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坐法要-护法法师

静坐法要-护法法师

静坐法要-护法法师
静坐法要-护法法师

靜坐法要

护法法师

靜坐法要(一)

*靜坐的準備:

1.保持靜默。

2.清清楚楚觀照自己。

3.感覺你自己。

4.自在。

*靜坐

脊椎保持垂直。

緩緩地吸氣、吐氣。

知道腹部上、下。

*吸氣、吐氣

注意腹部『上、下』、『上、下』。

*即使再忙,也有吸氣、吐氣。

從生到死,有時間就觀照吸氣、吐氣。

真理就在其中。

----------------------------------------------------------

靜坐法要(二)

*數息觀

呼吸,數1到10,專注不分心。

吸氣、吐氣都要注意觀察。

緩慢,深沈。

*有煩惱時,看著煩惱的生起。

*慈悲為懷。

對於過去發生的事,不要把它帶來現在。

打坐時,在情緒上,不可重複過去的往事,攜帶過去的東西是無用的。

勿黏著過去。

----------------------------------------------------------

靜坐法要(三)

*今天打坐自問:

你在嗎?

有警覺心嗎?

心去那裡?

*呼吸,自然而不用力。

吸氣涼涼的,呼氣熱熱的。

心跑出去,察覺,拉回來。

*吸氣,清清楚楚地吸氣,涼涼的,清楚知道。

吐氣,清清楚楚地吐氣,溫熱的,清楚知道。

快或慢?平穩或粗糙?都要清清楚楚。

*禪坐必須保持警醒,保持身體的穩定,像大山一般,如如不動。

*練習使呼吸平穩,脊椎垂直,手舒服地放鬆,在『心地上』下功夫。

靜坐法要(四)

*靜默則『慧』容易增加。

*數息觀

(1)第一步,數到110。

吸氣數1,吐氣數2,吸氣數3,吐氣數4,吸氣數5,

吐氣數6,...... 直到110。

(2)第二步,數到55。

吸氣吐氣數1,吸氣吐氣算2,吸氣吐氣算3,......

直到55。

(3)第三步,數到10。

吸氣吐氣數1。

吸氣吐氣數1,吸氣吐氣數2。

吸氣吐氣數1,吸氣吐氣數2,吸氣吐氣數3。

吸氣吐氣數1,吸氣吐氣數2,吸氣吐氧數3,吸氣吐氣數4,

......清楚不亂直到10。

靜坐法要(五)

*方法:

注意鼻孔上端,上身保持輕鬆,無須用力。

很自然地闔眼,注意吸氣、呼氣,要清清楚楚。

心往外攀緣時,要即刻拉回。

有什麼念頭,不要害怕,心念清楚即可。

*試著了解自我,我是誰?身在何處?

藉著靜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假使有不愉快的事,這不愉快的事來自何處?

不愉快不是自己想來的嗎?

*晚上,當你躺下,彷彿全身丟到地板一般,放鬆兩分鐘,即刻入睡,明天不再疲倦。

*睡眠為了休息,放鬆。

*臨睡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脫下衣服,掛衣服時默想:

『明天我還有沒有機會再穿上我的衣服、鞋子?』-------------------------------------------------------- 靜坐法要(六)

*身體要直。

*自然的、輕鬆的、肩膀放鬆。

*收下巴,下巴不要凸出去。

*肋骨平衡。

*脊椎骨垂直。

*目標在鼻孔、吸氣、吐氣。

*心不要跟著氣跑出去。

*清清楚楚知道,知道出入息就夠了。

*算到55。

*心很忙,不知道怎麼休息。

靜坐,試試看!

靜坐法要(七)

*清清楚楚地吸氣、吐氣,知道氣息的熱、涼、快、慢、粗、細、柔軟。

*觀照氣息由鼻端到喉嚨的過程。

*尊重珍惜這條氣,是它給予生命的。

靜坐法要(八)

*保持安靜,在沈默中學習。

*吸氣、吐氣時,觀照鼻口、胸部、腹部,品質的高低清清楚楚。

*觀照身體的三十二個部分有煩惱嗎?------------------------------------------------------- 靜坐法要(九)

*打坐必須注意三個要點:

1.要活在當下。2.要活得很自然。3.要能獨處。

*『活在當下』通常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時常在過去與未來間徘徊。

如何活在每一時刻呢?

--能活在每一時刻才是真正生活,當你品嚐到活在當下的味道,

一切煩惱都解除了--

『打坐』即是所謂活在當下。

*『活得很自然』--無人為造作。

通常做這、做那,都受因緣條件所左右,而『靜坐』教我們活得天真自然。

*要能獨處--

一般人即使四下無人,仍然活在群眾,因內心活在群眾中,

要使心遠離眾人,不容易。

所謂『獨處』不是指有形的身獨處。

心無黏著,使奔馳的心止息,才是真正開始獨處。

*目標:

把注意力擺在出入息。

呼吸是長就知道多長,並觀察清楚。

把注意力放在鼻孔。

吸進、呼出的氣在體內究竟停留多久?

通常一次吸氣、呼氣介於3~5秒。

請緩慢地呼、吸,並且深沈、自然、不用力,深刻感受!

