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懂得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认识改革和发

展之间的关系。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通过

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面对1929-1933年的大萧条,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战后严重的经济困难,资本主义国家的改变会如何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2 讲授新课

【思考一】二战结束后,面临着战后的重建,假如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怎样才能尽快恢复经济呢?

(1)调整政策(2)发展科技

【思考二】在调整政策方面,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呢?

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幻灯片】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

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结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思考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哪些?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材料三: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程的原理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此,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

——金斯伯格教授《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

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材料四: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支撑。

材料五: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材料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都要对大量工业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以应付战争之需。这种战时管制有很大的强制性和临时性,但它确实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战争的特殊作用。

【幻灯片总结展示】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③凯恩斯主义为各国经济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借鉴了社会主义苏联的建设成就

⑤战争的特殊作用

【探究一】根据材料思考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一: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银行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1947年8月以后,

政府先后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英国国有

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最高时达20%。

请思考:材料反映了战后英国恢复经济的什么政策?

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材料二: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10年内

增长1倍,并制定了配套措施,鼓舞了人心。1967年提前完成,1968年经济超过西德,跃

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这一经济计划起到鼓舞人心、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的作用。

1967年起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编制经济计划。

制定经济计划

材料三:

在发达国家,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高,1960、1970、1980年分

别为19.8%、22.3%和20.8%,其中大部分为军事订货,为生产提供了最大的稳定市场。

政府采购税收调节

【总结展示】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实行国有化,扩大国营企业;

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来影响再生产的过程;制定经济指导计划,实行一定程

度的计划经济以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过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在战后普遍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1)黄金时期(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

战后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战后20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70年代的经济“滞胀”现象

思考: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什么现象?

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3)80年代调整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③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相并存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自由竞争相混合的制度。

【探究二】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也是“战后滞胀之母”。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如何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积极: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建设了许多大型基础性设施;政府职能、权威得到加强;有利于国家发展,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力。

消极: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

【过渡】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仅体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还表现在福利国家的建立上。

二、建立“福利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现代“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设问】什么是福利国家?

1、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探究三】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材料一“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美国总统肯尼迪

材料二“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3、“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阅读思考:“福利”国家有何特点?

材料一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

材料二德国: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

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

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4.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思考】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

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

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的。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的救助费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

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

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

5、评价

积极: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有效地缓解社会的矛盾,稳

定了社会秩序。

消极: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也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福利国家的建立,这两者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体现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接下来我们讲的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就是在生产力发展下资本主义国家所做的调整。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设问】那什么是第三产业呢?

(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设问】根据三大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教材,分析第三产业为什么会快速的兴起?其快速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①原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②表现:增长速度快;产值比重、就业人口比重迅速增长。

③作用:推动一、二产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加了国民经济的门类;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缓和了经济危机。

【展示材料】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到四倍,是日本的六倍左右。美国在80年代、90年代做了什么?

其实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尔、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世纪后期,全世界的诺

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2/3,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设问】为什么美国在80、90年代经济增长加快?

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

【过渡到“新经济”】

【展示材料】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繁荣的代表人物:克林顿和比尔盖茨

(1)原因:传统工业陷入了困境;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激烈。

(2)定义: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4)影响:推动了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3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

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未解决,从70年代初起,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为了摆脱“滞胀”,发展经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经济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复兴。为谋求经济快速恢复和长足发展,各国纷纷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

调整,因而资本主义发展在战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总结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可以

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它促进、带领

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

4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统编教材高一上册第六单元《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高一上册第六单元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设计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也属于议论文范畴,所以学习本文我们可以以议论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鲁迅的杂文具有“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所以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论证方式——破立结合和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2、赏析鲁迅先生杂文文风和特点。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沉浸文本,互动探究,把握鲁迅杂文最突出的特点:对现象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议论的形象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体会学习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把握鲁迅杂文对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和议论的形象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时评类”作文本质上是议论文,主要针对时文时事时人时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写时评文章,可运用破立结合论证方式。写时评是地,常常要在评析某种生活现象或错误言论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这种作文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说理充分,容易出彩。 二、分析课文,理解破立 1、什么是破立结合的方式? 明确:“破”就是分析、评论或驳斥,指出其不足或错误。文中的“破”是为了“立”,是为了确立不违背常理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是和生活中的现象或错误言论完全相反或对立的。 2、作者鼓吹对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源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很多痼疾弊端,面对

