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氧物种

为了认识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性,了解作为反应物之一的氧和氧化物催化剂中的氧在表面上的存在形式和在反应中的作用,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1)氧吸附态

氧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极其复杂,有分子形式吸附的缔合吸附和解离吸附,且氧原子可以进入金属晶格内部,生成表面氧化物。

一般在氧化物上主要存在的氧物种有:分子氧O2、分子吸附氧O2-、原子吸附氧O-、表面晶格氧O2-以及体相晶格氧O2-。

相互转化关系:

分子氧O2<——>分子吸附氧O2-<——>原子吸附氧O-<——>表面晶格氧O2-

更为具体:

O2(g) <——>O2(s) <——>O2-(s) <——>O22-(s) <——>2O-(s) <——>2 O2-(s)

活性

O-(s) >O22-(s)> O2-(s)

(2)氧物种表征

现在普遍认为在催化剂表面上氧的吸附形式主要有:电中性的氧分子物种(O2)ad和代负电荷的氧离子物种(O2-<(2为下标>分子吸附氧、O-原子吸附氧、O2-<(2为上标>晶格氧<包括表面晶格氧和体相晶格氧>),这些氧物种可以采用电导、功函、ESR以及化学方法给与测定。

以分子氧形式进行化学吸附时,氧物种的电导不变,而以离子氧形式进行化学吸附时,常常伴以很明显的电导变化,并且由于在表面上形成一负电荷层和靠近晶体表面层形成正的空间电荷,使功函随之增加,所以可借助电导和功函的测量容易区别可逆吸附的分子氧和不可逆吸附的离子氧。

对于离子氧O-和O2-(2为下标,分子吸附氧),可以借助两者在ESR谱上的不同信号而加以区别。

更为准确的方法是:核自旋I=5/2的同位素17O,其在吸附时,ESR谱有精细结构。如吸附态为O-物种,其精细结构由6条线组成(我在测CeO2表面氧时,发现奇怪现象:550度焙烧后的氧可以观测到典型的O-、O2-谱线;但是650度焙烧的氧出现6条谱线,我只是常规的ESR,没有采用同位素,为何也出现6条谱线,晕!!!),而吸附态为O2-物种时,由于未成对电子和两个17O核作用,精细结构为11条谱线。

离子氧O2-(晶格氧),可以根据吸附时计算出的平均电荷数,即所谓的化学法确定。

氧物种表征在催化专业一般采用的是ESR,而像LEED、ESCA光谱法、电导、功函、化学方法(联氨法)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内容哪位虫友了解麻烦补上)。采用TPR、TPD验证ESR并与其表征的物种相对应,从而进一步探讨氧物种与活性的关系。另外,IR、XPS也可以用来表征氧物种!

一般认为,吸附态的O2或O2-等氧物种脱附峰温Tm值低于200度。

下面三幅图为CeO2的氧物种的表征图!!(我做的,非标准谱图,仅供参考、讨论)。

(3)氧物种与反应的关系

催化剂上所存在的氧物种直接关系到催化剂在多相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粗略地可以归纳为:原子吸附氧O-多见于完全(深度)氧化,而晶格氧O2-更多地在选择性(部分)氧化反应中起作用,而分子吸附氧O2-一般认为不具有催化活性(或部分氧化)。注意: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具体情况下应该注意区别对待!!——考察何种氧起决定性作用最好的方法为“氧同位素交换反应法”。

基于本人知识有限,错误以及遗漏在所难免,望各位指教!上述内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大家积极参与讨论,把您所知道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

VOCs 催化燃烧试验,为验证到底是何种氧物种(气相氧、分子吸附氧、原子吸附氧、晶格氧)在起作用,设计的试验如下:

(1)气相氧物种作用验证

催化燃烧本身用的是空气,现切断空气,改为氩气,其它反应条件不变,考察催化剂是否依然具有活性。如活性下降很大,则表明气相氧在反应过程中其直接性作用;若活性不变则说明气相氧不直接参加反应,排除气相氧的作用。

(2)表面分子吸附氧(O2-)

催化剂在高温,如550度,氩气下连续吹扫5-8小时,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经过如此处理后,催化剂表面上的分子吸附氧可以完全脱除(因为分子吸附氧O2-TPD的峰温一般在200之下),然后在氩气条件下反应,观察催化剂活性的变化,若活性下降,则表明分子吸附氧直接参与反应;若活性不变,则可以排除分子吸附氧的作用。

(3)原子吸附氧(O-)作用验证

要具体验证原子吸附氧的作用,一般需从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开始准备。催化剂(一般指金属氧化物)在焙烧时,采用氩气或高纯氮气等惰性气体保护,采用惰性气体保护制备的催化剂在反应之前可以照(2)同样处理,并观察催化剂的活性变化。若活性不变,即可排除原子吸附氧直接参加反应。此步骤可能存在问题,希望大家探讨探讨!!

(4)晶格氧(O-)作用验证

若经过上述三种不同条件下活性的考察,活性不变,即可认为晶格氧直接参加反应!!

这个估计还是不能验证,首先晶格氧有表面晶格氧和体相晶格氧之分,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区分到底是何种晶格氧在起作用!第二,即使活性不发生变化,也不能确定是晶格氧在起直接作用,因为有文献、书上介绍,反应过程中晶格氧可以转变为原子吸附氧,从而间接参与反应!

当然,验证何种氧物种其作用,可以采用同位素!上述实验只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粗略考察一下氧物种的作用!!

个人认为上述(1)、(2)验证气相氧、分子吸附氧的作用应该没问题,但是(3)、(4)可能有些问题,我试验实际现象:第三步骤后,催化剂活性依然不变,但是如果说是晶格氧在起作用还想不能说服人,因为一般认为完全氧化原子吸附氧直接参与反应的可能性较大!

由此,我现在理解:直接参加反应的仍然是原子吸附氧,在(3)步骤中活性不变,可能是晶格氧转变为原子吸附氧了!!

