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4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揭示课题识字。“古诗两首”中,“古、诗、首”是生字,第二首古诗《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课题过程中即可指导认读五个生字。可先对“古诗”作简单解释,再结合“几首歌曲”、“几首儿歌”等对“首”作简单理解,最后出示两首古诗的题目。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认读诗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引导认识。

2.生字的识记。

(1)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如: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3.识字的巩固。

(1)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

(2)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识记。如: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3)在读、背古诗的过程中巩固生字的识记。

4.写字指导。

本课六个要写的字,各有特点,可逐一进行指导。“古”字横要长;“声”字上为“士”字,不是“土”字,应写得上横长、下横短;“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学生写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处”字是半包围结构,要强调“包住”──把捺拖长;“知”字中,口在右边偏下,不能写得太高;“忙”字左边竖心的笔顺是先写两点再写竖,“竖”要写得垂直且稍长。

(二)朗读感悟

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

《春晓》诗意含蓄,情真意切。朗读时,速度可稍慢,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三句声音较实,二、四句声音较虚。每一句第二字可适当拉长,稍作停顿,留下想象的空间。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

《村居》较为明快,朗读时可适当将情绪外露,读得轻快、流畅,体现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可在每句诗的第四个字后稍作停顿。注意读好韵脚“天、烟、鸢”。

古诗朗读对字音的要求很高,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提醒学生一丝不苟地咬准字音,并让他们反复练习朗读。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两首古诗的背诵难度不大,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课外读背几首古诗。

2.课中活动。

比比谁背的古诗多。先分小组比一比,再推选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区分“春”“村”的读音)

板书:春晓村居

(二)学习生字

1.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字音:翘舌音“诗、首、处”;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组合:古(十+口)闻(门+耳)

居(尸+古)童(立+里)

偏旁:诗—讠醉—酉忙—忄

(3)字义(用田字格中的字作扩词练习):

古()()()声()()()多()()()处()()()知()()()忙()()()(三)朗读古诗

1.范读。

2.自由读(读对、读顺)。

3.自愿读。

4.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四)理解古诗

1.自读《春晓》、《村居》。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五)感悟欣赏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五、资料袋

1.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因“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享年52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和李白、杜甫的称赞。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2.高鼎

清朝诗人。

3.风筝

风筝源于我国,又名风鸢、纸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算是风筝之祖了。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风筝为游戏,并在鸢头上挂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便由此而来。

到了唐宋,放风筝十分盛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道:“西楼一夜风筝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苏汉臣的《北事通》,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放风筝的场面。

明清时,风筝渐趋全盛,制作精巧。慈禧太后曾叫民间风筝艺人魏之泰做“女寿星骑仙鹤”的风筝。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述了一群天真活泼放学归来的儿童在春风中放风筝的场面,读后令人叫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8题;共55分) 1. (5分)看生字,写拼音 瘪________ 计________ 哧________ 锥________ 捏________ 2. (6分)根据拼音提示,在横线上写词语 (1)yìlì 学习没有________是不行的。 (2)kuí wú 叔叔的身材非常________。 (3)xíng sè cōng cōng 你________的,是不是有什么事? (4)liú lián wàng fǎn 望着漓江那美丽的风景,我________。 (5)xuán yá qiào bì 这一带绝大部分地区都是________,急流险滩。 3. (5分)填上合适的动词。 ________黄山 ________战袍 ________黄河 ________新装 4. (12分)看拼音,写词语。

yóu tóng yōng jǐkǒng xìyǎng wòtūw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ún bùéjiǎo cā shāng yī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2分)查字典填空。 (1)“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临”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6. (4分)佳句对对碰 (1) ________潮水________,________明月________。 (2)书箱是________。 (3)天苍苍,________,风吹________。 (4) ________,疑是银河________。 7. (6分) ________把尼尔斯变成了小矮人。 8. (5分)读古诗《小池》,回答 你是怎么理解《小池》这首诗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9. (3分)古诗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春天的树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3)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指导读出节奏、重音)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4古诗两首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情感。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 古 诗 两 首 江 南 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2 [①这句诗写出了春天怎样的风光?] 水村山郭酒旗风。[②你能将这句诗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3 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寺,4 [③南朝统治者真的建造了那么多的寺庙吗?] 多少楼台烟雨中。[④这句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5 诗意: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建有许许多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佛寺楼台都已经隐没在这蒙蒙的雨雾之中。 赏析:一、二句描写的是眼前景色,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与水的映衬,有动与静的映衬,有声与色的映衬,写得酣畅淋漓,描绘出风景依稀、江山依旧的景观。三、四句是作者回想古事,借古时统治者广修佛寺的事讽刺当前的现象,在艺术上是交融渗透,浑然一体的。 6 春 日 偶 成 [北宋]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①这句诗写到了哪些景物?]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春天,千里江南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都是绮丽的风光。 3 ②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4 ③“四百八十寺”是概数,强调数量之多。 5 ④“南朝”二字给江南的春天这幅画面增添了悠远的历史色彩。金碧辉煌、殿宇重重的寺庙,本来就 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们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6 ①淡淡的白云,轻轻的春风,还有将近正午时暖融融的日光。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一、激趣导入。 1、梁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第 2 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会认 7个生字,会写 9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 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 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预习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 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 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初读古诗,解决生字字音 生字学习》,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 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使学生掌握 字音。 课件没有的生字另外详细讲解。 1、 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 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 播放动画课件《古诗两首

