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罪与罚》中四个梦境的分析

《罪与罚》中四个梦境的分析

《罪与罚》中四个梦境的分析
《罪与罚》中四个梦境的分析

梦中的四个“我”——多重人格的激烈冲突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心理分析大师。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挣扎和痛苦。本文认为,在《罪与罚》一书的第一个梦境——杀马之梦里出现的四个主要角色:米科尔卡、驽马、孩子(年幼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父亲,分别代表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分裂出的四重人格。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试图通过这个梦境来暗示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的矛盾,从而揭示主人公内心深处激烈的思想斗争。

关键词:

《罪与罚》、梦境、拉斯科尔尼科夫;

前言:

梦是文学创作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不论是在东方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有关于梦境的描写都是层出不穷的。在中国读者最为熟知的《红楼梦》一书中,大大小小的梦境描写多达三十多处,而且每一处梦境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在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更是用奇特的梦境、幻觉与感应,为小说《简·爱》增添了吸引人的魅力。还有莎士比亚的剧作《仲夏夜之梦》《哈姆莱特》,拜伦的长诗《唐·璜》,歌德的《浮士德》,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中,都描写了绚丽多彩的梦境,这些梦境驰骋想象,构思奇特,充满哲理。不过,这些作品中的梦境描写多数都不尽真实详细,或是真实详细但缺少梦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即不能通过梦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梦境一般是作为作品情节的预示而设置的,并带有一定的非自然因素和神秘主义倾向。然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部小说中,梦境要显得真实得多。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人真实愿望的反映”,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梦境可以说是主人公经历过的事件在脑中扭曲的、抽象的反映。尤其是主人公的第一个梦境,除了真实的环境描写外,还夹杂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同时运用了复杂象征的手法,这一切使得历来在文学作品中充当情节预示作用的梦境蕴含了极其复杂的含义。

一、驽马——“庸人的我”

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梦见在一个假日的傍晚,年幼的他和父亲去教堂参拜。在他们经过一家酒馆时,二人亲眼目睹了一匹年迈的老马被毒打至死的全过程。毫无疑问,“老马”这一形象并不是作者在主人公的梦里平白捏造的,是有着它独特的象征意义的,是作者辅助阐释拉斯科尔尼科夫心理发展变化的工具。有一些学者认为,“老马”这一形象是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化身。首先,从外表上来说,老马又矮又瘦、黄毛黑鬃,“与以往的漂亮的高头大马不同”。这样病弱不堪的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文中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外貌(具体参见《罪与罚》第一部)。从后文的情节发展来看,阿廖娜·伊凡诺夫娜被杀的方式与梦中老马被杀害的方式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出,如果把拉斯科尔

尼科夫梦境中的形象与他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对位,那么,就可得出“老马=阿廖娜·伊凡诺夫娜”这一结论。这一点看起来是简单的毋庸置疑的,可是如果深入分析原文,就会发现文中的描述与这一观点有矛盾之处。

《罪与罚》的第一部中这样描写伊凡诺夫娜的外貌:她“又矮又瘦”,有一双“目光锐利、神情凶狠的小眼睛”,“鼻子又尖又小”“眼睛里闪烁着不信任”。

[1]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这是阴险奸诈之人的典型相貌,就像京剧脸谱中白色代表奸诈的性格一样。而老马的外貌则是“又矮又瘦”、“黄毛黑鬃”、“几乎迈不开步”、“眼神黯淡无光”,[2]一眼望上去已经是衰弱至极。老马的外貌形象与伊凡诺夫娜实在是不相符。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梦里,老马是无罪的个体。它年老体弱,拉着一辆超载的马车,任人鞭打,稍有反抗便会招来更猛烈的报复,最后在拼劲全力的情况下还是被主人虐打致死。它的死亡没有缘由,也不是因为它的罪过,而且梦中七岁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不断地质问着父亲杀死老马的理由,并流泪亲吻着死去的老马的面颊。这一系列描写都表现出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对老马是怀着无限的同情之心的。相反的,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却是一个引起拉斯科尔尼科夫绝对的厌恶的人物。她唯利是图,尖酸狠毒。拉斯科尔尼科夫曾经听到过学生和军人评价她是“无足轻重的”、“吸人血”的“虱子”,谁如果杀死她并用她的金钱去救济更有生存价值的人们,谁就会成为“人类的恩人”,做人类“为所欲为的统治者”。拉斯科尔尼科夫是赞同这一观点的。这样把二者相互比较,老马的形象与伊凡诺夫娜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设定的这一个梦境中,老马的形象究竟象征了什么呢?

要探究主人公梦中的形象,就要从主人公本人入手。《罪与罚》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艺术的二元论者”(格罗斯曼)。他笔下的人物多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冲突矛盾到达白热化状态的性格。从1846年发表的《双重人格》中的戈里亚德金开始,无论是《白痴》中的伊波利特,还是《群魔》中的斯塔夫洛金、《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和伊凡·卡拉马佐夫,都有着这种矛盾着的双重性格。《罪与罚》是陀斯托耶夫斯基在《双重人格》发表之后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其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也是陀氏创作的一系列人格分裂的主人公的一个典型。“拉斯科尔尼科夫”这个名字在俄语里本身就是“分裂”意思。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出现自相矛盾的想法。他的前一秒钟的思想就是后一秒被拷问的对象,这使得他分裂出了“多重人格”,在梦中,作者有可能故意安排他的多重人格以独立的形态一齐呈现出来,更鲜明地展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思想的对抗。至此,一个大胆的设想便可以提出:这个在拉斯科尔尼科夫梦境中出现的“老马”,会不会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另一重人格的外化呢?

这种想法并不是单纯的“天马行空”的设想,它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一些依据。作品中第一次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时,提到他的外貌是“绰腴适中”、“体格匀称”——一个本应拥有一副标准的英俊外表的有才华的少年,却因“被贫穷给压垮了”而“患了多疑症”,经常“离群索居”,甚至“害怕见到任何人”。现实强加给他的生活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精神。他多疑、怕人、自言自语等一系列特点使我们确信,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是一位在生活的重压下,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的人物。经济的上拮据,精神上的压力,完全摧毁了他的健康(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推断他在做这个梦的时候身体状况相当糟糕。拉斯科尔尼科夫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是十分关注的。为了顺利实施他的“计划”,他总是十分在意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我们可以相信他已经注意到了自己的病态。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自己的

形象并不是一匹高头大马,瘦弱的母马的形象可能是更符合他对自己的认知。在整个梦中,最顺从的形象莫过于这匹母马,在生活中,拉斯科尔尼科夫也是承受着生活带给他的苦难,并在这种苦难中慢慢地学会了平静和冷漠。他的心境从“每次经过房东的门前都会有某种痛苦和胆怯的感觉”逐渐过渡到“从某一时刻起……他根本不怕房东,无论房东怎么收拾他,他都不在乎。”他“像猫似的从楼梯上悄悄下去,不让任何人看见”,这种消极的对待逆境的态度在拉斯科尔尼科夫身上经常见到,即使是在街上被马夫抽了一鞭子,他也没有什么抱怨和不满,连言语上的发泄都不存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性格不像索尼娅和利扎韦塔那般负于牺牲,他的逆来顺受来自于他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他对现实的无动于衷,就像驽马在反抗无效的前提下不得不继续拉一辆它根本不可能拉动的大车。

二、米科尔卡——“超人的我”

除了有着老马一般的忍耐和默然,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有着“超人”思想的进步青年。他仔细观察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并且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思索。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这可以在他发表在刊物上的《犯罪论》一文的观点中看出),他把这种思想进而总结为“人按照天性的法则,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低级的人,他们是一种仅为繁殖同类的材料;而另一种则是这样一种人,具有天禀和才华的人,在当时的社会里能发表新的见解”。“第一类人就是一种材料,他们大抵都是天生保守、循规蹈矩、活着就必须听命于人……第二类人呢?他们都犯法,都破坏……或者是有想破坏的冲动……他们绝大多数希望着美好的未来,并因此来破坏现状……为着这可能实现的希望,他甚至认为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3]拉斯科尔尼科夫认为第一类人永远是现代的主人,保持着这个世界,第二类人的作用是推动着世界的向前,引导他走向目标。在他的眼中,“超人”生来就是“命运的主宰者”。他们必须要打破常规,反对现存制度,背离现存的一切道德标准,必要时还要犯罪、使用暴力手段,使得世界走向合理的方向。这样的人受到同时代的非议,却能赢得后世的赞誉。拉斯科尔尼科夫一直在幻想自己正是这种“超人”。正是这种“超人”思想,使得他在酒馆听到一位根本不认识的学生和青年军官的戏言后,就把自己刚刚在头脑中形成的幻想当做是冥冥之中上天指引给他的使命。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并不是单纯的自我膨胀,他的出发点是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他的理论中,“超人”践踏他人权利的动机是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后世给予超人的荣誉也是要依据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而定。因此,我们可以把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的人格定义为“破坏者”和“拯救者”。

