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川二矿区1178m分段巷道底鼓分析与防治

金川二矿区1178m分段巷道底鼓分析与防治

金川二矿区1178m分段巷道底鼓分析与防治
金川二矿区1178m分段巷道底鼓分析与防治

金川二矿区深部采矿回采进路布置与回采顺序优化研究

金川二矿区深部采矿回采进路布置与回采顺序优化研究 金川镍矿区是我国三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是国内最大的镍、钴、铂等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金川二矿区的矿体赋存于岩体稳定性差的高应力地层中,开采条件差。如何更为有效地维护二矿区下向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充填体的稳定性,一直是矿山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作者结合矿山重大技术攻关课题的研究任务,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充填体进路的应力分布,以及回采进路的布置与回采顺序变化对充填体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等技术 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二矿区的回采进路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下向进路承载层稳定性研究分析,建立了下向进路充填体的两种力学模型——“简支梁模型”和“薄板结构模型”。进一步地,应用模型分析了回采胶结充填进路的应力分 布规律。这对于假顶结构参数设计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2)在地质条件,进路结构参数以及充填材料力学性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上下分层回采进路布置方式的变化,对采场结构及充填体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下分层进路相互平行布置的方式相比,采用上下分层进路垂直交错布置的方式,更有利于改善充填体的应力分布状态,有利于控制充填体及围岩的位移变形。(3)在进路布置方式的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了同一分层中不同的回采顺序,对矿岩和充填体中的应力、位移及其塑性区分布等指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从中央至两翼的回采顺序,通过改善矿岩及充填体中的应力分布状态,减小介质

的位移及介质中塑性区的分布范围,有利于维护采场结构与充填体的稳定。得出的上述结论,对于提高二矿区采场结构与充填体的稳定性,减少矿石的损失量,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巷道底鼓的处理办法及措施

巷道底鼓的处理办法及措施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煤炭开采逐渐走向深部,巷道底鼓问题日趋突出严重,严重影响了巷道的正常使用和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因此,研究巷道底鼓的机理及防治措施等问题,对于我国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人员安全保证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巷道底鼓机理防治技术 一、引言 在煤矿生产中,几乎所有回采巷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尤其随着近些年来煤炭开采逐渐走向深部,进而地应力相应增大,巷道底鼓问题日趋突出严重,从而暴露出很多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底鼓是煤矿井巷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它与围岩的性质、矿山压力、开采深度及地质构造等直接相关。在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中,人们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所以大约有2/ 3是由于底鼓引起的。这类问题给深采矿井,特别是软岩矿井的建设和生产的正常进行带来极大困难。底鼓使巷道变形、断面变小,影响通风、运输,制约矿井安全生产。 毕节杨家湾矿区矿区回采巷道的底鼓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观测资料表明,很多矿巷道顶底板移近量达1500mm,平均每天达10~15mm,而底鼓量约占顶底移近量的75%,在掘进期间即需人工卧底1~2 次,在生产期间还需卧底1~2次,严重影响了巷道的正常使用和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因此,研究巷道底鼓的机理、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等问题,对于我国深部资源开采,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人员安全保证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底鼓的基本形式及影响因素 (一)底鼓的基本形式根据国内外有关底鼓资料的综合分析,巷道底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膨胀性底鼓——由于岩质变态膨胀产生的底鼓。多发生在矿物成分含蒙脱石的粘土岩层,膨胀岩是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岩石含水量随时间而增高且体积发生膨胀的一类岩石,属于易风化和软化的软弱岩石。 2、挤压性底鼓——岩壁或刚性衬砌在上部压力下插入底板或挤压底板造成跨中隆起的底鼓。通常发生在直接底板为软弱岩层(如粘土岩、煤等) ,两帮和顶板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在两帮岩柱的压模效应和应力的作用下,整个巷道都位于松软破碎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挤压流动 3、张性底鼓——底板岩层由于断面上大压力作用而产生带方向性的强烈褶曲隆起所造成的底鼓,它与顶部张性破坏区处于同一轴线上。 前两类为持续型底鼓,而后一类为应力释放短暂型底鼓。 (二)底鼓的影响因素 1、围岩性质:围岩性质和结构对巷道底臌起着决定性作用,底板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厚度,决定着底臌量的大小。 2、地压:围岩中存在高地压是造成巷道底鼓的决定性因素,深部巷道遇到底鼓的情况比浅部巷道多,这完全是由于地压增高所致。位于残留矿柱下面的巷道也有底鼓的现象,这是因为存在着一个高地压带。 3、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①由于水的作用减少了岩石层理、节理和裂隙间的摩擦力,使岩石的整体连接强度降低,使岩体沿岩层的节理面、层理面和裂隙面形成滑移面,并将原来层间连接紧密的岩体分为很多薄层,甚至完全丧失强度②岩石中的某些矿物成分遇水产生膨胀。 4、支护强度:一般巷道的底板处于不支护状态,主要是因为①总是认为只要支护顶板和两帮就安全了,底臌无关紧要②锚固底板施