1)这方面的表征工作,我只接触过XPS,其余的表征方法,没有用过,穷啊。

(2)在XPS的解谱过程中,自己感觉,XPS解谱的随意性比较大,只能作为侧面证据来说明一些问题,很难作为直接证据来确定一些问题。这方面,可能就需要想LZ那样使用多手段联合表征的方法来进行,这方面的东东,lZ还要多指教,拜托

(3)介绍几个我自己在XPS表征中的解谱过程与使用的引用文献(作为表征归属用的:

Quote:

我是做完全氧化(CWAO)的,表征的重点放在(1)晶格氧的氧物种(OI);(2)化学吸附的氧物种峰(OII)的O1s分析上面.

[1]查阅文献可知:O1s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晶格氧的氧物种峰(OI),另外一种是化学吸附的氧物种峰(OII)。

Quote:

原始文献:

S.X. Yang, Y.J. Feng, J.F. Wan, W.P. Zhu, Z.P. Jiang, Appl. Surf. Sci. 246(2005) 222.

F. Larachi, J. Pierre, A. Adnot, A. Bernis, Appl. Surf. Sci. 195 (2002) 236.

[2]根据文献结果,对自己的谱图进行拟和,我使用的是XPeak4.1(本论坛中就有),这个软件不错,拟和的峰型比较漂亮,但是初次使用的时候,还是要学习学习如何使用的,现在我也没有完全搞明白。

[3]就自己的图的拟合结果与文献数据关联:在拟合曲线中出现的两种峰分别归属如下:

Quote:

529.0–530.0 eV之间的峰为晶格氧(OI)

参考文献:L.Q. Jing, X.J. Sun, W.M. Cai, X.Q. Li, Acta Chim. Sci. 61 (2003) 1241.

P.M. Kumar, S. Badrinarayanan, M. Sastry, Thin Solid Films 358 (2000)122

F. Larachi, J. Pierre, A. Adnot, A. Bernis, Appl. Surf. Sci. 195 (2002) 236.

Quote:

在531.0 eV左右的峰为化学吸附氧(OII)

S.X. Yang, Y.J. Feng, J.F. Wan, W.P. Zhu, Z.P. Jiang, Appl. Surf. Sci. 246(2005) 222.

H. Chen, A. Sayari, A. Adnot, F. Larachi, Appl. Catal. B. 32 (2001) 195.

[4]化学吸附氧物种(OII)是在氧化反应中最为活跃的氧物种,利用化学吸附氧占总氧物种的百分比(OⅡ/(O1+OII))可直观的看出催化剂的活性变化情况[我是比较了空白载体与负载活性组分后的催化剂],为此我们对上述XPS O1s的拟合峰进行了相关计算。下面是O Ⅱ/(O1+OII)

Quote:

A-Carrier:39.64%

B-Fresh cat:43.05%

[5]根据数据比较,可看出,负载活性组份后的新鲜催化剂化学吸附氧占总氧物种的百分比(OⅡ/(O1+OII))比例高于空白载体。

[6]原因分析:我们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一定量的稀土元素Ce。而稀土元素Ce一般存在两种价态:Ce3+和Ce4+。在催化剂中Ce3+的存在将导致电荷的不平衡、空穴的产生以及不饱

和化学键的生成,从而导致化学吸附态的氧物种(OⅡ)在催化剂表面存在。因此产生上述结果。

[7]总体感觉只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自己心里面都很没有底,呵呵...

金相分析操作指导书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组 顾美转编

目录 金相显微分析基础知识 (一)光学金相显微镜的一些基础知识概述 2—12(二)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概述 13—19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样品 的制备 20—28实验二碳钢和铸铁的平衡组织和非平衡 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29—39 2004.1

金相显微分析基础知识 金相分析在材料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材料内部组织的主要手段之一。金相显微分析法就是利用金相显微镜来观察为之分析而专门制备的金相样品,通过放大几十倍到上千倍来研究材料组织的方法。现代金相显微分析的主要仪器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这里仅介绍常用的光学金相显微镜及金相样品制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光学金相显微镜的一些基础知识概述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和型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台式、立式和卧式三大类。金相显微镜的构造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显微镜还附带有多种功能及摄影装置。目前,已把显微镜与计算机及相关的分析系统相连,能更方便、更快捷地进行金相分析研究工作。 1.光学系统: 其主要构件是物镜和目镜,它们主要起放大作用。并获得清晰的图象。 物镜的优劣直接影响成象的质量。而目镜是将物镜放大的象再次放大。2.照明系统: 主要包括光源和照明器以及其它主要附件 (1)光源的种类: 包括白炽灯(钨丝灯)、卤钨灯、碳弧灯、氙灯和水银灯等。常用的 是白炽灯和氙灯,一般白炽灯适应于作为中、小型显微镜上的光源 使用,电压为6—12伏,功率15—30瓦。而氙灯通过瞬间脉冲高压 点燃,一般正常工作电压为18伏,功率为150瓦,适用于特殊功能 的观察和摄影之用。一般大型金相显微镜常同时配有两种照明光源, 以适应普通观察和特殊情况的观察与摄影之用。 (2)光源的照明方式: 主要有临界照明和科勒照明。散光照明和平行光照明适应于特殊情 况使用。 1)临界照明:光源的象聚焦在样品表面上,虽然可得到很高的亮度,但对光源本身亮度的均匀性要求很高。目前很少使用。

