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

业转型升级的补充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徐政办发[2017]100号

【发布部门】徐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5.31

【实施日期】2017.05.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补充通知

(徐政办发〔2017〕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标准、规范要求,为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对我市《徐州市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徐政发〔2016〕45号)作如下调整,补充通知如下:

一、根据《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已出让土地规划条件的装配化率要求调整为《细则》预制装配率中的Z1项计算标准,新出让土地规划条件中对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调整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单体的预制装配率中的Z1项不低于20%,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单体的预制装配率不低于60%。

二、根据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的要求,2017年起,除5000平方米以下公建或居住项目,2000平方米以下工业厂房、配套办公、研发项目建筑的构筑物、配套附属设施,以及其它技术条件特殊不适宜实施装配式的项目外,以下三个区域内新开发建设土地及新建项目均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 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60 分钟 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案正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旧动能转换 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上均不对 2.我国创业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导向有待提高。与(二十国)集团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比例为25.80%,在效率驱动型经济体中排在前列,与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答案正确 十八国 二十国 二十一国 二十三国 3.(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有较大增长,明显的新开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较快,2015年新增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18162个,而2006年新增的企业法人数仅有70353个,2015年是2006年

的3倍多,创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答案正确 2006 2007 2008 2009 4.我国传统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行业特征)设立,但“互联网+”经济下产业边界模糊,导致原有监管模式出现“要么多头监管,要么不知道谁来监管”。答案正确 行业特征 群众观点 政府通知 现有模式 5.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民营企业)也是主力军,出口额占比始终保持最高且逐年上升。答案正确 个体户 国企 事业单位 民营企业 6.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7900家,比上年增长5.0%。答案错误

河北省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附件: 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为加快建筑业大省向强省跨越,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增长数量型向效益型、发展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全省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省建筑业保持了较快发展,不仅改变了城乡面貌,完善了城镇功能,提高了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而且大大增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浙江、江苏等建筑强省相比,我省建筑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现为发展方式仍很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企业市场竞争严重趋同,基础设施和专业工程领域施工能力不足;科技进步与创新滞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高素质科技型人才紧缺,缺乏科技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有效激励机制;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能和创新能力差,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质量安全管控水平不高,精品意识不强,品牌工程和精品工程少等。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省建筑企业不转型升级, -1-

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各地和建筑企业必须清醒认识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形成的倒逼机制,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也要看到机遇与挑战共存。我国已进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高峰期,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不断加大基础投资建设力度,不仅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这是各行各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2010年初,温总理再次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新时期,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建筑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地和各企业要抢抓转型升级的先机,做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 二、加强政策支持,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一)深入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 1、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投资方向支持建筑企业拓展业务结构。各地要抓住国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契机,加强资质审批服务,合理放宽审批条件,支持本地大中型建筑企业,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拓宽业务范围,积极进入主营施工业务以外的房屋建筑、公路、水利、市政、铁路、机场、地铁、轻轨、港口、码 -2-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 淮政规〔2011〕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淮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淮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第590号令)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房屋的,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市、县人民政府房屋征收管理机构负责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管理的日常工作。规划、国土资源、城管、发展改革、财政、物价、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职责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都有权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二章征收程序和征收决定 第八条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达到9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9%,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600家,产品技术含量国内领先,技术出口占产品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左右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打造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3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2%,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以上。广东成为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全球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制造、采购和营销的中心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工业设计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制定发布《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以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一项 * 的大事。企业要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是根本,也是 * 。转型升级,顾名思义,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资质向高资质升级,推动企业真正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加速企业发展。当前,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方式的真正转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对此,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和思考,通过对较大规模的国家特级施工企业——******集团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总结摸索了一条适合***集团的发展之路。一、转型升级是建筑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作为像******集团这样的较大规模建筑企业来说,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获得持续发展,就要加快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转型升级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队伍管理,全面提高基础管理水平,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当前,国内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承包商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方式不尽合理,这与其行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各级发展理念、市场发展阶段和发育程度、行业发展态势、企业个体情况等息息相关。所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行业发展面临调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速度回归平稳发展状态,建筑企业主业面临规模收缩趋势,转向多元经营,国家更加注