金川二矿区2~#矿体F_(17)以东矿山开拓系统及采矿工艺优化

金川二矿区2~#矿体F_(17)以东矿山开拓系统及采矿工艺优 化 金川公司二矿区2#矿体F17以东矿山是金川公司在实施资源控制战略,巩固自有矿山基础性地位,加快自有矿山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并开始建设的第一个矿山。随着金川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发展目标的不断提高,公司对F17以东矿山建设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金川公司2002年生产经营计划中明确了公司对F17以东矿山建设的总体要求,即:F17以东矿山2004年底基本建成投入生产,2005年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意味着,F17以东矿山要比原设计建设工期提前一年建成投产。 1、本文通过对原设计中的开拓系统进行优化,将原设计中用于运送材料,兼作行人的1150m中段改为主运输中段,在1150m中段增加两条100m的集中溜井,避免采场内施工和使用高位溜井(130m),采场内设脉内短溜井、脉外短溜井、脉外进风井。 确定了原设计中的1050m主运输中段分前期和后期建设方案,实现了提前投产,提速建矿。将原设计动力系统中的供风、供水由46行副井安装改为从地表打一条钻孔到井下进行安装,解决了由于副井安装滞后带来的井下动力供应问题。 2、通过对原设计中的采准方案进行优化,将原设计中的上盘采准方案改为下盘采准方案,减少基建工程量6613m3,节约基建投资682万元。在主运输水平巷道均采用沿脉加穿脉的布置形式,沿脉巷道中用单线加错车道的形式取代沿脉双线布置,节省了基建工程量,缩短了基建工期。 3、通过对下向六角形高进路机械化胶结充填采矿法中六角形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加大了首采分层的进路断面规格,改首采分层全面回采为隔一采一,提高了回采效率,加快了采场的转层,有利于矿山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矿山尽快达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4、通过对原设计中的采场结构进行优化,利用采场充填下灰井兼作回风井,减少了采场内布置风井的数量,改善了采场的通风条件,提高了劳动效率,为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条件:确保分层道及进路开口处能够接顶,减少下一分层回采时的安全隐患;减小施工难度,确保进路回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5、经过对F17以东矿山矿体的赋存条件、围岩性质、矿石的硬度及其稳定性的认真分析,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原设计中的采场进路回采设

软岩巷道底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doi:10.11799/ce201803013 收稿日期:2017-03-16 作者简介:张建林(1969 ),男,山西晋城人,工程师,现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及管理工作,E -mail:270141396@qq.com三 引用格式:张建林.软岩巷道底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煤炭工程,2018,50(3):50-52. 软岩巷道底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建林 (山西兰花科创玉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 048200) 摘 要:为了解决玉溪矿巷道底鼓现象,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比较,提出了软岩巷道底鼓综合治理技术,即:采用 预应力全长注浆锚索锚固+钢筋笼+ 几 字型钢筋梯子梁+混凝土浇筑 的联合底鼓治理技术三通过现场工程实践表明,该底鼓修复技术在软岩巷道底鼓治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 关键词:软岩巷道;底鼓治理;全长注浆锚索;钢筋笼; 几 字型钢筋梯子梁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59(2018)03-0050-03 Researchandapplicationofcomprehensivecontroltechnology forfloorheavinginsoftrockroadway ZHANGJian -lin (YuxiCoal MineofShanxiLanhuaSci-techVentureCo.,Ltd.,Jincheng048200,China) Abstract:In ordertocontrol theroadwayfloorheavingin YuxiCoal Mine,thecomprehensivecontrol technologyforsoftrocL roadwayfloorheavingisproposedthroughdeepresearch,analysisandcomparison,usingacombinedfloorheavingcontrol technologycomprisingpre-stressedfull lengthgroutinganchorcable,rebarcage,rebarladdergirderandconcretepouring.Accordingtotheresultsoffieldengineeringpractice,favorablefloorheavingcontrol effecthasbeen achievedusingtheproposedtechnology. Keywords:softrocL roadway;floorheavingcontrol;full -lengthgroutinganchorcable;reinforcedrebarcage;rebarladderbeam 巷道底鼓现象是矿井井下巷道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三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也随之增大,特别是井底车场区域的巷道二硐室布置密集,周围巷道受采动相互影响,应力叠加重新分配,巷道围岩又以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胶结程度差,层理二节理发育二松软破碎二易风化[1-6]三巷道开掘后不久反复变形底鼓破坏,传统的软岩巷道底板加固技术,很难有效治理三玉溪煤矿通过调研二实践,摸索出一套治理软岩底鼓的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地质的巷道底鼓治理提供借鉴经验[7-12]三 1 工程概况 玉溪煤矿设计生产能力240万t/a,井田面积为26.147Lm2,开采3号煤层,可采储量为1.6425亿t,矿井服务年限为50.7a三主斜井井口标高+797.2m,井底标高+320m,斜长1731m,井筒倾角16?,净断面17.9m2三井筒 内装备B=1200mm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另外装备架空乘人器担负矿井人员的上下井任务三主斜井井筒落平点为+320m水平井底车场三主斜井井筒完成铺底及带式输送机 安装后不到两个月,主斜井落平点向上至管子道口约108m,出现底鼓变形,特别是带式输送机机尾张紧装置段及部分带式输送机机架下巷道底鼓变形严重三虽然前期进行了二次软岩巷道底板加固,第一次用30Lg道轨加工制作成反拱,排距800mm;第二次采用水泥注浆加固,但实践证明两次修复治理都不能实现对底板的有效治理,三个月后底板发生变形破坏,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三 经过两次修复加固四个月以后,主斜井井筒最下段88m巷道再次出现了更大范围和更为严重的变形底鼓三底板底鼓超过800mm,两帮位移600mm,顶板下沉200mm,致使井筒内架设的40a工字钢多根弯曲变形,工字钢上的消防水管破坏,机尾滚筒二带式输送机机架倾斜致使带式0 5第50卷第3期 煤 炭 工 程 COALENGINEERING Vol.50,No.3 万方数据

