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的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

语言的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

语言的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
语言的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

语言的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这里所说的语言的起源,既不是指小孩生下来后怎样学会说话,也不是指汉语、英语、法语等任何一种具体语言的形成,而是指整个人类怎样开始说话。这个问题太大了,也太难了。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学者绞尽脑汁探索人类语言起源的奥秘。但因收效不大,所以有些人就想回避这个问题。比如一百多年前,巴黎语言学会在会章里就宣布:“本会……不接受任何关于语言起源……的报告。”倒是挺干脆的。

当然,区区一个章程,不会也不可能阻止人们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探索。人们总在想:世上万事万物无不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作为掌握语言的人类本身都是从猿猴变来的,那么语言也应该是从什么个玩意儿变来的。再说,作为语言科学的研究对象,如果人们对语言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都是一笔糊涂账,那么语言学的其他许多重要问题,恐怕也难以交待清楚。正因为如此,所以语言起源的探讨和研究从未停止过。科学家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学说。其中在语言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有人提出“拟声说”,认为人类是用模仿事物声音的办法形成语言的。

这些人注意到了人类语言的声音特性,这是可取的,而且许多语言的确都有数量多少不等的拟声词。比如汉语“猫”(mao)、“鸭”(yd )等, 大概是通过模仿这两种动物的叫喊声来命名的。但是在任何一种语言

中,拟声词都占极少数,那些不发声音的事物的名称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另外,有些词在甲语言里是拟声的,而在乙语言里却不一定拟声,这用拟声说就不好解释了。汉族人常说:“‘吱妞’一声,门开了。”这个

“吱妞”应该算作拟声词了吧?可是几年前曾经有一个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问我:“老师,我仔细地听开门关门的声音,怎么也听不出‘吱妞’(ziniu )的声音来,怎么回事?”

有人主张“感叹说”,认为人类最初的词都是表达感情的。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感叹词的缘故,比如汉语中的“哎呀”、“哼”、“噢”等等都属这一类。但是,各种语言中那些占绝大多数的不表示感叹的词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种理论注意到了语言与人类感情表达之间的关系,这是对的,但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整个人类语言的起源,却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倡导“契约说”。比如人们感到需要给某个东西起名了,就在一块儿讨论一番,取得一致意见,这个叫“树”,那个叫“石头”等等,于是“树”和“石头”这类词就这样产生了。看来,主张“契约说”的人是从人类交际的需要来考虑语言的起源的,而且也认识到了语言的约定

俗成性质,这在几百年前是可贵的。但这里也有个问题不好说清楚:人们最初约定时所用的词语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还有人主张“手势说”,也叫“身势说”。他们看到人在说话时常常用手来比划,甚至还带有身势动作,于是就猜想,大概语言是从手势发源的。不错,手势的确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还是聋哑人

主要的交际工具。但手势是前肢的动作,语言是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二者本质上不同,是不可能有前后继承关系的。

还有其他许多学说。尽管不少学说都有其可取的内容,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说明语言的起源问题。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未写完的论文中提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恩格斯在文中写道:“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的,这是唯一正确的解释。”按恩格斯的理论,要想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必须结合人类本身、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结合人类劳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基本观点。

现在看来,恩格斯在上述文章中集中说明的,是语言产生的各种条件,即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那么,语言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语言到底是从什么东西变来的?语言产生以前,人类祖先又是怎样交际的?限于当时其他有关科学所提供的材料,恩格斯没有也不可能具体地回答这些问题。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也还没有对这些问题提出明确而又一致公认的见解。但近一二十年来,科学家们为了揭示语言起源的奥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些看法有多少真理性,现在似乎还很难说。但了解这些情况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大致说来,这种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古人类学的研究。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几十万年以至几百万年前洪荒太古,如果我们有幸发现那时的古尸,并有“起死回生”术,面对面调

查研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惜人们没有这个机会,今后也不见得有。人们面对着的只能是硬梆梆、冷冰冰的化石。有人研究了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头骨化石,分析了北京猿人的生活情况,认为那时人类已经有了语言。可是国外有人研究了约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发现那时猿人脑

