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并非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

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⑦运动员进行铁人三项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⑧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①错误;过氧化氢酶、载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抗体、血浆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稳态不仅指血浆的成分稳定还包括体温、渗透压等,③错误;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稳定不变,而不是恒定不变,④错误;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⑤正确;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会生病,如遗传病,⑥错误;运动员进行铁人三项赛时,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使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⑦错误;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突触前膜内,而神经递质可以释放到组织液中,⑨错误;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2. 在足球比赛过程中,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 贮存的肝糖原减少

C. 体液升高

D. 尿量增加

【答案】B

【解析】比赛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氧化分解肝糖原,为机体提供能量,B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机体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体液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剧烈运动,水分大量散失,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D

错误。

3. 40位同学手拉手围成周长68米的一圈,第1位同学用右手捏第2位同学左手,第2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1位同学的刺激后马上用右手捏第3位同学......,到第1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40位同学的刺激为止,共用时8.3秒。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

B. 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

C. 这40位同学的神经结构共同构成反射弧

D.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为0.12m/s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该反射为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A正确。感受器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效应器为上肢相关肌肉,B错。每一位同学都有其反射弧完成反射,C错。

8.3秒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时间,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大于0.12 m/s,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4.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3个突触小体

B. 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C. 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D. 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2个突触小体,A错误;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错误;刺激c处,可通过观察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和肌肉的收缩情况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C正确;兴奋由d→e只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

转化,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 下图表示有甲、乙、丙3个神经元构成的突出结构,其中以只能释放5-羟色胺(一种抑制性递质)。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突触的突触后膜上都含相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受体

B. 突触后膜结合5-羟色胺,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改变

C. 甲释放乙酰胆碱后,乙、丙两个神经元会先后产生兴奋

D. 抑制乙神经元膜的Ca2+通道后,甲的兴奋可传到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突触的突触后膜上都含的神经递质受体种类可能不同,A错误;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结合5-羟色胺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改变,B正确;甲释放乙酰胆碱后,乙神经元会产生兴奋,但由于乙只能释放5-羟色胺导致丙神经元会受抑制,C错误;抑制乙神经元膜的通道后,甲的兴奋不可传到丙,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突触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6.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A.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 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 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答案】C

【解析】出现血糖浓度升高患有糖尿病后注射胰岛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说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也能治疗糖尿病,故A、D正确。将胰腺植入大鼠皮下不出现糖尿病郑州,除去后出现血糖浓度升高,说明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故B正确。无法说明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C错误;答案是C。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调节

【名师点睛】易错点拨: 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作为信号分子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2、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灭活,体内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7.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直接参与系统内多种生命活动

B. 肝脏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肌细胞不是胰岛素的把细胞

C. 抗利尿激素,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D.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激素只能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不能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A错误;

B、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且能够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因此胰岛素的靶细胞可以为全身组织细胞,B错误;

C、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C正确;

D、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它们之间是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C.

8. 如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TSH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

B. 血液中TH过量时会抑制TRH和TSH分泌

C. TH和TRH的含量变化都会影响TSH的分泌

D. 缺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TSH水平会降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TSH是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正确;血液中的TH过量分抑制下丘脑分泌TRH和抑制垂体分泌TSH,B正确;TRH可促进TSH释放,TH可抑制TSH释放,所以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与TRH相互拮抗共同调节TSH分泌,C正确;缺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TSH水平会升高,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9. 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B. 细胞内外各种类型受体其结构都具有特异性,图乙中雄激素能被定向运送到靶细胞处

C. 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

D. 雄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答案】B

10. 朗格汉斯细胞能捕获和处理侵入皮肤的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使特异性T细胞增殖和激活。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在感染人的过程中。由存在与表皮细胞中的朗格汉斯细胞产生的朗格汉斯蛋白与其构成了第一道屏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和呈递作用

B. 朗格汉斯蛋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 朗格汉斯蛋白对艾滋病病毒的屏障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D.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液和细胞免疫

【答案】C...