當心有攀緣時即拉回。

不耐煩時,默念不耐煩五次,即可消失。

若察覺不舒服,亦默念五次。

身體不要動,萬一要動,也要非常緩慢,且觀察非常清楚。

*靜坐的姿勢,是順其自然,把原本面目表現出來就可以了。

結手印與否,看個人喜愛,順其自然,不可勉強。

*打坐就是看你原來面目。

你是誰?來自何處?將往何處去?一切在此釐清。

假使不能了解自己,是不可能了解別人的。---------------------------------------------------------- 靜坐法要(十)

*警覺肉體的存在,從外表感覺,也從裏面感覺。

如此,你會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品質,你會清楚有慈悲心是什麼樣子,生氣時是什麼感受,你也會瞭解從孩童、青年到老年身體的變化過程。

*吸氣時,由意念帶動氣。感覺氣從鼻口移到肩膀,往下到手臂、手肘、到指尖。

氣由鼻口到脊椎、腰部、腿、腳、趾。

(觀照時,女生先左再右,男生先右再左。)

*肉體本身不能貪、瞋、痴,只需要『氣息』,無需添加煩惱。涼快、輕鬆、舒服就好。靜坐法要(十一)

*大聲發出無意義的呼喊,當停下來之後,才深知何謂寧靜。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受教育,受制約,講出的話要求必須是有意義的,

如今要發出無意義的音聲,似乎是不怎麼習慣。

如能呼喊出無意義的聲音,可訓練『心無攀緣。』

*關閉感官之門,如關閉慾望之河流。

*譬如有人辱罵你,容易即起瞋心,若能如實觀察,不要有所反應,沒有『喜歡或不喜歡』,則瞋心不起。

*今天要學習觀察出入息之長短。

長的時候知道長,短的時候知道短。

然而,就『實相』而言,無所謂『長』或『短』。

--無須比較--觀出入息之時間有多麼長,就夠了。

*為什麼我們會呼吸,氣息進出?為什麼死亡即停止?

因為『風大』在運作。

死亡則地、水、火、風停止運作。

*身體並不屬於你的,它是屬於大地的。

大地在等候著你,終有一天要回歸大地。

打坐時,要有此知見,則心容易沈靜,詳和。

一般人常對此身有執著--堅持這是『我的』。就不容易放下。

*深沈呼吸,觀想身體在冰箱裡凍結。

*打坐以後,若腳麻(腳睡著了),怎麼處理呢?

若左腳麻,可拍打右手臂;右腳麻即拍打左手臂。-

靜坐法要(十二)

自問:

1.是否警覺到每一剎那皆有死亡?

2.觀照我什麼時候會死。

3.感受平靜、清涼、舒服、輕鬆了嗎?

4.身心有沒有振動?最好是達到如如不動。

靜坐法要(十三)

*我們的肉體裡有喜悅,有快樂、不快樂的感覺,但其實苦、樂沒有受者。

因為身體裡是地、水、火、風四大罷了。

懂了無我,則種種苦悶壓力可以消失。

*別為這個身體興奮、感動,回真正的家吧!(真正的家-心)

*感動時默念:哦,地、水、火、風動!

先準備好『無我』的態度。

----------------------------------------------------------

靜坐法要(十四)

自問:

『我有沒有輕鬆?』

『色身全然放鬆了嗎?』

『地、水、火、風調和嗎?』

好好觀照!

*你真正明白『我』了嗎?

你的個性、態度、觀念屬於哪一項?

1.我是我,你是你。

2.我不是我,你不是你。

3.我是你,你是我。

4.我也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

靜坐法要(十五)

*有時候,你在十字路口看著過往行人、車輛,看到許多不同的事物,或

在高塔瞭望,看見形形色色的東西。

『打坐』即是觀察、瞭望內在的敵人。

看著自己的心,無論好壞,看著它,不評斷是非。

久之,內心安詳,僅存靈敏的醒覺,那就是『佛性』。

打坐,剛開始,就要拋棄過去,不期盼未來。

當佛性顯現,既無過去,也無當下。

*『現在』如何下定義呢?

『現在』瞬間消逝,又何來『當下』呢?

*佛陀的教法,是超越時間的。

我們強烈地執著有『時間』。

一旦進入內觀禪定,時間的觀念即消逝了。

所有開悟的人,沒有所謂『時間』、『死亡』??

*清晨醒來,心處於最自然的狀態,沒有貪、瞋、痴,沒有欲念,沒有煩惱,是禪修的最佳時刻。試試看!

----------------------------------------------------------

靜坐法要(十六)

*打坐好像爬山一樣。

在爬山過程中,上下起伏,最後終於爬到山頂。

*今天的練習是:想像已經爬到山頂,由上往下看。

在山腳下不能看到城市全景,站在山頂上卻能俯瞰全般。

登山者不能在山頂停留太久,體驗到你所看到的之後,接著就是下山,這就是你所獲得的寶貴經驗。

儘管只是少許經驗,亦可幫助你解決問題,要將所學緊記心中。

*這是『求定』的打坐。

在此打坐中體驗到的,要試著與朋友分享。

*現在,想像辛苦地爬到山頂,內觀,問自己:內心正在做什麼?

*心散亂時,觀察散亂。

*美好的感受也要清楚。

體驗,我正在享受這美好感受。

*心到處遊蕩,亦清楚知道,然後設法安頓它。

----------------------------------------------------------

靜坐法要(十七)

*靜坐者須明辨如下兩件事:

1.看我們的身體,頭髮,皮膚,各種器官......??

分析言之,有卅二種東西。

整個骨架結構,恰似鳥籠般,而外覆肌肉。

肌肉則是潮溼的。

試將骨骼,肌肉分開,找不到我,你,我們,你們??