这种人格在梦中是以赶车人米科尔卡的形象出现的。首先,米科尔卡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梦中是一个热心的人,他可以把自己的枣红马借给马特维,自己用一匹又瘦又小的农家驽马拉着简陋的运货用的板车;运送那些喝的醉醺醺的形形色色的人并不是他的责任,但是他却非常热切地渴望能为大众服务,送大家回家。在米科尔卡开始动手打老马之前,仅“上车!”这个词他就几经喊了七次。米科尔卡对驽马的憎恶并不完全是非理性的。他在殴打驽马过程中怒吼着解释了他憎恶的来源。“这匹母马,兄弟们,尽让我糟心,把它打死才好哩,白吃粮食!”这是米科尔卡对驽马的评价。在女仆娜斯塔西亚眼中,拉斯科尔尼科夫也是白吃粮食的人。“尽躺着,像一条面袋,看不出有什么本事”,她责问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什么什么也不干。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对自己的质问呢?拉斯科尔尼科夫是母亲和妹妹的最爱,没有经济来源,靠母亲和妹妹杜妮娅的接济度日。

由于他的缘故,杜妮娅不得不在斯维德里加伊洛夫担任家庭教师,并因此受到了侮辱。当他在母亲的来信中得知这一切的时候,他对颓废无能的自己深恶痛绝,他认定杜妮娅为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而放弃了自己的婚姻幸福,痛苦的脸都“整个被痉挛扭曲了”。安德烈·纪德曾说:“我们从许多俄罗斯作家那里都可以找到这种信仰——俄罗斯人天生就背负着一种使命。这种信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表现为一种积极而痛苦的信念。”[4]梦中米科尔卡对病弱的、无用的驽马的痛恨,就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对无力拯救他人的自己的痛恨,是拉斯科尔尼科夫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现实的差距之后必然产生的痛苦。

在这个梦境中,作为拉斯科尔尼科夫“超人”的人格代言人的米科尔卡除了一直要求在酒馆前的众人上车以外,还一直在重复另一句话,那就是“这是我的马!”。在米科尔卡杀死驽马之前就高喊这句话。驽马被杀死以后还在强调这一点,这样反复强调马的归属,仿佛就是就在高喊“马是我”了。一边叫嚣着“马就是我”,一边杀死驽马,这是对懦弱的“庸人的自我”的宣战。象征着“庸人我”的驽马被象征“超人我”的米科尔卡杀死,是暗示着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内心中,“庸人”的人格和“超人”的人格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在这次斗争中,“超人”战胜了“庸人”,成为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主导人格,在潜意识中,他已经决定遵从“超人人格”的支配,实施策划已久的计划。真正的谋杀发生后,拉斯科尔尼科夫自己都忍不住惊呼:“我杀的是她吗!?我杀死的是我自己!”

三、年幼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笃信宗教的我”

《罪与罚》的整个故事都是在非常压抑的环境中展开的。圣彼得堡的住处、干草广场、伊凡诺夫娜的住所、警察局、马美拉多夫的家、审判所和额尔齐斯河上的鄂木斯克,全部被昏黄的色彩笼罩着。这种暗黄在俄国的传统观念中是给人压抑的颜色。主人公的梦境也同样压抑。梦中得天空是“异常灰暗”的,非常闷热,树林黑黝黝的,没有别的色彩。热闹的地方只有酒店,但是酒店里的人让年幼的拉斯科尔尼科夫感到不快,甚至是恐惧。人们又叫又笑,相互对骂,推推搡搡,小路上扬起黑黄的尘土。在这段描写中,历来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视为众生的庇佑之地的教堂,也只展示出了它附属的墓地,给人无尽的压抑感,甚至无法再文字中喘息。在这样可怖的梦境中,儿时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宛如是天使一般的存在,是这个冷漠的梦境中唯一的一丝温馨。他以一个怜悯者和责问者的身份出现,是遵循着东正教博爱精神的拉斯科尔尼科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东正教的态度在他经历了西伯利亚的流放生活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年轻时积极投身革命,坚定地认为在不公正的社会中,用暴力反抗暴力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他“曾穿着白衬衫,戴着死刑犯的尖形帽,站在凛冽的谢苗诺夫校场上,听取判决……站在断头台上仍自认为无罪,无可忏悔。”

[5]但是为期十年的西伯利亚的流放生活(1849-1859)使得东正教所提倡的“受难”和“爱人”的思想逐渐成为他思考和创作的主导思想。他在1854年致冯维辛娜的信中这样表述他以基督为准则的生命价值观:“如果有一天,有人成功地向我证明,基督精神远离了真理,或者说,真理确实远离基督的话,那么我宁愿选择基督而不选择真理。”[6]《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活动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作者思想

转变时期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对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和怜悯一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不可忽略的成分。别林斯基评价陀氏早期作品《穷人》时说道:

“这是一位有才华的作者,坚定的革命者……他同情怜悯着那些蛰居在最底层的兄弟。”[7]若干年以后,他依然“同情怜悯那些蛰居在底层的兄弟”,但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被欺凌者的同情,还有对底层人民隐忍、宽恕、自省这一品格热切的赞美。这一转变与书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思想转变是相似的。作者付与主人公自己的思想历程,以此来表达作者在探索“如何救赎困苦的俄国民众”这一问题时寻找到的新的答案——基督精神。

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灵魂深处一直恪守着东正教的准则。无条件地救助索尼娅一家和流落街头的少女是贯彻了东正教的博爱;时时刻刻思量着杀死伊凡诺夫娜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是遵循着教义而进行的自省和忏悔。即使他在“超人的我”的驱使下,对试图进行杀戮这一事件有着强烈的欲望,“恪守宗教的我”还是以教义对“超人的我”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斥责。在梦中“孩子”曾努力阻止米科尔卡——“超人的我”的暴行。“孩子”的行为并不带有任何功利性质,也并不是因为他意识到“求助老马“是自己的责任。他所作所为的唯一动机就是单纯的怜悯。他的一句“可怜的老马!”就揭示出了“孩子”对他人的爱与怜悯。“孩子”的怜悯之心由爱而生,“而爱一切的人”又是东正教所要求的爱的最高表现形式,梦里出现的“孩子”无疑代表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笃信东正教的人格。

拉斯科尔尼科夫笃信宗教的人格不仅阻止他行凶的步伐,还迫使他对自己的这种想法和行为进行自省。“孩子”不停地询问父亲米科尔卡他们杀死老驽马的理由,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潜意识里对自己试图犯罪这种想法的斥责。孩子“吻着死去的马的嘴唇……然后突然跳起来,伸出两只小拳头,发疯似的朝米科尔卡扑过去。”当“超人的我”的思想行为超出了“笃信宗教的我”可容忍的范畴,“笃信宗教的我”就会疯狂地发起责难。犯罪前,“笃信宗教的我”使他斥责自己的思想——“啊!上帝呀!这一切是多么丑恶啊……我居然一个月都在想这样的事!主要是肮脏!卑劣!可恶!”,拉斯科尔尼科夫对实施犯罪行为的犹疑不决绝大部分也是来源于此;犯罪之后,又是“笃信宗教的我”通过认罪和忏悔使拉斯科尔尼科夫获得了彻底的救赎。在第一场梦所反映出的心理的较量中,主人公所拥有的宗教的精神没能成功地他的“超人”思想产生的杀戮情绪,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超人”思想带来的是痛苦与恐惧,信仰上帝和忏悔罪过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托斯妥耶夫斯基用“笃信宗教的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一结局说明,宗教情感对俄罗斯人灵魂的救赎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里面有着无神论永远也说不对头的东西!”[8]

