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设计复习资料

一、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概述

A、教学系统设计(乌美娜):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B、教学系统设计的5个基本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以多种理论为基础。

教学设计是一个应用的和解决定向的领域,它需要应用许多基础理论作为制定决策的依据。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不是少数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二是建立在已被实验研究所证实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些科学理论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

2、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促进其发展,而教学设计作为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其目的也指向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系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二是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其关键在于认知策略的掌握。

3、教学系统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连接科学”,是一种按照学习科学与教学科学的原理,为了学习目标的实现而对教学进行规划的技术过程。教学系统设计强调必须遵循设计的规则和程序。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目的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规划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教学系统设计既是教学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学设计活动的产物。

5、教学系统设计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活动。

绝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项目需要具有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有时甚至还需要用户对象的参与。

C、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

1、学习需要分析。

它的目的是要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辨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同时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实质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它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起点,并以学习起点为终点,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

3、学习者分析。

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4、学习目标的阐明。

就是要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并使他们具体化。也就是要编写一系列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把他们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

5、学习评价。

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是通过搜集、分析和描述各种有关资料,并将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对比,以便对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6、教学策略的制定。

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组合型,即针对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灵活的适用于各类学生的教与学的可行性,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合形式等的有机组合,实现优化和整体功能的系统性。

7、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教学媒体对于促进完成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特性和教学功能,来选择和利用媒体,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

8、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进行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确定判断质量的标准;收集有关信息;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

D、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模式(系统分析模式、过程模式、目标模式)与一般模式的关系

二、前端分析与学习目标设计

A、需要:指事物的目前状态与所希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B、学习需要: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C、学习需要的3个基本方法

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1)定义:是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要求)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2)数据收集的方法

①按照形成的指标体系来设计测验题、问卷或观察表,然后通过分析试卷和问卷以及观察记录直接从学习者处获取信息。

②根据指标体系,分析学习者近期的测试成绩、产品合格记录等相关的现成材料。

③召开教师等有关人员的座谈会或对他们作问卷调查,按形成的指标体系询问学习者目前的状况。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1)定义:这是一种根据机构外社会(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习者学习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揭示的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社会实际要求存在的差距,特点是以社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超前性,需科学预测)为准则和根本价值尺度来检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教育、教学的目标。

(2)收集数据的方法

①对毕业生跟踪访谈、问卷调查,听取他们对社会需求的感受,以及工作后对学校教育或培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中不仅获得关于社会期望的信息,也获得学习者现状的信息。

②分析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记录,了解他们对职工的要求和对毕业生的评价,获得工作需要和对教学的改进信息。

③设计问卷发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得到社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信息。

④现场调查,深入到工作第一线,获得对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第一手信息。

⑤专家访谈,了解专家对社会目前及未来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信息。

3、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

根据外部社会要求调整修改已有的教学目标,并以修改后目标提出的期望值与学习者现状相比较找出差距。

D、教学内容分析的6个方法

1、归类分析法

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例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

2、图解分析法

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教学内容的分析。图解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教学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

3、层级分析法

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4、信息加工分析法

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教学内容。

5、使用卡片的方法

是将教学目标和各项内容要点分别写在各张卡片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安排,经讨论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主要特点是灵活,便于修改及调整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另一特点是形象直观,便于讨论时交流思想。

6、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一般步骤: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作出目标矩阵;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E、为什么学习需要分析、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构成了前端分析

在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中,学习需要分析处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第一环节;基于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教学系统设计人员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而学习者学习需要的满足除了需要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外,学习者自身知识水平与学习风格也影响和制约着学习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因而对学习者的分析也成为教学系统设计前端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F、五要素目标表述法(写例子)

加涅认为一个较为准确的学业行为目标必须说明怎样去观察一个业已习得的教学结果。他所说的学业行为目标即学习目标。加涅认为,学业行为目标中必须包含:学业行为的情景;习得能力的类型;学业行为的对象;运用习得能力的具体行为;与学业行为有关的工具、条件或限制。

按学习结果的不同分类,加涅选用了九个不同的“习得能力动词”,分别代表智力技能的五种形式和其他四类学习结果。

如何把课程的教学要求改写成“五要素学业行为目标”,这同确定教学要求所期望的学习结果有直接关系。下面分别对五类学习结果的学业行为目标编写进行举例说明。先看智力技能的五种形式(在下面的例子中,分别以S、V、O、A、C表示情景、能力动词、对象、行动、限制五要素)

1、智力技能

(1)辨别:[S]呈现画有三架飞机的图片,让学生[V]辨别,[A]指出其中一架形状与另两架不同的飞机。

(2)具体概念:[S]在一组几何体当中[V]确认[O]锥体,[A]把它选出来。

(3)定义概论:[S]提问什么是“惰性气体”时,学生[A]用定义和例子[V]归类[O]氮、氖等惰性气体。

(4)规则:[S]给10题简单除法题(被除数为三位数,除数为1位数的整数除法)(abc/d)[V]演证[C]不用任何计算工具,[A]写出商。

(5)高级规则(解决问题):[S]给出一项工程的已知数,[A]口头[V]说出工程时间与建筑工人数量之间的关系式。

2、认知策略

[S]给学生10个记忆项目,学生[V]采用[O]关键词记忆法,[C]不借助任何工具,在30秒之内[A]记住这些内容并保持至少两天。

3、言语信息

[S]口头提问,要求学生[C]不看参考材料,[A1口头或书面[V]陈述[O]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4、动作技能

[S]给学生一个皮下注射器,让学生[A]刺准静脉执行[O]静脉注射,[C]误差小于二十分之一。

5、态度

[S]在有朋友吸烟的场合,[V]采取[O]不赞成的态度,[A]拒绝接受别人敬烟。

G、ABCD法(写例子),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audience)、学习的具体行为(behavior)、限制条件(condition)、行为的标准(degree)。