光器件基础知识

光器件基础知识 目录 一、光纤通信基础 (2) 1、光纤通信的概念 (2) 2、光纤通信的优点 (2) 二、光纤基础知识 (2) 1、光纤的结构 (2) 2、光纤的工作波长 (3) 3、光纤的分类 (3) 3.1按照光纤的模式分类 (3) 3.2按照光纤的材料分类 (3) 3.3按照光纤的折射率分类 (4) 4、光纤的尺寸 (4) 5、光纤接头类型 (5) 6、光功率的换算 (6) 7、光纤损耗 (6) 三、常用光器件介绍 (6) 3.1法兰盘 (6) 3.2光衰减器 (7) 3.3光模块 (8) 2、光模块的主要参数 (8) 3、光模块的种类 (9) 四、光器件的工程应用 (11) 1、单收光模块的使用 (11) 2、双纤双向模块的使用 (11) 3、长距离高灵敏度模块的使用 (11) 4、QSFP+ MPO模块的使用 (12) 5、万兆高速电缆的使用 (12) 六、光模块和光纤使用注意事项 (13) 七、光模块和光纤的故障排查方法 (14) 八、光功率计的使用 (14)

一、光纤通信基础 1、光纤通信的概念 所谓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一般由数据源、光发射端、光纤、光接收端组成。 2、光纤通信的优点 1)通信容量大,比传统的电缆、微波等高出几千乃至几十万倍的通信容量。 2)传输距离远,光纤具有极低的衰耗系数,传输距离可达一千公里以上。 3)保密性能好,光信号不具备向外辐射的特点,不易被侦听。 4)适应能力强,具有不怕外界强电磁场的干扰、耐腐蚀等优点。 5)体积小、重量轻。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 二、光纤基础知识 1、光纤的结构 如上图所示,光纤呈圆柱形,主要由纤芯和包层和保护套三部分组成。 1、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成分为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掺有极少量杂 质,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 2、包层:位于纤芯的周围,其成分也是含有极少量掺杂质的高纯度二氧化 硅,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 3、涂覆层:光纤的最外层,由丙烯酸酯、硅橡胶和尼龙组成,强度大,能

光通信模块基础知识

光模块基础知识 一、公司光模块及命名规则介绍 ?1. GBIC部分 GBIC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器件。GBIC设计上可以为热插拔使用。GBIC是一种符合国际标准的可互换产品。采用GBIC接口设计的千兆位交换机由于互换灵活,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 GBIC是光纤的转接设备。 GBIC是千兆位接口转换器的简称。本公司生产的GBIC产品一头是一个通用的GBIC头,另一头可以是走光信号的SC,也可以是走电信号的RJ45。 1) 1.25G/bps 双纤/ BIDI模块 2) 连接器SC,RJ45 3) VCSEL / FP / DFB / CWDM 发射激光器 4) 符合RoHS 标准 5) +5V电源供电 ?2. SFP部分

? SFP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BIC的升级版本。SFP模块(体积比GBIC模块减少一半,可以在相同面板上配置多出一倍以上的端口数量。由于SFP模块在功能上与GBIC基本一致,因此,也被有些交换机厂商称为小型化GBIC(Mini-GBIC)。 ? 1) SFP 双纤模块 ? 2) 连接器LC ? 3) VCSEL / FP / DFB / CWDM 发射激光器 ? 4) 符合RoHS 标准 ? 5) 符合SFF-8472协议 ? 6) +3.3V电源供电 ?SFP/GBIC系列命名规则 ? 说明:此命名规则只适用于公司内部,销售对外使用时,不需区分外壳以及TOSA类型(绿色部份),且应根据客户应用不同,分为Fiber Channel、SDH/SONET等标准,对内模块不需做此划分,详见datasheet。 ?3. BIDI部分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氧物种 为了认识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性,了解作为反应物之一的氧和氧化物催化剂中的氧在表面上的存在形式和在反应中的作用,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1)氧吸附态 氧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极其复杂,有分子形式吸附的缔合吸附和解离吸附,且氧原子可以进入金属晶格内部,生成表面氧化物。 一般在氧化物上主要存在的氧物种有:分子氧O2、分子吸附氧O2-、原子吸附氧O-、表面晶格氧O2-以及体相晶格氧O2-。 相互转化关系: 分子氧O2<——>分子吸附氧O2-<——>原子吸附氧O-<——>表面晶格氧O2- 更为具体: O2(g) <——>O2(s) <——>O2-(s) <——>O22-(s) <——>2O-(s) <——>2 O2-(s) 活性 O-(s) >O22-(s)> O2-(s) (2)氧物种表征 现在普遍认为在催化剂表面上氧的吸附形式主要有:电中性的氧分子物种(O2)ad和代负电荷的氧离子物种(O2-<(2为下标>分子吸附氧、O-原子吸附氧、O2-<(2为上标>晶格氧<包括表面晶格氧和体相晶格氧>),这些氧物种可以采用电导、功函、ESR以及化学方法给与测定。 以分子氧形式进行化学吸附时,氧物种的电导不变,而以离子氧形式进行化学吸附时,常常伴以很明显的电导变化,并且由于在表面上形成一负电荷层和靠近晶体表面层形成正的空间电荷,使功函随之增加,所以可借助电导和功函的测量容易区别可逆吸附的分子氧和不可逆吸附的离子氧。 对于离子氧O-和O2-(2为下标,分子吸附氧),可以借助两者在ESR谱上的不同信号而加以区别。 更为准确的方法是:核自旋I=5/2的同位素17O,其在吸附时,ESR谱有精细结构。如吸附态为O-物种,其精细结构由6条线组成(我在测CeO2表面氧时,发现奇怪现象:550度焙烧后的氧可以观测到典型的O-、O2-谱线;但是650度焙烧的氧出现6条谱线,我只是常规的ESR,没有采用同位素,为何也出现6条谱线,晕!!!),而吸附态为O2-物种时,由于未成对电子和两个17O核作用,精细结构为11条谱线。 离子氧O2-(晶格氧),可以根据吸附时计算出的平均电荷数,即所谓的化学法确定。 氧物种表征在催化专业一般采用的是ESR,而像LEED、ESCA光谱法、电导、功函、化学方法(联氨法)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内容哪位虫友了解麻烦补上)。采用TPR、TPD验证ESR并与其表征的物种相对应,从而进一步探讨氧物种与活性的关系。另外,IR、XPS也可以用来表征氧物种! 一般认为,吸附态的O2或O2-等氧物种脱附峰温Tm值低于200度。 下面三幅图为CeO2的氧物种的表征图!!(我做的,非标准谱图,仅供参考、讨论)。

