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本部分考点共45个,其中重点考点★13个,◆4个命题预测点)

一、我国的国家制度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家、国体、政体、民主与专政、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设置及职权、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一)我国的国体

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P6

(1)国家的含义

①任何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组成。其中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具有主权属性。

②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③国家还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因此,国家具有社会属性。

(2)国家的性质

①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强调谁是统治者,谁掌握国家政权)

②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③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与专政

①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4)国家职能

①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②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③国家具有对内外职能(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和政治稳定”、“社会管理职能—即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对外职能包括“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P12

(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2)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我国国家性质(即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4)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5)人们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的统一。表现在: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享受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

物质的保障)

②人民民主实行大多数人对少数敌人的专政。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③人民民主专政,它在概念的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

(6)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重要性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②现阶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有新的时代内容。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国防建设。

3、◆我国的国家职能P17

(1)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同时又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反映。

(2)我国的国家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个方面。

①对内职能主要有:

政治职能—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经济职能—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文化职能—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②对外职能主要有: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三个方面。

结论:我国对内外职能的实施都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P20

(1)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3)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在相同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也会采用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4)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①君主立宪制在当代主要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式;英国是典型。

②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它们的典型是:美国。

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政体。

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比较:

(1)不同点:第一,元首产生办法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第二,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上表)。第三,元首、

议会、政府(内阁)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及其阁员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如果新议会仍然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总辞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及其阁员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不向议会负责,也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以不信任案迫使总统辞职,只能在总统或政府成员有违法行为时提出弹劾。

(2)共同点:第一,两者都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第二,两者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24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国家的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是: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③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是:它是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我国人大的性质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构成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4)我国的全国人大拥有四个最高权:立法、决定、任免和监督权。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P26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

6、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P26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①人大代表的性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②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的由下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间接选举);县级及其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分别是:五年、三年。

③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人民代表的权利主要包括: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3)人民代表的义务主要包括: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说明:少数民族代表不是代表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代表不是代表宗教界。他们都是代表人民。

说明:人大与党的关系

第一、在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全国人大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对政党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应予以追究。

第二、在国家政治体制中,人大是在党的领导之下的,接受党的领导。体现在:

(1)党要实施对人大和国家的领导。

(2)党的领导也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P30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

(2)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当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型。

(3)截至2002年,我国由23个省(包括台湾省)、4个中央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这表明:我国是有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的主权国家,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P32 区分我国的中央政权机关和中央政府的不同:我国的中央政权机关是指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军委;我国的中央政府是指:国务院(国家最高的行政机关)

8、★“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P32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互惠互利。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3)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补充: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

9、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P42

(1)国家机构

①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②组成:纵向看: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

横行看: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

③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因为国家机构本质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其阶级性质与国家性质一致,并体现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因为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而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载体。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是应国家职能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国家职能的变化而变化。

(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近现代国家,根据国家职能,一般都设有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暴力机关等。

①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机构中处于实质或象征性的首脑地位。

②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称为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按其管辖范围,又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④司法机关是国家行使审判、监督守法的机关,主要包括法院,广义上还包括检察院等机关。

⑤暴力机关是国家机构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包括国家的常备军、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关和设施。

10、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P45

(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

(2)我国的国家机构,按其类别可分为五部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按其层级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3)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职权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拥有最高的四大权——立法、行政、任免和监督权。

②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④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体系P47

⑤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⑥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1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P49

(1)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民主意识)。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第一、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第二、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公仆意识)。这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第一、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第二、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国原则(见下分析)

12、★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机关存在的依据,也是其行使权力的依据。

(5)要求: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时对司法机关的最基本要求。

(四)我国公民与国家

13、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54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P54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第二、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权利机关组成人员即人民代表的监督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P54-58

(3)国家不仅以宪法确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而且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表现在:第一、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14、★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P60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①重要性:国家的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

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在于维护?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做到: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与颠覆国家政权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①重要性: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②怎样维护?维护国家安全应做到:严守国家秘密;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维护国家荣誉应做到:要增强民族自豪感;要增强民族自信心;要增强民族自尊心。维护国家利益应做到:努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

1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P62

(1)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法律武器。

(2)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如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违法犯罪受到的制裁都是平等的)

1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P64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

①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同时履行消费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①我们要珍惜公民权利。因为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意识。

②我们要自觉公民履行义务。即:履行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

17、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P64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为公民着想,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也应该为国家着想,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2)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3)我国公民在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权利。