1、A—对象(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

学习目标的表述中应该明确指出目标所指向的对象,例如“大学一年级新生”、“参加在职培训的高中数学教师”等。有的学者还主张在学习目标中要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2、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

在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中,实际的行为及其结果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它说明了学生通过学习所能够完成的特定而可观察的行为及其内容。描述行为及其结果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表述行为的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用来说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生所做的事情。

3、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

学生在证实其相应的行为及其结果时,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学生证实其终点行为时,我们常提出相应的限制条件。行为的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因素:

①环境因素(气温、光线、地点、噪音等)

②人的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学生独自完成等)

③设备因素(设备、工具、图纸、计算器、说明书等)

④信息因素(教科书、笔记、资料、图表、词典等)

⑤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证实学生的行为表现,提供什么刺激条件以及刺激的数量如何等)

4、D—标准(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

行为的标准是指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为了使学习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应该对学生行为的水平进行具体的描述。学生行为表现的熟练程度一般而言是具有差异的,而且幅度可能很大。在学习目标编写时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

A、抛锚式教学模式

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基本步骤:设置锚--围绕锚组织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消解具体的锚--效果评价

1、设置锚——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发展要求创设真是的问题情境。

2、围绕锚组织教学——优点是,对于教师,这比寻求所有的资源以完成任务更加易于掌握;“锚”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知识背景,有助于学习者与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锚”提供了学习者自我敏感的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保证他们尽可能的从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理解。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消解具体的锚——抛锚式教学模式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应该在情景化与非情景化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平衡,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要能够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迁移。

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猫”中的问题,而且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地解决背景中的真实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B、支架式教学模式

要求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基本步骤: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搭脚手架——确定要建构的知识,围绕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呈现一定的问题情境,由此将学习者引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为学习者的建构活动提供基础。

独立探索——让学习者在支架的帮助下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探究的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

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效果评价——包括学习者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C教学组织策略的宏策略——细化理论

1、细化理论的内容:“一二四”。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

(1)一个目标:指细化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即当前所教学科知识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2)两个过程:指细化理论主要通过两个设计过程来实现上述目标,一是“概要”设计,二是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概要设计是指从学科内容中选出最基础和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作为初始概要。学科知识内容通常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概念性内容(说明“是什么”)、过程性内容(说明“如何作”)和理论性内容(说明“为什么”)。所有这三种内容都可通过适当方式呈现给学生,但在某个教学单元之中占优势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种,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这种内容中选出初始概要。

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概念性的,则初始概要应包含一个概念定义、若干个概念实例和把概念应用于新情境的练习;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过程性的,则初始概要应包含该过程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实施步骤;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理论性的,则初始概要应包含该理论的最基本原理及最主要观点。

如果某个概念或原理很抽象或者较难理解,就要利用形象化的比喻或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讲解。

任何学科内容都可按照细化理论的方法加以组织和排序,而不管这些内容是概念性、过程性或是理论性的。

一系列细化等级的设计,要求对选出的初始概要不断进行逐级细化,细化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逐级加深。等级为1的细化是指对初始概要按照上述“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作适当的扩充,使之变得更充实和更具体一些;等级为2的细化除了是对等级为1的细化结果作进一步细化(而不是对初始概要细化)以外,其它过程和等级1相同。换句话说,每一级细化都是前一级呈现内容的深入与扩展--通过每一次细化,使教学内容越来越具体、深入、细致。如此继续下去,直至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科内容复杂程度为止。

由以上分析可见,每一级的细化结果都是其下一级细化的“概要”。这是细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事实上细化过程就是对初始概要不断完善与深化的过程。

由以上分析还可看到,一方面,在同一等级上可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其复杂程度相同);另一方面,也可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相继的等级中不断细化(其复杂程度不同)。这使按细化建立的教学系统有较大的灵活性:既可通过横向(同一细化级别)了解学科内容各部分当前的细化情况,又可通过纵向穿过一系列细化等级达到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了解。

(3)四个环节:是指为保证细化过程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必须注意四个教学设计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四个环节是“选择”、“定序”、“综合”和“总结”。

①选择:指从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选出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和单元或课程的教学目标所要教的各种概念和知识点,从而为概要设计作好准备,这是细化理论的初始设计任务。

②定序:目的是要使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内容)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次序来组织和安排,这既是概要设计和细化系列设计的指导思想,又是设计的基本内容,应该贯串在这两个设计过程的始终,从而保证每次细化结果的一致性。

③综合:作用是要维护知识体系的结构性、系统性,即确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综合应使学习者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在更大的概念图中(乃至整个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在每一级细化过程中都将有两种形式的综合发生:内部综合与外部综合。内部综合用来阐明给定的量化等级之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外部综合则用来阐明给定细化等级内的主题和已经教过的其它主题之间的关系。

④总结:总结对于学习的保持和迁移都是很重要的。细化理论中包含两种总结:一种是课后总结,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进行,用来对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和概念进行总结;另一种是单元总结,在一个教学单元将要结束时进行,用来对本单元之内所教过的所有知识和概念进行总结。

在上述四个环节中,选择为概要设计作好准备,定序为各级细化提供统一的指导方针以保证每次细化结果的一致性,综合和总结则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与知识整体的关系,从而把每次细化结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互不相关的各种知识点的堆砌。

2、细化理论的七种策略成分:精细加工排序、学习先决条件排序、总结、综合、类比、认知策略激发者、学习者控制方式。

(1)精细加工排序

主要涉及到:在具体的、有意义的、应用的水平上对一般观念作出“概要”,提出少许最基本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并且该概要只能在概念、程序和原理三种内容中挑选其一种内容,由此把握整门学科的基调,学科的其余部分作为对概要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学习先决条件排序