沟左半球(言语区)还不甚发达。还有人想出了更“现代化”的方法:根据化石把猿人的声道器官复制出来,再用计算程序来测试这种声道的发音能力,结果发现十万年前的猿人连后来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a、i、u都发不清楚,据此判断那时还没有语言。这个办法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可靠,都还值得考虑。还有人主张人类首先产生的是言语而不是语言,言语在人从猿类系统分化出来的早期就已经产生了,语言作为一个体系

则产生得很晚,也许距今只有一万年左右。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来要搞清人类何时才开始有语言,科学家还得经过相当艰苦的努力。

找猿人祖先调查不可能,想从研究化石直接得出结论困难也很大,于是科学家们想到了与人类同属一个老祖宗的“亲戚”,即现代类人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是人类的“近亲”。人们想,如果能从现代类人猿那里了解到它们是怎样交际的,就可以推想出古代

类人猿的交际手段,再根据进化论原理大致地推测出古代猿人的交际手段,进而揭示语言产生的奥秘。这种愿望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工作者,其中有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等等。有人深入密林,与类人猿为伍,先是跟踪“钉梢”、录音照相,继而密切接触,结成“朋友”;有人精心设计电子仪器,在实验室里多方观察实验,一时间形成了“类人猿热”。通过这些工作,人们对类人猿有了新的了解,

对它们不得不刮目相待。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现代类人猿的智力水平远在意料之上。比如有的黑猩猩能够把树叶加工成“海绵”状,塞到树洞里吸水,再取出来把水喝掉。有的黑猩猩会整修草棍,插到白蚁洞里

“钓”白蚁吃。别小看这些动作,如果它们头脑中没有复杂的心理联想,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思维活动,是不会有这样复杂的行为的。另一方面,科学家们还发现,类人猿是社会化的动物,它们不仅有交际的必要,也有跟它们的智力水平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交际方式。科学家们早就发现:类人猿能发出三十多种声音信号,它们在饥饿、愤怒、兴奋和面临危险等情况下用不同的声音信号表示不同的含义。这虽不能与人类语言同日而语,但毕竟是类人猿的一种交际工具。此外,类人猿还广泛使用手势来交际,比如拍拍对方的后背表示和解;摸摸对方的手表示抚慰;伸出一只手,手心朝下,表示要求对方安静下来;一只手上下迅速挥舞表示恫吓;用拥抱接吻表示亲密,等等。表情也是类人猿的交际手段,它们丰富多变的表情能够把它们的兴奋、愤怒、沉思、悲哀、欢乐等很好地表现出来。可见人类动物祖先的交际方式是多样化的。根据进化论原理,可以推想刚刚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早期人类,也是用多种方式交际的。当然,人类在掌握语言以后,主要是用语言来交际,语言也就作为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推动人类沿着进化的阶梯大踏步向前迈进。即便这时,语言也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因为手势和表情等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工具,在继续发挥作用。美国有位语言学家认为,现代人在交谈时使用三种交际信号:语言(即说出来的话),副语言(说话时的笑声或叹气等)和人体语言(人体动作)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的起源 二、主要内容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之时,语言的认知研究便已开始。1987年是认知语言学正式的诞生年,虽然此前已有一些零星的文章预示着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即将诞生。但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出版的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和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Jackendoff, Taylor 和Talmy等人。 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等分支,研究内容广,覆盖面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范畴化与典型理论 语言学在方法论和本质上都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紧密相关。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Jackendoff , 1983∶77) 。 Labov和Rosch对范畴的研究,打破了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这一理论却

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Rosch 还提出了“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驼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当然,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会因不同的人、文化、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一个范畴中总有典型的。 典型理论对认知科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上,集中在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这个事实上。目前,它已用于语音、句法、词义、语用、语言习得、失语症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概念隐喻 隐喻的认知研究可追溯到18 世纪。约在1725 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G. Vico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一书中阐述了其认知观点。然而,把隐喻的研究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标志却是Lakoff &Johnson (1980)。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比喻性语言与非比喻性语言本质上无甚差别;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完全不带隐喻的句子大概只占极少数。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

