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空想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空想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空想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空想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的空想社会主义

【内容摘要】空想社会主义也叫做乌托邦主义,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据《简明哲学百科辞典》解释“乌托邦主义是缺乏科学根据而设想建立社会制度的社会政治思想。通常指空想社会主义,也形容空想的、不能实现的改革。”所以根据这一概念,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譬如康有为的“大同”思想,甚至付出的实际的行动譬如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锅饭。上述三者都是中国人民在寻求自强,致富道路上进行的探索。特别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锅饭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但殊途同归,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就是从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形成以及对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的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影响原因

苏联科学院院士鲁缅采夫主编的《科学共产主义辞典》:“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并实行全社会规模的有计划的商品生产特征的、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第一阶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先人们经过了数百年的探索,逐渐从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人民也在做同样的努力,逐步的探索新的出路。而正是这些艰辛的过程才会有历史的逐步进步,使后人踏在先人的脚印上前进。

一,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从产生到19世纪初的300年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约1490-1525)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为代表。一般认为,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在书中,莫尔所描绘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劳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这种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当时英国正在实行“圈地运动”。大量的劳动人民失去了土地,莫尔对这种现象极其愤慨,称这种现象是“羊吃人”。莫尔认为,造成社会不公正的正是这罪恶的私有制,这也是他对数千年私有制社会的历史总结。但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先驱们的思想也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中。这主要是由于1,

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 2,还认识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3,站在超阶级的立场上,主张通过道义的力量与和平的途径把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让·梅叶(1664—1729)、摩莱里(1720—1780)和加布里埃·马布利(1709—1785)为代表。以法律为切入点是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与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不同之处。梅叶认为宗教制度、封建制度和私有制度是当时法国的三大主要祸害。摩莱里提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之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存社会违反“自然秩序”。他们也分别按照自己的理想设计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梅叶设想财产公有;摩莱里更是以法律条文的方式规定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人人都为社会公益尽其所能,人人都从社会获其所需,社会统一安排生产、分配劳动和劳动产品社会,逐步实现带有禁欲色彩的共产主义。“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是兄弟。这个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这些将平等视为平均的、禁欲主义的社会主义主张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利·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为代表。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19世纪达到了顶峰,三大空想家的思想主要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到处都是没有才能的人统治着有才能的人,没有道德的人支配着善良的公民,大罪犯惩罚犯了小过错的人。傅立叶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一种“突出的破坏性”的特点,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这两种利益的矛盾。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欧文提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婚姻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三位一体”的祸害。三大空想家与莫尔们从情感着眼、梅叶们从法律着眼不同,更重于从经济上着眼。圣西门设计的未来社会叫“实业制度”,傅立叶设计的未来社会叫“和谐社会”,欧文设计的未来社会叫“劳动公社”。

?列宁曾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635~636页。)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傅立叶《论商业》一文中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种种罪恶揭露得淋漓尽致,他指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但他们没能正确地认识社会、揭示社会和谐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并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解放无产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试图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无差别的王国。他们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变革蓝图,仅

仅只是把无产阶级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没有看到这一阶级广而深的“群众基础”且具有无穷尽的变革的力量,而是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不可行,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四次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如果按时间顺序的话1,康有为实行维新变法提出“大同”思想。2,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3,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三化一改”大锅饭。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他们深信自己的天才实验能够使有产者和统治者感兴趣。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梦幻憧憬。它们所宣扬的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人人平等。2,生产资料公有制3,政治民主。4,空想性,没有现实基础做依托。下面就从上述三点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

?1)康有为实行维新变法提出“大同”思想

甲午战争过后,新思潮涌入中国,有位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实行改革。这时候,康有为在传统文化中找依据,提出了“大同”思想。何为“大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同时还吸收了佛教的慈悲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念以及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还不时闪烁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光华。在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痛恨和对平等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作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康有为也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他幻想通过国家之间的联合、通过裁军来使国家消灭,这是根本行不通的。除此之外,他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由低级向高级的社会进化顺序,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的基础上,超越了当时的历史条件。这就致使最后的百日维新向统治者的妥协,继续实行君主制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

1851年11月中国爆发了近代史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并建立起农民政权,此外,还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主要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中的1,平分土地的方案,