重点字音: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 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1、巩固音、形。 本课 9 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烧、荣;平舌 音:菜、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 9 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 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 如,离—— 篱 味——未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新授) 一、主要内容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练写生字。难点: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课标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枝、记、刘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赠刘景文》,并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二、学习方式 自学、同桌交流 三、评价方式 练习检测(第三环节第三小节) 小组展示,欣赏评价(第四环节)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21.古诗二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lu ò y áng shu ǐ h ú d qi án k ūn 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三、写出同音字。 r ón ɡ 芙( ) ( )液 ( )树 h ú 水( ) ( )涂 ( )芦 y àn 大( ) ( )子 ( )台 qi án ( )面 ( )坤 花( ) 四、比一比,再组词。 蓉( ) 洛( ) 壶( ) 雁( ) 砚( ) 容( ) 格( ) 壳( ) 鹰( ) 现( ) 五、 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遁. 逃( ) A .逃走,逃避。 B .隐藏;消失。 2.墨梅.. ( ) A .梅花的一个品种。 B .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一片冰心.. ( ) A .著名作家。 B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诗人以“ ”自喻,表明自己 的精神品格。 2.《塞下曲》是一首( ) A.送别诗 B.写景诗 C.边塞诗 D.叙事诗 3.《墨梅》中的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七、品析诗句。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单.于(ch án d ān ) 单. 独(ch án d ān ) 墨痕.(h én h éng ) 王冕.(mi ǎn m ǎn ) 遁.逃(d ùn d ūn ) 洗砚.(y án y àn )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的亲友若是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B.洛阳的亲友如果问我,我会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C.洛阳的亲友如果问您,就请您转告他们,我思念他们的心就像冰放在玉壶里一样。 八、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1.把古诗补充完整。 3.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4.最后一句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 九、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

4古诗两首

4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揭示课题识字。“古诗两首”中,“古、诗、首”是生字,第二首古诗《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课题过程中即可指导认读五个生字。可先对“古诗”作简单解释,再结合“几首歌曲”、“几首儿歌”等对“首”作简单理解,最后出示两首古诗的题目。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认读诗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引导认识。 2.生字的识记。 (1)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如: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3.识字的巩固。 (1)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4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4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43分) 1.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滩________ 摸________ 纯________ 渣________ 碑________ 堆________ 模________ 吨________ 碴________ 牌________ 2. (8分)辨字组词。 挥________ 佯________ 绣________ 腾________ 辉________ 徉________ 透________ 滕________ 3. (3分)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甜甜——________ 反义词:下去——________ 推——________ 4. (12分)自学生字,按要求填空 ①“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字,共________画。 ②“胜”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两个部件组成。 ③“称”部首是________,除去部首剩________画。 ④“映”部首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字。 5. (3分)用红笔描出下列字的部首。 树________ 叶________ 会________

6. (5分)根据下面的古诗,写出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____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 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____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____ 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 7. (2分)读一读课文《从现在开始》,填一填。 轮到小猴子当大王了,他说:“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________过日子。”话音刚落,大伙儿立刻________起来。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7分) 8. (7分)品味探究。 (1)课题《最大的“书”》加引号是因为? (2)“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这句话把石头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石头的速度。

4古诗两首2_20120907074632609

4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能够背诵古诗。 一、谈话导入 1. 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预设1:这已经是深秋季节,枫树的叶子都红了。 预设2:我看到一位诗人在马车旁观赏风景。 2.这是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 媒体出示:山行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描写秋天的古诗,齐读课题。 4.介绍诗的作者。 媒体出示: 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指名读。 说明:知诗人,解题意,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学习 1.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先来自学这首古诗。 媒体出示: 合作学习目标: ⑴人人会正确朗读。 ⑵想办法记住生字。

