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水县绿色果品(苹果)生产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白水县绿色果品(苹果)生产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白水县绿色果品(苹果)生产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白水县绿色果品(苹果)生产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 《白水县绿色果品(苹果)生产科技综合示范》项目,由白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申报,白水县天润苹果协会组织实施。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为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项目围绕苹果支柱产业,以生产优质出口苹果为目标,在陕西优质苹果主产区的白水县建立2000亩绿色果品生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期2年,实施地点选择在白水县冯雷镇冯雷村和杜康镇冯家塬村。

1.1.2 本项目属苹果产业化项目,采取苹果专业协会的组织形式,按照出口苹果质量标准要求,通过实施“产地环境的保护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绿色果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果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果农的教育与培训”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示范推广适合渭北黄土高原区域特色的生态型绿色果品(苹果)生产技术体系,积极探索农业专业协会的有效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增加果农收入的目标。同时,为陕西乃至中国苹果主产区提高苹果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果农技术素质、提高苹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借鉴模式。

1.1.3 项目总投资678.5万元,其中申请世行贷款269.6万元,地市配套134.8万元,协会自筹274.1万元。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关于农业综合开发世行项目可研报告编写大纲;

1.3.2 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

的决定》(陕[2000]14号);

1.3.3 白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苹果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白政发[2001]06号);

1.3.4 白水县天润苹果协会关于苹果产业化发展设想;

1.3.5 白水县天润苹果协会关于编制《白水县绿色果品(苹果)生产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3.6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及国内外近年来在苹果研究方面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第2章项目背景

2.1项目的由来

杨凌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杨凌,要求把杨凌示范区建成我国干旱半干旱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消化、产业化示范和推广辐射基地,成为现代化农业的窗口。经过五年的建设,杨凌在农业科技发展中正在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体制、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杨凌示范区许多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科研成果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2000年国家计委将杨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列入世界银行贷款计划。2002年,陕西省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重点支持“一线两带”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项目要求以推广高新技术为核心,探索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使广大农民受益。

陕西作为中国苹果产业优势区域,国家从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与了极大的支持,陕西省委省政府把苹果产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来抓,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按照这一决定,鼓励探索从事苹果产业化的新形式,鼓励专业协会进行苹果产业化建设。

白水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优生地带,是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区域,发展苹果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当地农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白水天润苹果协会是白水县独具特色的苹果生产专业化农民合作组织,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白水县农发办对白水县多家苹果协会通过资格预审、走访调查、现场答辩等形式的考察,最终筛选确定天润苹果协会为本项目的实施单位。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本项目对提高苹果优势产区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对提高陕西优质苹果产区绿色果品生产能力、增加果农收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苹果是入世后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也是陕西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苹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安全、无公害成为人们对苹果质量新的选择。中国苹果业已形成了西北黄土高原和渤海湾两大优势产业带,西北黄土高原产业带是中国最具潜力发展绿色、安全苹果生产的地区,项目实施地的白水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区域的中心位置,区域代表性强。本区域具有发展优质苹果的良好生态条件,但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

苹果生产整体管理水平较低,急需通过引进和示范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果品生产操作技术,提高苹果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以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

2.2.2 在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积极探索提高苹果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提高中国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摸索出一条新路子。

果农协会在国外是果品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其运行机制已日臻完善,突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中国,农业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是果品生产的主导形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苹果专业协会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才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本项目采用苹果专业协会的组织形式,依托科研技术单位试验研究的新成果,对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进行综合示范推广,探索“科研单位—果协—果农”这种新的管理运作模式,为保护果农利益和提高果农收入,提高苹果产业化发展水平积累经验。陕西渭北高原苹果产区(白水县等),地处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探索将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

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与限制因素

2.3.1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3.1.1自然资源优势

白水县地处陕西渭北黄土高原,项目实施区海拔高度800-1200米,年平均气温为11.4℃,年日照时数2394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128.18千卡/cm2,昼夜温差≥10℃,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降雨量577mm,