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地,按其产量的多寡,分为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其目的是要达到天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国,2,人人平等,洪秀全《原道醒世训》“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僵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主张男女平等,这还体现在分配土地的情况上。“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先进性,列宁曾说过“某些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批评民粹主义者的理论,而忽略了这种理论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所包含的历史上现实的和历史上合理的内容。他们批判了而且正确地批判了‘劳动原则’和‘平均制’这种落后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但是他们忘记了这种理论反映着先进的、革命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忘记了这种理论是同农奴制旧俄国作最坚决斗争的旗帜。在反对旧专制制度的斗争中,特别是反对旧农奴主大土地占有制的斗争中,平等思想是最革命的思想。农民小资产者的平等思想是正当的和进步的,因为它反映了反对封建农奴制的不平等现象的斗争。‘平均’地产的思想是正当的和进步的,因为它反映了每户只有7俄亩份地的、受尽地主剥削的1000万户破产农民的愿望。”(《列宁全集》第十三卷,第二一七页。)然而忽视了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小农思想的局限性,必然陷入空想社会主义,陷入乌托邦的泥淖。

3.,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三大改造”大锅饭

1956年以后,中国三大改造完成。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了限制甚至是消灭私有经济的政策一方面曾实行了“割资本主义尾巴”和禁止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行农村公社化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然而事实造成的结果却是经济的倒退。另一方面不断地进行所有指的“升级”,实行“一大二公”,力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种绝对分配思想必然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人们丧失进去精神进而使劳动率下降。虽然对现在对三大改革后所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有褒有贬,但总的来说是不成功的。因为这种制度不适应当时中国的发展状况并且最终走向解体,马克思认为只有物质精神都达到了极度丰富的阶段才可以实现共产主义。显然当时的中国并不满足这一条件,但它也从反面证实了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现实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反面的借鉴使中国摒弃旧观念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恐怕要给空想社会主义下一个定义了。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讲:第一,空想社会主义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设计了一幅未来社会的蓝图,有的甚至提出了消灭私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从消极方面来说第一,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虽然50年代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甚至可以说是共产主义制度,但由于其政党的不成熟,社会发展的不成熟最终导致了失败。第二,绝对平均分配,中国在长期探索救国的道路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同富裕”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大同”、“天下大公”所契合。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认识到了私有制的存在和危害,因而反对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主张收入分配平等,反对不劳而获等等。但他们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中,认为收入分配越平均越好。马克思恩格斯显然认识到“绝对平均分配”的缺陷,因而对其作出这样的评价:“它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的平均主义。”“它们关于社会未来积极的原则,例如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宣告社会的和谐……这些原则本身还有一种纯粹空想的意味。”第三,超脱阶级斗争的幻想,他们固然也意识到,在他们的这些计划中主要是代表工人阶级这个最受苦的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改善一切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因此,他们不断地毫无区别地向全社会、甚至特别向统治阶级呼吁。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它是最好的社会的最好的计划。就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它当做一种信仰使人们无条件追随。

总的来说,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它是一个活得理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发展它使它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空想社会主义正是探索真理路途中的垫脚石,使其离真理又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沃尔金.论空想社会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钟贤培.康有为思想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臧世俊.康有为大同思想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

[5]牧邬.欧洲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6]罗平汉.“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7]袁翠红,靳呈伟.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3).

[8]朱熹.四库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3 个阶段:16世纪至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初,共经历了300多年。3个阶段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无产阶级的发展水平也不同。 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而已。 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当具备初步的阶级观点后,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为原型,主张在封建制度崩溃后,在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赞同君主制、终身制、家长制等。 19世纪30和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理论上,提出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状况,指出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马布利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克劳德·昂利·圣西门,法国伯爵,是19世纪初叶杰出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同傅立叶、欧文并列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著名百科全书派学者让·勒朗·达朗贝尔的学生。他爱好研究唯物主义哲学,向往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对神学和封建制度采取批判态度。13岁时,他曾拒绝参加宗教仪式。 圣西门一生写了许多著作,1802年,写了《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主张应由科学家代替牧师的社会地位。1808年发表的《19世纪科学著作导论》,比较详尽地发挥了处女作中的基本思想。1813年写的《人类科学概论》和《万有引力》表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规律性的见解。1817年以后的著作《论财产和法制》中,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圣西门又出版了一系列社会主义著作,如《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论文学、哲学和实业》和《新基督教》,从哲学、历史、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但直到1825年4月发表《新基督教》这部圣西门最后的著作,才标志着他创建的空想社会主义大厦的完成。马克思说:圣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一、写作背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改写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它的写作背景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从总体上看,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资本主义已经由它的上升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它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提到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聚集和团结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广泛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确立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核心,而要建立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首先要有马克思主义武装,重在思想建党。这是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大的历史背景。 从具体国家建党情况看,在欧美各国中最早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它的成立,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德国的统治阶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德国反动政府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企图宣传一些庸俗的折中主义,以抵制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影响,而从德国党本身的建立和发展来看,又受来自工人运动内部的拉萨尔派机会主义的影响。这时,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杜林以社会主义的“改革家”面貌出现,他拼凑了一套所谓包罗万象的“终极的真理”和最终形式的理论体系,企图以其假社会主义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从而瓦解工人运动。为了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保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维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统一,恩格斯写下了《反杜林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彻底地清算和批判,同时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法国工人党是在工会活动的基础上建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比较混杂。除了马克思主义者外,还有其他机会主义者也打着社会主义招牌,混入革命队伍,散布各种错误思想。为了帮助法国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成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帮助它同无政府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堕落为宗派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在《反杜林论》发表两年之后,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从《反杜林论》中抽出三章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于1880年分期刊登在《社会主义评论》第3—5期上,原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3年出版德文版单行本时,改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的发表,在