底鼓的原因与防治

底鼓 1.定义与介绍 受采掘工程的影响,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岩体产生变形并向巷道内产生位移,巷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即称之为底鼓,也有文献称底臌。 底鼓所导致的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和行人、妨碍矿井通风,使得许多矿井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严重的会造成整条巷道的报废,对矿山的生产与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 2.巷道底鼓的原因 引起巷道底鼓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 2.1地质因素 2.1.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主要表现为断层和褶曲,在支承压力影响下,岩体就由弹性应力状态转变为塑性应力状态,导致岩体中出现连续剪切滑动面,最终因底板岩层失稳、破裂而引起严重底鼓。 2.1.2 水理作用 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的渗入,增强了岩体的塑性流变和膨胀流变,致使岩体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迫使巷道围岩沿四周向巷道内挤压,在岩体薄弱环节形成鼓胀和应力集中释放区,造成底鼓。 2.1.3围岩性质 具有底鼓现象的矿井中,巷道底板往往是松软的粘土层、页岩或其它强度较低的岩石。在围岩压力作用下,导致巷道两帮内移、底板鼓起。

2.2人为因素 2.2.1巷道布置 巷道布置在地质构造带时,构造应力集中。在断层带附近,上覆岩层在能量传递过程中阻断了能量传递的连续性,在围岩体薄弱环节尤其是未支护的巷道底板岩层中,产生强烈底鼓; 在褶曲地带,尤其是向背斜轴部也是高应力集中区,如果弹性变形能得不到有效释放,可能在围岩体两帮产生挤压变形,之后能量进一步向底板转移,促使底板抬高、鼓出。 2.2.2支护强度 巷道开挖后,围岩暴露于空气中,两帮煤岩体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破碎区和塑性流动区,如果巷道未采取有效支护或支护强度不足以抵抗外界的变形,围岩体就向巷道内挤压,形成“二次水平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巷道两帮支承压力不断向围岩体内部移动,而两帮和底板岩层的塑性流动区也不断扩大,并且伴随着顶板和两帮的下沉,导致底角岩体不断涌向巷道内,形成底鼓。 3.底板岩层鼓入巷道的方式及机理 根据巷道底鼓形成的力学作用机理, 巷道底鼓可以分为5种类型: 3.1 挤压流动性底鼓 通常发生在直接底板为软弱岩层( 如粘土 岩、煤等) , 两帮和顶板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在 两帮岩柱的压模效应和应力的作用下, 整个巷 道都位于松软破碎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挤压流 动; 3.2 饶曲褶皱性底鼓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12-12T13:47:59.9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5期作者:李坤[导读] 底鼓是矿井巷道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了巷道底鼓的原因,并探讨了底鼓治理措施,对提高人员安全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底鼓是矿井巷道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了巷道底鼓的原因,并探讨了底鼓治理措施,对提高人员安全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关键词:巷道;底鼓;原因;治理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煤矿巷道底鼓机理和控制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底鼓控制技术。研究表明,引起巷道底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因素是底板岩层性质、围岩应力、水理作用、岩体强度和地温等。有效控制底鼓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防止,即采取措施将底鼓量减少到允许的范围内;二是清除底鼓,将巷道已发生底鼓的部分岩石清除,恢复巷道断面积。 1 底鼓的危害 底鼓所导致的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和行人、妨碍矿井通风,使得许多矿井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严重的会造成整条巷道的报废,对矿山的生产与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 2巷道底鼓原因 2.1 巷道围岩性质及地压影响大 围岩性质和结构对巷道底臌起着决定性作用,底板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厚度,决定着底臌量的大小。另外围岩中存在高地压是造成巷道底鼓的决定性因素,深部巷道遇到底鼓的情况比浅部巷道多,这完全是由于地压增高所致。再加上各项采掘活动的持续深入及地应力的增加,导致部分区域应力非常集中,顶压过大则压力巷道两帮就会将压力传至底板,底板没有相关支护则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最终出现形变现象且向上鼓起,这就是底鼓现象。 2.2 巷道底板岩石弱化 随着采掘程度加深,铅直地应力或者是水平地应力随之加大,导致深层巷道掘进之后围岩出现松动圈,围岩承受的荷载力也持续降低。巷道临近位置集中荷载量超出了围岩自身承载力,造成巷道顶板下降和两帮移动量提升,以至巷道围岩塑性区域的范围加大。加之部分地质构造应力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巷道围岩出现软岩。采掘深度加深及地温偏高,最终造成围岩出现更大的塑性形变。通常巷道底部是没有任何支护条件的,不能控制塑性区域扩张外部阻力,导致巷道底部围岩弱化,从而极易出现底鼓现象。 2.3 巷道形状和规格影响 特别宽大的巷道比窄巷道易发生底鼓,然而,巷道的宽度是由采矿作业而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辅助巷道,宽度能保持在一定限度以内,而通过增加巷道高度使横截面保持不变。 2.4 水理作用 通常巷道出现底鼓现象均是由于底板受水浸泡,底板被水浸泡抗压强度受到影响。巷道底板岩石在受水浸泡之后呈现较为破碎的状态,加之巷道底板岩石中具有高岭土等,这时就会出现膨胀且出现底鼓。 3底鼓防治措施 3.1 合理的巷道布置 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之间夹角不同,巷道围岩水平应力集中程度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构造应力影响较强烈的区域,要重视巷道布置方向,依靠正确调整巷道方向与构造应力方向间的关系,削减构造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3.2 卸压法 卸压法的实质是采用一些人为的措施改变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使底板岩层处于应力降低区,从而保证底板岩层的稳定状态。它特别适用于控制高地应力的巷道底鼓。底板卸压法主要有: (1)切缝。底板切缝可以造成底板中最大水平挤压力向围岩深部转移,从而使底板中可能因围岩褶皱而产生的底鼓影响力向巷道深部转移。 (2)松动爆破。在巷道底板内进行松动爆破后,爆破孔底周围出现许多裂隙,致使底板的围岩与深部散离,处于高应力状态的底板岩层成为卸压区,使应力向岩体深部转移。 (3)钻孔。通过在底板中打钻孔,以降低底板围岩的应力来防治巷道发生底鼓。 3.3加固法 加固法通过提高底板围岩强度或提高对底板围岩的支护力来达到控制底鼓的目的,是一种最常用的底鼓控制方法。对巷道底板或两帮围岩加固,提高围岩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底鼓。常用强化封闭框架、地面注浆加固方法,底板加固法等。其中,封闭控制底鼓可分为两大类:刚性支承,如圆形金属支架、钢筋混凝土环支架;可缩性的支持,如金属圆形,马蹄形状和圆形支架等。 3.4加强巷道中水的控制 在很多地下巷道中都有水的存在,而水的存在是造成巷道底鼓的重要原因,因为水的侵蚀会使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矿物强度软化。因此重要的是使用什么方法来保证底板不受水的严重影响。这就要求地下巷道排水要及时和通畅,同时要求高标准的排水。 3.5 底板注浆 底板注浆一般用于加固已破碎的岩石,提高岩层抗底鼓的能力。当底板岩石承受的压力超过岩体本身的强度,产生裂隙和裂缝时,应采用注浆的办法使底板岩层的强度提高,达到防治底板底鼓的目的。由于所选择的注浆形式、注浆材料、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长短不同,岩层中的裂隙可能全部或部分被粘合,当注浆压力高于围岩强度时,就产生新的裂隙并有浆液渗入。 3.6 联合法 联合法即将加固法与卸压法的技术联合起来,一方面利用卸压法将巷道周边(特别是底板)的应力向围岩深部转移,降低围岩的应力集中系数,另一方面采用支护加固法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护和加固,提高围岩的整体强度和自支承能力,并给予一定的支护力。此法适合应力集中程度大、底鼓严重的情形。

