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kpm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的调整

pkpm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的调整

pkpm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的调整
pkpm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的调整

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mm)

Ave-(X)、Ave-(Y)----X、Y平均位移。(mm)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

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即要求:

Ratio-(X)= Max-(X)/ Ave-(X) 最好<1.2 不能超过1.5

Ratio-Dx= Max-Dx/ Ave-Dx 最好<1.2 不能超过1.5

Y方向相同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若位移比(层间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2.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作用,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验算位移比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当凸凹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4.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5.因为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一般都发生在结构单元的边角部位。

二、周期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抗规中没有明确提出该概念,所以多层时该控制指标可以适当放松,但一般不大于1.0。) 名词释义:

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扭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侧振周期)T1的比值。周期比主要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使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因为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藕连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将明显增大。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

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

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

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

多塔结构周期比:

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而应该将多塔结构切分成多个单塔,按多个单塔结构分别计算。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

1 0.6306 110.18 0.99 ( 0.12+0.88 ) 0.01

2 0.6144 21.19 0.95 ( 0.82+0.12 ) 0.05

3 0.4248 2.39 0.06 ( 0.06+0.00 ) 0.94

4 0.1876 174.52 0.96 ( 0.95+0.01 ) 0.04

5 0.1718 85.00 1.00 ( 0.01+0.99 ) 0.00

6 0.1355 5.03 0.05 ( 0.05+0.00 ) 0.95

7 0.0993 177.15 0.97 ( 0.97+0.00 ) 0.03

8 0.0849 87.63 1.00 ( 0.00+1.00 ) 0.00

9 0.0752 12.73 0.03 ( 0.03+0.00 ) 0.97

X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97.72%

Y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96.71%

即要求:

0.4248/0.6306=0.67 <0.997.72% 96.71% >90% 说明无需再增加振型计算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 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连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但对于刚度不均匀的复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总之在高层结构设计中,使得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SATWE程序中给出了各振型对基底剪力贡献比例的计算功能,通过参数Ratio(振型的基底剪力占总基底剪力的百分比)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X方向或Y 方向的主振型,并可查看以及每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

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计算周期,地震力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即计算模型的选择与振型数的确定。一般来说,当全楼作刚性楼板假定后,计算时宜选择“侧刚模型”进行计算。而当结构定义有弹性楼板时则应选择“总刚模型”进行计算较为合理。至于振型数的确定,应按上述[高规]5.1.13条执行,振型数是否足够,应以计算振型数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作为唯一的条件进行判别。([耦联]取3的倍数,且≤3倍层数,[非耦联]取≤层数,直到参与计算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90%)

3. 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即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考虑周期比限制以后,以前看来规整的结构平面,从新规范的角度来看,可能成为“平面不规则结构”。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外圈结构刚度、增设抗震墙、增加外围连梁的高度、削弱内筒的刚度。

4. 扭转周期控制及调整难度较大,要查出问题关键所在,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a)扭转周期大小与刚心和形心的偏心距大小无关,只与楼层抗扭刚度有关;

b)剪力墙全部按照同一主轴两向正交布置时,较易满足;周边墙与核心筒墙成斜交布置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满足;

c)当不满足周期限制时,若层位移角控制潜力较大,宜减小结构竖向构件刚度,增大平动周期;

d)当不满足周期限制时,且层位移角控制潜力不大,应检查是否存在扭转刚度特别小的层,若存在应加强该层的抗扭刚度;

e)当不满足扭转周期限制,且层位移角控制潜力不大,各层抗扭刚度无突变,说明核心筒平面尺度与结构总高度之比偏小,应加大核心筒平面尺寸或加大核心筒外墙厚,增大核心筒的抗扭刚度。

f)当计算中发现扭转为第一振型,应设法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剪力墙,不应采取只通过加大中部剪力墙的刚度措施来调整结构的抗扭刚度。

三、层刚度比控制

规范条文:

1.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2.高规的4.4.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3.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

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4.高规的10.2.3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

E.0.1) 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与底部大空间层相同或相近高度的部分的等效侧向刚度与转换层下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名词释义:

刚度比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也称层刚度比),该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地下室结构顶板能否作为嵌固端,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及薄弱层的判断,均以层刚度比作为依据。[抗规]与[高规]提供有三种方法计算层刚度,即剪切刚度(Ki=GiAi/hi)、剪弯刚度(Ki=Vi/Δi)、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Ki=Qi/Δui)。

通常选择第三种算法。

刚度的正确理解应为产生一个单位位移所需要的力

建筑结构的总信息(WMASS.OUT)

===============================================================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

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

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

==============================================================

即要求:

Ratx1、Raty1 >1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 规范对结构层刚度比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也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度比并找出薄弱层,然后在真实条件下完成其它结构计算。

2. 层刚比计算及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的结果详建筑结构的总信息WMASS.OUT。一般来说,结构的抗侧刚度应该是沿高度均匀或沿高度逐渐减少,但对于框支层或抽空墙柱的中间楼层通常表现为薄弱层,由于薄弱层容易遭受严重震害,故程序根据刚度比的计算结果或层间剪力的大小自动判定薄弱层,并乘以放大系数,以保证结构安全。当然,薄弱层也可在调整信息中通过人工强制指定。

3. 对于上述三种计算层刚度的方法,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或多层建筑及砖混结构应选择“剪切刚度”;对于底部大空间为多层时或有支撑的钢结构应选择“剪弯刚度”;而对于通常工程来说,则可选用第三种规范建议方法,此法也是SATWE 程序的默认方法。

新高规的4.4.3条和5.1.14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B级高度不应小于75%。

建筑结构的总信息(WMASS.OUT)

*************************************************************

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

Ratio_Bu: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

即要求:

Ratio_Bu >0.8(0.75)