四、父亲的形象——“理性的我”

在这个梦境中,米科尔卡(“超人”的我)与乘车的众人陷入了疯狂与混乱之中,“孩子”(笃信宗教的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唯一保持理智的是年幼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父亲。“父亲”清楚地意识到米科尔卡行为的疯狂,他用“疯子”和“畜生”准确评价这一暴行,同时又冷静地判断这次“杀马事件”他与孩子没有必要牵扯其中,从而制止孩子的行为。父亲对孩子说:“这不管我们的事儿。”其实是要“笃信宗教的我”不要单纯地凭借宗教情对他人滥施善行,要理性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适当地感漠视他人的苦难,我们可以称父亲这一形象代表的人格为“理性的我”。“理性的我”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是作为“笃信宗教的我”的劝诫者和讽刺者出现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出于同情把铜

币留在刚刚相识的马美拉多夫家中,“理性的我”马上告知拉斯科尔尼科夫这样做很荒唐;他用自己仅剩的二十戈比帮助一位受到欺凌的女子,随后又嘲讽警察和自己的多管闲事,这种突如其来的行为上的变化也是受“理性的我”的影响。

“理性的我”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众多人格里最弱的一个,因此父亲在第一个梦境中所拥有的戏份并不多。之所以说父亲所代表的人格是最弱势的人格,是因为这一人格从未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理性的我”甚至不被拉斯科尔尼科夫本人认可。“理性的我”可以让拉斯科尔尼科夫后悔自己的善行,却无法阻止拉斯科尔尼科夫一再的行善,他只能使拉斯科尔尼科夫事后滋生自责的情绪。“理性的我”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只是出现一瞬,之后很快就会被其他人格替代。“理性的我”是绝对不与“超人的我”和“笃信宗教的我”相容的人格。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超人的我”一系列行为的动机(拉斯科尔尼科夫对索尼娅坦白时说:“我之所以杀她是因为想成为拿破仑!”),东正教所倡导的“博爱”和“忏悔”是“笃信宗教的我”一系列行为的出发点,而“理性的我”则要求抛弃对他人的责任和怜悯。父亲用“不管我们的事”为借口试图阻止孩子卷入是非之中,可无法让孩子——“笃信宗教的我”获得精神上的平静。他的消极逃避的态度也无法解决“超人的我”的苦恼。父亲对缓解米科尔卡和年幼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痛苦毫无帮助,也与他们的想法相悖的。因此,这种人格总是被另外两人格抵制。这种人格只是在《罪与罚》的第一部里有着明显的体现,之后这种人格在拉斯科尔尼科夫身上就逐渐消亡了。

父亲所代表的“理性的我”是冷漠的,在面对他人的苦难时,“理性的我”表现出的是麻木的一面。如果在谈论《罪与罚》这本著作时说起对他人苦难的冷漠,那应该能想到一个名叫彼得·彼得洛维奇·卢仁。这位卢仁先生在整部书里是自私自利的化身,他打着科学的旗号(主要是英国传统经济学)粉饰自己的自私心理,他以“新思想的传播者”自居,并以此获取自我满足。他竭力否认俄国传统思想所提倡的博爱,提出应“割断同传统道德的联系”,确立“只有爱自己,社会才能发展”的思想。卢仁的这种思想也是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思想”和“宗教思想”格格不入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与拉祖米兴都鄙视卢仁的这种思想。父亲的冷漠与卢仁的冷漠不同,父亲的冷漠更像是出于一种无奈。父亲在梦中同样指责米科尔卡等人的暴行,他制止孩子并不是因为他内心冷漠,而是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拉斯科尔尼科夫因贫穷而退学,他身处陋室,没有自己的收入,只靠自己母亲和妹妹的接济度日。他十分清楚母亲和妹妹的处境,每一次对别人的施舍都会加重亲人的负担。对待他人的仁慈最终会转化成对待亲人的残忍。由此可见,“理性的我”所拥有的冷漠只不过是一层伪装,揭开这层外衣我们就可以直视拉斯科尔尼科夫对亲人的爱。建立在爱上的冷漠远远要比建立在自私上的冷漠脆弱得多,随着拉斯科尔尼科夫心中爱的外延逐渐扩大,冷漠便开始逐步瓦解,多这一点也决定了“理性的我”消亡的命运。

结语:

拉斯科尔尼科夫分裂出的这四重性格都有着相互矛盾的因素:“超人的我”与“庸人的我”是相矛盾的,二者相悖不可共存;“笃信宗教的我”与“漠视他人的我”是相矛盾的,爱他人就不可漠视他人,漠视他人势必违反爱他人的原则;如果拉斯科尔尼科夫决定听从“笃信宗教的我”,那么“超人的我”要进行的谋杀行则不能被允许;如果贯彻“漠视他人”的原则,那么就没有必要因为拯救他

人而谋杀。总之,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思想让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不断地拷问自己,却使自己的思维陷入了僵局。通过这个梦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主人公的痛苦和挣扎。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这个梦境,不但充分展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痛苦,也体现了人在彷徨时拷问自己灵魂的痛苦。令人惊奇的是,多年以后,在尼采的家乡,这个梦境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重现了:伟大的哲人尼采也抱起一匹被鞭笞的老马失声痛哭。尼采是不幸的,他没有遇见一个能使他的灵魂摆脱痛苦的索尼娅。这使得这位拉斯科尔尼科夫精神上的兄弟拥有一个悲剧的人生。也许,陀氏当年创作这个梦境并非偶然,他也在许是借这个梦境来预言思考人类苦难的思想家们所必须经历的苦难。

注释:

[1]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朱观海、王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同上。此后文中引用《罪与罚》原文处不做特别标注。

[3]《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4]选自《安德烈·纪德全集》——《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次谈话》,法兰西杂志出版社1936年出版,于中先译;

[5]维·什克洛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1971年张耳译。

[6]引自《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7]引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史概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8]引自《白痴》一书中梅什金公爵与罗果静的对话,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参考文献:

[1]《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朱观海、王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0月北京第1版;

[2]《托搜妥耶夫斯基的上帝》,【德】赫尔曼·海塞等著,斯人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3]《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王志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女性问题》,【美】妮娜·珀利堪·斯特劳斯著,宋庆文、温哲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变态心理学》,钱铭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6]《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罗格斯曼著,吾健夫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7]《罪与罚》的宗教内涵与人道主义,姜丽娟著,【J】学术交流,2005,21(6),176·178;

[8]《权力意志》,尼采著,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年版;

[9]《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10]《悲剧心理学》,韦晓坚、胡开祥、孙启君著,海口三环出版社,1989年版。

致谢

各位老师好!

经过了近三个月的“奋斗”,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可以和各位老师见面了。在此,我要先向外国文学教研室的各位老师致谢,感谢他们在我的大学学习期间和毕业论文修改期间对我的帮助。三年来,我从他们那里收获颇多却无以为报,我只能用一句最真诚的“谢谢!”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邢军老师,她为我这一篇论文付出的辛苦甚至远远超过了我本人。从最一开始的构思,一直到最终的定稿,我都是在她的细心指导下一步步完成的。在连我自己都对这篇论文心灰意冷的时候,是邢老师的鼓励支持和耐心指导使我能安下心来,继续论文的修改。邢老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的指导,谢谢您!

最后,还要感谢辽师文学院所有的老师和辅导员们,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我的关照!谢谢你们!