学习先决条件排序是建立在学习结构或学习层级基础上的。学习结构表明了在某一特定观念学习之前必须先学会那些事实或观念。

(3)总结

总结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对已经教过的每个观念和事实进行简要的说明;

②每一个观念都配有一个参照型例子;

③每个观念都配有几个诊断性的、自测性的练习题。

(4)综合:是将已经教过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和整合起来。有两种类型:内部综合——用来表明一堂课内新教的各种观念的联系;外部综合——用来表明一堂课内新教的观念与已经教过的一组观念之间的联系。

(5)类比

当将要学习的新观念难于理解或者对学生来说缺乏直接意义时,类比是大有裨益的。

(6)认知策略激发者

激发学习者的认知策略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所涉及的教学情境中要求学生运用特定的认知策略,学生不一定会认识到他实际上在使用认知策略(隐式)。二是用指导语或指令的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先前学过的认知策略(显式)。

(7)学习者控制方式

学习者控制方式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是指学生能够自由的对内容、速率、位序及呈现方式、认知策略等进行选择和排序。

3、细化理论的应用步骤

瑞奇鲁斯提出运用细化理论设计教学的程序有六步:

(1)教学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定一种内容组织方式,即概念性、程序性、或理论性。

(2)教学设计人员必须开发一种承担组织性内容的组织结构,它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或任务说明的形式。

(3)用系统的方式分析组织结构已确定组织内容的哪个方面将在概要中呈现以及哪些方面将在细化的各种水平中呈现。

(4)要使得“骨架”有血有肉丰满起来,需将其他两种添加进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的先决条件。

(5)再把学习内容安排在不同水平的细化之后,还要确定每堂课的深度和范围。范围一般来说是有组织性内容和重要的支持性内容实现决定的,而深度则是受学生学习负担合理程度制约的。

(6)每一种水平精细加工的每堂课中,其内部结构要实现规划,包括学习先决条件、动机成分、类比、综合、总结以及扩展的概要等。

D、教学组织策略的微策略——加涅“九段教学”策略

引起注意;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生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促进记忆和迁移。

由以上九大教学事件所组成的教学程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教师在具体应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这九个方面组成的教学活动过程只是教学程序的基本框架,而非缺一不可、不可调整的刻板程式。

其次,这九大教学事件的设计,较多地是从替代型教学策略范畴考虑的,如果完全照搬地应用,那么就会陷入策略的单一化,而会忽视生成型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哪些活动由教师来安排,哪些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应用。

四、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

A、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

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4、最小代价原则

选择教学媒体,要根据能得到的效能和需要付出的代价来作决定,力求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获。

5、共同经验原则

选择的教学媒体,它所传输的知识经验,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否则,学生是难于理解、掌握的。

6、多重刺激原则

选择的教学媒体,应是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7、抽象层次原则

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它所提供的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水平、智能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每个层次,都包含一部分具体成分和抽象成分。这两种成分的比例,依学生水平而有所改变。

B、远程教育中媒体选择的ACTIONS模型(贝茨模型)

1、可获得性: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及其所在学习环境的情况,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对媒体的使用情况不同。

2、成本:媒体的成本包括制作成本、设备成本、发送成本。远程教育中的媒体支出主要用在制作和以后的循环更新上,而不是最初的设备投资。

3、教与学:每一种媒体对信息都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它们的特点和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印刷材料、广播、计算机会议系统。不同媒体对开发学习者的技能有着不同的作用。表现力强且学习者可控性的媒体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技能。

4、交互性和用户友好性:影响人机界面的三个因素:积极主动学习的需要;使用媒体简单化或透明化的需要;教师和学习者控制教和学的需要。

5、组织问题:组织需要哪些变革来推进这项技术的使用。

6、创新:资金总是与使用新媒体紧密相联系。创新也是一把双刃剑。

7、速度:媒体的更新速度。

五、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

A、学习量规评价

1、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往往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2、量规的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量规没有采用表格的形式,也有的量规并不分等级,而是给出所要求的最高标准。

3、常用的量规模板,左边竖栏是定性描述的评价维度,相对应的横栏有不同等级行为(认知或技能表现)的定性描述和分值;分数栏用于记录个人或者小组的定量评价分数;底栏用于教师、管理者、学生或同伴进行定性评述。

4、一个有效的量规的设计步骤:明确学习目标;列出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标准及水平等级;给每个水平等级分配分值;检查、测试、修改量规。

5、基于量规的学习评价过程:确定学习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呈现评价量规;展开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展示;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估反馈。

6、量规评价特点:

①在学习开始时向学生提供清晰的作业标准和规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导向作用。

②它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更具有可操作性、准确度高、全面公正的特点。

③量规这种可视化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量规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可以有效降低在评价学生学习时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

④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要达到的学习标准。

⑤能使标准公开化,意味着量规将在学生、父母和社会中开放共享,有助于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灵活丰富,评价手段方法多样化。

B、学习档案评价

1、学习档案用于存放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学习成果”。如,文章、美术作品、文学作品、返回来的试卷、调查记录、报纸剪接、照片、会议记录、等等。把这些学习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文档,用于对学习的回顾以及自我评价和包括课程在内的外部评价。因此,学习档案既是物品、也是一种思想方法、还是一种做法。

2、特点:有助于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和评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楚的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发展,实现评价的真实性和过程性。有助于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可以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在自己当前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

C、学习契约评价

1、也称为学习合同,这种评价方法来源于真正意义上的契约或合同。

2、学习契约是一种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它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等。学习契约可以说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双方持续不断、一再商讨的协议过程,特别强调教学双方在作出决策中的相互关系及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定。

设计学习契约的步骤:诊断学习需要;界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资源及策略;确定完成学习目标的证据;选定评价证据的工具及标准;教学双方共同商讨学习契约;履行学习契约;评价学习活动。