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姓名:学号:班级: 工资水平有差距的原因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与次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距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工资,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受剥削的程度不同所决定的,而我们所说的工资只是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由各种因素决定。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资从表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从而,表面上,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自己的劳动,工人的劳动也得到了报酬,但实质却是: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或价格,它不能被买卖。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劳动都不可能是商品。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即为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具有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属性。资本家与工人交换的过程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这就等同于商品交换,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工人与资本家交换的是劳动力的价值,交换的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因而,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换形式,资本主义的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工资不是

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价值反映的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本质关系,反映的是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而实际工资只是这种本质关系的转化形式,即货币与商品量之间的交换关系。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只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完全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它抹煞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事实,使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的剥削带有更大的欺骗性与虚伪性。关于实际工资变动趋势,马克思曾说:“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趋势不是使平均工资水平提高,而是使它降低,也就是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使劳动力的价值降至到它的最低限度。 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受剥削的程度不同 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地压低工人的工资,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工资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劳动报酬。资本家付给工人劳动报酬的形式多种多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就决定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而对资本家来说,成本就包括了工人的工资,利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新变化1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出现了令世人广泛关注的新现象和新变化:由于苏东剧变的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空前的低潮;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的稳定与繁荣。在这种新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所得出的“两个必然”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否仍然有效?人类社会的未来与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当代资本主义究竟发生了哪些主要的新变化?如何正确判断与看待世界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形势?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又应采取哪些新思路、新战略?本文将主要探讨这些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新科技革命不仅是新变化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导致其它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影响极其深远。这次科技革命萌发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的军备与军事技术的竞争,到50—60年代开花结果;它源于美国,后来扩展到西欧与日本。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政治矛盾与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社会呈现出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因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普遍较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最终发生了苏东剧变并导致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可以讲,由于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两制”力量的对比中,资本主义赢得了暂时的优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战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危机感、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需要,也由于受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机制十市场机制的垄断资本主义。在这种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把部分生产资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也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缩小收入差距,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无序发展的状况,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战后,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远远走在社会主义国家前面,这样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和增长过程不仅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且也表现为包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就产业结构来说,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完美版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过程 本课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表现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这两个子目所讲述的内容。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则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节,它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即表现为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这一子目所讲述的内容,其出现的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本课的引言部分是导入新课的重要内容,建议教师能用二战结束时和结束十年后德、日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引言,提出问题:战后这些国家为什么能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发展?从而在探究历史问题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的学习。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讲述本子目时,建议教师能从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入手,使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材叙述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改过去对经济自由放任,完全依靠经济规律调节的态度,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建议教师采用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材料(文字或数据),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在战后普遍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20世纪70年代以后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前一阶段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下,各国发展很快。然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英美等西方国家抛弃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面对“滞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调整,实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经济政策,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家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在讲述本目内容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其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平等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其二,教材中提到的“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要特别向学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二、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又一表现,也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 本目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其实质是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决定了福利国家的实质。 2.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二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20世纪六

《拿来主义》名师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教学目的: 一、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二、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一、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 三、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四、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1.由课外阅读引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很浓,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半学期以来,据初步统计,全班看的杂志多达六十七种。书也读得不少,科技作品不说,中外文学作品也有二百七十多本,有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明清笔记小说选译,还有外国作品,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等。 古代和外国的这一些文化遗传,我们在接触的时候,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中可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2.解题。 请同学们看课文注释,回答《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何书。 针对学生回答,指出: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哟“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恶,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师生共读: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3.讲解课文前半部分。