热处理金相基础知识

热处理金相基础知识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一、目的 (1)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基本组织。 (2)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的形态及特征。 二、概述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非平衡组 织。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铁碳相图能说明慢冷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下的组织以及相的相对量,C 曲线则能说明一定成分的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C曲线适用于等温冷却条件;而CCT曲线(奥氏体连续冷却曲线)适用于连续冷却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C曲线,也能够估计连续冷却时的组织变化。 1、共析钢等温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列于表4-1中。 2、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为了简便起见,不用CCT曲线,而用C曲线(图4-1)来分析。例如共析钢奥氏体,在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4-1中的υ 1 )应得到100%的珠光 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υ 2 时(相当于空冷),得到的是较细的珠光体,即索氏 体或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υ 3 时(相当于油冷),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氏 体;当冷却速度增大至υ 4、υ 5 (相当于水冷),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 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后,瞬时转变成马氏体,其中与C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υ 4 )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3、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亚共析钢的C曲线与共析钢相比,只是在其上部多了一条铁素体先析出线,如图4-2所示。 当奥氏体缓慢冷却时(相当于炉冷,如图4-2中υ 1 ),转变产物接近平 衡组织,即珠光体和铁素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即υ 3>υ 2 >υ 1 时,奥氏体 的过冷度逐渐增大,析出的铁素体越来越少,而珠光体的量逐渐增加,组织变得更细,此时析出的少量铁素体多分布在晶粒的边界上。 表4-1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探讨帖之五:催化期刊及投稿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探讨帖之五:催化期刊及投稿 催化知识普及、探讨系列帖第 5 帖——催化期刊及投稿
此帖主题相信大家平时了解的比较多, 恐怕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小木虫论文 投稿专版关于此方面的介绍比较多也比较详细, 且我们催化专版也有几个帖子专门进行了探 讨和讨论,而我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少(主要是没发过什么文章,哈哈) ,此帖内容主要是对 网络上的一些投稿知识进行汇总(加入了少的可怜的自己对催化期刊的认识及投稿经验) 。 目的还是办此系列帖的主旨:介绍催化相关基础知识、抛砖引玉、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及教 训。 催化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按理论上讲化学类,甚至物理等类的期刊都可以收 录催化相关的文章,因此本贴并不打算介绍诸如《科学》《自然》《德国应用化学》 、 、 、JACS 等等这些高等次的通用型期刊,此帖只局限于催化专业期刊。简而言之:只介绍含有“催化” 两字的相关期刊。 具体介绍各个催化期刊之前,有必要对现今几大出版社或数据库 简要介绍一下(一般 催化期刊都是这四个出版社或数据库名下的) :
(1)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Elsevier 出版的期刊是世界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且大多数为核心期刊,被世界上 许多著名的二次文献数据库所收录。SDOS 目前收录 1700 多种数字化期刊,该数据库涵盖 了食品、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商业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能源科 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该数据库不仅涵盖了以上各个学科的研究 成果,还提供了简便易用的智能检索程序。通过 Science Direct Onsite(SDOS)中国集团的 数据库支持,用户可以使用 Elsevier Science 为其特别定制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期刊并 共享资源。 目前 (截止到 2005 年 11 月 16 日)该数据库已有期刊种数 1,734,期刊期数 145,078 , 文章篇数 2,576,316,最早年份为 1995 年。这个数据库的服务器是通过专线对中国大陆 用户提供服务的。Elsevier Science 是一家非常好的电子出版商,从 2001 年 1 月起,就已有 28 家杰出的学术机构加入了 Elsevier SDOS 中国集团。
(2)Springer 出版社
德国施普林格 Springer-Verlag ) ( 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公司, 通过 Springer Link 系 统提供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全文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 学科范围较广,包括: 行为科学、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商业与经济学、工程学、 地球和环境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法律、数学、医学、物理与天文学等 11 个学科, 其中许多为核心期刊。
(3)ACS 数据库
美国化学学会 ----ACS(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成立于 1876 年,现已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科技协会之一,多年来,ACS 一直致力于为全球化学研究机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品 质的文献及服务,在科学、教育、政策等领域提供了多方位的专业支持,成为享誉全球的科 技出版机构。ACS 的期刊被 ISI 的 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评为:化学领域中被引用次数 最多的化学期刊。 ACS 出版 34 种期刊,内容涵盖以下领域:生化研究方法、药物化学、 有机化学、普通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学、植物学、毒物学、食品科学、物理化学、环境工 程学、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分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无机与原子能化学、资料系统计算

光器件基础知识

光器件基础知识

————————————————————————————————作者: ————————————————————————————————日期:

光器件基础知识 目录 一、光纤通信基础 (4) 1、光纤通信的概念 (4) 2、光纤通信的优点 (4) 二、光纤基础知识 (4) 1、光纤的结构 (4) 2、光纤的工作波长 (5) 3、光纤的分类 (5) 3.1按照光纤的模式分类 (5) 3.2按照光纤的材料分类 (5) 3.3按照光纤的折射率分类 (6) 4、光纤的尺寸 (6) 5、光纤接头类型 (7) 6、光功率的换算 (8) 7、光纤损耗 (8) 三、常用光器件介绍 (8) 3.1法兰盘 (8) 3.2光衰减器 (9) 3.3光模块 (10) 2、光模块的主要参数 (10) 3、光模块的种类 (11) 四、光器件的工程应用 (13) 1、单收光模块的使用 (13) 2、双纤双向模块的使用 (13) 3、长距离高灵敏度模块的使用 (13) 4、QSFP+ MPO模块的使用 (14) 5、万兆高速电缆的使用 (14) 六、光模块和光纤使用注意事项 (15) 七、光模块和光纤的故障排查方法 (16) 八、光功率计的使用 (16)