2.在心理學上,有精神與物質。

在打坐中,另有警覺性,或能知的特性。

假若一個哲學家了解到能知的警覺性,他就沒辦法再當哲學家了。

透過內觀,了解心靈與物質,可訓練分離心靈與物質的功夫。

*觀察,檢證。

心無攀緣。

呼吸全然平穩。

*先做數息觀練習:1.一呼一吸,從1數到5,反覆三次,約一分鐘。

心念放在數字上,可停止往其它地方攀緣,這是使『心』平穩的第一步驟。

2.再觀『呼吸有多長?平穩與否?急促抑或緩慢?』

3.第三步,注意觀照吸氣的起點,中間與結束;呼氣的起點,中間與結束。

*使呼吸過程平穩。

*當閉上眼睛,你會發現,要使呼吸平穩並非易事。

呼吸愈平穩,愈健康,放鬆,舒服,快樂。

假使能控制呼吸平穩下來,更易使心專注,安詳。

*上身端坐,穩如金字塔。

好像凍結於冰箱,一動也不動,心專注其中,然後從1數到5,反覆三次

,再觀呼吸之出入長短、急緩,平穩與否。

*數息觀時,置心念於數字,可攔截外馳之心。

*警覺性必須很強,才不會隨著念頭而去,陷入無明。

如果活在無明,一如活在黑暗中。

保持警覺,不管什麼跑出來,均可清清楚楚。

看著它的來去,是充滿趣味的。

*當我們端身正坐,念頭來了,看著它。

察覺念頭來了,很好;假使沒有念頭,也很好。----------------------------------------------------------

靜坐法要(十八)

*培養警覺性

*今天所教的方法較接近內觀禪修法,首先要知道兩點:

1.有形的色身,是許多不同元素的組合體。

2.禪修的身體,不是有形的色身。

*有形的色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的組合,放鬆即得安詳、快樂。

生氣時,呼吸急促;生病時,呼吸緩慢微弱。

如能在『呼吸上』下功夫,即能培養警覺性。

*今天,觀察呼吸的特性:

1.呼吸有多長?

2.平穩不平穩?

3.是急促抑或緩慢?

試著均勻一致,自然,放鬆。

*觀照鼻孔到咽喉的氣息。

*上身坐如金字塔,脊椎保持垂直。

兩手輕鬆自然覆於膝蓋。

*打坐時,心有沒有向外攀緣呢?

要專注是很難的,因為心念跑來跑去,要控制心是很難的,要完全放鬆也不容易。

心向外攀緣即執取某目標,而無法放鬆,無法寧靜,好像魚從水中撈起放在地上,一刻也無法安頓。

*把心完全空掉,並保持寧靜。

將心安住下來,不攀緣,不起念頭。

能控制我們的心,才有快樂喜悅可言。---------------------------------------------------------- 靜坐法要(十九)

今天的練習分四個步驟:

(一)第一步觀呼吸

觀照:1.吸氣、吐氣

2.長、短

3.深刻體驗

4.平靜

5.內觀

6.如何出現

7.如何消失

*什麼時候可不執著,即可遠離煩惱。

沒有執著就可以定下來。

*進入禪定,心即停止奔馳,不再攀緣任何情境,身體即是奇蹟,無須神通。

(二)第二步觀察身體的姿勢

行、住、坐、臥,任何姿勢都觀察清楚。

(三)第三步全神專注

*做所有的事情,集中注意力。

第四步厭離身體

*死亡是活動停止了,身體的三十二部分逐漸分解。

分解的軀體,是令人討厭的。

來自塵土的歸於塵土。

初心修悟法要

初心修悟法要 憨山大师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於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百人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工夫,先要剷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

《因是子静坐法》

《因是子靜坐法》 《因是子静坐法》- 写作原因 维乔说:“静坐法,即古之谓功也。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功、外功二者,医术之药饵针砭,洽于已病,养生之功、外功治于未病者也。静坐法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劝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为绅先生所不道。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必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知识所限,又不肯加以研究,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耳。亲幼年多病,弱冠以前即研究是术,庚子之岁乃实行之,以迄于今,未常间断,盖十八年矣,不特病疾竞寥,而精神日益健康;久欲以科学方法说明是术之效用。顾以来肯自信,操笔辄止。非敢自秘,将有待也。” 维乔说:“余之着是书,一扫向者怪异之谈,而以心理;生理之学解说之。凡书中之言,皆实验所得。于“正呼吸法”—齐兼采冈田之说。至于精之成道,则避而不言,以余尚未深造。不敢以空言欺人也。吾国之风气浮动甚矣,一事多不能体察其理,为盲从,为被动,一冲蔽目,有初鲜终,风气

如此,国几不国也。以静坐之术效之,期诸为扁鹊之良药欤。吾将以是书卜之也。” 《因是子静坐法》- 主要容 《因是子静坐法》讲述静坐之方法,有三大要求;一。端正姿势;二、意守重心;三、调节呼吸。此为入门之紧要关键。因是子静坐法练习图册 一、静坐前之准备 备静室一间,或用卧室,开窗闭户,不使他人束扰。备软垫作久坐之用,坐前解衣宽带。使全身筋肉不受拘束。平直其身,脊骨卜曲,端正就坐。 二、姿势(调身) (一)坐式 1、双盘膝。 2、单盘膝。 3、平坐式。 (2)卧式 l、仰卧。2、侧卧。 (三)静坐时之上身 静坐时之胸部宜向前俯,使心窝下降。 三、心意(调神) 静坐时应将人世间的所见所闻一切放下,无起妄念。然无起