如何正确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命运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总旋律,并将会长期保持这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借鉴的“双赢”局面。两种制度的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任何一方在短时期内或在不久的将来都不会完全战胜另一方,资本主义不会,社会主义更不会。资本主义没有像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所说的那样寄生、腐朽、垂死,还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经过了大大小小数次经济危机后还是能够快速转机,寻找到新的生机,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不例外。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复苏的迹象,真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既是我们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资本主义,只有正确认识其发展变化,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就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面。, 二、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调适和改革,从传统形态转变为当代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滞后和失误,在社会主义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苏联、东欧等一批国家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倒向了资本主义轨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历史进程中的低潮,处于痛苦的历史转型期。这样,世界资本主义不仅加固和强化了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且在地域范围上也得到了扩展。这种情况容易使人们在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途、命运的认识上,在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上,产生迷茫与困惑。在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以“世界历史”的眼光,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途和命运。 (一)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的新科技革命、自我改革、资本扩张,导致它获得新的发展。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对现实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相当的容纳能力,当代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它依然具有的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能力,源于两个基本要素。其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本主

【知识学习】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的】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 一、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二、指导预习。

读“预习提示”。“提示”有两段,第1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批“送去主义”?由此理出结构层次,归纳每部分的大意。第2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 三、研习新课。 .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

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分析

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分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指明,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的价格。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雇佣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商品,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实质上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转化形式。但在表面上,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格”形态,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工资这一假象,科学地揭示了工资的本质,强调“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劳动力作为商品,它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生存、延续后代、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另外,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工资水平。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不同,体现出来的就是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 资本主义工资形式尽管名目繁多,但其基本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如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计时工资受工资量、工作日长度和劳动强度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只有对这三个因素综合地加以考察,才能揭示资本家利用计时工资形式对雇佣工人剥削的实际程度。计件工资是根据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例如,在实行计时工资时,工人的日工资为6元,每日生产6件产品;在实行计件工资时,就按每件产品1元的工资来支付。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这是因为:第一,在实行计件工资时,资本家常常借产品质量问题克扣工人工资;第二,资本家往往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为尺度,确定计件工资标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第三,计件工资本身具有控制工人的劳动质量和强度的作用,可以节省资本监督工人劳动的费用,而且某些产品还可以让家庭劳动者去完成,节省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支出;第四,实行计件工资,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第五,实行计件工资,拉大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工资收入的差距,加剧工人之间的竞争,影响工人之间的团结。 影响劳动力价值变化的一切内在因素都会外在化为影响工资的因素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内在的决定因素是劳动力价值。因此,凡是能够影响劳动力价值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不同,劳动者对食物、衣服、燃料、居住等等自然需要的范围的不同。另一方面,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也是历史的产物,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取决于工人阶级形成的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一般的生活水平,等等。马克思指出:“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这就是说,在某一国家或某一时期不属于必要生活资料的东西,在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期可能是必要的生活资料。但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时期内,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总是一定的。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2)

《拿来主义》教案 班级:高一(15)班时间:2010年6月24日执教者: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对鲁迅语言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其中一位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先生说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冯先生说话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冯先生运用比喻的妙处就在于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做作家!而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们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课文。”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 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á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蹩( bié) 进:躲躲闪闪在走进。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 三、简介杂文特点: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杂文:议论性、形象性(文艺性议论文)、现实性。 四、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这篇文章写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针对性,那么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你认为‘主义’什么意思?”(1、理论主张2、思想作风3、一定的社会制度),课文中主义就是思想,就是主张。而“拿来”就是一个动作,口语化动词—文化遗产<历史>,‘主义’是一个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2期 杨金海 要认识社会主义、必先认识资本主义,这是一种重要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就明确提出,要反对那种离开研究现实的资本主义而设计社会主义的空谈家,认为“实际的社会主义是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21页)今天看来,这一思想还相当重要.因为资本主义今天还在发展,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存在;社会主义要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作为全球社会的重要部分,当然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首光,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相对沦、量子力学等问世,原子能、电子技术,特别是20出纪中叶诞生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起来,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l9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时代推进到了20世纪至今的信息时代。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发生了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革命。随之,人类的全球性交往活动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席卷各国,彻底冲破了传统民族国家 之间的森严壁垒,把全球生产力和经济结构连为一体。 由于高新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识特别是高新科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美国近几年来的所谓“新经济”就是以高新科技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目前还主要是IT产业即信息产业)为基础的。 其次,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新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的全球社会产业结构变化迅速,传统的产业主要是农业和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降低,而信息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跨国公司的日益增多,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多种经济结构开始向一体化的全球社会经济结构转变。 资本流动结构和资本积累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商业资本在流通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已经让位于生产资本和金融资本。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新自由主义的推行,金融资本又逐渐独占鳌头。与此相应,资本积累方式和财富占有方式也由传统的积累物质财富逐渐转变为积累金融货币财富。 全球社会的经济结构在加速一体化的同时,中心化与边缘化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传统的东西差距仍在扩大,新的南北差距发展更快。