【解析】朗格汉斯细胞能捕获和处理侵入皮肤的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使特异性T细胞增殖和激活,由这句话可知,朗格汉斯细胞与吞噬细胞功能一样,吞噬细胞清除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格汉斯细胞产生的朗格汉斯蛋白与其构成了第一道屏障,可知朗格汉斯蛋白对艾滋病病毒的屏障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1. 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B. 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C. 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 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

【答案】A

【解析】图中A为吞噬细胞,B为细胞,C为B细胞,D为记忆B细胞,E为浆细胞,G为效应T细胞,F为记忆T细胞;⑨、⑩分别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T淋巴细胞(细胞B),A正确;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细胞免疫(⑨)发生排斥反应,B错误;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都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错误;绝大多数抗原需经T 细胞(细胞B)的呈递后刺激B细胞(细胞C),D错误。

【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及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 为了有效防控起源于巴西的寨卡疫情,目前研究人员通过移除寨卡病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降低了这种病毒的毒性,并由此研制出减毒疫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被移除了一个重要基因的寨卡病毒,其表面蛋白仍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B. 减毒疫苗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其关键在于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C. 侵入机体的寨卡病毒能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被彻底清除

D. 经寨卡减毒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只能产生抗寨卡病毒的一种抗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疫苗的作用就是在人体没有发病之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出相应的记忆细胞、抗体等,等人体被对应病原体感染时能快速地、及时地除病原体,使人不出现发病症状。所以A、B、C正确。经寨卡减毒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只能产生抗寨卡病毒抗体这一种抗体,但这种细胞还可以产生其他多种蛋白质,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的能力以及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3. 如图表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细菌、并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中MHC-Ⅱ分子是一种特异性糖蛋白,能与抗原(图中的a)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抗原a能被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 图中所示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 细胞②受刺激活化后将产生淋巴因子

D. 细胞①只参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图中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细胞②为T细胞,受刺激活化后将产生淋巴因子,C正确,细胞①为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意在考查对免疫过程的理解。

14.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出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 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

B. 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 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 注射淋巴增强免疫能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过于强大,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从而使信息传递受阻而引发的.所以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阻止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继续遭到破环.

解:A、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导致神经递质无法和受体结合,无法将兴奋传递给突触后膜,肌肉无法收缩.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以便受体能和递质结合,传递兴奋给突触后膜,使肌肉收缩,故A正确;

B、因为受体被抗体破坏,再多递质也不能和受体结合,故B错误;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也会被抗体破坏,故C错误;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会使自身抗体数量增加,破坏更多的受体,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5. 麻风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能感染人体并能侵入细胞而引起麻风病(一种慢性传染病)。若把麻风杆菌DNA中表达膜表面抗原的基因片段导入人体细胞,则可能使人体获得抵抗麻风杆菌的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抗原基因表达后将使人体产生对麻风杆菌的记忆能力,使真正的麻风杆菌入侵人体时迅速被消灭

B. 其免疫原理与被疯狗咬伤后注射抗病毒血清的原理相同

C. 也可以将其相应的抗体基因片段导入蔬菜细胞内表达,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该种免疫力

D. 相应的浆细胞与麻风杆菌结合后,能够抑制其增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抗原基因表达后将使人体产生对麻风杆菌的记忆细胞,使真正的麻风杆菌入侵人体时迅速被消灭,A正确;注射抗病毒血清,属于直接注射抗体,B错误;抗体基因片段导入蔬菜细胞内表达的产物,会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C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麻风杆菌结合后,能够抑制其增殖,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 下列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不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B. 生长素和动物的生长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C. 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答案】C

【解析】在植物体内生长素既进行极性运输,也进行非极性运输,A错误;植物激素没有特定的器官产生,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B错误;生长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C正确;无子果实的形成只体现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种子的形成需要受精,D错误。

【点睛】理解生长素的三类运输方式:

(1)极性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

(3)横向运输: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

17. 如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2 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B. 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C.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D. 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不能合成GA2,但其酶1基因控制合成的酶1仍能促进GA1转化成GA,GA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因此其植株与正常植株高度类似,A错误;酶1

基因控制合成的酶1能促进GA1转化成GA,酶1基因突变后不能控制酶1合成,即不能促进GA1转化成GA,由于只有GA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因此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1,该植株不能恢复正常植株高度,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极性运输到茎,若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则会导致茎中缺少生长素,而生长素能促进GA1转化成GA,GA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因此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生长将受影响,植株较正常植株矮,C错误;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IAA能极性运输到茎促进GA1转化成GA,因此该植株茎内GA的合成可恢复正常,D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GA)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18. 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浓度在50?100(μmol/L-1)生长素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的促进效果下降

B. 浓度高于1(μmol/L-1)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C. 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 根据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效果可知ACC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浓度在50~100 μmol?L-1的生长素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而且随着生长素浓度上升,促进插条生根促进效果下降,A正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浓度高于1 μmol?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B正确;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正确。

19.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B.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生根效果一定不同

C.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二倍体番茄子房,可获四倍体番茄

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只能进行极性运输,故A错误;生长素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一个较低浓度和一个较高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相同的,故B错误;生长素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会导致子房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果实的生长就是细胞分裂和细胞长大的结果,故D正确。

【点睛】植物激素与种子、果实、器官的关系:

(1)种子萌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