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积极贡献: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 1.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2.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思想;关于劳动光荣和劳动改造的思想;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和未来社会管理的思想;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等。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小生产思想明显,保留着奴隶和奴隶劳动。 2.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明显,歧视妇女,主张实行公妻制。 3.保留殖民地,一些空想社会还包含着某种宗教神秘主义的因素。 4.反对消灭私有制,否认阶级斗争,把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身上。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以后,其思想理论的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数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名字,传颂着很多不朽篇章,留下了众多动人的故事。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阶段。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像一群灿烂的新星呈现在人类思想史上,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尔、托马斯?康帕内拉、杰拉德?温斯坦莱等人。他们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幻想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天资聪颖,14岁时就到牛津大学深造。在大学里,莫尔阅读了大量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最喜欢读的书。大学毕业后,他很快成为出色的律师和知名的议员,还担任过下议院议长和大法官,但他没有满足于锦绣仕途和荣华富贵,而是致力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他亲眼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对“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深有感触,这引起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当时意大利著名航海家韦斯甫契的游记风靡整个欧洲,他在游记中说,在巴西南纬18度的地方留下了24个人,在那里安家落户。莫尔遂决定假借24个人中的一位,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于是写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莫尔在书中控诉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他说: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致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1535年7月7日,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任英国教会的首领被判死刑。有人规劝莫尔悔过,他回答说:“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在走向刑场时,他从容告别家人,面无惧色,一路谈笑风生;临刑前,他对刽子手说:“我的脖颈短,好好地瞄准,不要出丑。”莫尔被杀害后,其头颅被悬挂在伦敦桥上示众。

空想社会主义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必背知识)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探究与共享答案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提 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 基础 揭示了 (1)◆★★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探究与共享及答案(教材P11) 提示: 学生要善于抓关键词,提炼观点。 ①“文学语言”“批判”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手工工场时期)空想社会主