一、光纤通信基础 1、光纤通信的概念 所谓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一般由数据源、光发射端、光纤、光接收端组成。 2、光纤通信的优点 1)通信容量大,比传统的电缆、微波等高出几千乃至几十万倍的通信容量。 2)传输距离远,光纤具有极低的衰耗系数,传输距离可达一千公里以上。 3)保密性能好,光信号不具备向外辐射的特点,不易被侦听。 4)适应能力强,具有不怕外界强电磁场的干扰、耐腐蚀等优点。 ?5)体积小、重量轻。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 二、光纤基础知识 1、光纤的结构 ?如上图所示,光纤呈圆柱形,主要由纤芯和包层和保护套三部分组成。 1、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成分为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掺有极少量杂质, 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 2、包层:位于纤芯的周围,其成分也是含有极少量掺杂质的高纯度二氧化硅, 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 3、涂覆层:光纤的最外层,由丙烯酸酯、硅橡胶和尼龙组成,强度大,能承受

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

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

首先金相人员进行试样组织分析时候,必须了解铁碳相图Fe-C(Fe-Fe?C)的意义和特点,以及点、线、区的之间意义;大家可以参考资料铁碳相图的原理和知识基础。 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 相图中有五个单相区,它们是:ABCD以上--液相区(用L符号表示); AHNA--固溶体区(用θ表示) NJESGN—奥氏体区(用A或表示)

GPQG—铁素体区(用F表示) DFKZ—渗碳体区(用Fe3C或Cm表示) 相图中有七个两相区,分别是:L+γ,L+δ,L+Fe3C,γ+δ,γ+α,γ+Fe3C,α+Fe3C 鉄碳相图中的特性点; A点 1538℃w(C) 0% 纯铁的熔点; B点1495℃w(C)0.53% 包晶转变时液态合金的成分; C点 1148℃w(C) 0.43% 共晶点; D 点 1227℃w(C)6.69% 渗碳体的熔点; E点 1148℃w(C) 2.11%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G点 912℃w(C) 0% α-Fe<=>γ-Fe转变温度; H点 1495℃w(C) 0.09%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J点 1495 w(C)包晶点; K点 727 ℃w(C) 6.69% 渗碳体的成分; M 点 700 w(C) 0%纯铁的磁性转变点; N点 1394 ℃w(C) 0% γ-Fe<=>δ-Fe的转变温度;P点 727℃w(C)0.0218% 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 S点 727℃w(C) 0.77% 共析点; Q点 600℃w(C) 0.0057% 600℃时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 相图中还有两条磁性转变线:MO线(770℃)为铁素体的磁性转变线; 230℃虚线为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线。 Fe-Fe3C相图上有3条水平线,即HJB-包晶转变线;ECF-共晶转变线;PSK-共析转变线 HJB-包晶线:在1495℃恒温下,碳的质量分数为0.53%的液相与碳的质量分数为0.09%的的δ铁素体发生包晶反应,形成碳的质量分数为0.17%的奥氏体,其反应式为:LB+δh<=>γj 共晶转变线(ECF线):发生在1148℃的恒温中,由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液相转变为碳的质量分数 2.11%的奥氏体和渗碳体[w(C)=6.69%]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Ld表示;反应式为:Ld<=>γE+Fe3C。

光器件基础知识

光器件基础知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光器件基础知识 目录

一、光纤通信基础 1、光纤通信的概念 所谓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一般由数据源、光发射端、光纤、光接收端组成。 2、光纤通信的优点 1)通信容量大,比传统的电缆、微波等高出几千乃至几十万倍的通信容量。 2)传输距离远,光纤具有极低的衰耗系数,传输距离可达一千公里以上。 3)保密性能好,光信号不具备向外辐射的特点,不易被侦听。 4)适应能力强,具有不怕外界强电磁场的干扰、耐腐蚀等优点。 5)体积小、重量轻。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 二、光纤基础知识 1、光纤的结构 如上图所示,光纤呈圆柱形,主要由纤芯和包层和保护套三部分组成。 1、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成分为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掺有极少量杂质, 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 2、包层:位于纤芯的周围,其成分也是含有极少量掺杂质的高纯度二氧化硅, 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

3、涂覆层:光纤的最外层,由丙烯酸酯、硅橡胶和尼龙组成,强度大,能承受 较大冲击,起到保护光纤的作用。 2、光纤的工作波长 光纤的工作波长主要分为短波长光纤和长波长光纤。 1、短波长光纤 短波长光纤的工作波长在800nm-900nm范围内,具体工作在850nm波长,主要用于短距离、小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中。 2、长波长光纤 长波长光纤的工作波长在1100nm -1800nm范围内,具体工作在1310nm 和1550nm两个波长,主要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光通信系统中。 3、光纤的分类 按照光纤的模式分类 1、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的纤芯很细(10um左右),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其模间色散很小,工作在1310nm和1550nm波长,适用于远程通讯。 2、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的芯较粗(50um或),工作在850nm或1310nm波长,可传多种模式的光,其模间色散较大,适用于短距离通讯。

金相分析基础

《金相分析基础》 指导书 材料系热加工教研室

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制备金相试样的常规方法及要点。 2.初步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 正确地检验和分析金属的显微组织必须具备优良的金相试样。金相试样的制备分取样、磨制、抛光、组织显示(浸蚀)等几个步骤。 1.取样:取样应根据被检零件的检验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 同时还须考虑切取方法、检验面的选择及样品是否需要装夹或镶嵌。切取试样时应防止样品过热和变形。金相样品的尺寸一般以12×10mm为宜。 2.对于细小或形状特殊的试样,如线材、细小管材、薄板、锤击碎 块等。在磨光时不易握持,用镶嵌方法镶成标准大小的试块,常用的镶嵌法有相机械夹持法和有机材料镶嵌法等。 3.磨制:分粗磨和细磨两步。粗磨是将切割后的试样在砂轮上磨平, 对不作表层检验或测量的试样磨平后应倒角。细磨是消除粗磨时产生的磨痕,为试样磨面的抛光做好准备。细磨一般在从粗到细不同粒度的一系列砂纸上进行。 4.抛光:目的为去除金相磨面上因细磨而留下的磨痕,使之成为光 滑、无痕的镜面。金相试样的抛光可分为机械抛光、电解抛光、