资本主义的工资

授课课题§2—1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任课教师汤笑瑛 目的要求知识U标:了解商品和货币的一般性质,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能力目标: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理论,认识商品经济的一般特点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徳育U标:明确应掌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和价值量的决定,劳动二重性,货币以及货币 流通规律,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的基本矛盾 课的类型授新课 时间分配2课时 作业 1、什么是商品?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金华市蠶奮《政治经济学》教案 教案号- 教案审批年月日

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旧知复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了解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本节课我们來学习一F有关商品的相关内容。 【重点回顾】: 【新授教学内容】: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工人岀卖的不是劳动,资本家支付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这是因为: 第一,任何商品,在出卖之前必须有独立的存在。而劳动在匸人和资本家发生买卖关系时并不存在,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只有在劳动过程开始时才存在. 而这时劳动已不属于工人,而属于资本家了,因此,工人也就不能再把它出卖了。 第二,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和价值的内在尺度,但它本身没有价值。无意义的同义反复。 第三,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就会否定价值规律,或者否定剩余价值规律。 2.工人作为商品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力是存在丁人体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即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不是商詁,而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胡,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见,资本主义匸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3.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采取工资的形式,抹煞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界限和对立,使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例如,月工资、周工资、H 工资、小时工资,等等。它们是工人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口价值、小时价值等等丫1勺转化形式。 考察计时工资的实际状况,不能只看工资额,必须把工资同工作日的长短、劳动强度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反映工人受剥削的真实程度。要反映工人受剥削的真实程度,就要考察计?时工资的单位价格,即每小时劳动力的价格。马克思在剖析这个问题时,借用了“劳动价格”这个概念。“劳动价格"即工人劳动力一小时的价格,用公式表示就是: 劳动价格二劳动力日价值(日工资额)/工作日小时数 对计时工资现实运动的分析,可以看到计时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即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计时工资总额的多少取决于劳动价格;在劳动价格已定的情况下,计时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劳动量。计时工资运动规律作用的后果是:劳动价格越低,工人要想获得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工资额,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劳动量,延长工作日;工作日越长,每个工人劳动的越多,劳动力的供给就会增加,资本家乂可以乘机压低劳动价格。 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它同计时工资一样,本质上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的。计件工资的单价,即每件产品的工资标准,是以计时工资的日工资额除以工人每天生产的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鲁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德育目标 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比喻论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教学设想] 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

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与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您们不但心变成资本主义不?”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就是您,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就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她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就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就是“拿来主义”。——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就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她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