如不符,说明本层为薄弱层,加强

软件实现方法:

1. 层间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与砼强度、实配钢筋面积等因素有关,在用SATWE软件接PK出施工图之前,实配钢筋面积是不知道的,因此SATWE程序以计算配筋面积代替实配钢筋面积。

2. 目前的SATWE软件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文件中输出了相邻层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的比值,该比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设计人员人为判断。

五、刚重比控制

规范条文:(高规5.4.4条)

1.对于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稳定性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见规范)

2.对于框架结构稳定性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Di*Hi/Gi>=10

名词释义:

结构的侧向刚度与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称为刚重比。它是影响重力二阶(p-Δ)

效应的主要参数,且重力二阶效应随着结构刚重比的降低呈双曲线关系增加。高层建筑在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若重力二阶效应过大则会引起结构的失稳倒塌,故控制好结构的刚重比,则可以控制结构不失去稳定。

建筑结构的总信息(WMASS.OUT)

=============================================================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

=============================================================

X向刚重比EJd/GH**2= 47.79

Y向刚重比EJd/GH**2= 41.49

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按照下式计算等效侧向刚度:高规5.4.1

2.对于剪切型的框架结构,当刚重比大于10时,则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可控制在20%以内,结构的稳定已经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当刚重比大于20时,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已经很小,故规范规定此时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3.对于弯剪型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当刚重比大于1.4时,结构能够保持整体稳定;当刚重比大于2.7时,重力二阶效应导致的内力和位移增量仅在5%左右,故规范规定此时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4.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满足限值时,可不进行稳定验算,否则应进行。

5.当高层建筑的稳定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应调整并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

六、剪重比控制

规范条文:

[抗规]5.2.5条与[高规]3.3.13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应小于下表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

类别7 度7.5 度8 度8.5度9 度

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

小于3.5S的结构0.016 0.024 0.032 0.048 0.064

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12 0.018 0.024 0.032 0.040

名词释义:

剪重比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主要是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尤其是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结构,以及存在薄弱层的结构,出于对结构安全的考虑,规范增加了对剪重比的要求。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

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1.60%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增大1.15倍,即上表中楼层最小剪力系数λ应乘以1.15倍。当周期介于3.5S和5.0S之间时,可对于上表采用插入法求值。2.对于一般高层建筑而言,结构剪重比底层为最小,顶层最大,故实际工程中,结构剪重比由底层控制,由下到上,哪层的地震剪力不够,就放大哪层的设计地震内力.

3.各层地震内力自动放大与否在调整信息栏设开关;如果用户考虑自动放大,SATWE将在WZQ.OUT中输出程序内部采用的放大系数.

4.六度区剪重比可在0.7%~1%取。若剪重比过小,均为构造配筋,说明底部剪力过小,要对构件截面大小、周期折减等进行检查;若剪重比过大,说明底部剪力很大,也应检查结构模型,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或结构布置是否太刚。

七、轴压比验算

规范条文:

[砼规]11.4.16条[抗规]6.3.7条,[高规]6.4.2条同时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中限值。

结构类型抗震等级

一二三

框架结构0.7 0.8 0.9

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筒体0.75 0.85 0.95

部分框支抗震墙0.6 0.7 --

[砼规]11.7.13条[高规]7.2.14条同时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中限值:(见规范)

名词释义:

柱(墙)轴压比N/(fcA)指柱(墙)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它是影响墙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

混凝土构件配筋、钢构件验算输出文件(WPJ*.OUT)

Uc --- 轴压比(N/Ac/fc)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SA TWE验算结果,当计算结果与规范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墙肢轴压比的计算时,规范取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即恒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来计算其名义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地

震作用下的墙肢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受压区过大而出现小偏压的情况,而对于截面复杂的墙肢来说,计算受压区高度非常困难,故作以上简化计算。

4.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

5.当墙肢的轴压比虽未超过上表中限值,但又数值较大时,可在墙肢边缘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边缘构件,以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的延性。当为一级抗震(9度)时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3,一级(8度)大于0.2,二级大于0.1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否则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程序对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所有墙肢端部均按约束边缘构件考虑。6.地下一层抗震等级同上部结构,地下二层以下可降一级考虑。故轴压比限值不同。超限时,可通过复合箍筋来提高轴压比的限值。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2)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mm) Ave-(X)、Ave-(Y)----X、Y平均位移。(mm)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pkpm结构设计详细步骤

PM操作步骤(第二题卓老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双击击如下图标,进入PKPM主菜单 一、模块(PM整体结构建模与形成数据文件) (当前工作目录要自己先指定好路径) 点击 1.布置轴网 ①点击轴网输入,选择正交轴网 ②点击确定,布置如下 ③点击使用或两点直线命令,增加一条轴线 ④点击按TAP键成批输入,命名如下所示 2.楼层定义(布置柱子和梁) ①点击后点击 1)布置柱子出现柱布置菜单如下图所示,可进入柱截面定义、布置等 ②点然后 ③点击确定 选择500*500的柱后,选 柱布置如下 2)梁布置 ④点击250*400200*300 选择250*400布置如下 ⑤点击选择200*300布置(次梁也用来布置) ⑥点击 3)偏心对齐 ⑦点击选偏心如下所示 4)复制标准层 ⑧点击添加两个标准层 3.荷载输入 1)第1标准层荷载输入

