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篇)【圣才出品】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篇)【圣才出品】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篇)【圣才出品】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4篇)【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商业地理手册》

答:《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2.规范性分析

答:规范性分析是指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3.实证主义分析

答:实证主义分析是指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4.行为主义分析

答:行为主义分析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5.结构主义分析

答:结构主义分析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6.文化转向

答:文化转向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7.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发展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特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它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8.新经济地理学

答:新经济地理学是指以克鲁格曼和波特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地理学来,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新观点,创立了新经济地理学。它是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研究侧重用经济对象,并试图将其纳入到长期忽视空间纬度的主流经济学中。

二、简答题

1.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在哪些方面?

答: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当今人们对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已从20世纪上半叶的“环境决定论”,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经济“零增长”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思想,转移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来。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经济活动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全球化可使每个局部充分发挥其在国际分工的优势。每个区域在全球化中做出可以做的贡献,同时获取可以获取的回报份额(即从其他区域得到好处)。然而实践上,全球化力量与地方化力量由于国际性组织、跨国公司、国家、区域的介入,而变得十分复杂和难以度量。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且各地经济发展地理背景具有巨大差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已有20余年,但政治体制仍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全国平均经济增长十分迅速,但各地差异又十分明显。所有这些共同作用,带来了特殊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依据。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本身的增长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产业关联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2.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答: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

(1)欧美学者的表述:

①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②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相关部分。

③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

④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2)我国学者的表述:

①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势和优化调控。

②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和地域分异的规律性。也可以说,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分布的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

③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3)经济地理学的观点:

①经济活动的内容;

②经济活动的区位;

③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

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简述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向。

答:(1)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当今人们对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已从20世纪上半叶的“环境决定论”,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经济“零增长”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思想,转移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来。

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经济活动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全球化可使每个局部充分发挥其在国际分工的优势。每个区域在全球化中做出可以做的贡献,同时获取可以获取的回报份额(即从其他区域得到好处)。然而实践上,全球化力量与地方化力量由于国际性组织、跨国公司、国家、区域的介入,而变得十分复杂和难以度量。

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且各地经济发展地理背景具有巨大差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已有20余年,但政治体制仍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全国平均经济增长十分迅速,但各地差异又十分明显。所有这些共同作用,带来了特殊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依据。

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本身的增长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产业关联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2)发展趋向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其中,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及贫富差异问题尤为突出。经济地理学在研究这些问题上具有特殊的作用。

4.简述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答: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

(1)强调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经济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文化过程,经济和文化之间是一种双向交互关系。一方面,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助于文化转向的学术研究,许多文化实践是按经济逻辑运行的,对文化实践的分析可以应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另一方面,经济实际上是在文化地域运行的,存在着经济对文化殖民和文化的工具化利用,反过来也存在着经济对文化的根植和依赖。

(2)经济的社会文化根植性经济过程根植于社会关系之中,通过这种根植性,社会经济所需要的信任才得以形成。经济行为的文化根植性是指文化在形成经济战略和目标时的作用。文化约束着经济理性,限制市场交换。文化规定了行为者遵守自利的行为策略,也阐述了行为者可以合法的从事行动。

(3)制度转向的很多学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强调经济生活既是一个被制度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根植社会的活动,其演化既是环境特定的,又是路径依赖的。

(4)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制度厚度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大量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企业、地方当局、商业协会、金融机构、发展机构、工会、研究与创新中心、自愿团体等)为社会网络中的各种本地化或共同的实践活动提供基础;②在各机构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及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的同构;③各机构间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即各部分围绕特定的议程、项目或区域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整理经济地理学李小建课后答案讲解学习

2015年整理经济地理学李小建课后答案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1、概念题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交通网:连接不同地点的交通线即为交通网,由点和线组成。点即通常的汽车站、火车站、道路的交叉点、港口、机场等交通点,线则是连接点与点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航路)等交通路线。 交通网的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路线的总长度,当然也要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交通网的结构:是衡量交通便捷度的指标,要综合考虑连接度和通达度指标。 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计算。 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定点的最短路径。 分散指数: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和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2 、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 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 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 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3 、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4 、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征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对农业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 、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ZUCC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答案:C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答案:E A)传统的管理。B)沟通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E)社交网络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吗?答:D A)一个教堂B)一个大学C)一个军事单位 D)所有成年人在一个给定的社区E)一所小学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吗? 答:E A)管理员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 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5)下列哪个不是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 答案:C A)控制B)计划C)人员D)组织E)领导 6)下面哪一个经理的管理者的主要功能是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并开发一个全面的层次的集成和协调活动的计划。 答:B A)控制B)计划C)人员D)协调E)领导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答:B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