化学抛光三类。机械抛光简便易行,应用较广。 5.组织显示:由于金属中合金成分和组织的不同,造成腐蚀能力的 差异,腐蚀后使个组织间、晶界和晶内产生一定的衬度,金属组织得以显示。常用的金相组织显示方法有:(1)化学浸蚀法;(2)电解浸蚀法;(3)金相组织特殊显示法。其中化学显示法最为常用。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设备:切割机、砂轮机、金相砂纸一套,玻璃板一块、金相试样抛光机、腐蚀用的试剂、抛光悬浮液、酒精、脱脂棉、夹子、吹风机。材料:不同热处理后的45钢、20钢、T8钢、T12钢之中的任意两块。四.实验步骤 1.教师讲解试样制备的一般过程,并作教学演示。、 2.先取样(切割),在进行粗磨,然后把试样分别进行退火、淬火、 回火等热处理。待试样冷却准备磨制。 3.每位同学领取已预先经砂轮平整的金相样品一只,依次在砂纸上 磨制。每换一道砂纸时,应将样品磨面洗净,同时旋转90°进行磨制,并观察上道磨痕的去除情况。 4.将细磨好的试样在水中冲洗,而后进行粗抛(Al2O3)和细抛 (Cr2O3)。粗抛后应用水将样品冲洗后在细抛。 5.将细抛好的试样再用水洗净,酒精冲洗后用电吹风吹干,然后选

课件之一:催化基本知识

高效催化师模型 1. 理解催化 模块1 理解催化 模块2 两个基础模型 模块3 三个核心内容 模块4 四类关键技术 模块5 六类催化工具 模块6 十类典型应用

理解催化(Understanding facilitation) 目的 本部分内容是整个催化师体系的基础,是催化师的入门课程内容。涉及催化的定义,催化师做什么,催化师的信念系统,好的和坏的催化师行为,催化技巧的层次,催化工作的阶段划分等。 内容 1 催化的定义What is facilitation 2 催化师做什么What does a facilitator do 3 催化师的信念系统What do facilitators believe 4 好的和坏的催化师行为Best and worst facilitator practices 5 催化技巧层次Facilitation skill levels 6 催化工作阶段The stages of facilitation

理解催化1: 催化的定义 定义 催化的原意是“使…变得容易”。 这里的催化是指使团队和会议更有效的一种对内容中立的过程设计和引导行为。 催化师就是一个中立的过程设计和引导者。 完美的会议是内容和过程高度统一的结果。催化师作为过程专家,帮助客户(内容专家)达成目标。 完美的会议

内容和过程的区别

理解催化2: 催化师做什么 定义 催化师典型的行为和工作内容。 内容清单 1.帮助小组定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帮助小组成员评估自身需求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3.提供过程设计以帮助小组有效利用时间做出高水平的决策 4.引导小组研讨过程避免小组离题 5.忠实记录小组讨论结果 6.帮助小组正确理解过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培训过程,讲授知识) 7.确保假设浮出水面并得到验证 8.帮助小组成员评估现有的技巧,并学习掌握新的技巧 9.使用达成共识的方法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得到重视 10.对小组提供反馈,使他们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进展并适时进行调整 11.及时发现并有效管理冲突 12.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 13.帮助小组成员取得内外部的资源 14.创造积极的氛围以促使小组成员高效工作 15.通过分享领导责任以提高每个人的领导能力 16.教导并授权其他人进行催化工作 催化师不是传统的会议主持人

低倍基础知识培训

低倍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一、基本概念 金相检验分为两部分:低倍检验和高倍检验 1、低倍组织检验又称宏观检验是用肉眼和放大镜及体式显微镜来检查钢材的纵、横断面或断口上各种宏观缺陷的一种方法。通过宏观检验在发现钢中缺陷同时 还可以观察钢材组织的不均匀性。 2、高倍检验又叫微观检验,利用金相显微镜、X光、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来观察各种金属不同状态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各种缺馅,称为高倍检验。 钢材的宏观缺陷多数是在钢锭浇铸结晶过程中形成的,要掌握宏观组织检验, 正确判定缺陷,首先对铸锭的结晶过程大致有一个了解。 二、钢锭的结晶过程钢液在钢锭模内由液态逐渐冷凝而结晶成固态时,整个结 晶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影响钢锭结晶的因素也很多,需要仔细分析。 1、合金钢铸锭的宏观组织钢材合金铸锭的典型宏观组织:外壳的细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等轴晶区。 在浇注过程中,当液态金属注入锭模时,钢液接触钢锭模受强烈冷却,结晶首先从靠近模壁开始,在很大过冷度的情况下,其成核率高,结晶非常迅速,晶核的生成速度大大超过了晶核的成长速度,迅速在模壁表面形成细小等轴区图中 1 部位。 随着铸锭细晶区的形成,钢锭由于冷凝而收缩,锭模由于受热而膨胀,使钢锭与模壁间产生了孔隙,锭模内的液态金属冷却速度和散热缓慢,结晶速度减慢,激冷层与钢液的界面上晶体沿着与散热方向相反的方向(向着锭心)成长,形成柱状晶。如图中2部位是柱状晶区。 随着钢锭结晶的发展,钢液温度逐渐下降,锭模温度逐渐升高,散热速度更慢,柱状晶成长速度也逐渐变慢,最后停止向前伸长,中心部钢液温度继续降低,当达到熔点以下时,钢锭中心部未凝固的钢液中几乎同时产生晶核,但是由冷却速度减慢,过冷度减少,生核率低,散热方向也不明显,故最后形成粗大等轴晶区。图中3 部位是无定向粗大等轴晶区。