选择第一标准层 ①点击选择如下所示 ②荷载输入 布置9KN/m的荷载 布置5KN/m的荷载 2)第2标准层荷载输入 ①选择先布置9KN/m的梁间荷载 ②再布置m的梁间荷载 2)第3标准层荷载输入 ①选择主菜单点击选择 ②点击选择输入m的荷载 4)楼面荷载的输入 ①点击添加如下 ②点击确定 4.设计参数 4.设计参数 ①单击“设计参数”出现如下对话框 ②点击 ③单击地震信息,出现如下对话框 ④单击风荷载信息,出现如下对话框 ⑤单击绘图参数,出现如下对话框 点击确定 ⑥单击楼层定义的换标准层,然后单击添加标准层,选则全部复制,同样的方法添加两个标准层 添加完两个标准层,然后对第二标准层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对第三标准层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 5.楼层组装 1) 2) ①保存退出

pkpm框架结构设计附上主要步骤

设计说明: 一、建模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结构体系: 根据设计任务,本工程为一五层建筑,采用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至顶层全部采用现浇楼板。 2、结构尺寸估算: 根据建筑图中的开间、进深及层高,结合各楼层采用的砼强度等级及受荷情况,根据设计规范及构造要求可以估算基本构件尺寸(单位:mm ) A 、柱:本工程可取400×400mm 。 B 、梁: 主梁:128 L h L ≥≥; 32h b h ≥ ≥; 本工程根据图纸得5700/12=475《h 《5700/8=712.5,取 h=600mm,b=300mm 次梁:1812 L h L ≥≥; 32h b h ≥ ≥; 本工程根据图纸得4200/18=233《h 《4200/12=350,取 h=350mm,b=200mm 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 C 、板: 40/;80L h mm h ≥≥,本工程可取120mm ; 3、确定荷载 A 、楼面恒载(包括楼板自重): 一层~五层楼面:4KN/m 2,卫生间:3.5KN/m 2,楼梯间:5.5KN/m 2, 屋面:6KN/m 2,

B、楼面活载: 一层~五层楼面:2.0KN/m2,卫生间:2.0KN/m2,楼梯间:2.0KN/m2, 阳台:2.5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C、墙荷载: 外横墙:9.4KN/m 外纵墙:4.0KN/m 内墙:6.0KN/m 女儿墙:4 KN/m 4、确定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 根据建筑图及所采用的结构体系进行标准层划分,本工程根据建筑图及荷载情况,可分为3个结构标准层,2个荷载标准层。 三个结构标准层: 第一标准层为▽3.000楼板,层高4000(1000+3000=4000); 第二标准层为▽6.000、9.000、12.000楼板,层高均为3000; 第三标准层为▽15.000屋面板,层高3000。 二个荷载标准层: 第一标准层楼面恒载:4KN/m2,活载:2.0KN/m2, 第二标准层屋面恒载:6KN/m2,活载:0.5KN/m2, 二、结构建模基本步骤: 1、执行PMCAD主菜单1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A、建立和生成网格,根据所给建筑图建立第一结构标准层的轴线 可用正交轴网进行,然后进行轴线命名

pkpm(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 底框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 (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 (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 (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 1.5-1.7之间) (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 砖混部分: (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 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 底框部分: (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300; (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 (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

pkpm日常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百种问题汇总

问题1:楼梯间荷载建模过程中如何输入? 答案:方法1 在楼梯间板厚度定义为0,恒活载大小按楼梯间取,这种方法比较便捷快速 方法2 楼梯间直接全房间开洞,楼梯梁上算一半梯板荷载,注意在平台梁位置不要漏了集中荷载。 [设计问题]坡屋面如何建模? 答案:1.关于坡屋面的层高,应该算到坡屋面屋檐的位置,也有说应该算到坡屋面屋檐和屋脊的1/2位置. 2.建坡屋面的时候可以使用"上节点高"命令设置节点的高度,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整个结构的形状,但要注意的问题是,虽然设置了节点高度,从立体模型看是坡屋面的效果,这样建的模和按平屋面建的模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把荷载计算清楚,不要掉了荷载!! 用tat计算小高层,需要控制哪些参数?是和satwe控制一样吗?答案:TAT SATWE PMSAP 的OUT文本控制的参数基本差不多,不过在软件的实现操作输出上有些区别,我觉的高层建筑可以几个软件都计算一边,对结果做一个比较,取最合理的结果。 问题:框架结构计算时,梁柱箍筋间距如何考虑? 答案:框架梁存在集中荷载,宜取为100;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不存在集中荷载,宜为200,但当框架柱计算长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时,还是应该区别考虑的! 因为程序中考虑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这样就带来了这个问题! 但是取100和200所计算出的非加密区箍筋面积应该这样采用。

问题:独立基础变阶要演算抗剪,配筋按照抗弯计算,但是配筋有没有最小配筋率的问题?? 答案:我觉得既然是抗弯构建,应该满足最小配筋率的问题,否则配筋没有意思(我自己认为的答案,资料上没有找到,请高手点拨) 问题3:长宽比大于2小于3的板宜按双向板计算,请问怎么计算,查表没有系数,我是说的手算,高手赐教,我等待回答 问题4: 如何确定柱截面,梁截面和楼板厚度 回答: 梁截面估算:梁高与跨度的关系主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8~1/12 次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12~1/15 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 梁宽主梁 200,250,300…… 次梁200…… 跨度较小的厨房和厕所可以取到120,150…… 楼板厚度估算:单向板:短边的1/35 双向板:短边的1/40 悬臂板:悬臂长的 1/10 同时要遵守混凝土规范10.1.1中对板的最小厚度规定 一般的估柱截面的方法: A=(受荷面积*层数*12~15)/(fc*轴压比)轴压比一般取0.8(框架) 0.5(异框) 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A--------柱的截面面积 用tat计算小高层,需要控制哪些参数?是和satwe控制一样吗? 求答案中...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 元刚度矩阵中多了一个翘曲自由度θ’,相应的力矩多了双力矩。因此,在用TAT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全