井冈山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星星之火,点亮初心

井冈山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星星之火,点亮初 心 从山东孔孟之乡到江西革命圣地,九十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让我们相聚于井冈山,短短五天,峥嵘岁月一一再现在眼前,一段段红色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干线公司积极贯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要求,组织这次寻根之旅,我们追寻着革命的足迹来到一千五百公里之外的井冈山,让朱德的扁担、八角楼的灯光、一根灯芯的故事、井冈山的歌谣不再停留在课本上,我们登上黄洋界哨口、重走挑梁小道、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小井红军医院、三湾改编纪念馆,有幸近距离触摸那段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前辈的伟大情怀,硝烟不再弥漫,井冈精神闪闪。 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于罗霄山脉中段,面对蜿蜒的山路、艰苦的条件,我们的革命战士没有丝毫退缩;面对敌人的残暴、血腥的手段,我们的革命战士誓死抗争、英勇无畏。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年轻队伍,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张子清,被称为“当代关云长”,没有麻醉药品,生生用锯子五次割开脚踝寻找打中的子弹,红军医院没有酒精,只有盐水洗伤口,然而张子清连盐也舍不得用,一点点存起

来,捐给了更需要的战士。1930年5月,张子清终因伤重不治,牺牲在永新县南乡洞里村蕉林寺,年仅28岁。 身为同龄人,我不禁扪心自问,如果是我,身处在同样的历史环境中,能不能向他一样,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刮骨疗毒”,在如此艰苦的医疗环境下“攒盐献盐”。我不敢肯定的回答自己,但是我可以做到保持初心使命的坚守,扛起肩上的责任,把井冈山的精神融汇到业务工作中,把具体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和价值。 二、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对基本的要求。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浩、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师长余洒度,都参加过秋收起义,但在井冈山地区不服从党的领导,先后叛变革命,最终被处决。无论革命环境如何变化,政治立场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要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坚定正确立场,牢守道德底线,维护党的领导,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和权威,守住共产党员应有的底线。要牢记入党誓言,遵守政治规矩,在党言党、在党忧党、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说有损于党的形象的话,不做有悖于党章的事情,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鉴别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憨山大师对大学的注释

憨山大师对《大学》的注释 大学纲目决疑题辞 余十九弃笔研。三十入山绝文字。五十被谴。蒙恩放岭外。于今十四年矣。往来持钵五羊。诸子谬推为知言。时时过从问道。余卒无以应。若虚来实往。愧矣愧矣。间有以禅视者。余则若哑人吃黄檗耳。己酉秋日。偶乞食来。诸子具香斋于法社。余得捧腹。是诸子果我也。食讫。请益。余但吐粥饭气耳。含羞而别。舟还曹溪。思诸子饱我。非一日矣。竟莫酬尝。有以颜子问仁章请者。余咿呜而已。即有言不能遍。遍亦不能尽。而求悦可众心者。谈不易也。以诸子之食难消。腹犹果然。舟中睡足。闻侍者读大学。聒我疑焉。因取经一章。按纲目。设问答以自决。且引颜子问仁章。以参会之。如鼓刀然。两半饷而卒业。读之不成句。非文也。谛思自幼读孔子书。求直指心法。独授颜子以真传的诀。余则引而不发。向不知圣人心印。尽揭露于二百五言之间。微矣微矣。岂无目耶。嗟嗟。余年六十四矣。而今乃知。可谓晚矣。恐其死也。终于泯泯。故急以告诸子。诸子年或过余半。未半者。幸而闻此。可谓蚤矣。如良马见鞭影。一息千里。有若鹅王择乳。岂不以此为粥饭气耶。是特有感于一饭而发。愿诸子持此以饷天下之饿者。非敢言博施也。己酉中秋前二日。 方外德清书于须阳峡之舟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者。谓此乃没量大人之学也。道字。犹方法也。以天下人见的小。都是小人。不得称为大人者。以所学的都是小方法。即如诸子百家。奇谋异数。不过一曲之见。纵学得成。只成得个小人。若肯反求自己本有心性。一旦悟了。当下便是大人。以所学者大。故曰大学。 大学方法不多些子。不用多知多见。只是三件事便了。 第一要悟得自己心体。故曰在明明德。 其次要使天下人。个个都悟得与我一般。大家都不是旧时知见。斩新作一番事业。无人无我。共享太平。故曰在亲民。 其次为己为民。不可草草半途而止。大家都要做到彻底处。方才罢手。故曰在止于至善。 果能学得者三件事。便是大人。 两个明字。要理会得有分晓。且第二个明字。乃光明之明。是指自己心体。第一个明字。有两意。若就明德上说自己工夫。便是悟明之明。谓明德是我本有之性。但一向述而不知。恰是一个迷人。只说自家没了头。驰求不得。一日忽然省了。当下知得本头自在。原不曾失。人人自性本来光明广大自在。不少丝毫。但自己迷了。都向外面他家屋里讨分晓。件件去学他说话。将谓学得的有用。若一旦悟了自己本性光光明明。一些不欠缺。此便是悟明了自己本有之明德。故曰明明德。悟得明德。立地便是圣人。此就工夫为己分上说。若就亲民分上说。第一个明字。乃是昭明之明。乃晓谕之意。又是揭示之义。如揭日月于中天。即是大明之明。二意都要透彻 问。如何是至善。答。自古以来。人人知见。只晓得在善恶两条路上走。只管教人改恶迁善。此是旧来知见。有何奇特。殊不知善恶两头。乃是外来的对待之法。与我自性本体。了不干涉。所以世人作恶的可改为善。则善人可变而为恶。足见善不足恃也。以善不到至处。虽善不善。故学人站立不住。以不是到家去处。非可止之地。以此看来。皆是旧日知见习气耳。今言至善。乃是悟明自性本来无善无恶之真体。只是一段光明。无内无外。无古无今。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所谓独立而不改。此中一点著不得。荡无纤尘。若以善破恶。恶去善存。此犹隔一层。即此一善字。原是客尘。不是本主。故不是至极可止之地。只须善恶两忘。物我迹绝。无依倚。无明昧。无去来。不动不摇。方为到家时节。到此。在己不见有可明之德在民不见有可新之民。浑然一体。乃是大人境界。无善可名。乃名至善。知此始谓知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一节