无霜期207天,以上条件全部符合农业部优质苹果生产的7项气象指标,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优生区,也是我国苹果优势区域规划中确定的55个重点基地县之一。

2.3.1.2 规模优势

白水是苹果生产专业县,苹果生产规模大。现有苹果总面积41万亩,人均1.7亩(人均苹果面积为全国第一)。其中,挂果面积30.8万亩,老劣果园7.2万亩,新建果园3万亩。栽植品种中,红富士28.7万亩,秦冠6.2万亩,元帅系(新红星等)2.8万亩,嘎拉2万亩,其它品种1.3万亩。苹果栽培面积超过3000亩的行政村有86个,超过10亩以上的农户3650个。

2.3.1.3品牌优势

白水县和白水苹果先后获得多项殊荣:1991年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基地县;1995年荣获“中国苹果之乡”称号;1996年被国家财政部确定为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1997年“白水苹果”被国家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1998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优质苹果产业化示范县;2001年被21届世界大运会指定为标志产品;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苹果生产重点基地县。

2.3.1.4 政策优势

苹果是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并制定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渭北建设30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的决定》,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果业生产,逐步向绿色无公害生产目标迈进。白水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进

一步加快苹果产业化建设的决定》,要求依托龙头带动,全力加快苹果产业化的发展。在苹果的营销环境上出台了《二十个一》,有力地解决了白水苹果的销售问题。

2.3.1.5 市场优势

苹果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优质果品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如套袋、采收等。陕西地处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苹果生产成本低于东部发达地区(渤海湾产区),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苹果生产成本为2元/公斤以上,我国的成本仅为1元/公斤),苹果价格相对较低,市场优势明显。白水苹果以省外销售为主,国内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部分出口东南亚和欧洲国家,有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3.2 限制因素

本项目的实施尽管具有以上优势条件,但也存在以下限制因素。

(1)苹果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但由于白水县苹果发展历史较短,位于中国较贫困的地区,果农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从目前苹果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果农对果品生产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淡薄,盲目使用农药、化肥现象仍较常见,部分果园存在着果品农残超标、化肥施用过量等安全隐患。

(2)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苹果是高效高投产业,近年来,由于果农对果园的投资不足,苹果的效益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3)适合中国特色的产业化组织未能很好的形成。近年来,随着

苹果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企业+农户”,“技术+企业+农户”,“果农协会+农户”,“技术人员+协会+农户”等组织形式正在兴建,国家对农业合作经营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也正在完善。苹果专业协会这种农民生产协作组织形式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正在成熟。

(4)果品生产中农资的统一供应和果品质量监督、管理、跟踪体系,尤其是苹果安全监督跟踪体系还存在一定问题。

2.4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白水县天润苹果协会成立于2003年6月,是经白水县民政局按照社会团体管理办法依法批准登记,具有法人资格。协会职能为苹果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应用、苹果生产、营销和农资配套服务。办公地点在白水县仓颉路北段,活动范围为白水县境内,协会注册资金5万元,业务主管部门为白水县苹果管理局。

该协会是由果农自发组织的苹果产业化协作组织,目前拥有会员216户,果园面积1210亩。协会设立有理事会、监事会,下设四个职能部门,技术服务部、营销部、财务部、物资供应部。技术服务部主要负责会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对协会会员苹果生产的全过程提供技术服务;营销部主要负责开拓国内外市场,负责会员果品的销售;物资供应部主要负责会员所需农资采购和供应(机构设置如下图)。

2.5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是陕西省唯一专业从事果树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科研单位,科研实力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基础工作扎实。曾受两期联合国UNDP项目援助,有30多名科技干部赴国外培训学习或合作研究,有20多人次赴10多个国家考察,购置有200多万美元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建有果树育种实验室、栽培实验室、营养诊断分析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和果品采后实验室等,该研究所“八五”期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目前仍与世界上10多个国家的科研和教学单位保持着业务联系。多年来,在苹果的新品种选育和引进、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苹果科学实验基地建设、绿色果品出口基地建设、食品安全(苹果)综合技术示范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与白水县有长期的技术合作和良好的协作关系。