催化原理教学大纲2014

《催化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Catalysis Principle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学分 2. 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4.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5.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传递过程、物理化学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1. 催化原理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学位专业课。以基础化学知识为先导,是学生在具备了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理论知识后选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催化剂的制备、应用、性能测试及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催化作用和催化剂 知识点:催化作用及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实现催化作用的机理。 第二节催化剂和催化科学的发展 知识点:催化剂和催化科学的发展的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 第三节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知识点: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的因素和提高催化剂反映性能的方法。 第四节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分类 知识点: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分类方法、各自特点及应用范围。 本章教学重点:催化作用及其机理。 本章教学难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有关概念以及催化剂和催化科学的发展过程。了解评价催化剂好坏的标准 2、能力、技能培养:理解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以及评价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的专业术语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分类。明确催化学科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金相的基础知识

金相的基础知识 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奥氏体 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珠光体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上贝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下贝氏体 6.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粒状贝氏体 7.粒状贝氏体-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无碳化物贝氏体 8.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马氏体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

催化基础知识普及、探讨帖之五:催化期刊及投稿 此帖主题相信大家平时了解的比较多,恐怕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小木虫论文投稿专版关于此方面的介绍比较多也比较详细,且我们催化专版也有几个帖子专门进行了探讨和讨论,而我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少(主要是没发过什么文章,哈哈),此帖内容主要是对网络上的一些投稿知识进行汇总(加入了少的可怜的自己对催化期刊的认识及投稿经验)。目的还是办此系列帖的主旨:介绍催化相关基础知识、抛砖引玉、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及教训。 催化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按理论上讲化学类,甚至物理等类的期刊都可以收录催化相关的文章,因此本贴并不打算介绍诸如《科学》、《自然》、《德国应用化学》、JACS 等等这些高等次的通用型期刊,此帖只局限于催化专业期刊。简而言之:只介绍含有“催化”两字的相关期刊。 具体介绍各个催化期刊之前,有必要对现今几大出版社或数据库简要介绍一下(一般催化期刊都是这四个出版社或数据库名下的): (1)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 Quote: Elsevier出版的期刊是世界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且大多数为核心期刊,被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二次文献数据库所收录。SDOS目前收录1700多种数字化期刊,该数据库涵盖了食品、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商业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该数据库不仅涵盖了以上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还提供了简便易用的智能检索程序。通过Science Direct Onsite(SDOS)中国集团的数据库支持,用户可以使用Elsevier Science为其特别定制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期刊并共享资源。目前(截止到2005年11月16日)该数据库已有期刊种数1,734,期刊期数145,078 ,文章篇数2,576,316,最早年份为1995年。这个数据库的服务器是通过专线对中国大陆用户提供服务的。Elsevier Science是一家非常好的电子出版商,从2001年1月起,就已有28家杰出的学术机构加入了Elsevier SDOS中国集团。 (2)Springer出版社 Quote: 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 )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公司,通过Springer Link 系统提供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全文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学科范围较广,包括:行为科学、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商业与经济学、工程学、地球和环境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法律、数学、医学、物理与天文学等11 个学科,其中许多为核心期刊。 (3)ACS数据库 Quote: 美国化学学会----ACS(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成立于1876年,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协会之一,多年来,ACS一直致力于为全球化学研究机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品质的文献及服务,在科学、教育、政策等领域提供了多方位的专业支持,成为享誉全球的科技出版机构。ACS的期刊被ISI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评为:化学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化学期刊。ACS出版34种期刊,内容涵盖以下领域:生化研究方法、药物化学、有机化学、普通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学、植物学、毒物学、食品科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学、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分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无机与原子能化学、资料系统计算机科学、学科应用、科学训练、燃料与能源、药理与制药学、微生物应用生物科技、聚合物、农业学。

备品备件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备品备件基础知识 一、备件定义 备件:在企业维修工作中,为了缩短修理停歇时间,按照储备原则事先准备的各种零部件,统称为备件。 备件管理是指备件的计划、生产、订货、供应、储备的知识与管理,它是设备维修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保证及时供应设备维修需要备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备件库存。 二、备品备件分类 1、按照设备备件的使用寿命和重要程度,可以将设备备件分为: (1)事故备件:使用寿命长,或只需更换小部件就能长期使用的整机(备机)或部件,一般情况下,采购周期大于六个月,价格较贵,无重大人为或自然因素不易损伤的整机或部件,简称为“A”类备件; (2)常规备件:采购周期在六个月至三个月之间,备件的使用寿命较长且可预知或预测,从而可制定出备件更新的周期或修复的周期,简称为“B”类备件; (3)易损易耗备件:采购周期小于三个月,使用寿命较短,价格较低,较难确定其更换周期,且少有修复价值,简称为“C”类备件。 2、按照设备备件的互换性和适应性可以将设备备件分为: (1)通用(标准)备件:具有一定的互换性,可用于多台(套)不同设备的备件; (2)专用(非标)备件:不具备互换性,只能用于某一台(套)设备或某一类设备的。 3、按备件的精度和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分: (1)关键件 (2)一般件 4、按备件的传递能量分: (1)机械备件 通常指在设备中通过机械传动能量的备件 (2)电器备件

通常指在设备中通过电器传动传递能量的备件,如:电动机、电器电子元件 5、按备件的来源分: (1)自制备件 (2)外购备件 6、按备件的制造材料分: (1)金属件 (2)非金属件 7、按零件使用特性(或在库时间)分: (1)常备件 指使用频率高的、设备停机损失大的、单价比较便宜的需经常保持一定储备量的零件,如:易损件、消耗量大的配套零件、关键设备的保险储备件等。 (2)非常备件 指使用频率低、停机损失小和单价昂贵的零件。按其筹备的方式可分为:计划购入件——根据修理计划,预先购入作短期储备的零件。 随时购入件——修前随时购入,或制造后立即使用零件。 三、各生产厂/科室职责 1、负责编制、上报本单位的备品备件需求计划(要求月底前报设备部); 2、负责备品备件验收、领用,及时反馈备件质量问题; 3、对有修复价值的备件和需要报废的备件实施评估,修复,并在备品备件使用寿命台账和备品备件消耗使用情况记录跟踪表中做详细记录;对有特殊材料及公司回收的备件进行回收上缴物资科; 4、负责备品备件技术资料和图纸提供; 5、负责配合大型备品备件的卸货; 6、对本单位备品备件的月消耗进行统计分析; 7、负责修复好的备品备件在指定位置待用并设专人管理; 8、制定并执行备件修复奖励制度(奖励从劳动竞赛奖金中支付); 9、派专人建立和维护备品备件使用寿命台账和备品备件消耗使用情况记录跟踪体系; 四、计划的申报及到货验收