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情景语境探究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境观 对于语境的阐述,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所创立的理论,他于1923年最早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一概念。他在南太平洋进行人类学研究时发现,原始语言中几乎所有词语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一定的语境,如果不把语言放在情景语境中,就很难正确地理解语言。后来,马林诺夫斯基又于1935年提出了“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的概念,他指出情景语境之上还存在着文化语境,认为具体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一个词语的意义部分地存在于它的文化语境之中。20世纪50年代,伦敦学派创始人弗斯(Firth)继承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他吸收了“语境”概念,并对之进行了进一步地阐述。弗斯认为,语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言语事件参加者的相关特征,如人物、性格等,既指参加者的言语活动也指参加者的非言语活动;2)有关事物;3)言语活动的影响。弗斯的学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进一步完善了弗斯提出的语境理论,他在研究初期提出语境是主题(thesis)、直接语境(immediate situation)及更广阔的语境(wider situation)的汇集,其中主题是说话的中心内容或事物本身,直接语境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更广阔的语境则是说话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地域和时代等。后来,他进一步概括了自己的语境观,提出了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即: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 概括起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语境的界定和描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下文语境(1inguistic context,co—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cultural context)。上下文语境是语篇内部的环境,主要指一个语言单位与它所处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体现在语音方面、语义方面以及语法方面。因此上下文语境可以具体划分为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以及语法上下文。情景语境主要指语篇的即时环境,不但包括说出来的话,而且还包括面部表情、姿势、身体活动、所有参与交谈的人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一部分环境。旧1文化语境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相互关联,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实例,文化语境是情景语境的抽象系统。”至此,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三元论”的语境观,下面将重点讨论其中的情景语境。 二、情景语境的功能解析 相比研究语篇内部环境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属于语篇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于语篇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同时,对比具有总体性、模糊性、远距离性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因为是直接语境或现实语境,具有个体性、具体性、近距离性的特征,体现出与语篇语义功能更为直观的联系,有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具体语篇的信息。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界,情景语境理论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段,在众多语言学家的努力之下,其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丰富,由马林诺夫斯基最初提出这一概念,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谈论最多的是韩礼德提出的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理论,主要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简单来说,话语范围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话语基调指的是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和交际意图;话语方式指的是交际的媒介或渠道。具体来说,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主要包括以下

《语言学纲要》考研复习资料全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导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 ?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 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 学两个领域。 3 ?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 而研究语言的。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 1 ?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5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的两个有限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 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 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2. 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 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一- 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3. 大脑左右半球分工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4. 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 不足。 5. 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 就不能独立存在。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文化语言学

简答题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学术贡献? 该书专门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当时以语言形式研究为主的时代卓然而立。它论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②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③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④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⑤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⑥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实际上是一本词汇与文化的专门著作。 2.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 异:人类语言学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方法如参照法、认同法等。 3.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联系与区别? 同:都强调人类与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4.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 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应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一种功能,而不是具体的文化因素。 5.中国文化语言学有几个学派?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个: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派、以陈建民为代表的社会学派。 同:语言研究必须要与它的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几乎全盘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建立独立的文化语言学科,注重语言的个性,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等。 异: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语言的人文属性;怎样评价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如何。文化派: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参照比较研究,认为可以从汉语来探求文化,也可以从汉文化来探求汉语。文化认同派:注重对汉语的文化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汉语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文化的结晶,追求汉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一致性。社会学派:注重探求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变异和运用规律。 论述题 1. 这是几组关于称谓语的原式和变式,对变式结构的特点 进行分类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叶利钦——叶氏,奥巴马——奥氏 马拉多纳——老马;贝克汉姆——小贝 穆托姆博——穆大叔;霍华德——霍二叔 莎士比亚——莎翁;萨马兰奇——萨翁 第一组是总统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加上“氏” 很显然是中外结合原因是中国人命名的是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进行的即姓+氏这种表达有庄重义故用于总统第二组是加了词头即 在人的姓前加上老或小这样的词头原因表示亲切和喜爱第三组名字的头字加上辈分 这里是按年龄转换的原因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喜爱最后一组在名字的头字加上翁翁指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_适用语言学探索