第3章市场分析

3.1产品国外市场供求分析

苹果是大宗农产品,近年来国际市场贸易量约500多万吨,随着国际间自由贸易进程加快,苹果国际贸易量呈缓慢持续增长趋势,2003

年近600万吨。世界苹果有五大国际市场,即欧盟市场、北美市场、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市场、东南亚市场和中东市场。其中欧盟市场是世界苹果贸易量最大的市场,年进口苹果260万吨左右,出口200万吨左右,占全世界苹果进出口量的50%。

中国苹果在东南亚市场上(该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对果品质量要求严格)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对俄罗斯、越南等边贸市场贸易量增势强劲,开拓欧盟和北美市场已取得显著成效。我国苹果2001年出口量约30万吨,2003年已增至50多万吨(另外,边贸约150万吨)。随着中国苹果的迅速崛起,世界其他苹果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苹果业都有下滑趋势,这为中国苹果扩大出口、提高国际贸易量提供了机遇。中国苹果在提高果品质量和健全营销体系上下工夫,苹果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3.2产品国内市场供求分析

苹果的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我国人均苹果占有量43kg,低于世界人均65kg和发达国家100—300kg的水平。我国有近14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如果人均消费量增加1kg,总消费量将增加140万吨。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优质绿色苹果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内果品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在5%左右,按到2007年人均消费量20kg计算,市场的需求量将达到2600万吨,2012年人均消费量达到25kg,市场的需求量为3250万吨。

3.3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3.3.1 白水苹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具有品牌优势,生产的苹果95%以上销往省外或国外。项目实施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生产优质果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和生态优势,明显的规模优势(较大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和价格优势(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使本区域苹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3.2 项目实施区果园除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外,果园整体管理水平较高(果农生产技能普遍较好),基础较好,采取专业协会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果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苹果商品化程度(商品一致性)的提高。

3.3.3 按照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要求,以与国际市场标准接轨的绿色果品为生产目标,会提高果品质量竞争力。通过协会统一组织,与陕西省龙头企业(陕西华圣果业公司和白水宏达果业公司)建立有良好的产销协作关系,保证了产品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3.4 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和方式

3.4.1 供货销售通过“定单”形式,协会与国内、国际水果经销企业或经销商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通过他们销售产品。

3.4.2 直销或连锁经营随着协会实力壮大,直接在果品市场设立销售窗口或专卖店,进行产品直销。

3.5产品营销策略

3.5.1 实施“品牌化”战略。

1)制定周密的宣传推广计划,通过广告或举办各种促销活动来宣传绿色食品,推销产品。2)重视果品质量和分级包装。果品采摘时要求果农带手套采摘,在采摘后用选果机进行挑选、分级、包装,再销售,做到大小一致、减少碰伤,提高耐贮性,降低贮销成本。3)做到果果有标签、箱箱有标记和协会标志以及产品认证标志,形成协会独有的果品品牌。

3.5.2 搞好果品采后处理

果品采摘后进行果品冷藏和气调贮藏,在果品销售的淡季,逐渐供应市场,实现苹果的季产年销。通过产后贮藏和处理,提高果品的附加值,实现苹果的销售利润的最大化。

3.5.3提高苹果质量,改善果实品质

项目聘请陕西省果树年著名专家进行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关,对项目实施区的苹果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按照出口苹果的质量标准进行管理,提高苹果的优质果率,提高苹果的外观、内在和安全质量。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者反馈信息,聘请科研技术部门进行品种改良和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做到适销对路。