二、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政党制度的类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民政协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

(一)政党与政权

18、政党的特征P71

(1)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2)政党的特征主要有:第一、政党具有阶级性,这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政党按其阶级属性,主要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第二、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政党一般都有政治纲领,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政党和国家政权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第三、政党具有组织纪律性。政党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聚集起来,以实现该党的纲领。政党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纪律,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

19、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P72

(1)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政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政府或组织政府、领导政府。

(2)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

①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为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政党必须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把政党的纲领、路线按法定程序变为国家的法律、政策,并依靠国家权力保证贯彻执行。

②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政党是一定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组织纪律和领导集团等,这使它能够成为国家政权的执掌者。

20、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P85

(1)政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2)当今世界共有两千多个政党活跃在各国的政治舞台上。政党按照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可划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两大类。政党制度按其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

(3)由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存在不同形式,主要是两党制和多党制。(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①用阶级的观点看: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无论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执政。其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②用历史的观点看:实现两党制或多党制,各党轮流执政,可以防止出现各集团或个别人物的独裁,这较之封建专制统治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③用经济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两党轮流执政,或是多党联合执政,从根本上讲,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都是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执掌政权,都没有改变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2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87

(1)我国是一个有多党存在的国家,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有8个民主党派。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从政治地位上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第二、从政治基础上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从基本方针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从活动准则上看: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②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注意:区分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性质上: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相互之间是亲密友党;政治上:他们之间是执政和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不能是思想和组织领导。组织上,他们是相互独立政治组织,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法律地位上: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平等的,都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相互监督。

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与联系

能把它等同于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组织形式。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①性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最终目标、行动指南

②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地位——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④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根本)、思想领导(灵魂)、组织领导(保证)

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⑤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民主集中制

⑥根本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

2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P72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表现:

①从阶级性上讲: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从其代表性上讲: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从其最高理想向最终目标看: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从指导思想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这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2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领导地位P75

(1)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4、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P77

(1)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①政治领导,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党的纲领、路线,确定奋斗目标,并通过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

②思想领导,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③组织领导,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和影响人民群众,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国家的宪法、法律付诸实施;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并向国家机关推荐德才兼备的干部。

三大领导之间的关系: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统一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其中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

①含义: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②三大执政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相互相存的。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科学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依法执政是科学和民主执政的保证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和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③重要性——坚持三大执政,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的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使命。

(三)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25◆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P77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好,使我们的党永葆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①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说:是指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本领。具体的说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五、应对国际局势何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①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因此要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酔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反对和防止腐败。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强调:在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P79

(1)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两个显著特点:①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②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原因: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合乎国情,深得民意的正确路线。必须长期坚持,百年不动摇。

(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①关键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②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2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82

(1)形成:“三个代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存和发展。

(2)内容及相互关系:

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经常把人民的改变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④“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地位和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8、民族的基本特征P98

(1)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民族的四个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3)关系: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而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4)现阶段,在民族的四个特征中,共同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征。

(5)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2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105

(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②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3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P112

(1)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现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3)构成: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主要内容:第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地方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

地方行政区域。同时,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第二、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包括自治旗)三级。

(5)实行的原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第二、我国民族状况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我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从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治权利;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二)我国的宗教政策

31、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P116

(1)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有组织、有教义教规、有仪式和专门神职人员、众多教徒)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客观的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

①从历史的总过程来看,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

②宗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32、我国的宗教政策P123

(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信不信由你”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①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③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④宗教实行独立、自主、子办的方针。

(3)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把宗教和迷信、邪教区分开来,反对迷信和邪教。

(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符合宗教自身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3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P127

(1)关于封建迷信

①封建迷信活动是指:利用人们的鬼神、宿命观念等,使用占星、卜筮、看风水、算命等活动,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

②正确处理封建迷信活动,对待迷信职业者的行为,必须依法惩处,加以取缔;对群众中一般迷信思想,通过批评教育的方法,普及科学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以不断消除封建迷信的影响。(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①对全体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②树立科学世界观是科教兴国的需要;③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

(3)反对邪教,抵制邪教活动(邪教的本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四、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国际法、联合国与国际组织、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原则(一)当代国际社会

34★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P135

(1)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关系。

(3)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可以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等。其中,合作与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4)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②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5)国际关系因其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35、主权国家及其权利P136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它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要素构成。

①人口:时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②领土:是主权国家存在的依据;③政权:时国家行使统治权的政权机关;④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活,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2)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第一、独立权。即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第二、平等权。即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第三、自卫权。即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第四、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36、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P140