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②“摆脱幻想”“法律条文”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人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批判。 ③“积极合理的设想”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2)◆★★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探究与共享及答案(教材P12) 失败的基本原因: ①空想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是从“人类理性”“永恒正义”等原则出发,面不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出发。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把无产阶级当作“同情的对象,面不了解其真正的社会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看不到他们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力量,因而把实现理思社会的希望者托在个别能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拒绝一切革命行动,幻想通过宜传示范、向统治者呼吁等和平途轻、实现他们的社会改革方案。 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是空想的根本原因)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处的时代,法国还没有大机器工业,英国尚未完成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很不充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同时,无产阶级也刚刚从劳动群众中分离出来,尚无能力采取独立的行动。既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的学说只能是空想。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教案2(华东师大版必修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教案2(华东师大版必修4)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周云编辑:卢立臻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知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局限性的原因;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学会使用从主观、客观不同范畴,综合分析探究历史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学会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阅读"探索与争鸣"中关于青年马克思的材料的过程中,感悟"伟大的志向造就伟大的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学习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些伟大的思想在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的过程中,在感慨"思想的力量"的同时,对杰出的思想家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科学社会主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内容。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说明: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需全面理解,方能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理解其科学性、实践性,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故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部分理论又与其有区别,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以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和英国广播公司的民意测验的材料导入。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提问:为什么人们选马克思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学习完本课后请你讲一讲原因。 本环节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60年代,回荡在英伦三岛上空的机器轰鸣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回忆第11课内容。图片展示:工人与资产阶级生活的对比。 提问:工业革命在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具有怎样的消极影响? 19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业革命使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使工人的遭遇更加悲惨;另一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与发展。 通过图片直观的了解19世纪工人与资产阶级生活状况。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同时复习上一课的内容。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欧洲一些国家制定了一些措施。提问:当工人斗争的逐渐兴起时,欧洲一些国家制定了哪些措施? 欧洲一些国家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中国近代史神秘人物——戴笠 姓名:王博专业班级:工管1508班学号:2015014266 摘要:戴笠,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戴笠、国民党、特工、神秘 一.简介 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诛倭锄奸、除暴安良,所捕元恶大憝以千计”。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二.事迹 1933年,原本在一二八事变中英勇抗敌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受共产党影响,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假如当时未能及时阻止中共发动的这种分裂行径,以当时军阀割据的势态,加上日本乘虚而入、分而治之,今日中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摘要】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从莫尔、康帕内拉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到魏特林,他们启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但他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带有纯粹的空想性质,而马克思恩格斯最终又超越了这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在《宣言》的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与共产主义的着作中,马克思对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空想社会主义 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曾写到:“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是不能够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的。在1847年成为社会主义者的:一方面是各种乌托邦体系的信徒,即英国的欧文主义者和法国的傅立叶主义者,二者都已经缩小到了仅仅是宗派的地位,并且在逐渐死亡;另一方面是种类极多的社会庸医,他们都宣称要用一切补缀办法来矫正各种社会弊病而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 一、批判了绝对平均分配 中国在长期探索救国的道路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同富裕”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大同”、“天下大公”所契合。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认识到了私有制的存在和危害,因而反对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主张收入分配平等,反对不劳而获等等。但他们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中,认为收入分配越平均越好。马克思恩格斯显然认识到“绝对平均分配”的缺陷,因而对其作出这样的评价:“它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的平均主义。”“它们关于社会未来积极的原则,例如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宣告社会的和谐……这些原则本身还有一种纯粹空想的意味。”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巴贝夫说:“要使这个民族的各个人之间没有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平等”,“福利必须让大家普遍享受,必须均等分配。”欧文认为私有制“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根源”,为了人们的幸福和利益,必须对私有制“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造”,把“纯粹个人日常用品以外的一切东西都变成公有财产”。这种绝对分配思想必然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使人们丧失进去精神进而使劳动率下降。同样绝对的平均分配也导致了分配不公。表面是为了维护分平的公平和正义,但实际却是付出、贡献与收入脱钩,付出少贡献小的人群占有和付出多贡献大的人群一样的财富。从公平的目的出发却造成不公平的结果。例如中国曾实行了限制甚至是消灭私有经济的政策,一方面曾实行了“割资本主义尾巴”和禁止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行农村公社化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然而事实造成的结果却是经济的倒退。另一方面不断地进行所有指的“升级”,实行“一大二公”,力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邓小平同志说了“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十五大提出了:“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私有制存在一定的危害但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抛弃它,因此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的我国的经济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理论和公私观强调了集体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这固然是好的,但是在强调这些的同时它却否定了个人利益消除了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差别。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在理论研究中缺乏辨证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过于理想化因而与现实产生差距。 二、批判了超脱阶级斗争的幻想 “他们固然也意识到,在他们的这些计划中主要是代表工人阶级这个最受苦的阶级的利益。只是在最受苦的阶级这个观点下,无产阶级对于他们才存在着。可是阶级斗争为发展的形式以及他们本身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以为自己是高高地超越那个阶级对立的。他们要改善一切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连境遇最好的也在内。因此,他们不断地毫无区别地向全社会、甚至特别向统治阶级呼吁。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它是最好的社会的最好的计划。因此他们拒绝一切政治的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的行动;他们想经过和平的道路达到自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 篇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时候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出现了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理想的著作。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我们从摩莱里的