利用PKPM 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一、执行PMCAD 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 (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 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 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 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 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 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 (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 1、梁 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 ≥200 2)主梁:h = (1/8~1/12) l ,b =(1/3~1/2)h 3)次梁:h = (1/12~1/16) l ,b =(1/3~1/2)h 2、框架柱: 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 c 、h c ≥300,圆形柱d ≥350 2)控制柱的轴压比 c c c c f wnS f N A λγλ== λ——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 γ——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γ=1.2~1.4 w ——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w =13~15kN/m 2 n ——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S ——柱的负荷面积 3、板 楼板厚: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 ≥60mm 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 ≥80mm (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 1、 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 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 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 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 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 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四)定义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

PKPM在结构设计中的经验总结

PKPM在结构设计中的经验总结 这可是集多年PKPM使用心得所写,可能有不对之处,敬请原谅!如果你愿意把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请告诉我.要想PKPM没有错误,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用她.如果做结构设计,不太可能不用PKPM,所以,最好不做这行,做“三陪”比这行轻松. 经验总结 1.在PM中如果有定义错层梁的话,如果错层高差太大,会导致TAT检查出现“有多余节点,必须删除”的错误.(若PM 中定义错层梁,错层高差不能太大) 2.如果斜杆高度大于层高,可能会导致TAT数据检查出现“有水平支撑,无法计算”的错误.(斜杆高度不能大于层高) 3.如果定义的工作目录名太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T文件无法转换为.dwg文件.(工作目录名不能太长) 4.PKPM生成的.dwg文件字体是两边对齐,在\PKPM的安装目录\cfg\中有ET.lsp程序,可以在AUTOCAD中调用,将文字改为左对齐、右对齐,居中等格式. 5.在PKPM系统中,输入楼板厚度的唯一作用是计算楼板配筋,

别无他用.对于TAT或SATWE,因为已经假设了楼板在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楼板厚度对于刚度计算不起作用.所以大家使用TAT或SATWE时,应考虑该假定的合理性. 6.在PKPM.ini文件中定义了斜杆竖向约束作用,如果斜杆变形或应力较大,大家应慎重取值考虑. 7.关于错层,PKPM中,如果楼板相错500以上,一般要按错层考虑.错层时,应在PM中按两个标准层进行输入,TAT和SATWE会自动形成错层数据.如果按一层输入并考虑错层影响,应该在TAT或SATWE中,定义弹性节点等措施. 8.关于节点太近,如果在PKPM输入时,不进行轴线简化,在节点较多较密的情况下,程序会提示节点太密(小于150).此时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使上下节点尽量对齐.哪怕相近节点不在同一层,也会对后面的计算产生影响.(节点不能太密[小于150],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 9.关于斜梁、斜杆及斜柱,PKPM中,斜柱、支撑均按斜杆考虑,斜梁和普通梁一样,承受弯矩而无剪力. 10、特殊梁、柱、支撑定义,采用异或方式,即原有属性再次定义则取消原属性.举例:一下端铰接支撑要想定义为两端铰

PKPM软件结构设计经验汇总

PKPM软件结构设计经验汇总 PKPM软件结构设计经验汇总 (1) pkpm中柱下条形基础计算 (2) 如何迅速提高PKPM结构建模速度? (3) PKPM悬挑结构的边梁再挑板处理办法 (5) PKPM怎么设悬挑板 (5) PKPM楼板怎么开洞 (6) pkpm梁箍筋超限如何调整? (8) 门式刚架结构中夹层的设计用pkpm软件计算时,如何建模计算? (9) pkpm梁箍筋超限如何调整? (10) PKPM框架柱超筋后如何处理? (11) PKPM配筋计算结果手配钢筋问题? (11) PKPM钢结构设计经验 (12) pkpm建模时楼梯板厚和荷载如何输入? (22) PKPM中是一起建模还是分开建模? (23) PKPM中井字梁的建模方法 (24) PKPM中如何布置变截面梁 (24) PKPM建模不偏轴输入梁柱,影响大不大? (25) pkpm-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 (25) PKPM施工缝验算超限怎么调整 (30) PKPM三级框架柱结构优化设计 (32) PKPM短肢剪力墙输入方法 (34) PKPM结构技术问题汇总 (36) PKPM短肢剪力墙输入方法 (41) PKPM悬挑板可否传导荷载与扭矩? (42) 38条PKPM钢结构设计问答题,你都知道吗? (43)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活荷载信息 (54)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风荷载信息 (57)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 (60)

pkpm中柱下条形基础计算 pkpm没有专门的柱下条基计算,但是框架结构,柱下如果采用条形基础,却可以用地基梁来计算,即它可以承担地基反力,计算是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步骤如下: 1、读入地质资料输入 2、参数输入包括基本参数(主要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梁筏板参数(主要是基床反力系数、地梁相关材料参数、钢筋调整参数、梁肋朝向) 3、网格输入(轴线延伸命令修改形成悬挑地基梁轴线) 4、修改荷载参数、读取荷载 5、定义地基梁(必须定义梁肋高和梁肋宽,地梁翼缘宽度可随意给出但应大于梁肋宽因为退出交互步骤时程序会给出调整翼缘宽度的机会)并布置地基梁 6、退出交互步骤:注意第一修改地梁翼缘宽度第二检查是否生成弹性地基梁计算用数据文件(即出现相关荷载值、相应坐标、地基反力、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等信息) 7、弹性地基梁/基础沉降计算: 7-01:检查地质资料是否正确 7-02:设置计算参数(注意:应采用完全柔性假定、地下水高度需要修改) 7-03:进入附加反力图示,选择沉降计算菜单进行沉降计算,之后可查看相关需要数据 8、弹性地基梁/结构计算 8-01:选择是否进行交叉底面积重复利用计算、修改地基梁参数(注意:地梁计算时采用的内力)、选择计算采用的模型(可采用satwe、tat生成的上部基础刚度)进行计算 8-02:查看相关荷载工况下的内力图 9、弹性地基梁/参看结果(正常操作) 10、弹性地基梁施工图(正常操作) --------------------------------------------------------------------