2011年5月15日

探索法的人性基础

探索法的人性基础 [内容提要]西方自然法学家认为,“自然法”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观念,它既包含着我们一般所讲的法律,又包含着规律、权利、正义和理性等涵义。正因为如此,“自然法”是比实在法更神圣、更高级的东西,它既是实在法的基础,又是衡量其合理与否的标准。自然法观念的价值正在于此。 [关键词]自然法学/法的人性基础/道德性 西方的自然法学是西方存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从而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法学思潮。西方的自然法学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呢?其真谛何在?我们认为这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人类乃至于整个世界事物的本性的角度来思考法律现象,努力探索法律的客观基础或人性基础。因而就使他们能站在哲学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法律现象,把法律看成是使人的行为符合人性的一种努力。这使他们形成的法观念,即自然法观念具有其它学派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性和丰富性,能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上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法律现象。这正是西方自然法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 法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人,这就决定了任何对法的研究,如果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或者说任何法哲学对法的研究,都必须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抓住法现象的根本和找到理解法现象的钥匙。而西方的自然法学正是这样一种法哲学。他们正是从人性中寻找法的基础,并深信存在

一种基于人性的比现实中存在的法更高级的法,即自然法。因而,他们试图从人性中寻找理解一切法律现象的钥匙。 西方的自然法学家是从人的本性的角度来理解法律现象的,并把法律视为从属于和服务于人性的一种东西。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人类本来是社会的动物,法律实在是完成这种性质的东西。”西塞罗也说:法律“非基于人的意见之上,而是基于本性上的。”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要研究法现象,就必须研究人的本性。他说:“我们需要的是解释法律的本质,而这个本质需要从人的本性中去寻找。”(注:[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 基于这样的认识,西方的自然法学家,特别是早期的西方的自然法学家大都以研究和论述人性作为其出发点,他们从人性中推导出自然法,然后再从中论证实在法或制定法。这只要看一看其有关著作就一清二楚了。例如,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就是这样,该书的第1章和第2章,即该书一开始,首先论述的就是人的本性,从研究中他得出人是社会政治的动物的结论,然后才论述了国家这种最高的政治团体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建立理想的国家的组织原则——正义的基本含义,认为现实中的法律只是正义原则的具体化,只是依据正义原则所设计的社会制度。因而他说:“法律的实际意义却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行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38页。)再如霍布斯在其《利维坦》中也是这样。该书的第一部分也是论人类,

罪与罚的梦境分析 (2)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并被评论家届定为一部伟大的社会心理小说。以往的评论者们往往都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笔者认为,对《罪与罚》我们不能停留在思想内容层面上的分析,而应深究作者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来描述心理的思想内容和人性中最隐秘的东西。在《罪与罚》中,作者对人物的梦的描写可谓最充分、最全面、最典型。《罪与罚》中的梦境有多处,有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梦,也有斯维得里盖各夫的梦;有拉斯柯尔尼科夫行凶前的梦,也有他在杀死老太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后的梦;有白日梦,也有恶梦。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梦的隐意和梦的材料来源两方面对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杀害老太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前的一次梦境进行意蕴分析。 《罪与罚》中主人公梦境的意蕴分析 □文/付香平 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及其梦境 《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典型病态性格的文学形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世界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拉斯科尔尼科夫因为贫穷被迫辍学,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面临被赶出出租房的困境,衣衫褴褛到连工作都找不到;他的母亲和妹妹在面临饿死的危险的同时,为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将来,母亲决定牺牲女儿的幸福将她嫁给一个自尊自大、趋炎附势、吝啬的小人卢仁。拉斯柯尔尼科夫陷入了这样的思想困境——“不做奴隶就做统治者。”不做奴隶主,就做奴隶;不压迫别人,别人就压迫你。最终拉斯柯尔尼科夫选择的思想是——要杀人。他杀死了一个“不足轻重的”、“吸人血”的老太婆,打算用她的钱帮助千万 饥饿贫穷的更有生存价值的人们,“做人类的恩人”,做“为所欲为”的统治者。 学法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杀害老太婆阿廖娜 伊凡诺夫娜前思想极度矛盾,这 基花了三千多字(中文译文)来描写这个梦,而且将梦境描写得如此逼真,就像他自己在文中所说:“梦境和梦的过程是如此的逼真,并且充满了如此巧妙的、异想天开的而在艺术上又与整个梦完全相适应的各种细节。如果不是做梦,这个做梦的人即使是像普希金和屠格涅夫那样的艺术家也想象不出这些细节哩。”那么陀思妥耶斯基又是如何能想象出这些细节的呢?文中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又为何会做这样的一个“病态的梦,印象异常鲜明的梦”呢?在分析这一梦境之前,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精神分析理论和释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和释梦理论 《说文解字》中说:“梦,寐而有觉者也”。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梦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继续”,又认为“梦是创造的源泉”。现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梦幻之谜。《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解释为:“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为:“梦是入睡后脑中出现的表象活动。对梦的本质认识各异,或认为梦是现实的反映,预见的来源,祛病的灵性感受,或认为梦也是一种觉醒状态,或把梦视为一种潜意识活动……”。把梦从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引进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并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的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引论》和《释梦》中提出一整套关于 梦的理论和释梦的技术。弗洛伊德提出:梦是人的无意识欲望的改头换面的表达和实现。但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种表达并不是肆无忌惮、直截了当的,而是经过修饰改装过后的表达。他认为:“梦有两种内容:一种是早晨朦胧之中记得的,而难以用字眼来点缀的,这叫做‘显在的梦的内容’,另一种是无意识内应当有的,即‘潜在的梦想’”。“梦实际上告诉我们的东西称为梦的显意,而其背后隐藏的材料,即我们通过梦的联想而得到的材料,称为梦的隐意”。 我国学者刘文英在其着作《精神系统与新梦说》中进一步将梦的潜意识划分为对

《罪与罚》读书笔记1500字

《罪与罚》读书笔记1500字 是村上春树把我引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何宏怀让我了解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 《罪与罚》让我走进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独特的写作技巧,通过内心的 不断独白,与自省,使他成为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文学影响了许多后辈人,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传记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纪录主人公生平的作品,而是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叙述 着三位伟大的天才,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 苦难的伟大情怀。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一个穷困潦倒,三餐不济的大学生,而在外人看来,他整天无所事事。但他总是说自 己很忙。他整日在一个肮脏的阁楼上的一张称之为床的破旧的沙发上思考,并且狂热的去 做它。 在他的观点中,人分为两种: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人生性保守,循规蹈矩,服从是他们的义务与使命:不平凡的人,也就是有天赋的人或天才,能在社会上发表新见解,他们都会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破坏现状,触犯法律。而且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们甚至必 须跨过尸体和血泊。 文中的主人公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无疑是个有天赋的人,也能发表新见解,但他还 没想到一点,他没有权利杀人,他不是拿破仑,而正是这一点却足以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并且无辜的莉莎微塔。如果没 有在那种机缘巧合下,他可能还不会触犯法律吧!在杀死她们或如拉斯科尔尼科夫说的虱 子的她们的那一刻,他成为了不平凡的人了?不,显然没有,他杀死的是他自己,他被魔 鬼带进了深渊,不断的受到煎熬与内心的挣扎,当然这种痛苦不是肉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以至某一刻有了新生的感觉而后马上又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直到最后疲惫不堪。 我认为《红楼梦》这本名着很感人。看了它,我还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时常投入不已。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 得听她的。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 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 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 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我们周围,同样不缺那种自认“不平凡”的人,他们竭力破坏现状,想要发表新见解,他们自认为很前卫,想要人们追随自己,崇拜自己,但在我看来,他们很可悲,把自 己丑陋、低俗的一面高调的宣扬出来,自认为很独特见解,与众不同。但同时也不乏真的 有新见解的人,这应该无多大的影响,有时独到的尖端的偏见只是一个笑话而已。一个狂

梦之解析:十大最常见的梦境

梦之解析:十大最常见的梦境梦不仅仅是你夜里见到的一组随机画面或想法。梦还能很好地诠释你的个性和生活。一般的梦平均持续时间为20分钟,一个人一晚上可能做2个以上的梦。大多数人很少或有时根本就记不得自己的梦。人们无法记住自己所做梦的大部分内容,因为我们做梦时,人们大脑中有助于记住东西(记忆)的那一部分处于不活跃状态。这些梦绝大部分是黑白色,梦中都是你已经见过的人。大脑不能显示新面孔。我们在梦中见到的生面孔是我们在街上看到的人或一名出租车司机。各种心理学家对人们做的梦进行了广泛分析,而这些梦又恰巧解释了很多相关人物及其情感状态。梦是我们的一种内在自我沟通。梦有时是压抑情绪的发泄,有时是我们个性的反映。一个人感受到压力或试图应付困难的局面时,其梦不同,当我们快乐时,其梦又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梦了解我们自己全然不知的内心骚动,要么我们还会做反梦。下面所列为人们最常见到的10个梦境。 1.下降或沉没: 如果你梦到不断下降并从睡眠中惊醒,那么我们就知道究竟是什么让你梦到下降。要么是你感到沮丧,要么是你的生活失去控制。你的生活可能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你生活中出现某些非常危险错误的事情,可能涉及到职业、经济或关系。梦见沉没也有类似的原因。它也可能意味着你失去了某人的支持或者你面临生活的一个节点,你感觉由于你的错误决定让自己陷于某种绝望的境地,你觉得什么都无法弥补已造成的损害。因此,梦到下降就好像是说放弃或放手。 2.裸体:

如果你梦见自己在公共场合赤身裸体,它可能有两种含义。它即可以让你感到尴尬,也可以让你为自己骄傲。通常当你在梦中看到自己赤身裸体时,这让你感觉无以遮掩。它可能涉及一个秘密或你的感情被暴露,这可能会导致你感到脆弱和无助。梦见自己裸体很少会让你感到高兴。如果你的确是一个为此感觉高兴的人,那么说明你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 3.被追: 你可能梦见过自己被人追赶,它可能是一个动物,一个人或者一个怪物。被追意味着你在逃离一些可怕的人或一些紧迫的问题。假如是被一个人追赶,如

《罪与罚》读书心得

罪与罚 说实话,看完之后,感觉有些一知半解,但我想,我抓住了书的主旨——罪与罚。 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头脑中一直存在一种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虱子,另一种则是“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律的制定者,不需要遵循任何法律,可以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杀人且不受惩罚。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种理论其实很值得原谅,中国历代帝王哪一个不是手上沾满了鲜血?话说回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不是随便写了个有这种理论的人物,其中有着特定的历史意义,这是作者为批判当时俄国涌现的”强人理论”,呼唤资本主义人文思潮回归所作。不过,现在还是撇开这个不谈吧,让我谈谈自己的理解。 罪,很明了,拉斯柯尼科夫杀死了老太婆和她的妹妹。那么罚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明了的是他的犯罪动机。是为了谋财吗?确实,他很穷,不得不多次到老太婆那里典当,欠女房东大笔钱,而他的妹妹为了他要嫁给一个卑劣的人。可是,他所抢走的财物只有三百多卢布,而且只把抢来的东西藏了起来,连看都没看。是为了证明他不是虱子吗?就这本书的主题思想,这才是他犯罪的最大动机,他想成为拿破仑,他希望踏出第一步,拥有一笔资产,成就一番事业。可是,精神和肉体的惩罚使他永远无法迈出第一步。 从犯罪前夕一直到自首期间,拉斯柯尼科夫饱受寒热病的折磨,一直处于疯癫的状态,周围的人甚至认为他得了精神病。他烦躁、抑

郁、易怒,讨厌和一切人接触,甚至对他的母亲和妹妹产生厌恶的情绪。而精神上的惩罚更为残酷,到底要不要杀老太婆?他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是一个巧合将他推向了罪恶的深渊。之后,要不要投案自首又成为了他的另一个思想斗争点。和审判官会面,在警察局晕倒,回到犯罪现场,他多少次差点儿就说出了真相!他不懂掩饰,或者说不会掩饰,恐惧使他缺乏理智,病痛使他不会思考,即使他凭巧合逃离犯罪现场甚至到最后另有其人主动认罪,他也无法安宁,最终还是选择了自首。 全书,一直是暗淡的笔调,但还是有亮色的。拉斯柯尼科夫,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他只是被一种错误的理论迷了心智。他在马美拉多夫死后,将自己所剩的全部钱给了他的遗孀,他对妹妹的终身幸福的关切,对索尼娅的爱,让我对这个人物有的只是更多的同情。而索尼娅是一个天使,她为了家人去当妓女,她对拉斯柯尼科夫毫无保留的爱在无形之中感化着他,是她促成了拉斯柯尼科夫投案自首的,她懂他。 我想,这本书在现今或许还有另一层意义,在看到主人公的痛苦挣扎之后,还有谁敢犯罪呢?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章答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1) 一、《伊利亚特》 (1) 第二章 (4) 二、《神曲》 (4) 第三章 (6) 三、塞万提斯 (6) 第四章 (8) 四、莎士比亚 (8) 第五章 (10) 五、歌德的《浮士德》 (10) 第六章 (13) 六、斯丹达尔 (13) 第七章 (15) 七、《简.爱》 (15) 第八章 (17) 八、托尔斯泰 (17) 第九章 (19) 九、易卜生 (19) 第十章 (21) 十、哈代 (21) 手动整理,请注意选项顺序,下方为智慧树校核后答案,请放心使用! 第一章 一、《伊利亚特》 1【单选题】(5分) 下列关于《伊利亚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10年战争中的51天战事和其他活动

B. 《伊利亚特》是由荷马独立创作完成的 C. 《伊利亚特》表现了英雄主义精神 D. 《伊利亚特》堪称古希腊生活的百科全书 正确 ?5分 2 【单选题】(5分) 关于《伊利亚特》,说法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海伦被帕里斯拐到特洛伊的经过。 B. 《伊利亚特》最后描写了特洛伊城的陷落。 C.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赫克托耳之死。 D.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阿基琉斯之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5分) 关于《伊利亚特》,说法正确的是: A. 诸神都支持希腊人。 B. 《伊利亚特》描写了三个女神争夺金苹果的故事。 C. 《伊利亚特》最后描写了阿基琉斯举办的体育竞技比赛。 D.

阿基琉斯第一次发怒的原因是战友被赫克托耳杀死。 正确答案是:C 4 【单选题】(5分) 《伊利亚特》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核心人物是: A. 奥德修斯 B. 阿伽门农 C. 海伦 D. 阿基琉斯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5分 5 【单选题】(5分) 《伊利亚特》结构紧凑、布局巧妙,全部情节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就是: A. 阿基琉斯的愤怒 B. 争夺美女海伦 C. 如何取得胜利 D. 金苹果的传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梦的解析以及如何制造梦境

第一章节,趣味的讲述梦的产生. 参考不同的人做的各种各样的梦,引入对梦的探究。 最著名的的是唐太宗梦游月宫,以此引入.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像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也有解释是人的意识突显。研究梦的科学学科称作梦学(oneirology)。做梦与快速动眼睡眠(REM sleep)有关,那是发生在睡眠后期的一种浅睡状态,其特色为快速的眼球水平运动、脑桥(pons)的刺激、呼吸与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暂时性的肢体麻痹。梦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睡眠时期中,不过比较少见。在进入深度睡眠时发生的入睡状态(Hypnogigia)被认为和作梦有关。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这些意象从平常事物到超现实事物都有;事实上,梦经常对艺术等方面激发出灵感。梦的形式包括了令人不悦的恶梦以及可能伴随着梦遗的春梦。 绝大部分的科学家相信所有人类都会作梦,并且在每次睡眠中都会有相同的频率。因此,假如一个人觉得他们没有作梦或者一个夜晚中只作了一个梦,这是因为他们关于那些梦的记忆已经消失了。这种“记忆抹除”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人是自然缓和地从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经过慢波睡眠期而进入清醒状态。假如一个人直接从快速动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话(比如说被闹钟叫醒),他们就比较可能会记得那段快速动眼期所作的梦境(不过并非所有发生在快速动眼期的梦都会被记得,因为每个快速动眼期之间会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会导致前一个梦的记忆消失)。 真正的作梦只有在人类身上被直接证实发生过,不过很多人相信作梦也会发生在其他动物身上。动物已经确定会有快速动眼睡眠,然而他们的主体经验却难以确定。平均拥有最长快速动眼睡眠时期的动物是穿山甲。哺乳类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频繁的作梦者,因为和他们的睡眠模式有关。 也有人认为上述有关梦的解释是不科学的,梦只是人睡眠时的一种心理活动,梦中的心理活动与人清醒时的心理活动一样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梦中离奇的梦境是因人睡眠大脑意识不清时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的错觉引起的。如,人清醒心动过速时产生的似乎被追赶的心悸感,在梦中变成了被人追赶的离奇惧怕的恶梦,人清醒心动过慢或早博时引起的心悬空、心下沉的心悸感,在梦中变成了人悬空、人下落的离奇惧怕的恶梦。梦中经常能感觉到一些人清醒时不易感觉到的稍微的生理症状,是因人睡眠时来自外界的各种客观事物的刺激相对变小,来自体内的各种客观事物的刺激相对变强引起的。 接着,讨论不同的人做的梦有什么区别,有的人梦是黑白的,而有的则是彩色的,还有就是梦境中的时间和现实中的时间是否相等,不想等的话那么两者有什么关系,是遵循一定规律呢,还是随机的呢。(内容参考盗梦空间和天才在左书籍),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中作者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概意思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长久的被梦境所困扰,梦境漫长并且是连续的,就像在梦中有另外一个世界一样。据患者描述,整个晚上几乎都在做梦,可奇怪的是,医生发现,患者晚上的睡眠绝大部分时间都很平静,只有那么几分钟是患者在做梦。 事实是,患者在梦中度过了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而这个梦在现实中仅仅只有几分钟。这个案例很充分的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梦中的时间和现实中的时间不是相等的 据科学研究,人做的梦之所以有区别是和人的大脑的活跃程度以及人对梦的控制能力有关系的,梦中的时间和现实的时间没有联系,可以说是随机的. 第三,梦境是否可以做为现实的一面镜子,如果可以的话,梦境是否可以做为现实中判断事物的依据,中间加入笑话片段。 据说有一个笑话,说的是文革期间,有个男工人做了一个春梦,梦中和同车间的一个女工人发生了关系,这个男的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人,接着一传十十传百,整个车间都知道了,并且