金川二矿区充填工艺优化及效益评价_贺发运

金川二矿区充填工艺优化及效益评价 贺发运 1,2 (1.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昆明 650093;2.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矿山分院, 甘肃金昌市 737100) 摘 要:金川二矿区高浓度细砂管道自流胶结充填工艺,为二矿区采富保贫、稳产高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金川二矿区充填工艺现状并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体会,提出了对充填工艺进行优化的思路,即优化进路底部充填和进行井下固体废料资源 化利用,并对其经济效益做出了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充填工艺;胶结充填;固体废料资源化利用;优化 金川二矿区是金川镍矿的主力矿山。目前,二矿区采用机械化盘区下向分层水平进路胶结充填采 矿法,实行多中段大面积无间柱连续开采。采矿分段高为20m ,分层高为4m ,分层道设计净断面规格为4m ×4m ,进路典型断面规格为5m ×4m ,进路长度为40~70m 。二矿区产量现已突破300万t /a ,相应的充填量达到100万m 3 /a 。已回采进路充填分底部充填(灰砂比为1∶4)和上部充填(灰砂比1∶6)两部分。底部充填是为了形成较高质量的底部结构作为下分层进路回采的直接顶板,为满足采矿工程的需要,进路底部充填要求一次性不间断进行,形成整体性完好的底部结构。 在我国金属矿山胶结充填生产中,用灰量较高,灰砂质量配比(简称灰砂比)多为1∶8,1∶10,在国外可见水泥含量低的胶结充填,灰砂比达1∶20~1∶30。而金川二矿山由于采矿方法对充填体质量要求严格,为了回收顶底柱矿石,在矿块底部经常采用1∶4,1∶6的灰砂比,且充填骨料主要为戈壁集料加工的棒磨砂,因此金川二矿区充填费用偏高,有必要对充填工艺进行优化,以控制充填体质量和成本。金川矿山控制充填体成本的技术路线一直采用充填物料代用 [1] ,如采用干粉煤灰代用部分胶凝 材料水泥,采用选矿尾砂、冶炼水淬渣等代用部分骨料棒磨砂。从优化进路底部充填和井下固体废料资 源化利用两个方面对充填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1 充填工艺与充填体局部稳定性问题 金川二矿区目前配套有2个充填站。第1充填搅拌站现使用3套充填系统,每套系统实际制浆能 力为100m 3 /h ,两套系统同时生产,另一套系统备用。采用高浓度(78%±1%)料浆管道重力自流输送工艺,充填原料主要为粒径小于3mm 的棒磨砂、 强度等级32.5的散装普通硅酸盐水泥[2] 和水。充填搅拌站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它集控制、管理于一体,操作性较强,可靠性较高。第2充填搅拌站有尾砂、棒磨砂、粉煤灰和水泥“四合一”混合料高浓度重力管道自流输送系统两套,尾砂、粒径小于3mm 棒磨砂、粉煤灰及水泥混合料膏体泵送系统一套。每套自流系统实际制浆能力为100m 3 /h ,膏体泵送系统制浆能力为60~80m 3 /h 。 金川二矿区应用胶结充填采矿法多中段大面积连续开采,矿山潜存着充填体的局部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从充填体区域稳定性来讲,控制充填体质量无疑有利于围岩的稳定并可有效遏制开采区域围岩的位移量和位移速率,亦可预防充填体发生大面积的整体失稳和灾变。从充填体局部稳定性来讲,充填体质量的好坏与回采安全、采矿成本、矿石损失贫化等关联性强。充填体质量局部稳定性对人身、设备安全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的表现形式主要为顶板充填体冒落、脱层和掉块。因此,改进进路底部结构即承载层质量是充填工艺优化和控制的关键所在。 下分层充填体顶板稳固性、安全性主要与其底部充填体实际高度、有无分层现象(弱面)、强度指标、进路宽度、受力状态、暴露时间等因素有关。对于金川二矿区而言,为满足采矿工程的需要,进路底部充填要求一次性不间断进行,以形成整体性完好的底部结构;承载层厚度即进路底部充填通常设计厚度为1.5~2.0m ,设计单轴抗压强度为5MPa 。 ISS N 1671-2900CN 43-1347/TD 采矿技术 第5卷 第4期M i ning Te chno l ogy ,V o.l 5,N o .4 2005年12月 D ec .2005 DOI 牶牨牥牣牨牫牳牪牳牤j 牣cn ki 牣ckjs 牣牪牥牥牭牣牥牬牣牥牥牫