11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常晨光,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廖海青,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 学,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适用语言学探索常晨光 廖海青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一向重视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辩证互动。韩礼德的目标在于构建一个适用语言学,用语言学理论帮助人们解决在工作中使用语言时遇到的问题。本文旨在评述韩礼德就词汇与语法、系统与语篇、口语与书面语等一系列语言中互补性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并讨论其对构建适用语言学的意义。我们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化的语言学理论,是一种关注社会行动的新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它强调语言学的社会理据和社会责任,能够在实践和应用的辩证互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实践;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10)05-0011-04 1.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进路不仅注重同时探讨作为系统的语言(l anguag e a s sy ste m )和作为语篇的语言(language as tex t),还重视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注重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事实上,对很多中国学者和英语教师来说,该理论的吸引力之一就在于其适用性。黄国文(2000)在回顾系统功 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时曾指出,中国的系统功能语言 学研究迅猛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理论的!实用性和可用性?,因为系统功能学派!注重研究活生生的语言和语言的使用,是非常适合语篇分析的理论?。本文拟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问题讨论语言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的辩证互动关系。 2.语言中的互补关系:适用语言学理论的探索 最近几年,H alli day 多次提出,他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适用语言学?(appli able li nguistics)。据我们所知,H a lli day 第一次正式使用app liab l e li nguisti c s 这个词语是在2006年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语言研究智能应用中心?的成立仪式上。他在题为!W o rk i ng w it h m ean i ng :tow ard s an A pp liable L i n guisti c s ?的演说中明确提出,一个!适用语言学?应该关注解决人们在使用语言、制造意义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一点明显反映在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语言研究智能应用中心所设定的具体研究目标上。 !适用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提出立即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2006年12月,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主办了第一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研讨会,会议的主题就是!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M a tthiess en(2006)以!Sy stem ic F uncti ona l L i ngu isti c s appli ability:area s o f re search ?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领域。在2007年第10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上,胡壮麟教 授(详见胡壮麟,2009)在大会发言上也曾对appli able li ng uis tics 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适用语言学的目标、工作机制和突破点等问题做了非常有启发性的讨论。 在2008年出版的Com ple m enta rities in L angua ge (#语言系统的并协与互补?)一书中,Ha lli day (2008:189)对appli able li ngu istics 的含义作了进一步解释:所谓!适用语言学?,就是指能适用于帮助众多在工作中需要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语言打交道的人的语言学理论。在这本新著中,Ha lli day 通过讨论语言中的三种互补关系,即词汇与语法的互补、作为系统的语言与作为语篇的语言的互补、口语与书面语的互补,强调把理论看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源,旨在建立!一个连贯的适用语言学理论?。(H a lli day ,2008:ii) 2.1词汇与语法的互补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里,语言是多层次的,由 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三个层次组成,这三个层次之间则通过体现关系相连结。意义编码为措词(w o rding ),即词汇语法层的选择,措词又编码为语音。词汇和语法处于同一个层次,是语言的中心层,都是构建意义的源泉。(H a lli day,1994,2004) 在词汇语法层,词汇和语法同处于一个连续统的两端,两者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H a lli day 将其统称为l ex ico g ramm ar 。H a lli day(2008:31)强调,词汇和语法应被看作同一组现象,我们可以选择从任何一端进入。他说自己是位语法学家,而语法学家之梦在于将词汇看作为语法的一部分;而词汇学家(如已故的John Sinc lair)之梦则在于将语法看作为词汇的一部分。从意义建构的角度来讲,它们构成不同的选择。功能语言学家将词汇看为!最精密的语法?:词汇是在词汇语法网络系统中沿精密度阶不断扩展最终生成的结果。随着我们向系统网络右端移动,越来越多的意义特征被词汇化。Ha lli day (2004:44)曾通过一组!言说?动词(v erb s o f say i ng)的选择过程说明!词汇作为最精密的语法?的原则,在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理论脉络