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8)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搜索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发起项目带来的变化,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答:B A)谈判者B)创业者C)监控者D)资源分配者E)传播者 9)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答:B A)技术、决策和人际关系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D)概念、通信和网络 E)人技、信息和沟通 10)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答案:C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D)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E)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11)下列哪一个不会被视为具有人际技能的经理?答:A A)决策B)沟通C)解决冲突 D)工作作为团队的一部分E)倾听别人 12)弗雷德·卢森斯从不同的视角想看探讨管理者做什么,认为社交网络是哪一类管理强调的重点。答:D A)一般的管理者B)有效的管理者C)获得高薪的管理者 D)成功的管理者E)传统管理者 13)根据Luthans研究,成功的管理者,这意味着那些被迅速提拔,花更多的时间在______比在其他任何活动。答案:C A)传统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社交网络 D)沟通E)招聘和解雇

电大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3.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5.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6.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7.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8.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9.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 10.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11.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12.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13.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14.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15.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16.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论——成长理论)。

17.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就需要)。 18.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19.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20.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减少自己的投入)。 21.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22.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23.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变间隔的强化)。 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2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这种挫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26.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 2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可能高也可能低)28.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升华的行为反应)29.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30.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质群体)。 31.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32.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团队群体)。 33.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无序群体)。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知识脉络

经济地理学两天包过 第一章绪论 1.1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阶段(17世纪前) (2) 标志(选择题考一下)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此外,还有如东晋高僧法显的《佛国记》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等。 (二)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二)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代表著作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1622-1650)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1889年,奇泽姆出版《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阶段 (1)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论述了性质特点。 .规范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20世纪前期) ◆特点: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逻辑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 ◆特点: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 ◆特点: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 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概念题、填空题)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换句话说,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研究: –经济活动的内容 –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可能和后面的区位论之类一起出一个论述题,要能侃) 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区域竞争力提升问题;人口问题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与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就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5、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就是()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7、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就是() A、系统性 B、有用性 C、社会性 D、管理性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 A、意识 B、价值观 C、行为 D、知觉 9、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就是() A、正式群体 B、任务群体 C、命令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0、从个体的角度瞧,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B、瞧法 C、期望 D、依赖 11、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就是() A、轮式 B、Y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她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就是() A、韦伯 B、霍曼斯 C、莫里诺 D、阿西 14、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一般可以分为()

《组织行为学》主干课试题库

南开远程主干课试题库(组织行为学) 一、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 知识考核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 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功能、组织目标、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激励与行为、挫折与行为、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行为效能.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知识考核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组织行为规律的一个学科群。 . 组织行为学研究各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特别是组织中的管理者的行为规律。 .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学说。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重点是组织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的行为关系。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知识考核点:组织行为学研究目的 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⑵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⑶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自动力;⑷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⑸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管理伦理及其内涵 知识考核点:管理伦理概念及内涵 管理伦理是企业在通过提供产品或获取利润的全部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及其对外部伦理规范的反应。其内涵包括: 第一,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 第二,管理伦理是关于对他人利益会产生影响的行为的规范。 第三,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及其认识和反应。 第四,管理伦理是企业在既有的社会伦理基础上,根据既有的社会法律和行业规范,关于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判断标准。 .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知识考核点:组织文化构成要素 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企业社会责任 知识考核的参考答案: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既定社会中从社会和企业两个方面出发,为了全面和长远利益而必须关心、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在道义方面的积极追求。 .个性(组织行为学) 知识考核点: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上,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个体是怎样影响别人的,是怎样理解和看待他自己的,以及他内部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五大个性维度外倾性 知识考核点:五大个性维度外倾性 描述一个人善于社交、善于言谈、武断自信方面的人格维度。正面表现为健谈,面部表情丰富,并喜欢作出各种姿势。 .五大个性维度随和性 知识考核点:五大个性维度随和性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者在题前括号打“√”,错者打“X”,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认知是指个体对感觉器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判断、抽象的过程。(X )2、根据相互作用的观点,包括企业在的组织冲突是弊大于利。 (√)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 )4、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X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基 础之上的。 (X )6、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揭示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在动机总是一致的。(√)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8、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称为组织认同感。 (X )9、“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10、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雇员责任的减少。与离职率成正相关,与信任、工作满意和留职意愿呈负相关。严重破坏时,雇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具有交易性。 (X )11、所有的任务型群体都是命令型群体。 (X )12、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的群体将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为有效。 (√)13、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思想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技能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是一种操作技术,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14、社会惰化效应说明了群体规模的增大是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的,代表的是一种协同效应。 (√)15、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每小题1.5 分,共30 分) 1、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伦理学 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B、按人的行为模型 C、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D、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第一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5、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6、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李小建_全本