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方案

**煤矿回风下山巷道维护及治理方案 一、巷道基本情况 回风下山位于**煤矿一采区,掘进煤层为9+10号煤,顶部沿9号煤层顶板掘进,底部留有2.5—2.8米的底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5.2米,掘高4.2米,S掘=21.84㎡;净宽5米,净高4米,S净=20㎡。回风下山位于采区三条下山的西侧,东部分别为胶带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与胶带下山中间实体煤柱25米,胶带下山与轨道下山中间实体煤柱为25米。 胶带下山掘进煤层为10号煤,底板沿10号煤底板掘进,顶部留有2米的9号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4.8米,掘高4.75米,S掘=22.8㎡;净宽4.5米,净高4.5米,S净=20.25㎡。 轨道下山掘进煤层为10号煤,底板沿10号煤底板掘进,顶部留有2.2米的9号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4.8米,掘高4.45米,S掘=21.36㎡;净宽4.5米,净高4.25米,S净= 19.13㎡。 二、巷道现支护参数 回风下山现为锚网索+钢带支护,未喷浆。胶带下山0-500米支护为锚网索+钢带+喷浆,0-1000米为锚网索+钢带支护。轨道下山支护为锚网索+钢带支护。支护参数如下: 1、锚杆采用直径Φ20mmⅡ级无纵肋左旋螺纹钢(HRB335),锚杆长2400mm,锚杆钢托板规格为150*150*10mm。间排距

800mm*800mm。锚固剂规格为快速K2335,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各1卷。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少于80kN,预紧力矩不小于300N〃m。 2、金属网用Φ6.5mmⅠ级普通钢筋(HPB235)焊接而成。 3、锚索规格为直径17.8mm长6300m的钢绞线制成,托板采用300×300×16mm钢托板。锚索锚固剂规格为快速K2335树脂锚固剂 1卷、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 2卷,每根锚索的锚固力不小于200KN,预紧力不小于120KN。 4、钢带使用BHW3-280-4800型钢带,排距800mm。 三、巷道顶底板岩性及变形情况 1、9号煤层 顶板岩性为中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平均厚度 3.71m;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厚度0.2m。 根据《地质报告》对煤层顶底板岩石进行的测试,9号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时,抗压强度为18.90MPa,属软弱岩石;9号煤层顶板为中砂岩时,抗压强度为26.0~29.60 MPa,平均为27.60 Mpa,属软弱岩石。底板为泥岩时,抗压强度为18.0~25.80 MPa,平均为21.90 Mpa,属软弱—中硬岩石;底板为砂质泥岩时15.20~20.80 MPa,平均为17.60 Mpa,属软弱—中硬岩石。 2、10号煤层 顶板为砂质泥岩、泥岩,为9号煤层的底板, 厚度0.2m;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平均厚度3.30m。

巷道发生底鼓的原因与针对性防治措施

巷道发生底鼓的原因与针对性防治措施 构造应力、水理作用、底板岩性及支护强度等因素极易引起巷道出现底鼓现象,使得巷道断面缩小,对通风、运输等造成很大障碍,严重阻碍了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不但会增加成本,还有可能影响到安全。因此,在巷道发生底鼓现象时,应尽快对其原因加以确定,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如对巷道进行合理布置、加固底板支护、底板防治水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底鼓部分的岩石彻底清除,或对底鼓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巷道畅通,进而促进采掘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标签:巷道底鼓;构造应力;支护强度 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资源,用途极广,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其开采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开采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煤炭正从表面开采向深部开采过度,受地应力等多方面影响,巷道的两侧岩体和顶板底板会受力而挤压,出现变形、位移等现象,以至于巷道底板会因压力而向上隆起,阻碍了开采进度和效率,所以,在当前时代,应结合先进技术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此现象加以解决。 1 工程概况 某段煤矿厚度约为4m,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令包括有粉砂岩、砂质泥岩等,底板则主要是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以及中细粒砂岩等,该段回采巷道存在较严重的底鼓问题,加大了开采难度,尤其是某工作面顺槽,回采时巷道的底鼓量约为1700mm,掘进时需要人工卧底2-3次,回采时仍需卧底2-3次,需耗费大量人力,使得开采效率有所降低,且煤矿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为使煤矿得到进一步开采,提高安全保证,应对巷道底鼓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2 巷道底鼓的产生原因 2.1 构造应力 地质构造有其自身特点,在运动时会对岩体产生一定的应力,即构造应力,方向性较为明显,多为水平应力。在煤层较厚的地方,受构造应力影响,底板岩层容易褶曲,向上鼓起。构造应力对底板岩层破坏很大,极易引起巷道的底鼓现象。 2.2 底板岩性 底鼓多由巷道两侧的围岩变形位移引起,可见,围岩的结构组成及自身强度与巷道底鼓密切相关,如果围岩多是灰岩、砂岩时,因其比较坚硬,状态相对稳