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建筑业的投资重点和方向面临调整和优化。对此,******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土建总承包为中心,缩小其比例,努力向装饰装潢、市政公用、地基基础、园林古建筑、起重设备安装、道路桥梁、钢结构、水利水电、餐饮服务业、建材、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经营范围。(二)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目前,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国有股所占比重相当大,投资主体不到位,造成体制僵硬、机制不活、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以根本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缺乏动力和活力,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对此,******集团自xx年改制以来,建立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利用2-3年的时间将国有股逐步退出,使***集团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实体。(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一些建筑企业缺乏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没有认清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的行业地位,工程承包能力明显偏弱,主业不精不强,专业优势不突出,技术创新薄弱,科研投入不足,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造成产品结构雷同、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鉴于建筑业存在的这一弊端,******集团在今年年初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在这期间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推动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主业,做精做专辅业,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

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促进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和施工效率,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统筹规划,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配套,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要结合地质结构、自然条件、区域经济水平、技术状况、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路径,有计划、分阶段推进预制混凝土(PC)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龙骨结构、木结构等的应用。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形成科学合理布局。 (三)完善体系,整体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快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评价认定体系。遵循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规律,在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装配式建筑与成品住房、绿色节能建筑联动发展。 (四)示范引领,推动发展。以培育试点城市和产业基地、示范项目为引领,促进重点领域和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6—2017年,成都、乐山、广安、西昌四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基地。同时,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立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成都、乐山、广安三市的产业化基地要形成15万立方米部品构件的年生产能力,可提供项目装配率30%、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并在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住房中采用装配式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装配率30%以上。西昌市建立钢结构产业化生产基地,到2020年,扶持2家钢结构建筑龙头企业。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在房屋、桥梁、水利、铁路等建设中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率达到3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新建住宅全装修达到50%。 到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

中共徐州市委 徐州市人民政府

中共徐州市委文件 徐委发〔2013〕6号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2012年度市“双创计划” 入选高层次人才的决定 (2013年2月17日) 2012年,全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八大重点人才工程,紧紧围绕我市发展需要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展了“双创计划”评选工作,经组织申报、技术评审、综合评审、实地考察、社会公示,现确定张雷等24位同志为2012年度徐州市“双创计划”入选高层次人才。入选人才的激励资助政策,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徐委发〔2009〕29号)执行。 希望受到表彰的高层次人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断为全市科学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各级党政组织要深入贯彻科学人才观,积极构建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不断完善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制度机制,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人才工程,为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徐州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附件:2012年度市“双创计划”入选高层次人才名单

附件: 2012年度市“双创计划”入选高层次人才名单 (共24名) 张雷江苏融汇石英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王志伟徐州沃根尼科有机肥开发有限公司 吴会龙徐州中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杨苏萍徐州安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李柏徐州柏瑞高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谢伟江苏高德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房健民徐州市第五制药厂有限公司 李乐伟徐州纽尔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王晓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江宏富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李福生江苏河谷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朱永平徐州旭昇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刘安军徐州丰泉酒业有限公司 欧阳五庆徐州金牌药业有限公司 马惠玲徐州黄淮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张庆茂江苏大族粤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张民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 常维山江苏三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曹尚银徐州月亮湾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王宝民徐州原动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印寿根徐州市格瑞颜料有限公司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但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困扰着海南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海南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但海南省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很低;海南省发展羊牛畜牧业潜力巨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海南畜牧业”的目标还很远;海南在热带经济作物、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和南繁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海南省产业转型路径 海南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

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低耗低排的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转型路径: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应从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考虑。要加快产业融合,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成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特色产业。这对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工业转型路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以海洋油气和深海生物资源的深加工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服务业转型路径: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型发展互联网、康体、会展、休闲养生医疗旅游、保险、教育、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海南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热带果蔬、热带花卉、南