《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战著作、巴贝夫的论文和演说中,可以看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突破《乌托邦》以来的传统的文学游记的形式,利用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和人性论,赋予它以崭新内容,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在内容上,它们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启蒙学派所宣扬的观点,初步大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这些空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另一方面又提出人民有权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暴君统治的主张。巴贝夫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刚刚建立的法国资产阶级政权,把革命实践同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结合起来。但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普遍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 最后,在十九世纪初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前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对未来社会原理的探索成果,丰富了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其推进到最高阶段。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着的学说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无产阶级和贫苦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要求的反映。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内容讲解 一、写作背景 本书是1880 年由《反杜林论》中的《概论》和第三篇的第一、二章改编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它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马克思在1880 年给该书写的《法文版导言》中称它是《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恩格斯写《反杜林论》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批判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杜林提出系统的假社会主义理论和和改革社会的实践计划,攻击和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他打着革命的旗号,披着科学的外衣,在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内引起严重的思想混乱。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几乎都成了他的信徒,甚至连党的领导人倍倍尔也受其迷惑。杜林还同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勾结妄图分裂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另组新党。杜林的反动理论学说在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给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维护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团结统一,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抽出两年时间写了《反杜林论》一书,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同时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使之成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作为一部“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列宁) 《反杜林论》问世两年后,恩格斯将其中的若干章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反击法国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进攻,帮助法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该书不仅推动了法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而且在欧洲各国无产阶级中广泛流传。在短短的10 年间就译成欧洲10 多种文字,成为当时传播最广、影响很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它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有重大作用。 二、中心思想 本文批判了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各种矛盾,找出解决矛盾方法,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全面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三、内容讲解 本文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线索,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全文共3 章。 一 第一章着重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本章共28 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理论来源,(第 1 段) 1 、科学社会主义(即现代社会主义),从其内容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科学反映,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进行考察的结果。 2 、科学社会主义就其思想理论来源来说,是从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材料出发的,批判地吸取了它们的合理内容。按照恩格斯观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中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永远不能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635 页)