3、优点:(1)可以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2)可使教学更具弹性,更能顾及学习者之间的差别;(3)能有效的控制学习程序;(4)能够同时培养教与学双方的教学设计能力;(5)学习者具有一定的主动权,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缺点:(1)学习者可能对未知产生恐惧、退缩或反感;(2)当学习者规划能力不足时,可能会影响学习的质量;(3)课程时间可能造成重大压力。

六、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设计、教学设计

A、系统设计(以八大系统为例进行设计)

1、网络课程八大构成构成

(1)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内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室系统:包括实验情境、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帐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分析等

(5)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6)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7)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区、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8)开放的学习环境系统:包括拓展知识、参考文献、网址等

2、网络课程设计案例——以《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为例

(1)网络课程总体框架的设计

根据《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结构复杂的特点,本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没有完全按照课程的具体章节要求,而是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对课程进行重新的组织与调整。结构框架如图(见下页)所示,本结构框架的设计体现了

网上课程的教学特点,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和协作学习的特点。

(2)网络课程体系的设计

a、《有机化学》网络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包括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教学内容展示区,包括同分异构、有机反应机理、烃、碳水化合物、周环反应等九个教学单元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主要功能按扭区,主要包括七个功能按扭如网络电话、在线讨论、联机论坛、专家在线、学习园地、诊断评价和导航图等,主要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第三部分相关信息区,主要包括课程简介、信息公告、教师信箱等。

b、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没有完全按照课程的具体章节要求,而是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对课程进行重新的组织与调整。包括:碳水化合物、同分异构、有机反应机理、周环反应等九个学习单元内容,对于教学的难点部分如复杂的反应机理、反应过程、变旋现象等,采用三维动画进行模拟,并辅以结构式进行对比,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学习者可以随时调用资料库、协作学习工具进行辅助学习与讨论交流。

c、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的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d、诊断评价的设计

▲反馈的设计▲自学提纲与形成性练习的设计

(3)导航策略的设计

目前软件中使用较多的导航方式主要有:提示导航、导航图导航、菜单导航、书签导航、检索导航、演示导航、知识点导航、触摸区导航、热键导航以及准确方便的跳转关系等。本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借鉴了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方式,以伸缩列表的折叠大纲来建立导航条,这种导航方式的设计将资源管理方式、信息检索方式与导航方式统一起来。

(4)交互策略与界面的设计

a、交互策略的设计

交互是实现协作学习的必要条件,解决交互问题仅仅是实现网络协作学习的第一步,要使学习者产生协作学习行为,必须提供协作的机制:

▲支持共享信息

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影响着成员及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共享信息的功能,不仅可以使成员个体获得更多、更广、更新的信息,而且也会使协作组成为信息接受的整体,加强内部凝聚力。

▲支持共享活动

协作学习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一系列共享活动如小组讨论、轮流发言、流线操作等来实现的。

▲支持角色扮演

在网络课程的协作学习中学生各司其职,共担荣辱,主要包含正互依赖性、个体职责等协作学习中的两个基本要素。而且一些非常重要的角色如调停者、指导者、组织者等是复杂协作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b、界面的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是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通道,其设计是软件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本课程中,系统的交互界面以Web浏览器为基础。界面设计时根据软件的内容和使用对象的特点,结合本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协作、轻松的环境下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任务。因此,设计能够吸引学习者注意,看起来容易明白、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的友好交互界面,才能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

B、教学设计(以教学软件为例进行设计)

1、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点

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类型

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

模拟试验型;训练复习型;

教学游戏型;资料、工具型。

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

(1)软件的教学设计

①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什么?传统方法为什么不能很好解决?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什么特点来解决?

②学习者特征分析

起始能力的预估(已备基础、态度);一般特征的鉴别(从事该学习产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

③媒体信息的选择

a、确定媒体的使用目标(媒体所起的作用)

呈现事实;创设情景;提供示范;解释原理;探究发现。

b、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

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动画;音频;视频。

c、选择媒体的类型与内容

④知识结构的设计

a、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涵盖所有知识点;知识点的排列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b、体现学科教学的规律

不同学科有不同教学过程;不同学科有不同教学特点。

c、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

知识体系又有一定的功能

⑤诊断评价的设计

a、提问部分

b、回答部分

c、反馈部分

思考:如何进行儿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判断选择题 (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

发展变化。 2.恩格斯曾说“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这是对巴尔扎克的批评。3.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4.《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是“德国第~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5.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 6. 英国的“救世军”是农民阶级的宗教慈善团体。 7.《城市姑娘》是哈克奈斯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作品。8.恩格斯曾指出“浪漫主义的最伟大胜利”是巴尔扎克的最重大的特点之一。9.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10.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著名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的男主人公。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成于 ________年9月。 1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麦克佩斯》、《李耳王》、《________》。13.1838年,英国掀起了向国会请愿的运动,史称________运动。 14.被恩格斯称为“革命的平民”的是l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领袖________。 15.《神曲》的作者是________。 16.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的是古希腊悲剧作家________。 17.《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________、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18.沙皇的“沙”字,是由拉丁文——转化而来的。 19.“一切左拉”指________主义文学流派。 20.19世纪初叶,以欧文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流行,他们的理论脱离工人运动,是建立在________主义基础上的。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