东方医道十大养生精萃之三 强壮静坐养生法

东方医道十大养生精萃之三: 强壮静坐养生法 强壮静坐法是根据古代释、儒、道各家的养成修炼方法进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综合而成,也是传统内丹术的筑基法。该养生法具有养气壮力、培肾固本、健体强身、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开发智能的作用。 一、操作技术 (一)调身 包括自然盘膝坐、单盘膝坐、双盘膝坐均可。 1.自然盘膝坐 两小腿交叉盘起,互不相压,头颈躯干端正,两眼轻闭,头微前倾,颈部肌肉放松,含胸拔背,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将一手置于另一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 2.单盘膝坐 两腿盘坐,左小腿置于右小腿之上,左足背贴于右大腿上,足心向上,或右小腿置于左小腿之上,右足背贴于左大腿上,足心向上,左压右或右压左,可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余同自然盘坐。 3.双盘膝坐 右小腿置于左小腿之上,再把左小腿搬起置于右小腿上,两小腿交叉,两足心向上,置于两侧大腿上。余同自然盘坐。 (二)调息 包括静呼吸法、深呼吸法和逆呼吸法3种。采用鼻吸鼻呼的形式,舌尖轻抵上腭,有鼻部疾患者可鼻吸口呼。 1.静呼吸法(自然呼吸法) 不改变原来的呼吸形式,也不用意识注意呼吸,任其自然。 2.深呼吸法(深长的混合呼吸法)。 吸气时胸腹部均隆起,呼气时均回落。深呼吸法需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呼吸逐渐达到细、长、慢、均、柔的程度,不能急于求成,且不宜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

(三)调心 1.意守 以意守腹丹田(脐内1寸3)为主,借以达到培肾固本的目的。也可根据练功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意守部位和内容。也可以用存想法。 (1)意守丹田。以肚脐为中心,自己拳头大小的范围,位于小腹内。意念勿过重,做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以免出偏。 (2)意守膻中。对心、肺疾病等均有调治作用。 (3)意守中脘穴。对脾胃虚弱、胃肠神经官能症及血液系统疾病有调整和治疗作用。2.存想 可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文始真经》云:“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即是以想的方法建立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寒热温凉的环境,以调节温凉寒热。如阳虚者可意想小腹有一火球,阴虚者可以意想山泉、小溪。 二、辨证施治 强壮静坐养生法以养气壮力、培肾固本、健体强身、增强体质为主,用于神疲乏力、气短、心悸、食少纳呆、便溏、腰膝萎软等元气亏虚、气血不足之证。可用于治疗紧张性头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患见上述证者。 呼吸方法选用原则:静呼吸法对初学者、年老体弱、肺结核、贫血患者较适宜;深呼吸法适于神经衰弱、贫血、便秘、精神不易集中者。 意守部位选择:培补元气选择意守丹田;意守中脘适宜于脾胃虚弱,胃肠神经官能症及血液系统疾病有如上症者;意守膻中适宜于心、肺疾病。 存想选用原则:阳虚患者选用温性存想如太阳、火球等,阴虚患者选用凉性存想如山泉、冰雪等。 调理疾病,每次习练20~40分钟,每天练功2~3次,2~3个月为1个疗程。三、病证举例 (一)眩晕(高血压病)

憨山大师初心修悟法要

憨山大师初心修悟法要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於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百人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工夫,先要剷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於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着,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着,只是将自己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 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勘他箇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眛. 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别扯玄妙知见巧法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也是不得已。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已。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虽是易得力,不过如敲门瓦子一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决不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恕不得悟,又嫌不玄妙。者些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疑虑。 至若工夫做得力处,外境不人,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奈何。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

认识和传承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

认识和传承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 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不仅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重要的是包含了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衍生和发展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外国人羡慕的文化宝藏。它融佛道儒医武等学派为一体,儒家的修身养性,仁义礼智信,道家的炼丹采药,佛家的参禅;医家的脏腑保养等。各家门派学说虽然独有其理论体系和修炼要旨,但在体育养生中主流观点竟殊途同归。主要体现为: 人天整体观 古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位列三才,与自然界同生同源息息相连。人天整体观,研究的是“天”和“道”,天和道是自然整体规律,在社会,则为社会规律,在人身,则为人体规律。“天道常新,人道常明”,顺合自然规律,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人的康寿奥秘。 《黄帝内经》集我国秦以前人天观之大成,创立了中医学,提出的人天整体自然观,对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有重要的价值。《黄帝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这是中医人天相应的基本思想。道家认为“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

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 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有点像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人天整体观强调人与天的基本物质是一到的,因此,养生要遵循天地的四时运变规律。对此,《皇帝内经·素问》曾有长篇论述。太极图是表现人天整体观的符号,内藏人天交会图、天地人的窍位、天道、地脉、脏腑五行运化,奥秘无穷。 阴阳互根观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古人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人体养生活动。 “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凡是运动、温热、兴奋、向外、向上、扩散和明亮的都属阳。凡是静止、寒冷、抑制、向内、向下、凝聚和黑暗的都属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和相互转换。阴阳的相互对立表现在它们之间相互的制约和斗争。例如,温热可以驱除寒冷,反之,寒冷可以降低高热。正是由于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阴阳的相互依存,是指以对方存在作为己方存在的条件。无上则无下,无阴不生,无阳不长,是“互根”的关系。阴阳的相互消长,揭示出事物的