第一章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征: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该研究对象,可进行如下阐述。 1). 经济活动的内容 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2). 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3).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4).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学科体系: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地理学)。 三、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一)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五)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区位(location)的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区位条件: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产生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 区位因子:非经济因子;经济因子(收入因子;成本因子(运费因子、非运费因子))。 自然投入(包括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劳动力和资本作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被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要素投入)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不同的区位选择。2)、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题库及答案 : 篇一:2008-2013年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真题和答案(完整版) 2008年7月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A.霍桑试验 B.莱维特的研究 C.维卡的研究 D.马斯洛的研究 3.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韦伯 C.勒温 D.明兹伯格 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称做() A.实验室实验 B.现场实验 C.准实验 D.心理测验 5.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 C.恩格尔系数 D.区分度

6.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 A.态度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7.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方差关系 D.无相关关系 8.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A.价值观及其体系 B.人生观 C.世界观 D.态度 9.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0.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是() A.能力类型 B.个性类型 C.气质类型 D.外貌类型 11.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 A.绩效 B.合作关系 C.规范 D.绩效规范 12.他人认为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是()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角色冲突 13.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 A.信息 B.资源 C.财富 D.规范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 卷及答案】 0152 全国2016年1月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b) a.系统性 b.可控性 c.静态性 d.单样性 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c)a.莱维特 b.梅奥 c.维 卡d.泰勒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a) a.知觉 b.态度 c.观 念d.价值观 5.“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c )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 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

a.主动性 b.适应性 c.有用性 d.独特性 7.把性格划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其分类的依据是(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 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 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c)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 段 d.最后阶段 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d)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同质群 体d.异质群体 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 a.通道 b.工具 c.情 境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 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 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d) a.伦林 b.扎琼克 c.费斯廷 格 d.奥斯卡普 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库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3.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7.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9.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 10.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1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12.双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13.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14.一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15.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16.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 论——成长理论)。 17.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 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 就需要)。 17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 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 成绩( D )。 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 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 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 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 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 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作的努力的 影响 18.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 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 论)。 19.过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 论、公平理论)。 20.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 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 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减少 自己的投入)。 21.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 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 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 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 罚)。 22.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 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23.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 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 变间隔的强化)。 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做到 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2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这种挫 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26.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弗罗姆)。 2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 很大,因此他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 性会(可能高也可能低) 28.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 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 (升华的行为反应) 29.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 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 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30.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 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 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 质群体)。 31.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 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 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 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32.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 体属于(团队群体)。 33.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 体属于(无序群体)。 34.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 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 是(强制)。 35.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 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 处理冲突的方式是(妥协)。 36.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 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 现(高生率高凝聚力) 37.斯托迪尔没有把领导按(社会 特性)。 38.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系统理论 是(利克特)。 39.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这种 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参与型) 40.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和 施密特)提出的。 41.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 提出的。 42.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 方式有(团队式)。 43.“途径——目标”理论是(豪 斯)提出的。 44.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 提出的。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B)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 )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 E.实现目标的需要 1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 )

ZUCC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答案:C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答案:E A)传统的管理。B)沟通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E)社交网络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吗?答:D A)一个教堂B)一个大学C)一个军事单位 D)所有成年人在一个给定的社区E)一所小学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吗? 答:E A)管理员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 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5)下列哪个不是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 答案:C A)控制B)计划C)人员D)组织E)领导 6)下面哪一个经理的管理者的主要功能是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并开发一个全面的层次的集成和协调活动的计划。 答:B A)控制B)计划C)人员D)协调E)领导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答:B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8)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搜索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发起项目带来的变化,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答:B A)谈判者B)创业者C)监控者D)资源分配者E)传播者 9)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答:B A)技术、决策和人际关系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D)概念、通信和网络 E)人技、信息和沟通 10)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答案:C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D)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E)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11)下列哪一个不会被视为具有人际技能的经理?答:A A)决策B)沟通C)解决冲突 D)工作作为团队的一部分E)倾听别人 12)弗雷德·卢森斯从不同的视角想看探讨管理者做什么,认为社交网络是哪一类管理强调的重点。答:D A)一般的管理者B)有效的管理者C)获得高薪的管理者D)成功的管理者E)传统管理者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与答案

组织行为学往届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个体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系统分析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准实验____。 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个性心理特征___两大部分所组成。 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心理与行为状态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组织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指令___型领导。 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主客观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 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合群需要___。 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精神状态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B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D)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4.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C )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5.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C )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6.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B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7.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D ) A.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B.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 C.主管领导的关心 D.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 8.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A ) A.竞争(强制)策略 B.回避策略 C.迁就策略(克制策略) D.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重点整理by老眠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一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3 、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第二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上面一幅图为杜能圈,下边一幅为逆杜能圈;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现实局限性: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如河流干扰因素,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另外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另外,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也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小。另外,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杜能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离的重要因素。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其他利用方式。 3 、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一)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 1 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2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上受益最大。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 1 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2 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 3 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其原理不仅可用来说明农业土地的利用方式,对于解释其他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5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 1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 1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 2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 3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第三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1 、概念题 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