隧道工程期末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1.隧道的构成及分类 隧道构成:主体建筑物(洞身衬砌、洞门) 附属建筑物(通风系统、照明系统、防排水设备、安全设备)隧道分类:按用途(交通、水工、市政、矿山隧道) 按底层(岩石、土质隧道) 按所处位置(山岭、城市、水底隧道) 按施工方法(钻爆法、明挖法、机械法、沉埋法隧道) 按断面形式(圆形、矩形、马蹄形隧道) 按开挖断面大小(特大断面、大断面、中等断面、小断面、极小 断面隧道) 按长度(特长、长、中长、短隧道) 2.隧道洞口位置的选用原则 总原则:早进洞、晚出洞;目的:确保施工、运营的安全 具体原则: 1.洞口应尽可能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处,不应设在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 中心 2.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正交处 3.隧道洞口的路肩设计标高,应高于洪水设计标高 4.边坡、仰坡不宜开挖过高,以保证洞口安全 5.当隧道穿过悬崖陡壁时,可贴壁进洞 6.当洞口地形平缓时:由于选定洞口位置有较大的伸缩范围此时,此时应结 合洞外填方路堑施工难易、路堑排水支农要求、弃碴场地、施工力量及机械设备等情况全面考虑 7.注重环境保护 3.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什么作为依据? 平面位置与立面位置的选择 (1)平面位置的选择——选择垭口 (2)立面位置的选择——选择高程 4.隧道位于曲线上的缺点以及隧道坡度折减(原因及要求) 隧道位于曲线上的缺点: ⑴建筑限界加宽,增大开挖土石方量,增加衬砌圬工量; ⑵断面变化,支护和衬砌尺寸不一致,技术复杂; ⑶空气阻力加大,抵消部分机车牵引力; ⑷通风条件变坏; ⑸钢轨磨损增大,养护工作量增加; ⑹施工测量困难,精度降低。 坡度折减原因: ⑴列车车轮与钢轨面间的粘着系数降低; ⑵洞内空气阻力增大。 注: ⑴上坡进洞前半个远期货物列车长度范围内,也要折减; ⑵限制最小坡度:≥3‰。 5.隧道净空与界限关系 机车车辆限界—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净空

(完整word版)2013年10月本科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3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D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王尔德 D、柏拉图 2、认为诗高于其他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D ) A、海涅 B、雪莱 C、华兹华斯 D、锡德尼 3、巴尔扎克是(C ) A、英国人 B、法国人 C、德国人 D、美国人 4、诗歌的“他者”理论是( A ) A、象征主义范畴 B、形式主义范畴 C、新批评范畴 D、存在主义文论范畴 5、马尔库塞是( C ) A、批判现实主义文论家 B、存在主义文论家 C、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D、自然主义文论家 6、接受美学的代表是(A ) A、尧斯 B、伽达默尔 C、利奥塔 D、瑞恰兹 7、“通感”是( C ) A、人与人的感情沟通 B、人有共同的感情 C、五官感觉的转换通融 D、对什么都有感觉 8、扬画抑诗的是( B ) A、莱辛 B、达·芬奇 C、马拉美 D、英伽登 9、提出“寓教于乐”主张的是( C )

A、阿多尔诺 B、本雅明 C、贺拉斯 D、席勒 10、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在自然的主宰,这是谁提出来的 (D) A、雪莱 B、巴尔扎克 C、海涅 D、歌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A B C ) A、历史批评 B、伦理批评 C、原型批评 D、技巧批评 E、社会批评 12、哪些内容是布瓦洛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原则和理想的概括(修辞批判) A、崇尚理性 B、摹仿自然 C、皈依古典 D、三一律 E、荒诞 13、弗莱总结出哪几种文学的叙述和神话的原型( A B C D ) A、与春天对应的喜剧叙述程式 B、与夏天对应的传奇叙述程式 C、与秋天对应的非剧叙述程式 D、与冬天对应的反讽叙述程式 14、利奥特理论的实质在于( A B C D E ) A、解构中心 B、容忍多元 C、反叛现代理性与既有的文化束缚 D、反对用统一的整体性来规范世界 E、反对用固定不变的逻辑与规则来说明世界 15、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批评有哪些内容( C D E ) A、本质还原 B、作家已死 C、意义即事件 D、解释团体 E、反对理论 16、费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ABC )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名词解释: 第二章: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 第三章: 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 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 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4、什么是交往动机? 5、教学媒体: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 6、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7、人际环境设计:包括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与环节。 8、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第八章: 1、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的定义:就是有效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2、系统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看待,主要在教学实施阶段之前对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设计,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按照预期的计划行事,计划贯彻的越完整越准确越好,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 3、关系论教学系统设计: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而是逐渐看是重视教学的“生命性”,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时性,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各种能力。

自考资料《西方文论》模拟试题

自考资料《西方文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创立文艺理论独立体系的是(A)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席勒 2、属于狄德罗著作的是( D ) A、《诗艺》 B、《诗学》 C、《悲剧的诞生》 D、《绘画论》 3、华滋华斯呼呈诗人采用语言( C ) A、贵族 B、书面 C、日常 D、古典 4、布瓦洛( C )人物理论为后来的典型化人物理论作了有力的铺垫 A、个性化 B、独特化 C、类型化 D、共性化 5、莱辛认为诗歌运用的( B ) 符号 A、自然 B、人为 C、天然 D、抽象 6、在柏拉图看来,创作的动力是(D ) A、理性 B、想象 C、幻想 D、灵感 7、提出“意图廖见说”的是(B )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语义学 D、精神分析学派 8、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主角应( A ) A、由顺境转入逆境单 B、由有逆境转达入顺境地 C、处于顺境 D、处于逆境 9、歌德认为,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 A )的掌握和描述。 A、个别 B、一般 C、共性 D、集体 10、俄国形式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D) A、《词语的复活》 B、《散文理论》 C、《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 D、《作为手法的艺术》 11、席勒认为,人对纯朴自然的兴趣是有( C ) 条件的。 A、主观 B、客观 C、主客 D、先天 12、在狄德罗那里,严肃戏剧采取的是( C ) 题材。 A、农民生活 B、宫廷生活 C、市民生活 D、下层生活 13克罗齐主张,直觉就是(B) A、再现 B、表现 C、确认 D、判断 14、布瓦洛的理性原则要求(A) A、形式服从内容 B、内容服从形式 C、形式等于内容 D、内容等于形式 15、尼采认为要重振悲剧艺,就要复活( D )精神。 A、理性 B、感性 C、日神 D、酒神 16、海德格尔指出,诗以(D )确立存在。 A、形象 B、意象 C、意境 D、语词 17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是尼采在( A )中提出的 A、《悲剧的诞生》 B、《权力意志》 C、《人性的、太人性的》 D、《查拉图斯特拉如斯说》 18、柏拉图主张文艺模仿的对象是(C ) A、自然现象 B、人的精神生活 C、感觉世界 D、数的和谐