PKPM设计参数

PKPM 设计参数 楼层组装—设计参数 a.总信息 1.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砌体,底框)。2.结构主材(钢筋混凝土,砌体,钢和混凝土)。 3.结构重要性系数(《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7.1 ,混凝土规范3.2.3)。 4.底框层数,地下室层数按实际选用。 5.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3.4.1及表9.2.1)。 6.与基础相连的最大楼层号,按实际情况,如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取1。 7.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一般取(0.85—0.9)《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3条文中有说明。 b.材料信息 1.混凝土容重取26-27,全剪力墙取27,取25时需输入粉刷层荷载。 2.钢材容重取78。 3.梁柱主筋类别,按设计需要选取。优先采用三级钢,可以节约钢材。 SATWE设计参数 a.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通常采用默认值。(逆时针方向为正,当需进行多方向侧向力核算时,可改变次参数) 2.混凝土容重取26-27,钢材容重取78。 3.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地下室层数,均按实际取用。(如果有转换层必须指定其层号)。 4.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这是在墙元细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在作墙元细分形成一定的小壳元时,为确保分析精度,要求小壳元的边长不得大于给定限值Dmax,程序限定1.0≤Dmax≤5.0 ,隐含值为Dmax=2.0 , Dmax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Dmax=2.0 ,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Dmax可取略小些, 例如Dmax=1.5或1.0 。 5.对所有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在计算结构位移比时选用此项,除了位移比计算,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 6.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数,若选“出口”,则只把墙元因细分而在其内部增加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边形协调性好,分析结果符合剪力墙的实际,但计算量大。若选“内部”则只把墙元上、下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他节点均作为内部节点被凝聚掉,这时,带动口的墙元两侧边中部的节点为变形不协调点。这是对剪力墙的一种简化模拟,其精度略逊于前者,但效率高,实用性好。在为配筋而进行的工程计算中,对于多层,由于剪力墙较少,应选择“出口”,对于高层,由于剪力墙较多,工程规模较大,可选“内部”。 7.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有填充墙钢结构,无填充墙钢结构,砌体结构),根据结构材料的不同进行选择。 8.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板柱剪力墙),根据结构体系的不同进行选择。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恒活荷载(不计算竖向力),一次性加载(按一次加载方式计

PKPM-结构设计经典教学内容

1、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时,计算地震作用时。屋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不考虑”。意思是不是说不考虑屋面活荷只考虑横荷载吗? 满意回答是的~屋面活荷载不计入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活荷载要考虑。 具体参考《抗规》5.1.3条表5.1.3 2、砌体结构都有墙梁吗? 满意回答不一定有。 只有下层无墙体而上层有的情况,并且跨度较大,才可能出现墙梁。并且即使这种情况也不一定会按照墙梁设计。 门窗洞口这种情况不算,那是过梁。追问难道不是圈梁?回答门窗洞口上的梁应该是过梁。过梁仅在洞口上方设置,长度也只比洞口宽度长一点,作用是承担洞口上方的墙体重量。 至于圈梁是沿着整个墙体平面贯通布置的,作用是加强建筑的整体性从而提高抗震性能,因此平时并不受力,是一种抗震构造措施。典型的圈梁布置在每层楼板位置,与楼板整体浇筑。 也有将圈梁和过梁合并的做法,即把圈梁布置在门窗洞口顶部的位置,用圈梁兼作过梁的功能。这种做法要求所有门窗洞口顶部标高都相同,也是符合规范的。只是这样虽然省下了制作过梁的成本,但是与楼板的衔接整体性就下降了,抗震性能也有一定的降低。 追问“跨度较大,才可能出现墙梁。并且即使这种情况也不一定会按照墙梁设计。”那应该按什么计算呢? 回答墙梁是有构造要求的,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按照墙梁考虑。例如梁上的墙体开洞就有限制。具体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3.2条。 其实关于墙梁的7.3节你都应该看一下,还有整个第7章提到了砌体结构中的各种类型的梁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圈梁和过梁都有)。 如果不能按照墙梁设计,那么只能按照底框设计了,这是很麻烦的,成本也高,所以应该尽量设计成墙梁比较好。底框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参见抗震规范GB50010-2010第7章中有关“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内容。 3、pkpm中砌体结构构造柱怎样处理的?布置轴网时也要将构造柱的节点画出来吗? 满意回答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都是按构造配筋的,只要抗震计算,受压计算通过了就行。柱是要有节点位置才能布的! 4、判断板厚基本上是根据板得短边的1/40来取,等到计算板配筋的时候,看看配筋面积的大小,然后进行适当调整,让板厚和配筋量达到一个相对都比较满意的程度。避免出现配筋过大或者板太厚的情况,具体:现浇单向板>=跨度的1/40(连续板)、1/35(简支板)、1/12(悬臂板);双向板>=1/40~1/50短跨;无梁楼板、转换层楼板>=150;(单向板)单向板、双向板:沿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对于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比值大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的单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比值小于2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比值介于2与3之间时,亦可按沿短边方向的单向板计算,但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5、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牛人总结结构设计技巧及PKPM操作全过程注意事项