浅谈中国近代史

浅谈中国近代史 ——15级翻译董文姝人们在提到中国近代史时,总是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我不这么认为,凡事有因有果,那么我将从一个因果或者说哲学中的量质变的角度,进行浅谈分析。 历史,犹如一条河,从任何一个河段去截取,都会有一定的收获。 文章的开头,我们提到了一个词“屈辱”,所谓的屈辱,无非就是当政者的无能无奈,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难,还得被外人欺负着,在封建社会,皇帝的无能,让老百姓屈辱的活着,民族没有了希望,没了追求,没了精神,没了信仰,没了脊梁……国之不国矣!和那个没有光明的时代与现代的生活相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过着稳定有尊严的生活。 这两者相比,是量的累计导致了质的飞越。简单说来,近代史中的国家,闭关锁国,天天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对于世界中的技术发展,置若罔闻,不屑一顾,用“奇技淫巧”加以调笑,那么技术的落后,导致量的积累,最终有了一次质的醒悟,那就是“甲午战争”,一个弹丸之地的国家,火炮威力比我们的大,射程比我们的远,然后就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说白了,无非是当政者为了给国人一个解释,赔点钱息事宁人,可是没想到的是,猛虎架不住群狼,你一口我一口,赔钱都不行了,还得割地了,国家的钱哪来的?地丁税赋?那不还是从老百姓身上来吗?国人还能忍吗?读书人就开始了,变法图强,官宦开始学技术,办厂子。结果呢?变法靠皇帝,无奈皇帝的母亲太强势;开厂子,造船建炮,人家不给你核心技术…… 最可怕的不是科学技术的落后,是思想!一直以为自己“天朝上国”,俯瞰天下,纵横睥睨, 除了自己的那点东西,别的都不行,哪怕是打了败仗。两次工业革命,英国都积极参与了,甚至为执牛耳者,日本是个爱学习的国家(虽然本人很不喜欢这个国家),但在客观上真的是这样,知道自己不行,那我认真学习,拜老师,在两次工业革命的热潮中,可是学了不少好东西,可怜的央央中华完美的错过这些,还是不自知。这些科技的进步来源于思想的进步,有了先进的思想,有了实干家,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空想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社会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贡献,但是,任何一个思想学派只要是对未来进行预见、构造、设想都很难做到绝对正确。除了受思想者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外,也必然受到时代影响和社会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于完全超越所处的时代。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存在缺陷和局限性,但终究影响启发了社会主义理论先驱者马克思恩格斯派,成为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功绩 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后果,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把“圈地运动”比喻成“羊吃人”,表现出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带来的不合理的人间悲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后,资本家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最大限度地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工人的工资,以至于使工人们生活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但是当时,工人们并不真正知道是什么给他们带来了灾难,他们把自己受到的贫穷和压迫归咎于机器,所以工人们常常以捣毁机器的方式来反抗资本家,然而捣毁机器的结果是更多机器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空想家们纷纷通过著书立说来表达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例如,傅立叶深刻地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天天害病;律师们希望天天发生杀人和盗窃案;建筑师企求大火把城市化为灰烬;玻璃匠祈祷来一场冰雹打碎城市里的所有玻璃……。”空想家们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而且力图找到产生罪恶的根源。欧文则说出了“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使全世界变成了地狱”的名言。他认为私有制是敌对、欺骗、舞弊、卖淫、贫困、犯罪和痛苦的根源,提出要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以新型分工代替旧式分工,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在当时空想家们的描述和学说启发了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好坏,甚至是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篇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这已经隐约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猜测。傅立叶提出,分配应该按劳动、资本、才能三方面进行,即“按比例分配”。欧文还提出了消灭货币和实行按需分配的思想。欧文还播撒了创办合作工厂的种子。曾经在英国出现的合作工厂、合作社的试验,都是欧文合作制思想的产物。马克思写道:“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圣西门、傅里叶与欧文思想的政治伦理旨趣 一、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生情境,都直接面对并接受了大工业资本主义的生存机制已然成型的事实,摒弃了先驱们对农业社会小国寡民的心驰神往,从而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病时,依然把乌托邦政治建筑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现实基础上。萨尔沃指认:“从那时起,政治生活的中心已不再是田产广大的农村,而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城市。资本与劳动,利润与劳动力,机器与工业制成品,已成为社会新现实的体现。为了避免冲突与骚乱,必须从这一新的现实出发。”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制度全面推进的产物。大工业革命为欧洲人带来了全新的生存体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化生产既创造了欧洲工厂的效率,为资产阶级国家和有产者阶层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也重新组织了社会交往方式,重构了整个欧洲人的生存模式。但当私人劳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社会劳动之际,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却形成了日益尖锐的矛盾,“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和群众利益处于对立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而在个体生活愈来愈被组织到社会的、他人的生活建构中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张。面对着底层社会的贫困、堕落和被奴役,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强烈感受到了现代社会无产者和有产者之间的经济对立和政治对抗,意识到无产者解放的正义性所在。但他们也从大工业组织制度中想象到了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以至整个社会阶级间的大联合对于未来制度安排的重要意义,尽管这种合作制度并非意味着以消灭私有制为根本内容,而只是平等、正义、普遍福利的需要。18、19世纪充满激进、反动、虚伪和捉摸不定的政治情境构造出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政治哲学的成长空间。文明社会信誓旦旦地要为全体公民们提供自由与平等之正义保障,并以此裹挟劳苦大众同富有公民们一道为推翻旧制度而斗争。然而,革命之后的政治既没有带来普遍福利,给劳苦大众以平等的财产权,使他们摆脱贫困和受压迫;也没有兑现普遍政治自由、权利平等的理性之诺。对于无产者而言,“任何一种政治变革都不会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使他们在政治上不满的原因”。③专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人民共和制、代议共和制、军事独裁制,都只能是实实在在的奴役制和暴力恐怖。“民主政治比二者更可怕;马略和苏拉,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两个君主的血淋淋的人头,公敌名单和独裁专政,这一切已经铿然有声地宣告了民主政治的‘恐怖’。”④但当启蒙政治被宣告也是奴役、欺骗和幻想的时候,工人们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斗争愈演愈烈,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和运动便从其中凸显出来。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是18世纪启蒙政治哲学的实践表达。恩格斯认为,“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则在实践方面体现了这种唯物主义”⑤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唯物主义学说当作现实的人道主义学说和共产主义的逻辑基础加以发展”⑥。18世纪启蒙运动至少为他们提供了两大政治标尺:普遍福利原则与理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摘要: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恩格斯的这篇著作及其中的理论对今天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并指出了当代学生学习借鉴该著作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任何理论的创立,都有其衍生的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篇著作,我深刻地理解到,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 开始就朝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相反,每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并且是 在不断地冲突和修正中形成的。 读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系统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下面,我将就这篇著作的主要内容及我的认识进行阐述。 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学说,都有其赖以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现代社会主义学说也不例外。恩格斯在文章的开头就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在第一章中,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9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高级阶段。在本章中,恩格斯详细介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既阐述了他们的学说中的积极地、先进的因素,也指出了其学说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恩格斯在文中说到:“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因此,“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此可以看出,三大社会主义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 但是,正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在第二章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马恩之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重新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与革命