3.5.3 实施电子商务

采取电子商务营销形式,随时掌握世界各地水果货源、价格等情况,由产地直接调入,减少中间环节,积极参与竞争。

第4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原则

苹果种植集中连片,便于项目实施管理;果园管理水平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于辐射带动周围果园提高生产水平;协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基础,果农生产绿色果品的积极性较高,便于开展工作。

4.2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协会、基地)

项目区白水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北依黄龙、雁门二山与黄龙、洛川、宜君相连,西与铜川市接壤,东、南分别与澄城、蒲城紧邻。南北43公里,东西45公里,总面积9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9万亩。辖5镇9乡194年行政村,1024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占总人口的81%,劳动充足。

白水县地貌形态明显,沟壑纵横,地形破碎。黄龙山、雁门山位于西北、东北两角,五龙山居于东南,洛河横贯中部,主要支流白水河、孔走河在东、南两面沿县界流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梯形倾斜,由杜康、史官、尧禾、北井头、雷村等五个大小不规则的原区组成,属黄土地貌景观,沟壑密度达1.48公里/平方公里,沟多、山小、交通不便,水土流失严重。海拔高度在800—1200米间。

气候属属典型的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11.4℃,年极端最低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578.2mm,无霜期20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97.3小时。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适生区。但气象灾害较多,以干旱最为严重,次为大风、冰雹、连阴雨、霜冻等。

白水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有耕地71.9万亩(包括苹果4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9%。其中灌溉设施面积29.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1万亩,中低产田占95%以上。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正常年景粮食产量7146万公斤。林果主要是苹果,年产量3.5亿公斤,还有核桃、柿子、杏、桃等。全县农业总产值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为4.9亿元、4.37亿元、4.01亿元。

境内有洛河、白水河两大水系,年径流分别为7.29和0.22亿立方米,

但河流下切深,难以利用,地下水水量不丰,开采困难,以人畜饭水为主,灌溉价值不大。

全县人均纯收入均低入625元,贫困人口1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6%。其中救济户、特困户、贫困户、一般户、富裕户分别占到总户数的1%、5%、45%、30%、5%,是国家贫困县。

白水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用电网遍布全县各乡村,省道渭清线穿境而过,交通方便。程控电话,村村接通。

第5章项目方案设计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和目标

5.1.1 指导思想

围绕苹果主导产业,以生产绿色果品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果品出口为目标,按绿色果品质量要求,推广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服务、监督、跟踪体系,提高果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果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白水县果业生产做出向导性示范。

5.1.2 技术发展目标

瞄准国际市场,借鉴欧美果品生产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果品综合管理制度(Integrated Fruit Production,IFP)的技术要求,建立和完善绿色果品(苹果)生产技术体系及管理制度,结合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的自然条件和现有生产水平,重点示范推广病虫综合控制技术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果园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和优质果品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技术指南),建立果品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5.1.3 经济效益目标

建立2000亩示范区,示范区亩产量由1000kg提高到2000-2500kg,符合绿色果品质量标准的商品果率达到85%,其中达到出口标准的高档果率达到30%以上。通过果农协会的管理运行,创建一个绿色苹果品牌;苹果售价平均增加2元/公斤,示范区年增加净收入累计200万元。

5.1.4 社会和生态效益目标

使协会的会员(果农)普遍接受系统的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素质,增强果农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果农特别是妇女参与的程度。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果农协会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为大范围示范推广提供借鉴。通过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保持示范区洁净的生产环境,促进苹果产业的持续发展。

5.2项目建设总体布置

5.2.1项目总体规划及项目构成(各功能分区及单项工程)

以生产绿色出口苹果为目标,通过实施“产地环境的保护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绿色果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果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果农的教育与培训”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示范推广适合黄土高原区域特色的生态型绿色果品(苹果)生产技术体系,探索农业专业协会的有效运行机制,实现增加果农收入的目标。在陕西渭北苹果大县—白

水县建立2000亩绿色果品生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5.2.2总体布置图

(见附图)