深井软岩巷道治理底鼓机理与技术研究 葛亮

深井软岩巷道治理底鼓机理与技术研究葛亮 发表时间:2018-06-08T11:52:39.58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4期作者:葛亮 [导读] 深部巷道强烈底鼓是由高地应力、岩石内黏土矿物遇水膨胀、支护结构不合理等综合因素影响造成的,对巷道底板实施主动支护和底板岩层改性注浆是治理底鼓的有效方法,由此提出了巷道底板锚索束+底板浅部、深部注浆的综合底鼓控制技术。 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建井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0 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深井软岩巷道由于其地应力大,容易受水、风,超前支承压力、机械扰动等作用极易发生底鼓。底鼓是矿井巷道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在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中,人们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目前多数还是由于底鼓引起的。这类问题给深采矿井,特别是软岩矿井的建设和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底鼓治理问题对于我国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人员安全保证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深部矿井;软岩巷道;底鼓机理;技术研究 引言 巷道是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运输、通风、行人等系统的重要通道,一旦巷道出现严重变形破坏必须采取方法进行治理,否则将影响矿井正常生产。而底鼓是煤矿巷道常见的动力现象之一,因其发生机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有效地预防、控制、治理巷道底鼓难度较大。目前,随着煤炭需求的增多,我国煤矿以10-25m/a的速度向深部延伸,矿井开采强度和开采速度逐年增大,井下岩体环境表现为“三高一扰动”的特性,据统计深部永久巷道返修率高达90%,大部分为底鼓治理工程。因此,巷道底鼓的预防、控制和治理已经成为深部巷道稳定控制的重点。底鼓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底板岩层结构与物理性质、围岩应力状态、开采扰动、水理作用和支护结构等。在底鼓的形成机理方面,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一方面根据岩石本身力学特性,分析岩层压曲、扩容和膨胀各个过程中应力与变形相互作用,预测巷道底鼓程度;另一方面应用弹塑性薄板理论、梁理论和流变理论建立巷道底板力学模型,系统分析底板岩层极限承载力、变形以及制约底鼓发生的条件。巷道底鼓预防与治理方法主要有加固控制、卸压控制、加固与卸压耦合控制3类。但煤矿强烈底鼓仍常常发生。 1深井软岩巷道底鼓主要成因 1.1地质构造和围岩性质 地质构造和围岩性质对巷道底鼓起着决定性作用,底板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厚度决定着底鼓量的大小。 1.2地压 围岩中存在高地压是造成巷道底鼓的另一决定性因素,深部巷道遇到底鼓的情况比浅部巷道多,这正是地压增高所致。 1.3岩石水处理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也是形成深巷道底鼓的一个重要因素。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的渗入,增强了岩体的塑性流变和膨胀流变,致使岩体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迫使巷道围岩沿四周向巷道内挤压,在岩体薄弱环节形成鼓胀和应力集中释放区,造成底鼓。巷道的大小和形状特别宽大的巷道比窄巷道易发生底鼓,然而巷道宽度是由采矿作业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辅助巷道,宽度能保持在一定限度以内,而通过增加巷道高度使横截面保持不变。 1.4人为因素 巷道布置在地质构造带时,构造应力集中。在断层带附近,上覆岩层在能量传递过程中阻断了能量传递的连续性,在围岩体薄弱环节尤其是未支护的巷道底板岩层中,产生强烈底鼓;在褶曲地带,尤其是向背斜轴部也是高应力集中区,如果弹性变形能得不到有效释放,可能在围岩体两帮产生挤压变形,之后能量进一步向底板转移,促使底板抬高、鼓出。巷道开挖后,围岩暴露于空气中,两帮煤岩体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破碎区和塑性流动区,如果巷道未采取有效支护或支护强度不足以抵抗外界的变形,围岩体就向巷道内挤压,形成“二次水平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巷道两帮支承压力不断向围岩体内部移动,而两帮和底板岩层的塑性流动区也不断扩大,并且伴随着顶板和两帮的下沉,导致底角岩体不断涌向巷道内,形成底鼓。 2深井软岩巷道底鼓治理措施 巷道是由顶板、底板、两帮组成的复合结构体,结构的各部分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受力状态不同,其围岩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巷道顶、底、帮的稳定状态存在明显的结构特征。有效控制底鼓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防止底鼓,即采取措施将底鼓量减少到允许范围,如加固法、卸压法、联合法和加固巷道帮、角;二是清除底鼓,将巷道已发生底鼓的部分岩石清除,恢复巷道断面积。清楚底鼓措施常常需要反复进行,不仅增加了出矸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巷道的维修成本增高,而且还不能完全制止底鼓,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与安全。在此,主要介绍底鼓治理的方法。 2.1卸压法 卸压法通过将巷道周边(特别是底板)的集中应力向巷道围岩深部转移来达到控制底鼓的目的,是一种使用比较普遍的底鼓控制方法。 2.2联合法 联合法即将加固法与卸压法的技术联合起来,一方面利用卸压法将巷道周边(特别是底板)的应力向围岩深部转移,降低围岩的应力集中系数,另一方面采用支护加固法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护和加固,提高围岩的整体强度和自支承能力,并给予一定的支护力。此法适合应力集中程度大、底鼓严重的情形。 2.3加固法 加固法通过提高底板围岩强度或提高对底板围岩的支护力来达到控制底鼓的目的,是一种最常用的底鼓控制方法。对巷道底板或两帮围岩加固,提高围岩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底鼓。常用强化封闭框架、地面注浆加固方法,底板加固法等。其中,封闭控制底鼓可分为两大类:刚性支承,如圆形金属支架、钢筋混凝土环支架;可缩性的支持,如金属圆形,马蹄形状和圆形支架等。 2.4加强水的控制 岩石遇到水后使其强度软化,因此在巷道掘进过程中要做好排水工作,及时将巷道内的水排出去,这样就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控制底鼓的发生。