浅谈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思路-中小企业篇

浅谈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思路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篇如今,国内建筑行业趋于饱和,行业竞争尤为激烈,各种企业和体制内部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和紧密,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不管哪个企业和单位的任何层级领导都不可能直接拍板工程项目的承接单位,行业规范越来越完善,建筑行业进入了投入大、利润低的时代。 由此,中小工程企业必须摒弃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让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逐步建立以战略目标开拓为导向,成本控制体系为核心体系,项目管理建设为主线,动态预测监管为手段,信息化管理为平台,以成本定额为基础,以多维分析为视角的精细化全面预算规范管理的经营体系,并建立各条线业绩考核标准和制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为什么以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有立足之地呢?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管理的首要原则是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工程管理中体现为经济项目决定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决定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决定岗位职能,在工程暴利时代的时候,也是经济效益决定了流程和分工及职能,那个时候是工程部门当纲为主,其余部门辅助,只要完成工程就能挣钱,因为经济效益可以满足企业和社会所需,这种粗放型的简单管理模式在初期和人员素质稳定的时候,减少了管理投入而且缩短了决策时间赢得了更多的项目资源,但是,当企业到一定规模(产值和项目数量)的时候,这种模式就会滋生腐败,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等等一系列问题,因为它缺

少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它有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粗放式管理模式计划永远是计划,组织是无序的组织,领导也是自己领导自己(其他部门都是附属和辅助),控制更加无从说起,工程完工就是最大的胜利,结算到多少钱跟他无关,要不要到钱也跟他无关,过程中花掉多少钱肯定能找到理由,更可怕的是一个项目经理管理部从开工到项目完工没有参与过合同协商、订立、交底等,活儿干完了你问他你按照什么施工的?他告诉你他是按照图纸施工的,因为他也不知道合同里面写的什么............! 写了这么多,不是说中小企业有多少问题,只是说一些共性的问题,其实有些公司自己早就有意识的在规避上述的问题,比如合同订立收归公司,材料采购收归公司,工程部加大监控项目并动态管理,对于财务制度的重视,并有相当的成本意识。 但我个人认为有些措施是不科学的:1.收不能过度,虽然收是避免项目行为的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但在收的过程中,把权力收回的同时也会把责任收回,会造成公司职能机构臃肿或者不堪负担,收不如疏,就像大禹治水一样,要让整条河道的所有支流都承担洪流的压力,当压力分散了,整条河流就平稳通顺了,其实一个个项目管理部就是一条条的支流。如果压力和责任都堵在公司层面,那么后果可想而知!2.不是问工程部门需要公司提供什么配合和服务,而是问工程管理部能担多少责?如果公司想做大,那么项目管理部就连对外业务的职能都应该有,每个项目管理部

推进建筑产业转型-促进住宅品质升级

推进建筑产业转型,促进住宅品质升级 一、装配式建筑概念 (1)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1) 三、装配式国家政策与企业推进 (2) 四、装配式建筑对行业的影响 (2) 五、聊建集团装配式施工的探索与发展 (3) 六、聊建集团装配式发展与规划 (5) 七、装配式发展建议——“三个取代”与“六个措施” (5) 八、企业装配式推进经验总结——“六个研发”与“八个加强” (6) 一、装配式建筑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部件部品,在施工现场以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特征。装配式建筑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等多种类型。目前我国建筑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建筑模式向追求高品质,低能耗,低污染建设的转型阶段,传统建设方式较为粗放,生产效率低,建设周期长,能源消耗高,建筑质量通病难以根除,建筑垃圾和扬尘对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结构构件、建筑构件及部品、机电设备等通过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工业化建筑,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特征。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的重要体现,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环保,较传统建筑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它的优势在于生产标准化使得质量可控,构件生产全部采取机械自动化、信息化,避免了质量的人为因素,生产的过程全部由自动化程序控制,解决了传统建筑方式普遍存在的渗漏、不隔音、不隔热、精度差等“质量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