5.3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5.3.1 建设规模

本项目围绕苹果产业,以生产绿色出口苹果为目标,建立2000亩绿色果品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含50亩中心示范区)。按照绿色果品的质量标准要求,以果农协会为组织形式,通过对产地环境的保护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绿色果品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建立果品质量保障体系和对果农的技术培训等,提高果农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提高苹果单产和果品质量,增加项目区果农的经济收入。

5.3.2 建设内容

5.3.2.1 产地环境保护和生产条件的改善

5.3.2.1.1 产地污染源的控制和环境保护

苹果产地可能的物理污染物主要有大气浮尘,果袋、包装物(发泡网、纸箱等)和其它废弃物;生物污染主要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化学污染物主要有农药和肥料。

要保持产地洁净的环境,按照绿色果品的产地环境要求,首先要保证产地周围无大的污染源(如“三废”污染企业)。项目中,拟建立2座建设面积为2000㎡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对生活垃圾、各种农资废弃

物(如农药瓶、果袋等)进行集中回收和分类堆放,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建设400个(平均5亩一个)8M3的沼气池,对人畜粪便进行熟化处理,防止再污染。

5.3.2.1.2、生产条件的改善

落后的生产条件严重地阻碍了绿色苹果生产。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ood Agriculture Production,GAP)要求,本项目通过修筑浇灌渠道、铺设灌溉管网来改善果品生产条件,解决果园生产用水问题。

5.3.2.2 绿色果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示范与应用

5.3.2.2.1 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IPM)

以生产绿色果品为目标,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重点,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达到绿色食品要求。

(1)对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在项目实施区(中心示范区)建立病虫测报站,购置必要的简易设备和器材(显微镜、解剖镜、诱芯、生物培养箱、干燥箱、自动气象站等),选派专人进行监测,定期发布病虫测报信息,指导适时防治。

(2)农业防治措施的示范与应用。在项目实施区大力推广合理施肥技术、树体综合管理等技术,提高树体抗性;重点采取冬季清园、剪除病虫枝梢和病果、刮除老翘皮病疤等措施,减少病虫发生基数。农业防治措施在协会的统一指导下,由各果农户分户实施。

(3)生物、物理防治措施的示范与应用。主要推广杀虫灯(诱杀

果园具有趋光性的害虫)、诱虫带(诱杀螨类、蚧壳虫等苹果主要害虫)、性外激素诱芯(干扰害虫交配,降低虫口基数)、糖醋液(诱杀害虫)、人工捕杀等措施,同时注意对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协会的技术服务机构统一采购和自行制作相关的器材,统一布局规划,组织果农统一实施。

(4)化学防治措施的示范与应用。在以上各方法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当病虫发生数量达到化学防治指标时,选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高效,进行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项目实施中,由协会统一购置大型喷药设备,对主要的农药品种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并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实行病虫的统防统治,减少农药施用量和化学污染。

5.3.2.2.2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技术

改革现行土壤耕作制度,在叶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土壤分析结果,重点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和穴贮肥水技术,逐步实现精准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主要是氮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项目实施中,拟建立土壤养分简易检测室,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PH 计、酸度计、样品粉碎机、电子分析天平、半微量定氮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烘箱、冰箱、蒸馏水系统、微波提取器、自动取土器、土壤养分速测仪、电导仪、离心机等),进行土壤养分检测分析,指导合理施肥。

(1)生草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改进果园土壤耕作制度,改清耕制为生草制,采用“行间种草、株间清耕覆草”的生草管理模式,推广“以

三叶草为主、其它草种为辅”的草种及组合方案;项目中,统一购置大型机械化割草机,用于草体的刈割和管理。

(2)平衡施肥和精准化施肥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协会建立简易的土壤养分监测站(室),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合作,进行叶分析和土壤分析,建立完整的果园养分数据库和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施肥,逐步实行精准化施肥。每户建设沼气池一座,解决果园生产有机肥的肥源问题。