西方语言学理论脉络 一17C—18C 《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法> 安托万·阿尔诺&朗斯洛 西方第一不语法理论著作,在17世纪到19世纪初一直为语法学界权威性 的经典著作。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运用一种哲学理论来解释传统语法体 系,并在一个历史时期内被认为有道理 主要观点:(1)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决定语言形式。 (2)逻辑和语法基本是一致的,逻辑规则可以用来解释语法现象。 (3)什么是唯理主义的普遍语法:唯理主义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而人类理性是共同的,因此语言和语法也有共性。 (4)核心观点:把语言形式分成两类:一类表示思维对象,即表示概念;一类表示思维方式,即表示判断。 二19世纪 19C,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得到空前发展。 1拉斯克:<丹麦> 历史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后来被格里姆继承和发展。 2 雅各布·格里姆<德国> 《德语语法》是一部日耳曼语的比较语法。“描写语言,而不是为语言作规定”。第二版,系统地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被称为“格里姆定律”。 3洪堡特<德国> ,在19C历史比较方法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他走在同时代人之前,致力于探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问题,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其思想对20C语言学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 《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论人类语言结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主要观点:(1)人脑里天生有创造语言的能力。语言是大脑的一种能力,讲话人能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 (2)继承海德,认为各种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的。 (3)受康德哲学影响,认为语言的内在形式对感觉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加以概念化。语言不同,其内在形式也不一样,对相同的感觉经验整理的结果也就不 同。思维和感觉中有通过语言才能确定,才能变成有形的东西,才能得以传 播和交流。思维和语言师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4)区分了三种语言类型: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黏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 (5)他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言,梵语则是典型的屈折语,包括粘着语在内的所有其它语言处在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 (6)世界上的语言有比较完善和不太完善的区别。但没有优劣之分。即使是最野 蛮的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予以歧视,或贬低它的价值,因为每种语言都是人 类原有的创造语言的能力的表现 4 奥古斯特·施莱歇<德国> 《印欧语言比较手册》 贡献:(1)语言亲属关系的理论 (2)重建始源语的比较方法 (3)对语言的分类 5 新语法学派

浅谈刑福义的《文化语言学》

浅谈刑福义的《文化语言学》 外汉0712 庄丽梅 2007513060 ?文化语言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见端倪,且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不久即掀起了一股股?文化语言学中国潮?。许多学者都纷纷出版有关于该命题的专著,如: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日本社会语言学家铃木孝夫的《语言与文化》申小龙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等。但在我看来由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担任主编,湖北省武汉市的语言学工作者集体编著的《文化语言学》,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文化语言学?作为书名的关于文化语言学的学术专著。 该书在总论中系统性地讲述了文化语言学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其的研究小史,这样能够让读者们先认识一下何谓?文化语言学?以及该书的一个总的大纲。在上编?语言——文化的符号?和中编?文化——语言的管轨?中编者们从两个方向全面、透彻地阐释了语言——文化的关系,○1从语言中去考察研究文化的结构层次和发展变化,进而验证语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2研究文化对语言系统、语言观念、发生发展及其接触融合的影响。在这两编中编者们都用了四个章节来研究,前三个章节都是从一些小的方面来看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第四章就会系统地概括语言对文化或文

