,专一。

五、(1)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2)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

(3)判断句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过秦论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约从离衡.()

(2)合从.缔交()

(3)赢粮而景.从()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宽厚而爱人

..

今义:夫妻双方中的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今义:山东省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流血漂橹.

今义:划船的工具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分裂

..山河

今义: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事物分开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2)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3)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5)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之不以其道()

蒙故业,因遗策.()

(7)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追亡.逐北()

(2)却.匈奴七百余里()

(3)约从离.衡()

(4)序八州而朝.同列()

(5)外连衡而斗.诸侯()

(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7)会盟而谋弱.秦()

(8)以愚.黔首()

(9)履.至尊而制六合()

(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2)天下云.集响.应()

(13)赢粮而景.从()

(14)内.立法度()

(15)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衡”通“横”;(2)“从”通“纵”;(3)“景”通“影”。

二、(1)爱护人民;(2)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3)盾牌;(4)划分。

三、(1)丢失、失去/使动用法,使……灭亡/逃兵、逃亡的人/通“无”,没有/逃脱,逃

亡/死亡;(2)有利的形势/锋利/快/有利、条件好/利益、好处;(3)牢固、坚固的地势/巩固/坚持、坚决/本来、原来/固执、顽固/固然、诚然;(4)控制并利用/统率、统领/形制、构造/规模;

(5)丢失/丢失的东西/遗漏、忽略/留给;(6)马鞭子/驾驭/策略;(7)趁机/凭借/沿袭/通过、经由。

四、(1)亡,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2)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3)离,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4)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5)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6)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7)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8)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9)履,名词作动词,登上;(10)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做、用草绳系;(11)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12)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13)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14)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15)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五、(1)被动句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的七庙,自身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2)判断句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穷人,是个地位低下的农奴,是个正在被征发的人。

师说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今义:学识渊博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今之众人

..

今义:大家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小学

..而大遗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吾从而

..师之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师不必

..贤于弟子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________________

(6)年十七,好古文

..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会天大雨,道.不通()

策之不以其道.()

(2)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吾师.道也()

齐师.伐我()

师.旷鼓琴()

(3)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舍相如广成传.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吾从而师.之()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吾师.道也()

(4)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

(5)小.学而大.遗()

(6)圣.益圣,愚.益愚()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受”通“授”;(2)“不”通“否”

二、(1)求学的人。(2)一般人。(3)小的方面要学习。(4)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

(5)不一定。(6)先秦两汉的散文。(7)用来……的,……凭借。(8)无论,不分。

三、(1)风尚/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老师/学习/军队/乐官、乐师;(3)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4)却/是,就是。

四、(1)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下,名词作动词,低于;(3)师,名词作动词,学习;(4)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5)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五、(1)状语后置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2)“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

“年纪”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3)宾语前置句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

(4)被动句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

训练步步高

基础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 凶:有战乱 B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C .填然鼓之. 之:代“鼓” D .弃甲曳.

兵而走 曳:拖着 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不可以已.且壮士不死则已.

,死即举大名耳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间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顺流而东.

行,至于北海 D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⑦序八州而朝.同列 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②④⑥⑧/①③⑤⑦

D.①⑤⑦/②⑧/③④⑥

6.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何陋之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②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

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 ①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 投:投送 B .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延:延请 C .均子锷凡鄙.

,近者锷还省父 鄙:鄙陋 D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振:传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养于.从父兄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

执政览其文而怜之.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 C.?????

以.功授刑部侍郎申之以.孝悌之义 D.?????

故世称“韩文”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 ) ①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②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③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④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⑤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⑥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A .①③⑥

B .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

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D.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蜀道难》

【素材点金】

1.光影人生。李白的人生是光影人生,官场的阴影遮不住诗仙的光芒;也正是因为有了政治上的失意与阴影,李白的文学才华才得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找准位置。李白,是一个人才。但决不是一个治国的能臣,至少也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官员。李白找准了自己诗人的位置,用他的才学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素材运用】

示例1: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上青天的蜀道,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巅,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浇灌你浓浓的愁情。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你为何没有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你又为何放白鹿于青崖间?要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你放浪,官场给你留下阴影、失意、愁苦,于是,你追寻诗坛的光明,你对官场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挥一挥手,告别了官场之后,便有了“七分……月光”“三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你,人生美丽,身后的阴影将你的光明衬托得更加夺目。

(2010年山东卷满分作文《美源于光明与阴影》)

示例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给予李白这么高的评价,可见李白将其人生价值发挥得何等淋漓尽致。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找准了自身的位置。皇宫中的富贵荣华、纸醉金迷,官场里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让曾痴迷于功名利禄的李白明白:对于朝廷来说,他只是个闲人,那儿并不适合他。于是,他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纵情山水,融入自然,“且放白鹿青崖间”,并最终成为中国诗坛第一人。试想,如果当初李白甘于“摧眉折腰事权贵”,那么世间恐怕就会少了一位名留青史的浪漫诗仙,多一个为帝王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如若这样,中国文学史不知会逊色多