隧道工程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面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均为隧道。 2、垭口: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较低处,称之为垭口。 3、隧道净空: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4、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5、衬砌内轮廓线:是衬砌的完成线,在内轮廓线之内的空间为隧道的净空断面。 6、衬砌外轮廓线:指为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足够的厚度(或称最小衬砌厚度)的外缘线。该线又称为最小开挖线。 7、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开挖时往往稍大,尤其用钻爆法开挖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 8、洞门:是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口外路堑的支护结构。 9、明洞:采用明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 10、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岩体。 11、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或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 二、填空 1、隧道按用途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与(矿山隧道)。 2、隧道按断面面积分为(特大断面隧道)、(大断面隧道)、(中等断面隧道)与(小断面隧道)。 3、隧道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与(城市隧道)。 4、隧道的特点(隐蔽性)、(施工环境差)、(条形建筑物)与(大量涌水)。 5、隧道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查)与(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6、可行性研究勘察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与(桥隧可行性研究现状)。 7、详细勘察的步骤为(前期的准备工作)、(沿线地质勘察)、(试验)、(整理资料)与(编写详勘报告)。 8、隧道勘察的主要方法有(收集研究既有资料)与(调查与测绘)。 9、隧道勘察的主要手段有(挖探)、(简易钻探)、(钻探)与(地球物理勘探)。 10、隧道的纵坡有(单向坡)与(人字坡)两种;纵坡不小于(0.3%),不大于(3%);控制纵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通风问题)与(排水问题)。 11、隧道断面设计主要解决(内轮廓线)、(轴线)与(厚度)三个问题。 12、道路隧道结构构造由(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两大类组成;主体构造物通常指(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 13、衬砌结构的类型有(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与(复合式衬砌)等。 14、洞门的形式有(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环框式洞门)、(台阶式洞门)与(遮光棚式洞门)。 15、常用的永久衬砌形式有(整体衬砌)、(复合式衬砌)、(拼装衬砌)与(锚喷衬砌)等4种。 16、围岩分级的指标有(单一的岩性指标)、(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与(复合指标)几种。 17、工程地质调查主要采用(直接观察)与(访问当地群众)的方法。 18、我国隧道排防水采用(“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19、隧道通风大体分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方式。机械通风又分为(纵向通风方式)、(半横向通风方式)、(全横向通风方式)与(组合通风方式)四种。 20、围岩压力按作用形态分为(松散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与(冲击压力)。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1)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2. 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调,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这是 3.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 4. 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的观点。(2 5. 学校意义上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 6.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 7. 讲和读在教学活动中是交叉进行的,同时可能还穿插着练习活动。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和读,也 8.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2分)

9. 一位心理学家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10. (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 11. 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 12.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 14. ()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一定教学情景)的媒体。问题的提出可根据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给出。(2 15. 在当代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与儿童认知加工有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中,将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 17.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2分)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约公元前580~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数”。文艺思想:运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作为艺术原则,从数量比例上探寻艺术的形式美,认为“美是和谐统一”。例证:音乐具有高低音;大小两个宇宙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公元前530~前470,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基本着观点:宇宙自然有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美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例证: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黑、白、红、黄的颜色,“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德谟克利特摹仿说公元前460~前370,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从而探寻美和艺术的本质的艺术家。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文艺思想: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摹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认为文艺的创作“不能不竟研究而得”,又认为诗人是靠灵感和天才来写作;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例证:“从天鹅 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

了歌唱”。苏格拉底摹仿说与功用说公元前469~前399,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哲学中心思想:神学目的论。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变化: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从社会角度观察研究文艺;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象”的问题:判断美的标准是“功用”,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美具有相对性;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的目 的。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理式论摹仿说公元前427~前347。哲学思想:“理式”(Idea)论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它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 关考点及试题答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教学系统设计题