《罪与罚》读后感-心得体会

《罪与罚》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罪与罚》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罪与罚》读后感(一) 对莉扎韦塔的人物理解 高中时就听说过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罪与罚》然而真正拿起这个沉甸甸的书则是在大一,但是我读得囫囵吞枣,只是把大致的情节啃完。时隔半年再拿起这本书,又有另外的感觉。才发现《罪与罚》像一剂中药,刚开始喝感觉苦涩难以下咽但细细品味那份甘甜才在口中蔓延,最后达到了健强筋骨的功效。 在罪与罚中最值得探究的角色我认为除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外首推莉扎韦塔。全本莉扎韦塔的着墨并不多,只有在第一章有较多的描写,中间完全没有提及,只在最后索尼娜把莉扎韦塔的铜质十字架交给拉斯科尔尼科夫时略有提及。 细细阅读全文之后我对其中的一个细节感觉十分奇怪。拉斯科尔尼科夫用斧子不但劈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也劈死了偶然看到拉斯科尔尼科夫残忍举动的无辜的老太婆的妹妹莉扎韦塔。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两个人?既然安排男主人公杀死两个人,那为什么后文对于莉扎韦塔的死却很少提及,莉扎韦塔可以说似乎被完全忽视了呢?在拉斯科尔尼科夫几次叙事中也只是一再强调阿廖娜的死,当他对索尼娅坦白的时候,他说"我不过杀了一只虱子,索尼娅,我杀了一只不中用的、讨厌的、有害的虱子。"连负责行刑的波尔菲里·彼得洛维奇在劝拉斯科尔尼科夫自首的时候也说:"幸好,您只杀死了一个老太婆,如果您想出另一套理论,也许您会干出要坏一万万倍的事情来。"整部小说就算删掉莉扎韦塔这个人故事似乎完全没有影响,那么作者为何要安排莉扎韦塔这个人物呢? 莉扎韦塔在我看来是个大个子的傻女人。她虽然和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阿廖娜一起生活,相依为命,两人之间却不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而更像是上下级的关系。莉扎韦塔起早贪黑为姐姐做事,平日的生意由姐姐阿廖娜做主,所得钱全数

梦境作文范文

梦境作文范文 梦境作文范文 还在沉睡时,梦境还在一瞬间时,甜美微笑在梦境中时。就被老师如锤子般的双手打破了,睁开朦胧的睡眼,灯光的刺激下若隐若现的回到了现实。一天就此开始。 一阵忙碌后,冲出寝室的大楼,云里雾里的我神志不清的融入集体。在跑操的过程中遗留着我的足迹,但这一些仿佛与我无关。只是跟随着大家的脚步,一切都是那样迷茫,望着周围一片又一片的烟雾夹杂着阵阵烟熏味,好像一个不留神云里雾里的我就会走失,再也跟不上集体的步伐。 月里雾里的我经历四堂课后仍感觉空荡荡的。脑中仅存的恐怕只有新知了。回到自己的座位时,总感觉仍在空中飘荡,好似一阵微风就能将云里雾里的我吹走。作业后,一个个任务使我摸不清头脑,因为我仍生活在云里梦里。 就在别人冲出教室的一刹那,我仍在云里雾里中飘荡。在去食堂的道路上慢悠悠的走动,只是一直向前走不会思考太多,因为我仍生活在云里梦里。

“难道我就不能冲破云里雾里的云霄吗?”这一刻我惊醒了,云里雾里的我就此消失,迷茫与心无所往已成过去。 那个阳光慵懒的午后,北爱尔兰已进入初春季节。我提着行李箱,回归了离别数月的家。这是一幢哥特式别墅,花园里种满了白色的酢浆草。"下午好,莎拉小姐"女仆接过我的行李,拿到房间的阁楼。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跋涉,我已经饿得饥肠辘辘。管家不知去向,我只好自行去西厨房寻找食物。推开西厨房的门,眼前的景象让我差点叫出声来:一只黄白相间条纹的猫咪在偷吃着橱柜里的肉松,窗户半开着,徐徐春风不断把窗帘撩起。 "哦!可怜的小家伙!也许它只是饿了。"我心想。 开门的动静惊扰到小猫咪,它突然跳到我脚边,对我点头哈腰,一双小爪子不断合十,好像在对我哀求着什么。我蹲下身,轻轻抱起它"你是怕我告诉管家吗,可怜的孩子?"我一只胳膊环抱着它,一只手取了一个碟子,把袋中剩下的肉松倒入了碟中,又取了几块披萨饼干放在上面,便上了楼。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21--30)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21--30)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21-30) 作者:吴利亚 01、傲慢与偏见02、孤星血泪03、雾都孤儿 04、唐?吉诃德05、安娜?卡列尼娜06、飘 07、简?爱08、悲惨世界09、茶花女 10、基督山恩仇记11、童年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4、战争与和平15、西线无战事 16、第四十一17、夏伯阳18、我的大学 19、在人间20、母亲21、天方夜谭 22、绿野仙踪23、格林童话24、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25、格列佛游记26、绿林侠客罗宾汉27、

汤姆?索亚历险记 28、木偶奇遇记29、环游世界八十天30、安徒生童话 31、死魂灵32、罗亭33、黑桃皇后 34、父与子35、克莱采奏鸣曲36、上尉的女儿 37、钦差大臣38、前夜39、贵族之家 40、复活41、白痴42、跳来跳去的女人 43、好兵帅克44、猎人笔记45、罪与罚 46、驿站长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48、奥勃洛莫夫 49、白夜50、木木51、唐璜 52、圣经故事53、包法利夫人54、巴黎圣母院 55、红与黑56、三剑客57、欧也妮?葛朗台 58、高老头59、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60、

呼啸山庄 61、邦斯舅舅62、磨坊书简63、情感教育 64、漂亮朋友65、巴马修道院66、羊脂球 67、娜娜68、两个新嫁娘69、约翰?克利斯朵夫 70、幽谷百合71、莎士比亚全集72、双城记 73、斯巴达克思74、窈窕淑女75、名利场 76、大卫科波菲尔77、苔丝78、鲁宾逊漂流记 79、爱玛80、圣女贞德81、伊豆的舞女 82、百万英镑83、罗生门84、费加罗的婚礼 85、嘉尔曼86、吝啬鬼87、白鲸 88、情感的迷惘89、你往何处去9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91、荒野的呼唤92、化身博士93、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人性探索_643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人性探索 一、引言 作为经典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源代码》虽然没有震撼人心的特效画面,但它依靠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情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与掌声。影片中的科特上尉,由于在一次飞行任务中遇袭,生命奄奄一息,科学家将列车爆炸中身亡的肖恩的记忆植入他的大脑中,将他一次又一次送回爆炸前的列车上,让他在列车爆炸前寻找到袭击列车的人,而每一次被送回列车上,他都会更加接近真相。这部类似于穿越的影片,在导演的精心设计下有着独特的魅力。影片给人的思索层出不穷,内容情节一环扣着一环,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的脚步,来探索这部电影中的人性与哲理。 二、精致的时空细节 在传统的科幻电影中,讲述由于穿越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已经不是什么新颖的题材。像经典电影《蝴蝶效应》中的主人公伊万,因为小时候经历了糟糕事情,破坏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他每次穿越回儿时都希望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但每次的穿越也给他带来