静坐养生法

靜坐真气运行养生法: 前言 在目前及将来的社会中,各种型态的团体组织,例如政府、企业、社团、学校等等,所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在组织中掌握各项资源,综合运用使其发挥高度的效能,完成设定的目标与使命,主要的关键,决定于专业经理人有效的经营与管理。 有效的专业经理人,必须具备充分的专业学识与实务,杰出的企业管理知识与经验,以及卓越的领导力、统御力和执行力。由于所须因应的人际关系十分错综复杂,所须处理的事务又常繁复多变,除上述条件而外,专业经理人个人更须努力锻炼健壮的身体与旺盛的精神,以便从容应付繁剧长时沉重的工作;以及修养完美的人格与高超的素养,使在处理人与事时得以圆融通达。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使林木繁茂青山更青,以免“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并使组织的社会使命更有效地发挥,专业经理人非持续不断地努力从事各种身心修炼不可。 静坐的原理及功效 专业经理人身心的锻炼,目前盛行各种运动,例如打球、慢跑与游泳等等。这些运动,就身体健康而言,对于身体外层的皮肤肌肉筋骨的健康强壮,确具有直接的功效;但对于身体内部的内脏、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健康,及密切相关的种种精神作用与人格素养,却仅有间接的作用,而且效果十分有限。 身体是否健康,精力是否充沛,以及生命是否长寿,真正决定性的关键,在于人体内部的内脏与内部系统,而非外部的肌肉筋骨。即以生病而言,皮破肉烂骨折均无大碍,但内脏衰弱破洞戒内部系统不正常,必然立即发生重大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运动的方法,确可达到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的功效。但内脏是不随意肌,又和内部系统一样都受自律神经控制,无法用一般的方法加以运动。如果要对此达到直接运动的效果,同时兼具培养人格素养和开发潜力智慧的功能,自古所发展出来的“静坐”,是目前所知最佳的方法。 静坐俗称“内功”或“气功”,经数千年来的发展,由于入手及修炼的方法不同,派别甚多,各有优劣,所能达到的层次与效果也各不相同。静坐的方法,主要是以意念来带动和修炼人体内的“真气’,在初期并须配合以腹式深呼吸为主的“吐纳”方法。

井冈山精神学习体会例文2019.doc

井冈山精神学习体会范文2019 清明前夕,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赴井冈山革命圣地、观德兴老厂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现场参观和现场教学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为民族理想所做出的大无畏革命奉 献精神,感受到公司创立者为兵工事业发展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热情,所感、所思指引着后来者理应继承先者志向,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前行。 每次缅怀革命先烈,灵魂都会受到洗礼,此次井冈山之行心灵触动尤为强烈。井冈山是星星之火初燃的圣地,是革命的山、英雄的山,每一片土地都浸染了革命先驱的热血。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脑补各种斗争场面,不禁升起对革命先烈崇高的敬意,怀念他们、牢记他们,继承他们的遗志。逐步踏上108级纪念堂长阶,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先烈敬献花圈、默哀,聆听着先烈们无声的诉说;纪念堂前重温入党誓词,尤为感受到每一句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隆隆炮声回荡在黄洋界哨口,130多名红军永久坚守在小井红军医院,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部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小井烈士纪念碑前,宣讲员如歌如泣诉说曾志同志史诗

般的无私精神,作为一位母亲,往事或许不能如烟俱忘却,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她真正做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 向英雄看齐,筑起牢固的信仰之基;追思过往,汲取前行的力量。苍松翠柏之间,黄白菊花寄托哀思,多少青春成为了永恒。岁月流逝,初心未改,不论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奉献精神融入民族血脉,初心代代相传。 上世纪60年代,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工人、知识分子肩负起时代责任,扛起背包、跋山涉水,挺近大茅山深处,无怨无悔开始了披荆斩棘的新光厂拓荒之旅。一栋栋依然矗立的厂房,见证着一颗颗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凭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满腔热血,奠定了华东光电的今日成就。德兴花桥既是老一辈建设者怀旧寻根、重温激情的地方,也是我们新时代年轻人汲取营养、坚定信念的地方。 在建国70周年、建厂50华诞之际,中华民族前行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华东光电也踏着亿元产值的脚步走上了新的征程。不能忘却的是过去的烽火岁月,不能辜负的是先辈期盼,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华东光电腾飞贡献力量。

憨山大师

《法华经通义》、《憨山梦游集》、、《憨山语录》、《大乘起信论直解》《楞严经通议》《楞严经悬镜》《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净宗法要》《金刚决疑》。 还有很多诗,例如《醒世歌》;如那首忘了名字的:一片寒心雪夜,数声破梦残钟,炉内香销宿火,窗前月上孤峰。 还有一部很短的论《初心修悟法要》,我认为很经典,全文录下: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 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於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百人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如今做工夫,先要铲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於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着,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着,只是将自己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如此深观,凡一念