化对语言的影响,那么该书是如何在这两编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下面就讲一下这两编的内容:○1上编的第一章详细地阐述了文化的物质、制度、心理层次在语言留下的痕迹,引用了大量的古代经典来加以证明;在第二章中又从古文字与古文化、语言的分化融合、专门用语和准语言来看文化的发展轨迹,从多方面来阐明观点,如姓名、地名、礼仪、体态语、绘画等语言;在第三章主要讲的是语言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文字对其的辅佐、词语借用对其的记录;在第四章中就比较全面地讲述语言是如何作为文化的符号的,如在宗教、文化艺术中的应用及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2中编的第一章也是从语法、语音、语用及语言观念等四个方面来讲文化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观念的影响,第二章就讲文化对原始语言、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地域变异及语言的社会变异等的影响,第三章是研究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语言的四个方向入手:双语双方言、语言政策和规划、语言成分借用及语言混合和替代,这就与社会接轨了,有涉及到社会语言学,第四章详细阐明文化对文字和准语言的影响。当然编者们在阐述这些论点时引用了大量的文字和事实,是论点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新增的下编则是讲一些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专题研究,有十二个专题,都是有关文化语言学的。 而该书自1990年初版问世以来,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备受众位专家学者的推崇。而它之所以能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主要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影响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大地冲击了当时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他认为布龙菲尔德等人的理论只是研究了语言行为,不能说明语言能力。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理性主义的,而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则是经验主义的。 也称转换-生成语法。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创建人N.乔姆斯基。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这个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学派,在几年内就一跃而为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流派。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就内部分裂,70年代后更是声威渐减,而80年代又趋上升。目前该学派有东北语言学会与欧亚语言学会两个国际性组织,出版《语言学探索》等国际性学术刊物。 性质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外表化的语言指言语行为,说出来的话,音义结合的词句等;内在性的语言指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 范围生成语法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生成语法学一般不研究话语的社会内容、交际功能和说话的环境等等。 目标过去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观察语言现象并把它分类为目标,致力于搜集和处理语言素材;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例如它要说明儿童为什么能在2、3年内学会语言。 表达方式生成语法学与传统语法学的一个区别,是它使用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来规定概念,表达规则,所以称为形式化的语法。 生成语法学家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大脑的一种独特的认知系统──语法系统,因此乔姆斯基认为它属于经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最终将归入研究人脑机制的生物学。乔姆斯基说,与其把生成语法看作一种理论,不如看作一门“学科”,其性质和研究方法与以往的语言学有本质的区别,而与其他自然科学则基本一致。 发展过程一般人认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有4个发展阶段,但是他本人认为只有两个转折点。下文按他本人的意见,分语法规则系统和语法原则系统两项来叙述。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英语语言学下复习资料

一、填空 Chapter 5 1. One difficulty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is that the word “meaning” itself has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ir book The Meaning of Meaning written in 1923, C.K. Ogden and I.A. Richards presented a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main definitions which reputable students of meaning have favoured”. 2. G.Leechin a more moderate tone recognizes 7 types of meaning in his Semantics, first published in 1974. 3. 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kinds of sense relations recognized, namely, sameness relation, oppositeness relation and inclusiveness relation. Chomsky’ of Syntactic Structure(1957) helped to ignite the cognitive revolution. 5. The exist three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ognition: the formal approach,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ural approach. 6.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s are acquisition,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7.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we store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perties of words in our mental lexicon心理词库, and retrieve this information when we understand language. 8.Similarity and frequency bot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ding language, with the novel items being processed based on their similarity to the known ones. 9.According to cohort model集群理论proposed by Marslen- wilson and Welsh in 1990. Chapter 7 *四个代表人物 10.Malinowski马林洛夫斯基claimed that” In its primitive uses, language functions as a link in concerted human activity…” 11.Firth福斯,a leading figure in a linguistic tradition later known as the London School, tried to...In the end, he developed his own theory of Context of Situation. 12.M.A.K. Halliday韩礼德,whose contributions to sociolinguistics could be …. , and his linguistic model i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13. Eugene Nida尤金奈达, a well-known linguist and traditional theorist,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14.Hypothesis has alternatively been referred to as linguistic determinism 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 15.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中,there are five types of sub-culture 五种次文化形态we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1)ecological culture (2)linguistic culture (3)religious culture (4)material culture (5)social culture.[Nida,1964] 16.During the whole 20th century, a great deal of efforts has been taken to treat the inquiry of linguistics as a monistic一元观or autonomous pursuit自治性of an independent science. Chapter 8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