不同结果;《回到未来》中的马丁,因为一个时间机器遇见了自己30年前的父亲,为了防止自己消失,让父亲与母亲相爱。对于中国的影视来说,穿越题材几乎比比皆是,不但剧情陈腐,而且画面不堪入目,而这部内容不算新颖却拥有独特魅力的《源代码》,在好莱坞思维的装扮下,故事层层递进,情节引人深思。 《源代码》这部电影在邓肯?琼斯的设计下,拥有精致的逻辑构思。作为好莱坞的著名导演,邓肯?琼斯能够抓住故事的本身,在内容情节上做出极大的改善。他按照自己的特有惯例,与以往拍摄影片的手法大致相同,将感情、科学、悬疑等多方面的题材融入这部电影当中,还对某些特定的题材加以修饰。影片不但在构思上条理清晰,情节方面也严谨周全,在主人公层层穿越的时间网络中,列车每一次的爆炸都能使观众屏住呼吸,而主人公的每次穿越,也使得事物的真相逐渐完整,穿过模糊而破碎的空间,深入科特上尉的内心世界当中,提升对于主人公自身性格与本质的进一步思索。该部影视作品也被赋予了不寻常的人生哲理,与众多穿越题材的影片相比别具一格,脱离了原有的特效场景套路,在结构与逻辑上赢得广泛好评。

《盗梦空间》梦境分析图!!!

五层梦境六种现实 没错,梦里套梦这个点子不是《盗梦空间》第一个提出来的,《红辣椒》《全面回忆》等影片都涉及到了梦中梦的概念,但诺兰却是把这个概念展现到了最极致的导演。整部影片可以看做是构造了5层梦境,每层都有其独特的物理规律和心理时间。加上电影观众的参与,可以说《盗梦空间》展现了6种基于意识的时空。

第一种现实:电影中的现实 下一层入梦地点:从悉尼到洛杉矶的飞机上。 这是电影的故事和逻辑基准层。在这个层面上,主人公柯布无法回到美国和孩子见面,于是不得不为齐藤工作,率领团队以富二代罗伯特·费希尔为目标,展开“植入想法”的行动。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一层,认为整个电影可以看做是柯布的一个梦,没准就是他的团队为了让他摆脱妻子梅尔的阴影而制造的。这种说法虽然有趣,但缺乏足够的事实和细节支持,何况这一层是整个5层梦境的基础,如此过度阐释会让影片失去根基,这是导演诺兰不愿看到的。 第二种现实,第一层梦境:下着大雨的优素福之梦 下一层入梦地点:优素福驾驶的车上。 这是柯布展开行动的第一层梦境,梦的主人是药剂师优素福——你会看到,刚进入梦境时,同伴们向他打趣:“开始做梦前也不上个厕所”“他就是一看见免费香槟就忍不住”。在这层梦境中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那辆凭空开来的火车来自于男主角柯布的潜意识,因为他无法控制它。凡是盗梦者都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潜意识,这一点在柯布带建筑学院的学生小萝莉阿里阿德涅进入她的梦境时已经展示过了。一个训练有素的盗梦者在把自己的头脑当做盗梦空间使用时,他会控制自己梦境中的防御者,不对进入梦境的人进行本能的攻击,以便顺利完成盗梦使命。但是由于柯布对亡妻梅尔念念不忘,加之他曾经很多年深入最下层的“混沌边缘”(Limbo),使他经常无法控制自己梦境中的防御者,梅尔就成了一个梦境破坏者——这其实是柯布潜意识想留在梦境和梅尔相伴的表现。 第三种现实,第二层梦境:以酒店为背景的亚瑟之梦

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罪与罚的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罪与罚读书心得1#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传说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传说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罪与罚读书心得2# 当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与罚》后,心中不时感到震撼与感动。在《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科纳夫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因此他杀了早让人议论

梦境_高中作文

梦境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梦境,感谢您的阅读! 有一个梦幻式的故事: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把一个大人关进了自家的厨房,让大人在厨房里过了一夜。这是我枕着“梦缘”的枕头做的一个怪梦。这个不到两岁的小孩是调皮又可爱的弟弟小贝,而这个大人不是别人,正是悲惨的我——一个给小贝当姐姐的人。 那天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只可惜是个星期天,我只能留在家里照看小贝。大人们都不在家。白天很快过去了,月黑风高的夜晚来临,小贝却迟迟不肯入睡,没有任何原因。为了让他快点睡觉,我不得不再进厨房给他和一瓶奶,当我迈进厨房时,万万没有想到这会是危险的一步跨越。 “唰——”一阵刺耳的事业,小贝把推拉门关住了,我没有在意。紧接着,又是“啪”得一声,我担心小贝把什么东西摔坏了,便急忙跑出去,可谁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拉门依然纹丝不动。正在我疑惑了半天后,我才意识到:我被小贝锁进来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小贝又开不了门,刚才他锁住只不过是他的手误,这一点我很清楚。就这样,我在厨房里开始了我一晚上颠沛流离的生涯。 我在里面紧紧趴在门上听着小贝的动静,家里漆黑一片,包括我所在的厨房,我真担心小贝会被这一片黑暗吓倒,不过他没有,他比我要胆大许多。我听见他故意把脚步声搞得很响,大步流星,像是走进了小卧室,把电灯开起了。果然猜得没错:小贝开起了电脑的主机(他经常看我们开电脑,学会了一点步骤),但屏幕开关他够不着,他努力了半天放弃了。这段时间里,小贝翻箱倒柜,不断听见东西摔在地上的“咚咚”声,透过门缝我看见,小贝把我的宝盒、笔心、彩笔,

妈妈的抹脸油,爸爸的裤腰带都统统扔到地下。伴随着家里的一片狼藉,小贝又开起电视,玩起电话,过着他“逍遥自在”的生活。我不忍心看着小贝这么折腾下去,想出去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我不再干着急,开始想办法了。 事情偏偏这么蹊跷,厨房里空空如也,只有一个盘子,还有坏了的吊灯,剩下的就是乱七八糟的小东西和孤单的我。我想起了《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以他顽强的意志与智慧战胜了危险,我也要学习鲁滨逊。我用学过的一点微薄的科学知识,以那唯一的盘子为主料,组装了一台一次性电话,准备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来营救我和在门外饿得“哇哇”直哭的小贝。可是,慌乱之中,我把电话号码按错了,拨了个空号。哎,怎么办?再组装一台材料又不够用。听着小贝在门外嘶咧的哭声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我哪忍心看着小贝饿晕在客厅中?情急之中,我抓起盘子组装的电话,向楼下扔去,这可是最后一线希望!可扔下去后,我才猛然想起邻居们也不在家,他们和父母都去香港迪斯尼乐园了。我后悔莫及,如果盘子还在,或许还能有些别的什么用处。我想尽了各式各样的办法,但都一一失效,连顶上的灯也搭上了。小贝没力气哭了,他或许已经趴在沙发上睡着了。我也累了,我缩在角落里,世界寂静无声,远处传来乌鸦沙哑的叫声……就这样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我们才从医院里被解救出来。 生活中处处需要知识,只有灵活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才能经历生活中的挫折,跨过种种磨难。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81-85)原文地址:*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作者:吴利亚 01、傲慢与偏见 02、孤星血泪03、雾都孤儿 04、唐?吉诃德 05、安娜?卡列尼娜06、飘 07、简?爱 08、悲惨世界 09、茶花女 10、基督山恩仇记 11、童年 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战争与和平 15、西线无战事 16、第四十一 17、夏伯阳18、我的大学 19、在人间 20、母亲21、天方夜谭 22、绿野仙踪 23、格林童话 24、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25、格列佛游记 26、绿林侠客罗宾汉27、汤姆?索亚历险记 28、木偶奇遇记29、环游世界八十天 30、安徒生童话 31、死魂灵 32、罗亭33、黑桃皇后 34、父与子 35、克莱采奏鸣曲 36、上尉的女儿 37、钦差大臣 38、前夜 39、贵族之家 40、复活 41、白痴 42、跳来跳去的女人 43、好兵帅克44、猎人笔记 45、罪与罚 46、驿站长 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48、奥勃洛莫夫 49、白夜 50、木木 51、唐璜 52、圣经故事 53、包法利夫人 54、巴黎圣母院 55、红与黑 56、三剑客 57、欧也妮?葛朗台 58、高老头 59、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60、呼啸山庄 61、邦斯舅舅 62、磨坊书简 63、情感教育 64、漂亮朋友 65、巴马修道院 66、羊脂球 67、娜娜 68、两个新嫁娘69、约翰?克利斯朵夫 70、幽谷百合71、莎士比亚全集72、双城记 73、斯巴达克思 74、窈窕淑女75、名利场 76、大卫科波菲尔77、苔丝 78、鲁宾逊漂流记