教学系统设计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进行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4.教学材料设计的心理学依据包括以下方面:注意、____、记忆、_____。? 5.在教学评价中,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_。? 6.第三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_______、完成体验阶段和_____。? 8.利用计算机确定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可以使用_______法和________法。? 9.在电子教材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媒体质量水平主要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0.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包括两大部分工作,分别是软件的__________和软件的_____。?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2.对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分析的方法是()。? A.只能观察???????????????????? B.只有问卷? C.只好用态度量表?????????????? D.态度量表、观察、问卷、会谈都可以? 3.学习动机对学习与保持的影响是()。? A.学习动机越高越好? B.学习动机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的? C.学习动机对学习与保持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D.学习动机对学习只产生正的作用? 4.“在化学实验时,一不小心,药物会泼溅出来”,这在学习需要的分析中属于()。? A.感到的需要?????????????????? B.表达的需要? C.紧急事故需要???????????????? D.预期的需要? 5.“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在布卢姆的认知领域中,属于()。? A.识记???????????????????????? B.领会? C.运用???????????????????????? D.综合? 6.在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从如下所述中的哪一个层次开始?? ()? A.课程???????????????????????? B.单元? C.节次???????????????????????? D.知识点? 7.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 A.“教无定法”,不必选择?????? B.教师会什么方法即用什么方法? C.根据最新提倡的方法?????????? D.按教学中的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8.教学设计成果是()。? A.就是教学方案? B.一个课件? C.网络课程? D.可以包括教学方案、教学材料和课程等? 10.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是()。? A.发挥首创精神,主动学习,实现自我反馈?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3.贺拉斯:罗马帝国时代著名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一生创作了多种诗歌,留下多种书信,其中一封名为《诗艺》。 ▲文艺观:(1)诗歌应讲求“合式”,要合情合理,人物的语言应和他的身份相符,人物年龄应与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相符合。(2)创作要借鉴传统,要效仿希腊范例。(3)要尊重天才、理智和感情。(4)提出"寓教于乐"。文艺应能够指示人生,寓教于乐,给人以益处和乐趣。这些文艺观共同体现贺的古典主义思想倾向。 4.朗吉弩斯《论崇高》:公元前3世纪,雅典修辞学家。 (1)《论崇高》是罗马时期朗吉弩斯的一篇文论;主要讨论了崇高的含义,崇高的构成因素,崇高与社会文化背景等问题。朗的文艺观与《诗艺》有相似的古典主义倾向,但《论崇高》更具有批判性和超越性。他尊重古代传统,突出天才、激情和想象,推崇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某种浪漫主义观念的成分。 (2)朗吉弩斯认为崇高语言的主要来源有五个。①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③运用(思想、语言)藻饰的技术。④高雅的措词(恰当的选词、使用比喻和其他措词方面的修饰)。⑤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5.普罗提诺:又名普洛丁,是古罗马哲学家,希腊人。是古希腊最后一位重要美学家。他对古代柏拉图以来的文艺美学思想作了较大的改造与发展,所建立的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为

隧道工程(自考复习资料)

新奥法:奥地利隧道施工法,是奥地利工程师布希维首先提出来的。以控制爆破为开挖方法,以 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检测控制围岩的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变动施工 方法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锚喷支护技术基础上总结 和发展起来的。 锚喷支护: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 喷射混凝土是利用高压空气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混合料通过混凝土喷射机与高压水混合喷射到 岩面上迅速凝结而成的。 实际开挖线:为保证衬砌外轮廓,开挖时往往稍大,尤其是用钻爆法开挖时,实际开挖线不可避 免的成为不规则形状,因为比衬砌外轮廓线大,有成为超挖线。衬砌内轮廓线:衬砌的完成线在 内轮廓之内的空间,即为隧道的净空断面。衬砌外轮廓线:外保持净空断面的形状,衬砌必须有 足够的厚度的外缘线,也称为最小开挖线。 墙效应:隧道边墙给驾驶员带来的唯恐和冲撞的心里影响。 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他所需的断面积。 支护结构通常分为初期支付(一次支护)和永久支护(二次支护、二尺衬砌)。一次支护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岩体和阻止围岩的变形、坍塌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木支护、型钢支护、 锚喷支护等。)二次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衬砌结构,有整体衬砌、复合衬砌、拼装衬砌、锚喷衬砌等。 围岩压力: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是隧道支撑和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其 性质、大小、方向以及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正确进行隧道设计和施工有很重要的影响。 空间效应:洞室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受到开挖面的约束。使开挖面附近的围岩不能立即释放其全部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开挖面的空间效应。 弹性抗力: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的产生被动抵抗力,即为弹性抗力。 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面积在2平方米以上者均为隧道。 曲墙式衬砌:对于Ⅳ级以下围岩中,水平压力较大,为了抵抗较大的水平压力把边墙也做成曲线 形状,当基础条件较差时,防止衬砌沉陷,抵抗底鼓压力,使衬砌做成环形封闭结构可以设置仰 拱。 直墙式衬砌:通常用于垂直围岩压力大、水平围岩压力小的情况,一般用于ⅠⅡ级围岩,有时也 用于Ⅳ级。 隧道亮度曲线:沿隧道轴线,由入洞外的接近段、过渡段、中间段直至出口段,司机在白天所需 要的路面亮度变化曲线,称为亮度曲线。 纵向式通风:从一个洞口直接引入新鲜空气,由另一个洞口把污染空气排出的方式,与自然通风 原理是相同的。 半衬砌:拱圈直接支承在坑道围岩侧壁上时,称为半衬砌。 越岭隧道:从一个水系进入另一个水系,路线为穿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 简答题 新奥法施工的原则: 1.少扰动; 2.早喷锚; 3.勤测量; 4.紧封闭。分全断面法、台阶法、分部开挖法。 隧道综合治水的原则:为避免和减少水的危害,我国隧道工作者总结出“截、堵、排相结合”的 综合治水原则,并以模筑混凝土衬砌作为防水(治水)的基本措施。 截:在隧道以外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疏导截流,使之不能进入隧道工程范围内; 堵:以衬砌混凝土为基本防水层,其他防水材料为辅助防水层,阻隔地下水,使之不能进入隧道 内的防水措施,必要时可采用注浆堵水措施。 排,认为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隧道。 结合,就是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适当选择治水方案、做到技术可行、费用经济、效果良好、保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课程代码0815)2005年十月附答案