(1)国际组织

①国际组织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②国家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③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①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②原则是:主权国家一律平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别国内政。③联合国设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6个主要机构。④安理会实行“五大大国一致”的原则。

37、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P137

(1)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2)国际法不是由一国单独制定的,而是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的。

(3)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它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一、确立辩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第二、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第三、在国际交往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二)当今时代的主题

3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145

(1)和平问题

①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②和平的重要性: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和平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含义:指和平具有现实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④战后世界维持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2)发展问题

①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③当今世界

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这

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39、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P

(1)随着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同时,由于国际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重新组合,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大国实力的均衡化使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转化。

(2)当前世界出现了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第三世界、中国。

(3)大国关系的最实质最核心的特征是:伙伴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

40◆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P151

(1)国际竞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竞争、军备竞争、商业竞争、金融竞争和体育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和资源力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

(3)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最关心的问题。

注意区别国际竞争的实质、重点、全部内容

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重点是:经济和科技竞争;全部内容是:除经济科技外,还有政治、军事等。

★(三)我国的对外政策

4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P154

(1)我国外交政策及其决定因素

①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P156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就国内来说,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从国际方面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5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44、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P159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小结: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何为独立自主?》(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维护独立主权、促进和平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立足点——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高考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1、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剥削阶级的统治被推翻,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主要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权是阶级统治权,它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国家政权。因此,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在剥削阶级的统治不复存在的社会,政权仍然是政治的核心。 无论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处理国内外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都要依靠国家政权。 3、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所谓政治观点,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问题所持有的基本主张和看法。 政治观点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只有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具有政治鉴别力,才能具有政治敏锐性。 4、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一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指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目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为什么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总称。 政治素质主要由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信念等要素构成。 在人的所有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对人的其他各种素质有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应对国际严峻挑战的紧迫需要。 6、怎样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要激发对待政治生活的热情,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要努力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7、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政治选举(选举权、被选举权)——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政治结社——参加政党活动、政治性社会团体;政治表达——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 8、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 ○1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切主要活动○2使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9、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有序(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合法、自主、理性 10、公民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条件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也是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联系: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价格与供求相互关系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得到配置)

个人与团队管理各知识点

《个人与团队管理》各章知识点 第一单元自我规划 第1章:思考你的目标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你的工作当中的哪些方面适合应用创造性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头脑风暴法的规则遵循两个独立的阶段,这两个阶段不能同时进行。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比如:制定目标、解决问题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头脑风暴法。 例:培养创造型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一个方面。(对) 2、什么是头脑风暴法?个人和集体使用头脑风暴进行创造性思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遵从压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它利用一种思想产生过程,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的任何批评。个人头脑风暴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但是思路狭窄;团队头脑风暴法能够集中很多人的意见,但是人们往往会有所顾虑。3、假如你现在面对职业或工作的选择,你会采用什么手段来面对这些选择?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讲包括: 改变境遇 积极进取——使自己更加适应; 面对其他挑战,如参加训练和培训; 改善工作环境; 授权给其他人,让他们承担一些日常事务。 改变自己 检查自己的真实想法——嘴上说的和心中想的是否一致; 改变行为; 发展在其他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改变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适应工作; 将工作看作达到目标的方法; 通过降低问题的重要性来改变看法——更注重工作之余的生活。 离开 4、请思考你是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的。 制定目标时首先应该分析自己的现状,考虑自己的选择,这种情况可以用个人头脑风暴法来进行,但是一定要遵循头脑风暴法的规则。 制定计划:可以按照计划的时间长短进行,长期计划一般是提纲挈领的;而短期的计划则是详细具体的,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都应该具体详细。当然其他的方法也可以。 第2章:自我认知 1、什么是自我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了解自己和他人的? 自我认知是情感智能框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是了解自己的情感,主要包括:情感自我认知、正确的自我评估、自信等。一般通过测试,视个人情况而定,只要合理即可。 一般来说:与他人沟通,理解他人,换角度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接受各种反馈意见等都能帮助你去理解自己和他人。 例:情感智能框架中的认知包括( D )。

政治常识基本知识点

政治常识基本知识点(转发) [国家制度] 1、国家具有三种属性:⑴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⑵ 国家具有主权属性;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⑶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⑴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 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⑵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4、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 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5、我国的对内国家职能:对内职能有:⑴政治职能:即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 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⑵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⑶文化职能:包括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仅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⑷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6、我国的对外国家职能:对外职能有:⑴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 和领土完整。⑵发展国家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⑶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7、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政体受历史条件、阶级力量的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8、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⑴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⑵职权:有立法 权,其中,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任免权、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⑶与其他国家机 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因为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10、“一国两制”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在国际