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三、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与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与“八德”(忠、孝、仁、爱、信、义、与、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就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就是国民党反动政权与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与“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与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何谓新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有三个主角:跨国公司,参与者,与作为旁观者、伙伴和人质的国家。这里主要讲跨国公司、参与者这两个角色,国家这一主角就自然明了了。跨国公司我们注意到跨国公司的几个要点:(1)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它到世界各地寻求市场份额取得市场地位;它收购兼并企业。但是收购和兼并的目的不在于获利和增加生产能力,而是为了增加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2)跨国公司不是自然而然产品的社会化。80年代跨国公司主要是扩大生产领域,铺开经营阵线。现在则是想搞专业化生产,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扬长避短。这就意味着风险也增大了。这样一来,跨国公司就面临一对矛盾的两个诱惑:获利的专业化和减少风险的多样化。 (3)跨国公司也会涉足到金融业务。生产性跨国公司也拥有自己的金融部门,它们就在做着股票买进卖出的工作。参与者主要的参与者有如下几类:一是国际投资者。他们占有世界58%的金融资本,控制了按世界平均人数计算每人四千美金的财力。其主要分布于保险、退休养老基金、互冲基金等领域。二是家庭式资本主义。三是二战后繁荣过30年的资本主义。如福特公司的流水作业线、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等。这类公司的管理人员其理念是,利润不是唯一目的,目的是把业绩做上去,扩大量。四是我们指称的新资本主义。这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上而不是直接把钱投进去。新资本主义的基础就是直接金融。据资本市场的直接需求而决定策略。新资本主义的另一特点是资本股权的高度分散。所以公司的精力放在股票价值上而不是公司的眼前利润上,通过发行股票而占有资本,获利更大。投资人关心股价升涨。因此,体制性投资人想取得最大的收益。对于新资本主义的反对意见新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把自己大众化。即搞人民资本主义。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不可能,反对意见如下:金融市场制造了不平等。大投资者制造市场;大投资者投资引导大家的投资;因此我们面临的是垄断而非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反对对企业认知的肤浅,及对整个经济认知的肤浅。这种肤浅导致他们对经济的评估是从外部去看经济的运作。金融资本的银行评估企业则是从资金进出账情况来评估。这样,作为体制性投资者的银行往往就大错特错。另外也存在一些金融委员会,只是听企业领导的话,他们对子公司的内幕也是不了解的,知之甚少。第二种就是经济审计部门。搞审计可能对公司的状况也知之不多。审计师对跨国公司的作弊防不胜防。第三种就是金融顾问(分析师),如会计事务所。可分析师对于企业资产的评估也是没有太大客观依据的。直接金融投资总的来讲成本要贵得多。因为在金融市场中需要中介人。而中介人的收费是令人咋舌的。他们需要的报酬比公司上层所要花的费用还大。因此,金融市场实际上是高风险的市场。投资人有风险,企业也有风险。为了保护自己,就需要一个衍生产品。问题是,当今世界上衍生产品市场经济已经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只要把金融市场参与者加起来,他们每一环节都要捞一把。有一个提法是,这种金融投资的回报达20%-50%。但买股票的人可能只能拿到5%,甚至5%都拿不到,所以直接投资方法要比信贷的成本大得多。现在的金融市场助长了腐败。投资人买不买股票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是对股票的预期。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因特网上股票还很热门,而企业实际已经开始亏本了。往往在买股票时有很高的期望值。因为买股票的人是指望将来升值的可能性。这样一来,腐败和贿赂就不可避免了。企业的领导人对公司情况再清楚不过了。但他们越做假对他们的好处越大。只要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秀教案

(封面)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优秀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共同体的影响;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地位。 2.战后初期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3.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恢复及其原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2.通过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教学,引导学生概括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方法,阐释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西欧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2.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3.通过对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事力量膨胀,右翼势力抬头的介绍,提醒学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增强反

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 欧洲的联合;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复苏繁荣的原因;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教学难点】 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恢复经济的?由此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②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大量“美援”涌入西欧。 2.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①恢复的时间:战后至50年代初 ②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 4.欧盟成立:1993年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200521133616)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 意味的语句。 3.通过诵读、讨论,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 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 4.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考考你:教师描述节日的来历或节日的习俗,学生说出节日的名称。 有人记得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却记不清楚端午节、重阳节;有人喜欢坐在肯 德基、麦当劳里享受美国快餐,却很少去品味粽子、元宵的味道;有人喜欢看韩剧,成 为哈韩一族,却难得去看看京剧,欣赏一下唐装。面对众多的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怎样 做?早在7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思想的伟人为我们解出了答案。今天,就让我们就 一起来拜读一下鲁迅先生所作的《拿来主义》,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 何保护好传统文化。 二、字词预习检查 礼尚往来自诩(xǔ)残羹冷炙(zhì)冠冕(miǎn) 孱(càn)头玄虚国粹 三、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 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旁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四、写作背景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