79、爱玛 80、圣女贞德 81、伊豆的舞女 82、百万英镑 83、罗生门 84、费加罗的婚礼 85、嘉尔曼 86、吝啬鬼 87、白鲸 88、情感的迷惘 89、你往何处去 9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91、荒野的呼唤 92、化身博士 93、牛虻 94、小妇人 95、红字96、蝴蝶梦 97、老人与海 98、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99、愤怒的葡萄 100、十日谈 ******************************************************************** 下面是各部小说的简介(81-85) ******************************************************************** 81、《伊豆的舞女》经典名著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作者风采 川端康成(1899-1972),曰本小说家,曰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先后曾任曰本笔会会长、曰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曰本ZF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 学奖的桂冠。 银屏再现 影片《伊豆舞娘》根据曰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联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的一段经历。“我”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艺人们心地善良,性情纯朴,让我感到了人

噩梦有可能预示疾病 4种常见梦境分析

噩梦有可能预示疾病4种常见梦境分析 噩梦预示某些疾病 噩梦不只和心情有关。德国睡眠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如果一个人频繁做噩梦,可能预示着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梦见喉咙被人掐住可能是扁桃体发炎;梦到从高处坠落,可能是心脏病先兆;儿童常做噩梦可能是肠胃系统出了问题;对老年人来说,则有可能是患上痴呆症或帕金森症等。“如果你长时间做同一个梦,梦到身体的某个器官,如肝、牙齿等每次都会疼痛,那也可能预示着这个部位确实有健康隐患。”专家表示。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原因可能让你被噩梦缠身。专家表示,一是睡姿不对,比如双手压在胸口上、趴着睡、冬天盖的被子太重等。二是在白天看到、听到、接触到有刺激性的场面,如碰上车祸等,这些场景会在脑中情景再现,甚至被放大。最后是亲身经历过一些重大创伤,

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南亚海啸、汶川大地震、矿难等巨大的灾难事故。而重大的家庭变故、儿时不堪回首的经历等也都属于此类。 常见四大梦境解读 噩梦一:梦到自己被鬼抓走 你可能是社交企图心强,或是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喝彩关怀,才透过鬼这种东西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尤其你在潜意识中一定会认为,你被鬼抓走,所有的人都应该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身上。这样一来就达到了你受人注意的目的。 事实上,在梦中你之所以怕鬼,是为了表现你的无助,你不是怕鬼,你怕的是大家不注意你,只是用鬼来伪装你的动机罢了。 噩梦二:梦到你的亲人都被大卡车压死 你之所以会作这个梦,暗示你可能对你的家有不好的印象,也可能你是不喜欢安定生活,喜欢生活中有新鲜感和刺激感。也有可能是家的感觉给你很大的束缚和压力,所以你在潜意识中会想让整个家有全新的转变,只是你的潜意识安排得太吓人了。 不过,你对你的家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很单纯,且很主观地从你自己的角度来发泄而已,不要太自责。 噩梦三:梦到你得了绝症,而且即将死亡 不要紧张,你不是真的得了绝症,你可能是在生活中比较孤单,个性内向、保守,不受家人和同学、朋友的注意和关心,所以潜意识会作这个梦来满足你的愿望。很显然的,你的愿望就是大家都能注意你、关心你,而罹患绝症是最受人同情的情境,所以你会有这种梦。 有人说,这种梦也许是个癌症的预警,在理论上来讲,梦很少这么直接地告诉你一个讯息,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你不放心,去做个检查也好。

《罪与罚》读后感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后感《罪与罚》 XX学院 XX 专业 XX级 XX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迷失在缺失了真情与交流的现实世界里,孤独成为他不可逃避的命运。他封闭的内心中充满矛盾,对现实的憎恶和英雄主义的冲动使他犯下杀人的罪过。虽然他成功逃脱了现实法律的制裁,但他却更加自闭和孤独,无法逃脱内心的负罪和自我的惩罚。最终在面对误解、伤害,迷茫等困境时,他主动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并利用宗教的力量以寻求心灵上的救赎。 关键字:拉斯科尔尼科夫;罪过;救赎 一、内容概述 (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表述 拉斯科尔尼科夫原本是一个聪明、正直、善良而又学识渊博的青年,他热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同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对金钱和权势毫不重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要靠个人的勤奋学习取得社会上的地位。但同时,拉斯科尔尼科夫又是一个孤僻骄傲、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人,在大学同学们中间他高傲地把别人当作小孩儿,仿佛不论在发展前途上,在知识或者在信仰上,他都比他们强。可是,现实生活却偏偏堵死了他的一切出路。穷困的生活使他不仅无法念完大学,就连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都不可能。由于孤独,由于饥饿和病痛的不断折磨,也由于人格受尽了凌辱.他内心充满了愤怒、憎恨、痛苦和绝望的情

绪。他想要向社会进行抗议和报复。母亲的信在他心里掀起了更加狂暴的复仇 与反抗的浪潮,他不能眼看着自己的母亲、妹妹和千百万无辜的穷人被某些势力,某些人毫无阻力地吃掉.不能接受妹妹为了他的前途而去嫁给那个恶棍、大骗子卢仁。然而他马上又意识到,他根本无力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因为连他 自己还得仰赖母亲与妹妹那一点点可怜的收人维持生话,又怎能帮助他们解脱 命运的摆布呢? 这个情节的震撼力在于,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死自己的敌人的同时,也杀 死了他自己。此后他所受到的肉体与灵魂的惩罚便是必然的了。 杀了人以后,拉斯科尔尼科夫面临着两种惩罚:一个是来自法律方面的, 肉体上的惩罚;一个是来自他内心的,道德上的惩罚。来自法律上的惩罚,拉 斯科尔尼科夫本来是可以逃脱掉的。在做案的时候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且 分裂派教徒米柯尔卡由于宗教原因而甘愿受难,承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但是,拉斯柯尔尼柯夫在道德方面所受到的惩罚却不断地折磨着他,他忽然感到一种 无边的孤独和空虚,感到有种无形的障碍把他和别人分割开,他再也不能问心 无愧地,平等地与人相处了。 这种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与他的“超人”思想是纠合在一起的。因而,他既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为,又肯定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无休止的内心矛盾、冲突, 使他的精神处于一种崩溃的、患热病的狂癫状态,他不断地在绝望中挣扎着。(二)导致孤独犯罪的内外在因素 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的一系列非常人行为的背后,社会环境和他自身的性 格特点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性格在积极阳光、善良正直的另 一面是孤僻骄傲、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贫穷的一无所有的他渴望在精神上比 其他人更加富有。他这种多多少少的人格分裂和性格偏执等心理特征使他无论 是在个人生活、人际交往、处理事物等日常行为上,还是在观察世界、评价他人、思考问题等心理活动上,都异于其他作为“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这种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