学习笔记 光器件知识

1.光通信用光器件分类: 光无源器件Optical Passive Devices (光被动器件)光有源器件Optical Active Devices (光主动器件) 1.1简介:光无源器件 光纤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光无源器件有光连接器、光耦合器、光隔离器、光衰减器、光开关,光滤波器和光波分复用器等。 光无源器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功能是对输入的光信号作被动操作,如光束的分波和合波、分束和合束、光的开关、衰减和偏振控制等。类似于电子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 1.2简介:光有源器件 光纤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光有源器件有信号光源、泵浦光源、探测器、光调制器和光放大 器等。 光有源器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功能是对光信号作主动操作,包括光信号的发射、探测 和放大、光调制和波长变换等。并非接通电源的光器件都是有源器件。 2.光无源器件详细知识 虽然对各种光无源器件的特性有不同的要求,但普遍的要求是插入损耗小、反射损耗大、 工作温度范围宽、性能稳定、寿命长、体积小、隔离度高、价格便宜,许多光无源器件还要求便于集成。 2.1光纤连接及光纤连接器 2.1.1光纤连接:永久性连接,活动性连接 永久性连接主要采用熔接法实现,借助光纤熔接机完成;活动性连接主要利用光纤连接 器实现。 2.1.2光纤连接器 基本构成:两个配合插头和一个耦合管。 插针体 插针体

五种结构:套管结构,双锥结构,V型槽结构,球面定心结构,透镜耦合结构 连接器种类: 性能指标: (A) 插入损耗: 心…10 lg ? (dB ) (B) 回波损耗: p 尺£ = 一1°孑) (C) 重复性和互换性 我们的器材参数: 所有的光无源器材都是FC/APC接口,光源是FC/PC接口(通过PC-APC跳线转接)。 插入损耗:0.63db左右(以Faraday Rotator为例) 回波损耗:60db左右(以Faraday Rotator为例) 2.2光耦合器 附:光纤分束器是将一根光纤内的波长、能量、偏振等特性进行重新分配到不同光纤的一种 器件。 分能量的一般叫光纤分路器或者光纤耦合器; 分波长的是波分复用器; 分偏振的是偏振分束器; 作用:使传输中的光信号在特殊结构的耦合区发生耦合并进行再分配。 类型:定向耦合器(X型);Y型分路器;星型耦合器;树形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光信号从端1传输到端3,一部分从端4输出,端2无输出;光信号从端3传输到端1,一部分从端2输出,端4无输出。定向耦合器可用作分路器,不能用作合路器。 Y型耦合器:把一根光纤输入的光信号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两根光纤,或把两根光纤输入的光

金相分析及检测基础

绪论 金相分析是研究金属及其合金内部组织及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放大100~1500倍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组织的方法称为金相显微分析法,它是研究金属材料微观结构最基本的一种实验技术。显微分析可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组织与其化学成分的关系;可以确定各类合金材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及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可以判别金属材料的质量优劣,如各种非金属夹杂物--氧化物、硫化物等在组织中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以及金属晶粒度的大小等。 在现代金相显微分析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本书以常用的光学金相显微镜为例进行介绍。 第一章金相试样的制备 §1.1取样和镶嵌 一、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取样 (一)取样部位和磨面方向的选择 取样部位必须与检验目的和要求相一致,使所切取的式样具有代表性。 例如: 上图中1用于检验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大小、形状;2用于检验晶粒的变形程度;3用于检验钢材的带状组织消除程度。 (二)取样方法 1.金相式样的形状 ①Φ12×12mm的圆柱体。②12×12×12mm的立方体。③其他不规则的形状。

式样的棱边应倒圆,防止在磨制中划破砂纸和抛光织物。 2.取样方法 ①硬度较低的材料如低碳钢、中碳钢、灰口铸铁、有色金属等。 用锯、车、刨、铣等机械加工。 ②硬度较高的材料如白口铸铁、硬质合金、淬火后的零件等。 用锤击法,从击碎的碎片中选出大小适当者作为试样。 ③韧性较高的材料 用切割机切割。 ④大断面和高锰钢等 用氧乙炔焰气割。 二、试样的热处理 取下来的试样有的可直接进行磨制,有的尚需按照相应的标准经热处理后才能进行磨制,如检验钢的本质晶粒度、非金属夹杂物、碳化物不均匀等。 1.本质晶粒度试样的热处理 (1)渗碳法——用于低碳钢。 (2)网状铁素体法——用于中碳钢。 (3)网状屈氏体法——用于共析钢。 (4)网状渗碳体法——用于过共析钢。 (5)氧化法—— 1°木炭氧化法将抛光试样用木炭覆盖,加热至930℃,保温3h后再将木炭抖掉,在炉膛中氧化5min后水淬。 加入至930℃,保温3h后,再通入空气,经30~60s短 时间氧化,最后水淬。 3°热浸氧化法将试样在预先脱氧良好的盐浴中加 热至930℃,保温3h,再将试样移入具有弱氧化作用的 盐浴中浸蚀。浸蚀温度仍为930℃,浸蚀时间为2~5min, 取出后油淬,最后用水清洗、吹干,置于金相显微镜下 观察。 (6)直接浸蚀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