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课程代码0815)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马克思在《_________》中,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 平衡关系。 2.马克思说:“胡登过多地一味表现“兴高采烈”,具体指剧本中胡登所作的大量激昂慷慨的_________。 3.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_______,而且是它的________。 4.恩格斯说:“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5.列宁说:“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_________。 6.列宁说,作为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托尔斯泰,是在________这个时期完全成熟的。 7.列宁指出,托尔斯泰的观点和学说中的矛盾是19世纪最后30多年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8.斯大林在谈到苏维埃文艺作品的创作时说:“问题不在于__________,而在于通过竞赛。9.恩格斯是从________观点和___________观点来衡量拉萨尔的《济余根》. l0.列宁说:“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___________服务,不是为___________服务,而是为___________,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托尔斯泰的世界观经历了【】 A.由贵族地主到宗法制农民的转变B.由贵族地主到资产阶级的转变 C.由贵族地主到工人、农民的转变D.由资产阶级到宗法制农民的转变12.“如果作者过分欣赏自己的主人公,那总是不好的”。这一提法是针对【】A.拉萨尔在《济金根》中的缺点 B.敏。考茨基在《旧人和新人》中犯的毛病 C.玛。哈克奈斯在《城市姑娘》中的不足 D.“青年德意志”文学派别的创作倾向 13.“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出这个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 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 答案仅供参考 以下为陶江伟 一、概念题 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编写学习目标ABCD模式:为了便于记忆,研究者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经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4、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

激的符号成分。具体包括:画面资料、画面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刺激的强度等内容。 5、随即进入教学策略:学习者能够随意经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6、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定义,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广义) 何克抗的定义,指个体关于特殊只是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侠义) 7、学习需要分析:它是指经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9、网络课程:是经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二、填空题 1、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预备能力的分析),(目标技能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打印版】

1.水工隧道:引水隧洞、尾水隧洞、导流隧洞、泄洪隧洞、排沙隧洞 矿山隧道:运输巷道、给水巷道、通风巷道 2. 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的总要求: (1)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底层岩性、构造; (2)查明隧道是否通过煤层、膨胀性地层及有害矿体等; (3)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对隧道通过的影响,特别是洞口位置及边坡仰坡影响; (4)查明隧道附近井、泉的分布情况,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水质来源; (5)对深埋隧道做隧道地温升温预测; (6)综合分析岩性、构造、地下水分析围岩级别; (7)在隧道洞口需要接长明洞,查明洞底工程地质条件; (8)查明横洞、平行导坑、竖井、斜井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地层、岩性调查时要特别注意软弱岩层和特殊岩层的分布和厚度。 4.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①岩体是处于一定的天然应力作用之下的地质体; ②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 ③岩体是由结构面分割的多裂隙体; ④岩体具有各向异性; ⑤岩体具有可变性。 5. 初始应力:天然应力这种状态是指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在应力,可称之为岩体的初始应力,也称地应力。 6. 岩体的初始应力主要是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和地质低温作用引起的。地温在深部岩体中作用明显。 7. 岩体中的结构面按成因可以分为:(1)原生结构面(2)构造结构面(3)次生结构面 8. 风化作用普遍存在,风化作用随着深度逐渐减弱,改变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不同。 9. 风化岩石按风化的剧烈程度分为若干级:全风化带W4、强风化带W3、中风化带W2、弱风化带W1核微风化带(新鲜)五带。

10.岩石的质量指标:RQD=求和li/L*100% 12.不同岩体条件中开挖隧道后岩体所表现出的性态分为:充分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和不稳定四种。 13.围岩分级的基本要素:(1)与岩性有关(2)与地质构造有关(3)与地质状况及岩性综合因素有关。 14.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分为:坚石、次坚石、松石和土。 15. 以岩石质量为指标的分级方法--RQD法 RQD=(10cm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单位钻孔长度)*100% 16.综合多因素提出的分级方法: 岩体质量--Q分级法 Q=RQD/Jh*Jr/Ja*Jw/SRF 17. 目前铁路隧道围岩分级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18. 围岩基本分级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19. 根据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c分为5级:极硬岩、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Rc>60 30~60 15~30 5~15 Rc<5 20.隧道级别修正:围岩级别应在基本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地应力状态等必要的因素进行修正。 22.地下水对围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软化围岩;②软化结构面;③承压水增加滑动力,使围岩失稳。 23.风化作用的影响:隧道洞深埋深较浅,应根据围岩受地表的影响状况进行修正。当围岩为风化层时应按风化层的围岩基本分级考虑。围岩仅受地表影响时,应较相应围岩降低1~2级。 24.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示 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 1.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 2.越岭线上选址:宁长勿短、宁深勿浅、避免洞口深挖

《西方文论选读》自学考试大纲

《西方文论选读》期末考试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论崇高》侧重与内在灵魂的涵养提高,重视作家的心智;列举崇高的五个来源;这五个来源的关系;《论崇高》还提出了美的范畴问题;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诞生。 2.三一律 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 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4.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则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和论证了形式主义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陌生化”原则。所谓“陌生化”,是针对习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潜意识化而言的,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感知方式的一种反作用,目的是加强印象,把熟视无睹的东西凸现出来,用新的陌生的世界代替潜意识化了的世界。陌生化属于文本的范围,而且重点不是文本的意义,而是它的形式,涉及的对象主要是诗歌。 5.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大体上可以用“否定的美学”来加以概括,其主要观点主要有:1.反艺术。反艺术就是否定的艺术,是用“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手法,或曰反讽手法,对资本主义社会主流艺术的否定;从正面讲,就是艺术通过自我否定来改头换面从而确立自身新的坐标。2.文化工业。这指的是在工业资本主义这个“管理化的社会”里,从流行艺术中自发产生出来的大众文化的总称。3.音乐社会学。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以自己特殊的形式规律提出社会问题,反映社会整体的矛盾和分裂。 6.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继承者,他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唯物主义命题。他是在批判当代的美学思潮,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思潮的过程中提出这个命题的。他对“美是生活”作了这样的解释: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命题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恢复了现实的权利;其次是它揭示了美对生活的依附关系;三是它在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泛滥的情况下,为美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二、简答题(每题1 0分,共40分) 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1. 简述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的。它的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教育的改革,把人文学科放在对神学学科的优先地位。其次是知识的发展,或知识的世俗化,主要是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文化的再生。最后是文艺的全面繁荣。(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