动压影响巷道底鼓机理及防治措施

动压影响巷道底鼓机理及防治措施 摘要:从围岩应力的角度分析了底鼓发生的机理,并对底鼓的治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底鼓;动压;防治措施 目前,随着支护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然而对于防止底鼓却一直缺乏既经济又有效的办法。强烈的巷道底鼓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维修工作,增加了维护费用,而且还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 寺河矿为了满足瓦斯治理及运输等要求,采用了大采高工作面多条巷道布置(三进二回)方式,计划把其中两回风巷留下,作为相邻大采高工作面的两进风巷道,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回风巷受到强烈的采动影响,其中底鼓是最为突出的动压显现之一。局部地段底鼓量达1m以上,巷道断面收缩率达到30%以上,甚至发生巷道坍塌,维护极为困难。回风巷道能否正常复用,关系着寺河矿采掘衔接、资源回收和高产高效等重大问题,因此分析动压区巷道底鼓机理,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动压区巷道压力显现的特点 在多条巷道布置方式中,复用的两回风巷一般要经过开挖巷道影响、超前压力影响、滞后压力影响和二次采动影响,影响强度与地质条件、煤柱宽度和开采技术等因素有关。通过对寺河矿已经开采的2301,2302和正在开采的3302三个大采高工作面分析,发现动压区巷道压力显现一般有如下特点: (1)回风巷底鼓显现一般发生在滞后工作面时,滞后采动影响时间长、强度大,其巷道表面变形有如下趋势(见图1):在工作面前方,巷道底鼓量、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都很小,分别占整个变形量的3.2%,30%和1.5%;工作面后方根据巷道变形程度可划分为3个区,0~200m为变形加剧区,巷道底鼓量、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急剧增大,分别占整个变形量的82%,63.6%和90%;200m~300m为变形趋缓区,巷道底鼓量、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占整个变形量的10.7%,6%和5%;300m以后为变形稳定区,巷道表面变形基本趋于稳定,此阶段巷道底鼓量、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占整个变形量的4.1%,0.4%和3.5%。 (2)巷道底鼓与围岩地质力学性质有关。不同的地质条件,动压显现不同。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围岩完整性好,强度相对较大,巷道底鼓量较小;但在围岩破碎的地段,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底鼓量明显增大。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软岩巷道底鼓发生原因的分析,得出了软岩巷道特别是膨胀岩巷道发生底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底板浸水及巷地压所致,分析巷道底fku鼓的机理和类型,提出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底鼓;软岩;措施 0 引言 底鼓、冒顶及侧突是巷道发生变形破坏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大量实测数据表明,巷道变形破坏大约有2/3是由底鼓引起的。底鼓的主要危害是缩小了巷道断面,致使行人、运输、供排水、井下通风等都受到影响,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因此,研究巷道底鼓发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我国深部资源开采,提高人员安全作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 底板岩层鼓入巷道的方式及机理 (1)挤压流动性底鼓。通常发生在直接底板为软弱岩层(如粘土、煤等),两帮和顶板比完整的情况下。在两帮岩柱的压模效应和应力的作用下,整个巷道都位于松软破碎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抗日压流动。 (2)褶皱性底鼓。通常发生在巷道底板为层状岩石,其底鼓机理是底板岩层在平行层理方向的压力作用下,向底板临空方向饶曲而失稳,底板岩层的分层越薄,巷道宽度越大,所需的挤压力越小,越易发生饶曲性底鼓。 (3)剪切错动性底鼓。主要发生在直接底板。即使是整体性结构岩层,但在高应力作用下,巷道底板也易遭到剪切破坏,或者在巷道底角产生很高的剪切应力而引起楔形破坏。 (4)遇水膨胀性底鼓。多发生在矿物成分含蒙脱石的粘土岩层,膨胀岩是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岩石含水量随时间而增高且体积发生膨胀的一类岩石,属于易风化和软化的软弱岩石。工程中遇到的膨胀性岩石有两种:一种是化学转化膨胀岩石;另一种膨胀岩石是指含有强亲水性粘土矿物的粘土类岩石。它与前述的各类底鼓的主要区别为底鼓是山底板吸水膨胀引起的,底鼓的机理不同,治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2 影响巷道底鼓的主要因素 底板软弱、地压、巷道的大小和形状、巷道积水等,都是影响巷道底鼓的主要因素。巷道开挖使得底板岩层局部和部分卸载,随即将产生弹性恢复。当应力超过岩层的屈服强度时,就会产生塑性变形,软岩的应力偏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会产生扩容现象,造成岩石体积增加。巷道开挖后,导致底板岩层局部区域垂直应

巷道底鼓分析

关于巷道底鼓,国内外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①前苏联的M〃JI〃兹包尔什奇克等认为:巷道底板岩层突然鼓起是由于底板中塑性层对下部移动的阻力,以及底板岩层暴露的面积与周长的比例急剧变化时岩层储存的弹性能释放的结果造成;②德国的M〃奥顿哥特运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了巷道底鼓的全过程,他认为巷道岩层的破坏顺序为:首先是两帮岩层由于垂直应力作用被压裂,之后是巷道顶板由于水平压力的作用向巷道间鼓出,其中较先破坏的是直接底板岩层;③我国康红普经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底鼓是由于失稳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压曲,偏应力作用下的扩容,岩层自身的遇水膨胀;④而贺永年、何正昌通过实测和研究认为,巷道底鼓由两帮岩柱传递顶板压力开始,两帮围岩在挤压底板的同时一起下沉,底板在严重挤压变形的情况下发生断裂,然后底板隆起[xxx]。 底鼓分析 1)在开巷后,由于围岩的“本构关系”即应力—应变关系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平衡,围岩应力变化造成巷道底板、两帮岩层卸载产生了弹塑性变形向巷道内鼓起。 2)水理作用。在掘进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岩层自身含水及施工用水,使底板岩层遇水后体积膨胀,使围岩强度降低,塑性增大,以至底板向上鼓起。 3)支护强度也是影响底板鼓起的因素,一些巷道支护只注重巷道顶板,未对底板进行任何有效的支护。在巷道的支护上,一般均采用锚网喷及各种钢性支架有效地对巷道顶帮进行支承,底板未进行支护,而各种支护要承受住来自其周围的压力,为使其不被破坏,只得将各种受力向未进行支护的底板即弱面(自由面)进行传递,体现在顶板下沉,钢性支架下钻底板,破坏了底板原有的应力平衡,以至底板向有空间的巷道内隆起,造成巷道鼓底。11#煤层及各石门的底鼓即是这样。 4)巷道设计布置也是影响巷道底鼓(破坏)的因素,尤其是地质构造带及煤柱留设的是否合理以及应力集中区的存在,容易造成巷道底鼓破坏。 3巷道底鼓的对策及控制通过对巷道底鼓的分析,结合底鼓的特点,并查阅国内外各种控制底鼓措施,提出治理措施如下: 1)在设计上尽量将巷道布置在远离地质构造带或应力集中区域。 2)控制施工期间的用水,将各种汇集水进行集中排放,减少水对巷道围岩的侵蚀。 3)在巷道断面设计上,从经济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巷道的变形量,力求最优化。 4)回采巷道在布置上优先选择沿空留(送)巷,如不能沿空留(送)巷的,要充分分析受力情况,留设合理的煤(岩)柱,通过实践,大河边煤矿煤柱留设一般在(倾斜方向)20~25m之间,如已回采的