四、脱凡骨禅定法

四、脱凡骨禅定法 找一处鸟语花香、空气通畅、洁净无秽的幽静之所,邀一位知心朋友守护,务使昆虫蛇蝎不近,闲杂人事不致,人喊马嘶车声不扰。 静坐,不拘全跏半跏,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当令关节相应,不倚不曲,解衣缓带,稍有不安,微动取便,务使调适。 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平和了,始将舌抵上腭,唇齿相着,次渐平视,徐徐闭目。然后开始调息,不粗不喘,令和细绵绵,不思不想,无念无意,只管静坐。 初始几日,树欲静而风不止,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功过是非,一幕幕会反现在心中,赶也赶不走,驱也驱不散,走了张三,来了李四;中几日,自我的欲念会占上风,理想、幻想、妄想中的景象开始出现在脑际,道不清,理还乱;最后几日,静中光景,种种奇特渐失,心渐虚凝,不复缘念名利冤亲等事。 此时,犹如一盆脏水,已撇去了水面漂浮的杂物,水质开始显露,水面略能显一点点日月之光,云树鸟影,心有持身法起,此法发时,身心自然正直,坐不疲倦,心自然明静,与定相应,定法持身,任运不动,从浅入深,无分散意。此名一级禅定。 一级禅定之时,将会有跳、痒、凉、暖、轻、重、涩、滑、掉、冷、热、浮、沉、坚、软等触觉,坐中不见己身及周围物体,犹如虚空,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触觉发的同时,从外有十种善法与动俱发;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生、七知见明、八无累解脱、九境界显前、十心体柔软。在此状态中,浑体酥软,身心畅快,美妙无比,比洞房花烛夜的感觉舒服百倍,如大寐得醒,贫得宝藏。你已觉悟人生。 但要清醒,你只是撇去了你这盆脏水表面漂浮的杂物,领略了一点点大千世界的奥妙。若生喜悦庆欣之心,迷醉于美感中爱恋不舍,不知返回,将再无法进步,甚至会再掉入欲界。 欲入二级禅定,一定要厌弃前境,恰如欲火烧身的壮汉断然离开含情默默的裸体妙龄女郎,饥寒交迫的穷人拂袖离开满桌的山珍海味。一不受,二诃责,三观析,由此可离初禅觉悟之过。觉悟既灭,前境消失,已离一级禅定。 离开一级禅定后,继续静坐,不可少生追悔之心,否则如《圣经》故事中所言罗德的妻子,只因"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创世纪19章17,26节)。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回顾,不要留恋过去,不要贪著自己的所得。为山九仞,一篑为难,当抛弃一切,一意前行。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间忽然会看见饿虎将扑身,或毒蛇嘶嘶叫着,昂首向你袭来,或青面獠牙的妖魔张着血盆大口来咬你,或五指尖尖有身无头的鬼怪来抓你,或见窈窕仙女,身上飘着彩带,在悠扬的仙乐中踏着祥云向你飘来,或见风光靡丽,景色诱人,云遮雾罩的青山绿水间有许多亭台楼阁,姑娘们喜笑颜开,追逐其间,有几个风骚美女挤眉弄眼,向你招手,等等。这些都是你灵性中的杂质,属魔性,你看到的种种景象是虚幻不实的,它们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你自身,当这些情景一一出现时,你只要不惧怕,任凭其宰割,不上勾,任凭其引诱,静寂不动,种种幻景会逐渐消失。此时,你这盆脏水中的混杂物已被滤去,慢慢地会清澈见底,真正的水性开始显出,这时,大千世界中的万象会一览无余,清楚地倒映在这盆水中,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犹如人从黑暗中出来,忽见外面春光明媚,和风细细,湖中碧波荡漾,山上青翠绿荫,川中花香鸟语,蓝天白云飘飘,一派祥和风光。此名二级禅定。 二级禅定之时,不仅十种功德从内而发,而且会达四境:一内净,二喜,三乐,四定心。内净指从一级禅定的身识相应达到了心识相应,从心性的觉悟达到佛性直现;喜指身心自悦,知道自己已具备十种功德善法,内心愉悦无量;乐指恬澹悦怡,绵绵美快;定心指逃过大劫,苦乐不受,前路已明,仙界已近,一心不动,不易反复。 必须明白的是,二级禅定时所生的喜乐,乃为低级喜乐,仍为杂质,真正的灵性(佛性)中并无此种喜乐,这种喜乐来自肉体,所以应当观心审检,不仅不受喜,还要诃责排斥它。

中国传统养生术静坐养生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2534747.html, 中国传统养生术静坐养生法 作者:松桑 来源:《祝您健康》1988年第01期 说起静坐,不少人可能会想到庙里的和尚,山上的道士,认为这是“出家人”的事,与我们“俗人”毫不相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静坐可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呢, 静坐的最早记载可在《庄子·大宗师》中找到,说的是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颜回对孔子说:我进步了,孔子便问:有什么进步呢?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就说:不错,但不够,过了几天,颜回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已经忘记礼乐了,孔子笑道;不错,但还不够,又过了几天,颜回又拜见孔子说:我已经坐忘了,孔子连忙上前问,什么叫坐忘?颜回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孔子便说:让我也跟你学吧,孔子的好学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到底孔子后来学没学,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孔子长年过着颠沛流离,抑郁不得志的生活,而仍能享古稀之寿,想必也可能从中有所获益吧, 这里颜回所练的“坐忘”,便是一种静坐修练功夫,只是他不断提高,已经练到相当高深的层次了,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认为:“静坐这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颜回……” 不管怎么说,我国古人毕竟是酷爱静坐的,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就精于此道,晚年更是练此不辍,他在不少诗篇中都记载了练功时的感受和体会,如“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冬夜》);“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俱空。”(《静坐诗》);“晚下小池前,淡然临水坐”(《约心》);“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松声》),等等。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也与静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通过自己多年的心悟体演,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静坐方法,他在《上张安道养生诀》一文中记载:“每日以子时后(三更三四点至五更以来皆可),披衣坐(只床上拥被坐亦得),面东或南,盘足坐,扣齿三十六通,握固(以两拇指掐第二指手纹,或以四指都握拇指,两手拄腰腹问),闭息(闭息敢是道家要妙,先须闭口并鼻,不令气出也。)……”逸套方法对后世影响颇大,在民间广为流传。 由于静坐简便易行,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近年来,国外也掀起了静坐热潮。据西德《明星》画刊报道,西德有许多人在练一种叫“T M”的功夫,“T M”是TranszendenLaleMeditation的缩写,汉语的意思是“超越一切,静思默坐”或“修身静坐”。具体方法是:每天静坐两次,每次20分钟,姿态静谧,思想凝寂,处非睡、非梦、非想的极度安逸状态,即所谓“第四精神状态”。有的练功者说:“做T M时,我什么也不想,但觉得头颅分开,清新的空气源源输入,浑身感到轻松。”