(3)穴贮肥水技术示范与应用:针对西北黄土高源旱地苹果园的特点,结合集雨窑的建设,重点推广穴贮肥水技术。

5.3.2.2.3 优质果品生产技术

包括优质果品生产技术及苹果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关键技术是改形修剪和花果管理技术。

(1)改形修剪技术:确定标准树形(细长纺缍形和开心形),根据果园栽植密度和树体密度的实际,确定合理留枝量(7-8万个/亩)。通过间伐,降低栽植密度;通过提高树干、落头开心和疏除过密的枝条,改善树体光照条件;推广苹果四季修剪和简化修剪技术。协会在项目区组建果树修剪专业服务队,进行统一修剪。

(2)花果管理技术:根据亩产2000kg产量指标,确定合理的留果量,制定统一的疏花疏果技术标准,分户实施;普及果实套袋技术,逐步推广摘叶转果,由协会和技术依托单位对苹果成熟期进行监测,以确定采收的最佳时期。

5.3.2.3 果品质量保障体系建立

5.3.2.3.1 生产过程的监管和跟踪

(1)监管:按照绿色苹果质量和苹果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要求,在苹果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协会派专人负责,对每户苹果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技术档案,及时反馈生产中的问题,与上级管理部门及技术依托单位联系,随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2)跟踪:对项目实施跟踪观察,分阶段对实际可行性做出评价,对果品质量进行安全预警,获得系统的实施过程资料,为绿色果品生产创造条件。

5.3.2.3.2 农资供应和服务

按照绿色苹果生产的技术要求,根据生产需要,对示范区果园所用的主要物资(化肥、农药、果袋、草种、药械等)统一采购,管理,保证农资的供应及服务。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项目区的使用。

5.3.2.3.3 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建立果品质量、安全和检疫监测站,购置必要的简易设备(果实硬度计、组织破碎机、果面色度计、旋转蒸发仪、超声波清洗机、微量取液器、无损测糖仪、果实糖度计等),实行专人管理和检测,并具体负责样品采集,产品质量信息发布。检验一般进行产中和产后两次检验。产中分别进行定性检验和指标检验,8月进行指标性抽检,测定绿色果品要求的主要数据,如农药残留量、肥料比例适合度等,以示生产结果

绿色苹果生产技术(一)