少。

(2010年福建满分作文《找准定位,绽放光彩》)

链接篇目:《劝学》

【素材点金】

1.学与思。文章运用连续的比喻句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给人以启示。语言整饬,形象自然,宜读宜诵,适合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适用主题:如变通、积累、专心、坚持等。

2.《劝学》的败笔。《劝学》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的劝学篇历来为人传诵,影响颇广,于是在很多人看来,蟹子就是一种非常懒惰、浮躁的动物。而实际情形是不是这样呢?自然界的实际是这样的:蟹子不是“六跪”,而是“八跪而二螯”;蟹子不但不寄居蛇或鳝鱼的洞穴,而且极其善于挖洞,且洞中必有水,因为蟹子喜欢其洞底的水最好是活水泉眼所在。相反,蛇和鳝根本不会挖洞,鳝鱼经常用蟹子废弃的洞穴,蛇则几乎不喜欢蟹子的洞穴,而是经常杀光老鼠全家住老鼠的窝。于此看来,学识渊博、勤奋好学如荀子者也有知识欠缺之处,也有喜欢主观臆断的一面。适用主题:如怀疑、自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

【素材运用】

示例1:学与思。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延伸。荀子也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与思只有紧密融合、相互促进,才有可能达到博学精通、智慧明达的境界。真正的学问家,单单占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具备深思明辨的思考能力。这或许也正是荀子所要告诉我们的。

示例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细致认真,不可主观臆断,甚至凭空捏造。荀子主观臆断,没做调查研究,就把蟹子当成反面教材,坏了蟹子名誉不算,还让文章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更有损自己的名声,实在有失大家风度。圣人尚且有其欠缺之处,更何况我们常人呢?我们当引以为戒,谨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

【训练步步高】

【基础训练】

1.D[解析] A.荒年;B.更;C.音节助词,无意。

2.C[解析] A项,停止/罢了。B项,横渡/隔绝。C项,都是助词,帮助停顿、判断。D项,连词,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

3.B[解析] A项中前一“于”,介词,对;后一“于”,介词,从。C项前一“于”,介词,与;后一“于”,介词,对。D项前一“于”,介词,比;后一“于”,介词,对。

4.C[解析] 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树,种植;王,称王;水,游水。

5.C[解析] 归类依据分别为: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

6.C[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提升训练】

1.B[解析] 延:扩展,可引申为传布。

2.B[解析] 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A项,前者介词,表被动;后者介词,在。C项,前者介词,凭借;后者介词,把。D项,前者语气词,不译;后者兼词,于此。

3.D[解析] ②句介绍他的遭遇及成文原因,③句是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⑥句是说他偏袒或疏漏。

4.D[解析] “高傲自大”错。

5.(1)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

(2)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为此事生气。

(3)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因此他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在处理事务上却笨拙。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山阳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

元和初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负责政绩考评的官员,起草政令,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属官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通“ ”通“ ”通“ ”, ”) ”) ) 5.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 虽有槁暴 7. 君子生非异也(“ (“ (“”通“ ”通“ ”) ”通“ ”, ”,) ) 二、古今异义 1.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 然.而.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义: 今义:认为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 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 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上》 ) ( ( ) ) ( ) 4. 疾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西门豹治邺》 ) 《史记·孙膑列传》 ) ( ( ) 《三峡》) ( ( ) )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劝学》) ( (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 ( ) 余知而无罪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 ( ) ) 愿大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 ) 乃以吴叔为假王( 《史记·陈涉世家》 ) ( ( ) ) 5.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 )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 6.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 ( ) )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2.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 ① 填然鼓.之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 ( ( ( ) ) ) ) ⑤王无罪.岁 ( )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 ) 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三师说(含答案解析)

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 ) 2.或师焉,或不焉(“”通“”)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吾从而 ..师之 古义: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 ..贤于弟子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从惑而不从师()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4.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5.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可怪也欤()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吾师.道也(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2.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高级中学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算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与计算机: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 3.算法的特征: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 ③可行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个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由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一个算法应该适用于求某一类问题的解,而不是只用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注意:有限性、确定性和可行性是算法特征里最重要的特征,是检验一个算法的主要依据。】 4.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5.程序框图的组成:程序框图由程序框及流程线组成;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6.基本程序框及其功能:

【注意:起、止框是任何流程不可少的,表明程序的开始和结束。输入和输出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算法中间要处理数据或计算,可分别写在不同的处理框内。一个算法步骤到另一个算法步骤用流程线连接。如果一个框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 7.程序框图的画法: ①画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应先对问题进行算法分析,必要时可先用自然语言设计该问题的算法,弄清算法的流程,然后把算法步骤逐个转化为框图表示,最后用流程线依步骤顺序连接成程序框图。 ②画程序框图的规则:⑴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⑵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⑶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⑷一种判断框是“是”与“不是”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种公式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⑸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8.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①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其特点是步骤与步骤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不会引起程序步骤的“跳转”,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②条件结构:⑴概念: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这种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条件结构。这是一种依据指定条件选择执行不同指令的指控结构。 ⑵结构形式

必修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九:《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十:《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 、 6.虽有槁暴(“”通“”) 7.君子生非异也(“”通“”,) 二、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然而 ..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古义: &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古义: 今义:认为 5.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古义: ~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世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上》)() 4.疾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5.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6.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3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 (3)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两种) 循环结构 注:各种框图结构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见下节相应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说明:①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以是单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字母后面跟若干数字当型循环 直到型循环

或字母,不要使用运算符号、特殊符号(如+、-、&等).②每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③表达式可以是常数或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含有常数及变量的算式,还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④若表达式中含有左面的变量时(如A=A+1),则用变量当前的值计算后赋给变量,即变量(A)变成表达式的值,原来的值丢失;当左右变量名不同时(如A=B+1),则赋值后右面变量(B)的值不变. 注:①表达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加)、-(减)、*(乘,不能用×或·,更不能省略)、/(除,不能用÷)、∧(乘方)、\(整除,即整数商)、MOD(余数). ②常用的函数有:ABS (X)(即X的绝对值,不用│X│)、SQR (X)(X的算术平方根, .注意函数中的X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但必须放在括号里. 要修改程序.②只能给变量赋值,不能对表达式赋值,有些资料上有“INPUT x=5”这样的错误用法,注意避免. 3.输出语句 格式:PRINT"提示信息";表达式 功能: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输出. 说明:①提示信息在程序运行后原样显示在屏幕上,起提示作用;②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在提示信息后面,即输出语句具有计算功能;③每次可输出多个表达式,中间用逗号或分号分开,按原顺序输出;④可以只有提示信息而无表达式,或只有表达式而无提示信息. 注意:①程序中一般要有输出语句;②提示信息要放在英文引号内,即键盘上的“"”,左右相同(课本上的引号是错误的). 4.条件语句 格式1: IF条件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2.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Unit 1 1.mean doing sth. 意味着; mean to do sth. 打算或企图做某事; mean sb. to do sth. 打算让某人做某事be meant for 打算作……用; 2.take place 发生;举行 3.of all kinds 各种各样的 4.starve to death饿死be starved of 缺乏, starve for sth, starve to do,渴望 5.plenty of 大量; 充足 6.be satisfied with感到满意to one’s satisfaction感到满意是 7.do harm to sb.=do sb. harm 伤害某人 8.in the shape of呈…的形状,以…的形式 9.in memory of/ to the memory of sb.纪念某人 10.dress up 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化装 11.award sth.(to sb.)和award sb.sth.(for sth.) 给予、颁奖reward sb. for sth. 因…奖赏某人;reward sb. with sth. 用某物酬劳某人 12. admire sb. for sth在某方面钦佩某人 13.look forward to期望,期待,盼望 14,have fun with(与某人)玩得开心;过得快乐( 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 15. turn up.来;出现;把(收音机等)音量开大些turn down 拒绝; turn off 关掉; turn on 打开; turn out 结果是...... turn to sb. for help 向某人求助 16.keep one’s word 守信用;break one’s word, 失信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汇总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释义: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释义: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释义:4.直不百步耳通“”,释义: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数: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数: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数: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直: ⑤理直.气壮直: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②主人忘归客不发.发: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 ⑤百发.百中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兵: 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 ④穷兵.黩武兵: 5、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 ②驴不胜.怒,蹄之胜: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 6、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②臂非加.长也加: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 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加: 7、食 ①鱼鳖不可胜食.食: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③谨食.之食: 8、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 ②寡人之于.国也于: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于: 9、之 ①王道之.始也之: ②寡人之.于国也之: ③填然鼓之.之: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 10、以 ①请以.战喻以: ②以.时入山林以: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以: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以: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古义:;今义: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古义: 今义:认为 古义: 一、 通假字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 虽有槁暴 7. 君子生非异也 二、 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 “ (“ _”通“ ___________ ” , _ (“ _______ ”通“ _________ (“ _______ ”通“ _________ _”通“ ____________ ”,_ (“ _______ ”通“ __________ ” 通“ ________ ”) (“一 ” ” (“ _____ ) ” ”) ______ ) ) 古义: 2.然而不王者 古义: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J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1.数W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J 愿令 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 ( ) 《六国论》 )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劝学》) ( (《史记?项羽本纪》 (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J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