1、优化设计并非是把别人的设计拿过来,按照原设计思路死扣用钢量(俗称“蚊子腿上剔精肉”),因为这样通常大幅度降低了原设计的安全度,“荷载优化”是选取适当的荷载,应当兼顾业主对结构小幅改动的可能性,比如吊挂灯具、功能分区重新布局。把恒载取得很小,用钢量没有减小太多,功能限制则限制太死。优化首先考虑变化方案,简化结构传力模式和传力途径,做到大处节省,具体到杆件节点则要放宽。如果原结构各部件安全储备相差严重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安全储备标准来调整各构件型号,该加大的加大,该减小的减小。结构安全是整体安全,个别杆件强大没啥用。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0.6条: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要求时,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为满足安全时可以验收。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中讲: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要求时,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为满足安全时可以验收。对未达要求的行为承担“违约责任”。 3、网架焊接球如果采用压制钢板制作,钢板厚度公差接近±2.5mm,《强规》规定偏差不大于13%和1.5mm。怎么办呢?制作时可以把钢板加厚1mm就可以避质检找麻烦了。 4、设置20吨以上的吊车的厂房在国内不允许按《门式刚架规程》设计,主要在于国内吊车梁安装偏差和吊车轨道安装偏差造成卡规,使水平力增加4-5倍,导致厂房剧烈晃动,没法正常使用。总之,任何先进的设计方法都无法超越实际施工水平来实现,要求符合国情(或者“公司加工实力”)。比如对20吨驾操吊车的门架按美国规范控制柱头位移为H/240(国内H/400),晃动得没人愿意驾操,省那一点点钢材和厂房适用性相比就显“设计扣到家”有多么可笑了。 5、什么样的维护系统需要考虑阵风系数?(1)、对脆性材料。如玻璃幕墙,必须采用阵风系数。(2)、对阵风作用下,对荷载临时提高能够承受的钢材等,不需要考虑阵风系数。(3)、不该考虑阵风系数的维护系统考虑了阵风系数,安全度比主结构高出一倍,不利于主体安全。 6、挠度有三种:(1)、与安全有关的控制标准。(2)、反映安装质量的控制标准。(3)、外形美观的控制标准。比如,单层网壳仅仅计算稳定性缺陷考虑1/300,挠度大了影响结构安全。但对双层网壳仅是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7、《网架规程》中:“温度应力计算”仅限于四边支撑网架。 8、生物界的工程原则就是我们追求的工程设计原则:(1)、节省。用最少消耗达到最大效果。(2)、安全。做可以超载性生物体(建筑物),即使部分损坏也不危及整体生存。(3)、简单快捷。 9、网架、网壳计算风载不大时,永久荷载占总荷载50%以内时,不需要按“1.35*恒载”考虑。

pkpm框架结构设计-附上主要步骤

pkpm框架结构设计-附上主要步骤

设计说明: 一、建模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结构体系: 根据设计任务,本工程为一五层建筑,采用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至顶层全部采用现浇楼板。 2、结构尺寸估算: 根据建筑图中的开间、进深及层高,结合各楼层采用的砼强度等级及受荷情况,根据设计规范及构造要求可以估算基本构件尺寸(单位:mm ) A 、柱:本工程可取400×400mm 。 B 、梁: 主梁:128L h L ≥≥; 32h b h ≥≥; 本工程根据图纸得 5700/12=475《h 《5700/8=712.5,取h=600mm,b=300mm 次梁:1812L h L ≥≥; 32h b h ≥≥; 本工程根据图纸得 4200/18=233《h 《4200/12=350,取h=350mm,b=200mm 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 C 、板: 40/;80L h mm h ≥≥,本工程可取120mm ; 3、确定荷载 A 、楼面恒载(包括楼板自重): 一层~五层楼面:4KN/m 2,卫生间:3.5KN/m 2,楼梯间:5.5KN/m 2, 屋面:6KN/m 2, B 、楼面活载: 一层~五层楼面:2.0KN/m 2,卫生间:2.0KN/m 2,楼梯间:2.0KN/m 2, 阳台:2.5KN/m 2

不上人屋面:0.5KN/m2, C、墙荷载: 外横墙:9.4KN/m 外纵墙:4.0KN/m 内墙:6.0KN/m 女儿墙:4 KN/m 4、确定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 根据建筑图及所采用的结构体系进行标准层划分,本工程根据建筑图及荷载情况,可分为3个结构标准层,2个荷载标准层。 三个结构标准层: 第一标准层为▽3.000楼板,层高4000(1000+3000=4000); 第二标准层为▽6.000、9.000、12.000楼板,层高均为3000; 第三标准层为▽15.000屋面板,层高3000。 二个荷载标准层: 第一标准层楼面恒载:4KN/m2,活载:2.0KN/m2, 第二标准层屋面恒载:6KN/m2,活载:0.5KN/m2, 二、结构建模基本步骤: 1、执行PMCAD主菜单1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A、建立和生成网格,根据所给建筑图建立第一结构标准层的轴线 可用正交轴网进行,然后进行轴线命名

pkpm日常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百种问题汇总

问题1:楼梯间荷载建模过程中如何输入? 答案:方法1 在楼梯间板厚度定义为0,恒活载大小按楼梯间取,这种方法比较便捷快速 方法2 楼梯间直接全房间开洞,楼梯梁上算一半梯板荷载,注意在平台梁位置不要漏了集中荷载。 [设计问题]坡屋面如何建模? 答案:1.关于坡屋面的层高,应该算到坡屋面屋檐的位置,也有说应该算到坡屋面屋檐和屋脊的1/2位置. 2.建坡屋面的时候可以使用"上节点高"命令设置节点的高度,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整个结构的形状,但要注意的问题是,虽然设置了节点高度,从立体模型看是坡屋面的效果,这样建的模和按平屋面建的模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把荷载计算清楚,不要掉了荷载!! 用tat计算小高层,需要控制哪些参数?是和satwe控制一样吗?答案:TAT SATWE PMSAP 的OUT文本控制的参数基本差不多,不过在软件的实现操作输出上有些区别,我觉的高层建筑可以几个软件都计算一边,对结果做一个比较,取最合理的结果。 问题:框架结构计算时,梁柱箍筋间距如何考虑? 答案:框架梁存在集中荷载,宜取为100;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不存在集中荷载,宜为200,但当框架柱计算长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时,还是应该区别考虑的! 因为程序中考虑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这样就带来了这个问题!