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为加快建筑业大省向强省跨越,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增长数量型向效益型、发展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全省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省建筑业保持了较快发展,不仅改变了城乡面貌,完善了城镇功能,提高了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而且大大增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浙江、江苏等建筑强省相比,我省建筑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现为发展方式仍很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企业市场竞争严重趋同,基础设施和专业工程领域施工能力不足;科技进步与创新滞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高素质科技型人才紧缺,缺乏科技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有效激励机制;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能和创新能力差,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质量安全管控水平不高,精品意识不强,品牌工程和精品工程少等。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省建筑企业不转型升级,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各地和建筑企业必须清醒认识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形成的倒逼机制,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也要看到机遇与挑战共存。我国已进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高峰期,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不断加大基础投资建设力度,不仅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这是各行各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2010年初,温总理再次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新时期,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建筑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地和各企业要抢抓转型升级的先机,做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 二、加强政策支持,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一)深入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 1、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投资方向支持建筑企业拓展业务结构。各地要抓住国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契机,加强资质审批服务,合理放宽审批条件,支持本地大中型建筑企业,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拓宽业务范围,积极进入主营

徐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徐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徐政发〔2008〕139号 市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及《省政府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8〕科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快解决我市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徐州”的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以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力推进棚户区(危

旧房)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体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目标任务。根据国务院〔2007〕24号和省政府〔2008〕4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区住房保障对象条件确定为:具有5年以上城镇常住户口、人均月收入低于以60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的家庭。2008年底,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2009年底,城市低保无房家庭(含持有市总工会核发《特困职工证》的家庭,下同)实现廉租住房实物配租;2010年底,城市人均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全部实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2008年至2010年,基本完成重点片区危旧房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任务,使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经济适用住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住房,基本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要求。 (三)基本原则。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体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市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统筹规划,逐步解决;坚持统一政策,因地制宜;坚持分级负责,严格检查考核、抓好落实。 二、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合理确定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保障面积标准。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区委办公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近期,我们对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 一、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住生命线,政府重视催生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发展的生命线。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催生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鼓励培植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办法》、《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维扬区“双创”、“三重”考核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了创新创优行动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奖”,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考核奖励促动。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对企业争创品牌、技术改造、建设研发机构、创各类科技计划等方面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的科技创新奖金总额3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取扶持。着力用足用好政策,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几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2、添加助燃剂,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经济有效的结合纽带,是经济腾飞的助燃剂。一是培育创新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功能,维扬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霖昶科技、杨杰电子等企业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战线的黑马。二是技术研发平台。2008年全区建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电缆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维扬区与南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据统计,全区已有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西安交大、西安重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了60多项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大大拓宽了基础创新的源头。 3、启动强引擎,创新型企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维扬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

2019建筑业发展趋势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2019建筑业发展趋势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2019年的经济趋势是“稳中有变”,这不仅意味着风险挑战在加大,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外部压力将会倒逼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于建筑业来说,其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发展正在成为过去式,传统的建筑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业发展趋势 建筑业已经进入到平稳发展期。2006年以来,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06年至2011年连续6年超过20%的高速增长后开始回落,2015年增速仅为2.3%,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有所回升,增速达7.1%;2017年增速达10.5%,2018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9%。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以下简称“19号文”),文件

包含7大方面的内容、20条任务,这是引领建筑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行业监管发展方向将从“重企业资质”向“以信用体系、工程担保为市场基础,强化个人执业资质管理”的方向转变,个人执业越来越受重视。 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将被强化,对于企业来说,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企业将被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个人将被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书、一定时间直至终身不得进入行业等处罚。 信用中国将逐步建立,做到信息数据、平台数据共享,针对市场主体建立黑名单制,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实现信息共享。 资质资格、招标投标、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产业工人队伍等领域的改革,将为建筑企业营造高效、便捷、有序的营商制度环境。 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在行业中深度融合与广泛运用,特别是BIM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企业在市委市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积极探索发展道路,创新发展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和经验,2008年,我市被省住建厅评为“建筑之乡”,建筑建筑业产值总量逐年攀升,2011年达到了98.8亿元,首次贴近100亿大关。建筑业在经济社会总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对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共有建筑业企业118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9家,专业总承包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9家。虽然建筑企业对推动我市建筑业发展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如:一级企业、特级企业还十分缺乏,行业技术力量低,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盈利水平不高,人才资源缺乏,专业种类还不够丰富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市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建筑企业这个群体很大程度上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甚至被“边缘化”,任其自生自灭。作为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更加明显的位置,将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通盘考虑,整合各种资源,齐抓共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建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企业改革的指导,对人才教育培训、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扶持建筑企业