⑶理解诗句的意思。 ⑷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尝试学习 说明: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先让孩子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学习古诗 (一)读通古诗 1.媒体出示: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谁愿意将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 2.教师随机正音 径、生、停、枫:后鼻音 斜:读音为“xié” 坐:平舌音 3.老师来读《山行》,留意老师停顿的地方。 媒体出示: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 2.指名背。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是哪两首呢?自读课题。我们首先学习《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

4古诗两首

《咏柳》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赞美柳树) 2、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歌《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好“咏、柳、妆、丝、绦”五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划出诗歌的节奏,全班齐读。 三、指导书写

1、给柳、丝两个生字分别组词、谈论字体结构、偏旁部首。 2、给生字找形近字,并区分组词。 3、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写。 四、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那下面我们来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丝条:用丝织成的带子 万条:无数条。 裁:用剪刀剪。 妆:打扮 2、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2)看柳树的图 (3)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4)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诗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综合课4古诗二首

综合课 4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2、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㈡、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㈣、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㈤、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㈠、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㈡、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古诗大意,诵读古诗。 3、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情诵读,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与诗人对话,揭题读题解题意。 1、出示杜甫画像,认识诗人。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认识吗?他就是谁?(板书:杜甫) 2、你对杜甫的了解有多少? 杜甫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 3、解题。“闻”是什么意思?谁听?他听到什么?“官军“指什么?“河南河北”什么意思?“收”字怎么理解? 理解题目的意思。指导朗读课题。 4、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诗人携家带子随逃难的人群流落到四川梓州,曾被乱军所虏,历经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所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再读课题。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1、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反馈。谁能提示大家诗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读错?(涕、子、裳)指名读。生评。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2、显然,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还不够味,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还不完全理解诗句意思。学习古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得理解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由词到句理解诗意。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 学习 古诗的兴趣。 4. 学习 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学习

《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 学习 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2017年春季学期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4 12《古诗二首》教案

12 古诗二首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4古诗两首 第1课时 苏教版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三、四句怀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依靠神灵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世易时移,当年的佛寺楼台有多少已经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啊!(一说还有多少佛寺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综观全诗,写今和怀古既有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在艺术形式上是融为一体的。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 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呀!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从结构上看,写景和抒情亲密相依,融为一体。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重点】 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因此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江南春》中流露的兴亡之感、讽喻之意可不必讲,只要让学生了解诗的意境即可。 1.读书指导。 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教师可在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回忆、交流描写春天的故事,从而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初读指导。教师可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时,要提醒学生看准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要指导学生按古诗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2-人教版

2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揭示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汪伦》,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②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6分钟左右) 第一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生字,颂读古诗。(8分钟左右) 1.学生自学,教师板书生字 ①听课文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注上拼音。 ②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3分钟后比谁读得最好。 2.合作探究(5分钟左右) (1)指名朗读古诗。 (2)学生纠正读错的地方。 (3)优生范读古诗。 (4)集体朗读古诗。 第二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古诗作者和大意。 1、学生自学

(1)再读古诗,看看古诗的作者是谁? (2)在课文中标出下面词语的意思,并读一读,背一背: 赠:赠送 将欲行:将要离去。 桃花潭:水潭名。 不及:比不上。 (3)根据上面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说一下《赠汪伦》这首古诗的大意。 2、合作探究 (1)作者是谁?哪个朝代?(李白唐代) (2)比一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3)小结:《赠汪伦》这首诗的大意是:李白登上船将要离去,忽然听到岸上用脚打拍子的送行歌声。桃花潭的纵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第三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背诵古诗。 1、学生自学:背诵古诗《赠汪伦》 2、合作探究 (1)比一比,谁会背古诗《赠汪伦》。 (2)集体背诵古诗《赠汪伦。 第四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会写“舟,乘、汪”这3个生字。 3、学生自学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3个生字,注意他们的占格位置、结构,然后在课本田字格内写两遍。

第4课 古诗二首

第4课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会认“螺”1个字,会写“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一、导入揭题,交流资料,了解洞庭湖 (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水天相接,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洞庭湖的美景。 (二)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皓月当空… (三)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加强积累) (四)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五)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 二、精读会意 (一)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 庭、潭、镜、磨、螺 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二)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比喻句要注意)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诗的节奏) (三)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意诗的节奏)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延伸拓展(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师生互评。 (二)拓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