但是取100和200所计算出的非加密区箍筋面积应该这样采用。 问题:独立基础变阶要演算抗剪,配筋按照抗弯计算,但是配筋有没有最小配筋率的问题?? 答案:我觉得既然是抗弯构建,应该满足最小配筋率的问题,否则配筋没有意思(我自己认为的答案,资料上没有找到,请高手点拨) 问题3:长宽比大于2小于3的板宜按双向板计算,请问怎么计算,查表没有系数,我是说的手算,高手赐教,我等待回答 问题4: 如何确定柱截面,梁截面和楼板厚度 回答: 梁截面估算:梁高与跨度的关系主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8~1/12 次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12~1/15 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 梁宽主梁 200,250,300…… 次梁200…… 跨度较小的厨房和厕所可以取到120,150…… 楼板厚度估算:单向板:短边的1/35 双向板:短边的1/40 悬臂板:悬臂长的1/10 同时要遵守混凝土规范10.1.1中对板的最小厚度规定 一般的估柱截面的方法: A=(受荷面积*层数*12~15)/(fc*轴压比)轴压比一般取0.8(框架) 0.5(异框) 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A--------柱的截面面积 用tat计算小高层,需要控制哪些参数?是和satwe控制一样吗? 求答案中...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

PKPM结构设计使用心得

PKPM结构设计使用心得 9pt 10pt 11pt 12pt 13pt 15pt 以下为本人集多年PKPM使用心得所写,可能有不对之初,敬请原谅!如果你愿意把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请告诉我。要想PKPM没有错误,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用她。如果做结构设计,不太可能不用PKPM,所以,最好不做这行,做“三陪”比这行轻松。 1.在PM中如果有定义错层梁的话,如果错层高差太大,会导致TAT检查出现“有多余节点,必须删除”的错误。 2.如果斜杆高度大于层高,可能会导致TAT数据检查出现“有水平支撑,无法计算”的错误。 3.如果定义的工作目录名太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T文件无法转换为.dwg文件。 4.PKPM生成的.dwg文件字体是两边对齐,在\PKPM的安装目录\cfg\中有ET.lsp程序,可以在AUTOCAD中调用,将文字改为左对齐、右对齐,居中等格式。 5.在PKPM系统中,输入楼板厚度的唯一作用是计算楼板配筋,别无他用。对于TAT或SATWE,因为已经假设了楼板在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楼板厚度对于刚度计算不起作用。所以大家使用TAT或SATWE时,应考虑该假定的合理性。 6.在PKPM.ini文件中定义了斜杆竖向约束作用,如果斜杆变形或应力较大,大家应慎重取值考虑。 7.关于错层,PKPM中,如果楼板相错500以上,一般要按错层考虑。错层时,应在PM中按两个标准层进行输入,TAT和SATWE会自动形成错层数据。如果按一层输入并考虑错层影响,应该在TAT或SATWE中,定义弹性节点等措施。 8.关于节点太近,如果在PKPM输入时,不进行轴线简化,在节点较多较密的情况下,程序会提示节点太密(小于150)。此时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使上下节点尽量对齐。哪怕相近节点不在同一层,也会对后面的计算产生影响。 9.关于斜梁、斜杆及斜柱,PKPM中,斜柱、支撑均按斜杆考虑,斜梁和普通梁一样,承受弯矩而无剪力。 10.特殊梁、柱、支撑定义,采用异或方式,即原有属性再次定义则取消原属性。举例:一下端铰接支撑要想定义为两端铰接,应该先再次定义下端铰接,此时上下端均为刚接,然后定义两端铰接。11.TAT输出的构件内力正负号说明: TAT输出的构件内力,其正向的取值一般是遵循右手螺旋法则,但为了读取、识别的方便和需要,TAT在输出的内力作了如下处理: (1)梁的右端弯矩加负号,则在识别梁正负弯矩时,上表面受拉为负弯矩、下表面受拉为正弯矩; (2)柱、墙肢、支撑的下端轴力加负号,则在识别它们的正负轴力时,受拉为正轴力、受压为负轴力; (4)柱、墙肢、支撑的上端弯矩加负号,则在识别它们的正负弯矩时,右边或上边受拉正弯矩、左边或下边受拉为负弯矩。 STS钢结构 2-9 STS中梁柱断面修改后形成TAT数据后,总是第一次的断面形状,改不过来。 2-9答:是操作问题,STS-1中断面修改后,必须进行执行数检和输入次梁楼板菜单,且在执行输入次梁楼板菜单时选择第二项。 2-10 STS用TAT计算后,能否将钢结构的应力打出来,以便于优化设计。

新版PKPM结构设计参数

本文介绍PKPM计算软件TAT,SATWE和PMSAP的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这同时也是新旧规范(抗震规范、高层规程、荷载规范、混凝土规范〉的条文变化。 1.风荷载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K=βzμsμZ W。其中:βz=1+ξυφz/μz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E、脉动增大系数ξ、脉动影响系数υ都存在减小的情况。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 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 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改为A、B、C、D类。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凤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小,比C类小20%到50% 4)、脉动增大系数:A、B、C类对应的脉动增大系数略有调整。新增加的D类对应脉动增大系数比89规范小,约小5%到10%。与结构的材料和形式有关。 5)、脉动影晌系数:在89高规中,脉动影响系数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对应A、B、C类的脉动影响系数分别为,0.48、0.53和0.63。在新规范中,脉动影响系数不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宽比和总高度有关,其数值都小于89高规。如C类、高度为5Om、高宽比为3的建筑,υ=0.46,比89高规小28%,若为D类,则小37%。 6)、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ξ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 (0.08-1.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 06)N。其中N为结构层数。 2.地震作用 1)、抗震设防烈度::新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0g)两种情况(见新抗震规范表3.2.2)。