高中所有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物超所值)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集合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3) 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别式法;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 解出②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与外函数;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函数的值域。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是奇函数; ⑶是偶函数; ⑷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 ⑸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当时有; 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当时有; ⑵单调性的判定 1 定义法: 注意:一般要将式子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 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 ③复合函数法(见2 (2)); 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高中政治学科高考知识点总结(强烈推荐)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1.货币的内涵 (1)商品的含义和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出现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和工具: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使消费更加简单、方便、高效、安全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①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手段;②股票、债券等外币有价证券;③其他外汇资产。 (3)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通常用100单位外币能兑换多少本币表示。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为物价稳定,对外为汇率稳定),能让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2)影响因素: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政策等)。 (3)价值规律: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管理沟通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管理沟通原理 1 沟通与管理沟通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 *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激励,创新,交流,联系. *管理沟通是围绕企业经营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与情报的分享过程. *沟通过程由各种要素组成:发送―接受者,信息,渠道,噪音,反馈和环境. 发送―接收者:在大多数沟通中,人们是发送―接收者,即在同一时间即发送又接受. 信息是由一个发送―接收者要分享的思想和情感组成的. 渠道是信息经过的路径 反馈是发送―接收者相互间的反应. 噪音是阻止理解和准确解释信息的障碍.它分成种形式:外部噪音,内部噪音和语义噪音. 环境是沟通发生的地方.环境能对沟通产生重大影响 *外部噪音来自于环境,它阻碍听到或理解信息,如天气热,吵闹. *内部噪音发生在发送―接受者的头脑中,这时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集中于在沟通以外的事情上. 2沟通是一种相互作用 沟通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身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印象是在沟通参与者的头脑中形成的,人们对另一个人的所思所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沟通. 沟通作为一种相互作用,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 1)进行沟通的人连续的,同步的发出信息.即不管你在沟通中是否说话,你都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中. 2)沟通事件由过去,现在和将来.即我们都依据自己的经验,情绪和期望对各种情形做出反应,这些要素使沟通情景复杂化. 3)沟通的参与者扮演相应的角色.即在沟通中我们扮演不同的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是否由个人关系或社会所确立,不同的人会按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影响它们所导致的沟通. 3 管理沟通的种类 自身内沟通人际沟通小组中的沟通公共场合沟通跨文化沟通 *自身内沟通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沟通,它包括思想,情感和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跨文化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任何时候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沟通. 4 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网络 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网络,非言语沟通 *正式沟通网络有链式,轮式,环式,全渠道式,Y式. *非正式沟通网络有单串型,饶舌型,机率型,集聚型. *非正式沟通是不受管理层控制的. 5 影响管理沟通的基本因素 1) 外在因素:组织结构;沟通环境.

高二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

高二政治常识知识点大全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3)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的主要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法。 2.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 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法) 不确定决策方法:冒险法(大中取大,乐观法则);保 守法(小中取大、悲观法则);折中法。 ■预测的程序:确定预测目标;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评价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法(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定量预测法(时间序列法;因果预测法) ■决策心理:1.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 2.首因效应(“第一感”)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各位知道政治常考的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识点汇总!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较全)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 1、商品 ⑴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⑴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 ⑴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③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⑴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⑵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⑴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⑵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⑶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⑴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⑴信用卡:①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⑵支票: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⑴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⑵★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⑴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⑵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决定价格 ⑴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⑵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⑷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 ⑴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⑵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1_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汇总 年级学习部,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2.韦伯的理想组织形式特点: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3.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也确定的 I.比起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比较容易求解的问题 II.求解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连续型规划、整数规划、单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目的规划、网络优化 (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常用的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I.小中取大法 II.大中取大法 III.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其步骤是: ①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定义为: 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3)风险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4.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它不像传统的目标设定——由上级设定目标后分派给下级,而是组织内各级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形成以总目标为中心,上下衔接、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

政治常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国家 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二、国家性质(也叫国体)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 三、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新型民主、新型专政):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的表现:(1)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 实现 4、注意: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人权中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5、专政的适用范围——极少数敌人 6、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8、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第二节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一、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二、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方面?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注意:依法被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三、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包括哪些方面?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