巷道底鼓分析及控制

2008年第9期煤炭工程 巷道底鼓分析及控制 黎开勋,党昌志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公司,贵州六盘水553001) 摘要:文章综合国内外关于巷道底鼓现象的资料,详细阐述了对巷道底鼓的分析和认识,介绍了常见巷道底鼓的类型,结合贵州水城矿区大河边煤矿的实际,提出了预防巷道底鼓的对策和措施,经过现场的实践检验,证明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巷道;底鼓;回采 中图分类号:TD3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0959(2008)09-0051-02 底鼓是煤矿井巷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它与围岩的性质、矿山压力、开采深度及地质构造等直接相关。底鼓使巷道变形、断面变小,影响通风、运输,制约矿井安全生产。多年来,人们提出多种治理底鼓的方法和措施,但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对巷道底鼓的分析和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至很难从根本上治理巷道底鼓,因此,除“一通三防”、顶板管理外,对巷道底鼓的分析和治理,在煤矿生产中也是我们从事煤炭工作技术人员的一项重点工作。 1对巷道底鼓的认识 关于巷道底鼓,国内外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①前苏联的M.JI.兹包尔什奇克等认为:巷道底板岩层突然鼓起是由于底板中塑性层对下部移动的阻力,以及底板岩层暴露的面积与周长的比例急剧变化时岩层储存的弹性能释放的结果造成;②德国的M.奥顿哥特运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了巷道底鼓的全过程,他认为巷道岩层的破坏顺序为:首先是两帮岩层由于垂直应力作用被压裂,之后是巷道顶板由于水平压力的作用向巷道间鼓出,其中较先破坏的是直接底板岩层;③我国康红普经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底鼓是由于失稳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压曲,偏应力作用下的扩容,岩层自身的遇水膨胀;④而贺永年、何正昌通过实测和研究认为,巷道底鼓由两帮岩柱传递顶板压 驴驴矿护驴护妒护驴矿驴妒、护驴妒矿矿护护驴护妒妒驴驴妒驴妒妒妒护护护妒护护护妒酽护泸护护泸妒、8,o 放的抽放泵为14采区井下抽放泵,为2台2BEC一42型的水环真空泵,流量126m3/min,真空度16kPa,转速390rpm,功率160kW。 4瓦斯抽放效果考察 4.1本煤层瓦斯抽放效果 上下巷本煤层顺层倾向钻孔和工作面浅孔钻孔经上下巷本煤层抽放管路并联后瓦斯抽放参数检测,瓦斯浓度在2%~5%的范围,流量45~50m3/min,瓦斯纯量0.9—2.5m3/min,平均瓦斯纯量1.7m3/min。 4.2上拐角埋管和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效果经上巷上拐角埋管和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检测,瓦斯浓度在1.2%~5.6%的范围,流量49~66m3/min,瓦斯纯量0.6~3.6m3/min,平均瓦斯纯量2.1n13/min。 4.3抽排风机瓦斯抽放效果 经瓦斯检查员人工检测,排放口瓦斯浓度在0.5%一1.1%的范围,风量120m3/min,瓦斯纯量0.6~1.3m3/min,平均瓦斯纯量1.Om3/min。4.4总体瓦斯抽放效果分析 该面原始瓦斯含量8—12.11m3/t,平均10.1m3/t,残存瓦斯含量1.5~3.Om3/t,平均2.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7.7—11.6m3/min,平均9.7m3/min,各种抽放方法抽出瓦斯纯量4.8m3/min,其中本煤层顺层孔和浅孔1.7m3/min,占绝对瓦斯涌出量的18%,上拐角埋管和高位钻孔2.1m3/min,占绝对瓦斯涌出量的22%,抽排风机1.0m3/min,占绝对瓦斯涌出量的10%,风排瓦斯量平均降到4.9m3/min,配风量1250m3/min,风排瓦斯浓度平均降到0.39%,解决了上拐角、工作面、回风流的瓦斯超限问题。 5结语 新安煤矿14151综采工作面采取上拐角埋管抽放、低位钻场高、低位钻孔抽放、高位钻场高位长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上下巷本煤层顺层倾向钻孔预抽煤层瓦斯、边采边抽钻孔、工作面浅孔抽放、抽排风机抽放上拐角瓦斯等瓦斯综合抽放技术,通过综合抽放,取得了较好的瓦斯治理效果。其瓦斯综合抽放技术可供类似条件的煤矿借鉴。 (责任编辑潘启新) 收稿日期:2008—02—19 作者简介:黎开勋(1957一),男,贵州湄潭人,工程师,现任贵州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及安全管理工作。 5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