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先后被革命浪潮所掀翻,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出现稳定局面,由此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回首百年,有人感叹,如果走代价较小的改良之路该有多好,遂有“告别革命”之说,亦有提倡“回到康有为”“回到孔孟道统”等等说法。然而,历史选择并非由一个理想化的愿望所决定,任何事后的讨论都应该回归历史现场,观察其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其影响,而不应脱离具体时空作臆测与推理。 革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 一般而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改良总是比革命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因此,选择改良、避免暴力对抗为一般常情。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不取决于个人或群体的良好愿望。当社会矛盾尖锐到改良不足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之时,革命又绝非任何好事者所能煽动。 20世纪中国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并成为一波波不可阻遏的洪流,并不是中国人有激进的偏好,也不是少数人鼓动所致,而是由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危机所触发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陆沉,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外不能抵抗强敌,内不能维持民生,国家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历史是给了改良机会的。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再到辛丑之耻后的清末新政,清朝统治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救运动,试图通过局部的改良来挽救将倾之大厦。客观地说,清末十年的改良不能说毫无成就。然而,清政府的改良和社会期待落差巨大。清政府期望通过细枝末叶的改良,将无所不包的君权法制化,为专制君权披上现代的外衣。1908年8月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赋予了皇帝极大权力。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出台,则向社会公开了清廷皇族的集权之心,使人们对预备立宪的前途丧失信心。 清政府阻塞了改良之路,使社会普遍弥漫着革命情绪,只是等待着有人出来登高一呼。辛亥之年,武昌首义,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数月之间,江山易色。短短的4个月中,并没有经过特别重大的战役,清廷退出了历史舞台。可见,清廷的统治根基早已松散,革命已是民心所向。 然而,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皇帝,却未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国家依然处于虚弱和无序状态。在国际上,从日本提出“二十一条”,逼签屈辱的“民四条约”,到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而未能从战败国德国手中收回胶州湾,中国依然是一个被人欺侮的国

浅谈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第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5877657.html, 浅谈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第一 作者:钟田田 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18期 [摘要]林则徐是近代史上伟大民族英雄,在众多领域成就堪称第一。他是举起反侵略大旗的第一人,是民主革命肇始者,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引领晚清向西方学习风潮。他第一次引进和仿制西式武器,第一次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他具有独到的经济眼光,第一次提出自铸银币,建立银本位,符合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 [关键词]林则徐;近代史;民族英雄 [中图分类号]K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19-02 林公则徐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崇高的历史功绩人所共知。作为时代杰出人物,林则徐在近代史上众多领域中都堪称第一,这种特殊功绩,也值得我们关注和研讨。 一、近代反侵略斗争第一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境地,发动罪恶的 鸦片贸易。大量鸦片的流入,改变了中外贸易格局,导致大量白银流出,破坏了社会经济,也损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在此危难之际,林则徐受命于1839年3月奔赴中西方斗争的最前线广东,庄严宣告“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责令各国鸦片贩子“缴烟具结”,保证今后绝不夹带鸦片来华,否则当受严厉的法律制裁;林则徐还下令封舱,停止中英贸易,派兵监视洋馆,断绝广州与澳门之间的交通。这就迫使义律等外国毒贩低头就范,先后共计交出鸦片237万余斤。1839年6月3~23日,林则徐率广东官吏在虎门海滩将之当众销毁,史称“虎门 销烟”。与此同时,林则徐还领导广东军民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先后在九龙山、穿鼻洋、官涌等地组织有效反击,阻止英军从珠江口直接入侵广州的企图。来新夏评价此事称:“禁烟运动应该认作是以反对英国亲率者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侵略中国为主旨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揭开中国近代发侵略斗争史的序幕。”①毛泽东同志甚至认为:“我国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② 二、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鸦片战争前夕,由于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政治上的盲目排外和文化上的愚民政策,导致整个民族对西方的无知,尽管西方早已发展强大、远远超过我国,但全社会却依然沉溺于传统的虚骄气氛之中,仍以“天朝君临万国”自诩,反将外国一律视为未开化的“蛮夷”,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视为“夷夏之防”的大禁忌。即使如林则徐在到广东前,对外部世界了解也是相当匮乏的。不过可喜的是,正如某外国人所言:“中国官员不知外国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惟林总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