绿色苹果生产技术(一) 摘要从水肥运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绿色苹果的生产技术,为绿色苹果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苹果;水肥运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改善和提高,膳食结构亦随之发生改变。水果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随着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绿色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苹果由于酸甜适度,口感好,营养丰富且耐贮藏(几乎可全年供应市场),倍受青睐。因此,如何生产优质的绿色苹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绿色苹果生产技术简介如下。 1水肥运筹 选用正确的肥料种类和合理的施用方法是保证生产绿色苹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绿色苹果的生产一定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基本原则1]。一是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主要是指人畜粪便、厩肥、各类磷肥、骨粉、土杂肥作物秸秆等,富含氮、磷、钾三大要素,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完全可以满足苹果生长和结果需求。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活动增强,使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营养物质,同时产生酸性物粒结构的形成,增强保水保肥性能,且肥效长,肥效稳定。有机肥多作基肥使用,近年来提倡基肥秋施,原因是此期气温较高,有利有机物的分解,此时正是苹果根系第3次生长高峰期,可满足当年花芽分化和营养积累,为翌年开花坐果丰产奠定基础。主要方法有环状沟施和放射状穴施,深度40~60cm为宜,土层浅的园块可结合深翻改土、逐年扩沟的施肥方法,改善植株的立地条件。二是无机肥的施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和补充肥施用,早春可施1次氮肥,促其枝叶生长,同化更多的营养物质;花期可喷1次硼肥以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期喷1~2次磷酸二氢钾,提高果实含糖量和品质,并增进红色品种着色。对挂果多的植株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以增大果个。三是测土配方肥的施用。因地区、土质不同,各地土壤中营养含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了解本地区土壤中各类元素的含量,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以免出现过量或不足。过量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带来不利影响。如氮肥过量,不但造成枝叶旺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而且会抑制花芽形成,导致果实品质下降;若不足,则不能正常生长和结实,还会出现病态。如缺铁,可出现黄叶,影响光合作用;缺锌则出现叶簇状枝和不易坐果等病态症状2]。四是稀土原素的施用。稀土是近年来开发出用于果树生产上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镧系和钇等,目前主要施用方法是根外喷施。其作用是提高叶片中的过氧化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产物,还能增加细胞质膜对电解质外渗的控制力,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性,比如抗寒抗旱等,一般使用浓度为500~1500mg/kg,于生长旺盛期施用效果最好,2次为宜,有效期30d。干旱时全年都可灌溉,尤其是冬灌可增加树的抗寒性,花前灌保证开花坐果,春灌促进果实膨大,满足树体生长需要等,用水要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 2田间管理 覆草可将表土层变为稳定层,枯草的腐烂既为果树提供肥源,又可增强保水保肥功能,有利于改良土壤。于早春用稻草或麦秸等作物的秸秆覆盖20cm厚,宽视植株大小而定,一般2~3m为宜,气候干燥时要注意防火。做好疏花疏果工作,防止挂果过量,每序花留单果,产量控制在22.5~37.5t/hm2为宜。套袋可减少农药和尘土对苹果的污染,并能防除病虫害,特别对着色品种,套袋后上色快,果皮细嫩光洁美观,果肉清脆、商品价值高。花后10~15d进行,用双层为好,袋的规格为16.5cm×13.5cm,用防潮和防菌纸做成,对着色品种在采收前40d左右去袋,时间以早晨或下午为好,避免中午去袋后因阳光强烈而造成日灼。一般品种在采收前去袋即可。发芽前将老皮刮掉可去除越冬病虫源,如轮纹病斑、越冬虫卵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病几率。修剪可使果树生长快,成型早,枝条分布合理,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推迟树体衰老,延长盛果期,克服大小年等,使单一的冬季修剪变为全年修剪,如摘芽除萌、摘心扭梢、疏除徒长枝、拉枝等春季修剪。

绿色果品榛子生产技术规程详解

xxx DB1302 绿色果品 榛子生产技术规程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林业局、迁西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秋蕊温桂华冯景宗李艳萍羿蓬勃 张国庆张立新吴海生陈海涛葛瑞娟

绿色果品榛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果品榛子生产技术,产地环境,包括种苗的繁育、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贮藏等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A级绿色果品榛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产地环境质量 生产绿色果品榛子生产基地应符合NY/T391中要求。 4播种育苗 4.1.1种子选择 选择丰产、果大、无病虫害的平榛做采种母树,从中挑选粒大、种仁饱满、无病虫害的榛子做种子。主要的平榛品种为永陵平榛、旺兴平榛、长果平榛等。 4.1.2 种子处理 榛子的种子,需要低温处理。方法是:选择地势稍高、干燥、无鼠害的地块,入冬前挖深80㎝、宽40~50㎝的沟,然后取干净的河沙,过2~2.5㎜孔径的细筛,以榛子种子与湿河沙按1:5~6的比例混拌均匀,湿度以手握见水不滴水为宜。沙藏时,先在沟底铺3~5㎝厚的湿细河沙,再将拌好的种子撒入沟内,其厚度不宜超过50㎝,上层再撒3~5㎝厚的湿沙。最后埋土或盖草帘,中间放两束草把,自下而上,直立于沙藏沟内。 4.1.3 催芽 当土壤解冻时,及时从沟中将混沙种子取出,放入窖内存放,在播种季节到来前,将混沙种子放在20~25℃的温室内催芽,每天翻动2次,并喷水保持湿度,当有25%种子露芽时即可播种。 4.1.4 育苗地的选择 育苗地要选择疏松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应选择比较平坦的地块,山地坡度不宜超过15°,并尽量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水方便的地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