发展。 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建筑企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科学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自身优势和占有市场份额,实施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制胜的发展战略。一是产业结构转型。积极引导企业提资增项,优化结构调整,扶持企业逐步从传统的房屋建筑类资质向市政、公路、铁路、港口等专业领域发展,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二是增长方式转型。改变过去那种拼人力、拼消耗的传统的增长方式,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两大引擎。组织力量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但要注意培养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等高端人才,还要注意培养一线的高级技工。三是施工方式转型。改变过去单一的现场施工模式,走建筑工厂化和建筑产业园的新路子。依靠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模块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节省材料,减少污染,提高效率。如:推广整体式提升脚手架、把保温材料预埋到预构件中、建立建筑产业园等。四是经营方式转型。变传统的施工总承包为工程总承包,将设计、施工、物资采购等内容由一家工程总承包承担,积极稳妥地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设计采购施工(EPC)等建设方式,不仅有助于节约成本和投资,而且有助于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的管理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淮政规[2011]2号 【发布部门】淮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1.13 【实施日期】2011.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淮政规〔201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淮安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十三日 淮安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水库、行洪区、滞洪区、村庄河塘)及其配套工程。 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主管机关,负责《条例》、《办法》和本细则的组织实施,其管理河道的主要职责是:(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本省、本市有关河道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二)起草河道管理规范性文件,受同级人民政府的委托协调与处理水事纠纷; (三)组织编制河道的区域综合规划,审查河道开发利用规划,制定河道整治和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协调防汛抗旱日常工作,制定工程调度运用计划,执行上级调度指令; (五)管理河道及其配套工程设施,审查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各类建筑物及设施的方案,审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与河道工程安全及正常运行有关的活动,并对工程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以及涉及河道的活动进行防汛安全监督管理; (六)保障河道清洁、引排通畅,保护水体避免污染; (七)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其他职责,执行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河道主管机关的决定,命令以及交办的其他事项。

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大原理

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大原理 原理一:从发展结构来看,增量改革与存量调整的有机衔接,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及做强做大的成败关键 受原有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经营业态、产业环境以及市场替代等方面的影响,从单纯的传统产业升级入手推进一个经济体整体的产业升级存在较大的障碍和困境。而通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带动各类创新资源及产业发展要素加快流向新兴企业和新兴业态,不仅有利于培育新兴模块和新兴产业集群,还通过新兴产业的整体辐射带动作用、市场竞争作用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这其中,以“培育发展增量为主线,带动存量转型升级,实现整体突破发展”的产业发展方针,不仅注重增量改革与存量调整的有机衔接,也是一个经济体能否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及做强做大的决定性因素。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心,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服务模式,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并在产品技术的市场竞争中促进落后产能。 原理二:从战略位势来看,围绕产业主导权以展开战略设计,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及做强做大的根本抉择 产业主导权是指产业主体对产业发展和运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应变力,集中体现为产业前端的市场主导权、产业中端的资本主导权和产业后端的技术主导权三类。这其中,产业主导权不仅表现为产业内企业能够参与的基础价格形成定价、影响基准价格变化,也表现为产业内企业能够主动地、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获得企业的稳定发展。 基于市场、技术和资本三要素的产业主导权,既是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关于主导产业变迁、主导国家和地区及主导企业更替规律体现,也是当前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与不断演化的深层原因。这需要从战略层面强化对产业主导权的角逐。重点是通过对产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投资两种资本运作途径控制,实现资本主导权的控制;从战略高度设计知识产业经营、技术转移两方面的技术路线图,推动技术主导权的实现;从商品价格定价权、制成品品牌影响力、渠道控制力等方面赢得市场主导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