PKPM钢结构STS设计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

一、钢结构二维设计,地震计算参数中“阻尼比”如何确定? {PKPM官方解答}:钢结构地震分析的“阻尼比”取值按抗震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选取,单层厂房结构(含门式钢架),采用轻型围护时,取0.045,砌体墙或重型屋盖时取0.05。框架结构,高度在50m以下时,取0.04;高度在50m~200m之间时,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取0.02。 [相关延伸]: 1、《抗震规范》GB50010-2010中第8.2.2条规定:“钢结构抗震计算的阻尼比宜符合以下规定:1)多遇地震下的计算,高度不大于50m时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时,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宜取0.02. 2)当偏心支撑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抗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阻尼比可比本条1款增加0.005。3)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 2、《抗震规范》GB50010-2010中第9.2.5条规定:“厂房抗震计算时,应根据屋盖高差、起重机设置情况,采用与厂房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相适应的计算模型计算地震作用单层厂房的阻尼比,可依据屋盖和围护墙的类型,取0.045~0.05。” 3、《门刚规程》CECS102:2002中第3.16条规定:“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分析确定。抗震验算时,结构阻尼比可取0.05。” 4、10版抗震规范对于钢结构的阻尼比规定有所改变,但是在选取计算用阻尼比的时间一定要分清结构类型,PKPM知识堂给出的就很具体。 5、阻尼比指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阻尼比是无单位量纲,表示了结构在受激振后振动的衰减形式。可分为等于1,等于0, 大于1,0~1之间4种,阻尼比=0即不考虑阻尼系统,结构常见的阻尼比都在0~1之间。阻尼比指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阻尼比是无单位量纲,表示了结构在受激振后振动的衰减形式。 二、带夹层门式刚架结构采用STS软件如何设计? {PKPM官方解答}:门式刚架规程所规定的计算长度确定方法是针对单层轻型钢结构房屋,仅适用于单层门式刚架结构。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带夹层或下层整层夹层情况(如下图)。 对于这类夹层梁与柱刚接形成局部二层或整体二层的结构,建议计算长度的确定方法可以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线刚度比方法确定的计算长度系数,采用STS软件的设置为: 第一,计算参数设置:门式刚架类型;按钢结构设计规范验算;有侧移框架。其他控制参数可以按门规要求输入。 第二,修改构件的验算规范,与夹层相连的柱、夹层梁建议设计规范指定为钢结构设计规范,轻钢屋面梁验算规范指定为门规。 再进行结构计算时,计算长度确定就是按总体计算参数中的钢结构设计规范线刚度比方法确定计算长度,总体控制按门规控制,夹层部分构件按钢结构设计规范校核,轻钢屋面按门规校核。 三、[相关延伸]

PKPM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做底框血一样的教训! 为什么会有底部框架这种结构!强烈建议取消这种抗震及其不利的混合结构形式!路还的走!工程还得做!下面我希望通过我的亲身体验与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给那些做底框的新人一些忠告!如果您已经有十年的结构经验,那么请您离开! 1、底框计算到底用那一种程序,怎么计算!PKPM有三个模块可以做!是什么顺序怎么做,论坛上很多,不知道可以搜一搜!我的答案是PK,用SATWE复核,复核内容主要是吊筋和附加箍筋,论坛有一贴漏掉吊筋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很多人说PK偏大,的确是这样的,我感觉SATWE偏小。 2、SATWE看起来比较简单适合新手用,属于傻瓜型,PK不是很直观,需要一些技术含量!底框是需要靠电脑,但是手算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PK麻烦要一榀一榀的抽,不要怕麻烦,其实没有几根梁,如果截面尺寸不是反复的调整,不是很慢!因为SATWE的结果很多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它的准确性!这是新手最缺乏的!我们不是想刻意做大,因为我们这些新手还没有做小的能力! 3、怎么使用PK来做底框,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PM建模,这个是基础,活载输入没什么好说,按照规范走,我的老师告诉我楼梯按照疏散消防楼梯3.5走,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恒载:大家可以问一下自己院里老人儿是怎么输的,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3.5,现浇板100mm我输3.5~4。 (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 (3)我要提醒大家重要的东西来了:开始选项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 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是加双面粉的,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他。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16.63KN/M3加双面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原因无经验即不选。 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 上面说的我都是不选,但是必须要选的时候希望注意一下几点:此为网上收集仅供参考: 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框架梁荷载的折减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上部荷载不折减,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 当6.7度(0.1g.0.15g)时,上部荷载可考虑乘折减系数,此时托墙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因此,输入的折减系数不应太小,一般可输入0.7~0.9,但不应少于四层荷载值. 也可将折减与墙梁同时勾选.程序根据砌体规范7.3.2条判断框 架梁和过度层墙体是否符合墙梁的一般规定,对符合规定的框架梁和框支墙体按墙梁设计,对不符合规定的框架梁或框支墙体不考虑墙梁作用,在不满足墙梁的条件下,程序按折减去处理,但一般不考虑框架柱的边框作用. 4、以上通过后,形成PK文件,要一榀抽,然后进入PK查看计算结果。重要的内容又来了:不要只看配筋,剪力图也是很重要的,《强剪弱弯》要深刻理解,箍筋的多少是剪力来决定的,底框主要是剪力控制,我在剪力上吃过大亏,血+6一样的教训!一定要注意!很多新人问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