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思想品德:专题三分析说明题解题技巧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思想品德:专题三分析说明题解题技巧

专题三分析说明题解题技巧

【题型分析】遵义市中考思品试题第14题为分析说明题。它以热点时政材料、图表或漫画为背景,设问考查学生。

分析说明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因此,它具有“考察能力、信息量大、开放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

【解题指导】解答分析说明题要做到三步:

第一步:读,这是解题的前提。

一是审读材料,就是对以漫画、图表、文字材料等为载体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精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第三遍重点读,带着所要解答的问题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及答题考查方向。二是审读设问。首先,要审清题目设问类型,如:归纳概括类设问(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等),发散性设问(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理解、感想等),思辨式设问(分析说明材料体现的观点是正确、错误或片面),建议类设问(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请你为某人、某单位或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对于不同类型,要有针对性的结合该类设问题型的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规范答题。其次,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和答题角度。只有弄清题目的要求和答题角度,才能为准确作答奠定基础。

第二步:找,这是解题的关键。

一是从材料内容本身找有效信息。要特别注意抓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中解读答题重点。二是从材料与教材之间找关联点。考试时的问题选材都把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政作为必选内容,尤其是国内重大时政,往往就是材料分析题的素材。考生只有平时积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并能把教材所学知识有机地与时政大事结合起来,善于思考,揭示材料反映的相关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有备无患。

第三步:答,这是解题的落脚点。

科学合理地组织答案。明确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教材中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根据试题要求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做到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科学。

(一)启示类分析说明

解答这类设问的对策是: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读”。一是读懂背景材料或漫画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或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是哪方面的启示。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第二步是“找”。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或漫画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对此类原因的观点和表达。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关键。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组织好精炼的答案。第三步是“提”。这就是根据前面所找出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类试题的落脚点。解题时,注意运用“应”“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案的针对性。

【例1】(2014随州中考)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武汉了解中国光谷发展情况。看到光纤通信、3D 打印、生物质能源等成果时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己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习总书记的话对我们青少年的成才有什么启示?

【分析】这是一道启示类问答题。解答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的中心意思,通过抓关键词句:国家富强靠“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便可知习总书记强调的是“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联系教材知识至少要从这几个角度来回答:(1)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2)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要做到“四个尊重”。

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④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⑥我国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建议类分析说明

建议类问答题在中考思品试题有所涉及。解答这类问题的对策是:

(1)明要求。通过认真分析材料,了解题目要求,确定所提建议的方向,看看是属于哪一类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切不可离题万里,泛泛而谈。

(2)辨对象。通过仔细审题,明确建议的对象是哪些人或部门。

(3)要求完整。建议多层次、多角度,力求完整,不能片面。当然解答这类题还要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题目要求,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大胆参与。

【例2】(2014泉州中考)深化改革关注公平正义

2013年12月31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新年贺词时强调,如何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请你就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向当地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分析】首先审题目和设问,明确建议的方向(内容)是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议的对象是“当地政府”。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多角度完整回答。

【答案】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②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体现、反映、说明类分析说明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要分析材料(图表或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及其原因。再次,归纳解决问题的措施。回答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体现了什么。或者我们还可以借用语文学科中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表层意思,逐层分析归纳,回归教材,方能做出比较全面的答案。

【例3】(2014襄阳中考)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的旗帜在中国道路上高高飘扬,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新的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这道问答题是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审材料和设问明白问题是:党和政府重视“改革”说明了什么?联系教材知识,要从改革的重要性方面多角度回答。

【答案】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成熟、不完善,深化改革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

(四)看法、评析辨析类分析说明

这一类型问答题很少在中考思品试题中出现。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是:

(1)精读材料,捕捉有用信息。先要把情境材料读懂,再从整体把握材料的精华,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2)审清设问,锁定答题方向。

(3)仔细排查,找准教材的知识点。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材料和设问,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逐一仔细排

(4)规范答题,力求答案完美。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也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

【例4】(2014益阳中考)2014年5月22日,有两辆无牌汽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一早市冲撞群众,此后两辆车发生爆炸起火,造成30多人死亡,90余人受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侦破案件,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及时组织救治受伤群众,安抚受害者家属,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看了上述材料后九年级学生小芳说:“打击暴恐不手软,民族团结助梦圆。”请你辨析小芳的观点。

【分析】对于这样的评析(辨析)类问答题,答题对策:首先要准确概括材料的核心词、句,然后以此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向教材相应知识点辐射,思考核心词、句,多角度、全方位予以解答。

【答案】①小芳的观点是正确的。②暴恐行为严重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引发民族矛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必须严厉打击。③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专项训练

1.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从责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周永康被判处无期徒刑说明了什么?

(2)你从这一判决中获得了哪些警示?

2.(2015长沙中考)1978年~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部分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

(单位: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单位:

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单位:

元)

1978 3645.2 206 343 134

1998 79553 3240 5425 2160

2012 519322 38667.6 24565 7917 (1)归纳上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请简要分析促使上表纵向数据发生巨大增长的原因。

3.(2015重庆中考B卷)阅读下面漫画《今天与明天》、《绝望与希望》,回答问题。

(1)人无远虑,今天的希望,可能变成明天的绝望。漫画《今天与明天》中“明天的绝望”是如何造成的?

(2)痛定思痛,今天的绝望,可能变成明天的希望。漫画《绝望与希望》给我们的教训有哪些?

4.材料一目前,在我国655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用水消耗的大量增加,我国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

材料二观察漫画与图片:“熟视无睹”和“有水难喝”。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5.传承经典,铁腕治污

材料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生效两个月以来,为“铁腕治理”定了调。据不完全统计,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个案最高罚款数额为190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共136件;实施限产、停产案共122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07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则在记者会上表示,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为此,他指出,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

新《环保法》明确公民享有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和保护公民举报环境违法,拓展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范围。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习近平同志强调“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其深刻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新《环境保护法》赋予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针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6.时政链接学法守法

材料一2014年10月20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规定,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同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材料二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1)【深思:时政感悟】根据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材料一画线部分的理解。

(2)【寻觅:回归教材】“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不少于2个观点)

(3)【体会:落实践行】上述两则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7.欣赏漫画《临近》,回答下列问题:

(1)当前我国的小康之车正走向哪站?

(2)你对小康之车目前的位置满意吗?为什么?

(3)全面小康实现后国家的前景怎样?

(4)怎样才能使小康之车又稳又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