愿您永具菩提心

愿您永具菩提心! 昌缘居士 《初心修悟法要》 憨山德清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熏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百人者,诚难之难。古

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工夫,先要铲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干干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于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

静坐的要点

静坐养生的要点 首先选个相对安静的房间,电视、闹钟、手机等易引起分心的干扰源最好关闭或放在别处。可以在静坐前和家人打个招呼,如果没特别的事在静坐期间最好别打扰。如果实在有事不得不打断静坐,最好先在心中默念几声“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感觉自己从静坐状态中出来了再中断静坐,不要猛得起身。 1.可以坐在床边或椅子上,上身坐直,但不要太僵硬,保持自然点就好。下面最好垫个软点的被单或毛毯之类,不然下面较硬长时间坐的话不太舒服会影响静坐状态和时间。得注意床或椅子不能老是叽叽响的那种,也会影响入静。2.两手叠加放在放在靠小腹位臵。具体说就是左手叠在右手上,手心向上,大概保持左手拇指和右手拇指相叠,两手背靠腕部各放在两边大腿上,这样最舒服。3.头部端正,两眼轻闭,舌尖顶在上门牙里侧稍上面一点的牙龈位臵,自然点,不要太用力,但静坐期间一直要顶住,偶尔脱离要马上再顶上。 4.大脑放松,有两种意守方法,一种是意守一点,一种是意守全身,具体说明如下: 一、轻轻意守下丹田,就是轻轻想着肚脐稍下面一点的位臵,不用太在意精确位臵,有这个意念就行,意念一定要轻(能意识到小腹或下丹田的位臵就行,中间如果意识到走神了就把意念再收回来就行,没有谁能做到整个静坐过程完全不走神)。想着整个小腹也行,但这其中最好守的还是守整个小腹。强烈建议初练者采用这种方法。 二、意守全身,具体方法是轻轻意守双脚脚心和双手,也就是轻轻想着双脚脚心和双手。女性不管处于什么境界,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男子也可以在一开始就用这种方

法,或在意守一点守到气通大小周天后再改用这种方法。要说明的是,如果练功者按意守下丹田的方法,练出来的气在体内是呈完整的线式运行,就不要用这种方法:意守手脚的方法,练出来的很可能是混元气,不走经络,但对疏通经骆也有好处。 三、事实上还有一种听息法也非常好,但对初学者在此不作介绍,练功者如果按上面的任一种通了大小周天,后面可转为听息法,先天功法。 以上两种守法守得不能太执着,似守非守就行,就是如果中间走神了,意识到自己走神后再把心神收回来继续守就行,不用太在意,意念一定要轻。 5.头脑中的杂念问题。一开始静坐的时候,心中的杂念很多,一念接着一念,这很正常,并不是因为我们开始静坐才有,只是平时我们没注意到而已。有两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就是随波逐流,有杂念不去管它,只要在意识到自己走神的时候再把心神收回来,继续守一点或全身,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另一种就是以一念代万念,例如不断的数”1234”,或默念“心如止水”(信佛的可念“阿弥陀佛”,信耶酥的可念“赞美耶酥”),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入静状态,这两种做法通常同时采用,就是虽然你心中默念“1234”时,还是会走神,这时不去管它,只要意识到走神时就把心收回来想着要守的位臵就行,不断重复。 6.呼吸问题,稍微把呼吸放轻点就行,不用太在意,更不用去管什么顺式逆式呼吸,或有意的长呼吸,那样的话只会造成胸口发闷。 7.简易收功方法:在心中先默念几声“我要收功了”,到自己觉得从静坐状态醒来就行。两手心相对搓几下,然后用手心搓几下脸,轻轻左右旋转脖子,用手

初心修悟要法

初心修悟要法 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柰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熏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著。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工夫。先要刬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干干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于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

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著。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著。只是将自己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 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勘他个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昧。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别扯玄妙知见巧法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也是不得已。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已。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虽是易得力。不过如敲门瓦子一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决不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嫌不玄妙。者些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疑虑。 至若工夫做得力处。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柰何。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此处最要分晓。先要识得破。透得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随他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但只抖擞精神。奋发勇猛。提起本参话头。就在此等念头起处。一直捱追将去。我者里元无此事。问渠向何处来。毕竟是甚么。决定要见个下落。如此一拶将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潜踪。务要赶尽杀绝。不留寸丝。如此著力。自然得见好消息。 若一念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谢。如空华影落。阳焰波澄。过此一番。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在。此乃初心得力处。不为玄妙。及乎轻安自在。又不可生欢喜心。若生欢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